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供电普铁)
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定稿版

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第十五章基本要求第408条信号是指示列车运行及调车作业的命令,有关行车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信号显示方式及使用方法,应按本规程规定执行。
本规程以外的信号显示方式,须经铁路总公司批准,方可采用。
各种信号机和表示器的灯光排列、颜色和外形尺寸,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铁道行业标准及铁路总公司规定的标准。
地区性联系用的手信号,由铁路局批准。
第409条铁路信号分为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
视觉信号的基本颜色:红色——停车;黄色——注意或减低速度;绿色——按规定速度运行。
听觉信号:号角、口笛、响墩发出的音响和机车、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鸣笛声。
第410条视觉信号分为昼间、夜间及昼夜通用信号。
在昼间遇降雾、暴风雨雪及其他情况,致使停车信号显示距离不足1 000 m,注意或减速信号显示距离不足400 m,调车信号及调车手信号显示距离不足200 m时,应使用夜间信号。
隧道内只采用夜间或昼夜通用信号。
铁路沿线及站内,禁止设置妨碍确认信号的红、黄、绿色的装饰彩布、标语和灯光。
如已装有妨碍确认信号灯光的设备时,应拆除或采取遮光措施。
在规定的信号显示距离内,不得种植影响信号显示的树木。
对影响信号显示的树木,其处理办法由铁路局规定。
第411条进站、出站、进路、调车、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均以显示停车信号为定位;线路所的通过信号机以显示停车信号为定位,其他通过信号机以显示进行信号为定位。
接近信号机、进站预告信号机、非自动闭塞区段通过信号机的预告信号机及通过臂板,以显示注意信号为定位。
遮断、遮断预告、复示信号机以无显示为定位。
在自动闭塞区段内的车站(线路所),如将进站、正线出站信号机及其直向进路内的进路信号机转为自动动作时,以显示进行信号为定位。
第412条信号机的关闭时机规定如下:1.集中联锁车站的进站、进路、出站信号机,通过信号机,当机车或车辆第一轮对越过该信号机后自动关闭。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之欧阳语创编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2014年7月·北京目录总则1第一编技术设备2第一章基本要求2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2限界、安全保护区3养护维修及检查5救援设备7灾害防护7行车安全监测设备8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9一般要求9铁路线路9线路平面及纵断面11路基11桥隧建(构)筑物12轨道13道口、交叉及线路接轨15安全线及避难线16防护栅栏17声屏障17第三章信号、通信17一般要求17信号18联锁22闭塞23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调度集中系统23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24CTCS-2级列控系统25信号集中监测系统27驼峰信号27道口自动信号及自动通知28通信28承载网29业务网29支撑网31信号、通信线路及其他31第四章铁路信息系统33第五章车站及枢纽35站场设备35客运设备36货运设备37第六章机车车辆38机车设备38机车39车辆设备40车辆42动车组设备43动车组43自轮运转特种设备44第七章供电、给水45牵引供电45电力、给水47第八章房屋建筑49第九章铁路用地49第二编行车组织50第十章基本要求50行车组织原则50行车指挥52车站技术管理56对行车有关人员的要求58第十一章编组列车59一般要求59列车中车辆的编挂60列尾装置的摘挂及运用61列车中机车的编挂61机车车辆重量及长度63列车制动限速及其编组要求68列车中车辆的连挂76列车中的车辆检查及修理77第十二章调车工作83一般要求83领导及指挥84计划及准备84调车作业85在正线、到发线上的作业88机车车辆的停留90第十三章行车闭塞91一般要求91自动闭塞92自动站间闭塞94半自动闭塞94电话闭塞95电话中断时的行车95第十四章列车运行97一般要求97接车与发车104列车被迫停车后的处理108救援列车的开行111施工及路用列车的开行112轻型车辆及小车的使用122固定行车设备检修及故障处理124第三编信号显示125第十五章基本要求125第十六章固定信号128色灯信号机128臂板信号机143机车信号机146第十七章移动信号及手信号151移动信号151响墩及火炬信号153无线调车灯显信号153手信号154第十八章信号表示器及标志165信号表示器165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171线路安全保护标志180列车标志182第十九章听觉信号184附图1 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1861. v≤160 km/h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1862. v>160 km/h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1903. 双层集装箱运输装载限界及双层集装箱运输铁路建筑限界191附图2 客货共线铁路机车车辆限界194附件1 路票196附件2 绿色许可证196附件3 红色许可证197附件4 调度命令197附件5 出站/跟踪调车通知书198附件6 轻型车辆使用书198附件7 调度命令登记簿199附件8 书面通知200附件9 半自动闭塞发车进路通知书200附件10 铁路车辆编组隔离表201缩写词对照表203计量单位符号203总则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第十五章基本要求第408条信号是指示列车运行及调车作业的命令,有关行车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信号显示方式及使用方法,应按本规程规定执行。
本规程以外的信号显示方式,须经铁路总公司批准,方可采用。
各种信号机和表示器的灯光排列、颜色和外形尺寸,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铁道行业标准及铁路总公司规定的标准。
地区性联系用的手信号,由铁路局批准。
第409条铁路信号分为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
视觉信号的基本颜色:红色——停车;黄色——注意或减低速度;绿色——按规定速度运行。
听觉信号:号角、口笛、响墩发出的音响和机车、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鸣笛声。
第410条视觉信号分为昼间、夜间及昼夜通用信号。
在昼间遇降雾、暴风雨雪及其他情况,致使停车信号显示距离不足1 000 m,注意或减速信号显示距离不足400 m,调车信号及调车手信号显示距离不足200 m时,应使用夜间信号。
隧道内只采用夜间或昼夜通用信号。
铁路沿线及站内,禁止设置妨碍确认信号的红、黄、绿色的装饰彩布、标语和灯光。
如已装有妨碍确认信号灯光的设备时,应拆除或采取遮光措施。
在规定的信号显示距离内,不得种植影响信号显示的树木。
对影响信号显示的树木,其处理办法由铁路局规定。
第411条进站、出站、进路、调车、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均以显示停车信号为定位;线路所的通过信号机以显示停车信号为定位,其他通过信号机以显示进行信号为定位。
接近信号机、进站预告信号机、非自动闭塞区段通过信号机的预告信号机及通过臂板,以显示注意信号为定位。
遮断、遮断预告、复示信号机以无显示为定位。
在自动闭塞区段内的车站(线路所),如将进站、正线出站信号机及其直向进路内的进路信号机转为自动动作时,以显示进行信号为定位。
第412条信号机的关闭时机规定如下:1.集中联锁车站的进站、进路、出站信号机,通过信号机,当机车或车辆第一轮对越过该信号机后自动关闭。
2.调车信号机在调车车列全部越过调车信号机后自动关闭;当调车信号机外方不设轨道占用检查装置或虽设轨道占用检查装置而占用时,应在调车车列全部出清调车信号机内方第一轨道区段后自动关闭,根据需要也可在调车车列第一轮对进入调车信号机内方第一轨道区段后自动关闭。
长沙车辆段《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拔萃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铁部分)拔萃总则本规程是国家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技术管理文件等,都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在铁路总公司明令修改以前,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员都不得违反本规程的规定。
国家铁路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以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保证安全生产。
各单位对遵守本规程成绩突出者,应予表扬或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违反者,应视其违反程度和造成事故的性质、情节及后果,给予教育、处分。
第一编技术设备第一章基本要求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第1条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顶层协调统一,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设备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不断提高运输能力。
第2条铁路基本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使用部门的意见。
设计文件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
第3条工程施工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
建设单位应会同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和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加强环境保护,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不得影响铁路运营安全。
涉及营业线施工时,须按铁路总公司规定程序审批,且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减少对运输的影响。
第4条新建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并进行安全评估。
改建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
在确认工程符合技术标准、设计文件的要求,并检查竣工文件和技术设备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后,方可交接。
新建、改建的工程设施必须有明确的质量保证期。
如运输生产急需,可按上述原则分段验收交接。
第6条铁路重要产品须按有关规定,执行行政许可、产品认证等铁路产品准入制度。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铁路技术管理,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准确和高效性,保障铁路运输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本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运输条例》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铁路行业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机车段、车辆段、工务段、电务段、信号段、通信段、运输机构等。
