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人物论
儒林外史人物分析

儒林外史人物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该小说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社会风俗的描写,展现了清代士人的生活、品行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其中几位主要人物进行分析,以揭示他们所代表的不同思想和价值观。
一、罗松罗松是儒林外史中一个被淘汰的进士,他懦弱、胆小,技艺平庸。
罗松的形象代表了文人的落魄和失败。
他的性格使他无法适应庙堂之上的权谋与尔虞我诈,因此被迫生活在儒林外,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崇拜和困境。
罗松的命运告诉我们,单凭知识和才华是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的,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勇气同样至关重要。
他的形象也呼应了作者对于道德自由和人性的思考。
二、孙德妃孙德妃是一位深情厚意、宽容大度的女子。
她与罗松相识相知,无论在罗松沦为落魄书生后,还是在婚姻生活中,她始终以真挚的感情支持和关爱着罗松。
孙德妃的形象展示了一个传统女性的家庭责任感和牺牲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对于女性美德的赞美。
她的出现为罗松提供了一份温暖的避风港,成为故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杨时杨时是儒林外史中的反面人物。
他是一个凶狠狡诈,利欲熏心的人物,他追逐权力和地位,并不择手段地向上爬。
杨时的形象展示了当时官场的丑恶和黑暗,他的出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曲折和冲突。
通过对杨时的描写,作者对于权谋和官场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也质疑了那个时代的道德风尚。
四、淳于造淳于造是一位坚守自己理想的人物。
他是一个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人,虽然他的才华和地位无法与那些阴谋家相比,但他却不悲观失望,而是一心一意地从事自己的学问。
淳于造的形象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他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对于他来说,美德与功名地位相比并不重要。
淳于造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价值观念。
五、赵秀才赵秀才是儒林外史中一位追求功名的人物。
他天真浪漫,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赵秀才的形象代表了当时大量有志青年的心态和追求,他无论在得志或失意时都保持了乐观积极的态度。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范文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范文《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佳作,这部小说通过对清朝朝廷斗争的描写,描述了士人社会的变革和众生百态。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特点。
本文将对《儒林外史》中几个重要人物进行分析。
第一位人物是主角邵先生。
邵先生是一个极具“君子风度”的士人,他擅长写曲文,文笔流畅优美,言辞之中有着令人心驰神往的理想和抱负。
在小说中,他深受朝廷重用,拥有很高的文学和官场地位。
然而,邵先生也有着不足之处,他性格略带矫情,常常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是一些平民百姓。
对此,他的好友刘明彻及时提醒:君子行道,小人行权。
第二位人物是梁观主。
梁观主本是士人,却因为废话太多、自我欣赏、牵扯过多而被人排斥,是一个性格古怪、有些精神分裂的人。
他对自己的才华傲慢自大,虚荣心十分强烈。
他整日浪费时间,无所事事,对几位“书呆子”之间的文学争论十分嗤之以鼻。
不过梁观主还有一个温情的一面,他对旧友邵先生始终保持着一份深情。
第三位人物是范遥。
范遥是一个富有商人,是“儒林”与“商贾”的完美结合。
范遥虽然是个富商,但他处事圆滑、善于交际。
他的胸怀广阔,对家族追求荣耀和名誉,也看得很淡。
范遥是一个勇于谋划、善于搞钱的人,他懂得商业竞争,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范遥还懂得如何巧用关系,和达官贵人结交,让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
但是,范遥的商业行为虽然成功,但并不完全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
他曾暗中从朝廷买下官职,虽然没有破坏公共利益,但却是不光彩的行为。
最后是华安侯。
华安侯是一个极具政治野心的人物,他想要成为朝廷上一位重要官员,因此在官场上不惜用尽各种手段,包括讹诈、贿赂和陷害竞争对手等等。
华安侯的方法不择手段,但他有两个很明显的优点:第一,在一次等级的社会中,无论他是谁,他都认真做事,并摸索着学习更多的东西;第二,他有着一颗忠诚于皇帝和国家的心,对国家的利益更是毫不怀疑。
他尽其所能进行的个人行为可能是有困难和冒险的,但他的了解表明,他希望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的繁荣。
儒林外史所有人物分析

儒林外史所有人物分析《儒林外史》是中国杰出的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清代中期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从庄村小儿到成功进士的儒林外史丁观潮的成长故事。
小说中塑造了大量丰满的人物形象,其中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命运。
本文将对《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首先是小说的主人公丁观潮。
丁观潮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富有故事性的角色。
起初,他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庄村小儿,因为继承了祖辈的家学,被送去读书,开始了他的儒林生涯。
他聪明才智过人,但因家境贫寒,未能如愿考中进士。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成功考中进士。
丁观潮具有坚韧的意志和追求成功的决心,他的成长经历反映了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和才智可以取得成功的信念。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丁观潮的父亲丁听鱼。
他是一个平凡的农民,但对儿子的教育却非常重视。
尽管丁听鱼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通过艰辛劳作和朴素的道德原则,将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发展到相对富裕的水平。
他对儿子的教育是深入人心的,注重培养孩子的修身养性和才智。
丁听鱼的形象展示了一个普通农民的智慧和毅力,以及对家庭和教育的重视。
小说中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是牛有才。
他是丁观潮的朋友,也是他的师兄。
牛有才早年功名未就,生活困顿,但他心存报国之志。
他在与丁观潮的交往中,不仅心平气和地给予了他诸多帮助,还通过自己的言行对丁观潮进行了深入的教育。
牛有才信奉儒家理念,他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他的智慧和坚持为丁观潮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另一个重要人物是丁观潮的母亲李秀才。
李秀才出身贫寒,但她自幼渴望富贵,为此不遗余力地教育儿子。
她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她的口才极佳,擅长应对各种家庭纷争。
她的个性独立、聪明活泼,对丈夫和儿子都有着极高的期望。
她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丁观潮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
小说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是周德清。
