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血黏度及血脂分析
缺血性结肠炎26例临床分析
缺血性结肠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1]。
缺血性结肠炎(IC),又称结肠缺血,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本文通过对26例IC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其临床特征,从而为IC的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临床资料研究期间共纳入2008年~2011年我院收集的26例IC患者,其中男20例(76.9%),女6例(23.0%);年龄43~83岁,平均61.6岁,<60岁者12例(46.2%),≥60岁14例(53.8%);病程24h~4个月,平均1.5个月;平均住院时间(14.2±6.8)d;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者16例(61.5%),糖尿病6例(23.0%),风湿性心脏病2例(7.6%)。
26例IC患者中,急性起病13例(50.0%),亚急性起病12例(46.1%),慢性起病1例(3.8%);以腹痛为首发和主要症状者23例(88.5%),无腹痛但以便血为首发症状者2例(7.7%);腹痛性质为绞痛者9例(34.6%),隐痛11例(42.3%),胀痛2例(7.6%)。
腹痛位置不定,主要集中于左腹和下腹,伴消化道出血者22例(84.6%)。
体格检查示,11例(42.3%)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贫血貌,余无其他阳性体征。
粪便常规示10例(38.5%)患者光学显微镜下红细胞阳性(++-++++),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22例(84.6%)。
生化检查示血脂升高者8例(30.7%),余无明显阳性结果。
26例IC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位于左半结肠者23例(88.4%),横结肠+降结肠1例(3.8%),升结肠+降结肠1例(3.8%),全结肠1例(3.8%)。
镜下所有病例均可见病变部位粘膜充血肿胀,散在糜烂,有纵行或不规则且边界清楚的溃疡,表面覆盖有坏死物,其中2例可粘膜下新鲜出血点或渗血。
所有患者于病变多部位多点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示肠壁水肿、出血、坏死等循环障碍性黏膜性炎症表现。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临床观察
患者存在明显血液流变学改变 ,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 方 法
 ̄/ mi n离心 机离 心 3 0 mi n以进行 血浆 黏 度 的测定 。检 测仪 器为 L B Y—N 6 自动 旋 转 式 血 液 黏度 计 , 均 在 4小
1 . 1 一 般资 料
2 0 0 7年 1 2月 至 2 0 1 0年 1 2月我 院消 时 内完成 。 应用 S P S S 1 1 . 0软件 , 计量 资料 以均数
以上健康者作对照组 , 其 中男性 3 0 例, 女性 3 6 例; 年龄 缺血 性结肠 炎 患 者 全 血低 切 黏度 、 全血 高切 黏 度 、 6 5~8 4岁 , 平均 ( 7 2 . 3士 4 . 2 ) 岁 。两 组 性 别 构 成 比、 年 血浆黏度 、 红细胞沉降率 、 血细胞 比容 以及纤维蛋 白原 龄 经统 计学 处理 差 异 无统 计 学 意 义 (P 0 . 0 5 ) 。缺 血 性 水平均高于健康者 ,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血流变指标 比 结肠炎 的诊断 标准参照《 实用 内科 学》 1 3版制定 的标 较差异 均有 显著 性 (P < 0 . 0 5 ) 。见表 1 。
化 内科 收 治 的 7 2例 6 5岁 以上 缺 血 性 结 肠 炎 患3 . 7± 3 . 5 ) 岁 。另选 6 6例 同时期 在我 院体 检 的 6 5岁 2 结果
察组 , 其 中男性 3 5例 , 女性 3 7例 ; 年龄 6 5~8 5岁 , 平 均 ± 标准差 ( ±s) 表示 , 均采用 t 检验 , 检验水准 0 【 = 0 . 0 5 。
减少 , 引起结肠缺血。据统计 8 0%左右的缺血性结肠 本研究对 7 2例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液流 炎患者 同时伴有 上述 基础 疾病 J 。另 外研 究 已证 实 , 血 变学 指标 进行 了测 定 分析 。发 现 老年 人 缺 血 性 结 肠 炎 液流变学的异常与缺血性肠病也同样有着密切关系 ] 。 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 、 全血高切黏度、 血浆黏度、 红细胞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基础疾病为高血压 、 高血 沉降率 、 血细胞 比容和纤维蛋 白原均高于健康者 , 提示 脂、 糖尿病等。高血压可造成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 血黏 缺血性 结肠 炎患 者在 血管 狭窄 的基 础上 由于各 种基 础
缺血性结肠炎
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以青年人及中年人居多,有慢性腹泻及反复发作史,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明显,呈弥漫性分布,溃疡浅表,无深而大的溃疡,病理可见隐窝脓肿及杯状细胞减少等改变。
鉴别诊断
克罗恩病
以中青年发病居多,有慢性腹泻、腹痛及便血史,病变多累及小肠、回肠末端及结肠。病变分布呈节段性、跳跃式,肠管呈非对称性变形,肠黏膜见卵石征、圆形、纵形、线形溃疡。无典型指压痕样改变,病理可见非干酪样肉芽肿。
进食后诱发的腹绞痛,类似于心绞痛 吸收不良:因肠缺血所致,可发生慢性腹泻或脂肪泻、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辅助检查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常规检查:
02
粪常规:可见较多红、白细胞,隐血阳性
血常规:WBC可增高,以中性增高为主
(二) X线检查
腹部X片: 可见肠壁增厚之阴影,与肠壁充血、水肿有关。见于约20%病人 部分病例可见病变近端肠管扩张,与病变肠管出现功能性梗阻有关。 血管造影:可出现血管的一些特征性改变。如:肠系膜A分支狭窄,肠道血管分支不规则,动脉弓痉挛,透壁血管充盈受损…..
