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亚当·斯密(外国经济思想史,吴宇晖、张嘉昕 编著)
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文档资料
斯密的基本理论
斯密的经济学说
AHale Waihona Puke 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的代表 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 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 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宗师。
亚当·斯密的生平
1723年6月5日亚当· 斯密出生在苏格兰 的一个小镇柯卡尔迪
3、货币理论
货币的产生: 斯密认为要使交换顺利进行,就必须有 货币。货币是在分工产生以后,由人们之间的物物交换 引起的,是人类长期交换实践的产物。他主要从商品种 类的增多,交换的困难出发考虑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斯密认为货币就是从交换发展中自发地和客观地产生的。 货币的性质:斯密认为,货币是商品,是从普通商品中 分离出来的一种人人都愿意接受的商品,是一种使交换 灵便易行的技术工具。
分工的不良后果
斯密认为分工的唯一 不利的结果是造成了 不平等的现象。因为 分工使工人终生从事 一项简单操作,没有 机会发挥他们的智力 和才能,使他们变得 愚钝无知。
2、交换理论
斯密认为由于人的利己本性,产生一种“交换倾向”, 所以交换是人类所共有和特有的属性,而分工也是人类 这种自然的、永恒的本性的产物。交换和分工都是为了 满足人们利己的需要。 交换是产生分工的原因,分工是交换的结果,分工是由 人类的交换倾向引起的。他说:“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 是人类要求互相交换这个倾向。 斯密和马克思的不同在于,马克思认为分工引起交换, 先存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才会出现商品交换;而商品 交换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社会分工。
2015考研天津财经大学复试参考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解析复试线
1/14【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1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地区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天津分校王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王老师2015考研天津财经大学复试参考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解析复试线▲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政治经济学原理》,石晶莹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经济思想史1、吴宇晖、张嘉昕,《外国经济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2、蒋自强,《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3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经济史1、王玉茹,《中国经济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14【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22、高德步,《世界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
▲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上册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下册宏观部分)》,丛屹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3、《计量经济学》,于俊年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Herman E.Daly,《生态经济学——原理与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2、罗丽艳,《自然资源价值代偿机制研究》,经济学科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3、钟水映、简新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06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附录:《国富论》目录
序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 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 论分工 第二章 论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 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益。
• “看不见的手” 原理
“看不见的手”
人们从事经济活动 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 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促进社会利益
达到自身
二、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
(一)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
• 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源 泉的错误观点,也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创 造财富的片面看法,强调一切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道德情操论》1759年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简称《国富
论》) 《哲学论文集》1795年 《亚当 · 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
1896年
一、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
• (一)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 1.与 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18世纪50~60年 代,英国正处在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时期。但残 余的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政策还阻碍着新兴产业资本的发展。 斯密的经济思想代表了产业资本同封建残余作斗争,迅速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
