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医学微生物学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双股DNA 依赖DNA的RNA酶(核内)
转录早期mRNA
浆内翻译 早期蛋白(依赖DNA的DNA酶) 复制大量子代DNA(半保留复制) 转录 晚期mRNA 转译
晚期结构蛋白
(2)RNA病毒:
正单链:其RNA基因组作为模板复制子代 病毒DNA ,同时具有mRNA 的功能。 负单链:先形成复制中间型(双股RNA),既可转录 子代负股RNA ,又可作为mRNA转译出病毒 蛋白。 不同点:正单链的RNA多聚酶由本身RNA作为mRNA 转译所合成。负单链的RNA多聚酶是病毒体 内所携带的。

干扰现象

缺陷干扰颗粒DIP
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突变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缺陷型干扰突变株、宿主范围突变株、耐药突变株
二、基因重组与重排
交换RNA节段
三、基因整合
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细胞基因组的整合
四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互补作用和加强作用、表型混合和核壳转移 无包膜病毒发生的表型混合称为核壳转移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一、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
1、吸附(adsorption) * 病毒体表面的蛋白质与易感细胞表面受体的 特异性结合。 两个阶段: (1)静电结合:非特异性的、可逆 (2)特异性结合:配体与受体的结合,特异性的、 不可逆, 37℃最佳。 2、穿入 (Penetration):



病毒(virus)为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小、
能通过滤菌器;无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
酸;严格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增殖;耐冷
不耐热,对抗生素不敏感。
1892年俄国学者首先发现了烟草花叶病病毒,1897年
又发现了口蹄疫病毒,1915年英国细菌学家Twort发现了噬 菌体。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二章螺旋体和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二章螺旋体和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二章螺旋体和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复习题及答案第二十二章螺旋体一、单选题1.检查螺旋体最常用的方法是:A.悬滴法B.革兰染色法C.抗酸染色法D.Giemsa染色法E.暗视野显微镜法2.钩端螺旋体的周浆鞭毛存在于:A.外膜表面B.外膜与胞壁之间C.细胞壁D.细胞壁与胞浆膜之间E.胞浆中3.关于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下述错误的是:A.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B.致病因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C.先天梅毒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D.后天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E.机体抗梅毒的免疫是感染性免疫4.Ⅰ期梅毒患者,检查病原体应取的标本是:A.血液B.尿液C.脑脊液D.下疳渗出液E.梅毒疹渗出液5.VDRL试验和RPR试验使用的抗原是:A.绵羊红细胞B.梅毒螺旋体C.牛心肌的心脂质D.变形杆菌Oxk株E.非致病性螺旋体6.关于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叙述是:A.螺旋体的螺旋细密.规则.两端尖直B.革兰染色不易着染,常用镀银染色法染色C.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观察其形态和运动方式D.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E.4℃血库存放3d以上的血液仍有传播梅毒的危险7.钩端螺旋体培养的适宜温度是:A.37℃B.35℃C.28℃D.24℃E.20℃8.能用Korthof培养基培养的致病性螺旋体是:A.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B.奋森螺旋体C.钩端螺旋体D.回归热疏螺旋体E.伯氏疏螺旋体9.关于钩体的致病性,下述错误的是:A.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的家畜B.人是唯一的传染源C.致病物质有内毒素样物质.溶血素等D.可以引起钩体血症E.钩体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二、多选题1.关于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的生物学性状,下述正确的是:A.有8~14个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B.两端尖直C.有鞭毛,运动活泼D.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E.抵抗力弱,加热50℃,5min死亡2. 哪期获得性梅毒感染性强?A.潜伏期B.Ⅰ期C.Ⅱ期D.Ⅲ期E.恢复期3.关于钩端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下述正确的是:A.属于密螺旋体属B.一端或两端呈钩状弯曲,运动活泼C.常用Korthof培养基培养D.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8℃E.在湿土和水中可存活数月4.以下对钩端螺旋体致病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大多数呈隐性感染B.钩体侵入人体后迅速引起败血症C.钩体有较强的侵袭力,可侵犯人体肝.肾.脑及肌肉等组织器官D.钩体的致病物质主要有溶血素.细胞毒因子.内毒素样物质E.钩体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5.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的传播途径有:A.性接触B.垂直传播C.间接接触D.节肢动物叮咬E.消化道传播三、名词解释1.螺旋体四、简答题1.简述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核酸的主要功能
* * *
病毒复制 决定病毒的特性 具有感染性,但感染性比完整的病毒 体要低。
病毒蛋白质