第三条铁路行业单位应当成立专门技术部门,负责技术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第四条铁路行业单位应当按照安全、准确、高效、经济和环保的原则,制定技术工作计划和预算,加强技术经济管理。
第五条铁路行业单位应当加强技术信息和技术成果的共享和交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进技术创新和进步。
第六条铁路行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规章制度,强化技术管理和技术责任,做好技术安全和风险评估与控制。
第七条铁路行业单位应当加强技术文化和品牌建设,强化技术创新和质量意识,打造铁路技术品牌,提高铁路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技术工作组织和管理第八条铁路行业单位应当根据业务需要,制定技术工作计划和预算,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技术工作考核和评价制度。
第九条铁路行业单位应当成立专门技术部门,负责技术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和信息库。
第十条铁路行业单位应当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十一条铁路行业单位应当建立技术档案和信息库,完善技术文件、技术图纸、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章等管理制度,加强技术保密和信息安全。
第十二条铁路行业单位应当建立技术工作评价系统,制定评价标准和指标,对技术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整改。
第三章技术安全和风险评估与控制第十三条铁路行业单位应当加强技术安全和风险评估与控制,做好技术安全和风险防范,规避技术安全和风险隐患。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0220507141239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0220507141239一、总则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及其所属的铁路技术管理活动。
二、技术管理职责1.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技术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 技术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岗位职责履行技术管理职责,确保铁路技术设备正常运行。
3. 技术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技术设备管理1.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根据运营需求和技术标准,合理配置铁路技术设备,确保设备性能满足运输要求。
2. 技术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 技术管理人员应当掌握设备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设备,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
四、技术改造与更新1.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政策、技术发展和运营需求,制定技术改造与更新计划,提高铁路技术装备水平。
2. 技术管理部门应当对技术改造与更新项目进行评估,确保项目符合技术标准和经济性原则。
3. 技术管理人员应当参与技术改造与更新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
五、技术安全管理1.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技术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技术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 技术管理人员应当对技术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3. 技术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技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六、技术交流与合作1.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铁路技术管理水平。
2. 技术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技术交流活动,促进技术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业务能力。
3. 技术管理人员应当关注行业动态,了解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趋势,为铁路技术管理提供有益建议。
(整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2014年7月·北京目录总则 (1)第一编技术设备 (2)第一章基本要求 (2)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 (2)限界、安全保护区 (3)养护维修及检查 (5)救援设备 (6)灾害防护 (7)行车安全监测设备 (8)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 (9)一般要求 (9)铁路线路 (9)线路平面及纵断面 (10)路基 (10)桥隧建(构)筑物 (11)轨道 (12)道口、交叉及线路接轨 (14)安全线及避难线 (16)防护栅栏 (16)声屏障 (16)第三章信号、通信 (18)一般要求 (18)信号 (19)联锁 (22)闭塞 (23)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调度集中系统 (23)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 (24)CTCS-2级列控系统 (25)驼峰信号 (27)道口自动信号及自动通知 (28)通信 (28)承载网 (29)业务网 (29)支撑网 (30)信号、通信线路及其他 (31)第四章铁路信息系统 (33)第五章车站及枢纽 (36)站场设备 (36)客运设备 (37)货运设备 (38)第六章机车车辆 (39)机车设备 (39)机车 (39)车辆设备 (41)车辆 (42)动车组设备 (43)动车组 (44)自轮运转特种设备 (45)第七章供电、给水 (46)牵引供电 (46)电力、给水 (48)第八章房屋建筑 (50)第九章铁路用地 (51)第二编行车组织 (52)第十章基本要求 (52)行车组织原则 (52)行车指挥 (54)对行车有关人员的要求 (59)第十一章编组列车 (61)一般要求 (61)列车中车辆的编挂 (62)列尾装置的摘挂及运用 (63)列车中机车的编挂 (63)机车车辆重量及长度 (65)列车制动限速及其编组要求 (71)列车中车辆的连挂 (82)列车中的车辆检查及修理 (83)第十二章调车工作 (89)一般要求 (89)领导及指挥 (90)计划及准备 (90)调车作业 (91)在正线、到发线上的作业 (94)机车车辆的停留 (95)第十三章行车闭塞 (97)一般要求 (97)自动闭塞 (98)自动站间闭塞 (100)半自动闭塞 (100)电话闭塞 (100)电话中断时的行车 (101)第十四章列车运行 (104)一般要求 (104)接车与发车 (110)列车被迫停车后的处理 (114)救援列车的开行 (117)施工及路用列车的开行 (118)轻型车辆及小车的使用 (127)固定行车设备检修及故障处理 (129)第三编信号显示 (131)第十五章基本要求 (131)第十六章固定信号 (134)色灯信号机 (134)臂板信号机 (149)机车信号机 (153)第十七章移动信号及手信号 (158)移动信号 (158)响墩及火炬信号 (159)无线调车灯显信号 (160)手信号 (161)第十八章信号表示器及标志 (172)信号表示器 (172)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 (178)线路安全保护标志 (188)列车标志 (189)第十九章听觉信号 (192)附图1 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 (196)1. v≤160 km/h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 (196)2. v>160 km/h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 (200)3. 双层集装箱运输装载限界及双层集装箱运输铁路建筑限界 (202)附图2 客货共线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205)附件1 路票 (207)附件2 绿色许可证 (207)附件3 红色许可证 (208)附件4 调度命令 (208)附件5 出站/跟踪调车通知书 (209)附件6 轻型车辆使用书 (209)附件7 调度命令登记簿 (210)附件8 书面通知 (211)附件9 半自动闭塞发车进路通知书 (211)附件10 铁路车辆编组隔离表 (212)缩写词对照表 (214)计量单位符号 (215)总则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2014年7月·北京目录总则.................................................................................................................. 第一编技术设备..................................................................................................第一章基本要求...................................................................................................................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限界、安全保护区............................................................................................................养护维修及检查................................................................................................................救援设备............................................................................................................................灾害防护............................................................................................................................行车安全监测设备............................................................................................................ 