1.《国富论》的主题、结构
主题(或中心思想) 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即阐明财富的起源及其产
生和增长条件。 国民财富——供给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
经济思想史人物与理论总结
经济思想史人物与理论总结经济思想史的发展是人类经济活动逐渐由简单的原始社会向复杂的现代社会转变所引起的。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经济思想家和学者产生了各自独特的理论,为经济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几位重要的经济思想史人物与他们的理论进行总结。
1. 亚当·斯密(Adam Smith):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为《国富论》。
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经济,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自发的供求关系会使经济自我调节,并实现最有效的资源配置。
他的理论对于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各个国家在生产上应该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国际贸易的互利共赢。
3.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马克思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为《资本论》。
马克思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的剩余价值剥削问题。
他认为,资本主义会导致阶级斗争不断升级,最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4.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凯恩斯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
他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波动和失业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
5.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和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为《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批判了中央计划经济的问题。
他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能够保护个人的权利和促进社会的繁荣。
《经济学说史》讲义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1748年秋,斯密担任了爱丁堡大学讲师,1749 年他编写过一份经济学讲义,在1750-1751年 的冬天,讲授过一学期经济学。1751年,他被 选为格拉斯哥大学的逻辑学教授。从1752年起, 他又继承他的老师—哈奇森博士任该校的道德 哲学教授,直到1764年辞去教职为止。这个时 期是他学术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
1、农业占优势转变为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手工业向技术机器生产过渡的时期;
2、“圈地运动”导致自耕农的消灭和资本 主义大农场的日益增多,大量破产农民转变为工 业劳动力和农场中能够的雇佣工业;
3、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不能 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4、工业革命开始展开;
5、典型的资本主义结构已经形成。社会中 明显地取分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三年德尔比父子发明煤焦炭炼铁办法;
1760年鼓风机发明。1783-1784年,熟铁出现;
1770年钢出现;1856年,塞麦炼钢法,1867年,马 丁炼钢法。
1769年詹姆斯·瓦特根据前人的成果,成功发 明了单向蒸汽机 ;
1782年又制造出双向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759年4月,斯密以《道德情操论》(Moral Sentiments)名著。在斯密那个时代,“道德情 操”这个词是用来说明自私的人的令人难以理解 的能力,即作出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斯密在 《道德情操论》中,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出发点, 认为在伦理道德方面人们都具有怜悯他人的同情 心。在该书中,作者主张保持现有的等级和社会 秩序,确立对某种优势的尊敬是必要的。对智慧 和道德的仰慕使情操高尚,过分崇拜金钱和势力, 则会使道德堕落。阐明了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 人怎样控制他的感情或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 或行为,以及怎样建立一个有确立行为准则必要 的社会。 1766年斯密回到伦敦,大约有半年时 间,他一面修订《道德情操论》,一面为写作政 治经济学著作搜集资料。
第六章 形成--亚当.斯密
这是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系统的对地租进行研究。但 他在级差地租理论方面稍逊于配第。 ( 1 )从劳动价值论论述的地租。斯密认为,地租是地 主凭借土地私有权无偿占有的劳动者创造的那部分收入 ,是不劳而获的收入。
( 2 )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观点论述的地租。从这种观
点出发,他把地租作为价值的基本源泉之一,是地主阶 级自然而然的所得和收入。
三、小结
斯密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阐述劳动价值论,并以 之为基础展开其经济理论的古典经济学家。他首次宣称任 何生产部门的生产劳动都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他克服了重 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偏见,真正从生产关系上来认识和研 究价值理论。 但是,他在价值论中存在两重性、矛盾和错误。他对价值 更多是集中在价值量的研究和衡量上,而较少深入分析价 值本质。 总的来说,劳动价值论始终是他理论体系的基础。
富的源泉。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水平和
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
《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及结构
