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
最美乡村女教师——格桑德吉
为家 乡教育事业奉献青春 “ 这段路 比较危险 , 前面由索次来带 ,
洛 桑克珠你 的。给你下一条命令 , 9月份开学 时, 一定 索次把町町村 的孩 子们 带好 , 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来。”
当天下午 , 岗玉村 5个孩子被护送回
站在 中间 ,中间帮果村 和宗荣村 的你 来 到 了家 中。 看着孩子们像小 鸟一样扑 向父
族女 大学生 , 用 她的坚 韧与执 著 , 点 亮了 山乡孩子渴望读书 的希望之火 ; 用她那 勇 敢 与智慧 , 营造 出山乡孩子丰富 多彩 的文
累得不行 。格 桑德 吉的到来 , 给 那里的适
师范大学 民族学院 , 她是帮辛 乡有史 以来 龄入学孩子带来了希望 。 第一名大学生。 路途遥远 , 条件艰苦 , 格 桑 走村串户动员孩子上学
家, 其难 度可 想 而 知 。
鲁藏 布江 , 人一旦掉 下去 , 瞬 间就会 无影 无踪 , 每 到渡江 时 , 格 桑德吉 总要亲 自护 送。 她不停地嘱咐着孩子们 “ 注意安全 , 别
出差 错 。 ”
要好得 多 , 隔三 差五还会 改善 伙食 , 有 鸡
蛋, 有牛奶 , 吃住 条件都 很好 , 至 于书本等 学 习用品 , 不用 家长操心 , 学校会 按 时发
5 6
最 美 乡村 女教 师
格 桑德 吉
■文 / 范 学 芝
学。她觉得在外面学 了很 多东西 , 就想赶
回来 , 教 家 乡 的 孩 子 们 读 书 。 墨 脱 县 帮 辛 乡是 偏 远 山区 ,那 里 生 活 条 件 异 常 艰 苦 。
格桑德吉刚 当上教 师, 就 遇到 了巨大 的困
难。 一 是 山路 崎 岖 , 行走 不 便 。 二 是 当地 村
格桑德吉 三尺讲台,筑梦门巴
格桑德吉三尺讲台,筑梦门巴作者:来源:《中华儿女》2018年第10期“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
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
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这是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评委会给她的颁奖辞。
她,就是“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美丽格桑花,门巴筑梦人”格桑德吉。
在条件艰苦的墨脱县帮辛乡完全小学,她一干就是16年,直到学校软件硬件设施全部改善之后,2018年1月,她才放心地走进了新的工作单位——墨脱县完全小学。
格桑德吉9岁入学,学校旧址就在现在的帮辛乡小学,当年只有一座茅草屋、两名上过夜校的本土老师。
在教育这条大道上,格桑德吉无疑是幸运的,在母亲的四处祈求下,她获得了全村唯一一个去林芝二小读书的机会;小学毕业后,恰逢西藏在内地各省开办西藏班,她又顺利考上了岳阳一中,成为西藏孩子到内地求学大潮中的一员。
中学毕业,格桑德吉考上了河北师范学院附属民族学院汉语言专业。
进入大学后,她非常珍惜短暂的学习生活,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同时,结合西藏实际和教育侧重点,选学少儿心理学、教学法等相关课程,努力钻研这些课程在边远山区的实际应用。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留不住想念故乡的格桑德吉。
刚一毕业,她就回到西藏,直接放弃在拉萨就业的机会,一路赶回到点亮她梦里酥油灯的地方——墨脱县帮辛乡。
两间破旧的平房,艰难的教学环境在格桑德吉看来算不上困难,家长们的态度却刺痛了格桑德吉的心。
“刚回来的时候,学校有100多个孩子。
老师们除了教书,还要自己种菜,想办法让孩子们吃饱。
最难的是,早上满教室的孩子,一转眼就会全都跑掉。
我们就得挨家挨户去劝学。
劝学的路,远的要走上百公里,近的也有几十公里,那时候周末基本没休息过。
”格桑德吉说:“我们这里的孩子,十多岁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家长们只顾眼前的利益。
上门劝学,我跟家长们讲道理,讲了不听就跟他们吵架,死活要把孩子带回学校上课。
感动中国颁奖词100-200字左右
2014,谁在“感动中国”?2015-02-27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2月27日揭晓。
本届《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由敬一丹、白岩松主持,延续了为感动人物“树碑立传”的传统。
舞台背景以中国大写意水墨为主基调,舞台造型与灯光配合,晕染出一条感动之路,当获奖者从孩子们手中接过“感动中国”水晶杯和鲜花时,幸福的泪水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颁奖晚会27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隐姓埋名28年,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我国高温合金研究奠基人,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2014年去世的科学家师昌绪;体弱多病,但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9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两次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默默捐款27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5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破获上百起暴恐案,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特警木拉提·西日甫江;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近40年的医生肖卿福;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几代人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陇海大院;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
1.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于敏儿子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格桑德吉: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女教师
格桑德吉: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女教师作者:范学芝来源:《华人时刊》2014年第09期与西藏首府拉萨遥相呼应的墨脱是个神秘的地方。
在那里,有一个藏族女大学生,用她的坚韧与执著,点燃了山乡孩子渴望读书的希望之火;用她那勇敢与智慧,营造出山乡孩子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她走悬崖,越激流,攀铁索,过险滩,走村串户,为的是能让每个适龄孩子上学读书。
13年寒来暑往,她把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当地孩子从最初30%失学率,变成今天95%的入学率。
当地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孩子的“领路人”。
她就是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称号获得者格桑德吉。
