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致静脉炎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符合 《 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Ⅲ。 1 . 3治疗 方法
中国医药指南2 1 1 00年 0月第8 第3 期 G i o C ia d i , c br 00V 1, o 0 卷 0 u e f h Mein O t e2 1,o8N . d n ce o . 3
与性 病, 0 , ( : . 2 5 71 2 0 2 )8
文 献综 述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张 丽 华
【 要】 本文综述 分析 了静脉 输液 引起静 脉 炎的原 因 , 为输 入药物 的 P 摘 认 H值 、渗透 压 、 留置针 留置 时间的 长短 、患者 自身的机体 因素 、操 作 技 术等是 主要 原 因 , 并提 出相应 的护理 措施 。 以便提 高护理 质量 ,避 免 医惠纠纷 。 【 关键 词】静 脉 炎 ; 留置针 ; 药物 ; 护理 措施
组 为7 0  ̄ 0 0p 2 08 0 b 的双 链环状 D A,分为 早期 区 、晚期 区和非编 码 N
区 ,早期 区编码的蛋 白与病毒 持续感染 和致癌作 用有关 。H V 10 P 有 0 余种 ,其中近8种 与人类疾病相 关。本病 传染源为患者和健 康带病毒 0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均 肌 内 注 射 卡 介 菌 多 糖 核 酸 注 射 液 ( 品 产
放 出大量淋 巴细胞 因子 ,从而增强机体 的免疫 功能 。主要表现在 : ()使 巨噬细胞在感染 区聚集 ; ()增强 巨噬细胞杀伤所吞噬 的病 1 2
1 . 效标准 4疗
痊 愈 :皮 疹全 部消 失 ,随访期 问无复 发 ,有少 数色 素沉 着斑 。 显效 :皮疹 消 退7 %以上 ,但 未 达 到痊 愈 标 准 。有 效 :皮 疹 消退 0 3% 6%。无效 :皮疹消退不足3% ,或治疗后 皮疹无变化 。凡 治愈 0 9 0 后3 内再 次出现皮损者 计为复 发。 月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静脉炎药物反应等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静脉炎药物反应等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静脉炎、药物反应等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了解并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本文将探讨静脉输液的一些常见并发症,包括静脉炎和药物反应。
一、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是由于输液过程中引起静脉壁的炎症反应所导致的。
一旦发生静脉炎,除了会引起患者疼痛和不适感,还可能会导致输液的失败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疼痛、触痛和温度升高。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还可能出现静脉炎导致的感染,引起全身性症状,如高热、寒战和恶心等。
为了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导管。
其次,要确保消毒操作的严格执行,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
另外,输液时要注意输液速度的控制,过快的输液速度容易引起血管损伤。
最后,更换输液位置和输液管,避免在同一位置输液时间过长。
二、药物反应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有时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是过敏反应,也可能是由于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所引起的。
常见的过敏反应症状包括发热、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和血压下降等。
对于可能存在过敏反应的药物,应该提前进行过敏试验,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是静脉输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毒副作用,如肝肾损害、神经系统反应等。
在使用药物时,要根据药物特点和患者情况来合理选择药物类型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必要的实验室指标,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除了静脉炎和药物反应,还有一些其他的并发症可能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如血栓形成、气栓形成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我们需要在临床操作中加强培训和守则的执行,严格控制输液操作步骤和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的征兆和症状。
总结起来,静脉输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输液导致静脉炎的因素分析
用静脉输液套管 ( !1#7>_C1"7> )的 (*D 名 病 人 进 行 了 *"#D ( 条 )次 观 察 , 静 脉 炎 的 发 生 率 约 为 D!a , 与 @6>5H3AA ’M) 报 告 的 !#a_C#a的静脉炎发生率类似。但是在 $6=3, 等 ’F)人进行 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 ( 条)次短套管穿刺, 输液性静脉 #*E* 炎的发生率仅为 !1#a。虽然 *FF" 年美国静脉护理协会颁布 的 指 南 中 ’D), 认为可接受的外周静脉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 *R! ): *FFF , E! !#1 ’?)1? @-94,-A I3A36.3 ,
’D)
0-A<89 0?1S,33 <,;= >36.;,3>394. , T:39 69< T:KU/9 -L3,L83T ’?)1/,7: B64:-A G6H &3< , *FFF , *!CVFW : M!!1 0-A<89 0?, 2,;=96,6 @ , X87Y. 3<.1B3<864,87 I3Z3,3973 I69=3’&)1 C,< 3<1[6.:89=4-9 %@ : //@@ B,3.., *FFF : (D1 2A3K67 \ , /AA6,<RG64-;, 2 , G6ZZ-94 / , !" #$1%8;,96A 7:69=3. 89 4:3 5:6,>67-Y893487. H3:6L8-, -Z 6>8Y6789’?)1$:3, %,;= &-984 ,