临床分型
缺血狭窄型: 多由前型持续、反复发作而引起肠腔狭窄。
添加标题
结肠坏死型: 系急性动脉阻塞所致,可致结肠肠壁穿透,造成腹膜炎。
添加标题
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 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多可治愈。
添加标题
1
临床表现
缺血性肠病多为急性起病,少部分病例伴存严重血管阻塞性疾病时可出现慢性发作的症状。
缺血性结肠炎
PART 1
患者,女性,73岁,反复胸闷、心悸2年,伴暗红色血便2天入院。3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2年前发现“心脏病”。近2年有活动后气促、心悸及下肢水肿。 入院时查体:血压140/80mmHg,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双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06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6-8次/分,腹部饱满,右上腹见斜行手术疤痕长约8cm,腹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肝脾未及,脐以下腹壁、会阴部及双下肢可见凹陷性浮肿。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如何诊断鉴别,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肠镜、便常规、腹部平片、胃钡餐造影、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造影、CT检查*一、检查血液白细胞轻到中度增高,以中性多形核细胞增多为主,大便常规检查见大量红细胞,潜血阳性。
*二、影像学检查(1)腹部平片:可出现肠壁水肿增厚、肠胀气、腹腔积液等征象。
(2)钡灌肠检查:有重要意义,有人认为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手段。
其表现有:①“拇指印”征或假瘤征: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可在数天内消失。
其病理基础为肠壁缺血、水肿,黏膜下的积液或积血将柔软的黏膜推向肠腔内,因此,钡灌肠时,可见肠管边缘出现多数半圆形、直径1~3cm,有柔软感的切迹,这种改变通常位于脾曲、远端横结肠和降结肠。
②锯齿征或管腔狭窄:在原来病变的基础上,如果黏膜高度水肿,则出现管腔的狭窄,如果产生表浅溃疡,则可见肠壁呈锯齿状改变。
2、纤维结肠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注意坏疽型不宜做结肠镜检查。
其镜下表现为:(1)急性期:起病72h以内,黏膜充血、水肿,多见散在出血点、浅表糜烂,约半数可有浅表溃疡,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界限清楚;活检可见炎细胞浸润,小血管内纤维素样血栓形成,腺管破坏及灶性出血。
(2)亚急性期:起病72h至7天,可见典型纵行溃疡形成,并可见明显的炎性渗出物;活检可见组织坏死及肉芽修复。
(3)慢性期:起病后两周至两个月,镜下仅见轻度炎症改变,无特征性。
活检整体退行性变、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增生,并可见较特异的含铁血黄素沉着。
3、CT检查可见肠壁水肿增厚,有时可见肠系膜动脉内血栓等。
4、选择性动脉造影只能评价血管的直径,而不能评价血流,因此,在非梗阻性因素所致的缺血性结肠炎,没有特异性表现。
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为日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方法:通过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4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4名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比较两组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情况。
结果:经过检测发现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值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诊断价值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是由于结肠血管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疾病所致的、以结肠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发病急,致死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帮助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选取较好的临床诊断方式,帮助患者进行快速的诊断治疗,从而有效的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为了探究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以提高缺血性结肠炎的确诊率,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4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4名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分析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血脂及血常规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干预的指导价值