她觉得学了很多东西,就想赶回来,教家乡的孩子们读书格桑德吉现年36岁,出生于墨脱县帮辛乡一个普通牧民家庭。
在她童年时代,全乡1000多人口中,只有一名老师和10个学生,80%以上村民几乎不识字。
小学时的格桑德吉就当起了小老师,妈妈给她做了一个黑板,晚上回家给弟弟上课,村里好多跟她同龄的孩子,都会来她家听课。
从那时起,格桑德吉就有一个愿望,长大要给孩子们当老师,教孩子们学习,让上不起学的孩子们都能够上学读书。
格桑德吉在家乡读完小学后,来到湖南省岳阳市,在岳阳市一中西藏部藏初13班读书。
秦丽霞老师是她的班主任,还担任语文教学工作。
在秦丽霞眼中,格桑德吉是一个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好学生,读书认真,劳动踏实。
她当时任班级的生活委员,负责班级卫生方面事务,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在岳阳市一中毕业后,格桑德吉考入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她是帮辛乡有史以来第一名大学生,当时整个乡里都为她感到骄傲。
墨脱县因为尽是山路,外出求学对她来说面临的困难很多,她要翻山越岭几天时间,才能走出墨脱县。
路途遥远,条件艰苦,格桑德吉在民族学院读书的几年时间里,没有回过一次家。
格桑德吉给人的印象不错,她的同学尼玛扎西、洛桑强巴对格桑德吉的评价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洛桑强巴记得大学二年级时,一次上体育课,有名女生训练中晕倒了,格桑德吉赶紧跑过去帮忙扶了起来。
《感动中国2013人物格桑德吉》观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 (2)
无私的坚守
---------《感动中国2014人物格桑德吉》观后感
滨城区北镇小学付春娥
多次回看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的录像,他们默默地书写着人间的真、善、美;他们用无声的行动坚守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传播着正能量,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感动和致敬。
在十个感动人物中,作为教育者,格桑德吉的事迹更加感动了我。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主动申请到西藏山乡小学教学。
在教学生涯中,因上学的路上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老师好”,一排排整齐的敬礼,一声声稚嫩的童音,一滴滴感动的眼泪。
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深深感动的落泪了。
格桑德吉,她用自己朴素的心对抗着恶劣的生存环境;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引领着一批批孩子叩响求知的大门;用自己无私的付出成就了山里孩子的人生,我们要以格桑德吉为榜样,向她致敬,向她学习!。
看教师格桑德吉心得体会
近日,我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的感人事迹,她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也为我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了格桑德吉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她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执着。
格桑德吉老师出生在西藏墨脱县帮辛乡,一个地处高山峡谷、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
她毕业后,本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却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履行了人民老师的神圣职责,维护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诠释了优先发展教育是我国的兴国之要。
格桑德吉老师所在的帮辛乡,是一个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山区,道路艰险,交通不便。
为了让孩子们上学,格桑德吉老师天天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
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去帮邻村的学校代课;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趟过冰冷的河水、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格桑德吉老师的事迹让我深感敬佩。
她用自己的执着和坚守,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的大门。
在她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的失学率从30%下降到95%,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格桑德吉老师的事迹让我认识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我们要以格桑德吉老师为榜样,坚定信念,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
正如格桑德吉老师所说:“自己要在最需要她的地方发光发热。
”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其次,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格桑德吉老师为了教好孩子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我们要学习她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最后,我们要勇于担当,不畏艰难。
格桑德吉事迹心得体会
格桑德吉事迹心得体会
格桑德吉事迹心得体会
扎根西藏山区的乡村教师格桑德吉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老师们。
该校的陆宗远校长向全体教师提出要以格桑德吉的先进事迹为榜样,继续坚持学生第一、工作第一、奉献第一的工作作风,树立把教育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信念,自觉运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学生。
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为了让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为了教好孩子们,她把自己的女儿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一年之后回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适龄孩子的入学率几乎达到100%,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格桑德吉的崇高精神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教师。
