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针对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2、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
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
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宋代理学的影响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3、布莱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
”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
这说明明朝( )A.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B.与西方相比科技水平已经落后C.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D.西学东渐使中西方科技密切交流4、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5、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材料中三人均强调()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B.诗歌的抒情性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6、宋代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我国传统文人画的绘画特点,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多彩的生活B.真实的景象C.个人的情感D.繁盛的社会7、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写的序文中说到,有人拿白诗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茶。
江西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江西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以下关于京剧产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①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种地方剧在此融会贯通②艺术家的不断努力③乾隆帝八十寿辰,“徽班进京”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契机④徽戏作为“百戏之祖”不断融合吸收,兼容并蓄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 ①②D . ①②③2. (2分) (2018高二上·中山月考)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郭守敬编订《授时历》,集千代各家历法之大成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B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随后与湖北汉剧结合,形成京剧。
后来涌现了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艺人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C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D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市民阶层兴起A . AB . BC . CD . D3. (2分)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下图中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 . 真实的景象B . 个人的情感C . 多彩的生活D . 繁盛的社会4. (2分)“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 . 魔术B . 绘画C . 戏剧D . 杂技5. (2分) (2017高二下·赤峰期末)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材料主要说明戏曲()A .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B . 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C . 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D . 拓宽了史学研究视野6. (2分)中国古文化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 . 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B . 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C . “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D . 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7. (2分)《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写到宋江偕同柴进、鲁智深、武松、李逵和燕青等好汉去东京观赏元宵灯会,但见:“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练)(含解析)1.《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
”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A.战国B.汉代C.唐代D.宋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凭针盘而行”可以得出指南针应用与航海,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D符合题意;而战国时期出现的指南针,A不合题意;BC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指南针2.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材料中的。
三种东西”是指()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C.书法、火药、指南针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
依据所学可知,所谓观点中国在“文字方面、战争上、在航海上”的贡献分别指的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正如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故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科技·四大发明3.xx年是中国传统的“羊”年。
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下列对于中国古代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C.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演变历程4.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9·北京西城区六校联盟)下列选项中,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实的是( ) A.贾思勰著《齐民要术》B.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C.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D.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2.(2020·湖北黄石调研)据《东都事略》,“(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
”这说明宋代( )A.出版业放任自流B.有版权保护的意识C.印刷术空前发展D.出版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2020·河南安阳一模)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
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4.(2019·北京西城区六校联盟)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存在多种观点。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下列史实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A.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B.雍正帝设立军机处C.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D.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5.(2020·江西六校联考) 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