。与 T7R&RQ9& 和 3)PPQM 的 研 究 一 样 ,
对静脉刺激性较大的溶液适宜在 I?J&K&9& 的研究结果提示, 短时间内输入。 U&*K7::)9 等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 一些学 者 的 临 床 研 究 证 明 , 如 果 溶 液 的 23 值 为 F5FG/ , 静脉 炎的发生率显著下降。VQ’+&:P9?< 等的研究结果表明 ,-0., 将葡 萄糖溶液缓冲至中性,输液造成的血栓性静脉炎显著降低。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观察与护理
理 不 当 引起 的静 脉 炎等 原 冈 。 根 据 原 因 提 出 相 关 护 理 措 施 , 少 静 脉 炎 的 发 生 , 轻 患 者 痛 苦 。 减 减
皮 肤 与 管 问 的 窦 道 侵 入 管 , 成 化 学 刺 激 , 致 短 期 内 造 以
12 2 末 严 格 遵 守 无 菌 操 作 原 则 , 刺 部 位 消 毒 范 同 不 彻 .. 穿 底 , 规 范 , 是 引 发 静 脉 炎 的 再要 因 素 。 也 13 与 输 入 约 物 的 性 质 及 液 体 量 有 关 有 人 通 过 观 察 捉 . f 输 入 刺 激性 药 液 以 及 高 渗 性 液体 特 别 是 液 体 量 每 日超 过 ¨.
『 医学 创 新 1 国
21 00年 3月
第 7卷 第 9期
Meia Invt no hn , rh 2 1 V 1 o9 dcl n oa o f iaMac .00. o 7 N . i C .
・
l 27 ・
・
护 理 园 地
・
静 脉 留 置 针 致 静 脉 炎 的 观 察 与 护 理
发生静脉炎 。
2 2 2 严格 无菌 操作 ..
穿 刺部 位消 毒范 闱大 于敷贴 面积 ,
待干后再行 穿刺 ; 留置 期 间 每 隔 4 8h川 5 碘 伏 消 毒 穿 刺 点 , % 直 径 范 同 8el 有 ( 穿 刺 点 为 中 心 ) 消 毒 时 消 毒 剂 不 宜 I 左 l 以 , 过 多 , 定 待 十 后 再 行 穿 刺 或 者 更 换 敷 贴 , 免 消 毒 剂 通 过 一 避
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与处理
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与处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然而,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带来风险。
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护士和医生需要了解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一、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类型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1. 静脉炎症:此类反应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主要是由于输液导管插入不当或感染引起的。
2. 过敏反应:某些患者对输液液体中的药物或输液设备中的成分过敏,导致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3. 流体过负荷: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液量过大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流体过负荷,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困难、水肿等。
4. 瓶体破裂: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瓶或输液管出现破裂,其中的药物溅出,有可能对护士或患者造成伤害。
二、静脉输液的处理方法当发生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时,护士和医生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1. 静脉炎症的处理: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输液部位,如发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部位。
同时,应进行相应的感染处理,如局部消毒、冷敷等。
2. 过敏反应的处理:当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液,记录患者的症状并通知医生。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过敏程度,医生可能会采取口服或注射抗过敏药物来缓解过敏反应。
3. 流体过负荷的处理:当患者出现流体过负荷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或减慢输液速度,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给予利尿药物或使用呼吸辅助设备。
4. 瓶体破裂的处理:如果输液瓶或输液管发生破裂,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液,避免瓶内溅出的液体对护士或患者造成伤害。
同时,应及时更换破裂的输液瓶或器材,并进行相应的清洁和消毒。
在处理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时,护士和医生需要密切合作,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的症状,以便医生能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治疗。
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给药方法,也是现代护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通过静脉输液给药,能够提升药物药效的发挥速度,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和抢救中均发挥重要的价值。
但是静脉炎的治疗过程中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静脉炎。