蛋白质是病毒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病毒体总重量的 70%,具有病毒的特异性。 病毒蛋白可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是指组成病毒体的蛋白…..分布于衣壳、包膜和基 质中,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非结构蛋白是指病毒蛋白多肽,如酶类和特殊功能的蛋白, 有蛋白水解酶、DNA聚合酶、逆转录酶、胸腺嘧啶核苷激酶 等。
思考题
1.简述病毒的主要特点? 2.简述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功能是什 么? 3.病毒复制周期分几步及主要特点? 4.简述病毒的增殖过程?
* 核酸的性质与结构
病 毒 分 类 依 据
* 病毒粒子的大小、形状
* 衣壳对称性和壳粒数目
* 有无包膜
* 对理化因素的敏感性
* 抗原性
* 生物学特性
DNA病毒科分类及重要病毒
病毒科名 痘病毒科 成 员 天花病毒,痘苗病毒,猴痘病毒,传染 性软疣病毒
疱疹病毒科
单纯疱疹病毒 I 型和 II 型,水痘-带状疱 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疱疹 病毒6、7、8型
形态:多数病毒为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杆状、丝状、 弹状和砖块状,噬菌体呈蝌蚪状。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病毒核酸




其化学成分为DNA或RNA,藉此分成DNA和 RNA病毒两大类。 线型或环型 单链或双链,DNA病毒大多为双链, RNA病 毒大多是单链。 单链RNA有正链与负链之分。 双链DNA或RNA皆有正链与负链。 核酸分节段
弹状病毒科
纤丝病毒科
埃博拉病毒,马堡病毒

23病毒基本性状

23病毒基本性状
第二篇 病毒学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General Properties of Viruses

3000BC,埃 及孟非思壁画 中长老患小儿 麻痹症
病毒的发现
1、1892年,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原体能通 过细菌滤器,并定名为滤过性病原。 2、1898年,荷兰学者Beijerinck命名此种病原体为病毒。 3、1898年,德国学者Loeffler和Frosch发现了口蹄疫病毒, 揭开动物病毒学新篇章 。 4、十年后,相继发现了鸡瘟病毒(1900年)、黄热病毒 (1901年)、鸡痘病毒(1902年)、狂犬病病毒(1903年)、 鸡白细胞增生病病毒(1908年)、细菌病毒--噬菌体(1915、 1917年)等。
病毒基因组不完整 点突变

干扰现象 interference
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
一种病毒会抑制另一病毒增殖 缺陷干扰颗粒(DIP)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基因突变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
如温度敏感株
缺陷型干扰突变株 宿主范围突变株
耐药突变株
基因整合

基因重组与重配
pH
有无包膜
5~9
消毒剂 其他
抗生素 中草药
射线和UV
第六节
病毒分类—动物病毒
病 毒
DNA
病 毒
RNA

亚病毒:一类比病毒还小的、结构更简 单的微生物。包括类病毒和Prion。
类病毒( Viroids)

很小 (200-400nt),杆状 RNA 分子,有二级结 构 无衣壳或包膜 在核内增殖,严格细胞内寄生 多与植物疾病相关
病毒体结构模式图

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二篇病毒学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学习要点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1)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2)测量病毒体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m,1/1000µm)。

(3)病毒体的形态多样,多数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子弹状、蝌蚪状、砖块状、杆状等。

2.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1)基本结构:核衣壳(由核心和衣壳组成),结构最简单的病毒仅由核衣壳构成,称为裸露病毒。

(2)特殊结构:包膜核心主要由核酸分子组成。

病毒为单一核酸,即DNA或RNA。

(1)化学组成: DNA: dsDNA, ssDNARNA: +ssRNA, -ssRNA, dsRNA(2)DNA病毒核酸多为双股,RNA病毒核酸多为单股。

(3)病毒核酸携带病毒全部遗传信息,是病毒的基因组,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复制增殖及感染性。

