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社会医学名解简答
初级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起的卫生保健服务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与参与,强调卫生系统必须由封闭转为开放恩格尔模式:基于系统的原则,在这个框架里可以把健康或疾病理解为从原子、分子、细胞、组织到人,以及由个人、家庭、社区、国家构成从微观到宏观,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融合高危险性分析:以高危险性观点来找出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采取重点防治的措施,改善人群健康水平高危人群:之容易受疾病侵扰的人群,包括处于高危险环境的人群,对环境有高位反应的人群,以及有高危行为的人群高危环境:包括存在危险因素的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高位反应:指机体对刺激缺乏适应和耐受,当身体和社会刺激达到一定程度和持续时间发生的一些疾病,与个体的生物遗传、健康状态、生活经历有关还原论:是将人体分解为奇观、细胞、分子、复杂的生命现象必须用武力的、化学的方法来解释功能改变的因果关系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社会的完好状态健康行为:指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在看客观上促进有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群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是指在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居住和工作环境中社会分层的基本结构和社会决定性条件产生的影响健康的因素,反映人们在社会结构中阶层、权力、财富的不同地位健康公平:从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统计的和地理角度定义人群健康和无差异的状态健康能力增长:指那些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健康的决策权。
包括物质能力增长、社会心理能力增长、政治能力增长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它是在西方国家通过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了现代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全科医生从事基层医疗保健第一线服务的知识技能体系。
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像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社会医学是一门研究医疗与社会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社会因素对个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社会医学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等,以揭示社会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改善公众健康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首先,社会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健康不平等。
健康不平等指的是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种族、性别和地理位置的人群之间在健康水平上存在的差异。
社会医学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以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助于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社会干预措施,以减少健康不平等,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其次,社会医学关注社会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个体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居住环境等。
社会医学研究发现,这些环境因素与个体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例如,低社会经济地位与贫穷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病毒感染和心理健康问题。
而良好的社会环境则有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
通过了解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医学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推广和干预策略,以提升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
此外,社会医学还研究社会支持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性。
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的情感、信息和物质方面的支持。
社会医学研究表明,积极的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社交支持能够减轻压力、增强心理健康及免疫力,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社会医学呼吁加强社会支持网络,提高个体的社会互动和交往,以改善健康状况。
总结起来,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对个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科,重点关注健康不平等、社会环境和社会支持等因素。
通过揭示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机制,社会医学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
社会医学知识要点归纳
《社会医学》知识要点归纳【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就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人及人群的身形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1848年,法国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德国格罗蒂扬提出整套理论和概念,并于1920年在柏林大学首次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
3.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类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概念的本质概括。
4.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5.亚临床疾病是指没有临床症状、体征,但存在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检测证据,如无症状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可以无临床症状,但有心电图改变等诊断依据。
6.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SDH)在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的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7.1978年9月,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阿拉木图召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发布《阿拉木图宣言》,宣布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8.1986年11月,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公布了《渥太华宪章》,列出8个健康的关键决定因素:安全、社会保障、教育、食品安全、收入、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公正。
9.2000年9月,联合国大会提出“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与3个健康直接相关社会决定因素: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孕产妇健康和对抗艾滋病、疟疾及其他疾病;5个健康间接相关社会决定因素:消除贫困和饥饿、普及初等教育、性别平等和提高妇女权益、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全球发展的合作关系。
社会医学习题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2.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正和医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关,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3.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4.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成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这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5.亚临床状态:指疾病过程早起机体表现为生理反应的适应性而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生理状态,又称无症状疾病。
