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氯农药的危害
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危害_环境化学小论
h
6
环境化学
目录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有机氯农药一般用作防腐、杀菌和杀虫剂。这一类物质具有很高的生物富集性、持久性, 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毒性。有机氯农药中毒是指接触过量有机氯农药引起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和肝、肾等的疾病。急性中毒有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年、呕吐、流涎、腹痛、四 肢无力、肌肉颤动等,严重者可见大汗、共济失调、震颤、抽搐、昏迷。 有机氯农药有以下四个特性:
有机氯农药对大气 的污染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 的污染
1
2
3
4
有机氯农药对水的 污染
有机氯农药对人体 和生物体的污染
h
11
环境化学
目录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有机氯农药对大气 的污染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 的污染
1
2
3
4
有机氯农药对水的 污染
有机氯农药对人体 和生物体的污染
h
12
h
7
环境化学
目录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01 难以生物降解,具有长期残留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 02 有机氯农药是亲脂憎水性化合物,具有生物积累性。
03 有机氯农药具有半挥发性和长距离迁移性。 有机氯农药具有高毒性,在一定的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 04 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影响。
03Part three 有机氯农药污染的解决办法
h
19
环境化学
物理法 化学法
目录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h
20
环境化学
目录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有机氯农药中毒的症状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有机氯农药中毒的症状表现
导语:农药通过各种途径和机制影响或危害人体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正常进行。
农药种类不同,对人体的器官、生理功能的影响也不同,有时差别也非常大,所以中毒症状和体征也不相同。
了解不同农药的中毒症状对于对中毒人员的及时解救和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机氯农药中毒症状:有机氯农药中毒也很少见,因为大都分有较明显危害的有机氯农药已经于多年前被禁止销售了。
其发生可能是因为重大污染,其性质可能为职业接触、事故、或有意吞服。
有机氯类农药的中毒是由于这类农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
有机氯农药的中毒一般在接触药剂后数小时发生,开始的症状表现为头痛和眩晕,出现忧虑烦恼、恐惧感,并可能情绪激动。
以后可能有呕吐、四肢软弱无力,双手震颤、癫痫样发作,病人可能失去时间和空间的定向,随后可能有阵发痉挛。
一般在1~3天内死亡或者恢复,恢复者无后遗症或永久性残疾。
第二章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共34张PPT)
二、 理化性质和化学反响
❖ 1、 N-亚硝胺
❖ 低分子质量的亚硝胺〔如二甲基亚硝胺〕在常温下为黄 色油状液体,高分子质量的亚硝胺多为固体,二甲基亚硝胺 可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其他亚硝胺那么不能溶于水,只能溶 于有机溶剂。 〔1〕水解 〔2〕形成氢键和加成反响 〔3〕 转亚硝基〔4〕 复原〔5〕 氧化〔6〕 光化学反响
3、致畸作用
❖ 4、致突变作用
四、亚硝胺对食品的污染
1、 N-亚硝基化合的前体物污染 ❖ 中毒机理 铊在体内与蛋白质或酶的巯基结合,引起神经细胞的病变,病变可累及大脑、小脑、脊髓和外周神经。 〔1〕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⑵ 胺类 1、 毒性 PAH急性毒性为中等或低等毒性
❖ 内吸磷〔1059〕为4~10mg;
三、有机磷杀虫剂
❖ 1、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毒性
❖ 作用机制:有机磷农药与胆碱酯酶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胆 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使酶不能起分解乙酰胆碱的作用,致组 织中乙酰胆碱过量蓄积,使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毒蕈 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病症。
慢性作用:胆碱酯酶不能复能,可以引起迟发影响, 如引起周围神经和脊髓长束的轴索变性,发生迟发性 周围神经病。
2、工业三废和农药化肥使用造成的污染 镉还可能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有关
❖ 第五节食品的杂环胺类化合物污染
3、加工过程和包装材料的污染 四、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食品的污染
〔一4般〕病❖蛋症类:〔头5痛〕、鱼疲类乏、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
二、食物链与生物放大作用 3⑴、鱼砷,❖对肉人制体品健中康的的亚影硝响胺 ⑵乳制品中的亚硝胺 ⑶蔬菜水果中的二甲基亚硝胺 ⑷啤酒中的亚硝胺 ⑸霉变食品 ⑴一胃般癌 病❖与症食:重道头癌痛金、⑵疲肝属乏癌、不注意力易不集降中、解健忘,等。生物半衰期长,有时即使环境中的浓 度很低,也可通过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使人类的食 当O原子被NH取代时,称为N-亚硝基脒,当R2被NH2取代时,称为N-亚硝基脲。
有机氯农药
摘要有机氯农药是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杀虫广谱、毒性较低、残效期长的化学杀虫剂。
主要分为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和以苯为原料的两大类。
以苯为原料的包括HCHs、DDTs和六氯苯等;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包括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等。
有机氯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而长期存在。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生产和使用了大量的HCHs和DDTs等农药。
尽管我国从1983年以来禁止或限制生产这些农药,但由于这些污染物的环境持久性,导致其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等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
