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6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word)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昌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4)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直接原因)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基本内容:(1)口号:“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
(2)前期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狂人日记》鲁迅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3)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为新思潮传播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坚持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方法)(1)积极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5、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以及原因不同点:维新派将西方资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原因:(1)代表阶层不同。
2020年春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练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这作为个例可以反映新文化运动( )A.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B.着重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C.使青年学生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D.打倒了传统的权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陈独秀说:“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3.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与科学思想4.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主题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文章数量(篇) 36 5 30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5.下图是一幅绘制于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青年人。
该漫画反映出(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D.新文化运动发起的必要性6.在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民主与科学D [在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民主与科学,故选D项。
]7.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 )A.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B.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C.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D.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8.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人民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第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中国的京剧始于18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那会儿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
这主要是()①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②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③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④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D[解析]京剧也适应了市民阶层等老百姓的需要,故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确定D项符合题意。
2.鲁迅在《坟·灯下漫笔》中说:“它让中国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马克思也称它‘使人不成其为人’。
”材料中的“它”是指()A.世袭分封B.军功授爵C.封建礼教D.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他利用文学作品深刻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让中国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等信息体现了礼教对中国人精神的毒害。
3.《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B、C、D各项与题干要求不符。
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
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43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54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新”的表现 ①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②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新思想:前期以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 想;后期是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④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 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⑤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解放。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原因 (1)国内 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②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国际:_十__月__革__命_____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表现 (1)传入: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 胜利》和《_布__尔__什__维___主__义__的__胜__利______》等文章,率先举起社 会主义旗帜。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②晚清民初,西方人在中国通过各种媒介传播西方的新知识, 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态度对待西学,主要关注西方的先进武器以及相关的器械运输 等。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严复等维新思想家。他们一方面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社 会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改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民国 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 号,主张以西方文化取代传统的封建文化。这一波的西学东渐, 一直持续到当代而未止。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历史专题复习模式人教版课时检测(四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时检测(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有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花了20年的时间”。
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B.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C.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D.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解析:选D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袁世凯独裁并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使资产阶级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文化,是导致第三次思想解放的原因,故D 项正确。
2.“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
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
”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A.主张维新变法B.坚持“中体西用”C.提倡民主科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选C材料没有体现改良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跟民主有关,故不是洋务派,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不是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3.(2019·蚌埠期中)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
这表明他()A.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B.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C.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D.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解析:选A根据材料得出辜鸿铭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辜鸿铭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而不是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更不是全盘吸收西方文化,故B、C两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与肯定的倾向,故D项错误。
2020届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14.40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业Word版含答案
核心素养提升练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保定模拟)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公开理论刊物。
如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
这反映出 (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B.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变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解析】选C。
A,材料无法体现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排除;B,材料中未提到民主科学的思想,排除;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变,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D,材料中未提到苏俄的支持,排除。
2.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
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
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解析】选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肯定中西文化各有长短,主张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故A正确。
3.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
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A.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B.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继承传统并且发扬儒学【解析】选C。
“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表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故C正确;A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排除;B材料未体现,排除;D与“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不符,排除。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
核心素养提升练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保定模拟)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公开理论刊物。
如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
这反映出 (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B.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变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解析】选C。
A,材料无法体现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排除;B,材料中未提到民主科学的思想,排除;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变,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D,材料中未提到苏俄的支持,排除。
2.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
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
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解析】选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肯定中西文化各有长短,主张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故A正确。
3.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
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A.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B.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继承传统并且发扬儒学【解析】选C。
“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表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故C正确;A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排除;B 材料未体现,排除;D与“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不符,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五十五)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跟踪检测(五十五)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2.(2015·江门模拟)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道:“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
……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此材料体现的理念( ) 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3.(2015·北京西城区检测)19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其意在( )A.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B.普及宪政常识,倡导五四运动C.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D.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4.(2015·大连模拟)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
主要原因在于( )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5.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和途径有( )①发表文章②利用讲坛③进行思想论战④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①②③④6.针对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热潮,胡适回应:“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试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近代以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拉开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以下著作,依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
①《文学革命论》②《海国图志》③《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④《孔子改制考》A。
①③②④B。
②①④③C。
②④③①D、③④①②2。
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认为,“20世纪初中国思想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
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 )A、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使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一次民主思想的洗礼3、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鄙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行仁政无以异也。
"这说明陈独秀( )A。
认为民众觉悟低中国不具备立宪政治的条件B、认识到只有解放民众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C、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中国现行的民主共和制D、认为奴隶制和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的进步4、蔡元培关于教员,以学诣为主。
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只是问,亦不能代负责任。
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
”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A、学识优先B、重视道德C、思想自由D、民主科学5、“(20世纪初)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
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针对该现象,先进的中国人打出的旗号是( )A。
师夷长技B、变法图存C。
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6、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
“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读懂] “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的“根本改造”即利
用工人阶级来改造社会,实际上是宣传无产阶级革命,这正
是马克思主义提倡的,这表明当时 马克思 (马克思/科学)主
义影响日益增强。 [做对] 选C
1.近代中国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
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
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是 ( )
A.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 B.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 C.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 D.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
点拨:抓主题。
解析:材料中的“立宪政体”“国民政治”指的是资产阶级
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点拨:言外之意何在?