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一般要求............................................................................................................................铁路线路............................................................................................................................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路基................................................................................................................................桥隧建(构)筑物............................................................................................................轨道................................................................................................................................道口、交叉及线路接轨....................................................................................................安全线及避难线................................................................................................................防护栅栏............................................................................................................................声屏障............................................................................................................................ 第三章信号、通信...............................................................................................................一般要求............................................................................................................................信号................................................................................................................................联锁................................................................................................................................闭塞................................................................................................................................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调度集中系统................................................................................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CTCS-2级列控系统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驼峰信号............................................................................................................................道口自动信号及自动通知................................................................................................通信................................................................................................................................承载网............................................................................................................................业务网............................................................................................................................支撑网............................................................................................................................信号、通信线路及其他.................................................................................................... 第四章铁路信息系统........................................................................................................... 第五章车站及枢纽...............................................................................................................站场设备............................................................................................................................客运设备............................................................................................................................货运设备............................................................................................................................ 第六章机车车辆...................................................................................................................机车设备............................................................................................................................机车................................................................................................................................车辆设备............................................................................................................................车辆................................................................................................................................动车组设备........................................................................................................................动车组............................................................................................................................自轮运转特种设备............................................................................................................ 第七章供电、给水...............................................................................................................牵引供电............................................................................................................................电力、给水........................................................................................................................ 第八章房屋建筑................................................................................................................... 第九章铁路用地...................................................................................................................第二编行车组织..................................................................................................第十章基本要求...................................................................................................................行车组织原则....................................................................................................................行车指挥............................................................................................................................