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赵子昂行书洛神赋并序

合集下载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董其昌●卷一○论用笔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此八字真言,无等之咒也。

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

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

学米书者,惟吴琚绝肖。

黄华樗寮,一支半节。

虽虎儿亦不似也。

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

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

王大令之书,从无左右并头者。

右军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

米元章谓:“大年千文,观其有偏侧之势,出二王外。

”此皆言布置不当平匀,当长短错综,疏密相间也。

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

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

余尝题永师千文后曰:作书须提得笔起。

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

后代人作书,皆信笔耳。

信笔二字,最当玩味。

吾所云须悬腕,须正锋者,皆为破信笔之病也。

东坡书,笔俱重落。

米襄阳谓之画字,此言有信笔处耳。

笔画中须直,不得轻易偏软。

捉笔时,须定宗旨。

若泛泛涂抹,书道不成形像。

用笔使人望而知其为某书,不嫌说定法也。

作书最要泯没棱痕,不使笔笔在ㄌ素成板刻样。

东坡诗论书法云:“天真烂漫是吾师。

”此一句,丹髓也。

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

颜平原,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

后人遂以墨猪当之,皆成偃笔。

痴人前不得说梦。

欲知屋漏痕、折钗股,于圆熟求之,未可朝执笔,而暮合辙也。

乐山看经曰:“图取遮眼,若汝曹看牛皮也须穿。

”今人看古帖,皆穿牛皮之喻也。

古人神气,淋漓翰墨间,妙处在随意所如,自成体势。

故为作者,字如子,便不是书,谓说定法也。

予学书三十年。

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例、自收、自束处耳。

遇此□关,即右军父子亦无奈何也。

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

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

书家好观阁帖,此正是病。

盖王著辈,绝不识晋唐人笔意,专得其形,故多正局。

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

此赵吴兴所未尝梦见者。

惟米痴能会其趣耳。

今当以王僧虔、王徽之、陶隐居大令帖几种为宗,余俱不必学。

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

洛神赋

洛神赋

洛神赋(并序)1黄初三年2,余朝京师3,还济洛川4。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5。

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6,遂作斯赋。

其词曰:余从京域7,言归东藩8,背伊阙9,越轘辕10,经通谷11,陵景山12。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13。

尔乃税驾乎蘅皋14,秣驷乎芝田15,容与乎阳林16,流眄乎洛川17。

于是精移神骇18,忽焉思散19。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20。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21。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22:“尔有觌于彼者乎23?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24。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25。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26。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27;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28。

秾纤得中29,修短合度30。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31。

延颈秀项32,皓质呈露33。

芳泽无加,铅华不御34。

云髻峨峨35,修眉联娟36。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37。

明眸善睐38,靥辅承权39。

瓌姿艳逸40,仪静体闲41。

柔情绰态42,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43,骨像应图44。

披罗衣之璀粲兮45,珥瑶碧之华琚46。

戴金翠之首饰47,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48,曳雾绡之轻裾49。

微幽兰之芳蔼兮50,步踟蹰于山隅51。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52。

左倚采旄53,右荫桂旗54。

攘皓腕于神浒兮55,采湍濑之玄芝56。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57。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58。

愿诚素之先达59,解玉佩而要之60。

嗟佳人之信修61,羌习礼而明诗62。

抗琼珶以和予兮63,指潜川而为期64。

执眷眷之款实兮65,惧斯灵之我欺66。

感交甫之弃言兮67,怅犹豫而狐疑68。

收和颜而静志兮69,申礼防以自持70。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71。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72。

竦轻躯以鹤立73,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途之郁烈74,步蘅薄而流芳75。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76。

