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诊断学 10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诊断学-(10)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A1型题{{/B}}(总题数:38,分数:57.00)1.濡脉与弱脉不同之处的主要表现是?A.脉形粗细?B.脉位浮沉?C.脉力强弱?D.脉之频率快慢?E.脉之紧张程度(分数:1.50)A.B. √C.D.E.解析:2.弦滑数脉不常见于下列哪项病证?A.肝火夹痰?B.肝胆湿热?C.肝阳上亢?D.痰火内蕴?E.肝郁气滞(分数:1.50)A.B.C.D.E. √解析:3.关于真脏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表示病邪深重?B.元气衰竭?C.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外浮?D.胃气衰败?E.脉律仍有序(分数:1.50)A.C.D.E. √解析:4.小儿指纹偏红提示?A.外感表证?B.里实热证?C.疼痛惊风?D.血络郁闭?E.脾虚疳积(分数:1.50)A. √B.C.D.E.解析:5.虚里搏动迟弱者,可见于?A.气胸?B.悬饮?C.鼓胀?D.心阳不足?E.心肺气绝(分数:1.50)A.B.C.D. √E.解析:6.按肌肤尚温,汗出如油,脉躁疾无力者是 ?A.实热证?B.亡阳证?C.亡阴证?D.阴虚证?E.气虚证(分数:1.50)A.B.D.E.解析:7.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稍久即感灼手者,多属 ?A.真热假寒证?B.表热证?C.里热证?D.湿热蕴结证?E.阴虚内热证(分数:1.50)A.B.C.D. √E.解析:8.下列不属八纲辨证内容的有?A.表证,里证?B.标证,本证?C.虚证,实证?D.阳证,阴证?E.热证,寒证(分数:1.50)A.B. √C.D.E.解析:9.下列不属表证症状的是?A.恶寒发热?B.鼻塞喷嚏?C.脉浮苔薄?D.咳嗽吐痰?E.头身疼痛(分数:1.50)A.B.C.E.解析:10.对于里证的表现,下列哪项认识最准确 ?A.恶寒、发热?B.壮热、口渴?C.腹痛、腹泻?D.心悸、气喘?E.无代表症状(分数:1.50)A.B.C.D.E. √解析:11.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分数:1.50)A.B.C.D. √E.解析:12.“寒热”是?A.辨病因的纲领?B.辨虚实的纲领?C.辨病位的纲领?D.辨病性的纲领?E.辨标本的纲领(分数:1.50)A.B.C.D. √解析:13.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述哪项 ?A.经常畏冷?B.不渴不饮?C.恶心呕吐?D.舌淡苔白?E.脉象沉紧(分数:1.50)A.B.C. √D.E.解析:14.下述寒证和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 ?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凉?B.寒证口和不渴,热证口渴喜饮?C.寒证不渴尿少,热证喜饮尿多?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E.寒证脉迟而紧,热证脉数或洪(分数:1.50)A.B.C. √D.E.解析:15.“虚”的含义主要是指?A.虚邪中人?B.邪气不盛?C.正气亏虚?D.气血亏虚?E.阴液亏虚(分数:1.50)A.B.C. √D.E.16.下述哪种情况少见实证?A.体质壮实?B.病情激剧?C.长期泄泻?D.新起暴病?E.外感六淫(分数:1.50)A.B.C. √D.E.解析:17.久病畏寒,多见于哪种证候 ?A.气虚?B.阳虚?C.表寒?D.实寒?E.以上均非(分数:1.50)A.B. √C.D.E.解析:18.下述哪项最应归属于阴证 ?A.表虚寒证?B.表虚热证?C.里实寒证?D.里虚寒证?E.里虚热证(分数:1.50)A.B.C.D. √E.解析:19.“表虚”主要是指?A.伤风表疏证?B.风热表疏证?C.有汗之表证?D.卫表不固证?E.太阳中风证(分数:1.50)A.B.C.D. √E.解析:20.下列哪项是虚热证与实热证的鉴别要点?A.发热口干?B.盗汗颧红?C.大便干结?D.小便短赤?E.舌红而干(分数:1.50)A.B. √C.D.E.解析:21.真热假寒的病机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阳盛格阴?D.阴盛格阳?E.阳盛阴虚(分数:1.50)A.B.C. √D.E.解析:22.“大实如羸状”、“至虚有盛候”是说明下述哪项?B.寒热转化?C.虚实真假?D.寒热真假?E.以上均不是(分数:1.50)A.B.C. √D.E.解析:23.最常见的外风证候是?A.咳嗽,喉痒,鼻塞?B.风疹,肤痒,麻木?C.面浮,肢肿,少尿?D.恶风,微热,汗出?E.眩晕,抽搐,震颤(分数:1.50)A.B.C.D. √E.解析:24.发热微恶寒,口渴咽干,干咳,舌干苔黄,脉浮数。
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1 试卷
中医诊断学-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发热每于劳累后发生或加重,乏力,自汗,气短者,其证型是∙A.阴虚∙B.肝郁∙C.气虚∙D.血虚∙E.阳虚(分数:1.00)A.B.C. √D.E.解析:[考点评析]发热鉴别:劳累后耗气,乏力,自汗,气短为气虚之象,阴虚为五心烦热,肝郁必有情志不舒表现,血虚有面色爪甲色白无华,阳虚者应有畏寒肢冷。
2.自汗、盗汗并见,其病机是∙A.精血亏虚∙B.阴阳两虚∙C.阳气不足∙D.津液不足∙E.以上均非(分数:1.00)A.B. √C.D.E.解析:3.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者,表示∙A.表邪入里∙B.阳气衰少∙C.汗出亡阳∙D.真热假寒∙E.邪去正安(分数:1.00)A.B.C.D.E. √解析:4.外感热病中,正邪相争,提示病变发展转折点的是∙A.战汗∙B.自汗∙C.盗汗∙D.冷汗∙E.热汗(分数:1.00)A. √B.C.D.E.解析:5.下列哪项属于病理性汗出∙A.衣被过厚∙B.剧烈活动∙C.进食辛辣∙D.气候炎热∙E.睡眠之时(分数:1.00)A.B.C.D.E. √解析:[考点评析]1.自汗日间汗出不止,劳则加重,见于气虚阳虚;盗汗睡时汗出,醒后自止,见于阴虚或气阴两虚,今自汗、盗汗并见,其病机是阴阳两虚。
2.外感病病邪从皮毛人,汗之邪从汗解,故热退身凉;表邪入里则但热不寒;阳气衰少则畏寒;汗出亡阳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真热假寒,胸腹热,手足厥。
3.战汗是在病势沉重之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是正邪相争,病变发展转折点,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身热必难;冷汗,汗出而冷,大汗淋漓为亡阳的表现;热汗,汗出如油,粘而热,见于亡阴证。