6.结构式访谈:是调查着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或者问卷向调查对象逐一询问来收集资料,又称问卷调查访谈或者问卷访谈。
7.非概率抽样:每个调查对象被选中的机会不是随机的,一般不能考虑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也不能估计抽样误差的大小。
8.专题小组讨论:专题小组讨指由背景相似的讨论参加者或者形成若干个专题小组,每个组有6~12个人组成,在讨论主持人的引导下,就所一研究或者调查的问题广泛、深入、组有地进行交换意见和观点,研究者依此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9.信度:信度指在实验过程(调查)中对同一实验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所获得结果的近似程度。
10.效度:效度指所采取的实验及测量方法或者研究结果符合现有理论或者标准的程度。
11.生命质量(QOL):又称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包括个体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12.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体满意度。
社会医学(整理版)
第一章概论一、名词解释1、医学:是研究预防与治疗疾病、维护与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
2、社会医学: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3、社会属性:是人群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本质特征。
4、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即身体无病、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适应社会的能力。
5、社会病: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如意外伤害、精神障碍、酗酒、吸毒、青少年妊娠、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等。
二、填空1、医学的基本任务: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2、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群。
3、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有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和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4、社会医学的核心内容有社会医学诊断、社会病因分析和社会医学处方。
5、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及社会治疗学四个部分。
6、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是法国医生儒勒.盖林,社会医学的发源地是德国。
7、社会医学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三、简答题1、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向哪四个方面扩大。
答:①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②从生理扩大到心理,③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④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2、简述三次卫生革命。
答: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我国目前处于卫生革命的交叉阶段,即第一次卫生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第二次卫生革命任务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主要威胁。
3、简述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社会因素)与医学(健康或疾病)的联系与规律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
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
医学模式: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现象的总的看法、基本观点和实践原则,亦称医学观。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鬼神作怪,天遣神罚,健康与生命乃神灵赐与,总之归之于某种无所不在的神灵。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与思考的朴素、辩证、整体的医学观念,称为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把人体当成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疾病是机器某部分故障失灵,需修补完善”,人和动物不同在于“多几个弹簧和齿轮”,这就是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认为每种疾病都必然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或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或化学改变,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应该能够找到治疗的手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是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亚健康状态:指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亚临床疾病:无症状疾病,无临床症状体征,但有临床检测证据。
整体病因论:疾病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作用结果的复合体。
健康投资: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闲暇时间和卫生服务等资源。
人口流动: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
社会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总和。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现为亲密,也可以是疏远和敌对。
社会医学
社会医学一、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 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疾病的作用及其规律,制定各种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息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4.卫生服务需求:指疾病者、病患者和患病者实际接受卫生服务的程度,即患者不仅愿意,并且有能力(如经济能力)接受卫生服务5.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6.健康危险因素:是人们在认识疾病病因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些急性病、传染病和外伤等的危险因素多为单因单果,有很大的防治价值7.健康危险因素: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了能性增加或者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
8.健康相关行为:是科学的一个分支,只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9. 社会因素:是公卫执业助理医师社会医学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10.社会卫生状况:是指社会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社会环境状况。
二、简答题(一).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1.以健康为中心。
健康与疾病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许多互相关联的因素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社区卫生服务必须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走进社区和家庭,动员每个人主动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和残疾,促进健康。
2.以人群为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群为对象,以社区的所有人群的利益和健康为出发点的。
以维护社区内所有人群的健康,如改善社区的卫生环境、居住条件、消除不安全因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例如,如果发现社区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病率高,就要考虑是否需要在社区内开展婴儿合理喂养的健康教育。
这就是以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特点。
3.以家庭为单位。
家庭是社区组成的基本单元。
一个家庭内的每个成员之间有密切的血缘和经济关系,以及相似的行为、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卫生习惯等。
因此,在健康问题上存在着相同的危险因素。
【2024版】社会医学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医学:第一章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它以满足区域内所有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对卫生资源实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社会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3.第一次卫生革命以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4.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为目标。