他是一个极端虚伪的人,以自身的私利为中心,不择手段地追求功名。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清代儒林为背景,通过对各类人物形象的深入描绘,展示了封建社会的世俗面貌和人性的种种弱点。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人物形象入手,分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首先引入了主人公严嵩,他是一个具有权力欲望的官僚。
作者笔下的严嵩,形象丰满而立体,他的心思机巧、手段狡猾,他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惜挤压老百姓,欺骗皇帝。
通过对他的描写,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以及权力与人性的矛盾。
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是徐有贞,他是一个打拼在外的秀才。
徐有贞努力学习,但却因为没有背景和经验,一直得不到重视。
他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庸才得以升迁,而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
徐有贞的形象呈现出一种无奈和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满。
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是张亮,他是一个青年才俊。
张亮文武双全,才情出众,但他却因为追求真理和公正,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作者通过张亮的形象,揭示了官场黑暗和道德沦丧的现象。
他是小说中的正义者,但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最终被迫妥协。
张亮的形象让人深思,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除了上述三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小说中还有众多的次要人物形象,如程伊川、胡乱竹等。
他们各具特点,有的善良正直,有的愚笨贪婪,有的聪明机智。
通过对这些次要人物的刻画,作者进一步展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儒林外史》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复杂性。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对封建制度和人性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种形象描写形成了小说的独特魅力,也让读者深思人性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以上对《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精细的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塑造,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脆弱。
这种形象描写不仅使小说具有了艺术的魅力,更深刻地触动了读者的内心,引发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讲述了一群浪迹江湖的人物之间的打家劫舍,在小说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都有独特而丰富的性格特征,他们对江湖上发生的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本文将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的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并讨论他们在故事中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主角金陵春。
他是儒林外史中的主角,十七岁时被误认为红楼梦中的少年贾宝玉,从此开始了他的浪迹江湖的精彩历程。
金陵春的性格文雅,智慧强大,说话机智,有胆略,又有慈祥,细腻。
他总是能够在紧急时刻拿出让人惊叹的聪明方法扭转乾坤,保护江湖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这也是他之所以被看做一位传奇人物的原因。
另一位主要人物是袁天罡。
他是一位老练的江湖豪客,拥有丰富的技艺,最擅长的是招魂,他可以拿出最厉害的技艺来解决难题,是一位深得他人尊重的江湖豪客。
除此之外,袁天罡还是一位虚心容人,体贴慈祥的大师兄,他总是能给予朋友们指点和帮助,受到朋友们的一片崇敬。
除了金陵春和袁天罡,还有一些其他受欢迎的角色,例如董玉令,他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江湖侠客,以及他的朋友王桃桃,一位聪颖机智的江湖小子,他总是能想出最坏的办法,好让大家逃出生天。
另外,还有一些邪恶的反派,如唐全聪,他是邪恶的唐家的头目,他拥有极其强大的武力,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使用残暴的方法,将所有人都威胁到了。
从上面介绍的几个主要人物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小说中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
它们各自对江湖上发生的事情有着各自的看法,比如袁天罡更多是以一种虚心容人、慈祥和热心帮助朋友的方式,而唐全聪则以极端的武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主角金陵春代表了正义与善良,他通过自己的勇敢和聪明来保护江湖生活的朋友。
其他的人物也各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力,这使得小说更加完整,更加有趣。
因此,藉由上述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性格各具特色,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都对故事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这个世界有着丰富的内涵。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12篇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12篇分析(英语:Analysis)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由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属性。
尽管“分析”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在近年来才逐步建立起来,这一技巧自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322年)就已经应用在了数学、规律学等多个领域。
分析可以指:金融分析;。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12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第1篇: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1、王冕,历史上真实存的,对人物进行了改编。
他具有抱负人物的基本特质。
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至痴狂,惋惜人到花甲却连个秀才都没中。
后几个商人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
周进欣喜不已,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竟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
3、范进,时年五十余岁,穷困不堪,腊月还穿单衣,冻得直哆嗦,周进因他想起自己当年的惨状,便将他录用为秀才,后又录为举人,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严致和即严监生,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
极为节俭,死前仍叨念着灯中的两茎灯草,严监生怕费油以致到死都难以合眼,直到赵氏挑去一根,他咽下最终一口气。
5、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他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6、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
