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复习资料

2.碳(6C)元素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x2 Py0 Pz0,违 背了( C )
A、能量最低原理
B、Pauli不相容原理
C、Hund规则
D、能量相近原理
简答题:
已知四种元素的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分别为: (1)3d24s2 (2)5d106s2 ,试指出它们在周期系中
各处于哪一周期?哪一族?哪一区?
理论要点
自旋相反的单电子靠近可配对成键; 对称性一致,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 方向性 、 饱和性
价 键
共价键类型
σ键 π键
头碰头 肩并肩


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杂化
要点: 杂化轨道与原有轨道数相等
分 子
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增强

sp型杂化 sp3杂化、sp2杂化、sp杂化
构 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极性
AB型 Ksp = S2 AB2型Ksp = 4S3
S
S=

Ksp1/2
K ) sp 1/ 3
4

溶 溶度积规则Qc = Ksp 饱和溶液,处于沉淀-溶解平衡;
解 平
Qc < Ksp 不饱和溶液,或沉淀溶解;

Qc > Ksp 生成沉淀。
影响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弱电解质的形成:弱酸、弱碱、水、配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
填空
1. BaSO4在纯水的溶解度为a,在0.10 mol·L-1 Na2SO4溶
液中的溶解度为b ,则a( ) b, 是由于(
)引
起的。
2. 难溶盐Ag2CrO4,室温下其溶解度S和溶度积常数 Ksp之间的关系为 ( )。
3.在含有固体AgCl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对AgCl的 溶解度有什么影响,并解释之:

无机化学下册复习提纲

无机化学下册复习提纲

一、单质主要反应
1. 单质与单质的反应 s 区元素单质: 还原性强。 可与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单质作用形成阳离子, 金属之间彼此形成合金。 p 区元素单质:金属 还原性较强,可与多数非金属元素单质作用呈显不同的正氧化态。金属之 间彼此间易形成合金。 非金属 与电负性大的非金属元素单质作用呈还原性,与金属或电负性小的非金 属作用呈氧化性 2. 单质与水的作用 活泼金属(s 区单质、Al 等) : M(s)+nH2O(l) M(OH)+ n 2 H2(g) 锡、硅: E(s)+ 2H2O(g) EO2(s)+ 2H2(g), 碳:C(s)+ H2O(g)CO(g)+ H2(g) 氟(F2): F2(g)+H2O(l) 2HF(g)+ 1 2 O2(g) X2(F2 除外): X2+H2O(l) HX+HOX 3. 单质与非氧化性的酸作用: 活泼金属、两性金属溶解并置换出氢气,非金属单质不反应。 4. 单质与强碱作用: 两性金属、准金属溶解,分别生成氢氧化物和含氧酸,并置换出氢气;P、S、Se、X2(F2 除外) 歧化;活泼金属不反应。 5. 单质与氧化性的酸(浓 HNO3、浓 H2SO4、王水)作用: 单质分别生成金属阳离子、氧化物、含氧酸,HNO3 可被还原为 NO2、NO、N2、或 NH4+; H2 Ca2+
不分解
(3) 氧化还原性: ①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性随溶液酸度的升高而增强。 3②从左向右, 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增强, 同族变化不规则, NO3-的氧化性较 PO4 强, H2AsO4 的氧化性较 PO43-强,而比 NO3 差,NaBiO3 的氧化性又强于 NO3 。 ③从高氧化态到低氧化态 卤素、N 氧化性增强 P、S 还原性增强

大学无机化学大一理论部分总复习

大学无机化学大一理论部分总复习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一、理想气体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分子本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体积可以忽略(具有质量的几何点)。

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产生偏差原因: ①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 ②分子间力实际气体在低压和高温的条件下,接近理想气体。

计算:pV = nRT ;注意单位kPa(Pa)、m 3(L)、mol 、8.314、K 标准条件(standard condition,或标准状况) 101.325kPa 和273K (即0℃)--STp 二、气体分压定律分压:一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中的某种气体单独占有混合气体的体积时所呈现的压强。

分压定律:p B = x B p 总p 总=p 1+p 2+p 3+…p B 三、稀溶液的依数性前提:难挥发 非电解质 稀溶液 溶液蒸气压降低:△p = k b 沸点升高:△T b = k b b 凝固点降低:△T f = k f b 渗透压:Π = cRT依数性……仅与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有关,而与溶质的特性无关。

b:1000g 溶剂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

沸点:0.1mol·L -1NaCl 和蔗糖水溶液?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3-1 热力学第一定律※ 状态函数的特征 :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决定于过程的始态和终态,与变化所经历的途径无关。

热: 规定:体系吸热 Q >0 体系放热 Q <0功: 规定:体系对环境做功 W< 0;环境对体系做功 W>0 功有多种形式,若不注明,一般只讨论气体的体积功 W=F·△L =p·S·(-△V/S) = - p·△V (理想气体任意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 WK 97.271K 033.1-K 273(葡)△-K 273)葡(K 033.1kg mol 95mol kg K 86.1(葡)(葡)△得根据:△kg mol 95g 100g 1000mol g 180g 10)水()葡((葡)解:水中,求溶液凝固点g 100葡萄糖溶于g 10.152f 1111====⋅⨯⋅⋅===⋅=⨯⋅==-----f f f f f T T b k T b k T m n b【W,Q不是状态函数,U,H,G,S等是状态函数】3-2 热化学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热:反应物与生成物温度相同时体系发生化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第四版》是国内的经典教材之一,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复习资料:
1. 相关定义:
- 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包括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化合物和间距元素化合物。

