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学

地籍测量学第一章多用地籍的含义: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步发展,其目的不仅为了课税或产权保现代地籍的功能:1)地理性功能2)经济性功能3)产权保护性功能4)土地利用管理功能5)决策功能6)管理功能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目的:1)为定制国民经济和有关政策服务2)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服务4)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内容:1)查清辖区内每一块徒弟的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地类面积2)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3)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图4)调查、总结、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的利用土地的建议原则:1)实事求是2)全面调查3)一查多用4)运用科学5)已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基本宗旨6)以“土块”为单位进行调查地籍测量的含义:地籍测量是为了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地籍测量的内容: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界限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状况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宗地面积进行面积平差和统计。
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第二章土地权属确认的方式有哪几种?如何确认权属?1文件确认○2惯用确认○3协商确认○4仲裁确认1)○2)农村:将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仲裁确认结合起来确认农村土地所有权城市:a、单位用地红线图b、房产使用证c、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d、征地批准书和合同书e、有偿使用合同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f、城市住宅用地的确权文件地块和宗地划分原则1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为一宗地◇2同一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划为一宗地称为组合宗地简述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和基本程序。
地籍测量学(全套215页PPT课件)

1.1及其特性
❖ 土地具有两重性:既是生产资料,又是构成社会土地关系的客体。
❖ 正确认识土地的特性对于学习和研究土地的经济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地的基本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自然属性;土地的经济特性则是指人们在利用土地出现的一些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方面的特性。
(2)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们劳动的成果。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土地构成要素性质的变化,从而 影响土地性质和用途的变化,但是人们绝不可能通过劳动创造土地。所谓“移山填海”、“围海 造田”只不过是土地形态的改变,绝非创造土地。
(3)土地有固定的位置,不能与陆地分离,不能移动;
(4)土地包括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力量两种形态;
1.1
土
地
1.1 土地
❖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场 所,是自然资源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物质 基础,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又是 产生土地关系的客体。
1.1
土
地
1.1.1土地的概念
❖ 2、概念:
❖ (1)从土地管理的角度,是地球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和沿海滩 涂。
❖ 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但不是土地本身。
❖ 土地与土壤的区别:
❖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地球表面 上的附着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土地是非人力可以搬动的。
1.1
土
地
1.1.2 土地的作用及其特性
❖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 ❖ 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土地的作用是不同的。①农业生产中:土地是劳动对
补充 土地与土地管理概述
1.1 土地
地籍测量知识.

1、现代地籍: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并用包括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的土地信息系统。
2、地籍调查: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基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3、宗地:权属界线封闭的独立权属地块,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5、地籍测量: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每块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查清其类型、利用状况,记录其价值和权属,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
1、简述地籍测量的特点。
(8分)答: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时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③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④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⑤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⑥地籍测量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现势性;⑦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⑧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
4、日常地籍测量的内容具体包括哪些?(7分)【答】:其主要内容包括界桩放点测量、制作宗地图和房产证书附图、房屋调查、建设工程验线、竣工验收测量等。
具体内容如下:1土地出让中的界桩放点和制作宗地图;2房地产登记发证中的地籍测量工作;3房屋预售调查和房改中的房屋调查;4工程定位验线测量;5竣工验收测量;6征地拆迁中的界址测量和房屋调查。
六:地籍功能:⑴地理性功能;⑵经济功能;⑶产权保护功能;⑷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决策功能;⑹管理功能。
地籍测量学

地籍测量学一、名词解释1.现代地籍(多用途地籍):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3.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4.土地分类体系: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就叫土地分类体系。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为查清现状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而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
6.房产分幅平面图: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形状、面积和权属等状况的基本图,是绘制分丘图和分户图的基础资料。
7.房产变更测量:房屋发生了买卖、交换、继承、新建、拆除等涉及权属调查和面积变化而进行的更新测量。
8.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9.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10.变更界址测量:是为确定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
11.界址鉴定:依据地籍资料(原地籍图或界址点坐标成果),实地鉴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确的测量作业。