后一步步走向堕落。
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7、沈琼枝,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
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
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篇一儒林外史中的“美与丑”《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十八世纪一幅全景的风俗画,在讲述知识分子人生的同时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因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为“讽刺之书”。
但是,《儒林外史》的成就绝不仅仅在于它的讽刺性,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体现了高超的艺术。
一、巨大画卷中的人物呈现方式人物众多是《儒林外史》的一个鲜明特征,在整部书中,吴敬梓写到了大大小小近三百个人物,但却并未给人凌乱之感。
究其原因,小说结构上的独特性可谓非常重要的一点。
它一反以前的长篇小说形式,没有贯穿首尾的主干,“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以“单点突出,定向发展”的方式呈现人物。
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书中的人物性格也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由单一到复杂,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的。
二、典型人物的形象分析《儒林外史》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他们大都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如此庞杂的人物,吴敬梓既写到了令人敬佩的理想人士,也写到了令人厌恶的乡野小人。
闲斋老人将这些人物分成了四类:“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而在我们现在看来,书中的主要人物也大致不过此四类。
1.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儒林外史》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世界,他们大都渴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知识。
然而,有些人是想通过知识来武装自己,另一些人则更多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带来功名富贵。
在儒林中,有的将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科举考试,比如:周进、范进。
有的将科举考试看作士人的唯一出路,比如:马纯上、赵雪斋。
还有的自己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也想让其他人继续走科举之路,比如:鲁编修、高翰林。
更有自己一无所知而冒充别人、霸占别人成果的牛浦郎。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54个分析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一、背景介绍1.《儒林外史》简介2.《儒林外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二、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方文焕1.1 外貌特征1.2 性格特点1.3 儒家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体现2.杨继盛2.1 家族背景2.2 为官之道的选择2.3 忠诚与世俗的冲突3.岳母3.1 岳母形象的独特性3.2 对女性地位的呼吁3.3 仁义的全面诠释4.胡四娘4.1 人物的真实性与历史背景4.2 对女性命运的展示4.3 人性的复杂性5.孙丽华5.1 外表的美丽与内心的纷争5.2 家族与个人命运的关系5.3 个人选择与社会期望的冲突三、次要人物形象分析1.韩生1.1 对学术的执着1.2 世俗与理想的矛盾1.3 对友情的诠释2.杜公主2.1 贵族与平民的对立2.2 个人命运与政治斗争的关系2.3 女性地位的呼吁3.胡铁花3.1 平民的机智与勇敢3.2 对权力的颠覆与反抗3.3 人性的复杂性再现4.文素云4.1 对个人命运的选择与追求4.2 女性自我救赎的表现4.3 社会压力与个人幸福的抉择四、次要人物形象分析1.曹孟德1.1 曹孟德的智勇才华1.2 对权力的追求与个人儒家修养的平衡1.3 人性的复杂性与良知的觉醒2.赵阿宝2.1 平凡人物的伟大2.2 对封建礼教的颠覆2.3 为友情与亲情的坚守3.苏文纨3.1 贵族社会的虚荣与功利3.2 个人命运与政治斗争的关系3.3 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冲突五、人物形象的综合分析1.对儒家理想与现实的批判2.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与价值3.对封建礼教及权力体制的讽刺4.人性的复杂性与人情世故的辩证关系六、结论1.《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给予的启示2.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3.对当代社会的警示与借鉴以上是对《儒林外史》中54个人物形象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的分析。
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外貌、性格、家族背景、社会地位等方面进行剖析,揭示了小说中人物形象所体现的儒家理想与现实矛盾、女性命运、人性的复杂性等重要主题。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部伟大著作。
在这部小说中,吴敬梓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刻画,展现出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智慧、傲慢、虚伪和善良。
本文将对儒林外史中几个重要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鲁镇物鲁镇物是儒林外史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典型的市井之人。
他虽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攀爬,最终成为一名功名在握的进士。
鲁镇物具有非凡的口才和智慧,在与知识分子的辩论和斗争中,总能不卑不亢地赢得胜利。
他对社会风气的了解和把握让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局面,是小人物中的大智慧代表。
二、芸娘芸娘是鲁镇物的妻子,她是一个善良、聪明且有魅力的女子。
芸娘扮演着儒林外史中的塑料形象。
她的美丽和智慧使她成为众多男性追求的对象,可她却一心一意地爱着丈夫鲁镇物。
她是一个忠诚的妻子和慈爱的母亲,她的存在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温馨和家庭的力量。
三、李云川李云川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反面形象。
他本是鲁镇物的朋友,但由于嫉妒和虚荣心的驱使,他成为了鲁镇物的敌人。
李云川在小说中代表了拜金主义和权力欲望的人物。
他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做出背叛朋友的事情。
李云川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友谊和诚实的品质。
四、黄淮南黄淮南是儒林外史中的另一个反面形象。
他是一个虚伪、贪婪且好色的官员。
黄淮南借助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欺骗和剥削老百姓。
他的形象暴露了当时士人阶层中的黑暗面,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有力批判。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对当时社会种种弊端进行的一次深入观察和揭示。
这些形象的塑造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代表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吴敬梓通过这些人物的生动形象,深度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矛盾,使得整个故事更具丰富性和深度。