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
D.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
可以找到附和之声”表明新文化运动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表述均与材料不符,排除。 答案:D
①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 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
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创立社团 思想转变 面向工人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中国人 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读懂] 材料“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 表明此时的陈独秀向 工人 (工人/农民)宣传马克思主义。从材 料中陈独秀演讲的内容看,“要求待遇”“要求管理权”说 明此时马克思主义正在与工人 运动相结合。 [做对] 选A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_2024-2025学年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A. 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平等B. 反对封建主义、儒家思想C.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D. 以上都是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条件是:A. 辛亥革命的胜利B.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 五四运动的爆发D. 北伐战争的胜利3、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主要人物是:A. 陈独秀B. 胡适C. 鲁迅D. 周作人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重要契机是: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 五四运动的爆发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 国民革命的开展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哪种刊物,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A. 《新青年》B. 《每周评论》C. 《申报》D. 《大公报》6、在五四运动前后,以下哪个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之一?A. 中国同盟会B. 中国国民党C.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7、在新文化运动中,哪一项不是其主要倡导的内容?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C. 推崇儒家思想D. 批判封建礼教8、下列哪位人物没有直接参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 李大钊B. 陈独秀C. 毛泽东D. 蒋介石9、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哪种刊物,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A. 《新青年》B. 《东方杂志》C. 《申报》D. 《大公报》 1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是?A. 民族危机加深,思想解放的需求B. 西方文化的冲击,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倡导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1、关于新文化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B. 运动主要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为阵地C. 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D. 运动对后来的五四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12、下列哪一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A. 与工人运动相结合B. 主要由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介绍C. 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广泛传播D. 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理论创新13、1919年5月4日,新文化运动中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运动爆发,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共和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答案:B。
材料中新文化运动重视西方的“精神”和“方法”,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需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是辛亥革命的“补课”,故选B项。
2.(2020·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这一挑战( ) A.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新发展B.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受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的影响D.动摇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B。
据材料“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并结合所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可知,这一挑战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故B项正确。
3.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称:“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这主要表明陈独秀( )A.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改造B.有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D.对传统文化有科学认识答案:C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从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传统文化是封建制度的体现,不适应现实社会,应该摒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陈独秀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陈独秀主张抛弃传统文化以变革中国,使中国摆脱被侵略压迫的命运,故C项正确;从材料可知陈独秀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故D项错误。
4.(2020·宿迁期末)鲁迅于20世纪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和“立人”两个相关的命题,认为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由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的。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54: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
课时作业54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16·山东师大附中一模)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
主要原因在于()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故选D。
A项不全面,B、C项说法错误。
答案:D2.(2016·岳阳市质检一)章士钊曾说:“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
文艺其一端也。
欧洲文事之兴,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
”作者意在说明()A.文化领域长期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B.政论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C.新文化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有限D.政治革命与文学改良具有同等作用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根据材料,章士钊指出“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这指明新文学必须建立在国家政治制度先进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带动社会的发展,欧洲的文化发展,都是与政论同时进行的,他主要在强调政论的重要性,故B正确。
A、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选B。
答案:B3.(2016·黑龙江省大庆一中文综阶段考试)1916年,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文中指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15【同步练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练习1.1916年,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文中指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存其一必废其一。
”他在这里表达的主张是( )A.中西文化相互对立,不可兼容B.中国应该进行彻底的政治革命C.抨击尊孔复古,反对复辟帝制D.共和政体与封建文化不可兼容2.蔡元培认为,民族文化如果能贡献于世界者,重要两个条件,第一应以固有文化为基础,第二要能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以为养料。