学习之后,全体老师都表示要不断提升自己,以格桑德吉为榜样,学习她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和爱岗敬业的崇高品格,进一步增强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次学习活动,让全体教师感受到了格桑德吉人格的魅力,使灵魂受
到了道德的洗礼,树立了鲜活的师德榜样,提高了该校老师们的思想境界和敬业精神,增强了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
学习吕振华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兰辉事迹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最新7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最新7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的意义在于弘扬正能量,引领社会向善向上的方向发展。
这些人物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勇气和坚定信念,彰显了人性中最美好、最真挚、最伟大的一面。
下面就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篇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
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悬崖畔那朵最美的格桑花
悬崖畔那朵最美的格桑花作者:周六来源:《幸福·悦读》2020年第01期第一次知道她,是在上班路上,公共汽车上的电视里,一个教师在带孩子过湍急的雅鲁藏布江上的铁索,为他们惊出一身冷汗的我,记住了那个美丽的名字。
格桑,心地善良的意思;德吉,幸福吉祥的意思。
第一个大学生2013感动中国组委会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
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
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教师格桑德吉,1997年作为整个帮辛乡第一个大学生走出了大山。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她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
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自己申请到最偏远的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处于喜马拉雅山断裂带,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2012年才有了通向外面的公路。
130多个学生,有90多个住校,平时衣食住,格桑德吉和其他老师们处处都要照看住,不能有丝毫疏忽。
因为学校没有围墙,每到放假前,他们两个小时就要查一遍宿舍,怕孩子们自己离校。
90多个住校学生,因为家住得太远太险,每年他们只能有6次在老师的护送下回家的机会。
假如你看过她和同事在百丈悬崖上护送孩子们回家的惊险场面,那一定会心脏狂跳,血压骤升。
每年暑假帮辛乡都组织“护苗行动”,乡干部、老师和学生家长代表共同护送住校的孩子们回家。
帮辛乡通往各村没有公路,只有一米多宽的马道。
学生在仅仅1米多宽的山路上排着长龙,最大的只有14岁,最小的刚刚6岁。
格桑德吉一颗心提在嗓子眼,山路常年泥泞不堪,身旁就是百米悬崖和水流湍急的雅鲁藏布江,稍不留神,就会发生意外。
有时,对面会有驼队迎面而来,她就得赶紧喊着孩子们向里紧紧贴住悬崖,待驼队走过,再整理队形,重新上路。
她的丈夫格多是乡干部,参与护苗行动,受副校长格桑德吉指挥。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得者事迹材料(7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得者事迹材料(7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得者事迹材料(精选篇1)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
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
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
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
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
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
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得者事迹材料(精选篇2)伍淑清的爱国爱港情怀并非始於今日,而是发轫於心灵深处,彰显於大小事中。
从她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可以看出一斑。
1998年,伍淑清发起成立“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以该基金执行主席身份,每年资助组织香港中学生到内地参观考察,将国情教育及中华历史文化融会於学习、参观及实践当中。
20__年,伍淑清成立了中华基金中学。
她说,我们学校的校歌是中文的,没有英文校歌。
学校组织很多学生跟老师去内地和国外考察,让学生们立足香港,背靠国家,走向全球。
每次出国,伍淑清都会安排学生到当地的中国使领馆拜会,在国旗下让大家跟着大使唱国歌;让学生们知道,出了国,为他们提供保护的,是中国的`使领馆。
格桑德吉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教师格桑德吉,她所在的帮辛乡小学是墨脱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因常年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从来没有过完整的路。
为了让孩子们上学,12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天天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趟过冰冷的河水、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13年来,格桑德吉走遍了帮辛乡每个村落,把40多名学生劝回校园,把200多个孩子送出了大山。
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她说,自己要在最需要她的地方发光发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女教师阿力太,16年孤身独骑,走遍2万平方公里草原家访。
每次家访翻山越岭,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冬天踩冰踏雪,忍耐极寒;夏天骑马趟过湍急河流,多次遇险。
16年一人一骑,阿力太走遍辽阔大草原。
悬崖、大河、冰川,路途暗藏凶险,她是牧民孩子学校里的妈妈。
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们那一个个先进的事迹,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之后,他们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震撼,更是一次灵魂的熏陶、心灵的洗礼。