二、综合题1.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2.地籍的类别:①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②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③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3.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4.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土地的权属状况;土地的位置;土地的行政区划界线;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5.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①拟定调查计划;②物质方面准备;③调查地图的选择;④街道和街坊的划分⑤发放通知书;⑥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⑦实地调查;⑧资料整理6.我国土地分类体系:①土地自然分类体系;②土地评价分类体系;③土地利用分类体系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原则:①实事求是的原则;②全面调查的原则;③一查多用的原则;④运用科学的方法;⑤以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基本宗旨;⑥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
地籍测量(地籍调查)-PPT

权属界外业调查 权属界认定
权属界外业调查 权属界认定
权属界外业调查 设置界址标志
权属界外业调查 填写地籍调查表
权属界外业调查 填写地籍调查表
权属界外业调查 填写地籍调查表
权属界外业调查
签字认可 绘制宗地草图
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内容及要求
本宗地籍号及所在图幅号;土地座 落、权属性质、宗地四至;土地使 用者名称;单位所有制性质及主管 部门;法人代表或户主姓名、身份 证明号码、电话号码;委托代理人 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 批准用途、实际用途及使用期限; 界址调查记录;宗地草图;权属调 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地籍勘丈记 事;地籍调查结果审核。
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 权、土地抵押权等多项权利。它是国家经济
结构和社会安定的基础。
2.2 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所有权 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
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 有、支配、使用的权利。是所有制在法 律上的表现。
按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 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 于国家所有的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 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 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使用单位使用,又难 以划清权属界线的, 称为共用宗。
万家寨水利枢纽
破宗 同一街道、街 坊内的宗地被两幅以上 基本地籍图分割,称为 破宗。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位置图
宗地
定义
特征
地块是指一个连续的区域,并 (1)地块是一个“最小的土地空间区域”,
地
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的土 地空间区域。(例如:宗地或
界址点的选取原则:一是实地点位明显,便于寻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区别

(5)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像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Fra bibliotek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因此,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图的成图,首先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的补测,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补测线杆、检修井、高程点、交通附属设施等等)。
3.精度
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图精度要求;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在补测成地形图,已测要素的精度完全可以保证。
(6)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而土地管理要求地籍资料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因此必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所以地籍测量工作比一般基础测绘工作更具有经常性的一面,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地籍测量工作始终贯穿于建立、变更、终止土地利用和权利关系的动态变化之中,并且是维持地籍资料现势性的主要技术之一。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在国外,地籍测量被称作为官方测绘。在我国,历次地籍测量都是由朝廷或政府下令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保证政府对土地的税收并兼有保护个人土地产权。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测量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地籍测量是国土管理和土地资源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维护国家土地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地籍测量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
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分析地籍测量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对地籍测量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
二、案例背景某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拟在某地建设一大型住宅小区。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开发商委托某测绘单位进行地籍测量工作。
在测量过程中,因土地权属纠纷,开发商与当地村民发生争执。
以下是具体案例情况:1. 土地权属:涉案土地原属当地村民集体所有,后因历史原因,部分土地被国家征收,剩余土地仍归村民集体所有。
2. 测量任务:测绘单位受开发商委托,对涉案土地进行地籍测量,明确土地权属界限,为项目用地提供依据。
3. 纠纷发生:在测量过程中,部分村民认为测量结果与其土地权益不符,提出异议,要求重新测量。
三、法律法规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土地权属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本案中,土地权属争议属于法律调整范围,应依法解决。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测绘单位应当依法进行测绘,保证测绘成果的真实、准确、完整。
”测绘单位在进行地籍测量时,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测量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登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登记办法》第十条规定:“土地登记机构应当依法进行土地登记,保证土地登记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土地登记机构在进行土地登记时,应依据测绘成果进行登记,确保土地登记的准确性。
四、案例分析1. 测量单位的责任测绘单位在进行地籍测量时,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测量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本案中,测绘单位在测量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土地权属情况,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地籍测量知识点

地籍测量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归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5个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2)土地归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2、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六个基本问题:1、是谁的,具体指归属主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1、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3、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4、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5、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存在一句及其有关说明;6、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3、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4、地籍的类别:(1)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5、地籍调查的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本资料。