衣壳包围在病毒核心外面,由一定数量的壳粒组成。

壳粒是衣壳的亚单位,有3种排列形式:(1)螺旋对称(2)20面体立体对称(3)复合对称衣壳的主要生物学作用:(1)保护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他理化因素的破坏(2)可作为病毒鉴定及分类的依据(3)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种类(4)衣壳蛋白具有抗原性,可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包膜为包裹在病毒衣壳外的一层脂质双层膜。

有些病毒的包膜表面有刺突。

(1)化学组成:双层脂质、多糖和蛋白质(2)来源:多糖及脂类来自宿主细胞,蛋白质则由病毒基因编码产生。

病毒包膜的生物学作用:(1)维护病毒结构的完整性(2)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3)具有抗原性二、病毒的增殖1.病毒增殖的方式:自我复制2.复制周期:感染性病毒颗粒从进入宿主细胞开始到最后产生许多子代病毒并释放的过程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可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5个阶段。

(1)吸附:感染的起始期,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

可分为两个步骤:1)非特异性吸附2)特异性吸附:病毒表面结构或附着位点识别并结合到易感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上。

病毒的基本性状.幻灯片

病毒的基本性状.幻灯片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 形态
病毒形态多样,大致可分为五类 球形或近似球形 杆(丝)状 蝌蚪形 砖形 弹状
Spherical球形(多见人或动物病毒)
Rod-shaped 杆状或丝状(多见植物病毒)
Brick-shaped 砖块状(pox virus 痘病毒)
Bullet-shaped 子弹状(Rabies virus狂犬病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毒的结构 –核心 core
病毒基因组,由核酸组成(DNA / RNA) 决定病毒的复制、遗传、变异 具有感染性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 结构
衣壳:蛋白质
➢有抗原性 ➢保护核酸 ➢介导进入宿主细胞(与致病性有关)
形态亚单位:壳粒
螺旋对称型 20面体对称型 复合对称型
螺旋对称型
20面体立体对称
五邻体 六邻体
复 合 对 称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 结构
包膜:
病毒核衣壳在成熟过程中穿 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外释放 时获得的,化学组成为脂质、蛋 白质和少量糖类。
根据有无包膜,可将病毒分为 包膜病毒 裸露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包膜的组成
含有宿主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有的有包膜子粒/刺突、VAP 有的有基质蛋白
病毒(virus)
体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能通过除菌滤 器,无典型细胞结构和能产生能量的酶 系统,只含有一种核酸,仅能在活细胞 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的一类非细胞型 微生物。
病毒体(virion)
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是病毒在细胞外的结构形式 具有病毒的典型形态、结构和传染性
第22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与疾病的关系
小儿麻痹症--曾造成3000万/年儿童患病, 约1/100麻痹!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PPT课件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PPT课件

病毒衣壳的主要功能
* 保护病毒核酸 * 参与感染过程 * 与感染后发热可能
有关
脂类和糖
病毒体的脂质主要存在于包膜中,有些病 毒含少量糖类,以糖蛋白形式存在,也是包膜 的表面成分之一。来自宿主细胞膜的病毒体包 膜的脂类与细胞脂类成分同源,彼此易于亲和 及融合,起到辅助病毒感染的作用。包膜具有 病毒种、型特异性。包膜构成病毒体的表面抗 原,与致病性和免疫性有密切关系。包膜对干、 热、酸和脂溶剂敏感,破坏病毒包膜,可失去 感染性。
第六节 病毒的分类
* 核酸的性质与结构
病 * 病毒粒子的大小、形状 毒 分 * 衣壳对称性和壳粒数目 类 * 有无包膜 依 * 对理化因素的敏感性 据 * 抗原性
* 生物学特性
DNA病毒科分类及重要病毒
病毒科名
成员
痘病毒科
天花病毒,痘苗病毒,猴痘病毒, 传染性软疣病毒
疱疹病毒科 腺病毒科
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II型,水痘 - 带 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 ,人疱疹病毒6、7、8型
3.辅助病毒:可以辅助缺陷病毒完成正常增殖的病毒
干扰现象*
* 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 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 扰现象。
* 发挥干扰作用的缺陷病毒称为缺陷干扰 颗 粒 ( 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 DIP)。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基因突变
冠状病毒科 沙粒病毒科
塔卡里病毒群(鸠宁 和马秋波病毒),淋巴细胞型脉络 丛脑膜炎病毒 狂犬病病毒,水疱口炎病毒
纤丝病毒科 埃博拉病毒,马堡病毒
亚病毒: 一类比病毒还小、结构更简单的微生物
类病毒:为植物病毒,仅由250~400个核苷酸 组成,为单链杆状RNA , 有二级结构,无包膜 或衣壳,不含蛋白质。