全书共分五篇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 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二篇:论资材的发行及其蓄积和用途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⑴ 理论——第一、二篇 ⑵ 历史——第三、四篇,包括经济发展史和学说史 ⑶ 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公共财政—第五篇,分析最重要的宏观问题
/12/0522/14/8246SEQS00253G87.html 2012全球最有价值品牌
欧阳坤的奢侈品牌定义
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未必是奢 侈品牌 产品价格最高的品牌也未必是 奢侈品牌 科技含量最高的品牌也未必是 奢侈品牌
第6经济学说史6亚当斯密
l 斯密去世后,先后出版了他的《哲学问题论文集》 (1793)和《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 (1896年)
l 《亚当·斯密著作和通信集》。
(三)斯密成功的原因
良好的素质和训练 时代的造就
第6经济学说史6亚当斯密
6.2 《国富论》的主题、结构与方法
6.2. 1 主题(或中心思想) 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即阐明财富的起源及
第6经济学说史6亚当斯 密
2020/11/26
第6经济学说史6亚当斯密
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者 ——亚当 · 斯密
Adam Smith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工场 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的资 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 自配第以来的古典经济思想,是英 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 系的创建者。
第6经济学说史6亚当斯密
(1)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国富论》历史背景
l 与 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 18世纪50~ 60年代,英国正处在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时期。 但残余的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政策还阻碍着新兴产业资本 的发展。《国富论》的经济思想代表了产业资本同封建残 余作斗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此时英国已经 由资本主义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和贸易 强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要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键 就在于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生产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的中心问题。
第6经济学说史6亚当斯密
l 1758~1763年斯密曾兼任格拉斯哥大学财务主管、教务长、 副校长等职务。
l 他还热情参加当地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1762年 5月被 授予格拉斯哥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10月被授予格拉斯哥 大学博士学位。
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第二节 分工、货币理论、价值理论
一、分工理论 *把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看作分工的结果。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
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 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并论述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 原因。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 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 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 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 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些损失;第三,许 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器的发明,使一 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在经济学史上,“斯密被授予‘创立者' 的称号,而他以前的经济学家则成了 所谓‘前驱者',但如果抽去这些前 驱者的思想,是否还能剩下斯密的思 想,是值得怀疑的”。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
亚当斯密的二重方法与二重任务:
《国富论》中归纳法与演绎法并存。 斯密方法的固有矛盾,“一种是深入研究资产 阶级制度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是深入研究资产阶 级制度的生理学,另一种则只是把社会生活过程 中外部表现出来的东西,按照它表现出来的样子 加以描写,分类,叙述并归入简单概括的概念规定 之中。这两种理解方法在斯密的著作中不仅安然 并存,而且相互交错,不断自相矛盾。”马克思 任务的二重性:一方面试图研究资产阶级社会 的内部生理学;另一方面试图描写这个社会外部 现象又要为其寻找理性概念。
1740年17岁时,格拉斯大学决定将斯内尔 奖学金授予斯密,资助他去贵族的牛津大 学深造。
1748-1751年,斯密于牛津大学毕业后,到爱丁 堡大学任教。
1751-1764年,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 任教授。 1759年,《道德情操论》出版,斯密成为 英国一流学者。
1764年,他辞去教授职务,担任年青的贝 克莱公爵的私人教师,陪同公爵去欧洲旅行。
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的成长 第六章
五、分工与交换
(一)分工先于市场还是市场先于分工? (二)分工的作用
(三)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
(一)分工先于市场还是 市场先于分工?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一般观点:分工——产品单一性与需
求多样性的矛盾——交换(现代观点 (戈森):交易剩余) 斯密: 交换是人的本能——分工
(二)分工的作用
财富增长的两条途径