6.少阴经头痛的特征是∙A.前额连眉棱骨痛∙B.两侧太阳穴处痛∙C.后头部连项痛∙D.头痛连齿∙E.头痛晕沉(分数:1.00)A.B.C.D. √E.解析:7.情志郁结不舒所致胸痛的特点是∙A.胸背彻痛∙B.胸痛喘促∙C.胸痛咳血∙D.胸痛走窜∙E.胸部刺痛(分数:1.00)A.B.C.D. √E.解析:[考点评析]1.前额连眉棱骨痛属于阳明头痛;两侧太阳穴处痛属于少阳头痛;后头部连项痛属于太阳头痛;巅顶痛属于厥阴头痛,都是根据经络循行部位而定;头痛连齿为少阴头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头痛晕沉为感受湿邪头痛,湿性重浊,蒙蔽清阳所致。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诊断学-(10)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诊断学-(10)一、A1型题1. 濡脉与弱脉不同之处的主要表现是A.脉形粗细B.脉位浮沉C.脉力强弱D.脉之频率快慢E.脉之紧张程度答案:B2. 弦滑数脉不常见于下列哪项病证A.肝火夹痰B.肝胆湿热C.肝阳上亢D.痰火内蕴E.肝郁气滞答案:E3. 关于真脏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表示病邪深重B.元气衰竭C.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外浮D.胃气衰败E.脉律仍有序答案:E4. 小儿指纹偏红提示A.外感表证B.里实热证C.疼痛惊风D.血络郁闭E.脾虚疳积答案:A5. 虚里搏动迟弱者,可见于A.气胸B.悬饮C.鼓胀D.心阳不足E.心肺气绝答案:D6. 按肌肤尚温,汗出如油,脉躁疾无力者是A.实热证B.亡阳证C.亡阴证D.阴虚证E.气虚证答案:C7. 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稍久即感灼手者,多属A.真热假寒证B.表热证C.里热证D.湿热蕴结证E.阴虚内热证答案:D8. 下列不属八纲辨证内容的有A.表证,里证B.标证,本证C.虚证,实证D.阳证,阴证E.热证,寒证答案:B9. 下列不属表证症状的是A.恶寒发热B.鼻塞喷嚏C.脉浮苔薄D.咳嗽吐痰E.头身疼痛答案:D10. 对于里证的表现,下列哪项认识最准确A.恶寒、发热B.壮热、口渴C.腹痛、腹泻D.心悸、气喘E.无代表症状答案:E11. 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答案:D12. “寒热”是A.辨病因的纲领B.辨虚实的纲领C.辨病位的纲领D.辨病性的纲领E.辨标本的纲领答案:D13. 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述哪项A.经常畏冷B.不渴不饮C.恶心呕吐D.舌淡苔白E.脉象沉紧答案:C14. 下述寒证和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凉B.寒证口和不渴,热证口渴喜饮C.寒证不渴尿少,热证喜饮尿多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E.寒证脉迟而紧,热证脉数或洪答案:C15. “虚”的含义主要是指A.虚邪中人B.邪气不盛C.正气亏虚D.气血亏虚E.阴液亏虚答案:C16. 下述哪种情况少见实证A.体质壮实B.病情激剧C.长期泄泻D.新起暴病E.外感六淫答案:C17. 久病畏寒,多见于哪种证候A.气虚B.阳虚C.表寒D.实寒E.以上均非答案:B18. 下述哪项最应归属于阴证A.表虚寒证B.表虚热证C.里实寒证D.里虚寒证E.里虚热证答案:D19. “表虚”主要是指A.伤风表疏证B.风热表疏证C.有汗之表证D.卫表不固证E.太阳中风证答案:D20. 下列哪项是虚热证与实热证的鉴别要点A.发热口干B.盗汗颧红C.大便干结D.小便短赤E.舌红而干答案:B21. 真热假寒的病机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阳盛格阴D.阴盛格阳E.阳盛阴虚答案:C22. “大实如羸状”、“至虚有盛候”是说明下述哪项A.虚实转化B.寒热转化C.虚实真假D.寒热真假E.以上均不是答案:C23. 最常见的外风证候是A.咳嗽,喉痒,鼻塞B.风疹,肤痒,麻木C.面浮,肢肿,少尿D.恶风,微热,汗出E.眩晕,抽搐,震颤答案:D24. 发热微恶寒,口渴咽干,干咳,舌干苔黄,脉浮数。
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测试卷
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测试卷1. 以下哪项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 *A. 见微知著B. 以常衡变C. 诊法与辨证D. 司外揣内E. 整体审察`(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症结合。
2. 下列哪项可对疾病病种做出判断 [单选题] *A. 诊断B. 诊病(正确答案)C. 诊法D. 辨证E. 症状答案解析:主要区分症、证、病。
症即症状,包括症状和体征,症是通过四诊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病情资料,是中医诊断病证的基本依据。
证即症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不同程度地揭示出患者当前的病机。
病即疾病,实在病因作用下,正邪斗争、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具有该病特定发展规律的病变全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不同阶段前后衔接的症候。
诊病,是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即作出病名诊断。
3. 寒湿郁阻的面色是 [单选题] *A. 黄而鲜明B. 黄如烟熏(正确答案)C. 面黄而垢D. 淡黄消瘦E. 淡黄浮肿答案解析:面目一身俱黄,称为“黄疸”。
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之故;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之故;面黄而垢为湿温,淡黄消瘦为脾虚,淡黄浮肿称为黄胖,为脾虚有湿。
4. 下列各项,不属邪盛神乱失神表现的是 [单选题] *A. 高热神昏B. 循衣摸床C. 两手握固D. 呼吸气微(正确答案)E. 撮空理线答案解析:邪盛失神的临床表现: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壮热神昏,呼吸气粗,喉中痰鸣;或猝然昏仆,双手握固,牙关紧闭。
呼吸气微为阳虚气脱之象。