血脂及血常规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干预的指导价值张春华;乔旨鹰;武玉东;孙海明;周卫英【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血脂及血常规状况,为疾病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结肠炎(观察组)、同期行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各4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血脂水平、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血黏度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TC、TG、LDL-C水平分别为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LT、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MPV、红细胞沉隆率大于对照组,血浆黏度、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多表现出血脂、血黏度异常特点,临床建议积极降脂干预及促进微循环改善治疗以防治IC.【期刊名称】《结直肠肛门外科》【年(卷),期】2015(021)006【总页数】4页(P410-413)【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血脂;血常规;D-二聚体;血黏度【作者】张春华;乔旨鹰;武玉东;孙海明;周卫英【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上海浦东 201208;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上海浦东 201208;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上海浦东 201208;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上海浦东 201208;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上海浦东 201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缺血性结肠炎(IC)主要由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发病突然且病情严重,早期以腹痛、血便症状为主,随着病情进展而出现肠溃疡、穿孔等严重病症,威胁患者性命[1]。
为此早期正确诊断IC,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改善其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IC好发于老年人群,占所有IC患者的40%以上[2],且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诊断IC以肠系膜下动脉造影为“金标准”,但该技术临床成本高,难以推广应用。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脉压 及 冠 脉 阻 力 ,促 进 微 循 环 的 作 用 。有 学 者 对 家 兔 注 射
1 . 3 排除标 准
① 对本 研究 药 品过 敏者 、恶性 心 律失 常
者 。②结肠癌 、炎症性肠病患者。 1 . 4 治疗方法 两组 患者人 院后 给予相 同治疗 ,主要 有 :
年 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1 . 2 入选 标准 ①缺血性结 肠炎的诊断符合第 8版实用 内 科 学的诊断标准 ,入 院后 通过结 肠镜检 查再 次明确 :具 体 表现为病灶呈节段性 分布 ,黏膜充血 ,溃疡 血管纹理 消失。
② 自愿参加试验 ,签订知情同意书。
【 关键词 】 丹参 ; 川芎 嗪;缺血性结肠炎 【 中图分类号 】R 5 7 4 . 6 2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 0 0 7— 8 5 1 7( 2 0 1 5 )1 4— 0 1 0 0 一 O l
缺血性结 肠 炎是 由于结 肠血 管 闭塞 性 或非 闭 塞性 疾 病 ,引起结肠壁 缺氧损 伤 的病 变 ,多发 生于 老年人 群 。丹 参 、川芎嗪具有 抗血小 板 聚集 、扩张小 动脉 、改 善微 循环 和脑血流 的作 用 ,主要用 于心 脑血管 疾病 中。而丹参 和川
( 4 5 . 9± 0 . 8 ) %、 ( 1 2 . 8±1 . 8 )m P a / s , ( 4 6 . 1 4 - 0 . 7 ) %、
1 2 . 5± 1 . 7)m P a / s ;治 疗 后 红 细 胞 压 积 、血 黏 度 分 别 为
( 4 0 . 5 4 - 0 . 5 ) %、 ( 9 . 6- 4 - 1 . 2 )m P a / s , ( 4 3 . 8 4 - 0 . 7 ) %、
青年人缺血性结肠炎11例分析
镜、肠镜检查 病变部位 降结肠 、乙状 结肠受 累 8 例 ,升结肠 、横 结肠 、直肠 受 累各 l 例 。8肠 镜 下
例表 现为 结肠 黏膜 片状 充血 、渗血 、水 肿或 点片状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4—1 9
换, 球管更换经费 占据 了 C T 设备运转成本 中的较 大部分 。因此 ,掌握球管的原理以及多发故障类型 与维 修 保 养 方 法 ,对 C T设 备 的正 常 使 用 和 c T设 备功能的实现 ,C T设备使用寿命 的延长 ,以及 c T 设备使用成本的降低 , 均具有重大意义 。 [ 参考 文献 ]
分 患者 可见 阶段性 结肠 管壁 均匀 、全周增 厚 ,壁 间 可见 少 量彩色 血流 信号或 无彩 色血 流 。
2 治疗 及转 归
1 . 1 一般 资料。1 1 例患者 中。男 5例 ,女 6例 ,