车站技术管理....................................................................................................................对行车有关人员的要求.................................................................................................... 第十一章编组列车...............................................................................................................一般要求............................................................................................................................列车中车辆的编挂............................................................................................................列尾装置的摘挂及运用....................................................................................................列车中机车的编挂............................................................................................................机车车辆重量及长度........................................................................................................列车制动限速及其编组要求............................................................................................列车中车辆的连挂............................................................................................................列车中的车辆检查及修理................................................................................................ 第十二章调车工作...............................................................................................................一般要求............................................................................................................................领导及指挥........................................................................................................................计划及准备........................................................................................................................调车作业............................................................................................................................在正线、到发线上的作业................................................................................................机车车辆的停留................................................................................................................ 第十三章行车闭塞...............................................................................................................一般要求............................................................................................................................自动闭塞............................................................................................................................自动站间闭塞....................................................................................................................半自动闭塞........................................................................................................................电话闭塞............................................................................................................................电话中断时的行车............................................................................................................第十四章列车运行...............................................................................................................一般要求............................................................................................................................接车与发车........................................................................................................................列车被迫停车后的处理....................................................................................................救援列车的开行................................................................................................................施工及路用列车的开行....................................................................................................轻型车辆及小车的使用....................................................................................................固定行车设备检修及故障处理........................................................................................ 第三编信号显示..................................................................................................第十五章基本要求............................................................................................................... 第十六章固定信号...............................................................................................................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机车信号机........................................................................................................................ 第十七章移动信号及手信号...............................................................................................移动信号............................................................................................................................响墩及火炬信号................................................................................................................无线调车灯显信号............................................................................................................手信号................................................................................................................................ 第十八章信号表示器及标志...............................................................................................信号表示器........................................................................................................................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线路安全保护标志............................................................................................................列车标志............................................................................................................................ 第十九章听觉信号............................................................................................................... 附图1 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1. v≤160 km/h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2. v>160 km/h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3. 