- 配合物: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位体组成的化合物,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相连。

- 具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 无机离子:离子化学中的一类阳离子或阴离子。

2.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分类。

- 周期性趋势,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

- 化合价和氧化态的概念及其应用。

3. 配位化学:
- 配位键的类型和形成原理。

- 配合物的结构:包括配位数、配位构型、立体化学和异构体等。

-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包括颜色、磁性、光谱等。

4. 助于自己的学习:
- 多做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制作复习卡片,总结重要知识点。

- 找一个学习伙伴,相互督促和讨论。

此外,建议你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一个复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及时查漏补缺。

无机化学复习提纲

无机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内容提要一、基本概念1、化学反应进度若系统发生有限化学反应,则nB()-nB(0)=B(-0)或△nB=B△式中nB(),nB(0)分别代表反应进度为和0时的物质B的物质的量;为反应起始的反应进度,一般为0,则有△nB=B即化学反应进度为=B-1△nB2、系统和环境人们把研究的对象称之为系统,而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相关的部分则称之为环境。

系统可分为:①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可以既有物质、又有能量交换②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可以有能量的交换,但无物质交换③隔离系统——也称孤立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的交换,也无能量的交换,是一种理想系统。

3、状态和状态函数系统的状态是指系统所处的状况。

热力学中用系统的宏观性质如压力()、温度(T)、密度()、体积(V)、物质的量()及热力学能(U)、焓(H)、熵(S)、吉布斯函数(G)等来描述系统的状态。

这些描述系统宏观性质的物理量称之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最重要特点是它的数值仅仅取决于系统的状态,当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改变。

但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增量)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与终态,而与系统变化的途径无关。

4、过程与途径当系统发生一个任意的变化时,我们说系统经历了一个过程。

系统状态变化的不同条件,我们称之为不同的途径。

如系统有等温过程、等压过程和等容过程等。

5、热和功热和功是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与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交换形式。

系统与环境之间因存在温度差异而发生的能量交换形式称为热(或热量),量符号为Q;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的其他各种能量交换形式统称为功,量符号为W。

热力学规定:系统向环境吸热,Q取正值;系统向环境放热,Q取负值。

环境对系统做功,W取正值;系统对环境做功,W取负值。

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产生的功称体积功,用-△V表示;除体积功(也叫有用功)。

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功都称为非体积功WfW=-△V+Wf热和功都不是系统的状态函数,除了与系统的始态、终态有关以外,还与系统状态变化的具体途径有关。

考研必备-无机化学复习

考研必备-无机化学复习
四、硫的含氧酸及其盐 分类、组成、命名、分子结构特点和特征化性。
第三章 “氮族元素”小结
一、第二周期元素氮的特殊性
N 2s2 2px12py1 2pz1 价轨道数 =4 → C.N.max = 4 价电子数 =5 → 多电子原子 (一)EA1 : N < P (二)键离解能 N-N < P-P 但 N≡N > P≡P 2p-2pπ 键特征, 3p-3pπ 键非特征, 2p →3d 反馈π 键特征(例 PO4 3-) 。 (三)N≡N 键能大,且打开第一个键需 946-160=546kJ·mol-1。 ∴R.T. N2 惰性。
碱 GeS 性 增 SnS 强 PbS
弱B 弱B 弱B
还原性
GeS2 B SnS2 B (无 PbS2) (6s2 惰性电子对效应)
酸性增强
八、Sn(II)的还原性
SnCl 2 2HgCl2 SnCl 4 Hg2 Cl 2 白色 灰黑色(重点) SnCl 2 Hg2 Cl 2 SnCl 4 2Hg(l)黑色
十一、Ellingham 图(△rGm -T 图)(重点)。 十二、反应耦联原理及应
第五章 “ 硼族元素”小结
一、B 的成键特征:
(一)共价成键为主; (二)缺电子原子,形成多中心、缺电子键,形成多面体, 例 1、-菱形硼;例 2、B2H6; (三)亲 F、亲 O
二、Lipsomb 硼烷成键五要素
无 机 化 学 复 习
一、基础无机化学的理论框架
物质结构原理(微 观) 元 素 周 期 热力学原理(宏 观) 律(微 观、宏 观)
| | —————————— ———————————— | | | | | | 原子结构 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 反应过程 反应自发性 反应限度 能量变化 △ rG、 K △rH | | | | | | ——————————————————————————— | 性 质 | —————————————————— | | 制 备 应 用

无机化学复习提纲电子版

无机化学复习提纲电子版

无机化学复习提纲by CantonGirl1、复习重点以教材为蓝本,以各章小结为主线进行重点复习。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重点概念、公式,即是将各章的一些主要内容列出,复习时重点看。

(1)原子结构1、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要用波函数(Ψ)来描述,它受n、l、m、m s四个量子数规定,n和l的合理组合是能判断能量高低。