静脉炎的出现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还会增加患者的治疗痛苦。
临床调查研究发现,约有70%的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出现严重程度不一的静脉炎症状,这些并发症增加了静脉输液风险。
因此需要重视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全面、认真的分析引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或是发生静脉炎后正确的处置,均是提升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分析一些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常见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置措施,让你不再害怕静脉炎。
1.引发静脉炎的常见因素1.1输液药物因素静脉输液的药物进入血液后会导致药物的PH值和渗透压发生明显变化,无论是酸性药物还是碱性药物,都可能对血管内膜正常的代谢与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输入特殊的药物时,如高渗药物能够增加血浆的渗透法,增加血管内膜细胞发生萎缩、脱水、坏死等风险。
在输入抗癌症的药物时,药物的毒性作用和刺激性均高于普通药物,对血管内膜细胞的影响更加明显,如果反复输入势必对血管内膜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会导致静脉萎缩会变细。
此时,静脉炎的发生风险非常高。
1.2机械性的损伤和刺激重症患者和住院患者需要长时间的进行静脉输液,鉴于一些治疗和药物的特殊性,有事需要对同一条血管进行反复的穿刺或留置针在静脉留置的时间过长,这时对血管内膜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
这种机械性的损伤会导致血管壁不断的变薄,弹性下降,加速血管的萎缩和变细,脆性增加,进而导致静脉炎的出现。
1.3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指的是由于护理人员护理不当所引发的静脉炎。
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因素:(1)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未严格的执行无菌穿刺技术,增加静脉感染的风险。
(2)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没有合理的选择静脉血管,导致患者血管条件变差,埋下隐患。
案例:静滴甘露醇至静脉炎
案例:静滴甘露醇致静脉炎患者,男性,58岁,因“高血压,脑出血”住某医院治疗。
神志呈嗜睡状态,失语,四肢活动尚好。
入院后给予降脑压、止血、营养脑细胞及预防感染等治疗。
医嘱: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点滴q12h与50%葡萄糖注射液100ml q12h静脉注射交替。
在左手背部选择静脉,穿刺使用套管留置针,一针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及小纸板固定。
治疗至第四日晚即发现注射部位出现发红及若隐若现的丘疹,经热敷后消失,第六日出现典型静脉炎症状,即更换输液部位,处理局部后症状消失。
案例分析1.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入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造成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静脉多次反复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
静脉炎是发生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增加护理人员对静脉穿刺的难度,影响质量的孙俪进行,同时也会引起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不满和投诉。
因此,临床上要引起高度重视。
2.有关护理杂志介绍:快速静滴20%甘露醇时,穿刺前5分钟用2%山莨碱外擦穿刺点及穿刺点近心点端20cm局部的浅表血管,使血管扩张,对降低血管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损伤疗效显著。
同时,将20%甘露醇加温至27℃~29℃的恒温输入,使血管受热后管腔扩大,液体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使输液速度加快,有效预防和减轻穿刺局部刺激症状及血管损伤,减轻机械性和医源性损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另外研究证明,20%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与连续使用局部同一血管的次数有关。
因此,尽量减少同一静脉注射次数,使血管得以充分恢复,提高血管使用率。
3.输液时抬高输液侧肢体或在输液静脉侧肢体热敷,使局部血管扩张,减少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性。
如果已发生静脉炎的迹象,应立即停止使用该静脉。
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远离静脉窦及关节,便于操作和观察的部位穿刺。
操作前认真检查留置针的包装是否完整及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使用透明敷料贴便于观察。
静脉炎的治疗及护理
静脉炎的治疗及护理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后引起的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或局部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近年来,静脉输液疗法比以前增多,而且输入药物种类多,联合用药多,有些药物溶液浓度高,刺激性强,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它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
1 引起静脉炎的因素:1)药物因素。
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输入速度过快,超过血管的应激能力或长时间滴入血管,持续刺激血管均可使静脉变硬收缩,2)机械性刺激和损伤。
3)护理及自然因素,包括环境、药液的温度及理化性质。
4)各种微粒因素,指玻璃屑及各种结晶物质。
