奶牛副结核病的诊断及防治

合集下载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由分枝杆菌属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会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奶牛进行副结核病的检查和病牛处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对这一问题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首先,对于检查,要使用可靠的诊断方法进行。

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法有皮内试验和血清学检测。

其中,皮内试验是在牛皮下注射结核菌分解产物,用于检测牛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

皮内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但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牛血清中的结核菌抗体来诊断副结核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相对较低。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对于确诊副结核病的牛,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副结核病的治疗方法相对比较有限,一般采取的方式是淘汰病牛。

对于淘汰的病牛,可以选择屠宰或隔离饲养,需要注意的是要彻底消毒病牛的场地和饲养设施,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另外,在进行处理时还需要考虑到对于兽医、工作者以及消费者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

最后,要加强副结核病的预防和管理。

副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易于潜伏和交叉感染。

因此,要加强牛舍卫生和环境管理,保持牛群的健康状态,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并及时发现疑似病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副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奶牛健康生产和人类健康的保障。

综上所述,对于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和病牛处理,需要采用可靠的诊断方法进行,并及时有效地处理病牛。

同时,要加强副结核病的预防和管理,保障奶牛和人类的健康。

牛传染病防治技术:牛副结核

牛传染病防治技术:牛副结核

牛传染病防治技术:牛副结核本病又称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牛、羊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特征是长期顽固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死后剖检见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褶。

本病广泛分布,一般养牛地区都可能存在。

1.病原本病病原为副结核分枝杆菌,形态为短杆菌,存在于病畜(包括没有明显症状的患畜)肠道黏膜和肠系膜淋巴结,通过粪便排出。

2.流行特点本菌主感染牛(尤其是奶牛),幼龄牛最易感,其次是羊、猪。

病畜是主要传染源,从粪便中持续或间歇向外排出菌体,病菌在外界能存活较长时间,通过污染的体表、场地、草料和水源经消化道感染。

一部分病畜,病原菌可侵入血液,随乳汁和尿排出体外。

在性腺也发现过副结核杆菌。

当母牛有副结核症状时,子宫感染率在50%以上。

幼龄牛感染后,由于潜伏期长(可达6~12个月或更长),往往要到2~5岁时才表现出临床症状。

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流行。

3.症状特征潜伏期数月至一两年。

病牛早期出现间歇性腹泻,以后变成顽固性腹泻,粪便稀薄,常呈喷射状排出,恶臭,带有气泡和黏液。

尾根及会阴部常混有粪污。

腹泻有时可停止,也能复发。

随病程进展,病牛高度贫血和消瘦,精神委顿,常伏卧。

泌乳停止,被毛粗乱无光,严重下颌及垂皮水肿,最后因衰竭死亡。

病程几个月或1~2年。

4.解剖病理改变病牛极度消瘦,黏膜苍白,主要病理变化在消化道和肠系膜淋巴结,尤其见于回肠、空肠和结肠前段,为慢性卡他性肠炎,回肠黏膜厚增3~20倍,形成明显皱折,呈脑回状外观。

黏膜黄白或灰黄色,附浑浊黏液,但无结节、坏死和溃疡。

突起皱襞充血。

浆膜下和肠系膜淋巴管扩张,浆膜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如索状,切面湿润有黄白色病灶,但无干酪样变化。

5.诊断据流行病学和症状特点,尤其病牛长期顽固反复下痢、逐渐消瘦,剖检回肠黏膜增厚,形成如脑回样皱襞,可初步诊断。

确诊应进行细菌学和变态反应检查。

6.防治本病缺乏有效的免疫和治疗方法。

(1)预防:预防本病重在加强饲养管理,尤其幼牛,给以足够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奶牛传染病,它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

该疾病会影响
奶牛的健康,并且对人类的健康也会构成威胁,因此及早进行检查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奶牛的副结核病检查主要包括皮内结核素试验和血清学检查。

对于皮内结核素试验,
首先需要将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结核菌抗原注射到奶牛的皮下,然后观察注射部位是
否发生炎症反应。

如果注射部位发生硬结和红肿等症状,那么说明奶牛可能患有副结核病。

而血清学检查则是通过检测奶牛血清中的结核抗体来确定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这两
种检查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一旦确定了奶牛患有副结核病,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将确诊的病牛与正常的
奶牛分开,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对病牛进行治疗,可以使用结核菌素与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还需要对奶牛圈舍进行消毒,以杀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结核菌,从而降低疾病传播的风
险。

在进行奶牛副结核病检查和处理的过程中,我有一些体会。

及早发现和确诊是非常重
要的,只有明确了问题所在,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检查和处理过程需要仔细和谨慎,要
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检查和处理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和时间,但是
这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它可以保护奶牛的健康,同时也可以保障人类的健康。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和治疗
疾病,保护奶牛的健康,并减少疾病对人类的威胁。

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需要遵循相应的
检查和处理方法,注重细节和安全,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奶牛副结核病的症状与预防措施