总之,儒林外史通过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形象。
这些形象既具有普遍性的代表性,又显示出当时社会特定时空背景下人的喜怒哀乐和人性的复杂性。
儒林外史人物评论500字

儒林外史人物评论500字摘要:一、引言1.介绍《儒林外史》背景及作者吴敬梓2.阐述本文对儒林人物评论的必要性二、儒林人物概述1.人物分类:官员、文人、商人等2.人物特点:道德沦丧、追逐名利、虚伪做作等三、具体人物评论1.杜少卿:品行高尚、独立思考、反对八股文2.庄绍光:忠诚正直、恪守道德、不媚权贵3.季遐年:才子佳人、诗词才情、命运多舛4.萧云仙:英勇善战、保家卫国、为民谋福祉四、其他人物点评1.正面人物:崇尚气节、坚守道义、有所作为2.反面人物:腐化堕落、见利忘义、道德败坏五、儒林人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1.封建制度:腐朽黑暗、压抑人才、束缚思想2.科举制度:导致人才浪费、催生虚伪道德、阻碍社会进步六、结论1.批判封建社会及其伦理道德2.反思历史,提倡现实主义精神3.借鉴儒林人物经验,树立正确价值观正文:在众多清代文学作品中,《儒林外史》独树一帜,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该书作者吴敬梓,通过描绘一个又一个儒林人物,展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本文将对《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评论,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涵盖了官员、文人、商人等各个阶层。
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道德沦丧、追逐名利、虚伪做作。
在这样一个腐朽的社会背景下,儒林人物各具特色,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
在众多人物中,杜少卿、庄绍光、季遐年、萧云仙等人物形象尤为突出。
杜少卿品行高尚,独立思考,敢于反对八股文,他对世俗观念持批判态度,是当时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文人。
庄绍光则忠诚正直,恪守道德,不媚权贵,他的人格品质在儒林中显得尤为可贵。
季遐年是才子佳人的代表,诗词才情出众,却命运多舛,令人扼腕。
萧云仙则是英勇善战,保家卫国,为民谋福祉的楷模,他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希望。
在《儒林外史》中,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面人物崇尚气节、坚守道义、有所作为,他们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这部作品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就来对其中的一些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周进。
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子里私塾中教书糊口。
他受尽了秀才和举人的冷眼与嘲讽,甚至连自己的姐夫也看不起他。
当他来到贡院参观时,看到考场的布置,回想起自己多年来科举的失败,不禁悲从中来,一头撞在号板上,差点死去。
但后来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因为众人的资助,他得以捐了个监生,最终中了举人、进士,一路高升。
周进的形象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也展现了他们在追求功名过程中的艰辛与无奈。
范进则是另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典型人物。
他从二十岁开始应考,直到五十四岁才中了秀才。
当他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竟然高兴得发了疯。
这一疯,将他多年来因科举而压抑的精神状态暴露无遗。
范进中举前,生活贫困,受尽了屈辱和白眼;中举后,周围人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自己也变得趾高气扬。
范进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科举制度使人的灵魂扭曲、道德沦丧。
与周进和范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冕。
王冕是一个有才华且品行高洁的人物。
他出身贫苦,自学成才,擅长画荷花。
他不愿意结交权贵,也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而是选择隐居乡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王冕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文人的向往,他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坚守自己的道德和操守。
严监生也是《儒林外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他以吝啬出名,临死前还因为油灯里点了两根灯草而不肯咽气。
但如果仅仅把他看作一个吝啬鬼,那就过于简单了。
严监生的吝啬其实是他在那个社会中为了生存和积累财富而形成的一种性格特点。
他在家庭和生意上也有着自己的苦衷和无奈。
儒林外史所有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所有人物形象分析一、引言《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小说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展现了清代官僚制度的腐败和中国社会的众多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分析。
二、主要人物形象分析2.1 文肃文肃是小说中的主角,是一个品行高尚但命运坎坷的人物。
他拥有很高的学识和才能,但由于家境贫寒,未能在官场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文肃身上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中儒者的品德,他正直、忠诚、讲义气,并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和感化着周围的人。
尽管周围的环境对他不利,但文肃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值得我们敬佩。
2.2 严易简严易简是文肃的朋友,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较为现实和精明的人物,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严易简通过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才能和手段,成功地在政治和生活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他在小说中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官场的现实和危机,同时也揭示了某些官员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遗余力地迎合上级、迁就权贵的现象。
2.3 傅思归傅思归是一个典型的官僚主义者,是小说中的反面形象。
他是一个虚伪、奸诈、甚至残忍的人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傅思归通过驱逐文肃和其他与他有意见不合的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是小说中反映清代官僚制度腐败的一个缩影,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批判。
2.4 梁徵君梁徵君是一个聪明、有智慧的女性形象。
她来自一个贫寒的家庭,但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嫁给了富商梁徵君。
梁徵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展现了弱势群体通过自我奋斗得以脱贫的可能性。
她是小说中的积极向上的形象,对读者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三、次要人物形象分析3.1 史登科史登科是儒林学子的典型代表。