近年来,由于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导致环境中存在新的输入源。
此外由于土壤中残留农药的二次释放,可能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HCHs,DDTs ,长江中下游第一章有机氯农药简述1.1 有机氯农药的历史有机氯农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 年,瑞士科学家Muller 发现了DDT 的杀虫作用,并把它成功运用到杀灭马铃薯甲虫上,从那时起,有机氯农药开始被使用。
在那个年代,DDT 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农药,发明者Muller 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而随着DDT 的发明和使用的成功,也掀起了研制有机合成农药的热潮。
到了1942年,英法等国又发明了另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HCH)。
1945 年氯丹被发明,1948年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和毒杀芬等有机氯农药也相继被发明出来,1950 年发明了异狄氏剂和硫丹。
1969 年甲氧滴滴涕也被广泛的应用。
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成本、杀虫谱广、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有机氯农药被相继发明的几十年里,有机氯农药被大范围的运用。
但随之而来,有机氯农药的负面影响和作用也逐渐的显现出来,由于有机氯农药非常难于降解,在土壤中可以残留10 年甚至更长时间之久,且容易溶解在脂肪中。
而且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一系列的危害性,对人类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有机氯农药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及生命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
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
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常见的农药有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一、有机氯农药对人体危害:有机氯是最早使用的一种农药,主要有六六六及DDT等,在环境中稳定性强,不易降解,在环境和食品中残留期长,如DDT 在土壤中消失95%的时间需3~30年(平均10年),通过食物链进入体内后,因是脂溶性物质,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中。
有机氯农药多数属于中等毒或低毒。
有机氯农药能诱发细胞染色体畸变,因为有机氯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部分品种及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致癌作用。
我国已于 1983年停止生产,1984 年停止使用。
二、有机磷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杀虫剂,常用产品是敌百虫、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等。
大多数有机磷农药的性质不稳定,易迅速分解,残留时间短,在生物体内也较易分解,故在一般情况下少有慢性中毒。
有机磷农药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急性中毒。
有机磷属于神经性毒剂,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经血液和淋巴转运至全身。
其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是与生物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定的磷酰化乙酰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从而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胆碱能神经纤维高度兴奋。
三、拟除虫菊酯类:拟虫菊酯类农药是人工合成的除虫菊酯,可用作杀虫剂和杀螨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少的特点。
目前大量使用的产品有数十个品种,如溴氰菊酯(敌杀死)、丙炔菊酯、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等。
其毒性作用机制是通过对钠泵的干扰使神经膜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期延长,阻断神经传导。
另外,还具有改变膜的流动性,增加兴奋性神经介质和 CGMP 的释放,干扰细胞色素C和电子传递系统功能。
此类农药由于施用量小,残留低,一般慢性中毒少见,急性中毒多由于误服或生产性接触所致。
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与检测技术
Oct. 2020 CHINA FOOD SAFETY149食品科技农药残留是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有机氯是一种常见的农药残留成分,主要存在于谷物、果蔬、乳制品中,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为保障我国农产品的安全,要高度重视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并加快对先进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而推动我国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科学创新发展[1]。
1 有机氯农药概述有机氯农药是一种含氯元素的有机化合物杀虫剂,主要用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有机氯农药根据原材料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苯为原料的杀虫剂,例如我国以前大量使用的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以及各类杀螨剂、杀菌剂等。
另一类则是指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杀虫剂,常见的有七氯、氯丹和艾氏等杀虫剂。
2 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超标危害2.1 危害食用者身体健康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残留进入人体后会不断富集,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大量实验工作证明,有机氯对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有着严重的且不可逆的危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现阶段,我国已严格限制有机氯类农药的使用,但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农产品中仍存在有机氯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这些农产品流入市场会给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2]。