5.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
6.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主要来自医学科学和社会科学。
7.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疾病和健康的社会属性,以分析和解决起源于社会文化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为主要目的。
8.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三个层面。
9.社会医学的产生使预防医学从传统的生物预防扩大到社会预防。
10.高危险性主要包括高危人群、高危环境、高危因素。
1.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2.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的观点;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3.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发展区域卫生规划;开张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第二章模式:在科学研究中是指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或解释方式,也可以指一种思想体系或思维方式。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理论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它实质上是一种医学观。
社会医学名解
社会医学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医学模式:是指人类与疾病相互抗争和认识生命自身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领域,其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
3、消极健康观:人患了疾病便失去了健康,疾病的治愈使人们又重新恢复了健康。
这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的观点称~积极健康观:健康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可以理解为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健康观。
4、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亚临床状态:亦称无症状疾病。
亚临床疾病虽然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存在系统某一部位、系统或功能的受损,出现功能紊乱或病理改变,而且还有防御、适应和生理代偿能力的反应。
存在着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反应的临床检测证据,这是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区别。
5、社会生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群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及其与社会制度、法律及风俗习惯的关系,即研究社会卫生状况。
6、体质指数(BMI):国际通用的筛查肥胖和营养不良的指标。
标准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身高(m2)7、社会支持:作为个人在其社会网络中获得的支持和帮助的数量和质量。
8、婴儿死亡率:指某年平均每千名活产中不满一周岁(婴儿)的死亡数。
该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社会卫生状况和评价妇幼卫生工作的综合和敏感指标之一。
孕产妇死亡率:指某年中由于怀孕和分娩及并发症造成的孕产妇死亡人数与同年出生活产数之比,该指标反映妇女怀孕和分娩期的危险性,它的高低与社会经济状况、妇幼卫生保健密切相关。
社会医学
社会医学考试内容一、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和个人及人群健康及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医学发展的基本观点、概念框架、思维方式、发展规范的总和,也是人类对健康及疾病观察和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
3、疾病:可看作是整个生物体或其他系统在生长、发育、功能及调整中的失败或失调。
4、亚临床疾病(sub-clinical disease) :又称无症状疾病,认为疾病是改变了条件的生命现象的过程。
疾病过程中不仅有机体受损害,发生紊乱的病理表现,而且还有防御、适应、代偿生理性反应。
5、亚健康状态(sub-health state):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6、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通常可以使用一系列的指标进行测量。
通常使用收入、教育、职业三个指标来测量社会经济地位。
7、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
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人体健康、导致消费者死亡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危机消费者或后代的隐患。
8、职业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多是指职业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对工作者造成心理、生理、社会的健康状态改变及损害的压力。
9、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社会医学名解与问答汇总
社会医学名解与问答汇总一1.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订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1.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如下6方面: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②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
③发现社会卫生问题。
④制定卫生政策和措施。
⑤促进人群健康。
⑥加强社会医学教育。
2. 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融合医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思想,从社会宏观水平分析、解决人群健康问题。
二、1.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四、问答题1 生物医学模式过时了吗?为什么?随着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健康新概念深入人们的观念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长、医学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以单因单果的疾病与病因关系模式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医学的发展和人群的需要。
注重人的社会属性、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健康与疾病问题,而不单纯关注其生物属性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最终的解决途径。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的贡献是什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的贡献:①解放医学思维模式,以综合思维方式处理问题;②扩大了医学研究的思路;③疾病预防从单纯的生物预防扩大到社会、心理预防的新层次;④医药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发生巨大变化;⑤为中国医学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三、名词解释1.定性研究2.问卷3.封闭式问题4.信度5.德尔菲法6.专题组讨论四、简答题1.简述社会医学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2.简述问卷设计的步骤;3.简述专题组讨论和选题组讨论的异同点。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 1604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1)2.医学模式: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辨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疾病和死亡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科学观。
(14)3.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24)4.亚健康状态: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25)5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6.老年型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
(53)7.家庭:婚姻、血缘和法律为基础同定下来的社会基本单位(58)8.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的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69)9.调查研究:在某一特定现场的人群中,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收集研究资料的过程。