5. 病人表情淡漠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其临床意义是 [单选题] *A. 痰火扰神B. 心气亏损C. 肝风夹痰D. 痰蒙心神(正确答案)E. 温病热入心包答案解析:表情淡漠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属神乱之精神抑郁,多用情志内伤,气郁痰凝,蒙蔽心神;或先天不足,脑神虚损,渐积而发。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一、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1、整体审察2、诊法合参3、病证结合历年考试题1、属于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以常达便B.见微知著C.司外揣内D.四诊合参E.以上均非答案:D第二单元一、问寒热恶寒:病人自觉寒冷,加衣近火,不解其寒。
多因外邪袭表。
畏寒:病人经常怕冷,加衣近火,可减其寒。
多因阳失温煦。
发热: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全身或局部有发热的感觉。
1、恶寒发热概念:病人自觉寒冷,同时伴有发热的感觉,即寒热并见。
意义:主表证。
历年考试题1、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A.疟疾病证B.湿温病证C.外感表证D.半表半里证E.阳明病证答案:C2、但寒不热概念:但感恶寒而无发热。
意义:主里寒证。
分类:(1)新病恶寒:实寒证。
(2)久病恶寒:虚寒证。
历年考试题1、久病畏寒,临床多见于那种证候A.气虚B.阳虚C.表寒D.实寒E.以上均非答案:B3、但热不寒概念:病人但感发热而无怕冷叫但热不寒。
分类:①壮热。
②潮热。
③微热。
(1)壮热概念:病人高热,持续不退(39度以上)。
病机:里热亢盛,蒸达于外。
意义:主里实热证。
(2)潮热概念:指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
日哺潮热:热势较高,日哺热甚。
属阳明腑实。
午后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属湿温病,湿遏热伏。
夜间潮热:入夜低热,骨蒸发热。
属阴虚火旺。
(3)微热概念:轻度发热,热势较低,多在37-38 度之间。
意义:温热病的后期和某些内伤杂病。
分类:①阴虚发热。
②气虚。
③小儿夏季热。
历年考试题1、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者属于A.阴虚潮热B.阳明潮热C.湿温潮热D.气虚发热.E.阳明经热答案:C2、发热每于劳累后发生或加重,乏力,自汗,气短者,其证型是A.阴虚B.肝郁C.气虚D.血虚E.阳虚答案:C3、小儿夏季长期发热,秋凉自愈,其病机是A.气虚B.血虚C.阴虚D.气血两虚E.气阴两虚答案:E 4、往来寒热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证的表现。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
B.寒邪内侵
C.感受风邪
D.风湿外袭
E.阳气虚衰
答案:21.E
22.气郁发热的特点是
A.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疲乏、少气、自汗等症
B.时有低热,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等症
C.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症
D.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
E.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兼有烦渴、多尿、无汗等症,至秋凉自愈
A.面色浮显
B.面色清明
C.面色疏散
D.面色晦暗
E.面色枯槁
答案:59.C
60.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詈,不避亲疏。其病机是
A.气郁化火,痰火扰心
B.阳明热盛,扰乱神明
C.肝风挟痰,蒙蔽清窍
D.痰气交结,蒙蔽心神
E.温病邪热入于心包
答案:60.A
61.阳气暴脱的病人多表现出
D.肌肉充实
E.形盛气虚
答案:44.E
45.形盛气虚者的表现为
A.肥而食少
B.胖而能食
C.形瘦食多
D.形瘦食少
E.骨瘦如柴
答案:45.A
46.小儿囟门高突,多因
A.温病火邪上攻
B.脾胃虚寒
C.肾气不足
D.吐泻伤津
E.气血不足
答案:46.A
47.牙龈红肿而痛者多属
A.肝火上炎
D.病形
E.病状
答案:5.C
6.首先论述十怪脉的书籍是
A.《世医得效方》
B.《诊家枢要》
C.《脉诀汇辨》
D.《诊家直诀》
E.《脉义简摩》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四个单元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四个单元内容总体来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四个单元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基本疗法和中医综合考核。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逐个介绍每个单元的内容,并给出相应的阅读指导和学习建议。
基础理论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第一个单元内容。
这部分主要涉及中医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医基本知识、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等。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对中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
建议考生可以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加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掌握,同时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第二个单元内容。
这部分主要包括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四诊合参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等。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建议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经典医案,加深对中医诊断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实践和临床实习来提升自己的诊断技巧。
中医基本疗法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第三个单元内容。
这部分主要包括中医的基本疗法,如针灸、中药治疗、中医按摩等。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建议考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和临床经验积累,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疗效评估能力。