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D.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6.(2020·湖北武汉调研)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 (2018 •怀化二模)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A [人们穿着“纸衣”的前提条件是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故A项正确;人们穿着“纸衣”不能说明丝麻纺织出现严重倒退,故B项错误;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与表格内容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 的记载不符,故D项错误。
]2 . (2018 •晋中期末)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A. 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B. 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C. 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D. 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D [材料中百数十万“精铜活字”是为“内府”所铸,故A项表述与题意不符;B、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根据材料这些铜活字“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可知,这里的“无用”,应是指缺乏市场,故D项符合题意。
]3. (2018 •合肥三模)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
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
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A. 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 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C. 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D. 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B [题干述及李时珍主张“牵牛”入药是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故A项错误;“牵牛”经过李时珍的不断探索,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故而突破东汉时期张仲景没有把“牵牛”入药的主张,反映了李时珍具有探索、求实、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李时珍主张“牵牛”入药是在不断试验探索之下,而不是观察求真,故C项错误;李时珍并没有对张仲景的主张进行理性批判,故D项错误。
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据史学家们的研究,在海岱地区、太湖流域、澧阳平原等区域考古发现的刻画符号,既有简单的刻划、逼真的描摹,还有较为复杂的组合符号,既有陶工的标记,又有巫师创作的祭祀符……这些刻画符号或多或少均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材料表明()A.图画艺术是汉字源头B.汉字起源于黄河流域C.巫师促成汉字的形成D.汉字的起源是多元的2.(唐太宗)“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神情俊爽刚毅,姿态神武有力;(唐高宗)乾陵石刻的天马体态浑朴劲健,呈凌空翱翔之势;(唐高祖)献陵的石虎、(唐德宗)崇陵的石人石马,也都形体高大,雄健有力。
这类作品()A.展现出统一国家的繁荣富强B.说明了宗教雕刻艺术的高超C.反映了帝陵礼制色彩的淡化D.体现了大唐气象的豪迈闳放3.唐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歌,到北宋词的创作兴盛,元朝时杂剧和散曲深受世人欢迎。
对此发展趋势解释正确的是()A.贵族阶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元B.文学平民化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求C.开科取士有利于文学形式不断创新D.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学的创作4.唐代李白的诗显示出超凡的创造力、博大雄伟的气魄,代表着自由与解放。
唐太宗对南朝书法的风气表示不满,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
由此可见()A.时代变迁影响艺术评判尺度B.唐代诗歌书法艺术成就突显C.性格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认知D.艺术风格是社会时代的产物5.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
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繁荣B.科举制度的完善C.科学技术的进步D.儒家思想的发展6.根据以下考古发现,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B.佛教在唐代开始传入四川C.唐代四川地区印刷业发达D.刻印书籍取代了手工抄写7.明代吴敬所著《九章算法比类大全》,按方田、粟米等九项分作九卷,每卷由若干应用题组成,题量比《九章算术》增加了4.4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练习题

第3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真题对应练1.(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变革;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2.(2015·广东文综·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C.行书 D.草书【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隶书3.(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4.(2015·重庆文综·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
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 B.孟浩然C.杜甫 D.白居易【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杜甫)5.(2015·四川文综·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6.(2015·福建文综·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3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1)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他所说的“古”与“近”,应指何时( ) A.晋、唐 B.唐、宋C.宋、元 D.元、明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3.“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工开物》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4.《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
但由于历法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
这反映了( )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5.1620年英国王室重臣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论》中指出:“观察发明的结果、影响及其动力是一件有益的事,在此基础上,没有什么能比那在古代广为人知的四大发明更能说明问题。
”下列最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A.四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B.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C.任何科技发明的影响都是有益的D.四大发明对世界各国历史发展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6.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7.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1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度,生产技术就陷于停滞状态。答案选 A。