(96)10.定量研究:通过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研究。
其收集资料的过程称为定量调查(问卷调查)(105)11.信度: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信度,通常用信度系数来评价。
(112)12.效度: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113)13. 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114)14. 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社会医学名解
第一章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科学。
第二章医学模式:是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现象的总的看法、基本观点和实践原则,亦称医学观。
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第三章“ 大卫生观” :卫生系统必需由封闭转为开放,必须与其他部门配合协作,动员和规定全社会参与,使卫生工作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公平:是指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均有机会获得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即不同收入、种族、年龄、性别的人群应当具有同样或类似的健康水平。
高危人群:是指易受疾病侵扰的人群,包括处于高危环境中的人群,对环境有高危反应的人群,以及有高危行为的人群。
高危因素:是指对健康构成威胁的因素。
社会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而言的,是指社会结构的某些特征,主要包括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网络三个基本方面。
第四章文献研究:是根据一定目的,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
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定额抽样、意图抽样、雪球抽样、空间抽样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是指通过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效度: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准确性。
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准则效度信度:对同一事物的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
稳定性、可靠性。
相关系数作为信度系数。
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定性研究:是在一种自然的情景下,通过对少量样本深入、细致的分析,从整体的角度深入探讨和阐述被研究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的一类研究方法。
第五章社会卫生状况: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第六章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关系、卫生保健以及社会文明等。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社会医学:就是研究社会(社会因素)与医学(健康或疾病)得联系与规律得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
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就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就是一种身体、心理与社会得完好状态。
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就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得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得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得积极行动与参与。
医学模式:人们对于健康与疾病现象得总得瞧法、基本观点与实践原则,亦称医学观。
神灵主义得医学模式:认为疾病就是鬼神作怪,天遣神罚,健康与生命乃神灵赐与,总之归之于某种无所不在得神灵。
自然哲学得医学模式: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与思考得朴素、辩证、整体得医学观念,称为自然哲学得医学模式。
机械论得医学模式:把人体当成就是“自己发动自己得机器,疾病就是机器某部分故障失灵,需修补完善”,人与动物不同在于“多几个弹簧与齿轮”,这就就是机械论得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就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得变化规律得医学观与方法论。
认为每种疾病都必然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或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得形态学或化学改变,都可以确定出生物得或理化得特定原因,都应该能够找到治疗得手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就是躯体、心理与社会得完美状态,而不仅就是没有疾病与虚弱。
亚健康状态:指机体虽然无明确得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得一种生理状态。
ﻫ亚临床疾病:无症状疾病,无临床症状体征,但有临床检测证据。
整体病因论:疾病不就是由单一因素引起得,而就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作用结果得复合体。
健康投资:人们为了获得良好得健康而消费得食品、闲暇时间与卫生服务等资源。
人口流动: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得变动与阶层职业上得变动。
社会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得社会关系与社会活动得规范体系,就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得总与。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形成得一种极其复杂得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现为亲密,也可以就是疏远与敌对。
社会医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概论一、名字解释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健康(health):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里、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二、简答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2、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通过社会卫生状况调查,掌握社会卫生状况及人群健康状况,分析人群健康水平及其变动规律;2)发现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重视社会印务对健康的作用;3)提出改善措施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依据;4)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监督和评价。
3、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④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
⑤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⑥加强社会医学教育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①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
②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
③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
④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的观点。
(高危人群、高危环境、高危因素)⑤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
⑥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三、填空题1、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和()的人,而()是人类的本质特征。
2、WHO提出了(),概括论述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决定性影响。
3、社会医学的基础知识来源于()和(),前者包括了()、()、()、()等,后者包括()、()、()、()等,产生了具有()和()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资料 2
社会医学资料2概论一名词解释1 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 大卫生:“大卫生观” 强调卫生系统由封闭转为开放,必须与其他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参与,使卫生工作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
