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产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一、中国文化产业的价值中国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作为核心资源,以制造、设计、出版、传媒、旅游等为主要活动形式,采用市场机制能够获得经济效益并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的一类产业。

如今的中国文化产业是以传媒、文物、旅游、创意设计、表演艺术、出版等为主的六个层面,发展态势良好,产业价值凸显。

1. 传媒传媒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媒产业涵盖基础电信、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影视制作等,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媒体融合越来越成为发展趋势。

传媒产业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也能够影响中国文化生态,展现中国文化形象。

2017年,中国传媒业产值达1.9万亿,同比增长10.6%。

2. 文物中国文物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物产业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物能够展现祖先的智慧和国家的文化历史,经济效益和文化意义相辅相成。

文物的保护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2018年,中国文物产业年产值达3471亿元,文物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前沿。

3. 旅游旅游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又一支柱。

中国以“文化旅游”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广泛拓展了国际文化贸易与旅游服务领域。

旅游产业创造了丰富的岗位,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也推广了中国的文化。

2018年,国内旅游强国建设成果显著,旅游行业的总收入达5.97万亿。

4. 创意设计创意设计是中国文化产业中的升级版。

创意设计涉及广泛,在产品、建筑、服装等众多领域发挥作用。

创意设计也是富有创造性、创新性和探索性的行业。

创意设计对于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不仅仅带来经济效益,也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品牌价值。

5. 表演艺术表演艺术包括唱歌、舞蹈、话剧、相声等。

表演艺术在文化产业中居于重要地位,不仅是一种有益的文化娱乐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

表演艺术不断创新,推出更能代表中国特色的演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欢迎。

表演艺术能够将中国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演变及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演变及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演变及启示作者:谢正发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26期摘要: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发展的轨迹,概括出产业定位日趋明确、产业管制逐步松动、产业思路不断拓展的政策演变趋势,从产业化的高度,提出历史启示。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演变趋势;启示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消费方式,日益引起世界各国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旅游业从散、弱、小,逐渐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

纵观其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历程,与产业政策演变密切相关。

基本上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全面深化三个阶段。

一、1978~1991年的萌芽阶段:旅游产业的提出与地位的确立1981年成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领导小组,1986年改为旅游协调小组。

1988年,国务院将旅游协调小组撤销,成立了国家旅游事业委员会。

此外,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于1982年变更为国家旅游局。

随后,国家旅游局和国旅总社不再一同办公。

国家旅游局不再直接进行接待或者负责组建旅行团,国旅总社实行企业化管理。

管理机构名称和职责变化,逐步由政府主管的行政职能向政府主导的事业化、企业化转变。

在1981年3月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积极发展,量力而行,稳步前进”的旅游发展方针,并确立了旅游管理体制的原则,即“统一领导,分散经营”,要求在政策、制度、规划、协调和纪律这五个方面高度统一。

同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明确要进一步发展旅游。

1984 年7月国家旅游局提出《关于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几个问题的报告》,指出将我国建设成为旅游业比较发达国家的发展目标。

同年,我国旅游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体制变革,由领导型职能改为服务型职能、由政治性转为经济性、从独家经营模式到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模式、由原来的封闭式等客上门转变为开放式经营。

1985年初,由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旅游局《关于当前旅游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我国将以“政企分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散经营,统一对外”作为旅游管理体制原则。

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中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底蕴,也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总规模达到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不断增长,文化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

2.行业分化明显中国文化产业涉及面较广,包括了影视、音乐、出版、文艺演出、文化设计、数字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

同时,各细分领域间的差异也日益明显,表现出了明显的行业分化趋势。

3.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文化产品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例如,在电影市场、音乐市场和文艺演出市场等领域,市场化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1.多领域深度融合文化产业是一个多领域融合的领域,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将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例如,在数字娱乐领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与电影、游戏等领域实现深度融合。

2.数字化、智能化加速现代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将日益加深。

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已经改变了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用户体验。