6、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的权属调查、界址点的认定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7、地籍调查的原则: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8、地籍测量的定义: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9、地籍测量的内容: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10、地籍测量的步骤:1、地籍控制测量.2、界线测量.3、地籍图测绘.4、面积测量.5、经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和规划的要求,经行相关地籍测量工作.11、地籍要素包括: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利用现状.12、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确定土地的位置和面积,保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发生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土地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13、地籍测量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14、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自然属性和一般社会属性,如地形、地貌、地理名称、建(构)筑物的投影位置等,着重研究获取和表达点的三维空间的理论和技术.地籍测量学是测绘科学和土地科学结合的产物.15、同其他测绘相比较,地籍测量有哪些特点?第二章16、土地权属:是指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17、土地权属的主要内容: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18、土地权属的确认方法: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仲裁确认.19、地块: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20、地块特征:(1)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2)空间位置固定,边界相对明显.(3)”同类属性”既可指某一种属性,又可指某一类属性的集合.21、宗地:在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其位置固定,权利边界明确.宗地划分的基本原则:(1)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字范围划分为一宗地(2)如果同一个归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成片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归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易划分清楚各归属主的用地范围的,划分为一宗地,称为组合宗地(4)对一个归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玉未见城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22、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1)土地的权属状况.(2)土地的位置.(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线.(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级别.23、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1)拟定调查计划.(2)物资方面准备.(3)调查底图的选择.(4)对街道、街坊的划分.(5)发放通知书.(6)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7)实地调查.(8)资料整理24、争议地:有争的确认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归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土地间隙地是指无土地使用归属主的空置土地飞抵是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25界址调查的指界方法第三章1土地分类体系: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应用分类体系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原则: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 (1)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2)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4)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内容: (5) 原则(6)第五章1房屋调查的内容:房屋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使用现状。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地籍测量学概述1.1 地籍测量的定义解释地籍测量的概念和基本任务强调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性1.2 地籍测量的历史与发展介绍地籍测量技术的历史演变分析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3 地籍测量的目标和原则阐述地籍测量的目标和要求讨论地籍测量中的精度、可靠性和一致性原则第二章: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2.1 坐标系统和基准面解释地球坐标系统和基准面的概念讨论坐标系统的应用和转换方法2.2 测量学的基本定律介绍测量学中的基本定律,如测距定律和测角定律解释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2.3 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和特性介绍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三章: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方法3.1 地面测量方法讨论地面测量的常用方法和设备解释地面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3.2 航空测量方法介绍航空测量的原理和应用阐述航空测量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3.3 卫星测量方法解释卫星测量的原理和技术讨论卫星测量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和限制第四章:地籍测量学的应用4.1 土地确权与地籍绘图阐述地籍测量在土地确权和地籍绘图中的应用介绍地籍测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4.2 土地利用与规划讨论地籍测量在土地利用和规划中的应用解释地籍测量数据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性4.3 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介绍地籍测量在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分析地籍测量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贡献第五章:地籍测量学的未来发展5.1 新技术与方法的发展讨论地籍测量学中新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趋势分析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量等技术的应用前景5.2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创新介绍地籍测量学中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创新方法强调大数据和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5.3 地籍测量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地籍测量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探讨地籍测量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地籍测量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6.