2.2 危害农产品可持续发展“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社会各个阶层高度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当前农产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问题。
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农产品的安全性与国家社会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一再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超标已严重危害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加强有机氯检测与控制工作已迫在眉睫。
我国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现状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杀虫广谱、毒性较低、残效 期长的化学杀虫剂。主要可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 料的两大类。
以苯为原料的包括六六六、滴滴涕和 六氯苯等
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包括七氯、艾氏 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等
β-666残留量在0.141-11.078цg/g之间,p,p-DDT残留
量在0.0839-0.0872цg/g之间。
宋平顺等人对甘肃此省外人,工对栽我培国的的中水药体的造检成测了表不明同,程在度许的多的中药 材中均有有机氯农污药染的。检出。
有机氯农药还大量存在于与人类密切相关
姚子伟等人对北极地区的表食层物海中水。中的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的测
有机氯农药具有高度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其沸点高、 蒸汽压低,在水中的溶解度低,在环境中残留时间长,短 时间内不易分解,在土壤中降解一半所需时间为几年甚至 十几年。
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
我国部分地区有机氯农药污染情况
有机氯农药具有较高的生物稳定性,具有很高的脂溶性, 极易梁贮洪存军在等生人物对体大的米脂中肪有组机织氯中农。药残留随机抽取测定测得
定表明,白令海及楚科奇海区存在有机氯农药,
刘秀芬等人对南极地区海中的鲍鱼样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六六六
和DDTs的检出。
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而长期存在可
通过大气长距离输送、降雨和降雪等方
式使未使用过的地区遭受污染。
慢性毒作用 影响酶类 影响内分泌系统
影响生殖机能
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气相色谱法 酶联免疫法(ELISA)
测定时,将待检样本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 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吸附的抗体或抗原发生反 应,后加入酶标抗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用洗 涤的方法分离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游离的未结合 成分,最后加入酶反应底物,根据底物被酶催 化产生的颜色或吸光度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有机氯农药》课件
由于有机氯农药的持久性,它们可能在环境中积累,对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危害。
2 非特异性
有机氯农药在作用时,可能不仅杀灭害虫、杂草和病原体,还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导 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3 风险与健康问题
长期暴露于有机氯农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如致癌、神经毒性和内分泌干 扰等。
有机氯农药的危害
有机氯农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中叶。第一批有机氯农药于1940年代 开始商业生产,并在农作物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机氯农药的分类
有机氯农药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如有机 氯杀虫剂、有机氯杀菌剂和有机氯除草剂。
有机氯农药的作用原理
有机氯农药通过干扰昆虫、病原体或杂草的神经系统、代谢过程或生长环境, 从而实现对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的控制。
2 生物积累
有机氯农药可能在食物链中逐级积累,导致高级捕食者的有毒负荷增加。
3 生物多样性下降
过度使用有机氯农药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有机氯农药》PPT课件
欢迎来到《有机氯农药》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有机氯农药 的历史、作用原理、优点、缺点、危害以及其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影响。
有机氯农药的概述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广泛使用于农业领域的化学农药,它们以氯原子为主要成分,并具有较强的杀虫、杀菌和除 草作用。
有机氯农药的历史
有机氯农药的优点
1 高效性
有机氯农药通常具有较高 的杀除效果,能够有效控 制害虫、杂草和病原体的 数量。
2 持久性
由于有机氯农药的化学结 构,它们能够在环境中相 对稳定地存在,提供长期 的保护效果。
3 广谱性
有机氯农药对多种不同的 害虫、杂草和病原体都具 有一定的杀灭效果,提供 全面的防治。
有机氯农药污染及其危害是什么?
有机氯农药基本上分为以基为原料的以环⼆烯为原料的两⼤类化合物。
氯苯结构较稳定,⽣物体内酶难于降解,所以积存在动、植物体内的有机氯农药分⼦消失缓慢。
由于这⼀特性,它通过⽣物富集和⾷物链的作⽤,环境中的残留农药会进⼀步得到农集和扩散。
通过⾷物链进⼊⼈体的有机氯农药能在肝、肾、⼼脏等组织中蓄积,特别是由于这类农药脂溶性⼤,所以在体内脂肪中的积极因素贮更突出。
蓄积的残留农药也能通过母乳排出,或转⼊卵蛋等组织,影响后代。
中国于六⼗年代已开始禁⽌将DDT、六六六⽤于疏菜、茶叶、烟草等作物上。
DDT的危害
五、结论与防治办法
1、DDT对环境具有持久的毒害性 2、DDT的潜在危害何时去除无法确定
参考文献
l 李常亮等.DDT废弃处理与环境修复技术综述[J].四川环境 ,2007,26(5):87~92.
l 张金良,王舜钦.中国DDT污染及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现 况[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4):416~422.