双层集装箱运输装载限界及双层集装箱运输铁路建筑限界................................... 附图2 客货共线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附件1 路票............................................................................................................................ 附件2 绿色许可证................................................................................................................ 附件3 红色许可证................................................................................................................ 附件4 调度命令.................................................................................................................... 附件5 出站/跟踪调车通知书............................................................................................... 附件6 轻型车辆使用书........................................................................................................ 附件7 调度命令登记簿........................................................................................................ 附件8 书面通知.................................................................................................................... 附件9 半自动闭塞发车进路通知书.................................................................................... 附件10 铁路车辆编组隔离表.............................................................................................. 缩写词对照表...........................................................................................................................计量单位符号 ..........................................................................................................................总则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一、目的本规程旨在规定铁路行政管理部门推行铁路技术管理,为普速铁路保护安全运营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普速铁路企业的铁路技术管理活动。
三、基本要求(一)企业应建立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完善的铁路技术管理体系,建立规范有效的设施设备的选用、检查与维护,安全建设、试车运营、日常管理、处置列车故障以及快速救援和紧急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制度。
(二)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机具鉴定管理办法》和铁路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准备必要的技术文件,如:铁路设备选用的技术条件、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维护指南、作业程序、操作技能、紧急救援和消防技术程序等,以保证技术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实施。
(三)企业应根据《铁路企业安全管理条例》和《铁路企业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制订安全管理计划并及时实施,以确保铁路部门安全运作。
(四)严格执行铁路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全面履行铁路部门的技术监管职责,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妥善处置铁路部门的安全事故。
四、运行(一)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设备检查管理机制,制定严格的检查规定和口头、书面检查方案,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将检查结果记录和登记,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铁路行政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纠正。
(二)企业应将铁路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作为劳动者技能培训的重要部分,通过定期的重点训练、针对性强化训练,使劳动者具备安全运营、维护和快速救援的技能。
(三)企业严格执行《普速铁路运行规章》和其他安全技术规定,把安全运营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确保环境的安全无害、设备和操作的失效率突出和负荷强度得到恰当控制。
(四)企业应组织必要的应急演习,密切跟踪现场故障情况,对故障进行及时排查,定期进行应急救援训练,以确保普速铁路的应急能力。
五、监督检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技术检查,组织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铁路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铁路技术管理状况和安全监督管理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凡未按照规定执行的,将依法给予处理。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2014年7月·北京总则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为加强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确保国家铁路安全正点、方便快捷、高速高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国家铁路。
本规程包括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两部分,本部分为普速铁路部分,适用于200km/h以下的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除外).本规程是国家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技术管理文件等,都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在铁路总公司明令修改以前,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员都不得违反本规程的规定。
国家铁路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以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保证安全生产.各单位对遵守本规程成绩突出者,应予表扬或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违反者,应视其违反程度和造成事故的性质、情节及后果,给予教育、处分.第一编技术设备第一章基本要求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第1条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顶层协调统一,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设备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不断提高运输能力.第2条铁路基本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使用部门的意见。
设计文件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
第3条工程施工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建设单位应会同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和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加强环境保护,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不得影响铁路运营安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条文说明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条文说明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是铁路行业的重要文件,对于保障铁路运营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加强技术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普速铁路作为铁路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技术管理规程更是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普速铁路部分的相关条文说明:一、普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制定目的普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铁路技术管理工作,确保铁路运行安全顺畅,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同时促进铁路行业的健康发展。
该规程是普速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得到严格执行。
二、普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适用范围普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适用于所有普速铁路的运营单位和相关人员。