年龄 2 O一3 8岁 , ( 平均 3 0岁 ) ,均 经 临 床 、C T或 超声 ,结 肠镜 ,病 理学诊 断确 诊 。既往 史 ,1 例 肝 硬化 脾切 除术 史 ,1例 高 血 压脑 血 栓 病 史 ,2例 糖 尿病 高血脂 ,2例 高血 压病史 ,3例 服避孕 药物 史 , 2例 既往 体健 。 1 . 2 临床 表现 。全 部 患 者 腹痛 、其 中 4例 发 病 前
青 年人缺 血性 结肠 炎 1 1例 分 析
古彩 诂 ,樊丽伟 ,赵 玉红 ,李 洵 ( 河北保 定 解放 军 2 5 2医院 消化 科 ,河北保 定 0 7 1 0 0 0 ) 缺血 性结肠 炎是 由于供应 结肠 的 血管或 分支 阻 塞 导致肠 壁缺血 性 改变 的一种 疾病 ,本病 多见 于 中 老年 人 ,多位 于结肠 脾 区、降结肠 和 乙状结 肠 ,急 性结 肠缺 血大 多为一 过性 ,可逆性 改 变 ,少 数 可发 生全 肠壁 坏死 、穿孔 或持续性 结肠 缺 血 ,多发生 于 糜烂 ,3例 表现为 浅溃 疡形 成 ,其 中 2例 表 现为 肠 壁狭 窄 。本组病 例 均行病 理组 织学 检查 为非特 异性 改变 ,表 现 为黏 膜 水 肿 、淋 巴细胞 及 中性 粒 细 胞 浸 润 ,毛细血 管扩 张 ,腺 体结 构破 坏及炎 性 肉芽肿
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诊治分析
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诊治分析作者:陈凯崔领三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286-01【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57岁。
其中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脑血管疾病、习惯性便秘等。
发病时间为7h—14d,临床表现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以左侧腹痛为主,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阵发性绞痛,腹肌软无反跳痛,同时伴有便血、腹泻、腹胀、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电子结肠镜检查一过型和狭窄型,肠管呈节段性分布,与正常肠管分界清楚,病变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黏膜糜烂、溃疡,累及部位为降结肠、升结肠、结肠脾曲、横结肠、乙状结肠,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休息,吸氧,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基础疾病,禁食,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为15d。
结果:4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32例(80.0%),好转7例(17.5%),无效或死亡1例(2.5%)。
1例死亡患者由于肠管内坏死性血管炎伴血栓,多器官功能衰竭。
结论:对有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的老年人及早做肠镜检查,早期诊断,一般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大都预后良好。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诊治缺血性结肠炎(IC)是由于结肠壁血流灌注减少或者中断,导致肠壁发生缺血性改变, 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等,严重者可发生肠坏死、肠梗阻以及中毒性休克等[1]。
由于其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所以早期常常诊断困难,容易误诊。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发生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增加,影响血液供应的脏器,而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缺血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肠病的研究进展缺血性肠病(Ischemic bowel disease,IBD)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其死亡率高,临床特点不典型,缺血性肠病极易引起误诊。
一旦怀疑有缺血性肠病的患者,应及早行腹部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肠镜等检查,该病治疗以内科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为主。
缺血性肠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壁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相应肠道发生急性或慢性肠壁缺血性损害,可分为急性肠黏膜缺血、慢性肠黏膜缺血以及缺血性结肠炎三种类型。
这些年来,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老年人口的所占比例日益增高,缺血性肠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误诊、漏诊常常发生。
缺血性肠病的患者常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胃肠穿孔、急性阑尾炎和自发性腹膜炎等。
严重的患者还会进一步发生全层肠壁的坏死,甚至会导致腹膜炎、肠壁破裂、休克、死亡[1]。
本文对缺血性肠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等作一综述。