N_23_病毒的基本性状

N_23_病毒的基本性状
Capsomers(壳粒)
Envolope(包膜)
Capsid(衣壳)
Nucleocapsid (核衣壳)
Viral core (病毒核心)
核心---病毒基因组,由核酸组成
核酸功能:为病毒的复制、遗传、变异提供遗传信息
衣壳---包于核酸外面
成 分:蛋白质,由许多壳粒组成,
壳粒由多肽亚单位组成
朊粒(prion)
无核酸,仅有一种耐蛋白酶K的蛋白分子组成,具有传 染性,与动物和人类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有关
卫星病毒与类病毒的区别
复制需要辅助病毒 编码蛋白 复制所需的酶 部位 大小
卫星病毒 + + 辅助病毒酶 与辅助病毒同 500-2000nt
类病毒 - - 宿主酶 核 200-400nt
【目的要求】
DNA病毒类 三大类
分类
RNA病毒类
DNA和RNA反转录病毒类
病毒类型 DNA病毒
分类的主要特点 双链DNA,有包膜 双链DNA,无包膜 单链DNA,无包膜 双链DNA,复制过程中 有逆转录,不分节 逆转录病毒单链RNA, 复制过程中有逆转录, 不分节,有包膜 双链RNA,分节,无包膜 单负链RNA,不分节,有包膜 单负链RNA,分节,有包膜

灭活(inactivation) 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

物理因素
– 温度 耐冷不耐热 – 射线、酸碱度

化学因素
– 脂溶剂、醛类、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
– 抗生素与中草药
第六节 病毒的分类
分类原则
• • • • • • • 核酸的类型与结构 病毒体的形状和大小 衣壳对称性和壳粒数目 有无包膜 对理化因素的敏感性 抗原性 生物学特性
大型病毒(最大300 nm)

病毒的基本性状【27页】

病毒的基本性状【27页】

三、病毒的变异
(一)抗原性变异:如:甲型流感病毒包膜 表面的HA和NA可制备疫苗
(二)毒力变异 (三)奶药性变异 (四)宿主范围变异
四、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一)物理因素 1.温度:耐冷不耐热 2.射线:X射线、r射线、紫外线可使病毒灭活 (二)化学因素 1.脂溶剂:包膜V 2.酚类 3.醛类 4.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 5.抗生素与中草药
病毒的大花叶病毒
乙肝病毒
HIV
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感病毒
噬菌体
痘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狂犬病病毒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1.核心 2.衣壳 (1)其排列方式: 螺旋对称型
20面体立体对称型 复合对称型
(2)作用: 保护核酸
有与宿主细胞上的病毒受体特异结合的配体
痘病毒的复制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复制
逆转录病毒的复制
(二)病毒的异常增殖
1.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若细胞缺乏 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原料等,则不 能复制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顿挫感 染。
2.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 位点改变,因而病毒 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出 不完整、无感染性病毒颗粒,称为缺损病 毒。
具有抗原性
3.包膜
病毒的结构
螺旋对称型
20面体对称型
复合对称型
二、病毒的增殖
(一)病毒增殖周期 1.吸附:病毒表面蛋白质与易感细胞表面受体特异
性结合。 2.穿入 (1)病毒胞饮:无包膜病毒 (2)融合:有包膜病毒 (3)转位作用:无包膜病毒 3.脱壳:脱去蛋白质衣壳的过程称为脱壳 4.生物合成
(三)干扰现象
1.概念: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可发生 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基本性状(微生物检验课件)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基本性状(微生物检验课件)