同时,也可以参考相关的教材和专业书籍,加深对中医基本疗法的理论认识。
中医综合考核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第四个单元内容。
这部分主要是对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包括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医学文献阅读能力等。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通过临床实习和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和实际能力。
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了解相关的法规和规定。
总结起来,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四个单元内容分别是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基本疗法和中医综合考核。
考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同时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通过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方法,相信考生们都能够成功应对这一考试挑战,成为合格的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各单元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各单元引言概述:中医执业医师笔试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考试,对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各单元的内容。
正文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1.1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1.2 中医诊断学:介绍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
1.3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解析中医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病理机制。
2. 中医诊疗技术2.1 中医药治疗:介绍中药的常用药物、药性、功效等,以及中药的配伍禁忌。
2.2 针灸疗法:讲解针灸的基本原理、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
2.3 中医推拿按摩:介绍推拿按摩的手法、作用和适应症。
3. 中医方剂学3.1 中药方剂的分类和应用:介绍中药方剂的分类、组成和应用范围。
3.2 方剂的配伍原则:讲解方剂组方的原则,如四气调和、五味调和等。
3.3 方剂的煎煮方法:详细介绍中药煎煮的步骤、时间和注意事项。
4. 中医药学4.1 中药材的鉴别:介绍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性味归经等鉴别方法。
4.2 中药贮藏与加工:讲解中药的贮藏方法和加工工艺。
4.3 中药药理学:解析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5. 中医养生保健5.1 中医养生原理: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中医饮食调养:讲解中医饮食调理的原则和常见调理方法。
5.3 中医养生保健技巧:详细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的一些技巧,如按摩、气功等。
总结: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各单元内容繁多,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诊疗技术、方剂学、药学以及养生保健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执业医师能够更好地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进行临床工作,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这也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的通过不仅是医生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保障。
中医执业考试第二单元
中医执业考试第二单元
中医执业考试第二单元考试科目主要包括中医诊断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和医学伦理学。
1.中医诊断学: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医诊断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对疾病进行诊断、辨识和预防等方面的能力。
2.方剂学:主要考察考生对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和配伍原则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应用方剂的能力。
3.诊断学基础:主要考察考生对诊断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症状学、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4.医学伦理学:主要考察考生对医学伦理理论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医学道德规范、医学伦理决策、医学伦理教育和医学伦理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判断,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中医诊断学试题与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客观题共 15分)一、判断题 ( 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 分,共15 分)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