奶牛副结核病的症状与预防措施

如考虑有感染结核病 的可能 ,可 以在做副结核 变 态反应 的颈部另 一侧做 结核 菌素 的变态反 应试 验, 7 2 小时后判定结果 , 皮差较大的变态反应侧为病
牛所 患 疫 病 ,即副 结核 变 态 反应 颈 侧 皮 差 较 大则 此 病 畜 感染 的是副结 核 病 。 旦检 疫 出副结 核 奶 牛 , 应及时淘汰 , 对 现场 及
下 注 射一 头份 疫苗 , 可 有效 预 防本 病 的 1 全 部 奶 牛 进 行 检 疫
早 期 症 状 不 十分 明 显 ,易 与 其 它 腹泻 疾 病 相 混
2 . 3 其 他 措 施 除 了 以上 的 预 防措施 外 ,还 应 予 以 以下辅 助 措
牛 的症 状较低 产 牛更 为严 重 。饲料 中缺 乏无 机 盐 , 可
材料包括剪毛剪 、游标卡尺、 5毫升注射器及针 头、 7 5 % 酒精棉球 、 记录本等 。药品为副结核菌素 , 由 中国兽 药 监察 所 制造 。将 被检 动 物 编号 , 在 颈侧 l , 3 处 中部 的 皮 肤 剪 毛 , 直径 约 1 0厘 米 , 用 卡 尺 测 量 原 皮厚 , 并作好记录 , 局部用酒精棉球 消毒 。将 副结核 菌 素 以灭 菌 注射 用 水 稀 释至 0 . 5毫 克 , 毫升 , 皮 内注 射0 . 1 毫升 , 如注至皮下或溢 出 , 应于离原注射点 8
奶牛副结核病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需要采 取 严格 控制 、 扑 灭 等措施 防止扩 散 的疫病 。本 病 的潜 伏 期 长短不 等 , 少则 6 个月 , 多则 1 5年 以上 。所 以奶 牛感染副结核病后 ,在一定 的时期 内不出现 临床症 状 ,较多的情况是在产犊后 体质虚弱时才出现 临床 症状 , 3 5岁 的奶 牛 发病 最 多 。特 别是 在母 牛开始 怀 孕、 分娩 以及泌乳时 , 易于出现临床症状 。因此在 同 样 条件 下 , 此 病 在 公 牛 和 阉牛 比母 牛 少见 得 多 ; 高产

牛副结核病的症状 牛副结核病的防治方法

牛副结核病的症状 牛副结核病的防治方法

牛副结核病的症状牛副结核病的防治方法牛副结核病的显著特征是顽固性腹泻和渐进性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襞。

本病分布广泛,一般养牛的地区都可能存在。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牛副结核病的防治方法。

一、牛副结核病的主要症状(1)本病主要感染牛,尤其是乳牛,幼年牛最易感。

(2)侵袭器官主要是肠黏膜和肠系膜淋巴结。

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凡染病牛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原菌,对环境、饲草、饮水形成污染。

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构成传染的潜在力加大。

侵入血液的病原菌可经尿、乳排出,也可通过血液透过胎盘屏障,引起胎期感染。

(3)牛副结核病的潜伏期甚长,虽然犊牛期罹患,临床症状多在分娩期后或泌乳高峰期才表现出来。

有些饲养管理好、健康状况佳的个体,可能在2-3胎分娩后或泌乳高峰期的应激后,才表现出腹泻症状。

二、牛副结核病剖检(1)病尸消瘦:皮下疏松组织似水浸状。

(2)肠道病变:病理剖检的最大特征性变化是肠黏膜增生变厚,是正常黏膜厚度的3-20倍,以至于有些部位形成皱襞,甚至肠闭塞。

病变常限于空肠、回肠和结肠前段,尤其是回肠。

个别可见肠壁增厚,浆膜和系膜均有水肿。

肠道一般无溃疡、无结节,黏膜表层附有一层黏液。

三、牛副结核病防治要点(1)防治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犊牛期的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严格检疫,及时淘汰。

(2)严格检疫引进牲畜时必须检疫,确认健康方可混群。

曾检出过病牛的假定健康群,在密切观察和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对所有牛只每年进行4次(间隔3个月)变态反应,阴性牛方准调群或外调。

连续3次检疫均为阴性时,可视为健康群。

(3)消毒病牛污染过的场地、牛舍、饲槽、用具等,用生石灰、来苏儿、苛性钠、漂白粉、石炭酸等喷洒或浸泡消毒。

粪便堆积高温发酵后方可作肥料。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奶牛副结核病(bovine paratuberculosis)是一种由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 paratuberculosis)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见于奶牛和其他家畜中。

这种疾病对奶牛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它会导致牛只的减产和早亡,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为了控制和预防奶牛副结核病的蔓延,需要对患有该疾病的牛只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处理。

下面将从检查和病牛处理两方面进行探讨。

1. 疫情调查:疫情调查是了解疫情流行情况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查阅疫情报告、实地调查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了解疫情的流行规律、传播途径等,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 临床症状: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消瘦、腹部水肿等,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牛只的临床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该疾病。