二简答1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a 倡导积极的健康观(身体、心理、社会的完好状态)b 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c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d 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 e 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2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群或群体。
3 社会医学的内容:社会卫生状况、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 社会医学创立与发展的要点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
他把社会医学分为四部分:社会生理、病理、卫生、治疗学。
德国的格罗蒂安提出了社会卫生学一整套理论和概念,提出了用社会科学的观点研究疾病的原则,指出了社会状况和疾病的关系。
5高危险性的内容高危人群:高危环境人群、高危反应人群、高危行为人群高位环境:高危自然环境、高危心理环境、高危社会环境高危反映:个人遗传素质、生活经历、健康状况医学模式一名词解释1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人们按照唯物观和方法论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决定着人们对生理、病理、心理等问题的基本看法,是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科学观。
2 医学社会化是指医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有特定的社会功能。
国家、社会和群众要承担更多的卫生保健责任,要把卫生事业当作全社会的公共事业,而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情。
社会医学
概论一名词解释1 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 大卫生:“大卫生观” 强调卫生系统由封闭转为开放,必须与其他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参与,使卫生工作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
二简答1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a 倡导积极的健康观(身体、心理、社会的完好状态)b 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c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d 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 e 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2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群或群体。
3 社会医学的内容:社会卫生状况、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 社会医学创立与发展的要点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
他把社会医学分为四部分:社会生理、病理、卫生、治疗学。
德国的格罗蒂安提出了社会卫生学一整套理论和概念,提出了用社会科学的观点研究疾病的原则,指出了社会状况和疾病的关系。
5高危险性的内容高危人群:高危环境人群、高危反应人群、高危行为人群高位环境:高危自然环境、高危心理环境、高危社会环境高危反映:个人遗传素质、生活经历、健康状况医学模式一名词解释1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人们按照唯物观和方法论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决定着人们对生理、病理、心理等问题的基本看法,是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科学观。
2 医学社会化是指医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有特定的社会功能。
国家、社会和群众要承担更多的卫生保健责任,要把卫生事业当作全社会的公共事业,而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情。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1 社会医学第一章绪论一、名解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二、选择、判断1、社会医学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进行社会医学“诊断”(2)研究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医学策略或措施,开出“社会医学处方”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不同目标与任务的卫生革命:①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和精神疾病等。
③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2、社会医学的性质特点:(1)社会医学学科的交叉性。
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之间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3)社会医学的实践性。
3、几个主要观点(1)希波克拉底:①注意到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②知道什么样的人患病,比知道这个人患的是什么病更重要③医师医治的不仅是疾病,更重要的是病人(2)古罗马医师盖伦: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3)意大利人拉马兹尼:探讨职业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4)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
(5)德国医学家诺尔曼和病理学家魏尔啸: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作用。
三、简答1、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③发现社会卫生问题④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⑤加强人群健康保护第二章医学模式与健康观一、名解1、医学模式:归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领域,即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处理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形成对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疾病观+健康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医学名词解释 1604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1)2.医学模式: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辨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疾病和死亡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科学观。
(14)3.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24)4.亚健康状态: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25)5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6.老年型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
(53)7.家庭:婚姻、血缘和法律为基础同定下来的社会基本单位(58)8.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的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69)9.调查研究:在某一特定现场的人群中,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收集研究资料的过程。
(96)10.定量研究:通过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研究。
其收集资料的过程称为定量调查(问卷调查)(105)11.信度: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信度,通常用信度系数来评价。
(112)12.效度: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113)13. 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114)14. 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119)15. 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119)16.卫生服务利用: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为居民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
17.成本效益分析:用货币单位来评价卫生服务方案的优劣,成本和效益均用货币表示。
(119)18.成本效果分析:卫生资源的投入所得到的利益不能用货币值计量,只能用某种指标,如发病率,休工率等。
(119)19.卫生资源: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卫生部门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知识和信息的总称。
(127)20. 卫生人力:经过专业培训、在卫生系统工作、提供卫生服务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和正在接受规范化医学教育和培训的人员。