(n、l、m共同规定决定一个原子轨道,n、l、m和m s 决定电子的运动状态)2、|ψ|2表示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它的形象化图形,即电子云。

3、ψ和|ψ|2的角度分布图有何不同?两者形状相似,指向相同,前者有+、-之分,后者没有+、-之分,ψ图像较瘦4、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图——鲍林近似能级顺序及电子排布遵守三原则(鲍里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5、能级组与元素周期表:共七个周期,七个能级组,十六个族,五个区(根据电子排布可以确定元素的位置)6、电负性是衡量在化学键中原子吸引成键电子能力相对大小的尺度,一般金属元素电负性较小,非金属元素电负性较大,通常认为电负性为2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近似分界点,以此来判断键的极性(2)分子结构1、离子键、共价键、氢键的形成条件及特征离子键——电负性差值大的两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正负离子,两者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是有无方向性和无饱和性的特征。

共价键——电负性差值较小,甚至相同的两元素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的重叠方式成键,是有方向性、饱和性。

有两种类型的键,即σ键和π键。

前者重叠程度大二活泼性则较π键小。

氢键——与H结合的元素电负性大(一般是N、O、F),半径小的化合物。

分子间的引力属于静电作用力,但具有方向性、饱和性。

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分子的性质,如熔沸点、溶解度等会出现反常,如水。

(有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影响的性质不同)2、杂化、杂化轨道、等性与不等性杂化杂化指同一原子中参与成键的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能量、方向、数目都与原轨道不同的新轨道称“杂化轨道”。

无机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习题:1、2、5、8、11、17
元素无机化学
*
第12章 卤 素 小 结
1、掌握卤素元素的基本性质及氟的特殊性; 2、掌握卤素单质的制备及其反应方程式; 3、理解卤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 (1)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及卤离子的还原性规律; (2)卤素的歧化与逆歧化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卤素含氧酸盐的氧化性规律及其理论解释; (4)氢卤酸及含盐酸的酸性及非金属性;
碱性增强
还原性增强 酸性增强
四、掌握VA-VIIA氢化物酸碱性、还原性变化规律
*
五、掌握NO(g)和NO2(g)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1. 奇电子化合物,顺磁,双聚。 2. NO还原性为主,与Fe2+发生“棕色环反应”, 检NO3-。 3. NO2氧化性为主。 六、理解HNO2及其盐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1. NO2-、O3、SO2等电子体; 2. 酸介质氧化性显著,碱介质还原性为主; 3. M-NO2-或M-ONO-; 4. NO2-、NO2、NO2+键级、键长、键角的比较。
电极反应: m (ox) + n e = q (red)
(五)多重平衡计算(重点)
*
氧化-还原平衡与电离平衡共存;
氧化-还原平衡与配位平衡共存;
氧化-还原平衡与沉-溶平衡共存;
3个或更多个平衡共存。
*
*
练习1:求 [Fe(CN)6)3-/ Fe(CN)6)4-](衍生电位) 已知: (Fe3+/Fe2+) = 0.77 V (母体电位),
*
(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方程式的配平
*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发生的反应。
氧化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变化,相应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无机化学是大学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而无机化学第四版就是一本涵盖了无机化学各个方面知识的优秀教材。

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课程的时候,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如果能够有一份清晰的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接下来,本文将会介绍一份针对无机化学第四版的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基本概念1. 无机化合物的概念2. 原子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 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4. 化学键的概念及其分类5. 配位化合物和晶体场理论二、化合物的性质1.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物性2. 溶解度和溶液的性质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4. 化学反应的平衡5. 酸碱理论和弱电解质三、主要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1. 氢、氧、氮和氧化物2. 卤素、硫和硫化物3.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4. 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5. 钙和碱土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四、实验室技能1. 常见无机化学实验的实验操作及其意义2. 酸碱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3. 离子反应和离子交换4. 晶体生长和结构分析5. 电化学方法和电化学测试以上是本资料整理的无机化学第四版的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一、基本概念1. 无机化合物的概念无机化合物指的是由无机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它们的分子结构和性质都很简单,并且这些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无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玻璃、陶瓷、建筑材料、电子、药物等领域。

2. 原子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原子的结构是由核和电子组成。

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绕着核心旋转。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够决定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根据电子云的分布,从而可以确定原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周期表是元素周期性和化学性质的基础。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这些元素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上有周期性。

周期表是通过原子核的正电荷和电子的云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这种周期性反映了这种相互作用的自然特性。

4. 化学键的概念及其分类化学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用、移走、接受或捐赠电子而形成的。

无机化学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复习资料无机化学复习资料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

对于学习无机化学的学生而言,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巩固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无机化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础,掌握好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对于学习无机化学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背诵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等信息,同时了解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2. 化学键化学键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好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对于理解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非常重要。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它们的形成和特点各不相同。

可以通过学习化学键的形成机制、键长、键能等知识点来加深理解。

3.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配位数、配位体等内容,可以帮助理解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反应性以及配位化学反应的机理等。

同时,了解一些重要的配位化合物的应用也是很有益处的。

4. 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无机化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包括了布朗酸碱理论、刘易斯酸碱理论等。