——提高生产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和 促进分工 1、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2、分工节省工序转换时间; 3、分工促进工具改进和机器发明。
分工的负效用:技能单一化 分工的进步,依劳动为生者的大部分的职业,也就是 大多数人民的职业,就局限干少数极单纯的操作,往往单 纯到只有一两种操作。……一个人如把他一生全消磨于少 数单纯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所产生的影响,又是相同的 或极其相同的,那未,他就没有机会来发挥他的智力或运 用他的发明才能来寻找解除困难的方法,因为他永远不会 碰到困难。这一来,他自然要失掉努力的习惯,而变成最 愚钝最无知的人。……其结果,对于许多私人日常生活上 的平常义务,他也没有能力来作适当的判断。至于国家的 重大和广泛的利益,他更是全然辨认不了的。 ——《国富论》下,P339
一个独身主义者
母亲和姨妈 “我只是我的书的情人。” 洛克、休谟、康德、斯宾诺莎
二、他的使命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重商主义的阻碍
资本主义之前 谋生是每个人睁开眼睛就牵肠挂肚的问题。 人类生活“孤独、贫穷、肮脏和短暂”。 ——霍布斯
资本主义与经济发展 经济自由——交换——分工——财富规模的扩大 “有史以来,劳动者第一次有了获得最基本的衣、 食、住房条件的可能。”
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文档资料
1737年夏天,14岁的斯密从柯卡尔迪 中学毕业,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
1740年17岁时,经哈奇森教授提名, 格拉斯大学决定将斯内尔奖学金授予 斯密,资助他去贵族的牛津大学深造。
1748-1751年,斯密于牛津大学毕业后, 接受了爱丁堡大学的聘请,讲授修辞 学和文学。 1751-1764年,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任 教授。
分工的不良后果
斯密认为分工的唯一 不利的结果是造成了 不平等的现象。因为 分工使工人终生从事 一项简单操作,没有 机会发挥他们的智力 和才能,使他们变得 愚钝无知。
2、交换理论
斯密认为由于人的利己本性,产生一种“交换倾向”, 所以交换是人类所共有和特有的属性,而分工也是人类 这种自然的、永恒的本性的产物。交换和分工都是为了 满足人们利己的需要。 交换是产生分工的原因,分工是交换的结果,分工是由 人类的交换倾向引起的。他说:“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 是人类要求互相交换这个倾向。 斯密和马克思的不同在于,马克思认为分工引起交换, 先存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才会出现商品交换;而商品 交换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社会分工。
《国富论》一书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为研 究对象,以“富国裕民”、寻求财富的增值的 方法为目的。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也就 成为了国富论的主题。 《国富论》一书的基本思想是提倡基于“利己 心”的经济自由主义,使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 求个人利益,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增进资产 阶级的收入和财富积累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又 是价值尺度。因为它是交易的媒介,所以,我们用货币, 比用任何其他商品,都更容易取得我们所需要的物 品……因为它是价值的尺度,我们便用各种商品所能换 得的货币量,来估计其他各种商品的价值”。但他认为 货币的主要职能是充当交换媒介或流通手段。他把这种工 具的作用,形象地比喻为好像交通运输中的车轮一样: “货币是流通的大轮毂,是商业上的大工具。” 斯密还探讨了纸币的问题,认为纸币和金属货币具有同 等的作用,并且比金属货币更便宜,更经济。 在货币的本质论上,斯密是一个货币金属主义者。
《经济学说史》讲义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斯密对中国停滞原因的分析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然而, 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中国特别重视农业,极端轻视甚至排斥对外贸 易:“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中 国人不重视对外贸易”。
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束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 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 度”,“如果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 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 大的多。 李约瑟
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Adam Smith’s Economic Theory)
本章结构
亚当·斯密的生平和著作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生平、著作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形成于18世纪50-70 年代,比威廉·配第晚一个世纪。18世纪中叶, 英国的社会经济特征:
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 生了大批无产者。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 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另外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 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 历程
(1)纺织工业 1733年钟表匠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1764年-1767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提 高了纺纱效率;
6、从国际上看,英国通过一系列商业战争 确立了海上霸权,强占了大量殖民地。现在,自 由竞争已经成为英国先进工商业实现扩张的最有 效率的方式。
材料1 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以机器为动力来代替人力、畜力为动力的 生产工具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或称作英国产业革命一般认为 是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 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 业革命。比如法、美等国。 背景
西方经济学说史(6章)