他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且成绩平平,但通过努力学习,最终在儒林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史登科的形象体现了儒家经典中对学习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通人努力向上的渴望。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小说,该小说以清代儒学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塑造,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性的种种表现。
下面我们将从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两个方面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研究。
该小说的主要角色有富弼、翁夫人、周仲英等人。
富弼是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员,他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个忠诚、正直的君子形象。
在小说中,富弼主持学政事务时,一方面力戒奢华,打击贪污的官员,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引导学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他的形象,作者传达了他对儒学的信仰和对教育事业的热衷,表达了他追求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价值追求。
翁夫人是富弼的妻子,她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个贤良淑德的妇女形象。
在小说中,翁夫人精通诗文,常常引经据典地为子女指导学业,她为人母、为人妻都尽职尽责,为家庭、为丈夫的事业默默奉献。
通过她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传统儒家观念中良妇婉儿的崇尚和继承,传达了对孝道、德行的追求。
周仲英是小说中的反面人物,他是一个虚伪、狡猾的人物。
在小说中,周仲英虚与委蛇地讨好上司,但背后却暗中谋划陷害同事,甚至故意夸大、歪曲事实制造舆论。
通过他的形象,作者揭示出社会中虚伪、狡诈的一面,表达了对此类行为的批判和警示。
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例如把《毛诗》中一课背得滚瓜烂熟的程朱之友,他代表了那些只注重书本知识而缺乏实际能力、实践经验的读书人形象。
他们沉溺于学究式的死读书,却对社会现实缺乏认知和理解,对实际问题无能为力。
还有一个次要角色是王状元,他是一个结交权贵、投机取巧的人物。
王状元通过操纵招考制度,通过拉拢权贵,最终成为状元,但由于他缺乏真才实学,无法胜任工作。
通过他的形象,作者揭示出拜权、结交权贵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的警醒。
通过对《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看出吴敬梓在小说中通过对各种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勾勒出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和人性的种种表现。
儒林外史所有人物形象分析(通用6篇)

儒林外史所有人物形象分析(通用6篇)(一)《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儒林为背景,描述了一些人物在这个封建社会中追求名望、权力和金钱的故事。
以下是儒林外史中几个重要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范进中年轻有为,聪明机智,但过于功利。
他通过考取进士,跻身儒林,但为了名声和利益,不择手段地拉拢关系、投机取巧。
他注重外表,但内心虚荣,容易受到别人的诱惑和欺骗。
范进中既是儒林的一员,也是他人眼中的成功者,他的形象充分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功利与虚荣的普遍存在。
二、象先生是一个儒学家,但却过于狭隘和保守。
他追求儒家学说的纯粹性,认为任何追求实利和功名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他固执的思想使他与现实脱节,无法适应社会的变革。
他的形象揭示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中的局限性和僵化特征。
三、贾宝玉是一个充满艺术情怀的人物。
他喜欢诗词、音乐和绘画,对美的追求超越了功名和利益。
贾宝玉的形象体现了对艺术与自然的热爱,他在封建社会中渴望自由、温情与真实的感情。
(二)《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代表作品,通过对儒林中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各种人性的缺陷与弱点。
一、刘长卿是范进中的朋友,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他对范进中的投机行为持有批判态度,但由于他过于单纯和善良,很容易被人利用和欺骗。
刘长卿的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们面对诱惑时的无助和脆弱。
二、蒋玉林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官员,他善于权谋,深谙封建社会的规则并利用它们来谋取自己的利益。
他心机深沉,甚至不择手段,表面上看是个成功者,但内心却常常充满了痛苦和猜疑。
蒋玉林的形象勾勒了这个封建社会中角逐权位和地位的黑暗一面。
三、田捕头是一个正直勇敢的人物,他是范进中的朋友。
他不怕权贵,始终坚持正义和真理,为民众维护了权益。
田捕头的形象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一些人秉持公正和正义的坚守,他是小说中的一个正面形象。
(三)《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作品,通过对儒林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个人命运受到官场和权势迫害的现实。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如下:1、范进人物形象: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虚伪奸诈。
事迹: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事迹: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
他喜不自胜进入了癫狂状态,长期的被人蔑视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经历把他弄得十分脆弱,无论是巨大的欢乐或悲哀都已经承受不住了。
2、杜少卿人物形象:杜少卿是一个生活在末世但已然有所觉醒并不断反思的人物,他的出现无疑是讲既沉重又黑暗的封建黑墨炸出一条缝隙,虽然他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士人该走什么样子的道路,却显然昭示了士人之前所走道路的不可行性。
杜少卿不愿为官,但不似陶渊明的隐逸,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他不满官场的黑暗,但不同于阮籍嵇康的怪诞和杜甫的忧国忧民,他另有生活情趣;在支持个性自由和女性解放方面,他比贾宝玉更为积极乐观。
事迹: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
”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
”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包了头装病不去。
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3、周进人物形象: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事迹: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作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
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
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才发现那是字字珠玑的好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
