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到富裕》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的机制
——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的《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述评
刘培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1 谭永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关键词:经济发展、组长模式、技术进步
速水佑次郎(Yujiro Hayami)教授 1960 年获得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农业经 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先后在日本和美国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任职,长期从事农业 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目前是国际发展高级研究基金(Foundation for Advanced Studies on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的研究生院主席,日本国立政 策研究大学院大学(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客座教授,国 际农业经济学会终身名誉会员。速水教授是国际知名经济学家,他与 Vernon Ruttan 提出的诱致性技术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假说在经济学界影响甚广。速水 教授凭借其在农业经济学、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方面的卓越 成就,获得了多项重要奖励,包括 1999 年日本政府颁发的紫色勋章。
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略显缺乏,而这恰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注意和关心的。 5
不能只是政府和市场的结合,而应该是包括社区在内的三个组织的结合。就协调 社会组织的劳动分工而言,市场通过建立在自利基础上的竞争来实现,国家在强 制基础上通过命令来实现,而社区则在协商基础上通过合作来实现。
第二,社区内部的有效信息可以有效节约交易成本。作者认为,社区可以定 义为由密切人际交往产生的相互信任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但理论上社区的范围 可以很广。一般而言,社区相对于市场和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 上,这是因为社区关系在阻止免费搭车者方面是有效的。由于社区提供局部的公 共品并只惠及特定群体,社区依靠在其成员密切的社会交往和惧怕被社区排斥中 形成的合作精神来抑制违规的动机。因违规而名声不好甚至被社区排斥的损失是 很高的,尤其是在一个如部族和村落这样小而紧密的社区。如果这个损失加上违 反社会准则和道德信条的心理成本,比机会主义行为的预期所得要高,那就不会 有违规问题,进而能够大大节约交易成本。
该书主要从人口增长、自然资源限制、资本积累、技术进步、收入分配、贫 穷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阐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并使用比较制度分析方 法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及文化传统情形下的、由资源禀赋和技术变 化引起的制度进化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日本、东亚经济发展经验的剖析, 阐述了发展的机制潜在于表面的落后之中,如果这种机制被适当地开发出来,赶 超发展是完全可能的观点。
1 本文是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观点。 1
国千年发展目标把减贫直接作为发展的目标,新版著作也对发展援助理念 由“华 盛顿共识”向“后华盛顿共识”的转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笔者有幸先睹速水教 授和神门博士的最新版发展经济学,愿意把研读该书的一些心得和读者共享。
一、 主要内容介绍
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主要议题, 速水教授和神门博士的《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一书探讨的正是这样一 个重大问题。二战以来,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 区)经济发展迅速,实现或者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而非洲、拉美和前苏联、东欧 等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社会动荡。该书力图寻找这些重大经验现象背后的原 因,并致力于回答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否从贫困走向富裕,如何从贫困走向富裕的 问题。
神门善久(Yoshihisa Godo)博士是明治学院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日本国立 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客座副教授,国际发展高级研究基金的客座研究员,目前在 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做访问研究。
2005 年初,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合作,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发展 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第三版(Hayami and Godo, 2005)。该著作前两版是速 水佑次郎教授独立地以同一书名出版日文版之后,翻译为英文出版的,而第三版 则从一开始就用英文写成,直接出版英文版。2003 年,该著作的英文第二版由 李周教授翻译、蔡昉教授和张车伟博士校核、林毅夫教授做序,翻译为中文版, 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速水佑次郎著,李周译,2003)。国内读者对该著 作的基本内容有一定了解。第三版和前两版相比,有一些显著的不同。第一,新 版将原版截止为 1995 年的数据更新为 2000 年甚至更近年份的数据。第二,增加 了有关 Pigou 定理和农地制度选择理论的附录。第三,最重要的是,伴随着联合
该书又一个特点,也是该书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市场、国家和社区 三位一体的新的分析框架,关注社会的文化和规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无 疑为扩充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和理论框架提供了有益思路。作者的社区理论思 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社区与市场是高度互补的。作者认为,尽管新古典主义者和结构主义 者在政府和市场关系上争论不休,但不论两派观点多么对立,都认为社区与市场 是相互排斥的、相互竞争的,然而事实上它们是高度互补的。如果一个社会具有 繁荣的社区和公民组织,人际之间关系和谐,诚实可信,那么很多政府失败和市 场失败都可以避免。因此,社区关系可以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其 发展的早期阶段,发展市场的主要障碍使得合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时,基于社区 关系的信用和合作可以缓解这类困难,从而可以强化市场发展所必须的合约执行 机制。这样,如果把社区考虑进来的话,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所设计的经济体制,
3
利用社区来纠正市场和政府失败以支持现代经济的发展。因此,作者指出,发展 中国家的经济体系,不能只是市场和国家的结合,而应该是包括社区这种凭借紧 密人际关系和相互信任而引导成员自愿合作的组织在内的三种组织形式的密切 结合。
(四)其它问题
除上述问题外,本书还论述了收入分配差距、贫困、环境以及农业等问题。 这里不一一赘述。特别值得介绍的是作者对环境问题的分析。作者认为,发展中 国家的环境恶化主要是由贫困造成的,而技术和制度的变化滞后于资源禀赋的变 化又是发展中国家严峻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只要有 效地应用发达国家所积累的技术和技能,就能将工业化和城市化引起的污染控制 在比发达国家过去低得多的水平上。此外,由于当前环境污染的影响并非局限于 某个地区,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开展国际合作。