洛神赋注音版 版

洛神赋注音版 版

洛luò神shén 赋fù曹cáo 植zhí黄huáng 初chū三sān 年nián 余yú朝cháo 京jīng 师shī 还huán 济jì洛luò川chuān古gǔ人rén 有yǒu 言yán 斯sī水shuǐ之zhī神shén 名míng 曰yuē宓fú妃fēi感gǎn 宋sòng 玉yù对duì楚chǔ王wáng 神shén 女nǚ之zhī事shì 遂suì作zuò斯sī赋fù其qí辞cí曰yuē 余yú从cóng 京jīng 域yù 言yán 归guī东dōng 藩fān背bèi 伊yī阙quē 越yuè轘huán 辕yuán 经jīng 通tōng 谷gǔ 陵líng 景jǐng 山shān日rì既jì西xī倾qīng 车chē殆dài 马mǎ烦fán尔ěr 乃nǎi 税shuì驾jià乎hū蘅héng 皋gāo 秣mò驷sì乎hū芝zhī田tián容róng 与yǔ乎hū阳yáng 林lín 流liú眄miǎn 乎hū洛luò川chuān于yú是shì精jīng 移yí神shén 骇hài 忽hū焉yān 思sī散sàn俯fǔ则zé未wèi 察chá 仰yǎng 以yǐ殊shū观guān 睹dǔ一yī丽lì人rén 于yú岩yán 之zhī畔pàn乃nǎi 援yuán 御yù者zhě而ér 告gào 之zhī曰yuē尔ěr 有yǒu 觌dí于yú彼bǐ者zhě乎hū 彼bǐ何hé人rén 斯sī 若ruò此cǐ之zhī艳yàn 也yě御yù者zhě对duì曰yuē 臣chén 闻wén 河hé洛luò之zhī神shén 名míng 曰yuē宓fú妃fēi然rán 则zé君jūn 王wáng 所suǒ见jiàn 无wú乃nǎi 是shì乎hū其qí状zhuàng 若ruò何hé 臣chén 愿yuàn 闻wén 之zhī余yú告gào 之zhī曰yuē其qí形xíng 也yě翩piān 若ruò惊jīng 鸿hóng 婉wǎn 若ruò游yóu 龙lóng荣róng 曜yào 秋qiū菊jú 华huá茂mào 春chūn 松sōng髣fǎng 髴fú兮xī若ruò轻qīng 云yún 之zhī蔽bì月yuè飘piāo 飖yáo 兮xī若ruò流liú风fēng 之zhī回huí雪xuě远yuǎn 而ér 望wàng 之zhī 皎jiǎo 若ruò太tài 阳yáng 升shēng 朝zhāo 霞xiá 迫pò而ér 察chá之zhī 灼zhuó若ruò芙fú蕖qú出chū渌lù波bō秾nóng 纤xiān 得dé衷zhōng 修xiū短duǎn 合hé度dù肩jiān 若ruò削xuē成chéng 腰yāo 如rú约yuē素sù延yán 颈jǐng 秀xiù项xiàng 皓hào 质zhì呈chéng 露lù芳fāng 泽zé无wú加jiā 铅qiān 华huá弗fú御yù云yún 髻jì峨é峨é 修xiū眉méi 联lián 娟juān丹dān 唇chún 外wài 朗lǎng 皓hào 齿chǐ内nèi 鲜xiān明míng 眸móu 善shàn 睐lài 靥yè辅fǔ承chéng 权quán瑰gui 姿zī艳yàn 逸yì 仪yí静jìng 体tǐ闲xián柔róu 情qíng 绰chāo 态tài 媚mèi 于yú语yǔ言yán奇qí服fú旷kuàng 世shì 骨gǔ象xiàng 应yìng 图tú披pī罗luó衣yī之zhī璀cuǐ粲càn 兮xī 珥ěr 瑶yáo 碧bì之zhī华huá琚jū 戴dài 金jīn 翠cuì之zhī首shǒu 饰shì 缀zhuì明míng 珠zhū以yǐ耀yào 躯qū 践jiàn 远yuǎn 游yóu 之zhī文wén 履lǚ 曳yè雾wù绡xiāo 之zhī轻qīng 裾jū 微wēi 幽yōu 兰lán 之zhī芳fāng 蔼ǎi 兮xī 步bù踟chí蹰chú于yú山shān 隅yú于yú是shì忽hū焉yān 纵zòng 体tǐ 以yǐ遨áo 以yǐ嬉xī左zuǒ倚yǐ采cǎi 旄máo 右yòu 荫yīn 桂guì旗qí攘rǎng 皓hào 腕wàn 于yú神shén 浒hǔ兮xī 采cǎi 湍tuān 濑lài 之zhī玄xuán 芝zhī 余yú情qíng 悦yuè其qí淑shū美měi 兮xī 心xīn 振zhèn 荡dàng 而ér 不bù怡yí 无wú良liáng 媒méi 以yǐ接jiē欢huān 兮xī 托tuō微wēi 波bō而ér 通tōng 辞cí 愿yuàn 诚chéng 素sù之zhī先xiān 达dá兮xī 解jiě玉yù佩pèi 以yǐ要yāo 之zhī 嗟jiē佳jiā人rén 之zhī信xìn 修xiū兮xī 羌qiāng 习xí礼lǐ而ér 明míng 诗shī 抗kàng 琼qióng 珶dì以yǐ和hé予yǔ兮xī 指zhǐ潜qián 渊yuān 而ér 为wéi 期qī 执zhí眷juàn 眷juàn 之zhī款kuǎn 识zhì兮xī 惧jù斯sī灵líng 之zhī我wǒ欺qī 感gǎn 交jiāo 甫fǔ之zhī弃qì言yán 兮xī 怅chàng 犹yóu 豫yù而ér 狐hú疑yí 收shōu 和hé颜yán 而ér 静jìng 志zhì兮xī 申shēn 礼lǐ防fáng 以yǐ自zì持chí于yú是shì洛luò灵líng 感gǎn 焉yān 徙xǐ倚yǐ彷pán g 徨huáng神shén 光guāng 离lí合hé 乍zhà阴yīn 乍zhà阳yáng竦sǒng 轻qīng 躯qū以yǐ鹤hè立lì 若ruò将jiāng 飞fēi 而ér 未wèi 翔xiáng 践jiàn 椒jiāo 涂tú之zhī郁yù烈liè 步bù蘅héng 薄bó而ér 流liú芳fāng 超chāo 长cháng 吟yín 以y ǐ永yǒng 慕mù兮xī 声shēng 哀āi 厉lì而ér 弥mí长cháng尔ěr 乃nǎi 众zhòng 灵líng 杂zá遝tà 命mìng 俦chóu 啸xiào 侣lǚ或huò戏xì清qīng 流liú 或huò翔xiáng 神shén 渚zhǔ或huò采cǎi 明míng 珠zhū 或huò拾shí翠cuì羽yǔ从cóng 南nán 湘xiāng 之zhī二èr 妃fēi 携xié汉hàn 滨bīn 之zhī游you 女nǚ 叹tàn 匏páo 瓜guā之zhī无wú匹pǐ兮xī 咏yǒng 牵qiān 牛niú之zhī独dú处chǔ 扬yáng 轻qīng 袿guī之zhī猗yī靡mí兮xī 翳yì修xiū袖xiù以yǐ延yán 伫zhù体tǐ迅xùn 飞fēi 凫fú 飘piāo 忽hū若ruò神shén凌líng 波bō微wēi 步bù 罗luó袜wà生shēng 尘chén动dòng 无wú常cháng 则zé 若ruò危wēi 若ruò安ān进jìn 止zhǐ难nán 期qī 若ruò往wǎng 若ruò还huán转zhuǎn 眄miǎn 流liú精jīng 光guāng 润rùn 玉yù颜yán含hán 辞cí未wèi 吐tǔ 气qì若ruò幽yōu 兰lán华huá容róng 婀ē娜nuó 令lìng 我wǒ忘wàng 餐cān于yú是shì屏píng 翳yì收shōu 风fēng 川chuān 后hòu 静jìng 波bō冯féng 夷yí鸣míng 鼓gǔ 女nǚ娲wā清qīng 歌gē腾téng 文wén 鱼yú以yǐ警jǐng 乘chéng 鸣míng 玉yù鸾luán 以yǐ偕xié逝shì 六liù龙lóng 俨yǎn 其qí齐qí首shǒu 载zǎi 云yún 车chē之zhī容róng 裔yì 鲸jīng 鲵ní踊yǒng 而ér 夹jiá毂gǔ 水shuǐ禽qín 翔xiáng 而ér 为wéi 卫wèi于yú是s hì越yuè北běi 沚zhǐ 过guò南nán 冈gāng纡yū素sù领lǐng 回huí清qīng 阳yáng动dòng 朱zhū唇chún 以yǐ徐xú言yán 陈chén 交jiāo 接jiē之zhī大dà纲gāng 恨hèn 人rén 神shén 之zhī道dào 殊shū兮xī 怨yuàn 盛shèng 年nián 之zhī莫mò当dāng 抗kàng 罗luó袂mèi 以yǐ掩yǎn 涕tì兮xī 泪lèi 流liú襟jīn 之zhī浪làng 浪làng 悼dào 良liáng 会huì之zhī永yǒng 绝jué兮xī 哀āi 一yī逝shì而ér 异yì乡xiāng 无wú微wēi 情qíng 以yǐ效xiào 爱ài 兮xī 献xiàn 江jiāng 南nán 之zhī明míng 珰dāng 虽suī潜qián 处chǔ于yú太tài 阴yīn 长cháng 寄jì心xīn 于yú君jūn 王w áng 忽hū不bù悟wù其qí所suǒ舍shě 怅chàng 神shén 宵xiāo 而ér 蔽bì光guāng于yú是shì背bèi 下xià陵líng 高gāo 足zú往wǎng 神shén 留liú遗yí情qíng 想xiǎng 像xiàng 顾gù望wàng 怀huái 愁chóu冀jì灵líng 体tǐ之zhī复fù形xíng 御yù轻qīng 舟zhōu 而ér 上shàng 溯sù 浮fú长cháng 川chuān 而ér 忘wàng 返fǎn 思sī绵mián 绵mián 而ér 增zēng 慕mù 夜yè耿gěng 耿gěng 而ér 不bù寐mèi 沾zhān 繁fán 霜shuāng 而ér 至zhì曙shǔ 命mìng 仆pú夫fū而ér 就jiù驾jià 吾wú将ji āng 归guī乎hū东dōng 路lù 揽lǎn 騑fēi 辔pèi 以yǐ抗kàng 策cè 怅chàng 盘pán 桓huán 而ér 不bù能néng 去qù记jì曰yuē植zhí初chū求qiú甄zhēn 逸yì女nǚ不bù遂suí后hòu 太tài 祖zǔ因yīn 与yǔ五wǔ官guān 中zhōng 郎láng 将jiāng 植zhí昼zhòu 思sī夜yè想xiǎng 废fèi 寝qǐn 与yǔ食shí黄huáng 初chū中zhōng 入rù朝cháo帝dì示shì植zhí甄z hēn 后hòu 玉yù镂lòu 金jīn 带dài 枕zhěn植zhí见jiàn 之zhī 不bù觉jué泣qì下xià时shí已yǐ为wèi 郭guō后hòu 谗chán 死sǐ帝dì仍réng 以yǐ枕zhěn 赍jī植zhí植zhí还huán 度dù轘huán 辕yuán 息xī洛luò水shuǐ上shàng 因yīn 思sī甄zhēn 氏shì 忽hū若ruò有yòu 见jiàn 遂suì述shù其qí事shì 作zuò感gǎn 甄zhēn 赋fù 后hòu 明míng 帝dì见jiàn 之zhī 改gǎi 为wéi 洛luò神shén 赋fù燮xiè按àn植zhí在zài 黄huáng 初chū 猜cāi 嫌xián 方fāng 剧jù 安ān 敢gǎn 于yú帝dì前qián 思sī甄zhēn 泣qì下xià帝dì又yòu 何hé至zhì以yǐ甄zhēn 枕zhěn 赐cì植zhí 此cǐ国guó章zhāng 家jiā典diǎn 所suǒ无wú也yě 若ruò事shì因yīn 感gǎn 甄zhēn 而ér 名míng 托tuō洛luò神shén间jiān 有yǒu 之zhī耳ěr岂qǐ待dài 明míng 帝dì始shǐ改gǎi皆jiē傅fù会huì者zhě之zhī过guò矣yǐ。