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地籍控制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基础作用6.2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和设备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6.3 地籍控制测量的成果与应用阐述地籍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分析讨论地籍控制测量在地籍绘图和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第七章:地籍细部测量7.1 地籍细部测量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地籍细部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地籍细部测量在土地确权和地籍绘图中的作用7.2 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细部测量的常用方法和设备解释地籍细部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7.3 地籍细部测量的成果与应用阐述地籍细部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分析讨论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绘图和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第八章:地籍测绘数据处理8.1 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强调数据处理在提高地籍测量精度中的作用8.2 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和软件解释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操作步骤8.3 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成果与应用阐述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成果分析与评价讨论地籍测绘数据处理在地籍绘图和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第九章:地籍绘图与管理9.1 地籍绘图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地籍绘图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地籍绘图在土地管理中的基础作用9.2 地籍绘图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绘图的常用方法和软件解释地籍绘图的原理和操作步骤9.3 地籍管理的内容与方法阐述地籍管理的内容和重要性讨论地籍测量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和作用第十章:地籍测量学的前沿话题10.1 地籍测量学与GIS技术的融合解释GIS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讨论地籍测量学与GIS技术的融合趋势和发展方向10.2 地籍测量学与BIM技术的应用介绍BIM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应用和潜力分析BIM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发展前景和挑战10.3 地籍测量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讨论地籍测量学在气候变化监测和应对中的贡献《地籍测量学教案》PPT课件第十一章:地籍测量学的法律与伦理11.1 地籍测量相关的法律法规介绍地籍测量学在法律框架下的规定和标准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重要性11.2 地籍测量的伦理问题讨论地籍测量工作中的伦理问题和职业操守分析地籍测量师的责任和义务11.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地籍测量学中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合规性和道德性第十二章:地籍测量学的项目管理12.1 地籍测量项目的规划与管理解释项目管理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重要性介绍地籍测量项目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2.2 地籍测量项目的团队协作强调团队合作在地籍测量项目中的作用讨论团队沟通和协作的技巧与策略12.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地籍测量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经验与教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提高地籍测量项目的效率和质量第十三章:地籍测量学的教育与培训13.1 地籍测量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分析地籍测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强调地籍测量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3.2 地籍测量学培训的方法与内容介绍地籍测量学培训的基本方法和内容讨论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策略13.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地籍测量学教育和培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地籍测量学教育和培训的改进方向第十四章:地籍测量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4.1 地籍测量学国际组织的角色与作用介绍国际地籍测量学组织及其在地籍测量领域的贡献强调国际合作在地籍测量学发展中的重要性14.2 地籍测量学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介绍地籍测量学领域的重要国际合作项目分析这些项目对地籍测量学发展的影响和贡献14.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地籍测量学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加强地籍测量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十五章:地籍测量学的未来发展展望15.1 地籍测量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地籍测量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强调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5.2 地籍测量学创新与发展的方向介绍地籍测量学创新与发展的关键领域讨论如何推动地籍测量学的创新与发展15.3 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强调学生在地籍测量学未来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地籍测量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地籍测量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重点包括地籍测量的定义、历史、目标、原则以及坐标系统和基准面的概念。
地籍测量-名词解释

地籍测量一、名词解释:1、现代地籍: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件等形式表示。
2、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的特征: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3、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地籍调查的原则:1.符合国家、房地产、城市规划的相关法律的规定2.实事求是的原则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地籍调查的程序: 1.准备工作2.外业调查、勘测3.内业工作4.检查验收地籍调查的核心是土地权属,按照地籍的发展阶段,地籍可划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4、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它包括了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及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仲裁确认土地权属主: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土地权属调查: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可分为土地所有权调查和土地使用权调查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内容:1.土地的权属状况,包括宗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土地使用者和所有者名称,土地使用年限等。
2.土地位置,包括土地坐落、界址、四至关系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限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情况和土地级别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范围内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的权利,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有、使用、支配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合法收益的权利。
地役权:指为使用自己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相邻权:指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在处理相邻关系时所享有的权利飞地: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间隙地: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草编记录宗地图:是表示单宗或数宗宗地的图件,是地籍图的附图土地编号的原则: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界址点:界址是土地权属的界限,界址点则是土地权属界限的拐点。
地籍与房产测量

地籍与房产测量地籍与房产测量是现代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它涉及到土地规划、土地购买、土地出让等方面,对于开发地产的企业和土地管理机构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地籍与房产测量的概念出发,详细介绍其具体操作流程以及相关技术知识。
一、地籍的概念地籍是指按照地理区域划分,记录土地所有权、承包权、集体经营权的一种登记制度。
它包括了土地权属状况、面积、坐标等信息,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信息系统。