掌握好酸碱的定义、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可以帮助理解酸碱反应的机理以及酸碱溶液的性质。

此外,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应用也是很重要的。

5. 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学科,对于理解无机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条件非常重要。

可以学习反应速率的定义、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知识点,同时了解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无机化学反应的理解。

6.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无机化学中的常见反应类型,掌握好离子反应的规律和机理对于学习无机化学非常重要。

可以学习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的生成和消失、离子反应的平衡等内容,从而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是一些无机化学复习资料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概述:原子的组成、原子核和电子的性质。

2.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组成、周期和族的特点。

二、化学键和化合价
1.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2. 化合价:原子的单、双、三、四价以及过渡元素的化合价。

三、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
1. 晶体结构: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

2. 晶格常数:晶体的晶胞、晶格常数和晶面的表示方法。

四、溶液与溶解度
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 溶解度: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和溶剂种类的关系。

五、配位化合物
1. 配位数和配位键的概念。

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六、酸碱理论
1.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1.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状态。

2. 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八、电化学
1. 电解和电解质的概念。

2. 电池的构成和电动势的计算。

以上是大学无机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或课程资料。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气体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主要表现在: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

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第二章:热化学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

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相。

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n n sai ket -==化学计量数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

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

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无机化学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正确 √错误 ×)1.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其聚沉能力也越大。

( )2.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快 ( )3。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t 1/2=0.693/k ,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没有关系。

( )4。

pH=10。

02的有效数字是四位. ( )5.浓度和体积相等的酸和碱反应后,其溶液呈中性。

( )6。

因为Ag 2CrO 4的溶度积(K SP =2。

0×10—12)小于AgCl 的溶度积(K SP =1.6×10-10),所以,Ag 2CrO 4必定比AgCl 更难溶于水。

( )7. 温度一定时,Ag +/Ag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一定大于AgI/Ag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8.sp 3杂化就是1s 轨道与3p 轨道进行杂化。

( )9。

纯水加热到100℃,K w θ=5.8×10—13,所以溶液呈酸性。

( )10.配位滴定中,酸效应系数越小,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越高。

( )11物质的质量摩尔浓度即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kg -1。

( )12.纯水加热到100℃,K w θ= 5。

8×10-13,所以溶液呈酸性. ( )13.滴定误差是由于指示剂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 )14.CaCO 3(s )高温分解生成CaO 和CO 2的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 ( )15.酸效应对配合滴定不利,所以滴定体系的pH 值越高越好。

( )16.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主要是因为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 )17.浓度为0.10mol·L —1的某一元弱酸不能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则其0.10mol·L —1的共轭碱一定能用强酸直接滴定。

( )18.温度一定时,Ag +/Ag 电对一定大于AgI/Ag 电对的的标准电极电势。

( )19.某氧化还原反应,若方程式系数加倍,则其ΔθG 、ΔθH ,θE 均加倍。

无机化学第六版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第六版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第六版复习资料无机化学第六版复习资料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反应。

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化学世界的基本规律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无机化学第六版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无机化学基础1.1 无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

它起源于古代人类对金属、矿石和宝石的探索和应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1.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特性和规律。

1.3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分子结构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不同的分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第二章:无机化学反应2.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无机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之一,也是许多实际应用中常见的反应。

2.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存在,它们在反应中分别接受和失去电子。

2.3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的学科。

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的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的。

第三章:无机化合物3.1 无机酸和无机盐无机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无机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无机酸和无机盐在生活和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3.2 无机氧化物和过渡金属化合物无机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是由过渡金属离子和配体组成的化合物。

无机氧化物和过渡金属化合物在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3.3 无机聚合物和无机纳米材料无机聚合物是由无机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无机纳米材料是具有纳米尺度的无机物质。

无机化学复习提纲

无机化学复习提纲

09-10期终复习要点复习: 第一章:1、 溶液浓度表示c B ,b B 等表示及x B ,w B 。

2、反应进度ξ = 1mol (必须有相应计量方程式),当反应完全时:n B = a b n A 否则,∆n B = ab∆n A 3、稀溶液的通性拉乌尔定律——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p = p o ·χB , p = p o ×χA 。

溶液沸点的升高和疑固点下降——△T b = K b ×b B △T f =K f ×b B溶液的渗透压(П)—— П×V = n B ×R ×T 即 П= c B ×R ×T ,应用求分子量, 注意:其他电解质的定性比较。

4、胶体溶液,胶团的结构: {(AgI )m · nI -· (n-x )K +}x-·xK +,带电性及有关性质。

5、高分子溶液,属真溶液,胶体分散系,有一些胶粒性质,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溶液的盐析作用,表面活性剂(油水乳液)等。

第二章:1、概念:状态函数,热和功(注意规定符号)途径函数。

∆U = Q + W 热力学第一定律,标准态 。

2、热化学,Q V = ∆U - W = ∆U ,Q p = H 2 -H 1 = ∆H ,⇒ 盖斯定律。

3、∆ f H m 的定义,∆ r H m =∑BνB ∆f Hm (B)(可以用298.15K 近似计算)。

4、熵(S )——混乱度的量度,热力学第三定律即S *( 0 K ) = 0 ,标准摩尔熵S m (B,T ),∆ r S m =∑Bν BSm (B) (可以用298.15K 近似计算)注意:单质S m (B,T )不为零,而∆ f H m ,∆ f G m 及(H +,aq )的人为规定值为零 5、∆ r G m =∑Bν B∆ fGm (B),是T 的函数不在298.15K 时,∆ r G m = ∆ r H m - T ∆ r S m ,计算时注意S 的单位。