2.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 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 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 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两者应分别列入( A )
A.经部、集部 B.经部、史部 C.子部、集部 D.经部、子部
【解析】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 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集:文集,即诗词汇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到了汉代被儒家 奉为经典,属于经部。“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 诗体,并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属于集部,选择 A 项符合题意。
7.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离骚传》中说:“国风好 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以兼 之。蝉蜕浊污之中,浮游尘埃之外,嚼然泥而不滓。 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据此可知下列推断不
正确的是( D )
A.爱情题材的诗歌集中在《诗经·国风》 B.《离骚》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C.屈原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D.汉赋保留了《离骚》的特点
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B )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解析】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有两种观 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四大发明与此无直接联 系,故 A 项错误;培根的言论中心语为“四大发明对 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的作用大”,说明对近代化进程 主要是促进的作用,故 B 项正确;“宗教信仰的弱化” 材料无从体现,故 C 项错误;四大发明起不到遏制殖 民扩张的作用,故 D 项错误。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9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通史版

课时规范练9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1.《礼记》记载:“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黄帝内经》提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由此可知( )A.人们对于疫病的传染性有了一定认知B.统治者对传染病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C.中国古代医学成就在世界上产生影响D.人们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达成共识2.(2021·江苏苏州模拟)秦汉时期,简册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户籍只能在乡制作,副本仅呈报至县。
魏晋之际,纸张代替简册后,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
这根本上反映了( )A.书写载体影响户籍管理方式B.技术进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书写载体已发生革命性变化D.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相伴相生3.(2021·河南模拟)下面是宋代书籍价格变化曲线图。
据图可知,宋代( )A.印刷术的进步助推文化发展B.书籍的排版技术大为提高C.市民阶层对文艺追求强烈D.印刷术得到民众普遍关注4.(2021·甘肃酒泉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阅读下表“文献记载和各地考古出土的唐代印书”。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唐代各地印刷业水平差距小B.唐代民间印刷业较为活跃C.佛学成为唐代社会主流思想D.活字印刷最迟出现于唐代5.(2021·河南安阳二模)下面是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的画像砖“收获图”。
画像砖形象地展现了六人的割穗、刈草、选种等神态,弥补了汉代史籍对水稻收割工序没有记述的缺陷。
该画像砖( )A.完全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原貌B.佐证了汉代史籍记述的错误C.表明四川地区最早培植水稻D.体现了艺术性和史料性的统一6.(2021·浙江湖丽衢三地市联考)右图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部分)》,对该作品艺术风格的描述最为恰当的是( )A.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B.劲健而不失飘逸,舒展而不失沉稳C.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D.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7.(2021·广东深圳二模)下图为汉武帝时期的“大飞鸿”“玉兔蟾蜍”“延益寿”瓦当,分别代表“太阳”“月亮”“延寿”,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延年益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二单元共38页文档

(2)宋代出现彩色套印技术 (3)推动了欧洲 文艺复兴 运动
(3)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 和 宗教改革 ,促进了思想
_毕__升__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解放和社会进步
菜单
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历史
梳
高
理 与
(1)中国古代_炼__丹__家__发明
颗 C恒o(3星p)编yr出的ig世位h界置t上,20最后1早人9的据-2星此0表1辑9,成A用《s赤p道砥o坐星se标表P记t录》y了。L八td百. 多
重 点
(4)中国创制了 浑仪 、简仪 等天文观测仪器。
训 练
与 史
(5)元朝郭守敬编订《 授时历
与
》,比现行公历早了 测
料
试
三百年。
菜单
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历史
提倡C因op时y制r宜ig、h因t 2地0制1宜9-、20精1耕9细A作s等p宝os贵e思P想t。y Ltd.
重 点
(2)地位: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
训 练
与 史
__农__业___科学著作。
与 测
料
试
菜单
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历史
三、天文历法
梳
1.原因:满足采集、狩猎和 农牧业 活动的需要。高
理 与
2.表现
考 与
点 拨
(1)中国古代历朝设有专门的 天象 观测机构。
命 题
(2)中国有世界E上va最l早ua的ti日o食n、o月nl食y、. 太阳黑子 以及
d wi_t_哈h__雷A__彗s__p星__o_s的e记.S录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练习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迈、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口视外表,窥其心胸。
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正确评判了历史人物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热2.一般认为,魏晋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
书法艺术有这样发展的主观原因是()A.东方艺术注重审美情趣B.书法书写文具的改进C.士人群体队伍不断壮大D.汉字功能的发展变化3.《梦溪笔谈》这样描述一项发明:“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为神速。
”这项发明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4.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
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A.理学思想兴起B.科举制度完善C.科学技术进步D.商品经济发展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诗歌最终经孔子编订而成。