3.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及时准确地确定奶牛是否患有副结核病。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粪便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测等,这些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到分枝杆菌属的存在,并且可以确定病牛的感染程度和病情发展情况。

4. 分区检疫:对于发现患病牛只的牧场或农场,可以进行分区检疫,将患病的牛只和可疑的牛只与其他牛只进行隔离,避免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二、病牛处理1. 淘汰:对确诊患有副结核病的牛只,应予以淘汰处理,以防止疾病的继续传播。

淘汰的牛只可以选择进行屠宰,但需要严格遵守卫生规定,同时也可以选择进行销售或安全处理。

2. 隔离:对于可疑的病牛和接触过病牛的牛只,应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以防止疾病的扩散。

在隔离期间,需要对这些牛只进行密切观察,确保它们没有患上副结核病。

3. 消毒:在发现病牛后,需要对相关的牛舍、设备和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4. 饲养管理:对于患有副结核病的牛只,需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只的免疫力,降低病情发展的速度,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药物治疗措施,缓解牛只的症状。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牛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牛和羊等反刍动物。

下面将介绍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一、诊断方法:1. 体检:牛羊副结核病的患者通常出现消瘦、厌食、低热、乳汁减少以及咳嗽等症状。

体检时要注意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体温异常以及呼吸道症状。

2. 实验室检测:(1)皮内反应:可以用结核菌素进行皮内注射,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是否出现明显反应,如红肿、硬结等。

(2)牛羊副结核病的血清学检测:可以采用ELISA或PCR等方法,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抗体或相应的核酸物质。

3. 组织病理学检测:(1)活体检测:通过采集患兽体内组织(如皮肤、淋巴结)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然后进行鉴定,确定是否为副结核菌感染。

(2)尸检检测:对死亡的牛羊进行尸检,检查其内部组织是否存在病变,并进行组织学检测,确定副结核菌的存在。

二、防控措施:1. 隔离观察:对发病的牛羊要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疾病的传播,同时对发病动物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2. 消毒措施:对牛羊的饮水设备、饲槽、牛棚等环境进行定期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减少传染风险。

3. 疫苗接种:可以使用副结核病活菌疫苗进行牛羊的预防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

4. 关注饮食卫生:保证牛羊的饮食卫生,避免给予污染的饲料,同时要消除饲养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污染源。

5. 定期体检:定期对牛羊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 强制消灭感染动物:对已经确诊的感染牛羊要进行强制消灭,以防止病情扩散和传播给其他健康动物。

7. 加强宣教: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养殖者和兽医的防疫意识,加强对牛羊副结核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和防控疾病。

对于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一般可以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方法进行。

而在防控方面,可以通过隔离观察、消毒措施、疫苗接种、饮食卫生、定期体检、强制消灭感染动物以及加强宣教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牛羊副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播。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奶制品安全的疾病。

为了保障牛奶的质量安全,减少消费者的健康风险,对于牧民来说,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副结核病的检查方法以及病牛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一、副结核病的检查副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泌乳性疾病,主要通过乳汁传播。

因此,牧民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病牛检查。

1.临床症状检查副结核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乳汁分泌减少、乳汁质量下降、消瘦、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

在检查时可以通过观察牛的行为、食欲、乳汁流量、乳汁颜色、体重等方面来判断是否存在副结核病。

2.卡介试验检查卡介试验是一种能够检测出副结核病的筛查检查方法。

检查时需要将结核卡介菌注射到牛的脖子上,24-72小时后进行观察,如果注射处出现副反应,则说明牛体内存在结核卡介菌,即患有副结核病。

3.胸腔X线检查胸腔X线检查是一种直观、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牛的肺部情况。

当牛患有副结核病时,肺部组织会发生纤维化变化,通过胸腔X线检查可以很快地判断出存在副结核病的情况。

二、病牛处理如果发现牛身上存在副结核病,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牛奶的质量安全。

1.病牛隔离发现患有副结核病的牛应该立即进行隔离,不能继续与健康牛混养。

隔离的时期应该尽量缩短,最好立即送往宰杀场处理。

2.病牛宰杀对于无法治愈的病牛,应该及时进行宰杀处理。

在宰杀时,必须彻底检查肉质是否存在病灶,确定其完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3.消毒处理隔离病牛的场所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在消毒时要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进行处理,随后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总之,对于副结核病这样的严重疾病,必须加强检查和管理,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保障奶制品的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同时,牧民应该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加强对副结核病的认识和了解,切实将疫情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

牛副结核病如何诊断牛副结核病治疗方法

牛副结核病如何诊断牛副结核病治疗方法

牛副结核病如何诊断牛副结核病治疗方法牛副结核病也叫副结核性肠炎,是主要见于牛的一种慢性肠道性传染病。

病原为一种似禽型结分枝杆菌的抗酸分枝杆菌。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牛副结核病治疗方法。