赵体书法及传承

赵体书法及传承

赵体书法及传承【内容摘要】在中国书法史上,曾出现众多的书法大家,这些书家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元代赵孟頫就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他的书法承继晋唐至下遗韵明清及近现代的书法,赵孟頫对传统的解读与契合,给后人带来许多启示。

【关键词】赵孟頫赵体书法传承书风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

博学多才,工古诗词通音律,精鉴赏。

擅篆、籀、隶、真、行、草,冠绝一时,名扬天下,是元代最显赫的书画家,且把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我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一、赵孟頫书法艺术的演变在书法造诣上,对赵孟頫的一生可分三个时期来解读。

1.赵体书法对晋唐的取法(1)对智永、褚遂良的钟爱赵孟頫在48岁前对智永、褚遂良十分钟爱,因而形成其外观温文尔雅,而内寓刚毅的书写风格特征,他主张以古帖为师,讲求笔法、字形,广泛汲取前代书家的长处,对褚遂良、智永的用笔风格特征潜心研究,“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2)对“二王”的执著赵孟頫的行书对王羲之、王献之的追捧是最执著的,并在规范“二王”诸帖的基础上体现出遒劲姿媚的特点,也就是他40多岁至60岁书体的第二次变动,尤其是对《兰亭序》反复临摹,取其精华,悟其笔法,最后临得形神兼备、生动自然,成为整个书法史的一座里程碑。

