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鉴赏古诗词答题技巧练习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典型题解析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典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65e835844769eae009edf5.png)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典型题解析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ebcfabf58f5f61fb73666cb.png)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分析意境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高分就是这样炼成的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古诗词鉴赏训练十大技巧
![古诗词鉴赏训练十大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d374b2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7.png)
古诗词鉴赏训练十大技巧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必考的一道题,虽然对于考生而言有看不懂诗的时候,但掌握训练技巧,总能做出来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鉴赏训练十大技巧,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训练十大技巧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古代诗歌鉴赏 比较鉴赏古诗词答题方法指导 课件ppt优质精选
![古代诗歌鉴赏 比较鉴赏古诗词答题方法指导 课件ppt优质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8acb52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4.png)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篇章构思(结构)。 具体地说,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古诗词中表达方式通常用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少用记叙和说明这 两种表达方式。特别要注意描写中的白描。 古诗词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因 篇幅原因,少用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要识别出来,且知道其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范围较为广泛,常用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反写、虚实结合(想象和联 想)、用典故、渲染、衬托、抑扬等。这些手法的意思要知道,识记可用顺口溜——“景象反常,点 燃衬衣”。拿到一首诗,当感悟不出其表现手法时,可调出顺口溜,一一快速对照,这样,可以马上 识别出表现手法。 属于结构方面的有句式的倒装结构,篇章中的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借古讽今等。 识别不同诗歌所用的不同艺术技巧,且能分别指出各自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比较技巧。解答此类 题应按照“指明技巧+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三、比较炼字 【答题思路】 此类也包括不同诗歌间炼字比较,同一首诗歌不同版本不同字的比较,不同评论家对炼字的评判 比较等。因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性、凝练性要靠语言来达成,所以,品味诗人的遣词造句妙 处,就是炼字。 怎样炼字呢?首先要善于识别值得炼的词语,一般说,诗句中首选炼动词,其次是副词,再次是 叠词,最后才是名词。 其次要知道炼字的思维。诗歌中值得炼的词语的妙处,妙就妙在其形象和凝练上,丰富的内涵凝 成一个词语,故而,对鉴赏者来说,我们炼字的过程就是凝练展开,如同将茶叶泡开一样。 最后,还要养成固定的答题习惯(模式)。所谓的比较,就是分别说出诗中各自词语的妙处即可。 首先是指出该炼的词语(题干已明确的,此步骤应省略);第二步是解释该词语在诗中的含义;第三 步是指出该词语有无活用、修辞情况;第四步,将该词语放入句中,翻译该句;最后一步(关键), 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四、比较技巧 【答题思路】 鉴赏古诗词,总的说来说有两大块:一是该诗词表达了什么情感(写了什么),二是该诗词用什 么技巧表达情感的(怎么写的)。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很重要。所有表达技巧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都是为了达成诗歌语言形象、凝练这一本质的。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典型题解析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典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cb73f0453610661fd9f4cd.png)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典型题解析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 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 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 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 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 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 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 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技巧——高效突破古诗比较鉴赏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技巧——高效突破古诗比较鉴赏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0798b933687e21ae45a942.png)
三、表达技巧异同比较题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其二)
[宋]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题米元晖山水
[明]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②神灵集③。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四、思想感情异同比较题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二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与手法运用两个方面加以赏析。 答案 相同点: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杆来抒发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气。 不同点:①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词人 故国难回,天涯无归路的哀愁。②辛词愁更浓,蒋词愁略淡。
方法点拨
语言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 情,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 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 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 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答案 秦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 境,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情绪。黄词描写红旗高举、鼓声如雷、欢 声如潮、龙舟破浪飞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出积 极豪迈的情怀。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超级管用的古诗鉴赏答题模板+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超级管用的古诗鉴赏答题模板+诗歌鉴赏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b62383cbed5b9f3f90f1cb1.png)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超级管用的古诗鉴赏答题模板语文学科中,古诗歌鉴赏这个题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个题目也是主干知识,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有学生在这个题目上面出错,甚至得到很低的分数。