据此判断以下不可能在《诗经》中出现的是()A.《唐风》B.《陈风》C.《郑风》D.《赵风》6.佣书是指我国古代贫困知识分子受雇替人进行抄写活动而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为。
隋唐时期,佣书业一时极盛,在科举制度发展和佛教进一步兴盛的背景下,佣书内容日益集中化,手抄复制文本的内容逐步以科举及佛教相关内容为主,这一现象()A.加速了社会的阶层流动B.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潮流C.加强了王朝的文化专制D.催生了印刷技术的改良7.沈括在写给欧阳修的信中指出:“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群有司、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他旨在说明()A.科技发展源于实践B.宋代科技成果丰硕C.儒家重视科技发明D.科技发展依赖政府8.到宋代,宫廷内设有“教坊”,较大的城市中都有歌楼伎馆,有些贵族、官僚、豪绅的家里也有歌伎舞女。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练习(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阶段过关卷(一)古代中国

阶段过关卷(一)古代中国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34分)1.(2022·湖州高三模拟)浙江良渚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古文明遗址,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有水稻、蚕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以及丝麻纺织物,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
据此可知合理的推论是()A.良渚文化发展到了早期国家阶段B.良渚文化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C.黄河流域文明并非中国文明源头D.南方文化已经受到北方文明影响答案B解析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后期,据不同墓葬的显著规模差异可以看出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由此推断良渚文化已经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故选B项。
2.(2022·济南模拟)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
他意在说明()A.诸子百家彼此借鉴学习B.对百家思想研究尚有不足C.儒学走向正统的必然性D.法家集各家思想之大成答案A解析据图示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间大都存在师徒或熟识关系,这种关系明显有利于他们思想的相互传承与联系,故选A项。
3.(2022·绍兴高三月考)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宣称自己是“汉氏之甥,约为兄弟”,立国号为“汉”,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并声称“吾所欲除者,司马氏耳”。
材料反映出西晋末年()A.匈奴族与汉族关系较好B.司马氏的统治遭到士族反对C.民族交融趋势日益明显D.蜀汉政权的影响较为巨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匈奴人刘渊宣称自己与汉朝皇帝的关系以及将国号定为“汉”,体现了他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晋末年民族交融趋势日益明显,故C正确。
4.(2023·温州模拟)以避恶逐疫为主旨的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如晋地纪念介子推,吴地纪念伍子胥等。
最终,以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龙舟竞渡、采艾插蒲等习俗也相继为各地人民所采用。
端午节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防疫和卫生意识的逐渐普及B.民族交融与南北交流的趋势加强C.中原地区民间风俗成为正统D.儒佛道合流的局面促进思想趋同答案B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与交流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2023年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检测:第29课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

对点提示:1~3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4~8 古代中国文艺第 29 课时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A 组 对点练1.(2023· 潍坊高三联考)中国古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制造成就都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
A .战国时期B .唐朝C .宋朝D .明朝 解析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北宋、火药应用战斗是在唐末宋初,活字印刷术制造是在北宋。
答案 C2.(2023·山东省试验中学模拟)15 世纪时焚蒂冈一个图书治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管古今,罕有人类制造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制造”是指( )。
A. 造纸技术C .活字印刷B. 雕版印刷D .装订书籍解析 四大制造的外传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常识推断,书籍的降价和印刷技术的进步有很大关系,所以选 C 。
答案 C3.(2023·临沂调研)对右图这两部科学著作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选项是( )。
①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②包含了中外文化沟通的成果③表达了留意有用的科技特征④世界文化进展史上重要文献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解析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只是对前代的总结,没有突破性的,更没有自然科学的产生,由于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沟通,因此①②不正确。
应选 D 。
答案 D4.(2023·山师附中调研)《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
解析材料信息的意思是:《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粹’。
这反映了《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答案 B5.(2023·山东省试验中学模拟)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消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以下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A.官僚B.市民C.皇族( )。
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20 陕西西安中学期中检测 ] “算经十书”是汉至唐十部有名数学著作的总称 ,书顶用过的数学名词 ,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向来沿用到现在。
这反应出这一期间中国科技()A.当先于同期间的西方科技B.为国家政权的统治服务C.受益于农耕经济高度繁华D.有理论总结且影响深远2.[2020 浙江十校联考 ]《梦溪笔谈》中记录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乃密布字印若止印三二本 ,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以下对此技术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唐朝已运用此项技术印制佛经B.在四大发明中其影响最为长远C.由宋朝老百姓在实践中创建发明D.经海路由阿拉伯地域传到西方3.[2020山东烟台期中检测]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本来》,将高度公义化的几何学以一种崭新的演绎思想方法第一次介绍给中国知识界。
这一做法()A.创始了全面学习西方科学的先例B.表现了中国科技出现崭新的气象C.忽略了传教士对中国的文化侵略D.反应了对西方数学成就盲目崇敬4.[2020 山东济南历城二中调研 ] 史载 , 宋朝“说话”有四种“家数: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或说诨话 ), 此中以小说、讲史两家影响最大。
取材史册 ,铺陈而来的讲史受正史影响较大 , 为以后《三国演义》等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的出现供给了借鉴。