(3)重读李北海、柳公权当赵孟頫的书法艺术有了新的变化之后,他继续创新,使书法艺术有更大的成绩,所以,其晚年阶段又转学习李北海、柳公权的书法艺术,使自己的书风过渡到了苍劲有力。

因此,他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由姿媚圆活向雄放苍劲过渡。

2.赵孟頫的书法风格样式赵孟頫善写多种书体,尤以楷书和行书著称,形成清新秀美的“赵体”,也因此成为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对中国书坛影响最大的人物。

所以,近人马宗霍说,“元之有赵吴兴,亦尤晋之右军,唐之鲁公,皆所谓主盟坛者。

”赵孟頫的小楷得益于“二王”,元代鲜于枢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书法作家名字及作品

书法作家名字及作品

史上35名著名书法家及代表作1、李斯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

其风格刚柔并济、圆浑挺拔,对汉字的标准化、规范化起了很大作用。

李斯《峄山刻石》2、蔡邕字,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

蔡邕,133-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今河南开封)人。

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

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

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

东汉灵帝好书法,于是书法名家辈出,以蔡邕为第一。

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其笔迹流传至今日的,有《郭桂宗碑》与《西狭颂》等。

蔡邕《熹平石经》3、张芝字,如汉武爱道,凭虚欲仙。

生年不详,字伯英。

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

传说他曾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逸话。

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的草书影响颇深。

张芝《终年帖》4、钟繇字,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钟繇,151-230年,字元常,颍川人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秦汉以来第一人。

他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

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流传下来的笔迹有《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等。

以《宣示表》为最佳。

钟繇《宣示表》书法是晋代特色之一,非常精工而巧妙。

魏晋一代,文采风流,所以才产生了卫夫人这位著名的女性书法家。

5、卫夫人字,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27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

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的由来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在某 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的 三国时代著名文学家曹植 写的《洛神赋》有感而作 的。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 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 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 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像力 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对文学 作品进行再创造, 传达出 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 情调.
巧妙的构图
画中的花鸟
《洛神赋图》中的花鸟表现已经比较成熟,尤其荷花的刻画非常的写实, 设色典雅,花朵娇艳,更加衬托出了洛神的纯洁与娇媚,即洛神明丽耀 眼如“芙蓉出渌波”,同时也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季节。至于鸟的刻画, 整幅画卷中共画有三只,其中两只鸿雁正展翅飞向云端,这里也是用鸟 儿的轻盈来衬托女人公的身姿“其形也,翩若惊鸿”。画面中鸟的形态 姿势也颇为写实,很是生动。还有一只小鸟如果不仔细寻找你一定不会 发现它就藏在太阳中,只见它长者长长的嘴巴,三只脚,一副展翅欲飞 的模样极为可爱。确切来说这只鸟叫金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 古人常把“金乌”作为太阳__的别名,也称为“赤乌”。而在《洛神赋 图》中我们仍然能看到这样的表现,说明花鸟仍然未能脱离神话的影子。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有渐渐脱离了人物山水而独立存在的可能性。虽 然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看到原作的真实面貌,但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中仍然可以领略到花鸟画在当时的高超水平
《洛神赋图》卷里的故事
我们看到《洛神赋图》的画面首先是从闲散的驭手开始的,身旁是回颈、俯首的马, 不远处,还有一匹白马在草地上舒服的打滚,告诉观者这是旅途舟车劳顿的暂歇。在 微风轻拂、翠柳摇曳的河边,身着大袖宽袍的曹植在侍卫仆从的簇拥下走过来。他忽 然惊异了,两手扶住仆从,痴痴的凝视着前方,原来远处烟波之上,出现了一个美丽 的女神。她梳着高高的云髻,凌波微步,款款走来,顾盼流盈,若有所思。其神态可 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感到了曹植的深情,但顾及人神之隔,低首徘徊, 欲行又止。她含情脉脉,在天地间舒袖歌舞,轻薄的裙踞随风飘动,身形轻盈如飞鸟, 眼波柔情流动,神采飞扬。但分别的时刻还是来临了,风神将风停下,水神平息了水 波,司阴阳之神敲响了天鼓,女娲唱起了嘹亮的歌。洛神登上了鲸鲵佑驾、水鸟护卫 的六龙云车,人神殊途,从此天各一方。曹植站在河上的楼船内凝目远望,洛神早已 乘风而去,不见踪迹。失意的他惆怅万分,彻夜难寐,只好落寞地坐上马车,归途中 却仍频频回首,企盼奇迹的出现。这样就把洛神初现、神人悟对、信物盟誓、洛水倦 息、再陷惆怅、驾舟追赶、心灰意冷、走马上任等八段故事内容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一气贯通,完整而又清晰。

童学书程(明·丰坊)(六则)

童学书程(明·丰坊)(六则)

童学书程(明·丰坊)(六则)童学书程(明·丰坊)论用笔学书必先审于执笔,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先笔后,此口诀也。

用笔必以正锋为主,又不必太拘,隐锋以藏气脉,露锋以耀精神,乃千古之秘旨。

论次第学书之序,必先楷法,楷法必先大字。

自八岁入小学,便学大字,以颜为法;十余岁乃习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

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

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

凡行书必先小而后大,欲其专法二王,不可遽放也。

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

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

论名言古人论书者,孙过庭、姜尧章最得其要,今录其尤精者于左:孙过庭《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常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于曲直。

”姜尧章《书谱》:“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

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矣。

”“一字之体,率多有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

王右军书'羲之’字、'当’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多至数十字,无有同者,而未尝不同也,可谓不逾矩矣。