一、牛副结核病临床诊断顽固性腹泻与消瘦是牛副结核病典型临床表现,而以饲养管理水平低、环境条件差、高产奶牛多发。

由于引起顽固性腹泻的病较多,确诊副结核病须作实验室病原学检查。

病原菌检查,对临床病例可刮取直肠黏膜或粪便的小块黏液及血液凝块。

尸体可刮取回肠或回盲瓣黏膜,制成涂片,作抗酸染色镜检。

另作变态反应诊断、血清学诊断、免疫斑点试验、DNA技术。

二、牛副结核病防治要点(1)防治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犊牛期的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严格检疫,及时淘汰。

(2)严格检疫引进牲畜时必须检疫,确认健康方可混群。

曾检出过病牛的假定健康群,在密切观察和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对所有牛只每年进行4次(间隔3个月)变态反应,阴性牛方准调群或外调。

连续3次检疫均为阴性时,可视为健康群。

(3)及时淘汰症状明显病牛经过各种检验均为阳性临、床症状明显的牛及时淘汰。

但对妊娠后期的牛,可在严格隔离条件下,待分娩后哺喂幼犊3天初乳后予以捕杀。

对变态反应阳性、临床症状较轻者隔离饲养,分批淘汰。

三、治疗牛副结核病的注意事项临床上引起顽固性腹泻的病实在太多,凡发生顽固性腹泻的病例也必定很消瘦,如肠结核、沙门菌、附红细胞体病、内寄生虫病、铅中毒、营养不良等。

因此,不进行实验室检查,就信手开些肠道消炎药、涩肠止泻药、驱虫药,甚至治疗脾虚腹泻的中药等,大多无效,有的见效,但一停药,仍然照泻不误。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牛羊副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副结核杆菌引起。

该病对家畜的生产和人畜共患病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及时进行诊断和防控非常重要。

一、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1. 临床症状:牛羊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可以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有些患牛还会出现乳房红肿、体温升高、乳汁变异等现象。

2. 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牛羊副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是否感染该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皮内反应试验、结核试验、血清学检查等。

皮内反应试验是常用的筛查方法,通过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是否产生炎症反应来判断感染情况。

结核试验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来进行诊断。

二、牛羊副结核病的防控1. 定期检查:对养殖牛羊进行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特别是牛羊集中养殖场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隔离患病动物:一旦发现患有副结核病的牛羊,应该立即隔离并在治疗期间对其进行特殊管理,如单独圈养、严格消毒等。

接触过患病牛羊的工作人员也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3. 合理饲养:保证良好的饲养环境,避免压力过大、饮食不合理导致免疫力下降。

定期检查饲料、水源等环境条件的卫生状况,及时消除潜在的传染源。

4. 注重卫生消毒:牛羊圈舍的清洁卫生对于预防副结核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定期清理牲畜粪便、及时更换干净的床材、消毒饮用水和饲料容器等,以减少病原体的存在和传播。

5. 强化兽医监管和免疫:对于接种疫苗的牛羊,要确保接种的疫苗质量良好,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规范操作,增强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牛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的综合性管理,包括定期检查、隔离患病动物、合理饲养、卫生消毒和强化兽医监管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病害对家畜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牛类传染病,由于其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等特点,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奶牛副结核病的传播,养殖户需要定期对奶牛进行检查,并在发现病牛时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就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进行一番讨论。

对奶牛副结核病进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养殖户应定期请兽医对奶牛进行体检,并进行结核菌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结核菌皮内注射试验、结核菌抗体检测、结核菌菌素溶液注射试验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患有副结核病的奶牛,避免其传播给其他奶牛。

在对奶牛进行检查时,养殖户需要特别留意一些症状,如奶牛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乳品减少等情况,都可能是副结核病的表现。

此时应立即请兽医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为副结核病。

除了定期检查外,养殖户还应做好日常的卫生管理工作。

保持牛舍清洁、饲料卫生、饮水卫生等都可以有效预防奶牛副结核病的传播。

对于有副结核病的奶牛,应及时进行隔离,避免其与其他奶牛接触,以免疫情蔓延。

一旦发现了患有副结核病的奶牛,养殖户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避免疫情的扩散。

应立即将患病奶牛隔离,并请兽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诊断。

确认患病后,需要对其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患有副结核病的奶牛,建议进行淘汰处理,以避免疫情的扩散。

淘汰处理是指将患有副结核病的奶牛进行安乐死或者卖给正规屠宰场进行深度处理。

这样可以有效地遏制副结核病的传播,保护其他奶牛的健康。

淘汰处理也有利于维护奶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进行淘汰处理时,养殖户需要注意一些操作细节。

应选择正规的屠宰场进行处理,避免患病奶牛进入非法渠道,导致食品安全隐患。

淘汰处理时应注意防范交叉感染,做好后续清洁消毒工作,以保障其他奶牛的健康。

对于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养殖户需要重视起来,定期进行检查,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避免病牛的传播。