2 静脉炎的分度: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指标,将静脉炎分为3度: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3预防性护理3、1根据治疗要求,选择最细管径和最短长度的穿刺导管:置管部位宜覆盖无菌透明敷料,并注明置管及换药时间。
输注前应评估穿刺点及静脉情况,确认导管的通畅。
直接接触中心静脉穿刺的导管时应戴无菌无粉手套。
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并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宜选择中心静脉。
3、2多种药物输注时,合理安排输注顺序,在两种药物之间用等渗液体冲洗管路之后再输注另一种药物。
出现沿血管部位疼痛、肿胀或条索样改变时,应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采取必要的物理治疗或局部药物外敷等处理。
3、3戒烟酒与调整好的心态:尼古丁、酒精及情绪波动等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痉挛,应帮助病人戒烟酒,同时饮食上少饮或不饮含咖啡因类的饮料,有外伤的患者因少食用或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动脉硬化性疾病或糖尿病病人应坚持低脂和低糖饮食4 治疗及护理4、1发生静脉炎时,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可促进局部某些要的灭活作用,局部损伤部位,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减轻疼痛,同时可以和硫酸镁联合应用,镁离子能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使血管舒张,将硫酸镁和甘油调成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外敷治疗外周静脉炎。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液直接输入静脉以达到治疗或滋养的目的。
然而,静脉输液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存在着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就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进行论述,以提高临床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意识。
一、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1. 静脉炎症:静脉炎症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为输液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静脉炎症的发生主要与穿刺操作不当、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液体与血管壁摩擦等因素有关。
2.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另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输液部位静脉曲张、肿胀、发绀等症状。
血栓形成的发生与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液体温度过高、输液部位静脉损伤等因素有关。
3. 漏液:漏液可能是由于输液管路接头松动、穿刺点未完全封闭、输液容器破裂等原因导致液体外漏。
漏液不仅造成药物或液体的浪费,还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
4. 输液反应:输液反应是一种与输液治疗相关的过敏反应,常表现为眩晕、呼吸困难、荨麻疹等症状。
输液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差异、输液液体成分、输液速度等因素有关。
二、静脉输液的预防措施1. 穿刺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避免静脉血栓形成。
同时,穿刺点要注意消毒,避免细菌感染引发静脉炎症。
操作人员在穿刺时应准确把握角度和深度,避免穿透血管后引起漏液。
2. 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速度过快容易引起静脉炎症和血栓形成。
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准确计算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输液液体的性质来调节速度。
对于易产生输液反应的药物,应采用慢速输液或分次输液的方式。
3. 注射液体温度控制:输液液体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血栓形成。
因此,在输液前应检查液体温度,确保与患者体温相适应。
4. 管路固定和保持通畅:输液管路应牢固地固定在患者体表上,避免外力干扰导致漏液。
同时,应定期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避免阻塞引发输液反应或局部组织损伤。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 脉 留置针作 为异物 留置于外周 静脉 内 ,静脉炎是 最常
见、 最 主 要 的不 良反 应 。 1 பைடு நூலகம்静 脉 炎
表现为局 部红 肿疼痛 、 输液不畅 、 血管硬化等 。 静脉炎分为 5级 : 0级 没有 症状 ; I级 , 输液部位 发红 , 伴 或不伴 有疼痛 ; Ⅱ 级, 输液部位疼痛 , 伴有 发红和( 或) 水肿 ; Ⅲ级 , 输液 部位 疼痛 ,
( 荆 门市 中医医院 , 湖北 荆 门 4 4 8 0 0 0 )
显超过输液量少于 l 0 0 0 m L的患者 , 尤其是大量快 速输液时 ,
增加了血管壁侧压 , 导 致机 械性静脉炎
2 . 6 正确 封管 封管应采 用连 续 、 不 间断、 边 推注 、 边旋 转式退出针 头的方法目 。 封管液太少( < 5 m L ) 不 能冲净局部血管
越重要 的作用 。护理人 员要 熟悉 和掌握操作 , 留置期 间加 强观
察, 及时 防护 , 有效减 少静脉炎发生 , 采取 积极 有效 的措 施减 轻 患者 痛苦 , 提升满意度 。
参考 文献 【 1 ] 耿少英 , 赵改婷 , 高荣花 , 等.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Ⅲ. 护 理学杂志 , 2 0 0 4, 1 9 ( 1 3 ) : 4 — 6 .