C D
A、大肠杆菌噬菌体 ( 65 ×95nm )
立克次体 450nm
B、腺病毒 (70nm )
C、脊髓灰质炎病毒
G
(30nm )
D、乙脑病毒
F
( 40nm )
E、蛋白分子 (10nm )
E F、流感病毒 ( 100nm )
G、烟草花叶病毒
3.形态: 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 形,杆状,丝状。
8
二、 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44
(二)朊粒 (prion) 1982年Prusiner首先发现于羊瘙痒症,其结构仅由一种蛋白
质构成,称为传染性蛋白粒子,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 白(PrP),至今未能查到任何核酸。近年证明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慢发病毒感染的羊瘙痒病和人的库鲁病(kuru)、克雅病 (Creutzfeld-Jakob disease,CJD)以及疯牛病均是由朊粒 引起的。
30
(6)逆转录病毒 以病毒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构 成RNA:cDNA中间体。中间体中的RNA链由RNA酶H水解 ,DNA链进入细胞核内,在DNA多聚酶作用下复制成双链 DNA。
31
32
(五)装配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 1.破胞释放 2.芽生 3.其他方式:细胞融合
(一)基本结构 1.核心:
核酸,位于病毒体的中心,由一种类型 的核酸构成,含DNA的称为DNA病毒。 含RNA的称为RNA病毒。 感染性核酸。
9
2.衣壳
包围在病毒核心外面的蛋白质结构,由一定数量的壳粒组成。 (1)化学组成 每一个壳粒可由一个或几个多肽组成,每一个多 肽链是一个化学亚单位。 (2)构型
45
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区别

23-病毒的基本性状(共52张)

23-病毒的基本性状(共52张)
第43页,共52页。
病毒的遗传(yíchuán)与变异
*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
基因突变 * 缺陷型干扰突变株
* 宿主范围突变株
基因整合 * 病毒基因改变 * 宿主细胞转化
基因重组与基因产 *交叉复活 物的相互作用 *表型混合
第44页,共52页。
基因(jīyīn) 重组
子代病毒-------重组体
基因产物交换--------表型混合
❖ 最微小,可通过除菌滤器, ❖ 结构简单,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 只含一种核酸(RNA或DNA) ❖ 在活细胞内存活,以复制方式繁殖
第4页,共52页。
Virus:
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有一种类型 (lèixíng)的核酸,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 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第5页,共52页。
病毒引起疾病(jíbìng)的特点
第34页,共52页。
第35页,共52页。
病 毒
(bìngd ú)
的 复 制 过 程
逆转录病毒(bìngdú)(有逆转录酶,即依赖RNA的DNA多聚酶)
单链RNA 逆转录酶
进入细胞核
药物作用的靶
RNA (复制中间型)
DNA
双链DNA
肿瘤发生
整合(前病毒) 病毒mRNA
子代病毒RNA
第36页,共52页。
第51页,共52页。
2、卫星 病毒 (wèixīng)
satellites
❖ 多数与植物病毒有关 (单链RNA) 不单独存在,常伴随其他病毒一起出现
❖ 需辅助病毒才能复制
朊粒(Prion)
一种小的蛋白感染颗粒,不含核酸,缺乏单
元结构。
第52页,共52页。
1.病毒的结构
(1)核衣壳---基本(jīběn)结构 ❖ 核心(core)---由核酸组成