(127)21. 健康危险因素: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134)22.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RA):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137)23.评价年龄: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按个体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的预期死亡率水平求出的年龄。
(142)24.增长年龄:根据已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可能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后预计的死亡水平求出的评价年龄。
(142)25. 社会卫生状况:社会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环境状况。
(165)26.孕产妇死亡率:某年内出生每一千名活产婴儿的孕产妇死亡人数。
(167)27. 婴儿死亡率:指一年内每千名未满周岁活产婴儿中的死亡数。
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敏感、综合指标。
(167)28. 新生儿死亡率:指一年内每千名未满一个月新生儿的死亡人数。
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敏感、综合指标。
29. 平均期望寿命:又称预期寿命,是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到全部死亡为止,每一个人可能活的平均年龄。
30. 减寿人年数(PYLL):某一人群在一定时期内(1年内),在目标生存年龄(常定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
(168)31.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 :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指标,是生命数量和生活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性指标。
(168)32. 健康期望寿命(HALE):扣除了死亡和伤残影响之后的平均期望寿命。
(168)33.卫生政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为保障公众健康和实现特定卫生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行动依据,主要包括卫生发展的目标、法律、法规、战略、方针、策略、计划和措施等。
34. 初级卫生保健(PHC):又称基本卫生保健,普及适宜的、技术可靠的、社会能接受和担负的技术,使全体人民公平地获得基本卫生服务。
(191)35.卫生保障制度: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所采取的综合性政策和措施,包括卫生费用筹集、分配与支付方式以及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和管理措施等基本要素。
(198)36.社区: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关联的大集体。
37.慢性病:病程缓慢、逐渐加重,其病理变化常具有退行性、不可逆性,严重者可引起功能障碍,而需要长期的治疗、保健和康复,也可能导致死亡。
(267)38.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272)39.筛查:也称筛检,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病人区分开来。
(273)社会医学大题一、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2)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二.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3)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3)制订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三、论述大卫生观(11)1)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共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这也被称为“大卫生观”。
2)强调卫生系统由封闭转为开放,必须与其他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参与,使卫生工作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卫生部门单枪匹马的搞卫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3)每一卫生任务都与社会各部门发生着直接与间接的联系,必须要求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共同计划、共同实施才能取得成功。
(举例:非典的控制、天花的消灭等)四、医学模式的种类(15)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18)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六、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21)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23)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
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八、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43)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工作条件,卫生状况,保健水平都有明显改善。
在疾病组成上,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人们衣食住行和医疗保健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营养缺乏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仍是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九、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51)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十、社会支持的分类和影响因素(58)分类:物质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评价支持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社会网络、社会凝聚力十一、教育对健康的影响机制(66)1)教育影响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2)影响自我保健行为预防服务; 3)求医行为4)病人角色 5)就业机会和收入;十二、社会医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98)方法:1)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 3)评价研究 4)德尔菲法 5)文献研究步骤1)选择课题,陈述假设; 2)制定研究方案 3)收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 5)解释结果;十三、面对面访谈的优缺点(106)优点: 1)比较灵活,随时纠正和完善被访谈者对问题的回答; 2)可以在文件中列入较为复杂的问题; 3)对调查者文化要求不高 4)问卷回收率高,可以督促被调查者的回答;5)容易控制访谈的环境;缺点:1)耗费时间和人力、物力; 2)对访谈员素质要求高 3)没有匿名保证4)适用范围小十四、信访法的优缺点(107)优点:①节省时间和费用,②可避免现场自填时间紧张、时间冲突和周围环境的影响,③有较高的匿名保证,④调查的范围可以很广。
缺点:①缺乏灵活性,②可信度相对较差,③无法控制填写问卷的环境,④问卷的回收率较低,⑤问卷有效率可能较低。
十五、开放式与封闭式问题的优缺点(110)1.开放式问题优点:①可以用于事先不知道答案有几种的情况,②反映回答者之间细微差异,③用于问题和答案太长时缺点:①对被访者要求高,②花费时间,③拒答率高,④不易于统计2.封闭式问题优点:①容易填答,②节省时间,③拒答率低,④便于统计分析缺点:①答案不易列全,②无主见者易猜答,③易发生笔误十六、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116)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3)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 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7)卫生服务利用;8)研究医疗保健制度;十七、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126)1)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2)社会经济因素;3)文化教育; 4)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5)医疗保健制度;6)气候地理条件; 7)行为心理;8)婚姻与家庭;十八、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特点及作用过程(慢性病自然史的六个阶段)(134)分类: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特点: 1)潜伏期长; 2)特异性弱; 3)联合作用; 4)广泛存在;作用过程:1)无危险阶段 2)出现危险阶段 3)致病因素阶段 4)症状出现 5)体征出现6)劳动力丧失;十九、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考选择题要求掌握)(137)1)收集死亡率资料;2)拟定调查法,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3)将危险因素转化成危险分数;4)计算组合危险分数;5)计算存在死亡危险;6)计算评价年龄;7.计算增长年龄:8)比较评价年龄、增长年龄和实际年龄差别,得到四种类型结果; 9)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二十、个体评价四种类型(选择题,结合例子理解)1.健康型(增:42 评:43 实:47)评价年龄<实际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