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设计完美版教学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教学设计
完美版
《鸿门宴》教学设计
一、背景介绍
理科学生对文学作品中展现的人性中的矛盾、多面往往不会有深刻、全面的认识。《鸿门宴》作为一篇高中重点课文,充满了力量之美、智慧之美、人性的复杂之美,深受学生的喜爱。本设计是第三课时。在前面的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进行了文字和结构的梳理。本课将通过学生的网络探究,使他们对项羽、刘邦的性格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及切入点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立足文本,结合网络资源,深入而全面地了解项羽、刘邦的性格。
(2)使学生提高从网络中提取大量有效信息并加以理性分析、整合的能力。
(3)从不同的人格魅力中汲取力量,使学生充分体会文学形象所蕴涵的崇高美。
2、切入点
刘、项诗作皆有王者之气,二人皆盖世之雄,但其命运迥异。项羽失败了,可是太史公还是客观地记录了项羽的生平功绩,并把他列入帝王才能进入的“本纪”里面。教学时从探究刘邦成大事的原因以及项羽的人格魅力中切入。
三、教学过程
1、蚁穴溃堤——导入
幻灯展示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
师:请大家朗诵这两首诗,要读出《大风歌》踌躇满志、慷慨悲壮的情感,以及《垓下歌》慷慨悲凉的意味。同时思考两首诗表达的不同情感。
分析: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抒发了他在战胜项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之后的那种既踌躇满志又担忧江山不稳的复杂心情。情动于中而发于外,慷慨悲壮,流韵千古。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项羽逃至乌江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力竭自刎身亡。《垓下歌》即为一代霸王之绝唱。
2、深水养鱼——探究
首先为学生提供网络环境与资源:提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同时提供多媒体教室,介绍百度百科、百度项羽贴吧、百度刘邦贴吧等。
要求:
(1)请同学们按照日常学习小组的划分分成六组。前三组同学探究第一个问题,后三组同学探究第二个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2)立足课文,搜索网络资源,筛选出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特别是第一个问题,要注意在对比中得出结论。把有用的材料存放在硬盘的文件夹中。
(3)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对各自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小组主要观点,推举发言人,其余同学做PPT、Flash或者Frontpage等展示课件。最后选出代表,汇报小组探究成果。
问题一:
刘、项诗作皆有王者之气,二人皆盖世之雄,但其命运迥异。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立足文本。结合从网络中找到的信息,试从用人、处事、性格等方面对二人进行对比。
师:刘邦在用人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分析:刘邦任人唯贤,贤士谋臣才会对他高度忠诚,比如,鸿门宴前,张良对刘邦表现出了高度的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可以说,刘邦集团在鸿门宴中变被动为主动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谋士贤才在刘邦这里有充分挥洒的自由天地,而刘邦也正因为能够从善如流,才化险为夷。高质量、高忠诚的团队,为刘邦日后称王天下奠定了强大的人才基础。
师:项羽是如何对待手下的谋臣志士的呢?
分析:项羽相反,他的刚愎自用造成了最终的悲剧。鸿门宴之前,忠诚智慧的范增根据刘邦入关前后的变化,敏锐地洞察到了他的真正目的,提出“急击勿失”。鸿门宴上,数次目示、举块,项羽不应。鸿门宴后,刘邦逃脱,范增失望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由此可知项羽不听忠言,刚愎自用,他的悲剧结局在情理之中。
总结:(幻灯展示)《史记·高祖本纪》中写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陈丞相世家》中写道:“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由以上材料也可以看出。刘邦赢于“用人”,而项羽输于“自大”。
师:在处事方面,刘邦有什么长处?
分析:刘邦心胸宽广,深得人心。在生死攸关的选择面前,作为一个与刘邦没有血缘关系的谋士,张良却说出“亡去不义”的惊人感人之语,除了共图大业,利益相关,刘邦任人唯贤之外。恐怕与张良对刘邦本人魅力与能力的认可不无关系。
还可以通过其他材料加以佐证。如: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朝的苛刻法律全部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也为他后来统一天下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师:项羽在处事方面哪里不及刘邦?
分析:项羽心胸狭隘,残暴成性,不得人心。在课文中,与张良忠于刘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项羽甚至得不到亲叔叔的诚心。项伯不顾全侄儿大业,而以个人情义为重。向刘邦告密,这侧面暗示了项羽终将走向灭亡。
还有其他史料可以证明。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韩生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衣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烹杀了说这话的人。
项羽心胸狭隘而又不得人心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幻灯展示)刘邦为人宽容,深得民心。项羽心胸狭隘,不得人心。
师:刘邦在军事战争中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析:刘邦重“智”。刘邦在军事战略方面有过人之处。他善用计谋。善观人心,攻心为上。鸿门宴之前,他巧妙利用张良与项伯的关系,拉拢收买了项伯,通过项伯麻痹项羽,在鸿门宴上受到项伯保护。鸿门宴上,刘邦称项羽为“将军”,自称“臣”,奉承项羽,卑躬屈节。并且自己“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紧紧抓住项羽重“义”的弱点,大做文章。赔罪时,项羽暴露了曹无伤,刘邦不露声色,却牢记在心,回营后,“立诛曹无伤”。如此种种,皆体现了刘邦善用心机。
其他史料也可以证明。比如用陈平反问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再比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再比如垓下之战时,下令在楚营周围吹起悲歌。哀音重重,使楚军无心恋战。
师:相比较而言,项羽的性格怎样?
分析:项羽重“勇”,但缺少谋略。刘邦与项羽非凡的军事才能铸就了他们辉煌的人生,但重智慧与重勇力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总结:刘邦从一介平民,击败贵族出身的项羽,成为开国皇帝,过人之处自当不少。容人之基与用人之宽应为最重要的一点。他不怪罪怂恿韩信反叛的蒯通,证明了他对人的宽容;能于逃卒中提拔韩信为大将军,证明-了他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胆识。
刘邦的功绩是使自周王朝东迁后动荡了几百年的社会归于正常,这样的功绩。足以证明他的伟大。
问题二:
项羽虽然失败了。但太史公司马迁还是客观地记录了项羽的生平,并把他列入帝王才能进入的“本纪”里面。项羽感动司马迁的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