据此可知,宋朝“说话”“家数(” )A.遇到了传统文艺的限制B.表现出生产关系发生急巨改动C.助推了文学体裁的创新D.促使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型5.[2020山东滨州检测]明清期间平常小说蓬勃发展, 据以下图可知 ()A.直接阅读是小说流传的主要方式B.明清小说流传门路表现多样化特色C.小说是明清文学流传的主要载体D.市民阶层阅读小说重视于曲艺流传6.[2020 四川成都七中期中检测 ] 一般以为 , 魏晋从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自觉阶段 , 重申书法的适用功能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重申书法的审美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真题速递1.(2019.4·浙江高考·2)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
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3.(2019.4·浙江高考·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 )①甲骨文②行书③小篆④金文⑤隶书⑥草书⑦楷书A.②⑤⑦ 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4.(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5.(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6.(2015·上海单科·10)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被引入了中国。
这张地图的绘制者是( )A.沈括 B.马可·波罗C.利玛窦 D.徐光启7.(2018·江苏高考·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8.(2018.4·浙江高考·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9.(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10.(2018·海南高考·1)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A.隶书 B.金文C.小篆 D.草书11.(2019·江苏高考·21)(13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裁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
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
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5分)考纲解读知识梳理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1.数学(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
2.天文(1)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3.历法(1)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年。
知识点三农学和医学1.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医学(1)西汉编订的《》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张仲景的《》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3)明朝李时珍编著的《》,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一古代中国的文学1.《诗经》(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了西周至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的基础。
2.楚辞(1)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2)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 》。
3.汉赋(1)含义:以楚辞为基础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内容丰富,手法夸张,表现出 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 为主。
(2)成就:唐代诗歌成就非凡,分边塞诗、山水诗、讽喻诗等形式。
(3)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
5.宋词和元曲 (1)宋词①繁荣原因: 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
②派别:有婉约派的柳永、 ;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①形成:元代的散曲和元杂剧。
②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
③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
6.明清小说(1)背景⎩⎪⎨⎪⎧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____________扩大。
③思想上,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的出现。
(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3)作品:四大名著;《 》《儒林外史》。
二 古代中国的艺术 1.汉字(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至 ,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 、楷书。
(3)趋势: 。
2.书法(1)阶段: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 阶段。
(2)概况类别 特征代表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①魏晋:钟繇、王羲之②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笔画简约, ,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①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②唐朝的 、怀素等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 ,又具实用价值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文征明等(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3)特点:注重 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4)发展 时期 特征代表魏晋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顾恺之《 》和《洛神赋图》 隋唐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两宋 画学兴起, 是最大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 成就最为突出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1)演变⎩⎪⎪⎨⎪⎪⎧①由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②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
③________把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④明朝昆曲流传甚广。
(2)京剧⎩⎪⎨⎪⎧①形成:道光年间,“_________”形成京剧。
②发展:“同光十三绝”。
③传播: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并逐步走向世界。
考点精讲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传统科技严格上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
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
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典例.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总结提升]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主要服务于与农业相关的领域,天文学、农学、数学、医药学是古代科技的四大优势学科。
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为代表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2.四大发明对东西方的不同影响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
这一记载( ) 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知识拓展]李约瑟难题李约瑟在20世纪30年代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