”论法帖学书,必多学古人法帖,一点一画皆记其来历,然后下笔无俗字。

看帖贵博,尤不可不知。

所择如《淳化阁帖》本,乃法帖之祖,其间剩有伪迹混杂,足误来学,况其他乎!《淳化》之后,如《星凤楼》、《二王府》、《宝晋斋》、《雪溪堂》、《绛州》、《潭州》等刻皆好,亦必得宋拓为佳。

他若《武陵》、《汝州》、《东书堂》、《宝贤堂》等,俗恶可恶,当一切痛绝,不可滥及。

论墨迹学古人书,若徒见刻本,终无所得,盖下笔轻重,用墨浅深,勒者皆不能形容于石,徒存梗概而已,故必见古人真迹为妙。

端庄俊逸狂放不羁——书法家王永红书法作品赏析

端庄俊逸狂放不羁——书法家王永红书法作品赏析

他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挚爱之情,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一直深深地浸润在他的血脉里。

年方9岁,他在不经意间与笔墨结缘。

因为年幼家贫,无钱买纸,他便找来废旧报纸、考试后的试卷等练字。

有时在落满尘埃的桌面、地上,以水代替墨汁,勤学苦练,曾写下千字文楷书。

后来经济条件好了,他欣欣然买来各种字帖,习楷书、攻行书,精心临习王羲之、王铎、傅山、董其昌、赵孟頫、米芾、颜真卿等古代大家法帖及北魏名碑。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习练书法,与墨迹宣纸为伍,伴随他成长的每一段旅程。

在江西九江,他曾师从著名书法家崔廷瑶先生,刻苦学习。

在深圳参加过中书协培训中心主办的培训,得到刘文华,崔胜辉两位老师的指导。

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其书艺自成风格,成果斐然。

现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其书法作品先后在九江画院、大芬美术馆、龙岗区文化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博物馆、深圳图书馆、深圳中心书城艺廊、深圳市会展中心8号馆、广东省群艺馆、香港会堂、澳门会堂展出,书法作品分别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并被多所博物馆及私人机构收藏。

他是书法家王永红,现为深圳一学校书法教师。

为端庄俊逸 狂放不羁——书法家王永红书法作品赏析文 / 刘 燕各种书体中,王永红尤擅楷书,且工长篇。

其撰写的楷书《苏轼词》《陋室铭》《韩愈杂说》排列井然有序而又别有韵致,温文尔雅,法度严谨,结字端正静气,沉稳无华,用墨干净利落,像一位谦谦君子,于苍穹中吟诵古人诗词,穿越时空的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其撰写的《爱莲说》,字字清秀洒脱,将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风骨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间。

其谋篇布局颇为讲究,匠心独运。

如《苏轼词》将5首词作于三条幅上,词的标题用小字,印章巧妙置于文章中间,既为点缀,又增强了作品观感。

通篇整齐均称,技巧精熟,自然连贯,浑圆淳和,观之令人神清气爽。

王永红书写的楷书《临智永千字文》整篇字若美玉,气韵流畅,布局规整,仿若正在进行检阅的士兵,个个神采奕奕,眉清目秀,整齐划一。

书作文之有关中国书法的作文

书作文之有关中国书法的作文

有关中国书法的作文【篇一:中国古代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

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

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文字之始,即书法之始。

在人类艺术的宝库中,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一门独步世界的艺术奇葩,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

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中国书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离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书法则无从谈起。

古人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人们书写汉字,作为记录的手段时,具有文化交流、传播的实用价值,而在书写过程中对汉字进行艺术创作时,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价值。

书法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运动的艺术。

我们透过书法的线条表象,窥探种种不同的生命运动和心灵轨迹。

书法史,实际上就是运动史、生命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本书书法流派传承线索清晰,书法理论阐释与艺术鉴赏并-重,作者的个人见解则穿插于广征博引和美学追问之中。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誉为“世界上最高的艺术”。

书法是文字艺术。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文字艺术是文明的奇葩。

汉字始,书法始。

中华民族第一个用线条表示汉字意思的人,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书法家。

书法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运动的艺术。

我们透过书法的线条表象,窥探种种不同的生命运动和心灵轨迹。

书法史,实际上就是运动史、生命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本书论述了自上古至清末数千年中国书法的发展,并以其特有轨迹进行历史分期:混沌萌生(史前至夏);浑然入序(商至西汉);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崇规隆法(隋唐五代);尚意宣情(宋至明中);抒性扬理(明中至清)。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四卷,明董其昌著,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写刻本。

版框11.5cm×16.3cm。

半页8行,行17字,抬头至18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边。

画禅室随笔------------------------------------------------------------《画禅室随笔》为杂记体的书画小品文,所论终于禅说,而发端于论书。

卷一包括《论用笔》、《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

在论述书道的同时对历代书家和法书名帖有所点评。

卷二包括《画诀》、《画源》、《题自画》、《评旧画》。

此卷是本书的重点,董其昌的重要绘画理论和美学思想都在这一卷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首先是山水画上南北二宗的提出。

书中认为:“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

画之有南北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

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研之法,其传为张琮、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

”这段论述把禅宗的分宗套用于绘画流派的区分上,为古代山水画风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而其中“崇南贬北”的论说尤为重要。

此说以为南宗是文人画,有天趣,是“顿悟”的表现,徒有功力者不可及。

而北宗“顾其术亦近苦矣……譬之禅定,积劫方成菩萨”,“非如董、巨、米三家,可一超直入如来地也”。

“方知此一派画殊不可习”。

这种观点对北宗绘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遏作用。

后来松江派画家不仅从此说,而且还加以引申,说“北宗”画家入“邪道”,以至称之为“野狐禅”而加以排斥。

其次是文人画之说。

指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其后董源、僧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李大将军之派,非吾曹易学也。