1 发病原因缺血性肠病的发生主要有下列各种因素,(1)血管因素:缺血性肠病大部分病例发生于左半结肠,是因为左半结肠的血供区域对内脏缺血造成的缺血性损伤比较敏感;(2)肠管因素:肠腔压力增加,能促使肠壁的血供减少,造成肠壁局限性缺血、坏死,以及一过性肠黏膜缺血性损害;(3)血液变化:血液高凝状态容易导致腹腔血管血流缓慢,血栓易于形成而堵塞肠道血管,譬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严重感染、长期口服避孕药、DIC及放、化疗等疾病等,血液呈高凝状态,是发生该病的高危因素;(4)血流量不足:在腹腔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各种原因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或休克、心力衰竭等易引起心排出量的减少,可诱发肠道缺血;(5)其他疾病如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肠梗阻等也可促使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
2 临床表现缺血性肠病患者的首要症状就是腹痛,以脐部和下腹部多见,以胀痛和绞痛为主,并且具有症状重、体征轻的特点;另外具有恶心、呕吐、腹泻胃肠道排空的症状特点;患者会出现血便;严重的患者出现肠缺血梗死后就会出现肠麻痹坏死和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的表现。
缺血性结肠炎八例诊治报告
生命健 康有 一定 的 威胁 。 随着 人 们 对疾 病 早 就 医 、 发 现 、 早 早治 疗意识 的 进 一 步 提 高 , 以及 临床 上 结 肠 镜 的开 展 和普 及 , 本病 的诊 断 1渐 增多 。现 将我 院 2 0 使 3 0 8年 1— 8月 收 治
临床误诊误治 20 年 2 0 9 月第2 卷第 2期 2
Cii l sigoi &Mih r yF bur 20 ,o. , o l c dan s n a Mi s s ea ,e ray 0 9V 1 2N . t p 2 2Biblioteka 缺血性结肠炎八例诊治报告
冯轶 , 正伟 , 刚 , 饶 冯 刘容 ( 遵义县人 民医院 , 贵州 遵义 5 3 0 ) 6 10
的 8例缺血性 结肠 炎 的诊治情 况报 告如 下。 1 临床资 料 1 1 一般 资料 . 本 组 8例 , 5例 , 3例 ; 龄 3 男 女 年 2~6 8岁 , 平均 5 4岁 , 中 3 其 0—4 O岁 1例 , 1—5 4 O岁 2例 , 1— O岁 5 6
体及 防止 酸碱 电解质紊 乱 ; ⑥肠 外 营 养 : 复方 氨 基 酸 2 0mL 5
和脂 肪乳 2 0 m 5 L分 别 每 1 2小 时 静 脉滴 注 1次 。本 组 7例 治疗 2周后 5例痊 愈 , 2例好转 出 院 , 月后 复 查结 肠镜 均 1个
3例 ,0岁 以上 2例 。病程 0 5~3天 。合 并肺 炎 1例 , 6 . 合并 直肠癌 、 结肠 多发 息 肉 、 列腺增 生 、 秘 、 前 便 高血 脂 、 肾结石 右 1 , 并直肠 息 肉 、 例 合 慢性 胃炎 、 发性 高血压 病 1 , 并结 原 例 合
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徐幼飞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14()21
【摘要】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不一,肠道血液灌注受损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患者若有腹泻、腹痛、轻度下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出现应考虑到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尽管许多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诊断可以提示缺血性结肠炎的存在,但内窥镜检查及结肠黏膜切片的组织学分析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金标准.该病大部分病例的持续时间都很短,能顺利缓解而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药物治疗慢性局部缺血已在一些非对照实验中被证实,但还未深入研究.缺血性结肠炎会引起众多并发症,包括肠穿孔、腹膜炎、持续出血、蛋白丢失、肠狭窄.本文对近年来缺血性结肠炎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做一综述.
【总页数】6页(P3061-3066)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诊断;治疗;病因;病理生理
【作者】徐幼飞
【作者单位】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62
【相关文献】
1.38例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J], 杨正德;王德宇;姚大鹏;付国静;李心红
2.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J], 王泽伟;黄鹤;伦伟健
3.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 [J], 赵永林;焦鹏杰;石琳
4.关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J], 张李霞;陈凤媛
5.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J], 陈四喜;王丽娟;杨雁冰;孙福金;燕学波;李远发;余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缺血性结肠炎