4、严致和人物形象:严致和是一个六亲不认、投机钻营、欺压百姓、横暴贪婪、果断狠毒,极端无耻、自私的人,严致和这个反面典型,他的行为和品质,集中了剥削阶级的一切特性,描述了中国封建社会士人阶层的生活和道德败坏,其中,严致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形象。
论叙事结构下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儒林外史》为例

论叙事结构下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儒林外史》为例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论叙事结构下的人物形象塑造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
以小说《儒林外史》为例,其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现了清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善恶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塑造。
首先,在《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塑造多样丰富,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
比如,主角包拯被塑造成了一个聪明正直、清廉奉公的清官形象,他不畏权势、能坚持己见,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敢于为正义而战。
他的形象塑造给人以崇高的道德感和敬佩之情。
而一方面,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点。
比如,文姬是一个智勇双全、有着强烈正义感的女性形象,她积极参与到包拯办案的过程中,屡次解救了冤民。
与之相对的,小说中的一些贪官污吏的形象也被生动地塑造出来,从而展示了清代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其次,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儒林外史》着重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揭示其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比如,文姬是一个善良正直的女性形象,在小说中她的言行举止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她与包拯之间的互动展示了她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包拯的大力支持。
此外,《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通过其语言特点来展示。
比如,包拯是一个具有智慧和正义感的形象,在与小人物交谈时,他的语言总是深思熟虑、逻辑缜密,这展示了他的才智和聪明才智。
相反,一些贪官污吏的语言则显得狡诈和虚伪,这可以让读者对其产生不满和愤慨。
最后,《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还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来体现其复杂性。
这些复杂性包括:权力和名利的诱惑、善恶的纷争、人性的复杂性等。
比如,包拯作为一个清官,一方面深受皇帝信任,受到社会的尊重,但另一方面他也被一些人误解和诬陷,甚至遭到挤压。
这种复杂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和思想。
同时,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经历了类似的困境和挑战,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个人的野心或是对权力的渴望而背离了本心,而另一些人则坚守正义,为民除害。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文言小说,通过对清代士人的思想、行为以及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本文将对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他们在小说中的角色和形象展示。
一、主角屈原屈原是儒林外史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有才华却屡遭挫折的清朝进士。
小说中通过对屈原的描写,显示了封建社会士人面临的困境和艰辛。
屈原品行高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复兴的理想,但是却因不屈于权贵的腐败和虚伪,在仕途上屡次受到排挤和打压。
在小说中,屈原的形象被塑造成一个坚守正义的代表,他的遭遇凸显了封建社会对于清正廉明者的排斥和打击。
二、配角:陆云览陆云览是儒林外史中的重要配角,他是一个曾经在乡试中取得不错成绩的年轻才子。
陆云览聪明而有学问,他对文学有着追求,对时弊也有清醒的认识。
尽管他在小说中只是屈原的朋友,但通过对他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希望通过陆云览这个形象来呼唤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并呼吁士人们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变革。
陆云览的形象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聪明才智,也具有了一定的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三、反面形象:胡思敬胡思敬是儒林外史中的反面人物,他是一个道貌岸然、虚伪又狡猾的官员。
胡思敬虽然口口声声自称忠诚于皇室,却把个人权力和私欲置于国家和人民之上。
小说中通过对胡思敬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员的腐败和奸诈,以及权力对人性的腐蚀。
胡思敬的形象成为了小说中的一个强烈反面,通过对比他和屈原、陆云览等正直人物的形象,凸显了作者对于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四、女性形象:杨乐神仙在儒林外史中,女性角色并不多见,但杨乐神仙是其中一个重要形象。
她是一个不凡的女子,同时也是屈原的朋友和知己。
杨乐神仙具有机智和智慧,她对于封建社会的不公和不义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屈原的经历和遭遇给予了理解和支持。
通过杨乐神仙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女性智慧和力量的肯定,也暗含了对封建社会束缚女性的不公的批判。
五、其他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如权贵、士人、商人等。
试论 儒林外史 中人物形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试论《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一、背景介绍《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北宋末年儒学中人物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各类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性的喜怒哀乐。
本文将试论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二、方魁、叶春、叶朝、魏梦白:不同儒者之形象1. 方魁:方魁是一位儿时聪慧,但随着年龄增长变得懒散的儒者。
他具有深厚的学问和卓越的才华,但由于纵容自己的堕落,渐渐堕入了放荡生活的深渊。
方魁的形象在小说中是一种讽刺的反讽,揭示了那个时代懒散与虚伪的儒者形象。
2. 叶春:叶春是一个机智而善良的儒学生,他对方魁的思想迅速产生了质疑,并认为方魁的行为背离了儒家的道德伦理。
叶春的形象展示了小说中对于儒家传统的启蒙者和批判者,通过叶春的眼光,小说呈现出了封建时代士人内心的挣扎。
3. 叶朝:叶朝是叶春的弟弟,同样受到了方魁的负面影响。
但是与方魁不同的是,叶朝没有迷失自我,而是在兄长的引导下,最终变得聪明机智。
叶朝的形象展现了小说中在逆境中成长的形象,体现了儒家人物的坚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4. 魏梦白:魏梦白是一个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独特人物。
他具有宽容、智慧和人文关怀的品质,通过对魏梦白的塑造,小说表达了对于传统儒学的辩证思考和批判。