”文人画的提出更是“崇南贬北”的明证。

文人画提倡的是“士气”、“平淡天真”,故“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

中国古代艺术

中国古代艺术

第七章中国古代艺术中国的传统文化异彩纷呈,绚烂多姿,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就是中国古代的艺术。

早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乃至更为久远的时代,原始巫术已经催生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艺术门类争妍斗奇,百花齐放。

中国古代的艺术全面繁荣,飞速发展,在中国的历史上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狂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第一节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地位1、中国古代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艺术作品是记录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人类进步的结晶。

他也是各因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和谐体。

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包含着诸多子系统。

从总体上讲,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要素,而它们又包含着许多更低层次子系统。

在精神文化中,又包含着哲学、宗教、道德、科学、艺术等许多子系统。

所有这些子系统,都处于整个文化的大系统中,一方面它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它们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文化大系统。

尤其是这些文化子系统,处在一种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之中,它们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和彼此的互动性。

正是在这一前提下,这些文化子系统才形成了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和各自的发展规律性。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从那时起,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就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

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

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

对于艺术来讲,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合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

洛神赋翻译

洛神赋翻译

洛神赋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洛神赋》新探作者:顾农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06期在现存的曹植全部作品中,《洛神赋》是传诵最广疑义最多的一篇。

该赋的作年,究竟是黄初三年还是黄初四年,至今未能论定;关于该赋的背景,早已有“感甄”之说,但该赋与甄后有无关系或有何种关系,始终模糊不清;关于该赋的主题,歧义尤多,清代的诠释家每认为此篇全是比兴,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它“寄心文帝,此亦屈子之志也”,丁晏《曹集诠评》跟着说此赋“寄心君王,犹屈子之志也”,此说流行甚广,而其实乃出于妄加此附,对此当代学者们已有很好的驳斥,但这里还有许多问题尚未作出清晰的合乎情理的解释。

三十年代沈达材先生作《曹植与〈洛神赋〉传说》,其自序有云:“《洛神赋》最先留在我脑海里的,只有些绮丽、哀艳这种印象,并没有留心到它里面有什么问题在呀,后来读到李善《文选注》中所引的传记,才知道曹植这篇文章是为他的爱人甄后写的。

稍后,又得读于光华的《文选集评》、丁晏的《曹集诠评》,于是先前所认为为甄后写的《洛神赋》又换了面目,它竟是为思君恋主而写的了……问题既为此复杂,何去何从,我们只好自己打算便了。

“这段话很能代表后之读者面对该赋的迷惘之情;但该书认为此赋“没有什么深意藏在里面”,恐怕未免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按《文选》将《洛神赋》列于“情”这一组,置于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之后,最是高妙,萧统早已把这篇赋写什么说得很清楚了。

现在的问题在于弄清此赋与甄后的关系;又曹植生平有一大疑案,就是他黄初二、三年间第二次获罪的原因和经过,迄今未能论定,如果将这两个案合并审视,或可得一究竟。

黄初二年(221)临淄侯曹植连遭厄运。

当年上半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旨,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七月,改封鄄城侯。

曹植为此事有过一篇《写灌均上事会》,说自己要把这次事件的有关文件都“置之坐隅,孤欲朝夕讽咏,以自警戒”,表面看去似乎有自虐的倾向,实际上却大有自嘲和反讽的意味。

硬笔书法(18课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硬笔书法(18课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 摹:用透明纸覆盖在字帖上描写,易得结构。 ▪ 临:对照字帖中字样子仿写,易得笔意。
方法有对临、背临、意临、空临等各种。 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手脚,
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圆润, 五遍兼加抽拨 (晋书家王右军)。
80/94
关于临帖 ▪ 1、坚持(携一碑而走天下) ▪ 2、象(与原帖)
硬笔书法与书写工含有着亲密关系。
3/94
硬笔书法发展史
在欧洲,公元七世纪时人们就开始使用鹅 毛笔。
十八世纪时,英国人创造了铅笔。
到了十九世纪,美国人沃特曼创造了钢笔
1928 年,中国开始自己制造钢笔。
4/94
硬笔种类
▪ 铅笔 ▪ 蜡笔 ▪ 署名笔 ▪ 钢笔 ▪ 圆珠笔 ▪ 记号笔 ▪ 水彩笔
5/94
67/94
▪ 中宫紧凑与活中宫
68/94
▪ 内紧外松与外紧内松
69/94
▪ 4、收放有致 ▪ (1)横多字,最长横只会有一个 ▪ (2)竖画多字,最长竖画也只有一个
70/94
▪ 5、错落有致
▪ 此处“致”依然为有情趣意思。俗话说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字也是如此, 即便是最简单“一”字也有高低改变。
(六)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
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一样字中角度和长短略 有不一样。
14/94
(七)钩 竖钩、竖弯钩 、戈钩 、卧钩
15/94
(八)横折与横折钩(两种形态改变)
16/94
(九)竖弯、竖弯钩与横折弯、横折弯钩
17/94
(十)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右上写斜提,
76/94
77/94
78/94
读帖
读帖,就是仔细观察字帖,分析笔法、 结构、章法。