无机化学知识点

无机化学知识点

⽆机化学知识点⽆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原⼦与分⼦结构⽆机化学的主线是化学平衡,故先从原⼦和分⼦结构部分开始复习,逐步复习化学反应。

1、描述波函数的三个量⼦数及其意义2、原⼦核外电⼦排布规则:3、写出29号元素的基态电⼦排布式4、原⼦与原⼦之间通过某种作⽤⼒组合成分⼦,这些作⽤⼒包括离⼦键、共价键、⾦属键等。

离⼦键、共价键的特征?5、分⼦的极性举出⼏个极性分⼦,⾮极性分⼦。

6、分⼦间⼒:也称范德华⼒,包括定向⼒、诱导⼒、⾊散⼒;氢键试分析在甲醇的⽔溶液中,分⼦之间的相互作⽤情况。

7、简述氢键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并将分⼦内氢键和分⼦间氢键各举⼀例。

H1、下列⽤量⼦数描述的可以容纳电⼦数最多的电⼦亚层是A. n = 2, l = 1B. n = 3, l = 2C. n = 4, l = 3D. n = 5, l = 02、碳原⼦最后⼀个电⼦的四个量⼦数为A.2,1,0,+1/2B. 2,0,0,-1/2C. 2,0,1,-1/2D. 1,0,1,+/23、29号元素的价电⼦排布式为A. 4s24p4B. 3d94s2C. 3d54s1D. 3d104s14、24号元素的价电⼦排布式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3d54s1,d区B. 3d44s2,ds区C. 3d54s1,ds区D. 4s24p4,p区5、A、B两元素,A原⼦的M层和N层电⼦数⽐B原⼦的M层和N层电⼦数多8个和3个 ,则 A、B分别为A. As、TiB. Ni、CaC. Sc、NeD. Ga、 Ca6、p亚层最多可以容纳⼏个电⼦A. 2B. 4C. 6D. 87、d轨道有⼏种空间取向A. 18、对氢原⼦来说,下列各轨道的能量⼤⼩⽐较正确的是A.E2p>E2sB.E3d>E4sC.E3dD.E3d9、某⼀元素的原⼦序数是30,则该元素原⼦的电⼦总数是多少,价电⼦构型是怎样的?A. 15, 3d104s2B. 30, 3d104s2C. 15, 3d104s1D. 30, 3d104s110、下列各组量⼦数不合理的是A、(1,0,0)B、(2,1,0)C、(3,3,0)D、(4,1,1)11、共价键的特征是A. 有⽅向性,⽆饱和性B. ⽆⽅向性和饱和性C. ⽆⽅向性,有饱和性D.有⽅向性和饱和性12、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个化合物的中⼼原⼦不是采⽤sp3杂化类型A. CCl4B. BF3C. H2OD. PH313、NaCl、MgCl2、AlCl3的熔点依次降低是因为A. 阳离⼦半径依次增⼤B.阳离⼦极化⼒依次增⼤C. 阳离⼦结合的阴离⼦多D. 阴离⼦变形性增加14、下列原⼦中不能与氢原⼦形成氢键的是D. N15、离⼦键的特征是A. 有⽅向性,⽆饱和性B. ⽆⽅向性和饱和性C. ⽆⽅向性,有饱和性D. 有⽅向性和饱和性16、CCl4分⼦中的C原⼦采取的杂化类型是A. sp杂化B. sp2杂化C.sp3杂化D. sp3d杂化17、下列分⼦中的中⼼原⼦属于不等性sp3杂化的是A. CCl4B. BF3C. H2OD. BeCl218、下列分⼦中属于极性分⼦的是A. CCl4B. CO2C. COD. O219、下列相互作⽤中不属于化学键的是A. 离⼦键 B.共价键 C.⾦属键D.氢键20、维持蛋⽩质的⾼级结构起重要作⽤的分⼦间相互作⽤是A. 离⼦键 B.共价键 C.⾦属键D.氢键21、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但HF的熔沸点却⽐HCl⾼,原因是A. HF分⼦间能形成氢键B. HF分⼦内有离⼦键C. HF分⼦间能有疏⽔相互作⽤D. HF分⼦内有共价键22、根据分⼦轨道理论下列结构中⽆顺磁性的是A、O2C、O22-D、O2+23、下列分⼦中有极性的是A、BF3B、CO2C、PH3D、SiH424、氨分⼦的空间构型是A、⾓形B、三⾓锥形C、平⾯三⾓形D、四⾯体形25、下列化学键属于极性共价键的是A、C-CB、H-HC、C-HD、Na-Cl26、CO与CO2分⼦间存在的相互作⽤⽅式有A、⾊散⼒B、⾊散⼒、诱导⼒C、⾊散⼒、定向⼒D、⾊散⼒、诱导⼒、定向⼒27、某元素的+2氧化态离⼦的核外电⼦结构为1s22s22p63s23p63d5,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四周期ⅦB族B、第三周期ⅤB族C、第四周期Ⅷ族D、第三周期ⅤA族判断题○1、根据原⼦结构理论预测第⼋周期将包括50种元素。

