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史的开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近代史的开端 学习提示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识太平天国起义的性质与作用,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内容概述: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由于落后及清朝廷的腐败,未能取得战争胜利。战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条约,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太平天国是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于本身的无法克服的弱点,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最终遭到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外国列强为了进一步在中国谋取利益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清朝战败后被迫签订了更多的不平等条约,使外国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日益加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学习重点:中国的衰落与世界的发展,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太平天国起义的性质,本身存在的各种弱点。
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中国战败的原因,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与重大事件,起义失败的原因,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作用。
第一课 鸦片战争的爆发
战前形势 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统治已腐朽没落,经济上民生凋敝,许多地区的流民饿殍载道,军事上军备废弛,武器装备非常落后,为数不多的炮台年久失修,形同虚设,无力抵御外来侵略。 清朝的武官 在思想上,陈腐的程朱理学,使人们只知纲常名教,沉湎于科举,思想文化非常落后。 鸦片战争前的私塾教育
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则在迅速发展,1840年,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外扩张,拥有大量的殖民地。法、美、俄、德等国同样也都向外扩张,抢夺殖民地。英国对闭关锁国的中国实行了罪恶的鸦片贸易。鸦片本是从罂粟浆液中提炼而成的药材,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将鸦片特别调制,使其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然后由商人大量运往中国,让中国人吸食。 英国贩运鸦片的船只 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总部 鸦片贸易给英国带来了暴利,一箱鸦片的利润率,最高时可达924%。 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依靠鸦片贸易,英国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的财富,而给中国则带来了严重危害。首先,鸦片输入造成白银大量外流,1821到1840年间,中国白银外流至少在1亿元以上。第二,鸦片输入使清朝吏治更加腐败,官员利用鸦片走私和禁烟缉私牟取暴利。第三,鸦片输入造成工商业的萧条和衰落。因种植罂粟的利益数倍于种植小麦,十倍于种稻,因此大片良田被改种罂粟。第四,吸食鸦片严重败坏社会风尚,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鸦片含有大量毒素,长期吸食

者精枯骨立,无复人形,丧失谋生和育子能力,不少家庭因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
禁烟运动 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湖广总督林则徐、鸿胪寺卿黄爵滋、兵部给事中许球等大臣主张严禁鸦片,但军机大臣穆彰阿、大学士琦善、太常寺卿许乃济等,则主张弛禁。 林则徐关于鸦片的奏折之一 之二 许乃济的奏折 黄爵滋的奏折
道光帝采纳了禁烟派的意见,1838年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严拿烟贩,整顿水师,责令外国鸦片烟贩将船上的所有鸦片,造具清册,听候收缴。1839年6月3日起,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在广州虎门海滩上挖成两个大水池,撒盐成卤,再将收缴的鸦片切开投入池中浸泡半天,然后倒入烧透的石灰,使其化成渣沫,然后启放涵洞,冲进海水。6月25日,收缴鸦片除8箱留作样品外,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伟大起点。
第二课 战争的经过与后果

战争的经过 中国禁烟之后,1840年6月,英国派出“东方远征军”前来中国,共有48艘船舰、540门大炮及4000多人,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英军到达广州海面后,因广州防守严密,留下少数舰船封锁珠江口,主力沿海北犯,一路进犯福建厦门、浙江,攻陷浙江定海,8月到达天津海口,投递英国政府的照会,要求割地、赔款、通商。
道光皇帝指责林则徐禁烟失当,派琦善与英军谈判。英军因舰船不宜久留而南返广州,道光皇帝又派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英方要求割让香港,琦善不敢答应而使谈判中止。英军即于1841年1月7日攻陷大角、沙角炮台,然后进逼虎门。琦善又与英军恢复谈判,英方代表义律单方面公布“穿鼻草约”,要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恢复广州通商等。26日 英军强占香港。 沙角、大角之战
道光皇帝此时下令对英宣战,从湖南、四川、贵州、湖北、江西、广西、云南等省抽调军队1.7万人开赴广东作战。英军则自2月上旬起,向虎门炮台发动进攻。清军水师提督关天培率众抵抗,壮烈牺牲。 虎门之战 英军长驱直入,兵临广州城下。清军从5月21日起,与英军激战5天,清军战败,清军将领奕山等人向英军乞降。5月27日,签订了《广州和约》,向英军缴纳赎城费600万元;商馆损失费30万元;清军退驻广州城外30公里;赎金交清后,英军归还炮台,退出虎门。
1841年4月,英国政府认为“穿鼻草约”所得权益太少,于是改派璞鼎查为全权代表,增派兵舰26艘,陆军3500人来华,扩大侵略战争。8月26日,攻陷厦门