例如,数字音乐、数字出版、数字电影等领域,从生产和分发到消费都有着显著的数字化、智能化趋势。

3.新业态不断出现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业态也不断涌现。

在文化产业中,短视频、直播、网剧等新型业态已经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用户的需求变化,更多的新业态也将出现。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不完善面对文化产业中不断出现的盗版和仿冒现象,政府监管部门和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仍需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监管和保护。

2.文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一些文化企业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不少文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文化产品质量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

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

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

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
4.2%
国家统计局2018-10-10 09:30
经核算,2017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472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8%,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1.6个百分点。

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占GDP比重稳步上升,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行业分,2017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为12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8%;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3328亿元,增长15.9%,占比为9.6%;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19300亿元,增长20.4%,占比为55.6%。

 
按活动性质分,文化核心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22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8%;文化相关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12222亿元,增长9.8%,占比为35.2%。

 
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类别名称
绝对额(亿元)
构成占比(%)
文化及相关产业
34722
100.0
第一部分文化核心领域
22500
64.8
一、新闻信息服务
4864
14.0
二、内容创作生产
7587
21.9
三、创意设计服务。

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2017年,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新时代。

继上一年度国务院和国家文物局出台政策文件,鼓励并倡导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创产业之后,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公布。

深度挖掘馆藏文物资源和文化元素、打造全新博物馆IP运营时代、让厚重的历史文物活起来等观念深入民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持续讨论。

北京地区拥有全国最为丰富、多元的博物馆文化资源,以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为引领的文化创意产业也走在全国前列。

在继续建设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发展战略中,北京博物馆事业有必要、有使命为全国博物馆系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贡献成功模式和优秀经验,同时就博物馆文创在产品开发、市场化推广、产业链形成和制度探索等方面所面临的难题和解决策略与全国同行共享。

2017年,北京地区在全国博物馆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下,形成自己特有的发展新动向,也初步认清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待通过一些战略举措不断提升文创产品层次,完善产业链条。

一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新动向在过去十余年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出欣欣向荣的行业发展态势,这一方面与政府大力支持和重点扶持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得益于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位置和资源优势。

聚焦博物馆文创产业,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一般纪念品开发到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直到2016年博物馆IP概念与运营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肯定,这种跨越式发展彰显了文博系统渐趋开放的行业心态,体现了博物馆文化有必要走出围墙、走进百姓生活的现实需求。

(一)博物馆文创向全面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公布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之后,经过全国各省区市公开申报,最终遴选出92家单位作为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旨在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在不同级别的博物馆中进一步开发符合发展要求、满足民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同时探索开发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等,逐步建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良性机制。

2017年中国十大热门行业盘点

2017年中国十大热门行业盘点

2017年中国十大热门行业盘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只有顺应潮流,才可以,认真专研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可以脱颖而出。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下2017年中国热门行业,欢迎大家参考。

中国热门行业盘点1、电子行业薪酬水平:年薪5万~16万元需求职位:电子工程师、质量系统工程师、生产课长等行业背景: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美国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在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重点关注医疗电子和光伏、光电子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

2、汽车制造业薪酬水平:年薪10万~30万元需求职位:产品开发工程师、发动机工程师等行业背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等高价值商品的消费能力日趋增强,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汽车消费环境,鼓励居民购买汽车,国际汽车巨头悉数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大幅增加。

3、医药行业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5万元需求职位:新药研发、药物分析、制剂研发人员等行业背景: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国家实施医改政策几年来,医疗产品需求的增长和医疗制度红利奠定了医药产业增长的基石。

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

4、旅游行业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0万元需求职位:景区管理人员、旅游管理人员、导游等行业背景:随着国民旅游需求和在线旅游渗透率的提升,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将释放巨大潜力,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在线旅游市场。

预计在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5、文化产业薪酬水平:年薪在6万~25万元需求职位:动漫设计、会展策划、演艺经纪人等行业背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8%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8%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
增长10.8%
国家统计局2018-01-31 09:30
据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5万家企业调查,2017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