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
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
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二、单项选择题 ( 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 分,共22 分)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A、红舌B、绛舌C、淡白舌D、紫舌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A、热邪壅肺B、胃热亢盛C、肝胆火盛D、阴虚内热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A、肺B、肝胆 C 、脾胃D、肾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A、迟脉B、弱脉C、濡脉D、微脉20、滑数脉多见于()A、痰热内蕴证B、肝阳上亢证 C 、肝气郁结证D、阴虚内热证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A、阳明经B、太阳经 C 、少阳经D、厥阴经22、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2024考试大纲解析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2024考试大纲解析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为选拔和培养具备中医执业能力的医学人才而设立的国家级考试。
该考试每年一次,对于想要从事中医执业的医学生或其他相关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备考,我们有必要了解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大纲。
一、考试科目及比例分配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主要包括中医学原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有效方剂学、中医外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产科学和中医儿科学。
其中,中医学原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占总分的30%,中医有效方剂学、中医外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产科学和中医儿科学占总分的70%。
二、考试内容解析1. 中医学原理中医学原理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对于中医执业医师来说,理解和掌握中医学原理至关重要。
考试中将会测试考生对中医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掌握程度,考察其对中医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考察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进行疾病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考察内容主要包括病因与发病、病机与病理、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以及对常见疾病的辨证能力。
4. 中医有效方剂学中医有效方剂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进行处方和配方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考察内容主要包括中医方药和中成药的认识、功效、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等。
考生需要掌握中医有效方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剂应用能力。
5. 中医外治学中医外治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进行外治法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考察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外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
考生需要熟悉中医外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外治法的应用。
6.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产科学和中医儿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产科学和中医儿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进行不同科室疾病诊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是评估中医执业能力的重要考试之一。
想要顺利通过考试,必须对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准备。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点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核心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学说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医诊断方法、辨证论治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熟悉中医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诊断方法。
同时,还需要学会辨别病证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掌握相关的辨证方法和技巧。
三、中医方剂学中医方剂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中之重。
考生需要掌握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基本知识,熟悉常用中药及药方的组方原则和配伍禁忌。
此外,还需要熟悉中药的煎煮方法和药物的贮存要求,并了解中药的副作用和毒性。