内的药液 , 滞 留的药液对局部血管 的刺激 , 可引起血管疼痛 、 变
> 4 om L / m i n ) , 用力过猛 , 使血管内压 【 摘要】从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临床表现、防护措施及 硬。封管液注入速度太 陕( 静脉 炎的防护 三方面进 行综述。通过对 留置针型 号的选择 、 合
理 选择血 管、 留置 套 管针 时 间 、 输入 药物性质 、 输液 量、 正 确 封
静脉炎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是非常普遍的血管类疾病,由于其发生部位不同故可分为深静脉炎和浅静脉炎,其病因复杂多样,尤与长期久坐、站立等相关,外科手术也可能引发该种疾病。
此外,患者下肢也会经常感到疼痛肿胀,主要是血管堵塞引起末端缺血坏死。
静脉炎的治疗难度较大,往往需要配合科学调护,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早康复。
一、静脉炎症状静脉输液最易引起静脉炎这一并发症,静脉炎不只使患者情绪失落,还会使接下来的静脉穿刺治疗更加困难,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那么,静脉炎的症状有哪些?四肢血栓性静脉炎:患病部位泛红肿痛,明显可见索状硬条或以串珠形式呈现,触摸后疼痛。
一旦向深处静脉延伸,继而转变为凹陷性肿胀,患病部位的皮肤为暗红色,伴有静脉曲张样表现和范围广泛的毛细血管扩张,该症状若发生在下肢则痛感越发强烈,卧床休息能缓解疼痛。
后期会伴有色素沉着、浅表溃疡等症状。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患病部位呈游走状态且不固定,发作有间歇性或在全身各处移动交替性发作,该类患者通常伴有胰腺肿瘤,症状多见于女性生殖器官。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该种血栓性静脉炎主要出现在胸腹壁区域,患病部位存在明显的病理性炎症,大多分布在上腹壁和胸壁,少量则出现在乳房和两肋边侧。
二、静脉炎的病因静脉炎更青睐于有伤口、患有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及长时间服用避孕药物和久站的人群,特别是下肢静脉炎更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
那么,静脉炎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外伤:外伤容易损害静脉壁,这样的损伤会强烈刺激静脉内膜,一定程度改变了血流速度,从而形成静脉血栓、静脉炎。
久蹲久站:长期保持相同的姿势,如久蹲、久站将造成身体局部缺血、缺氧,进一步损伤血管及内膜,随之升高的静脉压力形成静脉炎。
长时间静脉输液:长时间静脉输液会对静脉血管造成较大的刺激;而大管径的导管也会刺激血管壁;若在靠近关节部位进行穿刺,则在活动过程中会加重血管与针管间摩擦;这些都是静脉炎的形成因素。
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无法及时治疗会形成静脉炎;治疗过程中穿刺不当也为血栓性静脉炎法发生埋下隐患。
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摘要:介绍了左氧氟沙星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应该正确的护理操作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炎;原因分析;预防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为喹诺酮类抗菌素,其抗菌力强,抗菌谱广,吸收迅速,半衰期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与其他的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价格适中等特点。
[1] 伴随着它的大量应用,它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静脉炎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1 左氧氟沙星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1.1药物因素静脉炎的原因主要是长期输注刺激性较强、高浓度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2]。
(1)药物的浓度杨旭权发现 [3] 左氧氟沙星在液体中的浓度与静脉炎发生有关,浓度越高,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
临床配制盐酸左氧氟沙星溶液有些医生用0.9%氯化100 mL+0.4 g 或0.5 g 的高浓度药液进行静脉输注,临床上观察大部分病人产生静脉炎。
与溶液一样,药物本身也有渗透压,引起配制后溶液渗透压的改变,药物的渗透压是引起静脉炎最相关的因素。
药物渗透压>340 mOsm/L 的溶液对静脉的刺激较强,其中>600 mOsm/L 高度危险,400 mOsm/L低度危险[。
[4] (2)药物的PH值Kuwahara等[5]发现,输注药液的pH值为4.5的病人全部发生了静脉炎;而使用药液pH值为6.5的病人,则未发生静脉炎。
美国的静脉输液指南也指出,pH值>11 或pH值<4.3都会明显增加静脉炎的风险[6]。
正常人体血液的pH值为7.35~7.45,而左氧氟沙星的pH值是酸性的,这会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静脉或者毛细血管痉挛,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
1.2 非药物因素静脉炎的发生除了药物自身因素,非药物性因素也不容忽视。
静脉炎 (2)
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发生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稀释不足、液体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
度过高,都会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药物容易
渗入皮下间隙。引起静脉毛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