。10月1日,英军再陷定海。10日,英军进犯镇海,浙江提督余步云临阵脱逃,两江总督裕谦力战不支,悲愤投水,镇海陷落。定海、镇海之战 10月18日,道光皇帝令皇侄奕经率军出师,1842年3月10日夜,奕经兵分三路反攻三城,大败而归。英军攻陷慈溪。
浙东战役溃败,道光皇帝派耆英和伊里布赴浙与英军交涉。但英军不予理会,扩大侵略,内犯长江,占领南京。5月,英军攻陷江浙海防重镇乍浦。6月,英军1万余援军到达中国,攻陷长江吴淞口要塞。两江总督牛鉴仓皇逃跑,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上海、宝山相继失陷。7月21日,英军进攻镇江,守将海龄壮烈牺牲,镇江陷落。吴淞之战 镇江之战 8月,大批英舰到达南京下关江面。耆英、伊里布根据道光皇帝的旨令,于8月29日与英国的璞鼎查在英舰“康华丽”号上订立《南京条约》。至此,鸦片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
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包括:1.割让香港,由英国立法治理。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分界处 2.勒索巨额赔款,各种赔款共计2100万银元,分4年付清。3.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货税及烟费,由中英双方议定。5.英商在各口岸贸易,不受限制,均听其便。南京条约原文
1843年7月和10月,英国又强逼清朝廷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英国由此获得更多特权:1.领事裁判权。英人在通商口岸犯罪,不受中国法律制裁,而由英国根据自己的法律处理。2.关税值百抽五。英商大部分进出口货物按时价的5%缴纳税额。3.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权利时,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4.设立租界,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地区租赁土地及房屋。5.外国军舰常驻中国各通商口岸,“以便维持良好秩序及英国领事必要的尊严”,这条规定破坏了中国的领海权。虎门条约原文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俄国等纷纷索取特权,强迫清朝廷订立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美国派军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与清朝订立中美《望厦条约》,美国除了获得英国在《南京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外(割地赔款外),又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还规定中国变更关税税率时必须得到美国领事的同意;美国兵舰可到中国沿海各口巡查贸易;美国人可在通商口岸居住、租地建屋,还可设立礼拜堂、医院。《望厦条约》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
1844年10月24日,法国派出舰队迫使清

朝廷与其签订中法《黄埔条约》,法国除取得和英、美同样的特权外,还取得了在中国各地的传教权。1845年换约时,法国又迫使清朝废除天主教禁令。1846年2月,清朝发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教产。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原则,法国所获取的传教特权亦为各国所享受。这样,各国传教士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各方面渗透的重要手段。此外,比利时、瑞典、挪威等国争相向清朝索取特权,清朝被迫答应各国的要求。1849年,葡萄牙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封闭澳门海关,赶走中国官吏,攫取了中国对澳门的管辖权。葡萄牙是如何侵占澳门的
《南京条约》及各国强加给清朝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行政权、关税权、领海领土主权的完整。《南京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课 战败原因和战后的影响