四、DDT危害实例(The hazard examples of DDT)
DDT对胎儿的危害
如过多接触DDT、六 六六可导致妊娠中毒 、病理性分娩、胎儿 窒息等,赛力散、西 力生等有机柔农药可 引起胎儿神经系统损 害、肢体畸形、 先天 性心脏病等。
母乳中的DDT
• 各大城市哺乳期妇女乳 汁中均已检测到有机氯 的存在。
l 胡建信等.中国淘汰滴滴涕的环境影响分析[J].环境污染与 防治.2006,2有食欲不振,上腹及右肋部 疼痛,并有头痛、头晕、肌肉无力,疲乏,失眠、 视力及语言障碍、震颤、贫血、四肢深反射减弱 等。
三、DDT毒理(the toxicology of DDT)
2、内分泌干扰活性(endocrine disturbance activities) 大量动物实验表明:DDT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属于
一、DDT简介(The introduction of DDT)
3、外观与性状:DDபைடு நூலகம்化合物所有异构体都是白色结晶状固体 或淡黄色粉末,无味,几乎无臭;
4、稳定性:DDT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分解。对酸稳定 ,强碱及含铁溶液易促进其分解。当温度高于熔点(108~ 109℃)时,或有催化剂或光的情况下,DDT经脱氯化氢可 形成DDE;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脂溶性物质。
• 其中在哈尔滨市的调查 中,有80%的婴儿每天 从母乳中摄入六六六超 过标准;当同时摄入多 种DDT、六六六的异构 体及其衍生物时, 对婴儿 的健康可能产生更大的 影响。
有机氯杀虫剂中毒健康教育PPT
尤其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下,风险更大。
何时会发生中毒? 误用或过量
不按照指示使用或误用会导致中毒事件。
例如,喷洒量过大或频率过高。
何时会发生中毒? 储存不当
不当储存导致泄漏或误食,也会引发中毒。
必须严格遵循安全储存规范。
如何预防中毒?
如何预防中毒? 个人防护
使用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 接触。
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如何预防中毒? 安全使用
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遵循剂量和频率。
切勿随意混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如何预防中毒?
环境保护
合理安排喷洒时间和地点,避免对周围环境 造成影响。
关注天气变化,尽量选择无风天气进行施药 。
中
有机氯杀虫剂通常用于农业、公共卫生及家庭灭 虫。
虽然有效,但因其环境持久性和毒性而受到限制 。
什么是有机氯杀虫剂?
危害
长期接触或误用可能导致中毒,表现为多种症状 。
包括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害等,严重时可致命 。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农民与农业工作者
农民在使用有机氯杀虫剂时,易受到直接影 响。
中毒后该如何处理? 立即就医
怀疑中毒时,需迅速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 疗。
带上产品的包装,以便医生了解成分。
中毒后该如何处理? 自我救护
如有轻微症状,可采取洗手、漱口等措施,减少 毒素吸收。
切勿自行用药,避免加重病情。
中毒后该如何处理? 报告事件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中毒事件,以便进行调查和 处理。
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增加了中毒风险。
谁会受到影响? 家庭用户
不少家庭自行使用杀虫剂,增加了误用和中 毒的可能性。
有机氯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及其危害─────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测(二)
有机氯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及其危害─────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测(二)有机氯农药具有高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稳定性,在自然界中不易降解,半衰期长达数年,最长的可达50年,是高残留性、高生物富集性和高危害性农药,简单在环境和动植物体内大量蓄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普通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的残留量高于植物性食品,且畜肉鱼类蛋类,而植物性食品中油脂和粮食又高于蔬菜、水果,在植物性食品中六六六的残留量依次是植物油粮食蔬菜水果。
粮食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残留在糠皮中,水果则主要残留在果皮内,故原粮经碾磨后,可去除部分有机氯,水果削皮后,可去除大部分残留农药。
如以残留有机氯农药的植物为饲料,则动物的肉、乳、蛋内均可能有农药残留。
因为有机氯农药对人、畜都有毒性,并且残留期长,慢性危害大,因此,世界各国于20世纪70年月末至80年月初开头禁止用法有机氯农药。
2001年5月22日,联合国环境会议通过《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打算在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12种有机污染物,其中9种为有机氯农药,分离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氯丹、七氯、灭蚁灵、毒杀芬、六氯苯、滴滴涕。
我国于1983年停止生产有机氯农药,并于1986年在农业上全面禁止用法。