有的学生不是读不懂古诗,而是不会组织答案,即意思明白,却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
因此这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很有用的古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有所帮助。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c576175d1f34693dbef3e9c.png)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一、形象意境类【知识联系】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二、情感主旨类【知识联系】5种情感类型: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三、表达技巧类【设问方式】手法类: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
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记叙、描写顺序:远近大小高低俯仰虚实动静) 描写(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正面、侧面、反面,描写还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
) 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最新)
![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b72903831ed9ad51f11df200.png)
【范文大全】一、考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二、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例析:1、形象:身份+性格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深层含义)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952e7d9ce2f0066f5332257.png)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一、情景交融类:1 写了何景,要求回答具体的景,可以引用诗中的原词;2.过渡句,一般是套(但诗中又不是纯粹的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3.写了何景。
二、动静关系类1. 诗中写了什么样的静景要引用使得原词;2.诗中写了什么样的动静,要引用诗的原词;3.总结,一般是客套话: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三、简析赏析诗中的哪句话答题思路1.先把这句话分成几个部分;2.逐一解释每一个部分;3.最后在总结一下这句话的总体意思。
四、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词的思想感情常用的句式与术语大的结构是:本诗描写……发出了……表达了……然后再用“通过……抒发了……了”的句式。
有关感情的词:伤感,惆怅,不平,痛苦,寂寞,愤懑,同情,怜悯,叹息,哀怨,清高,痛恨,纯洁,超凡脱俗,怀古伤今,壮志满怀,空怀报国,热情而不得施展的痛苦,郁闷,无人赏识的落寞伤感等。
五、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一特色;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炼字型试题第一段: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段: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七、两首诗比较优劣时应考虑“虚实结合”。
八、比较哪一句更好可以从四个方面作答1.从中心看,哪一句更能为中心服务,证明哪一句就更好;2.从上下的对偶关系看,哪一句与其上下句对偶的更好,哪一句就更好;3.从上下句的表意关系看,哪一句与其上下句在意思上能够互相映衬,哪一句就更好;4.从手法运用及生动具体形象看,那一句更为生动或者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则,那一句就更好。
九、赏析诗词的写景方法1.景物的层次感,既景物的高地远近;2.景物的动静;3.景物物的色彩;4.形象鲜明;5.大处着笔,工笔细描。
十.描述诗歌的内容,画面,情景等1.可先用一句话或一个术语来概述一下;2.把诗中的相关诗句生动的翻译一下作文评分标准一类作文:47——60二类作文:32——56三类作文:17——31四类作文:0——16。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附练习与答案)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附练习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d72e5979563c1ec5da71c5.png)
2020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82a5cc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74.png)
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下面一起看看鉴赏诗歌的答题技巧吧~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下同;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3意境型题设问方式: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答题要点:①找出诗中的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示例:问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答:①第二联中的“片云”.以远浮天边,喻诗人漂泊他乡;永夜的“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第三联中用“落日”喻暮年;“秋风”是实景;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③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精神;同时从尾联看,诗人有一种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终被遗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4形象型题设问方式: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解答提示: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答题要点:①什么样的形象;②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示例:问: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两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试简析两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答拟人表现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5语言特色型题设题方式: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解题提示: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因此要学会运用本编“一二古代诗词的语言”中所介绍的答题用语;答题要求:①用一两点或一二句式,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示例:请分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这首诗的语言持色;答此诗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词,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人肠”抒了离情又不直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6主旨型题设问方式: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②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词中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加以赏析;解答提示: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答题要点: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示例:指明五代·欧阳炯江城子一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皇帝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挂了;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了;7技巧型题设问方式: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解答提示: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面前说过的一些表现方法;①明辨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②辨明表现手法;A.