最美乡村教师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风雨不变的坚持是难得的,那些点点滴滴的岁月,都化着滴水穿石的力量,一点点地托起大山里的孩子,让大山里的孩子们都拥有自己理想的翅膀,走出大山。
而这些最美丽的老师们却随着岁月的流逝像一棵棵大树一样,植根原地,更加挺拔地为孩子们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他们的事迹令人赞叹,他们的精神让人敬佩!。
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观后感
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观后感(中英文版)Document: Reflections on the View of the Most Beautiful Country Teacher, Gesang DejiTitle: The Beauty of Rural Teachers - Gesang DejiViewing the movie "The Beauty of Rural Teachers - Gesang Deji"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e.It tells the story of a passionate and dedicated teacher who spends her life serving the children in a remote mountain village.观看电影《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讲述了一位充满激情和奉献精神的教师在偏远山村服务孩子们的故事。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Gesang Deji"s determination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lives of these children is evident.Despite the harsh living conditions and the challenges she faces, she never gives up on her dream of providing education to the children of the village.从最初开始,格桑德吉决心改变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就显而易见。
尽管生活条件恶劣和面临的挑战,她从未放弃实现村里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梦想。
One of the most touching scenes in the movie is when Gesang Deji carries a young student on her back for hours to ensure he reaches the school safely.This act of selflessness showcases her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the children"s education.电影中最感人的一幕之一是格桑德吉背着一个小学生走了几小时,确保他安全到达学校。
学习格桑德吉心得体会
学习《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的心得体会
她从大山里走出去,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城里的工作机会,又回到了大山实现她的教育梦想”。
她用自己朴素的心对抗着恶劣的生存环境;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引领着一批批孩子叩响求知的大门;用自己无私的付出成就了山里孩子的人生。
任何赞美的语言都表达不了我对这位教师的敬意,她就是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被称为门巴族的“护梦人”,给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们插上理想翅膀的梦想导师,2013年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
再看看我们,大多数人或许都有些麻木了,躺在不知所事的日子里寻求着生存的机会,过着撞钟一样的日子,浪费自己的生命,把付出与收获,名利与爵位看得太重,总用高官厚禄武装自己。
格桑德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留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思考。
我们要像格桑德吉那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我们要向格桑德吉学习,做一名阳光教师,播洒阳光进入每名学生的心田;要以格桑德吉为榜样,爱生如子,严格要求自己,将学生永远放在第一位。
我们要像格桑德吉那样做人、做事,以格桑德吉为榜样,教育鞭策自己,争做志存高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教师。
格桑德吉事迹学习体会
格桑德吉事迹学习体会
徐盈盈单位组织看了“护梦人”格桑德吉老老师的视频,我为之深深地感动了。
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
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门巴族孩子都能上学。
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格桑德吉老师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震撼,更是一次灵魂的熏陶、心灵的洗礼。
她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风雨不变的坚持是难得的,那些点点滴滴的岁月,都化着滴水穿石的力量,一点点地托起大山里的孩子,让大山里的孩子们都拥有自己理想的翅膀,走出大山。
她的精神让人敬佩!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在敬佩格桑德吉老师的同时,更多的应该是去反思。
相比起格桑德吉老师,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教育环境,都是无以比拟的。
我们不用每天翻山越岭去学校,我们不用一路护送学生过悬崖峭壁,当我们抱怨学生难教的时候,当我们报怨工作环境不好的时候,当我们抱怨工资待遇差的时候,当我们为工作疲惫喊累的时候,我们应该看看我们周围的这群可爱的孩子,应该看看我们周围的优越的教育环境,应该想想远方的那些恶劣环境下坚持奉献的同仁们,应该想想她们的坚忍不拔,她们的默默奉献,她们的持之以恒,她们的令人敬佩!感慨之余,格桑德吉的感人事迹不时浮现在我眼前,她给我的精神启迪与鼓舞,必将激励我不断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〇一五年五月九日。
感动中国格桑德吉观后感
感动中国格桑德吉观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感动中国格桑德吉观后感多次回看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的录像,他们默默地书写着人间的真、善、美;他们用无声的行动坚守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传播着正能量,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感动和致敬。