但是因为我国在20世纪50~70年月,曾大量生产和广泛用法六六六和DDT等有机氯农药,致使我国大多数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均处于mg/kg水平。
1984年,我国消费者平均天天通过饮食摄入六六六的量约为85μg/人。
尽管我国自禁止生产并用法六六六和DDT以来,土壤、水体等环境和作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水平逐年下降,食品(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污染情况显然充实,现在其残留量基本处在ng/kg级水平,污染水平已基本降至平安限量之下,但其在食品中的检出率仍较高,所以加强监测和分析仍非常须要。
表1是我国食品卫生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05)规定的部分食品中六六六和DDT的最大允许残留量。
持久化有机污染物的危害与防治
持久化有机污染物的危害与防治一、什么是持久化有机污染物?持久化有机污染物,即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指在自然环境中极难分解和降解的有机物质。
它们在自然界中难以分解和降解,具有毒性、易于蓄积和生物放大作用,并可长距离传播,一旦被释放到环境中,就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多溴联苯醚、镉、铅等。
二、持久化有机污染物的危害1. 生物毒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不断积累,极易被生物蓄积,导致水生生物、哺乳动物等生物的免疫和生殖系统等发生病变,甚至死亡。
如大型哺乳动物身体内的有机氯类污染物含量高,易导致工作能力下降、肌肉无力、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在繁殖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胎儿死亡等严重后果。
2. 环境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积累的过程中,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打破生态平衡,危及生态系统,带来反复的灾害性事件。
此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长途传输和长寿命性可能导致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相同的问题,使环境和人类更加易受影响。
3. 损害人体健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在体内转化为有毒代谢物,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害。
长期暴露于有机氯农药,会对人体肝、肾等器官产生危害,增加各种癌症、神经系统疾病、不孕症等疾病发生的风险,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三、持久化有机污染物的防治1. 排放控制有针对性地控制和监测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它们进入环境的可能性,从根本上预防有害物质的积累和扩散。
2. 培育生态环境建立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环境,通过植物吸收和水体维护来降低有机毒素的含量。
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健康水平,减少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
3. 加强产品管理加强对化学、制药等领域产品使用的管控,强化环保措施,防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产生和释放,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4. 加强技术攻关加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加强应急管理的能力,高效、快速地应对各种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能够更快、更为有效地防止和缓解有害物质的污染。
几种典型有机氯农药的结构,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
DDT环境行为
在环境中,DDT可以脱去HCl 生成DDE,在铁卟啉的存在下, 可以转化为DDD,并可以进一步生成DDA。 反应也可以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发生,代谢产物主要是DDE。 DDT可以通过根部吸收,在植物组织内富集,特别是在叶片 中积累量最大,DDT除了通过水声生物链富集,还会在陆生 食物链中富集。
DDT毒理效应
1、急性毒性
2、亚急性毒性
DDT毒理效应
3、水生生物毒性
DDT毒理效应
4、慢性毒性 人群慢性中毒症状有食欲不振,上腹及右肋部疼痛,并有头 痛、头晕、肌肉无力,疲乏,失眠、视力及语言障碍、震颤、 贫血、四肢深反射减弱等。有肝肾损害、皮肤病变、心脏有 心律不齐、心音弱、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及心肌损 害等。 5、内分泌干扰活性 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DDT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属于环境 雌激素。它能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作用,从而导致 生殖系统的病变以及生殖功能的障碍和衰退。
DDT毒理效应