战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英国是侵略者,中国反侵略却战败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封建官僚政治的腐败,使统治阶级不敢也不能发动和领导民众参加反侵略战争。长期的闭关自守,使清朝廷昧于世界大势,孤陋寡闻,昏庸顽固,缺乏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和策略。如把维护“国体”和避免“边衅”作为对外政策的原则,没有总体战略和完善部署,战和不定,使反侵略战争的指挥处于混乱状态。由于吏治败坏,官吏昏庸怯懦,使整个统治集团软弱无能,妥协投降占了主导地位,使失败成为必然。经济的落后,导致财政拮据,也使清朝不具备进行战争的实力。如战争中清朝有几次撤兵都是为了节省开支。战争实际上是交战双方经济实力的大较量,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战争中的失败不可避免。另外也有军事上的原因。清军装备低劣,军队缺乏训练,军纪废弛,战略战术观念陈旧,以这样的军队来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英军对阵,结局只能是战败。 驻守广州的清军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清朝宁愿丧师失地,妥协投降,也不敢利用和发挥民众的力量。但是,中国人民虽然处于腐朽落后的专制政治统治之下,在面对外来侵略时,仍能凭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展开了英勇壮烈的反侵略战斗,反映了中国人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鸦片战争中人民的反侵略战斗 关于鸦片战争战败原因的讨论
战后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其代表人物是龚自珍、魏源。龚自珍对清朝统治的腐朽黑暗极为痛恨,为此他大力倡言变法改革,认为改革是历史的必然。他又主张以武力抵抗

外国侵略。1838年底,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时,龚自珍就主张严禁鸦片。魏源在鸦片战争爆发后,曾参与筹划浙江前线抗英斗争,写出《圣武记》激励统治者振兴武备,抵御侵略。后又编撰《海国图志》,对强国御侮作了深入探索。 魏源《海国图志》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以及一套“师夷”的具体办法,加强军事力量,认为如果采取这些办法,中国就不必依赖于外夷,而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社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和奴役。鸦片战争后,鸦片公开地大量输入中国,1842年,输入了3.2万箱,1850年增加到5.3万箱,1858年,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易,输入的鸦片高达7.8万箱。战后外国廉价工业品大量输入中国,使中国原有的家庭手工业和城镇手工业趋于破产。如西方国家向中国输入大量棉织品,使中国的土布生产日渐萎缩,手工棉纺业很快衰落。除了棉织业外,还有冶铁、制针、制靛等行业,也竞争不过外国工业品而趋于衰落。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 西方国家又大量掠夺中国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使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原料市场,逐渐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 外国商人在中国开办的藤制品厂
战后社会的变化之一,是中国出现外国人的租界。1845年11月,英国迫使清朝在上海划定一个区域作为英国人的居留地,这是外国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1848年和1849年,美国、法国分别在上海强行划分租界。后逐渐推广到其他通商口岸。外国侵略者在租界建立工部局、巡捕房等行政、警察、司法和税收机构,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上海租界的情况 外国人在汉口开设的跑马场 外国巡捕监视中国劳工 1893年在汉口租界内的外国人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独立的国家,国家主权不受外国干涉。战后,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和领海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清朝廷开始丧失政治上的独立地位,逐步变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战前,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战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社会经济为外国资本主义所控制,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