解读缺血性结肠炎作者:贾树才来源:《家庭医学》2016年第08期缺血性结肠炎是供应结肠的小血管因多种原因造成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结肠缺血性损伤,是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系膜血管病)中最多见的一种。
一旦延误诊断,严重者可以导致结肠坏死,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认识本病,很有必要。
腹主动脉有三条分支,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肠道的血液就由后两条分支供应。
肠系膜上动脉供应空肠、回肠、阑尾、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的血液;肠系膜下动脉供应降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的血液。
肠系膜上、下动脉发出主要分支,主要分支再发出若干小分支供应肠道血液。
导致缺血性结肠炎血液灌注不足的小血管正是这些小分支。
如果闭塞或灌注不足发生在肠系膜上、下动脉的主干或主要分支上,则称为急性肠系膜缺血。
急性肠系膜缺血和缺血性结肠炎虽然同为缺血性肠病,但两者的临床表现、检查手段与预后是不同的。
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多。
而且很多病人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这些基础疾病构成了肠系膜动脉血运障碍的基础。
特别是缺血性结肠炎发病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床检查血浆D-二聚体指标明显升高。
D-二聚体是证实体内血液高凝的特异性指标,D-二聚体明显升高,说明血液高凝状态参与了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发展,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病生理改变,导致了供应结肠的小血管非闭塞性的血运障碍,血液灌注不足,加剧结肠缺血。
少数年轻且没有动脉硬化基础疾病的人,也会患缺血性结肠炎。
这说明还有其他原因影响肠道血流调节机制,诸如心力衰竭、心律紊乱、胶原病、系统性血管炎等。
某些药物也可诱发本病,如特利加压素、抗利尿激素、那拉曲坦以及避孕药等。
缺血性结肠炎按临床表现,分为一过型、慢性型与坏疽型。
一过型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是最多见的类型。
慢性型病程长,有不等程度的肠腔狭窄。
坏疽型的病变肠管已发生坏死,有生命危险。
缺血性结肠炎51例临床分析
12 结 肠镜 检 查 5 . l例 镜 下 表 现 为 病 变 肠 管 呈 节 段 性 分
布 , 正 常肠 管 界 限清 楚 , 变 累 及 结肠 脾 曲 2 与 病 4例 , 状 结 肠 乙
l 5例 , 降结 肠 9例 , 结 肠 3例 ; 过 型 4 横 一 3例 , 窄 型 8 , 狭 例 未
缺 血性 结肠 炎 5 1例 临 床 分 析
刘 波 , 炳 照 秦 ( 北 省 襄 樊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 北 襄 樊 4 0 0) 湖 湖 41 0
[ 关键 词 ] 缺 血性 结 肠 炎 ; 结肠 镜
[ 图 分类 号 ] R 7 .2 中 54 6
[ 献标识码 ] B 文
・
1 1 14・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志 M d r Jun l f nert rdt n l h eea d Wet n M dc e 0 M r 2 ( ) o en o r a o It a d Ta io a C i s n s r e i n 1 a , 0 9 g e i n e i 2 1
脐周 及 左 下 腹 持续 性 钝 痛 伴 阵 发 性 加 剧 , 数 为 发 作性 绞 痛 ; 少
便血者 4 0例 , 以鲜 血 便 多 见 , 次 为 暗 红 色 血 便 ; l例 腹 泻 其 1 水样便 , 便隐血阳性; 低 、 大 伴 中度 体 温 增 高 1 3例 , 心 、 吐 恶 呕 1 6例 。合 并 高血 压 病 1 例 , 尿 病 9例 , 心 病 6例 , 血脂 2 糖 冠 高
道相似 。
检查 , 据病 变 部 位 、 围 、 根 范 特点 等 , 参考 M ro as n等” 分 型标 准 t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分析苗忠海【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78例发病1 d内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检测血浆D-二聚体,再行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诊。
结果通过血浆D-二聚体诊断56例缺血性结肠炎,22例非缺血性结肠炎,两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确诊为60例缺血性结肠炎,18例非缺血性结肠炎。
结论D-二聚体诊断缺血性结肠炎效果良好,并且简单、费用低。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lasma D-dimer the clinical value of diagnosis of ischemic colitis.Methods 78 cases within 1 d of the suspected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olitis detection of plasma D-dimer were chosen, again inferior mesenteric selective angiography confirmed. Results56 patients diagnosed by plasma D-dimer ischemic colitis, 22 cases of ischemic colitis, both plasma D-dimer level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P<0.05). Diagnosed with 60 cases of ischemic colitis, 18 cases of ischemic colitis.Conclusion D-dimer in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colitis effect is good, and simple, low cost.