无机化学大一必考知识点笔记

无机化学大一必考知识点笔记

无机化学大一必考知识点笔记1. 元素和化合物1.1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氢、铁等。

1.2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1 原子结构:包含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的模型。

2.2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可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表示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能级数,族数表示原子核外层电子的最外层主量子数。

3. 化学键和分子构型3.1 化学键: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3.2 分子构型: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排列方式和空间结构。

4. 配位化合物和离子反应4.1 配位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配位体与一个中心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的化合物。

4.2 离子反应:带电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反应。

5. 氧化还原反应5.1 氧化和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5.2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原子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

6. 酸碱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6.1 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6.2 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高于氢氧根离子浓度,碱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低于氢氧根离子浓度,中性溶液二者浓度相等。

7. 配平化学方程式和计算化学量7.1 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符合特定的比例关系。

7.2 计算化学量:根据已知物质的量计算其他未知物质的量。

8. 晶体和杂化轨道理论8.1 晶体: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有序排列而成的固体。

8.2 杂化轨道理论:描述原子轨道重排形成杂化轨道的理论。

9.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9.1 反应速率: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物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

9.2 化学平衡:当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值保持恒定时,称为化学平衡。

10. 酸碱指示剂和溶液的浓度计算10.1 酸碱指示剂:根据溶液酸碱性质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的物质。

10.2 溶液的浓度计算: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关系计算。

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精选全文

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精选全文

c(B)
c
b
cθ=1mol·l-1
对气相反应 a A(g) +Bb( g) =dD( g) +eE( g)
K
P(D) d P
P(E
)
P
e
Pθ=100Kpa
P(
A)
P
a
P(B)
P
b
用相对平衡浓度和相对平衡分压来表示的
平衡常数称为标准平衡常数。
4
多重平衡规则
若一个化学反应式是若干相关化学反应式的代数和,在相 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等于其相应的平衡常数的 积(或商)。
HCl
NaCl 甲基橙 ------
NaHCO3 NaHCO3
V2
pH=3.9
CO2 CO2
NaOH
NaHCO3 Na2CO3 NaOH + Na2CO3 NaHCO3 + Na2CO3
16
3-24
有一Na3PO4 试样,其中含有Na2HPO4, 称取0.9947g,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2881 mol·L-1HCl 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 17.56ml。
29
原电池
2.原电池组成
负极(Zn片)反应:
Zn(s)
2e + Zn2+(aq) 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Cu)反应:
Cu2+(aq) + 2e
Cu(s) 发生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原电池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负极反应 + 正极反应

Zn(s) + Cu2+(aq)
Zn2+(aq) + Cu(s)
30
条件:
A.指示剂用量 B.溶液酸度 C.注意事项 充分振摇,干扰离子事先去除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期末复习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期末复习

⼤学⽆机化学知识点期末复习⼤学⽆机知识点总结第⼀章物质的聚集状态§1~1基本概念⼀、物质的聚集状态1.定义:指物质在⼀定条件下存在的物理状态。

2.分类:⽓态(g)、液态(l)、固态(s)、等离⼦态。

等离⼦态:⽓体在⾼温或电磁场的作⽤下,其组成的原⼦就会电离成带电的离⼦和⾃由电⼦,因其所带电荷符号相反,⽽电荷数相等,故称为等离⼦态,(也称物质第四态)特点:①⽓态:⽆⼀定形状、⽆⼀定体积,具有⽆限膨胀性、⽆限渗混性和压缩性。

②液态:⽆⼀定形状,但有⼀定体积,具有流动性、扩散性,可压缩性不⼤。

③固态:有⼀定形状和体积,基本⽆扩散性,可压缩性很⼩。

⼆、体系与环境1.定义:①体系: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物质和空间)叫体系。

②环境:体系以外的其他物质和空间叫环境。

2.分类:从体系与环境的关系来看,体系可分为①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时称敞开体系。

②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时称封闭体系。

③孤⽴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物质交换,⼜⽆能量交换时称孤⽴体系。

三、相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同,并且完全均匀的部分叫相。

1.单相:由⼀个相组成的体系叫单相。

多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组成的体系叫多相。

单相不⼀定是⼀种物质,多相不⼀定是多种物质。

在⼀定条件下,相之间可相互转变。

单相反应:在单相体系中发⽣的化学反应叫单相反应。

多相反应:在多相体系中发⽣的化学反应叫多相反应。

2.多相体系的特征:相与相之间有界⾯,越过界⾯性质就会突变。

需明确的是:①⽓体:只有⼀相,不管有多少种⽓体都能混成均匀⼀体。

②液体:有⼀相,也有两相,甚⾄三相。

只要互不相溶,就会独⽴成相。

③固相:纯物质和合⾦类的⾦属固熔体作为⼀相,其他类的相数等于物质种数。

§1~2 ⽓体定律⼀、理想⽓体状态⽅程PV=nRT国际单位制:R=1.0133*105Pa*22.4*10-3 m 3/1mol*273.15K=8.314(Pa.m3.K-1.mol-1)1. (理想)⽓体状态⽅程式的使⽤条件温度不太低、压⼒不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正确 √错误 ×)1.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其聚沉能力也越大。