其中,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行业有4个,分别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7990亿元,增长34.6%;文化艺术服务业434亿元,增长17.1%;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1545亿元,增长14.7%;文化用品的生产33665亿元,增长11.4%。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710亿元,占全国74.7%;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4853亿元、7400亿元和988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6.2%、8.0%和1.1%。

从增长速度看,西部地区增长12.3%、中部地区增长11.1%、东部地区增长10.7%,东北地区下降0.9%,但降幅比上年收窄12.1个百分点。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
 
绝对额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总计
91950
10.8
 
新闻
出版发行服务
3566
7.2
广播
电视电影服务
1749
6.1
文化
艺术服务
434
17.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态势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态势

2018年7月社科纵横Jul ,2018总第33卷第7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33NO.7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自2013年到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增速接近GDP 增速的两倍。

这表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产业自身具有的创意性、引领性、低消耗、可持续的特点正好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要求。

对转方式、调结构、扩消费、促就业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本文在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近期发展的趋势。

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仍然较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一些政策,这些政策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给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逐步重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根据工商总局数据,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超过322万户,同比增长22.4%,比全国企业数量平均增速高出3.1个百分点。

2017年9月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文化产业最新数据,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同比增加13.0%,占GDP4.1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逐年增长,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展现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但总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弱势地位,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规模较小,文化产业的总量还不够大、水平还不够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影响还不充分。

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均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

中韩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中韩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中韩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比较分析韩国一直将“文化立国”作为重要国策,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世界文化贸易的佼佼者。

近年来,我国文化贸易发展卓有成效,但与韩国相比仍有差距。

不论从历史背景还是文化底蕴来说,中国与韩国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现状、国际竞争力,探究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文化贸易发展。

一、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一)中韩文化贸易总量规模比较近年来,中国文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2017年,我国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额12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尽管文化贸易总额有所增长,但我国仍未摆脱贸易逆差的问题。

中国主要出口文化产品有三类: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版权类产品。

三类产品中,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贸易逆差额最大,达到25703万美元。

确立“文化立国”发展战略后,韩国从多方面推进文化贸易。

2016年,韩国文化贸易出口规模扩增至62亿美元。

2017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同比增长11.1%,出版、广电、游戏等产业出口都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二)中韩文化贸易产业结构比较1.中韩影视产业贸易比较分析一路飘红是中国电影市场近几年的关键词。

2017年全国总票房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53.8%,占据了票房过亿电影的半壁江山。

但在电视节目方面,2014年至2016年电视节目均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韩国影视产业可谓是韩国文化贸易的“顶梁柱”。

韩国电影和韩剧更是风靡亚洲,在海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2015年韩国电影票房收入17153亿韩元,本土电影基本与国外电影“平分秋色”。

韩剧是“韩流”的代表,韩国主要的电视公司以及中小型电视公司都倡导精品化、国际化的韩剧制作路线。

[1]2.中韩音像产业贸易比较较2015相比,2016年中国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共出口数量下降1.96%,金额增长26.85%;进口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数量下降6.98%,金额增长6.82%,贸易逆差额达22633.72万美元,巨大的逆差阻碍了中国音像贸易的发展。

文化产业政策解读

文化产业政策解读

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新政解读国务院:力争“十三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达8亿元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正式印发。

《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据了解,《发展规划》为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

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

此外,《发展规划》还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两部委发文: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将凝聚发展工业文化的社会共识,整合工业文化各类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培育和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建设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工业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工业遗产、工业旅游、企业征信以及质量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工作,形成竞争新优势。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让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日渐普及,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产品和载体进行经济活动的行业,包括出版、广播、电影、电视、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文化旅游、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文化产业的兴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文化产业的形成文化产业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文化产业主要表现为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

例如,唐代的诗歌、宋代的绘画和明清时期的小说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辉煌的代表。