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第四课 太平天国起义

起义初期形势 鸦片战争后,巨额的战争赔款,清朝全以捐税形式转嫁到民众身上。加之鸦片和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使中国农村出现大批游民饥民,引起人民多次起义。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起义前,见于记载的农民起义达110多次。洪秀全是广东省花县官禄村人,1828年至1843年,他数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告失败,遂对清朝统治产生不满。最后一次应试落第后,洪秀全阅读了基督教的布道书《劝世良言》,把基督教的神权、平等思想与农民的平均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会”。1844年,洪秀全、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区发动群众。1850年7月,洪秀全命各地会众到金田村团营,到此年年底,会众达2万多人。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起义后不久,在东进武宣县东乡,洪秀全正式登极,称天王, 洪秀全的玉玺 建立军师和五军主将制。9月,太平军攻占了永安(今蒙山)州。在这里太平军封王建制,以左辅正军师杨秀清为东王、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为西王、前导副军师冯云山为南王、后护又副军师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又以东王节制诸王,太平天国中央政权初步建立。
太平军在永安休整半年,之后因清军前来围攻,洪秀全下令突围进攻桂林,然后又撤兵攻全州,战斗中南王冯云山受伤不治而死。攻克全州后,太平军进入湖南,攻克道州、郴州,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讨胡救世安民谕》等文。9月11日,太平军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中炮牺牲。太平军放弃攻城,继续北上,先后攻克益阳、岳州,1853年1月,攻下汉阳、汉口、武昌,然后顺江东下,到3月20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
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朝几乎动员全部正规军,但仍不能成功,于是命令长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协助朝廷镇压太平军。1853年初,清朝廷陆续任命了43名团练大臣,最有“成效”的是湖南湘乡的曾国藩。曾国藩的团练军,称为湘勇,也称湘军,这支军队完全依靠同乡、同族、师生、同学或亲友的关系组成。士兵由营官自行招募,每营士兵只服从营官一人,各营彼此独立,不相统属。各营官只服从统领一人,层层隶属,全军都控制在曾国藩手中。湘军以程朱理学教育将士,将领都由文人担任,提倡以礼治军、官兵互爱、绝对服从。这样一支部队练成之后,成为太平军的强硬对手。
定都天京后的形势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派林

凤祥、李开芳等率军2万人北伐,北伐军到达天津附近,直逼北京。清朝廷大为震惊,咸丰帝准备逃往热河。此时天津知县挖开运河放水,北伐军被水阻拦,被迫南撤,而后继援军也遭清军击败。到1855年3月,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捕,慷慨就义,北伐宣告失败。 北伐军最后的日子
北伐的同时,洪秀全又派赖汉英率军西征。西征军攻占了安庆、九江、汉口、汉阳、武昌、岳州、湘潭等地,但最终在湖南败于曾国藩的湘军。到1854年10月,湘军乘胜出省占领武汉,然后顺江而下,西征军败退到安徽。此后,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徽、江西一带反复大战,互有胜负。太平军西征前后历时3年,控制了天京上游武昌、九江、安庆三大重镇,占领了安徽、江西和湖北大部分。
清军趁太平军西征之时,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夹攻天京,太平军被迫进行天京破围战。1856年2月,燕王秦日纲率陈玉成、李秀成等从西征前线回师,解除镇江之围。东王杨秀清又命石达开回师,1856年6月,各路太平军合力摧毁了江南大营。至此,太平天国控制了从长江上游的武汉到下游的镇江的广大地区,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太平军用过的大炮
天京事变及其影响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追求生活享受,争夺权力地位,不惜互相残杀,导致最终失败。1856年9月2日,北王韦昌辉率兵进入天京,杀死杨秀清及其亲属以及太平天国骨干力量2万余人。翼王石达开从武昌赶回天京,指责韦昌辉杀人太多。韦昌辉进攻翼王府,石达开连夜逃离天京。洪秀全下令处死韦昌辉。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怕石达开掌握重权,便命自己的哥哥洪仁发、洪仁达为安王、福王,牵制主持朝政的石达开。安、福二王平庸无能,石达开不能发挥才能,又怕洪氏集团暗害。于是在1857年6月率众出走,转战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长期孤军作战,没有根据地,到1863年5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被清军包围,石达开幻想牺牲自己来保全部下,只身前往清营,清军则趁机进攻,将他的部队全部杀害,石达开也被押到成都处死。
天京事变和石达开出走,给太平天国带来严重后果,使清军得以休整反扑,1857年以后,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相继重建,天京又被包围。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为挽救危局,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但未对洪氏集团采取有效措施,仍然无法解决太平天国由盛变衰的困局。