6、致癌致畸致突变 研究表明:小鼠经口摄入DDT,患肝肿瘤危险性提高了数 倍,其后代患肝肿瘤的危险性也有提高。但没有直接证据 表明DDT对人类也有致癌作用,因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LARC)将DDT列为可以致癌物(possible 2B)。 在DDT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对小鼠大鼠和狗的研究未显示 有任何致畸作用。 现己有充分的证据证明,DDT在经和不经代谢激活的细菌 系统中没有致突变作用,从哺乳动物实验系统(体内和体外) 所得的证据尚无肯定的结论。并于DDT对人类的致突变性 的意义亦尚不明确。
典型代表:
六六六 氯丹 毒杀芬 艾氏剂 环境行为:能在土壤和水环境中能够保持 环境行为: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 环境行为: γ-HCH易挥发,水溶解度较大, 环境行为: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 较长时间,并进入人和动物的食物链,其 染。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可从土壤和 空气进入人体,也随水蒸气进 总的来说,有机氯农药难以被化学降解和 染, 并在土壤中随着残留期的增长产生严 生物代谢和环境降解速率较缓。但光化学 入大气。 β -HCH水溶性和蒸汽压最小最稳 生物降解,较低的水溶性,较高的辛醇 / 重积累作用,最终被生物所富集。 性不太稳定,在紫外线等作用下,可分解 毒理效应:急性中毒症状发生较快,几小 定,生物体内易在富集。环境中, β水分配系数。容易被生物所富集,且有一 转化,生成脱氯产物。 时内即可能死亡 HCH 浓度最高。 ,主要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 定毒性 毒理效应: 皮肤吸收为主要入侵途径。在 兴奋症状;摄入中毒症状出现更快。严重 生物体内,会很快转变成狄氏剂。在人体 毒理效应:急性毒性较 中毒在抽搐剧烈和反复发作后陷于木僵、 DDT强二倍,为全 毒理效应:超剂量水平下, γ-HCH有一定 中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身性抽搐毒物,具樟脑样兴奋作用,蓄积 昏迷和呼吸衰竭。慢性中毒主要症状为神 致癌性。而实际, HCH的LD50为55作用不明显。可通过无损伤皮肤被吸入体 经系统功能性紊乱,肝、肾退行性改变。 250mg/kg 内,侵害神经系统和实质性器官。
浅析DDT和六六六
浅析DDT和六六六资源环境学院12环境科学1班谢文贤201230260119【摘要】目前世界上化学农药的总产量(以有效成分计算)在500万吨以上,并且仍以每年约5%的速度增长着。
我国近年来化学农药产量在50万吨左右,居世界第二位。
有机氯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组成成分中含有有机氯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它在农作物增产和疟疾防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其生物毒性及难以降解的特性又使其成为一种有严重影响的环境污染物。
本论文主要以DDT 和六六六为代表,浅析了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源、毒性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关键词】有机氯DDT 六六六危害来源转化一、有机氯农药的简介有机氯农药属于高效广谱杀虫剂。
20世纪40年代首先证明DDT具有显著杀虫效果以后,又相继合成了狄氏剂、艾氏剂、异狄氏剂、六六六、氯丹和杀虫酚等多种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杀灭农业害虫及卫生害虫,是杀虫剂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类农药。
其多为白色或者淡黄色结晶,少数为粘稠液体,挥发性一般不高,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脂类或其他有机溶媒中,化学性质较稳定,在外界或者有机体内均不易被破坏,故有较长的残留致毒期。
[1]1、DDT的由来与发展DDT及滴滴涕,最先是由欧特马·勤得勒在1874年分离出来,但是直到1939年才由瑞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化学家Paul Muller重新认识到其对昆虫是一种有效的神经性毒剂。
DD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大量地以喷雾方式用于对抗黄热病、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虫媒传染病。
例如在印度,DDT使疟疾病例在10年内从7500万例减少到500万例。
同时,对家畜和谷物喷DDT,也使其产量得到双倍增长。
DDT在全球抗疟疾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用氯奎治疗传染源,以伯胺奎宁等药作预防,再加上喷洒DDT灭蚊,一度使全球疟疾的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到1962年,全球疟疾的发病己降到很低,为此,世界各国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都在当年的世界卫生日发行了世界联合抗疟疾邮票。
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危害及改善措施
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危害及改善措施作者:暂无来源:《湖南农业》 2020年第8期湖南省农药检定所(410005) 王静有机氯农药因其化学性质稳定,难以降解,易残留于农业环境和农产品中,不利于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已被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禁止使用。
有机氯农药残留在生物体内产生生物富集现象。
以水生态环境为例,有机氯农药存在于沉积物中,被细小生物摄取,进而通过食物链富集到高等动物体内。