衬托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三种;B.象征;C.烘托;D.白描;E.虚实结合;F.动静结合;G.抑扬、点面、正侧面结合等;③审清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顶针、互文等;答题要求: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示例一: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诗世人评它“善于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在表现形式上有过人之处,请品析之;答这首诗确有过人之处:一是前幅句间工于对仗,首句写水光、晴日,次句写山色、雨天,显示出一种对称美;二是句中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描其态,“晴方好”、“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之情表现无遗;后幅的形象比喻和总体评价更是喻人之所不能喻,道人之所未能道;诗人跨越人与物的界线,把西施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起来,西湖正是这样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总相宜”,各有一番风韵;诗人借寻常事作惊人语的艺术技巧,实是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示例二:阅读刘分攵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更作荷心万点声;”①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②试从“静”和“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答①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水面的平静;②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风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上面就七种鉴赏题型,分别作了提示,反复强调的是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漏掉一些要求,尽量做到答题到位、不丢分;当然,具体鉴赏、作答时也不能硬套,仍要注意灵活性、准确性;。
古诗词鉴赏之名句赏析题+答题技巧与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之名句赏析题+答题技巧与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b50d5a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e.png)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之名句赏析题答题技巧与练习(讲义)初三语文课题组整理老师寄语:坚持不懈,方显真我风采。
宠辱不惊,才是英雄本色。
自信是船,勤奋是帆。
毅力是风,语文是舵手。
勤奋帮你浇开成功之花,自信助你登上理想之巅。
答题指导1.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
一般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特点例句赏析示例巧用修辞,意味隽永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比喻,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写出国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的局面。
蕴涵哲理,发人深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表达出新事物必然替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
情景交融,情思绵绵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出了友人已离去,只有串串马蹄印向远处延伸。
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情感积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斗志昂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高昂斗志。
用词精练,形神兼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争”和“啄”,写出了一幅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2.赏析名句,还可以从名句的类型(写景、抒情、说理)分析。
(1)写景类:如果是写景,则从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进行赏析。
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2)抒情类:如果是抒情,则从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说理类:如果是言理,则从理趣的融合性、哲理的启发性等角度赏析。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题步骤品味句子一般可以从两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该句有什么表达技巧,指出其表达技巧及效果,或者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41850e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d.png)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
记叙类*: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类*: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
议论类*: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比较阅读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83cbb93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a.png)
古诗鉴赏:古诗词比较阅读【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设题角度。
2.掌握鉴赏方法和解题思路。
一、考情分析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情感、表达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三首)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比较其相同点、不同点。
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古诗词比较阅读在高考中也是常见题型。
近六年全国卷古诗鉴赏比较阅读情况分析:(《插田歌》(节选)主观题: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精卫词》选择题: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内宴奉诏作》主观题: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主观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简答题: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二、设题角度1、比较情感2、比较表达技巧3、比较内容(形象)4、比较语言【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1、整体把握,理解古诗大意。
四看:看题目、作者、小注、诗句。
思考:什么题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2、求同辨异,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形象、语言、感情、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异同。
(一)比较思想情感【练习1】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①韦诗的“灯前”表达的是羁旅思乡之愁。
在旅途漂泊中做梦回到故乡,醒来后惆怅满怀。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65a6c1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8.png)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一: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