一旦发现患有副结核病的奶牛,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并选择正规的屠宰场进行淘汰处理,以保护其他奶牛的健康。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是重要的饲养动物,但在养殖过程中,奶牛副结核病的出现却极大地威胁着牛群
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奶牛副结核病是由一种称为“分枝杆菌”的病原体引起的慢性病,会导致牛的消瘦、
发热、体重下降、产奶量减少等一系列症状,并可能引发严重的肺结核和其他系统性感染。

此外,奶牛副结核病还会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为这种病原体可以从被感染的奶牛
传播到人类,并导致类似结核病的症状。

因此,对副结核病的检查和病牛的处理非常重要。

首先,检查应该始于所有的奶牛。

兽医可以使用结核菌素试验(TB测试)和胸部X射线检查来诊断牛是否感染了副结核病。

在TB测试中,兽医将一种结核菌素注射到牛的皮下,然后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反应。

如果牛出现红肿反应,则说明其可能已感染了副结
核病。

胸部X射线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奶牛是否有肺结核。

一旦发现了感染的奶牛,就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首先,我们应该对所有感染的奶牛进
行隔离和治疗,并且必须对其进行标记和记录。

同时,所有感染的奶牛应该从牧场的奶源
中排除出去,以防止它们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奶牛。

其次,我们应该保持养殖场的卫生,并加强牛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这可以减少分枝
杆菌存活的机会,并有效遏制疾病传播。

总之,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和病牛处理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全面筛查和合理管理,我
们才能保障牛群的健康,以及养殖业的发展。

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 奶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预防 - 奶牛养殖

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 奶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预防 - 奶牛养殖

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奶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预防-奶牛养殖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等,少则6个月,多则15年以上。

所以奶牛感染副结核病后,在一定的时期内不出现临床症状,较多是在产犊后体质虚弱时出现临床症状,3-岁的奶牛发病最多。

奶牛感染副结核病要及时发现,及早淘汰并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奶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预防。

1、境内感染情况笔者有针对性地选取了辖区内8个新旧不同的专业化规模奶牛场及1个奶牛小区进行调查。

对从智利购入594头育成牛的新建牛场,在2022年8月由某公司对全群牛采血,使用ELISA检测法进行副结核检测,共检测出血清阳性牛60头,疑似牛60头,阳性率10%;据调查另外3个规模奶牛场及1个奶牛小区共检测4000份血清样品,检出血清阳性牛分别为200头、82头、77头、70头,阳性率最高的达19.1%,阳性率低的达2.3%;另通过电话了解另外新建的4个现代牧场,在5000多头奶牛血清样品中,阳性检出率最低为1.2%。

且该病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临床症状及危害临床症状:根据现场观察处在潜伏期的血清阳性牛没有明显症状,体态良好,毛色光亮。

据现场兽医介绍和有关资料记载,该病潜伏期长短不一,数月至数年。

症状多出现在18月龄以上至2-5岁成母牛,临床表现是从间隙性下痢发展到持续性水样喷射状腹泻,腹泻物恶臭有泡沫。

由于长期腹泻,发病牛会出现低蛋白血症,表现下颌、胸垂、腹部水肿,病牛体况不良,被毛干燥,后驱和尾巴及腹部两侧、肋部及臀部沾有稀粪便。

产奶量下降明显或停止泌乳,患牛全身衰弱而死亡。

剖检可见肠黏膜增厚并形成脑回样皱褶是其特征性病理变化。

危害:据某良种奶牛场总经理介绍目前副结核是该牧场淘汰牛最主要的原因,每年淘汰病牛80-90头,牧场因此损失近百万元。

最早发现该病是在2022年,每次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在20%左右,最高时可达23%,新建奶牛场由于还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牛,因此危害表现不明显。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影响牛群健康的常见疾病,也是影响奶牛产奶和肉牛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奶牛的健康和防止疾病的传播,对奶牛进行定期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方法,并探讨病牛的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可以通过皮内试验和血清学检测来进行。

皮内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将结核菌注射在奶牛的皮肤内,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了副结核病。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奶牛的体温、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血清学检测是一种更准确的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检测奶牛血清中特定抗体的存在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副结核病。

这种方法准确度高,但需要实验室条件和专业人员来进行检测,所以相对比较费时和费用较高。

在对奶牛进行副结核病检查之后,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奶牛感染了该病,就需要对病牛进行处理。

要隔离感染的奶牛,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健康的奶牛。

要及时治疗感染的奶牛,可以通过给予抗菌药物来控制病情,减轻牛的痛苦。

在处理病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体会。

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治疗,对于病情较轻或者是产奶期即将结束的奶牛,可以考虑不进行治疗,直接淘汰。

要及时通知兽医,寻求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兽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并给予合适的药物。

还要充分注意卫生环境的改善,保持牛舍的干净整洁,防止疫情的蔓延。

对于副结核病的防控,除了对病牛的处理外,还需要加强疫苗接种和卫生管理。

疫苗接种是预防副结核病的重要措施,可以提高奶牛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率。

卫生管理包括对牛舍的定期清洁和消毒,合理饲养和饲料管理,以及对奶牛的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早发现并隔离感染疾病的奶牛。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处理是保证奶牛健康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感染的奶牛,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在处理病牛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通过加强疫苗接种和卫生管理来防止疾病的发生。