材料表明蔡元培( )A.已经有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B.思想观点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C.对中国的儒家文化非常推崇D.对西方文化有绝对肯定之倾向3.陈独秀在1916年曾撰文道:“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
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将批判矛头指向( )A.君主专制制度B.北洋军阀统治C.传统伦理道德D.旧文学4.1916年2月,胡适与陈独秀通信,表示有“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之意。
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这场文学革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改变了民国政府教育的旧体制B.清除了封建主义的文化残余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促成了白话语体的广泛应用5.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一面是反叛,反叛沦为工具的礼教:另一面是坚守,坚守的是儒家理想。
”上述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B.存在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C.反对旧道德推崇西方文化D.没有能认清儒家思想的本质6.罗兹•墨菲在《亚洲史》提出:“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1.19 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改良文字,使文字悉统于声音”的主张,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了汉字拼音化的方案,发起了切音字运动,强调“字话一律、文话相通”,以达到“中国虽大,犹如一家”的目的。
这反映了当时()A.向西方学习进入伦理层面B.取消方言成为社会各界共识C.文化传承的难题得到解决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有所增强2.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人普遍重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把古典歌谚、神话传说、民间风俗这些一向为士大夫所鄙夷的“俗文化”请上学术殿堂。
他们旨在() A.确立民俗文化的主流地位B.提倡新道德以反对旧道德C.为传播西学披上传统外衣D.借民俗文化排挤传统儒学3.1917年7月,教育部下令凡是缠足的女学生,必须得放脚,未缠足的一律禁止缠足……在江苏、浙江、广东、山西较为开化的地方,凡是到省外学习并接受了先进思想的学生,回到家乡更不愿娶缠足女子为妻。
这一现象说明()A.禁止缠足成为国人共识B.新文化运动推动放足运动C.北洋政府致力移风易俗D.开化地区学生已完全西化4.1917年4月,李大钊发文认为要解放国民,如果还要死守西方18世纪的遗物,那真“乃无异于自绝”。
1919年12月,陈独秀发文也认为不仅中国古代的旧道德要革新,就是西洋近代的道德也要革新。
两人的思想()A.否认了新文化运动的成就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动摇了儒家旧道德的地位D.批判了西方代议制的弊端5.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了要“拥护那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的主张,并且明确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在此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是()A.用西方先进文化改造中国社会B.全面否定并遗弃中国传统文化C.各领域全方位地接受西方文化D.在中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制6.新文化运动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了“五四”后传统儒学的现代化。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_2024-2025学年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上海交通大学D、天津南开大学2、在新文化运动的发轫之际,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A、鲁迅和胡适B、陈独秀和胡适C、李大钊和杜威D、蔡元培和尼克松3、新文化运动期间,哪位人物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A. 陈独秀B. 胡适C. 李大钊D. 鲁迅4、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推广白话文D. 强化中央集权5、题干:在新文化运动中,哪位人物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A. 陈独秀B. 李大钊C. 毛泽东D. 胡适6、题干: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高潮?A.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B. 五四运动的爆发C.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提出D. 新文化运动的理论体系形成7、新文化运动期间,哪位代表人物明确提出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A、陈独秀B、鲁迅C、胡适D、李大钊8、下列哪一选项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深刻影响?A、辛亥革命的爆发B、五四运动的开展C、中国共产党由成立到发展的历史过程D、北伐战争的胜利9、题目:新文化运动中哪一个主张被认为是“新式白话文”的先锋?A. 鲁迅的《狂人日记》B. 钱玄同的《白话文学》C.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D.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10、题目:以下哪位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第一次介绍了马克思主义?A. 陈独秀B. 李大钊C. 周恩来D. 毛泽东11、新文化运动期间,哪位人物创办了《青年杂志》,并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思想?A. 蔡元培B. 陈独秀C. 李大钊D. 胡适12、下列哪一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推崇白话文C. 反对封建礼教D. 倡导君主立宪制13、题干:在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发表了一系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一篇文章?A.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 《庶民的胜利》D. 《新青年》14、题干: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标志是?A.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B.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C. 《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出版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5、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反对迷信和愚昧,提倡民主与科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人教版必修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前自主学习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1)标志:1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4)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
(前期)3.内容: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评价:(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影响: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消极影响: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
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犯绝对否定的错误)2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
(犯绝对肯定的错误)【疑点1】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指点迷津:1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愚昧和迷信,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道德是民主和科学的前提。
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上的。
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
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主要原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考点47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
考点47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李大钊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②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主共和不相容。
③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则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③“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1)积极性:①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微点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1)十月革命前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