二、房产测量的概念房产测量是指对于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测量,得到其坐标位置、高程、建筑面积等信息,用于房产交易、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依据。
三、地籍与房产测量的流程1. 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工作、现场勘查、数据处理。
(1)前期工作前期工作主要包括资料搜集、规划设计、场址选取等,通过对地图、照片、土地使用证等现有资料的收集,结合规划设计要求,确定适合进行地籍测量的场址和检查范围。
(2)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地籍测量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基础测量、地形测量、地貌测量、复测等。
测量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物进行不同的测量方法。
具体而言,基础测量主要包括地面控制点的建立,簿面三角测量、GPS测量等。
地形测量主要是依据地物高度差来进行,最终得到地形图和高程图。
地貌测量主要是考察土地质地、植被、水源等因素,得出土地成因和适宜用途。
复测是全面检查和核准已经完成的工作,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主要是指地籍测量得出来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分析等,最终得到准确、完整地籍信息。
2. 房产测量房产测量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工作、现场测量。
(1)前期工作前期工作主要包括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目标、准备检测工具、处理检测数据等。
(2)现场测量现场测量主要是依据不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它们的坐标位置、高程及面积等重要信息。
具体而言,建筑物测量通常采用全站仪进行立面墙、檐口高、出檐量和挑檐等高度及建筑面积的测量。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现代地籍(地籍):是指由国家建立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权属、利用、位置、数量、质量等状况的簿册、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地籍的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5)对每一块土地,都必须描述其权属、利用、位置、数量、质量等五个要素;(6)对于一个区域,地籍簿册是由土地调查册、土地登记册和土地统计册组成。
3、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
4、地籍的类别:(1)按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按特点和任务划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区域划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5、所谓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新的土地清册(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本簿册)。
日常地籍是针对土地的杈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
6、地籍测量的内容:(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5)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地籍变更测量,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补测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7、地籍调查的含义: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质量、用途、数量等状况进行的基本调查。
可分为地籍总调查和日常地籍调查。
第二章土地权属调查1、土地所有权: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地籍测量学 (一些概念,考试用得着)

一、地籍及多用途地籍的定义与含义?定义: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含义:1地籍是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情况二、地籍测量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地籍测量回答了六个基本问题:是谁的,具体指权属主与土地及其付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一般用数据坐标和地籍编号进行描述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如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土地和房屋的价值或价格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三、地籍的分类及城镇地籍与农村地籍的区别按地籍的用途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地籍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按城乡土地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区别:1、城镇地籍对象是城镇的建成区的土地,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工矿企业、铁路、交通等用地。
农村地籍的对象是城镇郊区及集体所有土地国家农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
2、城镇地籍的图、数通常具有大尺度和高精度的特征,而农村地籍则相反。
3、在地籍的内容,土地权属处理。
地籍的技术和方法及其成果整理、编制等方面,城镇地籍比农村地籍有更高、更复杂的要求。
四、地籍测量内容及地籍测量特征基本内容: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情况。
具体内容如下:1、地籍控制测量2、界线测量3、地籍图测绘4、面积测量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特征: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
具体表现如下: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地籍测量技术方案

1.地籍测量1.一般规定(1)地籍测量应利用城市区内的定线拨地资料、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等既有成果,获取和表达土地及其附着建筑物的权属、位置、形状、数量等信息。
(2)地籍测量应以宗地为基本单元。
宗地构成应以能够证明权属范围的资料为依据。
(3)地籍测量中,宗地面积以平方米为单位,取至0.1,同时需换算成亩,取至0.01;界址点坐标以米为单位,取至0.001;界址线边长以米为单位,取至0.01,界址线圆弧半径以米为单位,取至0.001;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以平方米为单位,取至0.01。
2.测量方法(1)利用地籍图、地形图等已有资料进行绘制前,需核实已有资料的坐标系是否与现行坐标系一致,图上地物是否与现状一致。
如果一致,可以直接使用;如果不一致,需进行坐标转换、现状地物的补测或删除后,再加以利用。
(2)地籍测量应使用CORS系统进行控制点测量和要素点测量。
测量中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 用户端需要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
2) 用户端应在有效服务区域内进行测量,并实现与服务控制中心的数据通信。
3) 用户端不宜在隐蔽区域、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测量。
4) 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5) 每次观测之前,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初始化。
6) 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进行初始化,并经重合点观测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7) 控制点测量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不少于20个,采用间隔2s~5s,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
8) 要素点测量时可采用固定高度的对中杆对中、整平,观测历元数应大于5个。
9) 最终结果应取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中数。
10) 连续采集一组要素点数据超过50点,应重新进行初始化,并检核一个重合点,当检核点位坐标较差不大于图上0.5mm时,方可继续测量。
11) 控制点可采用木桩、水泥钢钉标志等作为标记,也可采用钢钉等临时标志作为标记,其数量以能满足界址点测量和要素点测量的要求为准。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异同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异同
1.要素方面
地籍测量的重点在权属要素,对于常规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
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要素编号外,原则上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予表示。
2.精度方面
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的精度要求。