病毒的基本性状PPT课件

病毒的基本性状PPT课件

最新课件
13
(四)基质蛋白
存在:衣壳与包膜之间。
功能:跨膜和锚定(连接衣壳和包膜蛋白)。
最新课件
14
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病毒核酸: DNA 或 RNA,单/双链, 线状或环状(闭环或缺口)。
功能:病毒生命的物质基础,病毒感染的启动者。
病毒蛋白质:病毒基因组编码,具有病毒的特异性。
结构蛋白(structure protein) 包括衣壳、包膜和基质蛋白。 保护病毒核酸。 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 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最新课件
36
干扰发生机制:
干扰素(interferon,IFN)产生 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被破坏 宿主细胞代谢途径被改变 DIP存在
医学意义:阻止病毒复制,导致宿主康复,灭活
病毒和减毒活病毒作为疫苗干扰毒性病毒感染,可 能减低疫苗效果,须注意合理投放疫苗。
最新课件
37
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40
二、基因重组与重配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
定义:当二种有亲缘关系的不同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
它们的遗传物质发生交换,产生具有两个亲代特征的子代病
毒,并能继续增殖,称为基因重组。
本质:病毒核酸分子断裂、交叉连接,引起核酸分子内部重
新排列。
方式:
两种活病毒之间:如流感病毒
发生方式:两个缺陷病毒之间或在正常和缺陷病毒之
间。
表型混合和表型交换 最新课件
47
表型混合:
互相交换 衣壳和包膜糖 蛋白,导致混 合形成两种镶 嵌的衣壳和包 膜。
表型交换:
一种病毒的 衣壳或包膜 包裹了另一 种病毒的基 因组。

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virus)
体积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 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 结构简单,无完整细胞结构,仅有一种 核酸(RNA或DNA); 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只能在一定种类 的活细胞中增殖; 以复制方式繁殖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体(virion )
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是细胞外的结 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有感染 性。
可见光 灭活 复活
化学因素
(1)脂溶剂: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阴离子去污 剂等能使包膜病毒的包膜破坏溶解,病 毒失去吸附能力而灭活。 (2)化学消毒剂:强酸、强碱类消毒剂,酚类、氧化 剂、醇类等。 不同病毒对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 肝炎病毒对过氧乙酸、次氯酸盐较敏感。
晚期合成:
病毒子代核酸的复制 病毒基因组转录、翻译 产生病毒结构蛋白
由于病毒基因组的类型不同,故其病毒基因的转录、 蛋白质合成的方式也不同。 按核酸类型将病毒的生物合成分为六大类型: ► 双链DNA病毒 ► 单链DNA病毒 ► 单正链RNA病毒 ► 单负链R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 逆转录病毒
缺陷病毒
辅助病毒 缺陷病毒
2. 表型混合与核壳转移
表型混合(Phenotypic mixing):有时两株 病毒共同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复制的核酸 被另一病毒所编码的蛋白质衣壳或包膜包裹,这 种改变不是遗传物质的交换,而是基因产物的交 换,称为表型混合。
表 型 混 合
TRANSCAPSIDATION 核 壳 转 移
enveloped virus
naked viruses
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病毒基因组一旦释放到细胞中,就开始 病毒的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一般分两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剌激
产生
病毒
机体
IgG 中和 IgM 抗体
剌激
病毒
T淋巴细胞
活化 释放
杀伤性TC、细胞因子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二、抗病毒免疫:
由以上所知: 病毒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诱导 师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其结局既可表现为抗病的保护 作用,也可导致对机体的损伤。
1、体液免疫损伤作用 2、细胞免疫损伤作用 3、免疫耐受性
(一)有利于控制病毒性疾病的流行和发生。 (二)制备病毒疫苗控制病毒性疾病。 (三)解决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和耐药性问题。
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的病毒体,受到外界理化作用后, 会失去感染性,称病毒的灭活。
理化因素主要通过破坏病毒包膜或使病毒蛋白质变性 或损伤病毒核酸以灭活病毒。
一、物理因素:
仅具有病毒核酸或仅有蛋白质 的感染性活体称亚病毒因子。(如 卫星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的测量单位——纳米(nm)。
大肠杆菌噬菌体
烟草花叶病病毒
腺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流感病毒 卵蛋白分子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的形态有球形、砖形、杆形、弹状和蝌蚪形等。 对人致病的病毒多为球形。
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二、化学因素:
(一)脂溶剂:乙醚、氯仿、去氧 胆酸盐、阴离子去污剂等能使病毒包 膜溶解
(二)化学消毒剂:酚类、氧化剂、 卤类、醇类对病毒均有灭活作用。
(三)抗生素与中草药:病毒对抗 生素不敏感;中草药对病毒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致病性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隐性感染:胞内的病毒无增 殖、临床无症状 急性感染
(二)显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慢性感染
即病毒在显性或 隐性感染后未完 全清除,可持续 增殖,症状时有 时无。
潜伏感染
即原发感染后, 病毒长期潜伏在 特定细胞中,一 旦诱发激活,即 可引起再感染。
慢发感染
即病毒感染潜伏 期很长,无症状 无排毒,一旦出 现症状,多表现 为进行性过程, 预后不良。
(一)温度
加热50-60℃30min 或100℃几秒钟即 可灭活。
在-70℃或-196℃ 条件下,可存活数 月至数年。
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一、物理因素:
(二)酸碱度: 多数病毒在pH5-9范围内稳定,强
酸强碱可灭活病毒。
(三)射线:
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都能灭 活病毒。射线可使病毒核酸链发生 断裂,核苷酸结构形式改变,影响 病毒复制。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
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1、用于分离病毒或检测病毒及其核酸的标本,在采送时应根 据病毒的嗜组织性,采集不同部位的标本。
2、用于分离培养的标本,应加抗生素抗菌处理,并做到无菌 操作。
3、标本应在病程初期或急性期早期采集,以提高病毒或抗原 检出率。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的影响
(一)杀细胞效应
因病毒大量增 殖,阻断细胞核酸 和蛋白质合成,导 致细胞代谢紊乱, 细胞出现病变(浑 浊、肿胀、团缩)、 子代病毒释放破坏 细胞或溶酶体酶释 放导致细胞自溶。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的影响
(二)包涵体形成:病毒 感染细胞后,可在细胞内形成 普通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嗜酸 性或嗜碱性、圆形或椭圆形或 不规则的团块结构。是被病毒 感染的标志,有助鉴定病毒。
痘类病毒
弹状病毒
疱疹病毒 噬菌体
正粘病毒 冠状病毒 腺病毒 乳多空病毒 烟草花斑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包膜 (脂蛋白)
衣壳 (蛋白质)
核酸 (DNA/RNA)
剌突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包膜病毒
核心:由RNA/DNA组成。决定病毒 的形态、复制、遗传变异和传染性。
衣壳:蛋白质结构。由一定数量的 壳粒组成,分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有 保护核酸、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和抗原性等作用。
(三)细胞膜改变:多 见于有包膜病毒。有细胞膜 融合、细胞膜出现新抗原。
(四)细胞转化 (五)免疫抑制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二、抗病毒免疫
:包括干扰素、NK细胞、补体、某些 细胞因子、机体屏障等。
病毒
干扰素前体
被病 抑毒 制增