在笔者看来,发展经济学最值得总结和分析的是两类经验:成功者为什么成 功;失败者为什么失败。速水教授和神门博士的这本著作尽管也有多处涉及到失 败者为什么失败的问题,但主要侧重于总结日本的经验,属于分析和总结成功者 为什么成功的一类。2而对成功者如日本的解释,自然是身处其中的经济学家才 有入木三分的深刻和独到的认识。正如速水教授所说的那样,当他 20 世纪 40 年代到美国留学时,不敢想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日本人均收入水平能达到美国的
(三)经济发展中市场、国家和社区的三位一体
作者超脱了国家和市场两分法的传统发展经济学分析框架,认为经济发展是 个复杂过程,不仅涉及数量扩张而且包括制度、组织和文化等非数量因素的变化, 如果把视野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分析思路上,不论发掘得多么精深,都 是不充分的。该书中作者提出了市场、国家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新的分析框架。
2 当然,日本以及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在上个世纪末期以来,也面临颇多问题。该书 4
一半,但是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内,日本的人均收入水平超过了美国。速水教授 的日本经历和其国际视野,决定了这本书具有不同于其他发展经济学教科书的特 点。
与吉利斯等合著的《发展经济学》(Gillis, et al, 1996)、托达罗的《第三世界 经济发展》(Todaro, 1997)、瑟沃的《增长与发展》(Thirwall, 2003)、瑞安的《发 展经济学》(Ray, 1998)等比较流行的发展经济学著作相比,本书的主要特点是 放弃了对经济发展的面面俱到的一般性分析,主题比较集中、明确。除了第一章 介绍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二章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绩效进行比较之外,其余的 各章可以说一环扣一环。笔者研读该书时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在阅读前面一章时 想到的问题,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给出了解答。这使得该书成为一本紧凑的、逻 辑严密的发展经济学专著。
该书主要内容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技术引进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该书通过对日本与美国、韩国与拉美国家的时间序列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发 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绩效的差异与自然资源禀赋没有多少关系,也就是说自然资源 禀赋并不是支持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要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资以 及技术创新来解释。
针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能否跳过依赖资本集中和积聚的经济增长类型 (马克思型的增长)而进入依赖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类型(库兹涅茨型的增长) 的问题,该书通过分析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以及随后东南亚和中国沿海
第三,社区也不能避免失败。作者认为,诞生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里的社区原 则,有潜力成为有助于工业发展的现代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社区里的传 统规范和惯例自身在组织现代发展方面并非总是有效的,同市场和国家都会受到 自身失败的限制一样,社区也不能避免失败。比如,基于社区关系的相互帮助和 合作,在某些环境下会造成促进相互逃避义务和背后拆台的可能性。再比如,社 区关系有时会成为一种惩罚那些背离规范和惯例的创新者的社会机制,进而成为 保护过时技术和缺乏效率的制度和组织形式。为纠正或者避免社区失败,使社区 成为现代经济制度的有效组成部分,社区的利用就不能离开市场竞争,更不能以 社区替代市场和国家。
2
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形,对此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作者认为一个国家工 业化的起步时间越晚,别国所积累的可供借用的技术就越多,它的工业化和经济 增长的速度就会比先行国更快;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沿着由发达国家积累的科学 和工程知识扩展的创新可能性边界,采用适合它们资源禀赋的新技术,就能在成 本节约方面获得巨大利益。
(二)制度创新对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经济的作用
基于上述,作者进一步认为,后起国家利用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实现高经济增 长率,仅仅是一个潜在的机会。这个机会并不是绝对的,把这个机会变为现实是 有条件的。
作者认为,政府投资于科学研究和教育,推进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固 然是加速工业化、转变为库兹涅茨意义上的现代增长模式的重要条件,但是,有 些国家在教育和研究方面大量投资却没有获得成功,这说明科学教育研究投资是 加速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鉴于此,作者进一步指出,要把创 造的机会有效地开发出来,必须具备制度上的前提,通过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活 动提供最大的便利。这样作者就得出了后发优势带来的潜在机会的利用程度,取 决于制度创新的能力,后起国要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高工业增长率必须建立 适宜制度的观点。
作者指出,如果信息是充分的,市场上没有交易成本,只要做到市场与政府 的适宜结合就可以了。然而在现实中,信息是不充分、不对称的,在发展中国家 尤其如此,这就造成了普遍的市场和政府失败。从理论上讲,市场失败可以通过 法律程序强制实行合同来纠正,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交易规模普遍较小,履行正 式法庭程序的司法成本又很高,通常超过了调解争端的预期收入,客观上就需要
二、主要特点与创新
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绩效相差悬殊。先是日本和韩国、中国台湾、 香港、新加坡的快速经济增长和发展,之后是印尼、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的 快速追赶,从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中国、印度、越南等加入了快速增长和发展 的行列。但是,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却绩效平平,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甚至在转轨过 程中经历了严重的衰退。伴随着这个时期的经济史,发展经济学也经历了兴起、 相对沉寂和再度兴起的发展历程,但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框架。
该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认真地对待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该书把马克思在《资 本论》中概括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加以型式化(Stylization),并纳入该书 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主题当中,把主要以资本积累推动的经济增长称之为马克思型 的增长。作者认为,马克思理论体系对经济增长的逻辑推论和发达国家早期发展 阶段的经济史是吻合的。在西方经济学家撰写的发展经济学著作中,像速水教授 和神门博士这样把马克思经济理论纳入分析范围的比较鲜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