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在补测地形图,其精度完全可以得到保证。
2.方法方面
目前全野外数字成图手段可以用于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作要求,野外的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不大,但是后续的宗地图的制作和入库工作量非常大。
然而地形测量要求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数据采集和内业编辑工作比较繁琐,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后续工作。
因此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基础上进行地形图成图,首先要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补测即可。
3.应用软件方面
当前我国城镇地籍测量及入库所运用的软件是MAPGIS,如果只是进行地形测量,在所使用软件方面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地籍测量

地籍调查与测量1 地籍:认定土地权属,征收土地税而建立的土地档案。
2地籍的特点:地籍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地籍的核心是土地权属地籍是以地块为基础建立的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3地籍的划分:按地籍工作的目的和发展阶段划分,地籍可分为产权地籍,税收地籍,多用途地籍。
产权地籍:主要是保护土地的产权,为进行土地的转让和交易服务税收地籍:主要是丈量地块的边界,估算土地面积,并对土地等级进行评价,据此按土地等级进行收税。
多用途地籍:不仅为土地所有权,税收,交易服务,而且为城乡规划、市政府管理等服务,是建立土地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地籍测量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测量可划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按城乡土地的特点划分,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地籍的作用:为制定土地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为维护产权权益提供基础资料。
为经济活动提供参考资料。
5地籍调查: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采取行政,法律手段,采用科学方法,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是获取和表达地基信息的技术工作。
6地籍调查的目的:弄清土地的基本状况,并把他们反映到地籍调查表中和地籍图上。
7地籍资料的类型:按内容和时间可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
按调查区域划分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
8地籍调查的内容:权属调查,地籍测量。
由于建立地籍的目的,地籍制度不同,地籍调查的内容包括:税收地籍调查,产权地籍调查,现代地籍调查。
9地籍测量:土地法学与测量技术的综合应用即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
10地籍测量的任务: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11地籍测量的原则:先控制后碎步,先高级后低级,由整体到局部。
12地籍测量的特点: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管理职能的依法行政行为为土地管理提供精确、可靠的地理空间位置参考系统。
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不动产)证明材料。
地籍测量知识点

第一章1.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哪六个基本问题?第一,“是谁的”,具体指权属主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二,“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
第三,“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
第四,“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
第五,“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第六,“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2.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1) 地籍控制测量(2) 界线测量(3) 地籍图测绘(4) 面积测算(5)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6)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3.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1)各级行政境界2)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界3)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4)地籍号注记5)宗地坐落6)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注记7)土地权属主名称8)土地等级3.地籍测量结束后应上交哪些材料?地籍调查测量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成果资料文字部分(1)技术设计书(2)土地确权规定(3)检查报告(4)工作总结(5)技术总结(6)土地利用分类统计分析报告(7)验收报告地籍调查部分(1)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审批表(2)丈量原始记录(3)宗地草图(4)各类权源文件地籍测量部分(1)各等级控制网布点图、点之记、观测原始记录、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图(2)仪器检定资料(3)地籍索引图(4)地籍图、宗地图(5)空间数据表、属性数据表和综合数据表(6)界址点坐标册面积量算部分(1)面积量算表(2)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3)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4)共用土地面积量算表采用数字化作业时还应提交相应的磁盘等数据资料文件4.简述地籍测量学测绘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科学测绘学属自然科学范畴的科学,是为人们了解和改造自然服务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表面的形态,并将地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5.试论述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精确性。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PPT课件的形式,系统地介绍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也可作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2. 掌握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理;3. 熟悉地籍测量的方法和技术;4. 掌握地籍图的绘制和应用;5.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地籍测量概述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的目的和意义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2. 地籍测量原理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地籍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3. 地籍测量仪器与设备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测量设备4.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数据采集与整理数据平差与分析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评价5. 地籍图绘制与应用地籍图的基本概念地籍图的绘制方法地籍图的应用领域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PPT课件,系统地介绍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3. 讨论与问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4. 实践操作:安排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的介绍;2. 案例资料:提供实际案例,用于讲解地籍测量的应用;3. 实践作业: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动手操作;4. 参考教材:推荐相关教材,供学生课后自学。