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
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
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初中高中语文古诗歌阅读赏析答题方法及50篇习题
![初中高中语文古诗歌阅读赏析答题方法及50篇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ff9592627284b73f342502e.png)
初中高中语文古诗歌阅读赏析答题方法及50篇习题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
二、答题方法1、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列清单)示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表面是闲,实际是烦。
抒发的是屋内寂寞、无聊的情感。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列清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
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
技巧:接物抒情。
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
什么是关健词语?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
示例:秋词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那个“寻常”的细节?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开”字,动词。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又打开信封,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的无限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又要补写,是应为有说不尽的思念的话。
示例: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做简要赏析。
找出名词,分类:金河、玉关、黑山,地名,边塞的地名。
物名:马策、刀环、青冢,黑山。
动词:贵、绕、诗题:怨、地名、物名都有边塞特征。
怨是表达征人心情的动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fa415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7.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一、内容情感型一般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以下对这首诗讲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慨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选出以下对这首诗讲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气氛,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根底上直接抒情,抒发了常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分析技巧型一般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答题技巧例析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答题技巧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40600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6c.png)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答题技巧例析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答题技巧从2021到2021全国有多套高考试题中出现了诗歌的比较鉴赏型题,据估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诗歌的比较鉴赏命题形式仍将是各省市高考命题的趋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答题技巧从二千零二十一到二千零二十一全国有多套高考试题中出现了诗歌的比较鉴赏型题,据估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诗歌的比较鉴赏命题形式仍将是各省市高考命题的趋势,而且其题型主要有以下六类:一、比较情绪表达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表达”主要指比较抒情手法的异同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要鉴赏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然后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一般情况下,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包括“忧国伤时”“建功立业”“人生感慨”“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咏史怀古”“边塞征战”“隐逸闲居”“讽喻时世”“闺怨哀愁”“生活杂感”“托物言志”等方面。
[示例]1】2021重庆卷号13话题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辛磊张维屏造物是沉默的,但却是深情的。
每当天气寒冷时,它就会感觉到春天的气息。
千朵红花排列在一起,等待着心雷的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首诗最后几句的思想和感情有什么不同?【分析】第一首要从二、三句入手,“春生”“千红万紫”都是新事物新生活的一个代表。
第二首要把握最后两句,表达作者愿做护花使者的愿望,愿意为新生力量奉献自己的一切。
【参考答案】前者寄托着对新生活、新氛围的渴望和期待,后者寄托着对新事物无私的爱。
二、比较字词的锤炼诗歌鉴赏训练首先是诗歌鉴赏,其次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灵活运用和一些虚词的鉴赏。
【例二】二千零二十一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隐居李商隐书离楚国很远,只有一张空床上的敌人苏秋。
台阶下青苔和红树林,少雨,月圆愁。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鉴赏古诗词答题技巧练习近年来,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 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 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 仔细地分析其异同, 准确地“ 同中求异” 或“ 异中求同” 。
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
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 做到“ 知人论世”。
比较鉴赏古诗词的命题角度总体上大致有如下几种:1比较意象、意境【答题思路】通过粗略翻译读懂诗歌后,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要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去考察。
1、自然属性不外乎从三个角度去鉴赏,(1)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2)意象间的动静关系,品味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是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3)意象间的色彩情况。
2、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涵的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
这四个角度便构成了意象的“四品”。
答题时,第一步,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找出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诗句,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所表现的内容。
第三步,分析这些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最后,紧扣题目要求,整理出简练的答案。
【真题练习】(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题思路]首先要读懂诗歌。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的木芙蓉。
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
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
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层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概。