【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14【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D-二聚体;诊断价值【作者】苗忠海【作者单位】157599 黑龙江省穆棱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缺血性结肠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特异性低,容易被误诊,且并发症较多,致死率较高,属于临床中较为严重的腹部疾病。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择 7 8 例发 病 1 d内疑 似 缺血 性 结肠 炎患 者 检测 』 f 『 L 浆D 一二
聚体 , 再 行肠 系膜 下选 择性 动脉 造影确 诊 。 其 中男 4 0 例, 女3 8 例;
年龄4 3~7 9 岁, 平均 年 龄:( 6 1 . 3± 5 . 8 ) 岁; 其中 1 5 例乙状 结肠 、 2 0 例降 结肠 、 1 5 例降 结肠 、 2 O 例 乙状 结肠 、 3 例横结 肠 、 1 例 升结肠 、 4 例 全结 肠 。排 除其它 急性 血栓 I 生 等疾 病 患者 。
在此 次 研 究 中 ,研 究 人员 发 现 ,呼 吸 疾病 患 者之 所 以会 出现 出现 病原体 感染 的主要原 因有 两点 , 一是 自身原 因 , 二 是 医疗原 因 。 病 原体 感 染情 况 ,主要 是 基于 以下 几 点 原 因 :首先 年 龄 问题 ,通
过 调 查显 示 年 龄越 大 ,其 出现 病 原 体感 染 的情 况 也越 明 显 ,在参 与此 次研究 的患 者 中 , 多数 为超 过 5 O 周 岁 的患者 , 经 过调查 发现 ,
3 ] 新 一代 的药物 ,病 原 体感 染 得 不 到控 制 ;再 次 ,心脑 血 管基 础 疾 [
病 的影 响 ,患 者 原本 就 有心 脑 血管 疾 病 ,在 此基 础 上 ,又 出现 了
田利 奇,黄 少丹,曹梅 ,等 2 0 0 9年 呼吸 内科 下呼吸 道感 染患 者病原菌分布及 耐药性 分析 l i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0 1 0 , 4 ( 1 5 ) :
Mu l i n g1 57 5 9 9 ,C h i n a
I Ab s t r a c t 1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p l a s ma D— d i me r t h e c l i n i c a l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血液流变学检查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学科,主要应用于评估和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和病情。
以下是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解读:1.全血粘度:全血粘度反映了血液的流动性。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1~4.9 mPas。
全血粘度升高可能与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纤维蛋白原含显等因素有关。
全血粘度升高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有关。
2.血浆粘度:血浆粘度反映了血浆的粘滞性。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4~1.8 mPa-s。
血浆粘度升高可能与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含虽有关。
血浆粘度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3.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反映了红细胞在血流中的变形能力,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6~0.9。
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有关。
4.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反映了红细胞聚集的程度,正常参考值-般为1.5~2.5。
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可能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小板活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5.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反映了血小板聚集的能力,正常参考值一般为50~100%。
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有关。
总体来说,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患者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估和诊断恨性疾病的风险和病情。