三、陆游、杨石头:体现社会的多元化1. 陆游:陆游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他在小说中以评论家的身份出现。
陆游的形象展现了一种对于社会风气的批判和理想的追求,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道出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喜怒哀乐。
2. 杨石头:杨石头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物,他以家庭教师的身份出现在小说中。
杨石头的形象代表了另一种社会阶层中人物形象的刻画,通过他的视角,小说展现了社会的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渴望。
四、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的刻画除了以上提及的人物形象,小说中还有一批独具特色的人物。
例如,物探官陈百祥、书生甄黄州和甄通达、刘判官和陶雅以及哥挣儿等,这些人物形象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塑造。
儒林外史人物分析

儒林外史人物分析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子里私塾中教书糊口,以后随姐夫经商记帐,在贡院参观时,“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吗?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是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苦是的?’周进也听不见,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脖子。
他哪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后来商人们答应为他捐一个监生进场,他就破涕为笑,趴到地上磕头,表示要变驴变马来报答他们。
范进也是一个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他是一个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而心理惨遭巨大摧残的典型人物。
他在生活中受尽凌辱,他要去考试,岳父胡屠户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听到中举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欢喜得发了疯。
直到挨了胡屠户的耳光之后才清醒过来。
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从此可以升官发财,他怎能不欣喜若狂,以致神经错乱呢。
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
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
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
二、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如果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
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
其中汤奉和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书中这样描绘汤知县:“次日早堂,头一起带进来的是一个偷鸡的积贼,知县怒道:‘你这奴才,在我手里犯过几次,总不改业,打也不怕,今日如何是好?’因取过朱笔来,在他脸上写了‘偷鸡贼’三个字:取一面枷枷了,把他偷的鸡,头向后,尾向前,捆在他头上,枷了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人物论摘要《<儒林外史>人物论》通过小说创作的主要因素,与传统章回小说比较中,得出《儒林外史》与其他小说的不同之处。
说明《儒林外史》人物特殊之处,进而说出《儒林外史》人物形象与其他小说不同的特点。
通过这些特点对《儒林外史》人物有一定的研究,进而深入的理解《儒林外史》关键词:人物人物形象儒士一作者介绍吴敬梓,安徽全椒人,字敏轩,号粒民,清代著名小说家。
出生于名门的大家庭,从小就受到科举科考思想的影响,但却不热心于功名。
虽然吴敬梓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没有入仕,且因为他经历过家庭由渐到骤破落的过程,所以他看透了科举制度下当时士大夫的堕落与无耻,看清政治的罪恶和社会的腐败。
于是写下了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伟大”的《儒林外史》。
这本书成书于作者的50岁左右,是作者迁于金陵之后的作品。
吴敬梓前后用了20多年的时间,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及精神面貌。
《儒林外史》以科举考试为线索,讲述了200多位受科举制度影响的文人的命运起伏,向人们展示出了科举制度对于人和人性的迫害。
虽然全书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人公,却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了科举制度下丑态百出的文人群雕,是对于士林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与含泪的批判。
所以《儒林外史序》中也对《儒林外史》进行了总结:“夫曰‘外史’,原不自居正史之列;曰“儒林”,迥异元虚荒渺之谈也。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位中流砥柱。
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
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1二与其他章回小说的比较任何一部小说都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以完整的布局。
合理的发展及贯穿主题的美学原理为表现的文学艺术作品,所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就构成了小说的必备三要素。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也是塑造人物形象,因此人物形象是其最主要因素,它连接着故事情节与环境描写。
而小说的人物形象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它不同于真人真事。
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通过这样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小说,它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与环境描写。
但是却没有向其他小说一样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而是通过塑造了200多位人物形象,多幅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同时《儒林外史》作为一部古典白话小说,属于清章回体小说。
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是从宋代才逐渐开始的,到了明清则进入到了繁荣时期,著名的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书,而书中人物形象是随着白话小说的成熟而一步步演进的。
在《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一出场就被定型,比如说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刘备的仁义等等,他们一出场就被作者赋予了这样的性格,不仅一成不变,且反复渲染。
比如曹操的奸诈,第四回里,在写他出场不久就写他杀吕伯奢,一开始就使他给人们留下了可憎和可怕的印象。
他所说的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道出了他的人生信条。
第十七回,写他攻打袁术,因军中粮尽,竟借粮官的头来稳定军心,这不仅写出他的奸诈,且写出他的残忍。
他对自己手下的谋臣志士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荀彧是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为他建立了很大的功劳,但却因荀彧劝他不要封魏公,触动了他篡权的野心,他于是便逼荀彧服毒自杀了。
其他如许田射猎、杖杀伏皇后、梦中杀人等情节,都突出地刻画了他的阻险、奸诈和不仁、不义,突出地表现出他作为一个反面人物的基本特征。