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一直被视为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文化产业不断涌现。

19世纪中期,印刷机的发明和流行,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

20世纪初,电影产业开始兴起,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50年代末,电视产业开始起步,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高峰。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线电影、音乐、游戏等文化产品不断涌现,成为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目前全球文化产业年收入超过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2%。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近年来,文化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文化传统所在的制造、房地产、金融业等行业。

2017年,中国文化与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4.57万亿元,占GDP的4.53%。

文化产业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成为了创新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并推进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例如,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培育新型文化经营主体,构建文化内容生态圈等。

同时,我国还积极开展“文化走出去”战略,扩大文化产品出口规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概述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概述

范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概述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与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助推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特别是近二十年,更是文化产业从起步到腾飞,从初创到成熟的跨越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一、1978-2002年文化产业发展的萌芽和初步形成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提出,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并取得初步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文化领域和思想领域的变革,社会公众开始在思想上冲破极“左”牢笼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知识、新观念,创造新生活,社会文化消费得到复苏,文化产业开始萌芽,取得一定程度的恢复性发展。

1992年到2002年则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形成阶段,其中包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系统展开和文化要素市场的孕育和生长两大部分内容。

体制机制方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同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正式把文化产业列入第三产业,把文化部门由财政支出型部门定位为生产型部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做了政策上、体制上的准备。

文化产业发展由较单纯的“以文补文”开始进入初始发展阶段。

1998年,我国进一步明确政府机构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文化管理领域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文化部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面进行大幅度缩减,并于1998年设立文化产业司,标志着文化产业由民间自发发展阶段进入政府推动阶段。

2001年,中办、国办转发《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加强党领导的前提下,以发展为主题,组建包括中国广电集团、中国出版集团在内的70多家文化集团,加快文化市场整合和结构调整。

国家政策文化建设

国家政策文化建设

国家政策文化建设文化政策是:党和国家领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为新时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政策保障又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内容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关键。

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以148票赞成、2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将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这部法律,将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共六章65条,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

当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文化部部长助理于群,国人大会法工委研究室主任梁鹰出席发布会,并就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与此同时,文化部负责人也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二、文博创意产业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色名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

加强文物保护,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泻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故宫在艺术衍生品上可谓动静颇多。

从“金榜题名笔”到"顶戴花翎官帽伞”,故宫将许多珍品以艺术衍生品的方式进行开发和传播,让大众能够通过手机下载、微信互动、网络购买的方式,不用进故宫也能欣赏、购买或收藏“艺术珍品”。

据统计, 2012年以前,北京故宫主要收入为门票收入,艺术衍生品占比很小。

2017年文化建设新进展与2018年展望

2017年文化建设新进展与2018年展望

2017年文化建设新进展与2018年展望作者:魏义方何倩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05期2017年,我国文化、体育、旅游等幸福产业发展快速,文体旅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消费、新服务等蓬勃发展,经济发展新活力不断释放,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成为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重要支撑。

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文化建设各项发展和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增加,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文体旅等幸福产业持续较快发展2017年,文化、体育、旅游等幸福产业持续较快发展,欣欣向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文体旅等幸福产业领域市场和社会创造活力进一步释放,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当前,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占半壁江山。

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52.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8.8%,持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为了更好的反映服务业变化情况和运行态势,自2017年3月份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发布中国月度服务业生产指数。

从服务业生产指数情况来看,2017年,文体旅等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2017年以来,我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持续保持在8%左右的较高水平,其中,前三季度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

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中9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4个行业增速在两位数以上,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增速高达36.0%,文化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后劲。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出台实施,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前景

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前景

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前景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了各国经济增长的趋势之一,成为国家和城市的重要产业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通过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生产出能够充分展现自身文化特色和时代内涵的产品和服务,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那么,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前景是什么样的呢?二、市场规模目前,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2%。