四、中医针灸学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的针灸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针灸的基本理论、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熟悉常用的针灸穴位及其功能。
同时,还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针灸方法和疗程,熟悉针灸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
五、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诊治原则,了解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特点及辨证施治法。
此外,还需要学会运用中药和针灸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六、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也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治疗原则,熟悉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特点及辨证施治法。
对于一些常见的外伤和手术后并发症,考生也需要了解并能够进行相应的中医治疗。
七、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妇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熟悉常用的中药方剂和针灸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妇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中医执证医师考试内容
中医执证医师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是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获取相关执业资格。
考试内容通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两个方面。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的基本理论。
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基础理论。
中药学:
中药的基本理论,包括药物性味归经、药物的功效、用法用量等。
常见中药的辨识、贮藏和配伍原则。
方剂学:
中医方剂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常见方剂的组成、功效和适应症。
中医诊断学:
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和技巧。
临床中医学:
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法。
中医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案和经验。
针灸学:
针灸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腧穴、针刺方法等。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症及技术要点。
中医康复学:
中医康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针灸、推拿、运动疗法等康复手段的应用。
伦理与法规:
中医执业医师的伦理规范和职业道德。
中医执业医师的法规和法律责任。
中医执业医师个单元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个单元考试是一种分为五个单元进行的考试形式,以评价从业人员在中医领域的专业技能、知识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般而言的中医执业医师个单元考试内容: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阴阳五行、中医经络、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知识。
2. 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病证辨析、中医脉诊、舌诊、面诊等诊断学理论和实际应用技能。
3. 中医治疗学:包括中医针灸、中药、中医外治等治疗学理论和各种实践技能。
4. 西医基础理论:包括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与中医有关的西医基础知识。
5. 中西医结合: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知识、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和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考试机构的中医执业医师个单元考试内容和分值权重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您仔细阅读并深入了解考试指南和要求,熟悉具体的考试内容和题型,制定
合适的备考计划。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试题:脉诊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试题:脉诊脉象特征形细而行迟,往来不畅,脉势不匀,如轻刀刮竹,其临床意义是A.气血两虚B.阳气虚衰C.气滞血瘀D.痰湿内停E.阴盛气结『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涩脉多见于气滞、血瘀和精伤、血少。
结脉与代脉的主要区别在于A.节律不同B.至数不同C.脉力不同D.脉位不同E.流利度不同『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结脉为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代脉为迟而中止,止有定数。
促、结、代脉共同的特点是A.脉来急数B.脉来时止C.脉来迟缓D.止有定数E.止无定数『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促、结、代脉共同的特点为脉来时止。
A.涩脉B.弱脉C.细脉D.濡脉E.弦脉上述各项,痰饮或疼痛多见的脉象是上述各项,津伤血少者多见的脉象是『正确答案』E、A『答案解析』弦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
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涩脉多见于气滞、血瘀和精伤、血少。