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地籍测量概述第2周:地籍测量原理第3周:地籍测量仪器与设备第4周: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第5周:地籍图绘制与应用六、地籍控制测量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与分类国家控制测量区域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2.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三角测量导线测量GPS测量3. 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的应用地籍图绘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七、地籍细部测量1. 地籍细部测量的目的与任务获取土地权属界址点、线数据获取土地利用状况数据绘制地籍图2. 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与技术解析测量勘测定界测量无人机摄影测量3. 地籍细部测量成果的应用土地权属登记土地交易土地评估八、地籍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1.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数据整理与转换数据平差与分析成果质量评价2. 地籍测量数据分析与应用精度分析误差分析数据可视化3.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与应用地籍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介绍软件操作与应用实例九、地籍图的编制1. 地籍图的基本要求与内容图纸规格与比例尺地籍要素表示地籍图例与符号2. 地籍图的编制方法与技术手绘地籍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地籍图数字化3. 地籍图的应用领域土地管理土地规划土地开发与利用十、地籍测量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1. 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土地权属界址测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登记与发证2. 地籍测量在土地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土地规划编制土地开发项目测量土地利用效益评估3. 地籍测量案例分析案例一: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测量案例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测量案例三:土地征收与补偿测量十一、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发展1. 概述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主要特点2.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遥感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实例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GIS的基本概念与组成GI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实例十二、地籍测量的法律与管理1. 地籍测量法律法规体系地籍测量相关法律法规概述地籍测量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管2. 地籍测量资质与管理地籍测量资质的取得与维护地籍测量机构的管理与监督3. 地籍测量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地籍测量质量控制方法与措施地籍测量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十三、地籍测量与土地登记1. 土地登记的基本概念与流程土地登记的定义与意义土地登记的基本流程与要求2. 地籍测量在土地登记中的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登记的关系地籍测量数据在土地登记中的应用3. 土地登记信息管理土地登记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土地登记信息的数据库建设十四、地籍测量案例研究1. 城市地籍测量案例案例一:城市扩张过程中的地籍测量案例二:城市旧区改造中的地籍测量2. 农村地籍测量案例案例一:农村土地确权的地籍测量案例二:农村土地流转的地籍测量3. 特定环境下的地籍测量案例案例一:地形复杂地区的地籍测量案例二:沿海地区的地籍测量与海陆变迁十五、课程总结与展望1. 课程回顾地籍测量学的主要知识点回顾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与反馈2. 地籍测量学的未来发展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3. 课程拓展与推荐阅读相关领域的拓展知识介绍推荐阅读资料与学术资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地籍(名解):是指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简答)⑴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地的税收,保护土地产权和实现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⑵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地籍是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对土地诸要素隶属关系的综合表述,这种表述针对国家的每一块土地及其附属物;⑶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准确描述每一块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⑷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情况。
地面上的附着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⑸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土地清册)。
包括土地调查册、土地登记册和土地统计册。
2、地籍功能:⑴地理性功能;⑵经济功能;⑶产权保护功能;⑷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决策功能;⑹管理功能。
3、地籍的类别:⑴按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⑵按特点、任务划分:初始地籍、日常地籍;⑶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4、地籍测量定义及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内容:⑴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⑵界限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⑶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地产图、宗地图等;⑷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⑸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⑹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5、地籍调查(名解):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在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6、地籍调查分类(填空):⑴按时间、任务分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⑵按调查区域的功能分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7、地籍调查内容:⑴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⑵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⑶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①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②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③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④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
8、在总结宋代经界法经验的基础上,明代创立了鱼鳞图册制度,陆仪的《论鱼鳞图册》,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正式开展地籍测量。
国家于1986年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国家相继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整调查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地籍测量规范》、《房产测量规范》等。
9、地籍测量学(论述):⑴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持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
⑵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空间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地籍测量学研究的对象是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具体指地块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
⑶地籍测量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籍测量的理论框架、地籍测绘技术体系及其标准化、土地的划分技术与方法、土地信息采集与表达的技术集成及其可视化、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高新测绘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等。
第二章1、土地权属(名解)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2、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⑴文件确认;⑵惯用确认;⑶协商确认;⑷仲裁确认。