神龙兰亭印记探微

神龙兰亭印记探微
籍贯 浙江湖州
技能 楷、行、草、篆、隶书,山水、人物、鞍马、花鸟、兰竹及篆刻
著述 印史
(一)兰亭正文印记:
“赵”(大德四年1300年) 、“吴”“兴” 、“赵氏子昂”( 阳文,此印‘子’字与左上角不相连) 、 “松雪斋”(细线条印,至大元年1308年) 、“赵孟頫印”(阳文,大德四年1300年) 。
(二)著名藏书楼
天籁阁与万卷楼是明代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的著名藏书楼。这两座并称于世的藏书楼的主人是兄弟俩:天籁阁的主人为弟弟项元汴;万卷楼的主人为哥哥项笃寿。
(三)、《神龙兰亭序》正文项元汴鉴藏印记
“退密” 、“子孙世昌”、“宫保世家”、“子京”、 “天籁阁” 、“若水轩”、“墨林山人” 、“项叔子” 、 “项墨林父秘笈之印” 、 “墨林秘玩” 、“子孙永宝” 、“子京所藏”、“项子京家珍藏” 、“神品” 、“项元汴印”(阳文)、“项墨林鉴赏章” 、 “癖茶居士”、“赤松仙史” 、“墨林外史”、“墨林”、“墨”“林”、“长病仙”、“欈zui李项氏士家宝玩” (欈zui李:古地名,又作醉李、就李。在今浙江嘉兴市西南。《春秋》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于越败吴于欈zui李”,即此。后为嘉兴市别称。--《词海》)
待考证印记:“福眺书府”、“玉斋赏玩过物” 、“福眺”、
时在戊子杏月写,己丑正月定稿
借助这次临刻的机会,对所临印章逐一进行了考证。了解到许多印迹背后关于印章主人、作者、创作年代、印文等的相关知识,感到受益匪浅。此番考据,虽为敝帚,不想独匿,列述如下,以期诸位方家指正:
(唐摹本正文全貌)
一、唐中宗
“神龙”(左竖半印)
二、赵构
北宋大观元年----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07---1187年),字:(宋高宗)德基,河北涿县人。

书法鉴赏论文

书法鉴赏论文

书法鉴赏论文赵孟頫书法宗二王,博采名家之长,独创赵体行书用笔温润圆劲,内藏筋骨;楷书笔法稳健,独具风格书法上主张遵从古法,认为书法作品应用笔为上,所以勤摹古人,探究笔法其兼篆刻,以元朱文著称赵孟頫在元朝文人中最为显赫,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赵孟頫书法作品《天冠山题咏诗帖》为清人钱泳刻本,书法以婉媚胜,故为人们所爱好另有一刻本,石存西安碑林书法作品欣赏《天冠山题咏》1书法作品《天冠山题咏诗帖》中的天冠山在江西省贵溪市城南1公里处,有三座山峰品峙而立,故称三峰山又因其巅方正,两隅垂桃如冕,又称天冠山赵孟頫曾在此立碑,并撰文书丹,即为天冠山二十四景撰写的诗帖,遍写贵溪风光赵孟頫在诗、书、画、印上皆有很高造诣,其在书法上篆、隶、楷、草诸书皆精,以行书、楷书最为著名,影响也甚广行书用笔温润圆劲,内藏筋骨,流美于外,笔画精到细腻,结字严谨简静,体态妍美其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有人说他的字写得太漂亮了其实字就应当写好写美,雅俗共赏,体现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双重价值还有人说赵体柔弱,这实属书者无赵之功力,难以达到其精妙之处赵孟頫一生研习书法,其字既秀美又劲健,用笔结字处处示人以法,是我们学习行书的极好教材书法作品欣赏《天冠山题咏》2赵孟頫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其书法深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影响,在《行书右军四事》卷可以看出王羲之对赵孟頫的影响之深赵氏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尤其在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的环境下,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赵氏对后代书法艺术影响很大,篆刻以“圆朱文”著称赵孟頫书法宗二王,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独创“赵体”如赵氏楷书的特点: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书法作品欣赏《天冠山题咏》3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道德经》为赵孟頫小楷代表作之一,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卷首有明姚绶行书“松雪书道德经”六字,前隔水绫上有近人张爰二题曾经为明项元汴、项笃寿收藏在赵氏其他流传于世的作品中看的出其书法有不同的特点,如《相州昼锦堂记》、《嵇康绝交书》,看的出其书法线条刚劲,用笔老辣,字字都不软弱: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的《真草千字文》,其用笔极其温润圆劲,点画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书法作品欣赏《天冠山题咏》4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就有《元史》本传讲给予其很高的赞誉:“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赵孟頫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书法作品欣赏《天冠山题咏》5《洛神赋》为赵孟頫行书的代表作,从此卷可以看出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故后纸诸家题跋如是评述此卷,李倜曰:“大令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惜乎未见其全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可云买王得羊矣”高启云:“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洛神赋》卷纸本,行书,纵29cm,横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戊子五月”又题)赵孟頫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其主张遵从古法,认为书法应用笔为上,所以勤摹古人,探究笔法如其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康有为曾说“勿学赵董流靡之辈”,这是个人偏见因康瞧不起赵身为帝胄,而出仕于元朝,故颇受人非议,故对其书法极尽贬低世人只道赵字婉转流利,却不知其外秀内刚,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近人马宗霍《书林记事》谓:“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传世画迹有大德七年()《重江叠嶂图》卷、元贞元年()作《鹊华秋色》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皇庆元年()作《秋郊饮马》卷,现藏故宫博物院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中有两大贡献,一是振兴章草,章草的复兴虽不能归功他一人,但赵的影响力却不可小视,当时书法家多数受他影响,爱写章草二是振兴小楷,在宋人当中,堪称用力最勤后世学其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赵孟頫除了善书法外,也在绘画上有一定的造诣,为元代注明的书画家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