( )2.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快 ( )3.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t 1/2=0.693/k ,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没有关系。

( )4. pH=10.02的有效数字是四位。

( )5.浓度和体积相等的酸和碱反应后,其溶液呈中性。

( )6.因为Ag 2CrO 4的溶度积(K SP =2.0×10-12)小于AgCl 的溶度积(K SP =1.6×10-10),所以,Ag 2CrO 4必定比AgCl 更难溶于水。

( )7. 温度一定时,Ag +/Ag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一定大于AgI/Ag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 )8.sp 3杂化就是1s 轨道与3p 轨道进行杂化。

( )9.纯水加热到100℃,K w θ=5.8×10-13,所以溶液呈酸性。

( )10.配位滴定中,酸效应系数越小,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越高。

( )11物质的质量摩尔浓度即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kg -1。

( )12.纯水加热到100℃,K w θ= 5.8×10-13,所以溶液呈酸性。

( )13.滴定误差是由于指示剂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 )14.CaCO 3(s)高温分解生成CaO 和CO 2的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

( )15.酸效应对配合滴定不利,所以滴定体系的pH 值越高越好。

( )16.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主要是因为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 )17.浓度为0.10mol·L -1的某一元弱酸不能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则其0.10mol·L -1的共轭碱一定能用强酸直接滴定。

( )18.温度一定时,Ag +/Ag 电对一定大于AgI/Ag 电对的的标准电极电势。

( )19.某氧化还原反应,若方程式系数加倍,则其ΔθG 、ΔθH ,θE 均加倍。

( )20.凡是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凡是熵增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 )二、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常压下将1dm 3气体的温度从0℃升高到273℃,其体积将变为 ( )A 、0.5dm 3B 、1.0 dm 3C 、1.5 dm 3D 、2.0 dm 32.在25℃,101.3kpa 时,下面几种气体在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A 、0.1gH 2B 、5.0gN 2C 、1.0gHeD 、10gCO 23.具有最小摩尔熵的物质是 ( )A 、Br 2(l)B 、NaCl(s)C 、Na(s)D 、Cl 2(g)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熵变S r m θ∆与温度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化学反应的熵变与温度无关 B 、化学反应的熵变随温度升高而增加C 、化学反应的熵变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 、化学反应的熵变随温度变化不明显5.已知SO 2(g)、O 2(g)、SO 3(g)的标准熵S f m θ∆分别为248.5、205.03和256.2 J·mol -1·K -1,反应2SO 2(g)+ O 2(g)=2SO 3(g)的△r H θ=198.2 KJ·mol -1。

欲使该反应在标准状态时自发进行,则需要的温度条件是 ( )A、>1045KB、=1045KC、<1045KD、<1054K6.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关系密切,它们的关系是()A、取决于反应的热效应B、随温度升高,K值减小C、随温度升高,K值增大D、K与T呈直线关系7.已知乙苯脱氢的反应C6H5-C2H5(g)→C6H5-C2H3(g)+ H2(g),在873K时Kp=0.178,则在该温度及平衡压力为101.325KPa下,纯乙苯的转化率为()A、18.9%B、15.1%C、30.2%D、38.9%8.反应(1)CoO(s) + CO(g)→Co(s) + CO2(g) (2) CO2(g) + H2(g)→CO(g) +H2O(l) (3) H2O(l)→H2O(g)的平衡常数各为K1、K2和K3。

则反应CoO(s)+ H2(g)→Co(s)+H2O(g)的K等于()A、K1+ K2+ K3B、K1- K2- K3C、K1 K2 K3D、K1 K3/ K29.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主量子数n决定角量子数l的取值B、n不是决定轨道能量的主要因素C、主量子数n值逾大,轨道能量正值逾大D、主量子数n决定原子轨道的能量10.关于杂化轨道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H的1s轨道与C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B、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原子中ns轨道和n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4个sp3杂化轨道C、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D、凡AB3型分子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11.石墨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A、金属键B、离子键C、共价键D、范德华力12.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多数含氢化合物间都存在氢键B、极性分子间只存在定向力C、物质的沸点随相对分子量增加而增大D、色散力存在于所有相邻分子间13.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A、在允许误差范围内B、越小越好C、没有要求D、略大于允许误差14.分析测定中,偶然误差的特点是()A、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B、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C、正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负误差D、负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正误差15.已知0.01 mol·L-1某弱酸HA有1%解离,它的解离常数为()A、1×10-6B、1×10-5C、1×10-4D、1×10-3K =3.8×10-14,此时c(H+)=1.0×10-7 mol·L-1的溶液是()16.已知313K时,水的wA、酸性B、碱性C、中性D、缓冲溶液17.下列化合物中,同浓度在水溶液,pH值最高的是()A、NaClB、NaHCO3C、Na2CO3D、NH4Cl18.已知CaSO4的溶度积为2.5×10-5,若用0.01 mol·L-1的CaCl2溶液与等两的Na2SO4溶液混合,想产生硫酸钙沉淀,则混合前Na2SO4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A、5.0×10-3B、2.5×10-3C、5.0×10-2D、1.0×10-219.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A、25mLB、25.0mLC、25.00mLD、25.000mL20.对于A、B两种难溶盐,若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则必有()A 、()()sp sp K A KB θθ> B 、()()sp sp K A K B θθ< C 、()()sp sp K A K B θθ≈ D 、不一定 21.已知25℃时电极反应MnO 4-+8H + + 5e==MnO 2 + 4H 2O 的ϕθ=1.51V 。