斯密还进一步考察、分析了利润量的决定、利润 变动的趋势等问题。斯密根据他的劳动决定价值的理 论和第一种工资、利润理论以及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 和第二种工资、利润理论,对利润量的决定问题进行 了考察、分析。在他的分析中出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 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规律的矛盾(这是古典 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矛盾,另一个矛盾是等 价交换同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的矛盾)。
中所确定的劳动价格,它以劳动的自然价格为中心,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上下波动。这种工资理 论是以生产费用论为基础的。 斯密还以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理论为基 础,研究了工资变动的规律。他区分了劳动的“货币 价格”和“自然价格”。后者实际上是指劳动力的价 值,而前者则是指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在斯密看来, 只有资本积累的不断扩大,就有更多的利润转化为生 产资本(可变资本),因此,工资也就必然上升。可 见,斯密还没有认识到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 及其对工资的影响,因而把工人的工资提高原因强调 为资本的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三、斯密的研究方法 由于斯密的哲学观,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资产 阶级的两面性和社会经济矛盾的反映,再加上他受英 国和法国政治经济学方法的不同影响,形成了他的经 济学研究方法的两重性。斯密的二重方法,可以概括 为:(1)科学抽象法;(2)现象描述法。 这种二重方法构成了《国富论》的二重的学说体 系。因此,在斯密的著作中,各种相互矛盾的理论同 时并存。 斯密的二重方法在经济学说史上所起的作用是非 常突出的,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第一个系统形式,它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既吸收了历史上几乎所有 的经济学方法的科学因素,纳入自己的方法论体系, 又为后来的经济学方法的演进开了先河。
第一节 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及其理论特 征
一、斯密所处的时代
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1. 时代背景
• 尽管自17世纪中叶起出现了像配第、诺斯、 休谟、布阿吉尔贝尔、魁奈、杜尔阁等一批 批判重商主义的经济学家,然而与重商主义 的斗争一直没有完结,直至1776年,亚当.斯 密的科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 究》的出版,才最终战胜了重商主义,标志 着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西方经济 学演进中的一次伟大变革
• 英国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共享政权,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地位 还不稳固,颁布的法令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资产阶 级的利益。
• 资产阶级为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强烈反封建残余,反对国家 干预经济,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 自由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
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3)思想方面
本章重点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他的主要著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的系统 论著,而且探讨了国民经济史、经济学说史、财政学等学科。 从生产领域的研究,得出了具有科学价值的劳动价值论、工 资论、利润论及地租论,从而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 构。区分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 张实行国内及国际的自由贸易。
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补充:交换理论
斯密把交换看作是“分工的原由”,颠倒了两者的关 系。其实,不是交换引起分工,而是分工引起交换。 要先存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才会出现商品交换; 而商品交换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社会分工。
分工的发展受到商品交换范围的限制。“市场要是狭 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身专务一业”,“有些业务, 哪怕是最普通的业务,也只能在大都市经营”。这种 思想在色诺芬已经有。
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 2、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一个商 品可能使用价值很大,而交换价值很小,或者使用 价值很小甚至没有使用价值,而有很大交换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价值理论
斯密的价值理论涉及到如下三个问题: (1)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2)“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和“商品的 真实价格”; (3)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6.5 收入分配理论
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首次正确地论述了资本主义 社会的阶级结构,他按照人们占有的生产条件和 获取收入的形式,把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 (1)只有自身劳动、以劳动挣得工资的工人阶级; (2)占有资本,来购买劳动获取利润的资本家阶级; (3)占有土地,以出租收取地租的地主阶级。 斯密提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全社会的基本收 入,其他收入,如利息、租金等都是这三种收入 派生的。
严复与《国富论》
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思想家,翻 译家。1901《国富论》以《原富》为题出版 中译本,即成为国内学习经济学的经典教材, 这也标志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摆脱了 传教士的时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严复翻译《国富论》的目的效法斯密把他的“富其君又富 其民”当作国策,献给英王的精神,来献策于光绪皇帝, 实现中国之富强。此书在1902年出版后未曾引起任何值得 重视的反响。原因很明显:中国当时根本不具备使国民财 富得以迅速增长的制度环境、政治环境和和平环境。