其中包括普速列车的调度、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内容,对于确保普速铁路运输的安全、准点、高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普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主要内容1.工作责任分工:明确普速铁路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责任分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与普速铁路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普速列车的安全、可靠运行。
3.设备维护:加强对普速铁路列车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
4.安全管理:重视普速铁路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列车运行时的安全监控和风险防范。
5.人员培训:对普速铁路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四、普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执行和监督普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执行是各普速铁路单位严格要求的。
各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普速铁路技术管理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确保规程的有效执行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普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改进和完善普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行业的发展变化,规程也需要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以保持其科学性和适用性。
六、结语普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是普速铁路运营的重要基础,对于确保普速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起着关键性作用。
各级管理部门和普速铁路相关人员必须切实落实规程要求,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提升普速铁路服务质量,促进铁路行业的持续发展。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2014 年 7 月·北京总则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为加强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确保国家铁路安全正点、方便快捷、高速高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国家铁路。
本规程包括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两部分,本部分为普速铁路部分,适用于 200km/h 以下的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除外)。
本规程是国家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技术管理文件等,都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在铁路总公司明令修改以前,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员都不得违反本规程的规定。
国家铁路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在自己的职责围,以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保证安全生产。
各单位对遵守本规程成绩突出者,应予表扬或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违反者,应视其违反程度和造成事故的性质、情节及后果,给予教育、处分。
第一编技术设备第一章基本要求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第 1 条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顶层协调统一,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设备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不断提高运输能力。
第 2 条铁路基本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
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使用部门的意见。
设计文件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
第 3 条工程施工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
建设单位应会同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和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加强环境保护,确保工程质量。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

第15条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得最小距离规定如下:
1、直线部分
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见第1表。
第1表铁路线间距
序号
名 称
线间最小距离
( mm )
1
区间
双线
v ≤ 120 km/h
4 000
120 km/h < v ≤ 160 km/h
第13条对现有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标准得技术设备,应有计划地逐步改造或更换。
限界、安全保护区
第14条一切建(构)筑物、设备,均不得侵入铁路建筑限界。与机车车辆有直接互相作用得设备,在使用中不得超过规定得侵入范围、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见附图1。
在设计建(构)筑物或设备时,距钢轨顶面得距离应附加钢轨顶面标高可能得变动量(路基沉降、加厚道床、更换重轨等)。
4 200
160 km/h 〈 v ≤ 200 km/h
4 400
2
三线及四线区间得第二线与第三线
5 300
3
站内正线
5 000
4
站内
正线
与相
邻到
发线
无列检作业
5 000
有列
检作
业或
上水
作业v ≤ 120 k源自/h一 般5 500
改建特别困难
5 000
120 km/h < v ≤ 160 km/h
一 般
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得单位承担,根据已批准得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使用部门得意见、
设计文件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并按规定得审批程序批准。
第 3条工程施工须按照批准得设计文件得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与监理制度、建设单位应会同相关铁路运输企业与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加强环境保护,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不得影响铁路运营安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对行车有关人员要求
第240条行车有关人员,在任职、提职、改职前,必须按照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要求,进行拟任岗位资格性培训,并经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考核,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在任职期间,须按照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等规定,定期参加岗位适应性培训和业务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不得继续履职。
第241条行车有关人员,在任职前必须经过健康检查,身体条件不符合拟任岗位职务要求的,不得上岗作业。
在任职期间,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身体条件不符合任职岗位要求的,应调整工作岗位。
第242条对行车有关人员,应进行日常安全生产知识和劳动纪律的教育、考核,并有计划的组织好在职人员的日常政治和技术业务学习。
第243条驾驶机车、动车组、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人员,必须经持有国家铁路局颁发的驾驶证。
变更驾驶机(车)型前,必须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
第244条行车有关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必须坚守岗位,穿着规定的服装,佩戴易于识别的证章或携带相应证件,讲普通话。
第245条行车有关人员,接班前须充分休息,严禁饮酒,如有违反,立即停止其所承担的任务。
第246条行车公寓是专为乘务人员服务的生产设施,应实行标准
化管理。
应有良好的通信、网络(铁路办公网)、叫班管理设备,有生活、服务、学习、文娱、健身等设施和接送乘务人员的交通工具。
应保证乘务人员随到随宿,不间断的供给热食及开水。
室内应有卫浴设施,经常保持适当的温度,整洁和安静的休息条件;室外应绿化、美化。
铁路各级领导应关心公寓工作,铁路局长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公
寓工作。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2014年7月·北京目录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编技术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限界、安全保护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养护维修及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救援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灾害防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行车安全监测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第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命令第29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已经2006年9月27日铁道部第十四次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1999年12月30日铁道部令第2号公布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同时废止。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另发单行本。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总则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铁路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保证铁路畅通无阻、四通八达、安全正点、当好先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