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
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第二步,根据要求组织简明的答案。
[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而不改自我的形象;范诗写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的代表。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比较情感【答题思路】诗中的情感与主旨应为一大类。
比较涉及不同诗之间表达情感的比较,同一首诗不同时代的评论者对其表达情感理解的比较。
古诗最难把握的是诗中表达的情感,也就是诗歌的主旨。
化难为易的方法有四:一是将古诗歌补足翻译成白话散文;二是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初步达到知人论世;三是抓住题目,寻找、敏感诗中直白的“情语”(诗眼);四是如果没有“情语”,全是“景语”等,要把握景语的倾向,即是哀景还是乐景,如果全是哀景,那必然抒发哀情,反之,亦然;解答情感比较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分别把握不同诗歌所发达的不同情感,这是比较情感的前提。
【真题练习】(2009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问题]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
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解题思路]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
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
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
“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
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
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
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
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元好问的《点绛唇》词则表现浓浓的惜春恋春之情。
首句说“醉里春归”,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连绿窗也留春,何况我呢?“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留不住春,不知春归何春,竟无来由地责问落花和黄莺;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
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
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参考答案]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3比较炼字【答题思路】此类也包括不同诗歌间炼字比较,同一首诗歌不同版本不同字的比较,不同评论家对炼字的评判比较等。
因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性、凝练性要靠语言来达成,所以,品味诗人的遣词造句妙处,就是炼字。
怎样炼字呢?首先要善于识别值得炼的词语,一般说,诗句中首选炼动词,其次是副词,再次是叠词,最后才是名词。
其次要知道炼字的思维。
诗歌中值得炼的词语的妙处,妙就妙在其形象和凝练上,丰富的内涵凝成一个词语,故而,对鉴赏者来说,我们炼字的过程就是凝练展开,如同将茶叶泡开一样。
最后,还有养成固定的答题习惯(模式)。
所谓的比较,就是分别说出诗中各自词语的妙处即可。
首先是指出该炼的词语(题干已明确的,此步骤应省略),第二步是解释该词语诗中含义;第三步是指出该词语无有活用、修辞情况;第四步,将该词语放入句中,翻译该句,最后一步(关键),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题目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题]这两首诗最后一句中的“独”字都有表现力,但内涵不同,试作分析。
[解题思路]“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与诗歌内容无必然联系。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
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最后两句写其突破重围、奇路而归。
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蓑衣。
笠:斗笠。
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柳诗写雪景而前三句不见“雪”字,纯用空中烘托之笔、一片空灵。
待结句出“雪”而回视前三句,便知“千山”、“万径”、渔翁,已全覆盖于深雪之中,而那雪还在纷纷扬扬,飞洒不休。
“千山”“万径”“寒江”“孤舟”“鸟飞绝”“人踪灭”皆为了衬托蓑笠翁寒江“独钓”,一个“独”字,突出了蓑笠翁形象。
而写此形象是为了自寓,表现诗人在长期流放过程中特立独行,不甘屈服的精神。
[参考答案]两首诗最后一句中的“独”是“独自一人”的意思,李诗是说此将领独自一人率领残部突破重围、奇路而归。
一个“独”字凸显了此将领的出众,它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
柳诗是说在空灵雪飘的世界,万物皆退缩隐匿,只有此老渔翁独自一人寒江垂钓。
一个“独”字一个“独”字,突出了蓑笠翁形象。
而写此形象是为了自寓,表现诗人在长期流放过程中特立独行,不甘屈服的精神。
4比较技巧【答题思路】鉴赏古诗词,总的说来说是两大块:一是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写了什么),一是该诗用什么技巧表达情感的(怎么写的)。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很重要。
所有表达技巧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都是为了达成诗歌语言形象、凝练这一本质的。
表达技巧属于文艺理论知识,可惜教科书少有介绍,术语较乱,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问题。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篇章构思(结构)。
具体地说,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古诗词中表达方式通常用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少用记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
要特别要注意描写中的白描。
古诗词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因篇幅原因,少用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
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你得识别出来,且知道其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范围较为广泛,常用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反写,虚实结合(想像和联想),用典故,渲染,衬托,抑扬等。
这些手法的意思要知道,识记可用顺口溜--“景象反常,点燃衬衣”。
顺口溜记住常见的表现手法很有实效,拿到一首诗,当感悟不出其表现手法时,可调出顺口溜,一一快速对照,这样,你可以马上识别出表现手法的。
属于结构方面的有句式的倒装结构,篇章中的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篇末点题、卒章显志、借古讽今等。
识别不同诗歌所用的不同艺术技巧,且能分别指出各自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比较技巧。
解答此类题应按照“指明技巧+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真题练习】(2007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问题]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解题思路]吴融的《华清宫》以小显大,通过学习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
李约《过华清宫》抒写昔日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
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唯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感叹王朝的兴废。
[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不得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2)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诗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