干扰素 干扰素剌激
干扰素的产生及抗病毒作用原理
第三节 抗病毒免疫
二、获得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包膜:为脂质双层膜结构。以出 芽方式获得,表面有由病毒基因 组编码的糖蛋白剌突。具有保护 核衣壳、感染性和抗原性。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一、病毒增殖周期
吸附
核酸游离
mRNA转录
病毒DNA 复制
晚期蛋白质 转译 释放
穿入
脱壳
细胞
早期蛋白质转译
mRNA转录 组装与成熟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二、病毒的异常增殖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virus):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 有一种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 复制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具有病毒典型形态、结构及感染性的完整成熟的 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
1995年将病毒分为:DNA病毒、 RNA病毒和DNA和RNA逆转录病 毒三大类。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
一、感染方式与途径:
(一)水平传播:指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
传播途径有: 1、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2、经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3、动物咬伤传播; 4、接触传播、性传播
(二)垂直传播:病毒通过胎盘或产 道,由亲代直接传 给子代的方式。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一)顿挫感染:当病毒进入非易感细胞内,由于该 细胞不能为病毒提供复制所必须的条件,故病毒不能完 成正常的增殖周期。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的感染过程称 顿挫感染。
(二)缺陷病毒:因病毒基因组 不完整或发生严重改变,导致病毒 不能复制出完整的子代病毒,称缺 陷病毒。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三、干扰现象
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 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干扰现象。
主要有关因素: 1、病毒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干扰素; 2、竞争干扰; 3、改变宿主细胞的代谢途径,影响另一病毒复制;
意义: 1、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部分; 2、指导预防接种。
第三节 病毒的变异
一、病毒变异的常见类型
(一)抗原性变异 (二)毒力变异 (三)耐药性变异 (四)宿主范围的变异
二、病毒变异的生物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