3、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主要按下述文件确认:⑴单位用地红线图;⑵房地产使用权;⑶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⑷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⑸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⑹城市住宅地确权的文件。
4、土地划分(填空):城镇: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街坊XX宗地(地块);农村:X X省XX县(县级市)XX乡(镇)XX行政村XX宗地(地块)XX图斑。
5、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
在地面上确定一个地块实体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目的确定“同类属性”的含义。
它可以是权利的,或生态的,或经济的,或利用类别的,等等。
6、宗地(必考)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根据地块的含义,宗地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7、土地权属界址(填空)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
注:看书P18各种界址标桩的辨认。
8、边界类型,根据土地划分,可分为行政边界、宗地边界、地块边界。
9、宗地划分的基本方法:⑴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⑵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⑶如果一个地块有若干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划分一宗地,称为组合宗地;⑷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与未建成区(如住宅小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10、城镇土地编号:03-05-012表示XX省XX市XX区第3街道、第五街坊、第12宗地;地籍编号统一自西向东、从北到南从“001”开始顺序编号。
宗地号在图上宗地内以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为宗地编号,分母为地类号。
11、土地权属调查内容:⑴土地的权属状况,包括宗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土地使用期限等。
⑵土地的位置,包括土地的坐落、界址、四至关系等。
⑶土地的行政区划界限,包括行政村界限、村民小组界线、乡(镇)界线、区界线以及相关的地理名称等。
⑷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12、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①拟订调查计划;②物质方面的准确;③调查底图的选择;④街道和街坊的划分;⑤发放通知书;⑥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⑦实地调查;⑧资料整理。
13、土地权属界址调查:界址调查时,必须向土地权属主发放指界通知书,明确土地权属主代表到场指界时间、地点和需带的证明与权源资料。
界址调查的指界:①现场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指界人亲自到场共同指界,指界人必须是法人代表,委托代理人并都要出示相关身份证明;②对于现场指界无争议的界址点和界址线,要埋设界标,填写宗地界址调查表,各方指界人要在宗地界址调查表上盖章,对于不盖章的,按违约缺席处理;③宗地界址调查表的填写应特别注意标明界址线应在的位置,如界址点(线)标志物的中心、内边、外边。
违约缺席指界的,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①如一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以另一方指定的界址为准②如双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由调查员依据有关图件和文件,结合实地现状决定③确之界址线后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的业主,并在用地现场公告,如有异议的,必须在结果送达之日起十五日之内提出重新确界申请,并负责重新确界的费用,逾期不申请,确界自动生效。
14、宗地草图与宗地地图的对比:宗地草图是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调查员填写并核实所需要调查的各项内容,实地确定了界址点位置并对其埋设了标志后,现场草编绘制而成。
宗地图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应宗地实际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
宗地草图与宗地图的内容是一致的,都与分幅地籍图保持一致,宗地草图是宗地的原始描述,是近似的相邻宗地草图不能拼接,而宗地图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关系,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标识符齐全,人工和计算机都可方便对其进行管理,从二者的作用上来看,宗地草图配合地籍调查表,为测定界址点坐标和制作宗地图提供了初始信息,是一种原始资料,为界址点的维护、恢复和解决权属纠纷提供了依据,而宗地图通过具有法律手续的土地登记过程的认可,使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的使用或拥有可靠的法律保证,具有法律效力,比宗地草图更能说明问题,而宗地草图却不能做到这一点。
地籍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宗地籍号及其所在图幅号,土地坐落,权属性质,宗地四至,土地使用者名称,单位所有制性质及其主管部门,法人代表及其户主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委托代理人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批准用途,实际用途及使用期限,界址调查记录,宗地草图,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地籍勘丈记事,地籍调查结果审核。
第三章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工作,简称外业调绘,包括行政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调绘,地类调绘和现状地物调绘及其地物地貌的修补测等。
外业调绘也称航片调绘,是指在研究航片影像与地物、地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判读,调查和绘注的工作。
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以土地利用调查的数据及图件为基础,运用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变化信息,从而达到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直接的、客观的定期监测。
核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用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重点检查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第四章1、土地性状:是指土地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性质与状态,是判断土地质量水平的依据,各种土地评价必须以土地性状为基础。
2、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依靠法律强制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土地税收是国家税收的一种,是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政治权利,从土地权属主手中无偿的强制性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种。
第六章1、地籍测量里平面坐标系的选择:①北京坐标系:在一般情况下,城镇地籍测量和土地资源调查应使用北京坐标系,农村地区地籍测量精度要求较低,可在现有的国家各等级的大地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地籍控制网点。
②城镇坐标系:城镇地区应尽可能利用已有的城市坐标系和城市控制网点来建立当地的地籍控制网点,没有控制网点的小城镇可建立坐标系和控制网点并进行联测,没有联测条件的也可以建立独立坐标系。
③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当测区(城镇)地处投影带的边缘或横跨两带时,长度投影一定较大,可能会出现两套坐标,此时应建立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以减少长度投影变形,统一坐标。
④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不具备经济实力的条件下而又要快速完成本地区的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可考虑建立独立平面坐标系。
第七章1.行政勘界――勘定行政区域界限即行政勘界。
是指毗邻行政区阿人民政府在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知道下,实地的勘定毗邻行政区之间的政区界限,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如树立界桩,进行测绘,标绘边界线,签订边界线协议等,运用法律手段将各级行政区域界限固定下来,以达到稳定且便于管理的目的。
2勘界测绘的内容:a界桩的埋设和测定b边界线的标绘c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d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的说明e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限详图集编纂和制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