奶牛副结核病临床诊断与防制

奶牛副结核病临床诊断与防制

奶牛副结核病临床诊断与防制2010-03-14 信息来源:中国兽药114【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副结核病是国家法定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

由于奶牛主要是利用其繁殖、产奶性能,本病对奶牛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

副结核病主要是发生于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周期性、顽固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肠黏膜增厚形成皱襞。

副结核病牛不能治愈,最终淘汰或衰竭死亡。

1 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少则6个月,多则15年以上。

所以奶牛感染副结核病后,在一定的时期不出现临床症状,较多是在产犊后体质虚弱时出现临床症状,3~5岁的奶牛发病最多。

早期症状是间断性腹泻,体温正常,与其他腹泻疾病在临床症状上不易区分,经对症治疗后可以短期控制症状,当遇到产犊、气候剧变、饲草饲料改变等应激反应情况时又会马上出现临床症状,经几次反复发作后,变为顽固性的腹泻,对药物治疗不再敏感。

症状也逐渐加重,常见下颌及胸垂处水肿,起初粪便为不成形的软便,食欲、精神尚佳,经反复后,粪便逐渐变稀,带有气泡、黏液和血凝块,气味恶臭,眼球下陷,有一定的饮欲,食欲减退,不爱吃精料,重度消瘦至“皮包骨”,最后不食,不能站立。

染疫群体死亡率每年可达10%。

2 病理变化患病奶牛病理损害常见于肠道的空肠、回肠、结肠前段和肠系膜淋巴结,回肠段病理变化最为明显。

剖检后可见浆膜下淋巴管和肠系膜淋巴管肿大,浆膜和肠系膜水肿,肠黏膜增厚明显,形成如脑回样的皱褶,黏膜颜色变为灰黄,上面附有浓稠黏液,肠腔空虚,只有少量稀薄粪便。

3 诊断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可进行初步诊断,但早期症状不十分明显,易与其他腹泻疾病相混淆,因此应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实验室诊断,方能确诊。

3.1 细菌学诊断3.1.1活体取样方法用塑料长臂手套一支,戴于手臂上,如直肠检查方式,伸于直肠,弯曲手指,将直肠粪便排空后,用手指稍用力刮肠黏膜表面,退出后将长臂手套翻过来,刮取到的肠容物存放于手套,然后送检即可。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
生 , 肉瘤 状 。黏 膜 上皮 及 肠腺 上 皮粘 液 变 性 、 死 似 坏
杆菌引起的慢性细菌性传染病 , 主要易感动物是牛 、 绵 羊 、 羊 、 驼 和鹿 。本病 的特 征是 慢性 增 生 性肠 山 骆
炎 , 固性腹 泻 , 顽 泌乳量 减少 , 渐进 性 消瘦甚 至死 亡 。
性 白细胞 及 巨噬 细胞 质 内有 多 量抗 酸 性 染 色 的副 结 核杆 菌 。
最 危 险期 ,而且 感 染来 源是 排 菌 期 的母 牛 和 同居 的 成年病 牛 。成年 牛 也会 因感染 大 量病 原 菌 而 引起 发
病 。 牛 和黄 牛均有 发生 。 染途 径是 生前 胎盘 感染 奶 感
我 县 某 养 殖 场 于 20 0 8年 9月 从 省 外 购 人 9头
荷 斯坦 奶 牛 , 购人 1 多月 后 , 中 1 个 其 头青 年 母 牛 发
生 剧 烈腹 泻 , 治疗 多 月 未见 明显好 转 而淘 汰 , 细 菌 经 学 检验 , 确诊 为奶 牛 副结核 病 。
肠黏 膜涂 片萋 一纳 氏 ( i lN e en 染色法 Zc — el e ) h s 染 色 镜 检 , 见红 色 成 丛 、 团球 杆 状 、 杆 或 棒状 可 成 短 多 形小 杆 菌 。 肝 、 、 巴结 于 普 通 营 养 琼 脂 、 脾 淋 鲜血 琼 脂 培 养
黏膜涂片 , 抗酸染色镜检 , 可见副结核杆菌。因购牛 和后 期治 疗 费 用较 大 , 户不 愿淘 汰 , 用人 医治 疗 奶 采 结核病 的药物疗法 , 连用 3 天后 , 腹泻减轻 , 但该牛 食 欲废 绝且 反 刍停 止 , 4天后 淘 汰扑杀 。 至
2 I理 变化 病
副结核病感染较轻 的牛群 , 应及时扑杀阳性牛 。 奶牛 副结 核病 是多种 动物共 患 的二类 动物疫 病 , 加 强 日常 检疫 , 旦 确诊 , 应 一 应立 即扑 杀 、 烧并 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1. 引言1.1 什么是奶牛副结核病奶牛副结核病,又称为牛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侵害奶牛的淋巴组织,特别是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结核。