弦脉的主病是A.失血伤阴B.气滞血瘀C.阳极阴竭D.痰饮诸痛E.气分热盛『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弦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
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的是A.促脉B.疾脉C.实脉D.动脉E.短脉『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动脉常见于惊恐、疼痛等。
以下不属弦脉所主病证为A.痛证B.肝病C.胆病D.宿食E.痰饮『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弦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
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滑数脉的主病,常为A.痰热痰火B.肝火夹痰C.气分热盛D.肝郁化火E.素体痰盛『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滑数脉多见于痰热(火)、湿热或食积内热。
“至虚有盛候”是指A.正气虚极B.真实假虚C.真虚假实D.阳热亢盛E.阴虚阳盛『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至虚有盛候为真虚假实。
危重患者,突然头额冷汗大出,四肢厥冷,属于A.亡阴B.亡阳C.阳虚D.阴虚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亡阳之汗:病人冷汗淋漓,兼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属亡阳证。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诊断学望舌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诊断学望舌[单选题]1.望舌诊的临床意义是A.判断邪正盛衰B.辨别病位深浅C.推断病势进退D.区别病邪性质E.以上均是参考答(江南博哥)案:E参考解析:舌诊的临床意义:(1)判断邪正盛衰;(2)区别病邪性质;(3)辨别病位浅深;(4)推断病势进退;(5)估计病情预后。
掌握“舌象综合分析”知识点。
[单选题]2.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深浅,主要依据是A.舌苔的有无B.舌苔的厚薄C.舌苔的颜色D.舌苔的真假E.舌苔的润燥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舌苔的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病位的浅深。
掌握“舌象综合分析”知识点。
[单选题]3.舌苔薄白而干者多见于A.湿浊中阻B.食积内停C.脾肾阳虚D.外感风热E.燥热伤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苔薄白而干多见于外感风热。
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
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
故根据题干所问,最佳的选项是D。
掌握“望舌苔-苔色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知识点。
[单选题]4.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多见于A.湿浊中阻B.脾肾阳虚C.食积化热D.风热表证E.外感瘟疫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时邪与热毒相结而成。
故此题的最佳选项是E。
掌握“望舌苔-苔色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知识点。
[单选题]5.外感秽浊与热毒之邪相合的舌象是A.白腻苔B.黄腻苔C.积粉苔D.灰黑苔E.腐苔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积粉苔: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时邪与热毒相结而成。
掌握“望舌苔-苔色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知识点。
[单选题]6.舌红胖大多见于A.脾肾阳虚B.心脾热盛C.水湿内停D.脾胃湿热E.阴虚火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1)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2)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3)肿胀舌:舌红绛肿胀者,多见于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4)先天性舌血管瘤患者,可呈现青紫肿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
A1型题
1.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A.《濒湖脉学》
B.《难经》
C.《脉经》
D.《中藏经》
E.《察病指南》
答案:1.C
2.以下哪项不属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A.诊法合参
B.整体观念
C.诊法与辨证
D.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E.整体审察
答案:2.C
3.《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张仲景
C.滑寿
D.华佗
E.巢元方
答案:3.E
4.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是
A.诊法合参
B.整体审察
C.诊法与辨证
D.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E.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答案:4.C
5.病人的病情表现不宜称作
A.症状
B.病候
C.病机
D.病形
E.病状
答案:5.C
6.首先论述十怪脉的书籍是
A.《世医得效方》
B.《诊家枢要》
C.《脉诀汇辨》
D.《诊家直诀》
E.《脉义简摩》
答案:6.A
7.下述哪项属于“体征”
A.心烦失眠
B.恶心欲吐
C.神疲乏力
D.手指麻木
E.肢体震颤
答案:7.E
8.下列哪项属于“病名”
A.下痢脓血
B.口眼斜
C.髌骨脱位
D.肝气郁滞
E.肺失宣降
答案:8.C
9.现存最早记载问诊内容的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中藏经》
E.《景岳全书》
答案:9.A
10.下列何病与所居地域有关
A.麻疹
.