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
故答案为A 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界否定,不符史实,排除C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变,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20年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其他)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
3. (2020年西藏城关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行销达一万六千份,蒋介石是这刊物的经常读者,毛泽东自称受这期刊影响。
此刊畅销是因为其( )
A.反映国共两党的心声 B.代表社会主流舆论
C.启蒙救亡的爱国立场 D.指导中国救亡运动
答案:C新文化运动发起者的最初目的就是启蒙民众的思想,1915年的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爱国的进步青年,《新青年》杂志畅销是因为其启蒙救亡的爱国立场,故C项正确
2.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
材料可用来说明( ) A.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
C.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
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
答案:C。
由材料“恢复帝政”“难保‘不为多数赞成’”等,说明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故选C。
3.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终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化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B。
材料反映的是妇女的觉醒,与提倡民主科学关系不大,故A错误;在封建社会下,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因此材料中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相关,故B正确
4.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
角度矛头
政治方面批判孔子为帝王专制的“护符”
思想方面批判孔子为思想专制的权威
个人层面批判孔子之礼为伦理专制的先导
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
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
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
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答案:B。
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孔子意在批判帝王专制、思想专制、伦理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通过批判儒家思想当中的封建专制的内容,来达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的目的,故B正确
5.陈独秀说,“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
可见,陈独秀意在( )
A.批判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B.反孔批儒以开民智
C.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治国之术
D.否定孔子及其思想
答案:B。
材料中没有批判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故A错误;材料中“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说明
陈独秀批判儒家,意在传播新思想,故B正确
6.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
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
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答案:C。
材料未涉及思想混乱,故A错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不能体现“大力发扬儒学”,故B错误;“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
人思想”是对传统的扬弃,故C正确
7.吴虞在1916年致陈独秀的信中强调:“不佞常谓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然欲坚执其学,以笼罩天下后世,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则不得不攻之者,亦犹是耳也。
”这表明吴虞( )
A.反对传统儒学
B.认为孔子阻碍了社会进步
C.主张尊重孔子
D.希望完全学习西方思想
答案:A。
根据材料“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则不得不攻之者,亦犹
是耳也”表明吴虞认识到反对传统儒学是大势所趋,故A正确
8.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
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
B.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
D.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答案:D。
据材料“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说明当时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故选D
9.“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共有100多种科技期刊问世、创刊,其中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的推动B.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的影响
C.辛亥革命后西方科技的引入D.五四运动促进了国民思想解放
答案:A根据材料“1919年”“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结合所学,1915年后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科学”,故A项正确
10.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答案:B。
《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只是一篇文章,只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有所传播,但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故A错误;根据“工人的社会”“工人的中国”“工人的世界”可知当时的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B正确
11.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先后两次下令改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为“国语”,并且规定到1922年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
由此表明( ) A.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语体改革B.教育制度改革开始走向基层社会
C.新文化运动已经深入社会的下层D.胡适陈独秀等大力提倡文学革命
答案:A据材料“‘国文’为‘国语’”“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可得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改革,故A项正确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他(杜亚泉)认为,近代以来,由于达尔文、斯宾塞进化论等所谓西方唯物主义学说的输入,引起了中国社会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急剧变化,而这个变化总的趋向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
……他认为,近代国人学习西方的一大缺陷,就是完全模仿西方文明而缺乏以固有的“国性”进行必要的整合。
……也即如何
从中国“国性”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必要的整合,以建立中国“独立之文明”
的问题。
——摘编自《新文化运动时期杜亚泉、陈独秀关于中西文化的论争》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题: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珍视。
(2分)
阐述: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激进民主主义者为批判尊孔复古,提出了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照搬西方文明的主张;杜亚泉针对此文化倾向,提出了西方文明对
中国文化的消极影响和学习西方文化的不足,提出要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对外来
文化进行一定融合;杜亚泉的观点尽管不利于彻底地摧毁封建传统文化,但体现
了对中国文化的珍视,也有利于促进中国文明的新发展。
(10分)
论题:杜亚泉的中西文化整合观更适合当时中国的需要。
(2分)
阐述:任何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中西方文明都有各自的优点,因而西方近代文明也不可能照搬于中国而替代中国文化;杜亚泉正是针对新文化运动者极力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照搬西方文明的现象,提出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观;此观
点将中国文化的优点与西方文明的长处相结合,不仅能弥补中西文化的不足,也
能促进中国文化的新发展,因而更适合中国的发展需要。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