在《三国演义》中,这些人物还都是历史风云变幻中的大人物,掌握着时代风云的变幻,他们亦人们心中的大英雄。
而在《水浒传》中,人物性格有一定的发展变化,最突出的是豹林冲的性格变化发展,林冲本来生的燕颔虎须,绰号豹子头,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
有不甘屈辱的英雄本色,但教头的职位、优厚的收入、美丽的妻子、舒适的生活,使林冲养成了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性格。
即使高衙内调戏了他的妻子,他也是息事宁人,忍气吞声,但他却没想到高衙内却没有因此善罢甘休,反而一而二、再而三地陷害他,甚至在他已落难为一个草料场的囚犯的时候,还要派人害死他。
这之前林冲忍之又忍,当发配到草料场后,他也没有完全失去幻想,他乞求神明庇佑,能摆脱苦难。
可他没想到自己沦落到此,高俅等人还要置他于死地,更没想到前来追杀他的竟是自幼相交的好友陆谦,陆谦卖友求荣,竟到了要拾他一块骨头回去邀功请赏的地步。
林冲最后忍无可忍,果断地杀死了高太尉派来谋害他的公差,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的路。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起初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且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
《水浒传》中的人物也不再是风云变幻的大人物,而是慢慢地走向了市民,这里主要展示的是平民英雄的形象。
《西游记》中人物的形象更是变幻多彩,《西游记》用多角度、多色调描绘出来的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与《三国志演义》中的帝王将相、《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相比,更贴近现实生活,因而也更具真实性。
猪八戒尽管是天蓬元帅出身,长得长喙大耳,其貌不扬,却更像一个普通的人,更具浓厚的人情味。
他本性憨厚、纯朴,在高老庄上干活勤谨,帮高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种麦插秧。
在取经路上,一担行李,始终由他挑着。
在斩妖除怪的战斗里,他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十万八千里取经道上,他有苦劳,也有功劳,最后理所当然地取得了正果。
但是,他的食、色两欲,一时难以改变;偷懒、贪小便宜,又过多地计较个人的得失。
看到美酒佳肴、馒头贡品,常常是流涎三尺,丢人现眼,还多次因嘴馋而遭到妖怪的欺骗。
遇见美色,就更是心痒难挠。
他偷懒贪睡,叫他去化斋、巡山,却一头钻进草丛里呼呼大睡。
一事当前,不顾同伴的安危,先算计自己不要吃亏,有时因此而临阵逃脱。
他还偷偷地积攒私房钱,有时还要说谎,或者自己嚷着“分行李”,散伙回高老庄。
这里猪八戒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单一的形象,而是一个多面化的多元的形象,人物形象的来自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
《金瓶梅》中更能明显地看到人物性格的变化与发展,如潘金莲的性格前后变化与发展,且写出了潘金莲的心理变化。
从《金瓶梅》中的人物来看。
《金瓶梅》大多都讲是市井小民的事情。
《金瓶梅》比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从“说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迈进了新的一步。
这首先表现在小说描写的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且有人物的心理描写。
小说中的故事从传奇慢慢地转向平凡;节奏比较慢,在相对稳定的时空环境和叙事角度中精雕细刻一些人物的心理和细节。
如写李瓶儿病危、死亡到出葬,竟用了两回半近三万字的篇幅,仅临终一段就写了一万余字,把西门庆、李瓶儿及众妻妾等的感情世界刻画得细致入微。
小说中写了不少平淡无奇的琐事,与情节的开展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为了写心,为了刻画性格。
《金瓶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另一大进步是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以往长篇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一般是单色调、特征化的,而在《金瓶梅》中,更多的形象就像生活中的人物一样有恶有善,色彩斑驳。
与之前的章回小说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儒林外史》有它不同的特色,这首先表现在《儒林外史》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儒林外史》的主人公是由200多个人物组成的,往往几个章节就介绍了一个人物,如在介绍鲍文卿,就是集中在几章节讲述了鲍文卿的一生。
第二个不同因为《儒林外史》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人公,所以这也导致了《儒林外史》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儒林外史》的故事情节都写得十分的精彩,可是主人公的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儒林外史》故事情节也要随着主人公的变化而变化,且《儒林外史》故事情节的时间段是比较长的。
第三就是《儒林外史》不再像其他的传奇与小说一样,注重的是人物心理的变化,在写王冕的行为时,往往就讲述出了王冕的心里。
王冕因不愿去见危素,所以多到外地,呆了几年适逢天下大变,他便想着回乡侍奉老母。
虽然写的寥寥数语,可是写出了王冕的孝悌之义的深厚。
在全书中不难找到如此的描写,虽然短小,但却到出了人物的想法、人物的心理,有利于加深人物的形象。
三《儒林外史》人物论的特点《儒林外史》所写的人物更切近人的真实面貌,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
像鲍文卿对潦倒的倪霜峰的照顾和对他儿子倪廷玺的收养,甘露寺老僧对旅居无依的牛布衣的照料以及为他料理后事的情谊,他们之间的相互帮助等等,都是通过日常极平凡细小甚至近于琐碎的描写,塑造了下层人民真诚朴实的性格,感人至深。
人物性格也摆脱了类型化,而有丰富的个性。
作者不但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而且写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如第一回多层次地揭示了时知县的内心世界。
种种复杂心理不断转折、变幻,心态在纵向中曲线延伸,让人看到他那灵魂深处的活动。
《儒林外史》中每个人物活动的过程并不长,但能在有限的情节里,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非固定性,即性格的发展变化。
匡超人从朴实的青年到人品堕落,写出他随着环境、地位、人物之间关系而改变的性格,在他性格变化中又体现着深刻的社会生活的变动。
古代小说人物的肖像描写往往是脸谱化的,《儒林外史》则代之以真实的细致的描写,揭示出人物的性格。
如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子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通过这一简洁的白描,夏总甲的身份、教养、性格跃然纸上。
所以小说在发展到《儒林外史》时,吴敬梓在人物形象的处理上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吴敬梓继承了传统章回小说在塑造人物时,把人物的形象描写多元化,且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在随着故事细节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
匡超人是温州府乐清县人,他原本是一个农村少年,自小上过几年学,因家贫无力不能读书,跟一个买柴的人到省城帮忙记帐。
没想到客人折本倒闭,匡超人不得不靠给人拆字混日子,这时他才二十二岁。
匡超人本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小伙,吴敬梓在小说中细致的描写了他一步一步走向灵魂堕落的过程。
匡超人思想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少年时期,转折时期,变质时期三个阶段。
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
他在马二先生的资助下回到家中见到娘亲就“放下行李,整一整衣服,替娘作揖磕头。
”父亲卧病在床,他回到家就买了一只猪蹄来家煨着,等烂熟,和饭拿到父亲面前。
晚上拿个被单,睡在父亲脚跟头。
他白天里杀猪,卖豆腐,晚上便服侍父亲。
他父亲夜里睡不着,要吐痰,吃茶水,一直到四更鼓,匡超人就读书陪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