若此时c(H +) 由1mol·L -1减小到10-4 mol·L -1,则该电对的电极电势变化值为 ( ) A 、上升0.38V B 、上升0.047V C 、下降0.38V D 、下降0.047V22.在Cu-Zn 原电池中,已知铜做正极,若向正极中加入氨水,则可能发生( )A 、电动势降低B 、电动势升高C 、电动势不变D 、均可能发生23.已知ϕθ(Ag +/Ag)= 0.799V , 2θβ[Ag(NH 3)2]+=1.12×107, 则电极反应[Ag(NH 3)2]++e ⇔Ag+2NH 3的ϕθ为 ( )A 、1.2VB 、0.59VC 、1.0VD 、0.38V24.配位数是 ( )A 、中心离子接受配位原子的数目B 、中心离子与配位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和C 、中心离子接受配位体的数目D 、中心离子与配位体所形成的配位键数目25.在配位分子3KNO 2·Co(NO 2)3中,配位数为 ( )A 、3B 、4C 、5D 、61.下列有关功与热的论述正确的是A 、热等于系统恒压时的焓值。

B 、功等于系统的吉布斯函数值。

C 、热等于系统恒容时的热力学能值。

D 、功与热是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形式,与具体的变化途径有关。

2.在25℃,101.3kpa 时,下面几种气体在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 )A 、0.1gH 2B 、1.0gHeC 、5.0gN 2D 、10gCO 23.已知CaSO 4的溶度积为2.5×10-5,如果用0.01 mol·L -1的CaCl 2溶液与等两的Na 2SO 4溶液混合,若要产生CaSO 4沉淀,则混合前Na 2SO 4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 )A 、5.0×10-3B 、2.5×10-3C 、1.0×10-2D 、5.0×10-24.室温下,稳定状态的单质的标准熵为 ( )A 、零B 、1 J·mol -1·K -1C 、大于零D 、小于零5.反应2NH 3(g)→N 2(g)+3H 2(g)在高温时为自发反应,其逆反应在低温时为自发反应,这意味着正反应的△H 和△S 为 ( )A 、△H>0、△S>0B 、△H>0、△S<0C 、△H<0、△S>0D 、△H<0、△S<06.当反应A 2 + B 2 → 2AB 的速率方程为 υ = k(A 2)(B 2)时,则此反应 ( )A 、一定是基元反应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C、无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D、对A来说是基元反应7.基态原子的第五层只有2个电子,则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A、肯定为8个B、肯定为18个C、肯定为8~32个D、肯定为8~18个8.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Ar] 3d84s2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d区B、f区C、p区D、s区9.对于原子的s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距原子核最近B、球形对称C、必有成对电子D、具有方向性10.已知某难溶盐AB2的溶解度为S(单位为mol·L-1),其溶度积为()A、S3B、S2C、4S3D、S3/411.在0.10 dm3 0.10 mol·dm-3 HAc溶液中,加入0.10 mol NaCl晶体,pH将会()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12.过量AgCl溶解在下列各物质中,问哪种溶液中Ag+浓度最小()A、100 cm3水B、1000 cm3水C、1000 cm3 0.5 mol·dm-3KNO3溶液D、100 cm3 0.2 mol·dm-3KCl溶液13.两个半电池,电极相同,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也相同,都可以进行电极反应,但溶液的浓度不同,它们组成电池的电动势()E= 0,E≠0 B、θE≠0,E≠0 C、θE≠0,E= 0 D、θE= 0,E= 0A、θ14.用Nernst方程式计算Br2/Br−电对的电极电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Br2的浓度增大,E增大B、Br−的浓度增大,E减小C、H+的浓度增大,E减小D、温度升高对E无影响15.下面几种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说法中,较正确的是()A、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B、电子在离核一定距离的球面上运动C、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动D、现在还不可能正确描述核外电子运动16.在Cu-Zn原电池中,已知铜做正极,若向正极中加入氨水,则可能()A、电动势升高B、电动势降低C、电动势不变D、上述均可能发生17.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A、[Co(en)3]Cl3B、[Co(NH3)6] (NO3)3C、[Co(NH3)6]Cl2D、Co(NO3)318.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A、[Fe(C2O4)]3-B、[AlF6]3-C、[Mn(NH3)6]2+D、[AgCl2]-19.在Cu-Zn原电池中,已知铜做正极,若向正极中加入氨水,则可能()A、电动势降低B、电动势升高C、电动势不变D、均可能发生20.重量分析中的沉淀形式应当符合()A、溶解度小B、沉淀纯净含杂质少C、相对分子量尽量大D、A、B和C21.下列有关功与热的论述正确的是()A、热等于系统恒压时的焓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