第五课 太平天国的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1.绝对平分土地,分田时好坏搭

配。2.建立基层政权,按军事编制组织居民。3.分到土地的人,都要参加生产,农副业产品除满足每人食用外,全归国库。4.民事案件的裁判以是否遵守天条和遵守命令为准。
《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冲击和否定,是农民起义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但它又是不切实际的绝对平均主义,违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分配上也是由国库绝对平均分配,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又否定商业和独立手工业,也不符合社会的需要。《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未能真正推行。1854年,太平天国宣布仍照清朝廷的制度来征收田赋,并没有改变土地占有制度,而且允许地主收租。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天京城内外废除商业,将所有商贾货物尽行没收。全城军民生活所需全由政府供应,这种政策造成天京城内市场萧条、经济停滞,引起居民强烈不满。1854年以后,太平天国不得不在城内开设公营商店,有限制地进行商业活动,又在城外开辟指定的商业区。《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田不论男女,又禁止妇女缠足,严禁娼妓,主张一夫一妻制。但是太平天国解放妇女的政策并不彻底,男尊女卑的观念没有得到完全改变。在思想文化方面,太平天国提倡“文以纪实”,其官方文书,大多采用语文体及各种标点符号。1854年,太平天国成立“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认为其中有“鬼话”、“邪话”、“怪话”,必须全部删除。但对儒家学说并未进行科学的批判,实质内容并没有改动。1861年前后,洪秀全宣布“孔孟之书不必废”,并没有真正废除孔孟之书。
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1853~1854年,英、法、美三国公使先后到天京访问。太平天国把所有外国人看作“西洋兄弟”,但是并不承认外国和清朝廷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反对鸦片贸易,不准外国人帮助清朝廷,甚至提出想与英法联军合作,消灭清朝廷。但当外国侵略者攻击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则毫不犹豫进行反击。 太平天国时期西方列强的“中立”政策
《天朝田亩制度》和太平天国的其他制度、政策,都表现了农民阶级的斗争精神,但太平天国毕竟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农民阶级不能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农民阶级固有的弱点和局限性,在以上各种制度和政策中明显反映出来,这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洪仁玕早年参加“拜上帝会”,1853年避居香港,接触西方近代文化,1859年4月,从香港来到天京,洪秀全封他为军师、干王,总理朝政,《资政新篇》是他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在用人方面,提

倡公正廉明,反对宗派。第二,要整顿风气,革除陈规陋俗,改变落后生活方式。第三,提出开矿、筑路、兴舟车之利、办银行、兴器皿技艺,兴办邮传、新闻通讯、保险等事业。第四,提出建立和健全司法制度的措施。
《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是革新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要发展资本主义,如发展现代交通运输、开办现代化工业,推行进步的文化政策,革除民间陋习,在外交上则主张互利平等,积极和先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进行贸易通商,禁绝鸦片贸易。《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纲,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一个里程碑。但洪仁玕的愿望未能实现。这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人坚持《天朝田亩制度》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加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不能公开颁行。