在十个感动人物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格桑德吉的事迹更加感动了我。
主持人是这样介绍的,“她从大山里走出去,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城里的工作机会,又回到了大山实现她的教育梦想”。
“河北师范大学”,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我的心灵再一次被震撼,原来她是我的校友,是我的学姐。
“她用自己朴素的心对抗着恶劣的生存环境;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引领着一批批孩子叩响求知的大门;用自己无私的付出成就了山里孩子的人生。
任何赞美的语言都表达不了我对这位教师的敬意,她就是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被称为门巴族的‘护梦人’,给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们插上理想翅膀的梦想导师,2013年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
”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同为河北师大的学子,我们要以格桑德吉为榜样,向她致敬,向她学习!中国还有很多像格桑德吉一样的乡村教师,虽然他们的事迹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做起来却是很难,数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则更难,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
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人生,而我们大多数人或许都有些麻木了,躺在不知所事的日子里寻求着生存的机会,过着撞钟一样的日子,浪费自己的生命,把付出与收获,名利与地位看得太重,总用高官厚禄武装自己。
而这些乡村教师,他们的收获与付出是那样的不对称,他们却没有为此而放弃坚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胸怀,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纯朴的心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最美乡村教师,他们乐于奉献、昂扬向上、扎根农村、甘为人梯。
他们耕耘在乡村这个最基层的教师岗位上,用青春、智慧、汗水和坚守,数年如一日,编织着乡村孩子绚丽多彩的梦,这种美丽不是金钱和物质能够换取的,而是完全靠着一种职业精神,“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精神来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
格桑德吉是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13年前,她為了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执意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把知识一点点注入一个个乡村。
13年来,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了山间更多的灯火。
在她身上展现的共產党人的执著与坚守、忠诚与奉献,让我们肃然起敬。
格桑德吉的人生选择让我们钦佩。
一方是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雪域高原,一方是生活工作条件舒适的繁华都市,2000年格桑德吉在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前者;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在西藏又放弃了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一干就是13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环境最艰苦的地方去,从格桑德吉的人生选择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党、对人民、对高原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和无限忠诚。
与格桑德吉“面对面”,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捫心自问:在党和人民需要之时,在繁华与荒凉之间,在名利与奉献之中,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格桑德吉的不畏艰难让我们钦佩。
格桑德吉所在的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
為了劝学,她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在格桑德吉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產党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政治品格,服务人民、无私无畏的崇高境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意志品质,对照她的事跡,岂不令那些面对八项规定、十五条禁令就叫苦不迭,哀叹官不聊生的少数党员干部汗顏?
格桑德吉的奉献精神让钦佩。
13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
这些年来,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一年才能见一次。
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
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為此,她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為门巴族的“护梦人”。
从她13年如一日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人民在格桑德吉心中的分量;从村民对她的称谓中,也看到了她在群眾心中的地位。
格桑德吉把无私奉献当作一种常态,并為此而努力工作,这是共產党人应当具有的人生境界,也是共產党人应当具有的人生观和群眾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身边的许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但对党忠诚、忠于职守、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不过时。
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和已经為人们所熟知的菊美多吉、梅园雪等同志一样,都是在基层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和待遇比我们许多人要差得多,但是他们以自己的精神和业绩给我们上了感人至深的一课,让我们懂得如何做出人生选择,如何面对困难艰险,如何对待人民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