但是,血液流变学检查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制表:审核: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结 果 2. 1 血黏度 及血 D一二聚 体 比较 ( 表 1 ) 观 察组高切 变
率 全 血 黏 度 、低 切 变 率 全 血 黏 度 、 D一 二 聚 体 水 平 均 高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的鲜红色 或暗红色血便 。② 结肠镜 下表现 :肠黏 膜充血 、 水 肿、瘀斑 ,黏膜下 出血 ,黏膜呈 暗红色,血 管网消失 ,可
见部分 黏膜坏 死 ,继之 脱落 ,溃疡形 成 。镜 下所见 出血结
作者 单位 :3 1 2 0 0 0 浙 江绍 兴第二 医 院消化 内科
2. 2 血脂各 指标 比较 ( 表2 ) 观 察组血 清总胆 固醇 、三
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 白 B高于对照组 ,高 密度脂 蛋 白胆 固醇 、载脂蛋 白 Al低于对 照组 ,差 异均有
三 酰甘油 ( TG) 、高密度 脂蛋 白胆 固醇 ( HDL —C) 、低密度 脂蛋 白胆 固醇 ( L DL —C) 、载脂 蛋 白 Al( Ap o —A1 ) 、载脂 蛋 白B ( Ap o — B) 。结果 观 察组高切 变率 全血黏 度 、低切 变率全 血黏度 、D一二 聚体 、CHOL、TG、L DL —C、Ap o — 缺血性 结肠炎 患者血 黏度及
中国 乡村 医析
章 文 华 马 良 陈 月 红
【 摘要】 目的 分析缺血性 结肠 炎 ( I C)患者的血黏度及血脂状 况,为 防治 I C提供依 据。方 法 确诊为 I C患者 ( 观
察组 )与健康者 ( 对 照组 )各 4 3例 ,测定高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 、 D一二聚体、总胆固醇 ( C HOL ) 、
3 讨 论
I C 往 往 与 高 血 压 病 、冠 心 病 、房 颤 、脑 血 管 病 、糖 尿
的血流 动力学 ,导致 缺血性 疾病 的发 生 。 缺血性结肠炎早期临床表 现往往不典型 ,误诊率 高,再
加 上 严 重 者 易 发 生 肠 坏 疽 、穿 子 L ,甚 至 急 性 肠 梗 死 。 1 ,危
病等有 关f 3 】 。有报 道称 ,引起 I c的主要原 因是动脉 粥样硬 化导致 的肠 系膜血 管狭 窄 1 ,此外 ,I C与血 液流变 学及 血 脂的异常关系密切 。本文结果显示 ,I C患者存在 高血 黏度 、
高 D一 二 聚 体 、高 血 脂 。
害极大 , 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因此 ,监测患者的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 ,积极改善微 循环 与合理 的调脂治疗 ,可 预 防和 减缓缺 血性结 肠 炎的发 生及进展 。
1 . 2 诊 断标 准 ① 临 床 表 现 : 突 发 腹 痛 、腹 泻 、便 血 、
资料 以 ( Xq -S )表示 ,两组 间 比较用 t 检 验 ,P <0 . 0 5为
差异 有统 计学意 义 。
腹痛 。腹痛 以左 下腹为主 ,进食后 加重 ,痛时多伴有便意 ,
症 状 重 而 体 征 轻 。部 分 患 者 可 在 2 4 h 内排 出 与 粪 便 相 } 昆 合
通 信作 者 :章 文华 ,E m a i l : 2 6 3 8 0 2 1 9 2 @q q . c o n r
表1 两组血 黏度及血D 一二聚体水平 比较 ( ±s )
2 O 1 4 年3 月第 2 1 卷第 5 N
统计 学意 义 。
存 在 本 身 可 以 导 致 血 流 变 慢 ,血 液 凝 固 性 增 高 ,影 响 血 管
炎 、细 菌 性 肠 炎 、血管 畸 形 、血 吸 虫 肠 病 或 / 和 白塞病等 。
性 结肠炎患者血黏 度 、 D一二聚体 及血脂进行分析 ,探讨 血
黏度 、 D 二聚体及血脂与缺血性 结肠炎的关系 , 为 防治 I c
提供依 据 。
1 . 3 观察指 标
所有 患者 均于 清晨空 腹采肘静 脉血送 检
缺血性 结肠炎 ( I C)是各种原 因引起 的结肠某 一段肠 黏膜供 血不足和 / 或回流受 阻而导致 的结肠缺血性疾病 ,以 突发腹 痛 、 腹 泻、便血为主要表现 。该病多发于老年人 ,有
报道称 I C患者 中 6 5岁 以上 占 4 3 . 3 %…。笔 者 通 过 对 缺 血
节是 I C的特征性表 现。病理可见黏膜下层有大量纤维素 血 栓和含铁血黄 素细胞 。③ 有 以下之 一者排除在本 次观察之 外 :病情重 , 有高热、中毒性休克 ,疑有肠坏死 、腹膜炎者 ; 结肠 癌、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肠结核 、乙状 结肠 憩室
本 院首诊并住 院治疗 的缺血性 结肠 炎 4 3例 ,均符合缺血性
结 肠 炎 诊 断 标 准 。其 中 男 1 7例 ,女 2 6例 ;年 龄 4 0 ~7 6
岁 ,平均 ( 6 5 . 1± l 0 . 3 )岁 。选择 同期年龄 、性别分布 接 近的 4 3例健康者 作为对 照组 。
验 科 由专业 技术 人 员检 测 。测 定高 切 变 率 下 的全 血 黏 度 、低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病例 选择 选择 2 0 l 1年 l 0月至 2 0 1 3年 6月 ,在
切变率 下 的全血黏 度 、D一 二聚体 、总胆 固醇 ( CHOL) 、 三酰 甘油 ( TG) 、高密度脂 蛋 白胆 固醇 ( HDL C) 、低密 度脂 蛋 白胆 固醇 ( L DL —C) 、载脂 蛋 白 Al( Ap o —A1 ) 、 载脂 蛋 白 B ( Ap o —B) 。 1 . 4 统计 方法 用S P S S 1 6. 0软件进行 统计 分析 , 计量
B 水 平 ,均高 于对照组 ,HDL —C、Ap o —A1 低于对 照组 ,差 异均有 统计学 意义 。结论
血 脂明 显异常 ,血管 栓塞 风险高 ,积极改 善微循环 与合理 的调脂治 疗 ,可预 防和减缓 缺血性结 肠炎 的发生及进 展 。 【 关键词 】 缺血 性结 肠炎 ;血 黏度 ;D一 二聚体 ;血 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