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尘埃、玻璃屑、细菌入
点
立即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抬高患肢并制
动
局部处理:湿敷、封闭
物理疗法 :红外线照射等
对合并感染者,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对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患者,应加强营
养
整理课件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与留置针的使用有关
1,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
2 ,操作技术不良
3 ,不适当的穿刺部位
4,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7.2—8.0
盐酸多巴胺(10mg/ml)
3.0—4.5
盐酸多巴酚丁胺(10mg/ml)
2.5—5.0
奥美拉唑钠(2%)
10.3—11.3
氯化钾(10%)
5.0—7.0
氨茶碱(25mg/ml)
8.6—9.3
整理课件
相关临床试验:
kuwahara等,兔耳实验比较不同pH值的药液输注后静脉炎
的发生率。
2%
表浅静脉炎
0.5% 静脉渗血
0.5% 局部过敏反应
整理课件
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
治疗费用增加;
病人满意度下降;
医患投诉;
整理课件
何谓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将药物或液体溶液注入患者的静脉内,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疾病或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然而,静脉输液并发症是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静脉输液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及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静脉输液并发症的种类1. 静脉炎:静脉炎是最常见的静脉输液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输液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造成静脉炎的原因可能是输液部位未做好消毒、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液体过热等。
2. 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容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可能会出现输液部位肿胀、发硬、发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肺栓塞等并发症。
3. 漏液:输液管路连接处未固定好或输液针头脱落等情况可能导致漏液,造成药物或液体外溢,影响治疗效果。
4.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停止输液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5. 感染:输液过程中,如果操作不严谨或输液部位未做好无菌处理,可能导致细菌感染。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局部红肿、化脓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二、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处理方法1. 对于静脉炎: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输液部位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给予局部热敷、抗炎药物等治疗。
同时加强输液部位的护理,保持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扩散。
2. 对于静脉血栓形成:如患者出现输液部位肿胀、硬结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
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3. 对于漏液:一旦发现输液管路漏液,应立即停止输液,检查输液管路连接处是否松动或漏液,及时处理漏液部位,更换输液管路并重新开始输液。
4. 对于过敏反应:如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症状变化。
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
发生 。
1 1 药 物因素 .
药物 因素 包括药 物 的酸碱性 、 浓度 、 刺激 性
16 污染 因素 .
就是所谓 的输液微 粒污染 。这 种微粒 包括
和 毒性 等。血浆 p H值 正 常为 7 3 7 4 血液 系统 虽有 缓 .5~ .5, 冲作用 , 但输入过 酸或过碱 的药物 , 可以引起血 管 p 就 H值 的
体无法活动 , 静脉 血流 速度相 对较 正 常肢体 缓慢 , 液在 静 血
脉 内滞 留, 造成对血管壁 的刺激及压 力增加 , 液体 外渗 , 局部 组织水肿 , 易形成静脉 炎。 15 静脉输入液量及速度 . 黎旌 红等 报道静 脉输入 量 日 大于 10 l 5 0m 时发 生静 脉炎 的几 率 明显 高 于 日输 出量小 于 10 。路兰花等 报道输液速度大于血流速度 , 加血管 00ml 增 壁的侧压力 , 则机 械性 静脉炎 发生 率 明显增 高 , 特别 在下 肢 静脉 内大剂量输入 , 由于下肢 静脉瓣 多 , 输血 流 回流缓慢 , 运 血 流 在 血 管 内滞 留 容 易形 成 血 栓 而淤 滞 , 致 静 脉 炎 的 导
中国医学创新
21 0 1年 1 2月 第 8卷 第 3 6期
M dcl noa o f hn , ee b r2 1 , o 8N .6 e i nvt no ia D cm e.0 1V 1 o3 aI i C .