不仅如此,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长。

根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

三、市场表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表现呈现出灵活、多样化和稳定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增长: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属于新兴产业,但它的增长却相对稳定,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以中国市场为例,在2017年其市场规模达到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文化产业增长11.7%,文化创意产业增长21.6%。

2.多层次: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表现具有多层次性。

一方面,这个行业分为文化、艺术、旅游、传媒、设计、创意等多个领域,各领域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了更为丰富、多元和立体性的市场格局。

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表现,还呈现出国际化和本土化两个大方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3.利润率高: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的利润率相对较高。

例如,在中国市场,制造业每一元产值的净利润约为5分钱,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净利润却能达到20分钱以上,甚至有些行业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50分钱。

四、经济带动作用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产生的经济带动作用十分巨大。

1.促进就业: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是才华和创意,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人才需求也增加,可以预见到这个产业所带动的就业数量将继续扩大。

以我国为例,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063.17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4.03%。

这就说明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我国的就业形势的积极作用。

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情况

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情况

2017 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情况
经核算,2017 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4722 亿元,占GDP 的比
重为4.2%,比上年提高0.06 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8%,比同期GDP 名义增速高1.6 个百分点。

2017 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保持平稳
快速增长,占GDP 比重稳步上升,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行业分,2017 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为12094 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8%;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3328 亿元,
增长15.9%,占比为9.6%;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19300 亿元,增长20.4%,占
比为55.6%。

按活动性质分,文化核心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225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8%;文化相关领域创造的增加值
为12222 亿元,增长9.8%,占比为35.2%。

2017 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类别名称绝对额(亿元)构成占比(%)
文化及相关产业34722 100.0
第一部分文化核心领域2250064.8
一、新闻信息服务486414.0
二、内容创作生产75872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
●实现支柱性产业目标要从内涵与处延两方面发力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边界将更加模糊
●扩大文化消费要从文化产业供给侧发力
●要用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精耕细作
当日历掀开新的一页,进入2017年的刻度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到了一个新时段。

经过前几年的铺垫,文化产业在力量上有了新的积累,在模式上有了新的探索,在路径上有了新的方向,在思想上有了新的动员。

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将在三个经度和四个维度的方向上大力拓展,即:立足于“十三五”定位,立足于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方向,立足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建设发展战略“三个经度”;从“四个维度”加强融合: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融合,文化产业与社会建设的融合,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融合,文化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业态的调整与融合。

具体说来,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会有哪些新的进步和变化?将赋予怎样的期待和使命?让我们一起展望。

贵州雷山苗家歌舞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趋势一: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融合
【现象】
2016年12月的一个规划让文化产业界又有了开拓空间——数字创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等产业一起,被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计划到2020年,数字创意产业等相关行业的产值规模达到10万亿元级。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数字创意产业进行了“顶层设计”,2017年必然在“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推进整体布局、明确发展路径。

“数字创意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利好,更是文化产业融入国民经济的一个里程碑。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负责人指出,这体现了国家规划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是国家规划层面引领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标志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和提高。

文化除了向数字领域渗透,2017年“文化+”还将融合到国民经济更广泛的领域,横跨三个产业,进一步放大文化产业的格局和境界:文化创意与第一产业融合,创意农业将帮助农村换新颜;文化创意与第二产业融合,使工业旅游和工业设计方兴未艾;文化创意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让产品和服务更有温度和情感,更符合消费者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创意甚至还能助力扶贫工作,让贫困地区的青山绿水变成致富的“金山银山”。

专家指出,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要从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处延两方面发力。

从内涵看,“十三五”时期,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抛弃低端、不合乎人民群众口味的文化产品供给,加快文化产业提质转型升级,通过文化自身的创新、创意优势,为文化产业提供新思路、新模式,重构文化产业生态环境。

从外延上,要让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实体经济走向常态化,通过“文化+”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强化文创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外溢性和渗透性效
应,不仅可以开拓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而且为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