奶牛副结核病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也对人畜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奶牛副结核病的致病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牛只间直接接触、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

在疫区的疫点,牛群呈现散发性、间歇性感染状况。

致病菌在奶牛体内定植并繁殖,形成结核性肉芽肿,造成淋巴组织肿大、坚硬,严重时可发展成恶性结核。

对于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治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保障奶牛的健康和人畜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日常生产中,必须要对奶牛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牛,防止疾病扩散。

加强对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控工作,对养牛行业和社会公共卫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为什么需要对奶牛进行检查与病牛处理奶牛是重要的家畜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乳制品,然而奶牛副结核病的存在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这种病病程长,一旦发病,不仅会导致牛只生长缓慢、产奶减少,还会给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对奶牛进行检查和病牛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及时对奶牛进行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患病牛只,避免疫情扩散。

对患病牛只进行及时处理,可以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保护其他牛只的健康安全。

病牛的合理处理也可以减少转染给人类的风险,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对奶牛进行检查与病牛处理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加强检查工作并合理处理病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副结核病的传播,保障牛只的健康,同时也能保障人类的健康。

2. 正文2.1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方法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皮内试验、血清学诊断和牛场调查三种方式。

皮内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在奶牛的颈部皮下注射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衍生物,然后观察注射部位是否产生特异性反应来判断奶牛是否感染副结核病。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

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查与病牛处理体会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由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安全,定期进行副结核病的检查并对病牛进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副结核病检查和病牛处理的重要性,并且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副结核病的检查工作至关重要。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定期进行副结核病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患病奶牛,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传播和扩散。

针对副结核病检查,我认为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是对奶牛进行身体检查。

通过观察奶牛的精神状态、食欲情况、体温以及呼吸和排泄情况等,来初步判断奶牛是否存在副结核病的可能。

二是进行免疫学检查。

采集奶牛的血液或乳汁样本,使用相关的检测方法来检测奶牛体内是否存在副结核病菌的抗体或抗原,以确定是否患有副结核病。

三是进行病变检查。

对有疑似症状的奶牛进行X光检查或者活检,确认是否存在结核病病变。

对于副结核病的检查工作,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仪器,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以确保发现所有的患病奶牛,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对病牛进行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确认奶牛患有副结核病,就需要立即进行处理,以防止疾病继续蔓延,同时也是对其他奶牛和养殖场的负责。

在处理病牛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以下经验和体会:一是及时隔离。

一旦确认奶牛患有副结核病,就需要立即将其隔离,与健康奶牛进行分开饲养,以防止病菌的传播和扩散,保护其他奶牛的健康。

二是进行治疗或淘汰。

对于患有副结核病的奶牛,可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治疗或者淘汰。

轻度病情的奶牛可以进行治疗,而对于病情过重的奶牛,则需要进行淘汰,以避免对养殖场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三是彻底消毒。

在处理完病牛之后,需要对隔离区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清洗和消毒牛舍、饲料槽、饮水设备等,以杀灭潜在的病菌,预防疾病再次发作。

通过对副结核病检查和病牛处理的实际操作,我深切体会到了严格的检查制度和及时的病牛处理对于预防和控制副结核病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症状
病 牛 体温 正 常 .早 期 症 状 为
间断 性腹 泻 ,以后 变 为经 常 性 的
死 ,也 无 溃 疡 。 肠 腔 内 容 物 甚
酸 菌 的浸 出液 ,有 助于 其生 长 。
少 。肠 系膜 淋 巴结 肿 大变 软 ,切
面 浸润 ,上 有 黄 白色 病灶 ,但 无
干 酪样 变 。
奶 牛副 结核 病 ,也 叫副 结 核
性肠 炎 ,是 一 种慢 性 传染 病 。该 病 的显 著特 征 是顽 固性腹 泻 和 病
要 位于肠黏膜和肠系膜淋 巴结 。
患 病 奶 牛 .包括 没 有 明显 症状 的
乳 逐 渐减 少 ,最 后 全部 停 止 。皮
肤 粗糙 ,被 毛 粗 乱 ,下 颌 及 垂皮

维普资讯

Da Vla r疫 防 is r ndu f病 由 s een Ce e P eon i
奶 牛副 结核 病 的诊 断及 防治
牛 艺儒 宁官保 杜 娟 刘娟 山西农 业 大学动物 科技 学院 山西 太谷 0 0 0 381
少见得多 :高产奶牛的症状 比低
产 奶 牛 严 重 。 饲 料 中 缺 乏 无 机 盐 ,可能促 进该 病 的发 生 。
倍 ,并 发 生硬 而 弯 曲 的皱 褶 ,黏
膜 色 黄 白或灰 黄 ,皱 褶 突起 处 常
呈 充 血状 态 ,黏 膜 上 面 紧 附有 黏 液 , 稠 而 混 浊 .但 无 结 节 和 坏
食 欲有 所 减退 .逐 渐 消瘦 ,眼 窝 下 陷 ,精 神 不好 ,经常 躺 卧 。泌
在 病 畜体 内 .副结 核 杆 菌 主
可作 出初 步 诊 断 。但 顽 固性 腹 泻
A ‘