铁路具有高度集中、半军事性、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和协同动作的特点。
为使各部门、各单位、各工种安全、准确、迅速、协调地进行生产活动,更好地为运输服务,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了铁路各部门、各单位从事运输生产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作业程序和相互关系,确定了铁路运输设备在设计新建、保养维修、验收交接和使用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了铁路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是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法规。
铁路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规程、规范、规则、细则、标准和办法等,都必须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
铁路职工对《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必须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是广大铁路职工长期生产实践的总结,它将随着运输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充实和完善。
在铁道部没有明令修改以前,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员都不得违反本规程的规定。
第一编技术设备第一章基本要求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第1条铁路的基本建设、设备制造,应在国家统一计划下,综合配套,保证质量,积极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不断提高运输能力,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种技术设备要尽力采用先进技术,并加速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要从我国的具体条件出发,逐步实现铁路现代化。
第2条铁路基本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
技术管理规程高铁部分

技术管理规程高铁部分第七章供电、给水牵引供电第176条为保持牵引供电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牵引供电系统安全运行,应设供电段等供电维修机构。
供电维修机构管辖范围应根据线路及供电设备条件确定。
牵引供电设备包括变电设备(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自耦变压器所)、接触网和远动系统。
第177条牵引供电设备应保证不间断行车的可靠供电。
牵引供电能力应与线路的运输能力相适应,满足规定的列车重量、列车密度和运行速度的要求。
接触网标称电压值为25 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 kV,短时(5 min)最高工作电压为29 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 kV。
牵引变电所须具备双电源、双回路受电。
牵引变压器采用固定备用方式并具备自动投切功能。
当一个牵引变电所停电时,相邻的牵引变电所能越区供电。
运行期间平均功率因数不低于0.9。
第178条供电调度系统应具备对牵引供电、电力设备状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的条件,并纳入调度系统集中统一管理。
第179条接触网的分段、分相设置应考虑检修停电方便和缩小故障停电范围,并充分考虑电力牵引的列车、动车组正常运行和调车作业的需要。
分相的位置应避免设在进出站和变坡点区段。
双线电气化区段应具备反方向行车条件。
负荷开关和电动隔离开关应纳入远动控制。
枢纽及较大车站应设开闭所。
接触网不得引接非牵引负荷。
第180条牵引供电设备检修、试验和抢修应配备牵引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变电检测、试验设备,接触网检修、检测设备,接触网抢修车列,绝缘子冲洗设备等设备、设施。
第181条接触网一般采用链型悬挂方式,其最小张力见第7表。
接触线一般采用铜合金材质。
第182条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 500 mm;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不宜小于5 300 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小于5 150 mm,站场和区间接触网的高度应一致。
在电气化铁路竣工时,由施工单位在接触网支柱内缘或隧道边墙标出线路的轨面标准线,开通前供电、工务单位要共同复查确认,有砟轨道每年复测一次,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得大于±30 mm。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一篇: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上)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铁路技术管理工作,保证铁路安全运营和技术改进,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中国铁路企业和机构。
第三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科学发展、绿色环保的基本方针。
第四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机制,实现高效、安全、经济的运营。
第五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技术管理机构第六条铁路技术管理机构是负责组织和实施铁路技术管理的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职责分工,确保技术管理的高效性和专业性。
第七条铁路技术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八条铁路技术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技术资料、技术方案等数据准确、及时、全面。
第九条铁路技术管理机构应当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提升技术水平。
第三章技术管理流程第十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流程清晰。
第十一条铁路技术管理流程包括技术需求分析、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方案评审、技术实施、技术评估等环节。
第十二条铁路技术管理流程应当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管理过程有据可依、信息透明。
第十三条铁路技术管理流程应当不断优化完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第四章技术管理安全第十四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关注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切实保障技术安全。
第十五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建立安全评估机制,对技术方案及其应用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预警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第十六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应对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和问题。
第十七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建立安全回溯机制,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教训,完善安全管理。
第五章技术管理质量第十八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谨的质量标准,保证技术开发、应用和服务的质量。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供电普铁)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习题一、选择题1、铁路基础设施实行天窗修制度,并推行(A)、专业化集中修制度。
A、预防性计划修;B、计划修C、状态修2、对接触网状态,(C)检查一次;A、每半年;B、每季C、每月3、对接触网设备限界检查,(C)不少于一次;A、每2年;B、每3年C、每五年4、一旦发生灾害,积极组织抢修,尽快修复,争取不中断行车或减少中断行车时间。
设备修复后,须(B)。
A、符合通车条件;B、达到规定标准C、减速通过5、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160 km/h及以下的铁路,位于路堤上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B),位于路堑上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0.6 m。
A、1.0 m;;B、0.8 m;C、0.6 m;6、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200 km/h区段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A);A、1.0 m;;B、1.2 m;C、1.5 m;7、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牵出线的中心线至路肩边缘的宽度不得小于(C)。
A、2.0 m;;B、2.5 m;C、3.5 m;8、路肩标高受洪水或潮水位控制时,其路肩标高不低于设计洪水位加波浪侵袭高加壅水高再加(C)。
A、1.0 m;;B、0.8 m;C、0.5 m;9、曲线地段的外轨超高,应按有关规定的办法和标准确定。
最大实设超高:双线地段不得超过(A)。
A、150 mm;B、135 mm;C、120 mm;10、曲线地段的外轨超高,应按有关规定的办法和标准确定。
最大实设超高:单线地段不得超过(C)。
A、150 mm;B、135 mm;C、125 mm;11、侧向接发停车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B)。
A、9号;;B、12号;C、18号;12、侧向接发停车货物列车并位于正线的单开道岔,在中间站不得小于12号,在其他车站不得小于(B)。
A、6号;;B、9号;C、12号13、段管线的对称道岔不得小于(A)。
A、6号;;B、9号;C、12号14、列车运行速度(B)及以上线路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并设臵相应的警示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习题一、选择题1、铁路基础设施实行天窗修制度,并推行(A)、专业化集中修制度。