我们期待,2017年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深度融合,能进一步拓宽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领域,释放出文化领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既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十三五”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又有利于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能,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趋势二:文化产业与社会建设的融合
【案例】
作为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丽江市日前确定了33个文化消费重点试点企业,涵盖文化主题酒店、特色餐饮、文化旅游服务等文化产业各业态。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介绍,2016年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第一批第一次26个试点城市因地施策,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费空间,
2017年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将全面铺开,进一步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推动文化消费总体规模持续增长,带动旅游、住宿、餐饮、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消费,发挥文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又能夯实社会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的发展方案在2017年赋予了“双重责任”:是拉动消费增长、促进消费升级、拉动内需的新力量;也是直指人心、提升中国公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品质的着力点。

应该看到,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变化。

2017年要扩大文化消费,还得从文化产业供给侧发力,关注文化消费新趋势,聚焦主流人群的消费喜好,引领时尚消费潮流和现代生活方式,提升文化消费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度。

专家指出,一方面要丰富文化产品的品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读书、看报、看演出,而将文化的产品和服务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扩大文化的覆盖面,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不断推出触及心灵、引发共鸣的“爆款产品”,提高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文化产业惠及群众日常生活,为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趋势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融合
【探索】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文博界可谓“眼界和思路都打开了”。

《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发布,相关试点单位积极开发文创产品。

2017年“有序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又写入文化部重点工作,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表示,将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创造性转化,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中国从来不缺历史、不缺故事,缺的是创造和加工能力,缺的是那些会讲故事的创意人才,让高扬的“文化自信”能有创意表达和实力支撑。

不仅文化产品需要有内容,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拨动人心的情感,放眼城乡建设更需要文化的滋养。

专家预测,2017年的城镇化建设中,尤其在特色村镇推进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边界将更加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与其说是文化事业的投入,实际上也在为文化产业积累资本;与其说是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实际上也有社会效益,为当地文化事业作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PPP运营模式在2016年完成启蒙后,2017年将进入实施阶段,民间投资可以顺利进入
公共文化领域,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为文化小康积聚更多的产业力量。

过去的一年,国有文化企业迎来一个上市的“小高潮”,中国电影、广西广电网络、新华网等8家在资本市场“鸣锣”。

2017年这些有资金武装的国有文化企业必将大举“开疆拓土”,进行全面战略布局,既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做强文化产业的“国家队”,同时也将履行国有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华文化、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养方面更有作为。

趋势四:文化产业内部融合促进提质增效
【实践】
VR、直播、网剧、弹幕等新业态在2016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冲击文化消费市场,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时尚。

这些文化新业态,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变革的力量,使文化产业从产品呈现到运营生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顺应“互联网+”的新形势,传统文化企业正不断增强自己的“内功”,提高竞争力,实现升级发展。

2017年,对互联网的运用会让文化产业如虎添翼,带来新的惊喜和感动:电视业,通过研究消费者观看行为的变化,运用联网联机,实现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的完美联动,找到保持“开机率”的新理由。

而演出和电影,将搭上互联网众筹的快车,营销新产品,积累粉丝,开发衍生产品,做长产业链。

传统出版业在完成数字化设备改造后,将着力改造运营模式,嫁接互联网的运营理念,盘活资产,实现增值。

2017年文化企业要“练好内功”,推动文化产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用好金融资本的力量,为产业发展补充血液。

文化金融在实践中“磨合”和“妥协”,学会站在彼此的角
度“换位思考”:文化企业不断学习,逐渐讲好“资本故事”,而金融机构则加强创新,为不同时期的文化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现在文化金融的问题,不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会不会用”和“怎样用”的问题。

2017年的文化金融将呈现“马太效应”,那些不会运用金融工具的文化企业,难以驾驭资金本,而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文化企业将越来越好。

文化企业最核心的任务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否则就是无源之水。

2017年文化企业要有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精耕细作,做精、做深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质增效,这是文化企业成长的立身之本,也是文化企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所在,更是成就百年基业、弘扬中华文化的必由之路。

(本报记者张玉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