洛神赋并序讲解

洛神赋并序讲解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形容身体敏捷轻灵,像 飞凫一样飘忽莫测。凫,野鸭。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轻步行走在水波之上,
罗袜似乎扬起尘土。吕向说:‚步于水波之上
如尘生也‛,李善说:‚凌波而袜生尘,言神 人异也。‛此句为作者的夸张想像之词,解释 似不必过于拘泥。
第六段:写洛神陈述人 神道殊,不得交接,虽 心怀眷念而良会永绝。
三、《洛神赋》串讲
(一)创作背景
1、曹丕即位后,对曹植 进行了残酷的打击。 曹植心怀抱负而无处 施展,其失落与痛楚 难以名状,故作此文 。
• 2、《文选》李善注: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 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 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 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 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lai)植 。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 。忽见女来,自云:我本讬心君王,其心不遂。 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 。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 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 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於王,王答以玉珮 ,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 为洛神赋。
(一)鲜明生动的形象
1. 风神华彩之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2. 形体容貌之美:秾纤得衷、明眸善睐。
3. 气质仪态之美: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4. 举止动作之美: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二)曲折细腻的情感 诗人角度——因爱动情——以礼持情——悲悼之情
洛神角度——因爱动情——因礼伤情——悲悼之情
曹植在模拟宋玉《神女赋》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与创新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二: 子建人品甚正,志向甚远……即《洛神》一赋,亦纯 是爱君恋阙之词。其赋以‚朝京师,还济洛川‛入手,以 ‚潜处于太阴,寄心于君王‛收场,情词亦至易见矣。盖

书 论

书  论

书论明代书论〃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谓‚极为中之至‛何也?言至中,则可以为极。

天有天之极,屋有屋之极,皆批其至中而言之。

若夫学者之用中,则当知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义,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衍极》之为书,亦以其鲜久而作也。

呜呼!书道其至矣乎!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况书道乎!若夫执笔之妙,书道之玄,则钟。

王不能变乎蔡邕,蔡邕不能变乎古。

今古虽殊。

其理则一,故钟、王虽变新奇,而不失隶古意。

瘐、谢、萧、阮、守法而法存;欧、虞、褚、薛、窃法而法分。

降而为黄、米诸公之放荡。

持法外之意,周、吴辈则漫法矣。

下而至于即之之徒,怪诞百出,书怀极矣。

夫书,心画也,有诸中必形诸外。

甚矣,学之不明也久矣!人心之所养者不厚,其发于外者从可知也。

是以立言之电,不能无偷孱民之叹。

然中间赖有作者,如张、颜、李、蔡数公,愤然独悟,一洗敝习,翰回古意,而继书之脉。

噫,余独未见新巧而古抽也!传不云乎?释仪的妄发者,虽中亦不为巧矣,夫质而不文,行而不远。

周鼎著,俾衔其指,经示大巧之不可为也,极而已矣!夫字有九德,九德则法。

法始乎宠羲,成乎轩、颉、盛乎三代,革乎秦、汉、极乎晋、唐、万世相因。

体有损益,而九德莫之有损益也。

明代书论〃祝允明〃奴书订觚管士有‚书奴‛之论,亦自昔兴,吾独不解此。

艺家一道,庸讵缪执至是,人间事理,至处有二乎哉?为圆不从规,拟方不按矩,得乎?自粗归精,既据妙地,少自翔异,可也。

必也革其故而新是图,将不故之并亡,而第新也与。

故尝谓自卯金当涂,底于典午,音容少殊,神骨一也。

沿晋游唐,守而勿失。

今人但见永兴匀圆,率更劲瘠,郎邪雄沉,诚悬强毅,与会稽分镳,而不察其为祖宗本貌自粲如也(帖间固存)。

迩后皆然,未暇遑计。

赵室四子,莆田恒守惟肖,襄阳不违典刑;眉、豫二豪,啮羁蹋靮,顾盼自得。

观者昧其所宗:子瞻骨干平原,股肱北海,被服大令,以成完躯。

鲁直自云得长沙三昧。

诸师无常而俱在,安得谓果非陪臣门舍耶?而后人泥习耳聆,未尝神访,无怪执其言而失其旨也。

展卷灿然

展卷灿然

展卷灿然作者: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17年第01期《山窗听雨图》为纸本手卷,卷末有作者年款并题诗一首:“一林修竹护幽居,中有高人独晏如。

坐爱小窗风日美,悠然不必问樵渔。

至元四年夏五十日,梅道人。

”可知是作于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的夏天,吴镇时年五十九岁。

此作为平远构图,起首处为起伏的山丘,又有溪边草亭,掩映在杂树之中,一童子执伞前行,屋内有高士凝神端坐,远岫云移,千峰如驶,绵亘不断,蔚为奇观。

远山用大小米家法,与之相对,云气氤氲。

近坡与远山之间近乎融为一体,近处的山石与远峰又形成呼应,间有湖面上停靠的渔舟,各种关系都得以联系起来,使得布局有一种聚而不散的联系。

此卷用笔圆厚,先以中锋勾轮廓,再以湿笔披麻皴表现山石纹理,辅以湿墨点苔,因此显得非常厚重,描绘出了江南丘陵苍郁的景象。

吴镇款中原无画题,“山窗听雨”为明代王穉登命名。

山窗听雨图吴镇(1280-1354) 1338年作纸本手卷款识:一林修竹护幽居,中有高人独晏如。

坐爱小窗风日美,悠然不必问樵渔。

至元四年夏五十日,梅道人作。

出版:1.《艺苑遗珍·名画》第二辑,图版十六,香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

2.《艺珍别集》,王世杰自印本,1971年。

3.《艺珍堂书画》P128-129,二玄社,1979年。

备注:1.顾安、唐元、王穉登题跋。

2.姚安道、李祺、袁忠彻、顾元庆、何良俊、庄冋生、宋荦、刘恕、陈长吉、罗振玉、王世杰递藏。

本幅:28cm×203cm题跋:28cm×45cm×2卷后有元代顾安、唐元,明代王穉登题跋。

顾安,字定之,平江人,祖籍淮东。

他与当时的众多诗人、画家有来往,见于元人诗文集中,如朱德润《存复斋文集》卷五《送顾定之如京师序》;郑元祐《侨吴集》卷二《送顾县尉定之》、卷八《送顾定之序》;张雨《贞居先生诗集》卷六《题顾定之竹》;倪瓒《清閟阁集》卷四《赠顾定之》。

唐元题诗:云气早知雨,黤淡研苔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