A、预防性计划修;B、计划修C、状态修2、对接触网状态,(C)检查一次;A、每半年;B、每季C、每月3、对接触网设备限界检查,(C)不少于一次;A、每2年;B、每3年C、每五年4、一旦发生灾害,积极组织抢修,尽快修复,争取不中断行车或减少中断行车时间。
设备修复后,须(B)。
A、符合通车条件;B、达到规定标准C、减速通过5、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160 km/h及以下的铁路,位于路堤上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B),位于路堑上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0.6 m。
A、1.0 m;;B、0.8 m;C、0.6 m;6、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200 km/h区段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A);A、1.0 m;;B、1.2 m;C、1.5 m;7、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牵出线的中心线至路肩边缘的宽度不得小于(C)。
A、2.0 m;;B、2.5 m;C、3.5 m;8、路肩标高受洪水或潮水位控制时,其路肩标高不低于设计洪水位加波浪侵袭高加壅水高再加(C)。
A、1.0 m;;B、0.8 m;C、0.5 m;9、曲线地段的外轨超高,应按有关规定的办法和标准确定。
最大实设超高:双线地段不得超过(A)。
A、150 mm;B、135 mm;C、120 mm;10、曲线地段的外轨超高,应按有关规定的办法和标准确定。
最大实设超高:单线地段不得超过(C)。
A、150 mm;B、135 mm;C、125 mm;11、侧向接发停车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B)。
A、9号;;B、12号;C、18号;12、侧向接发停车货物列车并位于正线的单开道岔,在中间站不得小于12号,在其他车站不得小于(B)。
A、6号;;B、9号;C、12号13、段管线的对称道岔不得小于(A)。
A、6号;;B、9号;C、12号14、列车运行速度(B)及以上线路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并设臵相应的警示标志。
A、100 km/h;;B、120 km/h;C、160 km/h15、在电气化铁路上,铁路道口通路两面应设限高架,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A)。
道口两侧不宜设臵接触网锚段关节,不应设臵锚柱。
A、4.5 m;;B、4.8 m;C、5.0 m。
16、安全线向车挡方向不应采用下坡道,其有效长度一般不小于(C)。
A、100m;;B、80m;C、50m。
17、动车组重联或长编组时,工作受电弓间距为(B)。
A、180~200 m;B、200~215 m;C、215~230 m。
18、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如下:直线部分区间双线V≤120km/h为4000mm;120km<V≤160km/h为( A )mm;160km<V≤200km/h为( A )mm。
A、4200 4400B、4400 4800C、4800 500019、直线部分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线与第三线间的最小距离为:( B )。
A、5000mmB、5300mmC、5500mm20、直线部分站内正线间最小距离为( A )mm;牵出线与其相邻线(调车作业繁忙车站)线路间最小距离均为( A )mm。
A、5000 6500B、4800 5500C、5000 600021、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直线轨距标准为( B )mm。
A、1440B、1435C、143022、接触网标称电压值为25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短时(5min)最高工作电压为( A )KV,最顶工作电压为( A )KV。
A、29 19B、29 21C、27.5 2023、接触网一般采用链型悬挂方式,其最小张力规定: V≤120km/h综合张力为25KN,接触线张力为( B )KN;120<V≤160km/h综合张力为28KN,接触线张力为( B )KN;160<V≤200km/h综合张力为30KN,接触线张力为15KN。
A、10 15B、10 13C、15 1824、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在区间和中间站不宜小于( C )mm(旧线改造不小于5330mm);在编组站、区间站和个别较大的中间站站场不小于( C )mm,站线和区间接触网的高度应一致,双层集装箱运输的线路,不小于6330mm。
A、5300 5700B、5700 6000C、5700 620025、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小于300mm;至机车车辆或装卸货物的距离,不小于( A )mm。
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筑物与带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小于( A )mm。
A、350 500B、500 700C、500 60026、在电气化铁路竣工时,由施工单位在接触网支柱內缘或隧道边墙标出线路的轨面标准线,开通前供电、工务单位要共同复查确认,有砟轨道每年复测一次,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大于( B )。
A、±20B、±30C、±5027、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 C )。
A、1000mmB、1500mmC、2000mm28、35KV及以上电力线路的电杆內缘至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不小于杆高加( B )mm。
A、2440B、3100C、350029、视觉信号分为昼间、夜间及昼夜通用信号。
在昼间遇降雾、暴风雨雪及其他情况,致使停车信号显示距离不足1000m,注意或减速信号显示距离不足( C )m,调车信号及调车手信号显示距离不足( C )m时,应使用夜间信号。
A、500 300B、400 300C、400 20030、在站内线路上检查、修理、整备车辆时,应在两端来车方向的左侧钢轨设臵带有脱轨器的固定或移动信号牌(灯)进行防护,前后两端的防护距离均应不小于( A )m;不足时应将道岔锁闭在不能通往该线的位臵。
A、20B、50C、10031、线路、信号标志应设在其内侧距线路中心不小于( B )处(警冲标除外)。
A、3mB、3.1mC、3.5m32、在电气化区段接触网电分相前方,分别设断电标、禁止双弓标。
对于最高运行速度大于120km/h 的旅客列车、特快货物列车及最高运行速度为120km/h的货物列车、快速货物班列运行的线路,在断电标的前方增设特殊断电标。
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 A )m设合电标。
A、30B、45C、7533、( A )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A、正线B、站线C、段管线34、客货共线Ⅰ级线路路段设计行车速度160km/h的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区段为( A )。
A、2000mB、2500mC、3000m35、在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的进站信号机前方第一架通过信号机柱上,应涂( C )黑斜线,以示与其他通过信号机相区别。
A、一条B、两条C、三条36、铁路线路曲线地段的外轨最大实设超高,双线地段不得超过( C )。
A、125mmB、140mmC、150mm37、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80km/h以上至140km/h的单开道岔,其辙叉号数不得小于( C )。
A、9号B、12号C、30号38、安全线向车挡方向不应采用下坡道,其有效长度一般不小于( C )。
A、70mB、60mC、50m39、铁路信号机应采用色灯信号机,色灯信号机应采用高柱信号机,但( B )可采用矮型信号机。
A、进站信号机B、不办理通过列车的到发线上的出站信号机C、通过信号机40、铁路用地分为运输生产用地、(A)、生活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
A、辅助生产用地B、制作间用地C、材料房用地41、电力机车、动车组在有接触网终点的线路上调车时,应控制速度,距接触网终点标应有(B)的安全距离;A、5 mB、10mC、20 m42、一切电话中断后,连续发出同一方向的列车时,两列车的间隔时间,应按区间规定的运行时间另加3 min,但不得少于(C)。
A、20 min;B、15 min;C、13 min;43、低于(A)的限速按调度命令执行A、80 km/h;B、100 km/h;C、120km/h;44、动车组一般情况下不得通过半径小于(C)的曲线,通过曲线半径为250m曲线时,限速15 km/h;A、600 mB、350mC、250 m45、救援列车进入封锁区间后,在接近被救援列车或车列(B)时,要严格控制速度。
A、3kmB、2kmC、1km46、救援列车进入封锁区间后,在瞭望距离内能够随时停车的速度运行,最高不得超过(C),在防护人员处或压上响墩后停车,联系确认,并按要求进行作业。
A、10km/h;B、15 km/h;C、20km/h;47、自动闭塞方式下进站信号机共有( D )种显示。
(初级)(A) 3 (B) 4 (C) 5 (D) 648、进站信号机显示( C )为侧线接车。
(初级)(A) 黄灯 (B) 红灯(C)双黄 (D) 绿灯49、进站引导信号显示为( B )。
(初级)(A) 一个绿灯和一个红灯 (B) 一个红灯和一个白灯(C)一个黄灯和一个红50、、在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出站信号机故障时,列车进入闭塞分区的凭证为(B)。
A、调度命令B、绿色许可证C、路票51、机车车辆等技术设备须有( B )统一规定的标记。
A.铁路局 B.铁道部 c.国家52、特别用途线是指安全线和( A )。
A.避难线 B.岔线 C.到发线53、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 C ) mm。
A. 1 35 B. 1 433 C. 1 43554 、钢轨绝缘接头的最小轨缝为( A ) mm,最大轨缝为构造轨缝. A. 6 B. 7 C. 8二、判断题1、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适用于250 km/h以下的铁路。
(×)3、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顶层协调统一,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设备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不断提高运输能力。
(√)4、铁路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使用部门的意见。
(×)5、工程施工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配合制度。
(×)6、新建铁路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然后进行安全评估。
(×)7、铁路基本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节能、水土保持、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消防、安全防护、公共安全等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8、铁路重要产品须按有关规定,执行行政许可、产品认证等铁路产品准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