1764年,斯密辞去教职,担任年轻的巴克勤公爵的私 人教师,陪同他访问了法国和瑞士的重要一些城市。 1767年,斯密返回故里,专心著述,用了近10 年的 时间(6年写出初稿,3年修订),于1776年出版巨著 《国富论》。1778年,出任苏格兰海关税务局专员, 定居爱丁堡,从此忙于公务。
左图:担任海关税务局专员时的斯密
6.7《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
《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包括: (1)经济人 “经济人”是关于经济学家用以解释人类经济行 为及动机的一个简单抽象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 观点是:经济活动起因于个人对自身利益的关心 和追求,和基于对成本-收益精确计算的理性选 择。 (2)产权制度 通过对欧洲社会的历史的和制度的分析及对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批判,斯密得出一个 非常重要的结论,即财富增长的真正原因在于这 样一种经济制度或产权制度,这种经济制度能保 证劳动者充分地享有他们自己劳动的成果。
第6章 亚当· 斯密
6.1 生平和著作 6.2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 6.3 分工、改良和交换及货币理论 6.4 价值理论 6.5 收入分配理论 6.6资本积累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6.7《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
亚当· 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出生在苏格 兰法夫郡一个只有1500人口的小镇柯尔卡迪,1748 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9年,出版首部成名作 《道德情操论》,此书不仅论述了道德或伦理问题, 也涉及到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
6.6资本积累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动
斯密认为,资本增加的原因在于勤劳、节俭和谨慎,资本 减少的原因是游惰、奢侈和妄为。因此,所有对个人来说 是美好的品德都有利于财富的增加,因此,游惰、奢侈和 妄为都是公众的敌人,而勤劳、节俭和谨慎都是社会的恩 人。 (1)斯密从资本积累的角度界定勤劳和游惰的含义; (2)勤劳和游惰说明过去收入转化为资本的比例,而节 俭和奢侈则说明当年收入转化为资本的比例。斯密非常重 视节俭对资本积累的作用; (3)谨慎是勤劳和节俭的重要辅助,也是有助于财富增 长的重要品德。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从道德哲学的视角 研究了谨慎的必要性。
晚年的斯密健康状况恶化,已不能继续写 作。他不愿意将未能完成的作品留于世人, 在辞世前不久,销毁了自己尚未完成的、 大约有18本装订好的手稿。1790年7月17日, 斯密与世长辞,葬在卡农加蒂教堂的墓地。 简朴的墓碑上写着:“亚当· 斯密,《国富 论》的作者,长眠于此。”
图:亚当· 斯密的墓碑
6.2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
斯密的货币理论 (1)斯密看到了物物交换的不便利,指出货币是 为了克服这种不便利产生的。货币是从人们交换 发展中自发地和客观地产生的。 (2)斯密认为,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就是商品同 商品的交换。金属货币同其他普通商品一样,也 是劳动的生产物,也包含一定的劳动量并具有价 值。 (3)斯密着重研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或流通手段 的职能。他虽然也提出货币还有作为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但他认 为这些职能都是由流通手段的职能派生出来的。 (4)从强调货币在流通中的作用出发,斯密主张 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因为纸币的生产费用 低廉、维护费用小。他既看到了纸币代替金银币 的积极方面,也注意了纸币的发行量要符合经济 实际。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英文版
(1)《国富论》的核心概念国民财富是国民收入。斯密 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富裕,是指全体人民的普遍 富裕。他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提出了衡量富国裕民的标准, 即衡量一国的富裕程度在于消费者所希求的价廉物博。 (2)斯密提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增加财富总量 只有两种办法:第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是增加有用 劳动的人数。
6.3 分工、改良和交换及货币理论
斯密对分工、改良和交换问题的研究 (1)斯密说明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 用,并指出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点原因。他指 出,分工的深度和广度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 限制。 (2)斯密特别重视科技发明和工艺改进对发展生 产力的巨大作用。斯密所谓的改良,是指生产技术 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 (3)斯密实际上是把交换看成是人的社会依赖性 的必然结果。他认为,交换使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 可以十分便捷地利用其他人由于业专而日进所形成 的特殊才能,通过互惠互利而增进彼此的福利。
6.7《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
(3)“看不见的手” 早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就提出“看不见的手”,这 个用语被运用来说明社会以一种人们自己也察觉不到的方 式保持着整体的和谐,他把“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归结为 “伟大的自然设计师”──仁慈的神。在《国富论》中, 他再次使用了这一著名的用语,但他去掉了它的神秘色彩, 而赋予它以确切的经济含义,这就是市场规律的作用。 (4)“自然秩序” 斯密所谓的“自然秩序”,就是一种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各事物都听任其自然发展,听其完全自由, 让每个人以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利和竞争自然 会把经济事务搞得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