病 防 制
lae。 。ee u ; nr sP nc er a e sv d
53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 2
然幼 年 牛对 本 病 最 为易 感 ,但 潜 伏 期 较 长 ,可 达 6 1  ̄ 2个 月 ,甚
至更 长 ,一般 在 2 5岁 时才 表 现 ~
道 的损 害 常 限 于空 肠 、回肠 和 结 肠 前 段 ,特别 是 回肠 。有 时肠 外
1 病 原
病 原 为 副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 My o at im p rtb ruo cbc r eu a ue l a c 一
( LS 近 年 来 ,国 内外 应用 E IA)
E IA 诊 断 本 病 的 报 道 日 益 增 LS
多 .认 为其 敏 感性 和特 异 性 均 优 于补 体结 合 反 应 ,尤 其 适 宜 于 检 测 无 症状 的带 菌 牛 和症 状 出现前 补 体 结合 反 应 呈 阴性 的牛 。从 世 界 发 展 趋 势 看 ,E IA 有 可 能 代 LS
2 流行病学
副结 核 分枝 杆 菌 主要 引 起 牛 ( 尤其 是奶 牛 )发 病 ,幼 年 牛 最
易感 。
顽 固拉 稀 。 排 泄 物 稀 薄 ,恶 臭 , 带 有 气泡 、黏 液 和血 液凝 块 。食
欲 起 初正 常 ,精 神 也 良好 ,以后
5 诊 断
根 据 症 状 和病 理变 化 ,一般
显 著 水 肿 。肠 黏 膜 常 增 厚 3 2  ̄0
) ,该 菌 为革 兰 氏 阳性小 杆 菌 , 具 抗 酸染 色 的特 性 ,与 结核 杆 菌 相 似 。在 组织 和粪 便 中多排 列 成
团或成 丛 。初 次 分离 培 养 比较 困 难 。所 需 时 间也较 长 。培 养基 中 加 入一 定 量 的甘油 和 非 致病 性 抗
网胃炎 、铅 中毒 、营养 不 良等 ,
汁青 饲 料 可 加 剧腹 泻 症 状 。 如腹
泻 不止 ,一 般 经 3 4个 月 因 衰竭  ̄
而死 。
病 ,该病死亡率高 ,危 害严 重 ,
给广大 奶 牛 养殖 户 带来 了巨 大 的 经 济 损失 。本文 就 近 年各 地奶 牛
副结 核病 的 发病 新 特 点 、流 行新
本病 散 播 较缓 慢 ,各 个 病 例
的出现 往 往 间隔 较 长 的时 间 .因
此从 表面 上看 似 呈散 发 性 ,实 际
4 病变
病 畜 的尸 体 消 瘦 。 主要 病 变
在 消化 道 和肠 系膜 淋 巴结 。 消化
情 况 以及 防 治新 技 术 ,做 了详 细 阐述 ,供 临 床工 作 者及 研 究 人员
参 考
上却是一种地方流行性疾病。虽
维普资讯
和消瘦现象 也可见于其 它疾病 ,
曾经检 出过 病 牛 的 假 定健 康 牛 群 。在 随 时 做 观察 和定 期 进行
临 床 检查 的基 础上 ,对 所 有 牛 只
如 冬 痢 、 沙 门 氏 菌 病 、 内 寄 生 虫 、肝脓 肿 、肾盂 肾炎 、创 伤 性
出临床 症状 ,特 别是 在母 牛开 始 怀孕 、分娩 以及 泌乳 时 ,易 于 出
现 临 床 症 状 。 因 此 在 同样 条 件 下 ,此 病在 公 牛 和 阉牛 中 比母 牛
表无 大 变 化 ,但 肠 壁 常增 厚 。浆
膜 下 淋 巴管 和肠 系 膜 淋 巴管 常 肿
大 ,呈 索 状 。浆 膜 和 肠 系膜 都 有
皱褶 。本 病 分 布广 泛 ,一 般 养 牛 地 区都 可能 存 在 。近 年来 全 国各 地 不 同程 度 的暴 发 了奶 牛副 结 核
较 强 ,因 此 可 以 存 活 很 长 时 间 ( 达数月) 可 。经 消 化 道传 播 ,犊 牛 吸 乳 感 染 或 胎 儿 经 子 宫 感
染等。
患 病 奶 牛 ,从粪 便 排 出大 量 病原
菌 ,病原 菌 对外 界 环境 的抵抗 力
可 见水 肿 。尽 管 病 畜消 瘦 ,但仍 有性欲 。腹泻有 时可暂时停 止 , 排 泄 物 恢 复 常 态 ,体 重 有 所 增
加 ,然 后 再 度 发 生腹 泻 。给 予 多
牛逐 渐 消瘦 ;肠黏 膜 增厚 并 形 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