B.中风
C.疟疾
D.月经不调
E.眩晕
答案:10.C
11.一般情况下,如果外感风寒之邪初期的寒热表现为
A.寒热俱轻
B.寒热俱重
C.恶寒重而发热轻
D.发热重而恶寒轻
E.但寒不热
答案:11.C
12.下列哪项不属“证”的概念
A.心阳虚
B.卫分证
C.血虚
D.肝火
E.湿温
答案:12.E
13.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
A.自汗
B.盗汗
C.蒸汗
D.冷汗
E.战汗
答案:13.E
14.以“十问”来总结概括问诊内容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扁鹊
C.张景岳
D.喻嘉言
E.赵晴初
答案:14.C 15.下列除哪项可见于疟疾发作
A.寒热往来有定时
B.寒热往来无定时
C.尉烈头痛
D.口渴
E.多汗
答案:15.B
16.下列哪项是黄汗产生的机制
A.里热蒸迫
B.风湿热邪交蒸
C.寒湿内阻
D.亡阴涸竭之阴津外泄
E.阴虚火旺
答案:16.B
17.胃脘剧痛暴作,出现压痛及反跳痛,多属
A.寒邪凝滞
B.气滞
C.食积
D.胃脘穿孔
E.胃癌
答案:17.D
18.下列哪项常可导致肩背痛的发生
A.寒湿阻滞
B.督脉损伤
C.跌仆闪挫
D.风寒侵袭
E.骨痨
答案:18.A
19.下列不属绝汗临床表现的有
A.冷汗淋漓如水
B.四肢厥冷
C.面色苍白
D.战栗汗出
E.汗热而黏
.
答案:19.D
20.下列何证可出现自汗、盗汗并见
A.阳气亏虚证
B.津血不足证
C.阴液亏虚证
D.气阴两虚证
E.气血两虚证
答案:20.D
21.久病畏寒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
A.风寒袭表
B.寒邪内侵
C.感受风邪
D.风湿外袭
E.阳气虚衰
答案:21.E
22.气郁发热的特点是
A.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疲乏、少气、自汗等症
B.时有低热,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等症
C.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症
D.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
E.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兼有烦渴、多尿、无汗等症,至秋凉自愈
答案:22.D
23.下列何证可出现汗出过多
A.里热证
B.表虚证
C.里寒证
D.表寒证
E.虚热证
答案:23.A
24.身重,嗜卧,疲乏多见于
A.湿困脾阳
B.水湿泛滥
C.脾气虚,不能运化
D.热伤气阴
E.气血亏虚
答案:24.C
25.视物昏暗,模糊不清是指
A.目痒
B.目痛
C.目眩
D.目昏
E.歧视
答案:25.D
26.突发耳鸣,声大如潮,按之不减者,多属
A.肾精亏损
B.阴虚火旺
C.肝肾阴虚
D.肝胆火盛
E.气血不足
答案:26.D
27.下列不会导致失眠的是
A.肝郁化火
B.食积胃脘
C.阴虚火旺
D.痰火扰心
E.心胆气虚
答案:27.A
28.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属
A.阴虚津亏
B.热入营血
C.湿热内蕴
D.热入营血
E.痰饮内停
答案:28.D
29.以下哪项除外均可见于消渴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