第六课 太平天国的失败

起义的失败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面临险恶局面,只是依靠李秀成、陈玉成等青年将领的作用,才使太平天国后期军事斗争出现新转机。1858年9月,李秀成和陈玉成经过协商决定联合作战,并联合北方的起义军捻军,守卫安庆和天京。二人指挥太平军击溃江北大营,又在三河镇重创湘军,稳定了长江中下游的局势。之后又攻破江南大营。1860年7月,太平军逼近上海,遭到美国人华尔组成的“洋枪队”的进攻。太平军多次大败洋枪队,直逼上海城下。其后由于英法侵略者联合反攻,太平军终未能攻下上海。
1860年10月,陈玉成、李秀成约定在1861年4月会战武昌。3月,陈玉成攻占湖北英山、黄州,距武昌仅百里路。此时,英国舰队到达汉口,要求陈玉成不要进攻武昌,而李秀成也没有按时到来,陈玉成决定放弃进攻武昌,率兵回救安庆。安庆是天京上游的屏障,曾国藩调集湘军重兵猛攻安庆,防卫安庆的2万太平军全部英勇战死,安庆失守。 安庆保卫战 陈玉成只好退守庐州,仍被湘军包围。1862年,陈玉成撤到寿州,受骗逮捕。6月,陈玉成在河南延津就义。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后,太平军在西线已陷入败局。清朝廷命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合攻太平军。 李鸿章的淮军
1862年7月,李鸿章攻占苏州,左宗棠攻占宁波。9月,华尔率号称“常胜军”的洋枪队也来浙江助战。1863年1月,太平军在慈溪击毙华尔;2月,太平军在绍兴击毙常捷军统领达尔第福。但浙江的太平军有一部分调往天京,兵力不足,无法挽回败局。
1864年3月以后,天京变成孤城,李秀成建议撤到湖北、江西一带,洪秀全不听。6月3日,洪秀全病死,其长子洪天贵福继位为幼天王。7月19日,清军攻陷天京,李秀成保

护幼天王逃出。不久,李秀成、洪天贵福、洪仁玕均被清军俘虏。李秀成被俘后写下数万字的《自述》后被杀。洪仁玕和洪天贵福也先后被杀。 天京保卫战 纽约时报报道天京被攻破 李秀成年谱
天京陷落后,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但太平军及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仍在战斗。李世贤、汪海洋、谭体元率领太平军在江西、福建一带活动。长江以北,太平军长期与捻军联合作战。1863年,清军攻占捻军主要根据地雉河集,捻军盟主张洛行被俘牺牲。捻军余部与陈得才率领的西北太平军会合。天京失陷后,陈得才与清军决战,兵败自杀。太平军和捻军共推赖文光为统帅。赖文光率捻军骑兵在湖北、河南多次击溃清军。1866年10月,捻军分为两部,赖文光部为“东捻军”,张宗禹部为“西捻军”。1867年12月,东捻军在山东寿光受到包围,主力部队损失惨重。1868年,赖文光在扬州被俘,被清军杀害。西捻军在东捻军危急时,从陕西回师,在山东境内被围。8月,西捻军战败,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与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历时14年,是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必然走向失败。太平天国没有正确的斗争纲领,无法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不能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到后期则争权夺利、贪图享乐,导致内讧,使太平天国由全盛转向衰败。这是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太平天国对外国侵略者也缺乏应有的警惕。太平天国信奉上帝,外国侵略者就以友好的假象蒙骗太平天国。 华北捷报:传教士见忠王李秀成 实际上,由于太平天国不承认不平等条约、反对鸦片贸易,外国侵略者必定要与清朝廷联合进行军事镇压。军事上,太平天国缺乏战略远见,军事行动带有严重的流寇主义。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仍对清朝封建统治形成重大打击。《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虽然未能实现,仍有重要意义。太平天国在抗击清朝廷镇压的同时,回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其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
第七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的起因与经过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想通过对第一批条约的“修约”来扩大他们的在华利益。英、法、美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向清朝要求修约,即修改《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扩大它们的在华特权。咸丰皇帝拒绝修约,西方列强便准备发动战争,逼迫清朝就范。此时发生的“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他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1856年10月8日,中国水师在“亚罗号”划船逮捕了2名海盗和10名涉嫌船员。此船虽在香