输液性静脉炎培训课件
避免药物及机械因素对血管的损害 输入化疗药物及高渗药物时, 要
充分稀释后应用, 并缓慢滴注, 选择弹性好、回流畅的大中静脉, 避免
在一条血管上反复穿刺。
输液性静脉炎
12
•
•
•
•
•
酒精湿敷 将75%酒精浸湿的纱布敷于穿刺部位前端,用于预防静滴甘
露醇所致的静脉炎。
局部热敷 具多年的实践观察, 热敷后减轻药液刺激引起的疼痛, 改
输液性静脉炎
6
原因
•
•
•
•
•
•
•
•
•
•
•
•
化学因素:
主要是药物因素,如药物的酸碱度、药物的浓度、渗透压、药物本身的不
良反应。
物理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作用,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
时间、压力是否与静脉管舒缩状态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尤其是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
损
害较大,因此输液针及固定方法的选择不当也可引起静脉炎。
• 实施输液治疗时应使用手套,关注袖口污染;
• 考虑设施最大的无菌屏障(消毒直径8cm)预防感染;
• 不建议应用持续碘剂抑菌;
• 使用密闭、隔水、透气、能吸收、顺应性好的无菌透明敷
料;
输液性静脉炎
14
静脉炎处理原则:
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
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事
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输液性静脉炎
9
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 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
输液中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输液中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摘要】对118例静脉输液病人进行观察,发现药物的注射浓度、药物连续输注的时间、静脉穿刺的血管管径、输液速度、微粒污染、个体差异是引起病人局部静脉炎的主要原因。
通过采取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降低药物浓度、更换血管输注部位、选择管径较粗的血管穿刺、规范输液无菌操作、加强巡视等护理措施,可预防或减轻病人局部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药物治疗的护理安全,使病人在安全舒适中接受治疗,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静脉输注静脉炎发生的原因预防护理静脉炎是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常见是并发症之一,临床观察发现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药物引起病人局部浅表静脉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文献报道输注化疗药物的患者局部静脉炎发率高达57。
16%,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
通过临床试验和观察,以寻找和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有效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对2000年7月-2012年 1月入住我院血液科的118例病人应用静脉输注药物后出现的局部静脉炎原因进行回顾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18例应用静脉输液,其中男87例,女31例;年龄36岁~72岁,平均50岁;急性白血病92例,晚期淋巴肉瘤26例;给药途径:除5例经中心静脉置管途径输注给药,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给药时间>4h者局部静脉炎达92% 。
其中I级静脉炎84例,Ⅱ级18例,Ⅲ7例。
1.2 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3],I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2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2.1药物性质:常见诱发静脉炎药物包括抗生素、抗肿瘤化疗药物、高渗压药物。
化疗药物对静脉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一般容度越高,则在局部血管中滞留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率越高,如果病人需要长期发复注射,那么一定要有计划的保护好静脉,接受采用PICC导管,静脉港治疗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坏死型:沿静脉穿刺部位疼痛加剧, 皮肤发黑坏死,甚至深达肌层。
预防性护理措施
1.避免高渗性药物及抗癌药物对血管的损害
2.掌握好药物的浓度及输液速度
3.减少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药物性损伤
4.减少物理因素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因素对局部血管刺激
静脉输液致静脉炎预防及 护理
十六病区
静脉炎的原因
刺针刺激血管
输入液体成分、 pH值、渗透压
输液速度、 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
穿刺静脉出现多条条索状红线,局 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严重 者出现结节甚至溃疡。
局部组织发红
溃疡
临床表现
肿胀
疼痛
灼热
静脉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 三类:
1.红热型:沿静脉血管走向区域发热、 肿胀及疼痛;
②局部热敷,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③其他外敷方法,据报道可使用如意金黄 散、湿润烧伤膏,红花冰片,土豆片, 云南白药加乙醇等湿敷或贴敷,起到清 热、疏通气血、止痛、消肿、消炎的作 用。
④如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遵医嘱给予 抗生素治疗。
5.预防微粒因素
预
防
护
理
留置针的使用
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较长,可避免 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美国输液协会明 确规定普通静脉留置针最多留置3天,国 内没有统一规定,一般最好不超过5天, 如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症状 ,应立 即拔针。
一旦发生静脉炎怎么办?
①应立即停止在此静脉的输液,拔除输液 针,患肢抬高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