港注册,却是非法注册,且注册期也已过时。但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捏造说,船上的英国国旗被中国官兵撕下,是对英国的侮辱,借机扩大事态,蓄意进行挑衅。 亚罗号之战 在此之前,法国制造了马神甫事件。1856年2月,非法进入广西西林县的法国传教士马赖,与当地恶棍勾结,为非作歹,引起当地民众愤怒,西林县令下令处死了马赖。法国以此为借口,与英国组成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法国利用宗教纠纷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英军首次进攻广州,未能得逞。1857年12月,英法联军到达香港,清两广总督叶名琛未做应战准备。12月28日,英法联军攻克广州。 广州之战 1858年4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大沽炮台, 第一次大沽之战 直逼天津,威胁北京。清朝派人谈判,俄、美两国公使借口调停,诱使清朝廷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在中国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商船可自由航行于长江各通商口岸,修改税则,中国向英国赔款400万两白银,向法国赔款200万两。同年11月,清朝在上海又与英、法、美等国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对其他洋货进口采取优惠税则,邀请英人帮办海关税务。中俄《天津条约》,使俄国除了获得赔款之外,又获取了与英法同样的侵略特权,还特别规定:中俄“从前未经定明”的边界,要由两国派出大臣查勘,为俄国以后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留下了机会。 天津条约后外国在北京设立使馆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天津条约》签订一年后,双方要在北京换约,但英法拒绝清朝廷指定的换约路线,要将舰队开入大沽口,再进入北京进行换约,并要清朝廷撤除白河防御,明显地进行战争挑衅。1859年6月24日,英法联军向清朝廷发出最后通牒。次日,他们即向大沽发起进攻,清军予以还击。激战一昼夜后,击沉、击毁联军舰艇多艘,进攻炮台的千余英军伤亡近500人。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第二次大沽保卫战,清军取得胜利。英国为此决定再次对华开战。1860年4月,英法联军先后攻占了舟山、烟台、大连等地。8月,从北塘登陆,袭击并占领了大沽炮台。 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攻击的击破口) 英法联军攻击炮台的总部 8月21日炮台被占领
9月,天津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北京。清朝廷此时请求和谈,英、法提出的条件比《天津条约》更为苛刻,致使谈判破裂。清军

在通州城西八里桥阻击英法联军,未能成功,全军溃败。9月22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命恭亲王奕訢留守北京,谋求和谈。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又大肆抢劫清朝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抢走了大量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然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使豪华的园林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废墟 英法联军在北京街头 当时的北京城墙 英法联军的军营
在英法联军的军事威胁和俄、美公使的诱逼下,1860年10月和11月,清朝廷又与英、法、俄三国分别订立了《北京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增辟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给英、法军费各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赔款由海关担保;允许华工出洋;归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外国人在各省租买田地、建屋自便。《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不仅承认了《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还扩大了侵略特权,使中国的灾难更加深重。 中英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 中德通商条约
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恭亲王奕訢因办理对外交涉,形成了以他为首的亲外势力。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他的6岁儿子载淳即位,朝廷大权操纵在肃顺等顾命王大臣手中。咸丰帝的遗孀慈禧太后与奕訢勾结,于1861年11月2日发动了宫廷政变,将顾命大臣载垣、端华和肃顺处死,另外五大臣充军或革职,史称“辛酉政变”。政变后,慈禧太后让小皇帝登极,年号同治,以奕訢为议政王大臣,慈禧太后控制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辛酉政变之后,清朝廷的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1861年,奕訢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办理外交和洋务,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并经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军工、译文、派遣留学生等项事务。而清朝的海关总税务司一职开始由外国人担任。1859年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李泰国回国后,1863年起,英国人赫德继任海关总税务司,直至1909年,长达46年。
《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公使纷纷进驻北京,通过各种途径控制清朝廷。1867年,美国公使蒲安臣离职回国,奕訢请蒲安臣代表清朝廷出使外国,先后到美、英、法、德、俄等国,呈递国书,办理交涉。在美国,蒲安臣以清朝钦差大臣身份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订立《中美续增条约》8条,规定美国人有贩卖华工自由、传教自由等条款,为美国进一步侵华铺平了道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廷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使得外国列强对于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日益加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北京条约后外国人进入中国

日本在天津的租界 法国在天津的租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