以土壤环境为例,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被生长中的农作物吸收,这些农作物被人类食用后,它的危害成倍数放大。
如食用有机氯农药超标食物的女性人群,患乳腺癌、子宫癌等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和子宫内膜疾病的概率显著增大。
除此之外,它还会影响人的智力发育与神经系统,怀孕期间的女性食用被有机氯农药污染的食物,可能会导致所生胎儿智力障碍。
对于男性群体而言,暴露在有机氯农药环境或食用被有机氯农药污染的食物,可能会影响其生殖机能,甚至造成胚胎发育障碍、子代发育不良等现象。
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对此,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重视向农民宣传有关农药安全使用和禁用知识,以强化农药管理。
从源头处着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畜安全,进而保护农业环境。
其次,致力于研制并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替代高残留的有机农药,避免出现新的农药污染源,进而维护农业环境。
另外,监管部门应重视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据研究统计,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超过90%是通过食物摄入,这理应受到广泛关注。
在检测有机氯农药是否残留的过程中,检测部门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六六六可能导致 慢性中毒,症状包括头痛、失眠、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还可能影 响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致癌性
六六六是一种可能的致癌物质,长 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六六六对动物健康的危害
急性中毒
致畸和致突变
动物接触高浓度的六六六可能导致急 性中毒,症状包括兴奋、痉挛、呕吐、 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总结词
全球关注与限制使用
详细描述
鉴于六六六的危害和影响,全球范围内已限制或禁止使用该农药。然而,由于其持久性和远距离传输性,六 六六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提出加强监管和推动替代品的建议
总结词
加强监管力度
详细描述
建议政府加强监管力度,严格限制六 六六的生产、使用和销售,加大违法 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农药使用安全。
提出加强监管和推动替代品的建议
总结词
推广替代品
详细描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和推广低毒、低残留、环保型的农药替代品,以降低农药使用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提出加强监管和推动替代品的建议
总结词
加强宣传教育
VS
详细描述
加强对农民和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环 保意识,推广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方法, 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频率。
总结有机氯农药-六六六的危害和影响
总结词
破坏生态平衡
详细描述
六六六在环境中不易降解,长期残留于土壤、水体和生物体内,对土壤生物、水生生物和昆虫等产生 毒害作用,破坏生态平衡。
总结有机氯农药-六六六的危害和影响
总结词
影响农产品安全
详细描述
六六六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较 高,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
有机氯农药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
有机氯农药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有机氯是目前我国常用的农药和环境卫生杀虫剂,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苯基合成原料的氯化苯类,如六六六、滴滴涕(二二三)等。
另一类是氯化钾撑藻制剂,其中以环戊二烯作为基本原料而制得的,如氯丹、七氯化的、艾氏剂、狄氏剂等。
【毒理】1.六六六的丙体毒性较滴滴涕约大1倍,若口服量达到30~40mg∕kg,即可发生重度中毒。
该品进入人体后,迅速吸收或血液循环至全身;在体内长时间蓄积于肝、肾等实质器官和脂肪组织中。
排泄途径以尿为主,粪便次之,少量由乳汁排泄。
2.六六六丙体具有神经毒,中毒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末梢神经严重损害。
发生中毒性脑炎和多发性脊髓神经根炎。
作用的主要部位在大脑运动区和小脑,并可通过皮质,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
3.对肝、肾有毒害作用,且因效期较长,故可引起肝、肾的变性。
另外,对局部组织有刺激作用,吸入中毒时,常常发生肺水肿。
【中毒症状】1.急性中毒(1)呼吸道症状:因吸入中毒患者,可发生咽、喉、鼻黏膜充血,喉部不适,有异物感或鼻出血,患者咳不出泡沫痰,甚至带有血丝,呼吸困难,肺部有湿啰音等肺水肿症状。
(2)消化系统症状:一般由口服中毒而产生,患者有流涎、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等。
(3)神经系统症状:为有机氯重症中毒的主要表现。
患者有头痛,头晕,多汗,无力,震颤,视物模糊,眼球震颤,上下肢、腹部肌肉抽搐,抽搐可反复发作,严重时,呈癫病样抽搐。
亦可有站立不稳、运动失调,四肢深腱反射亢进、闭目难主征阳性,最后意识迟钝,甚至昏迷,并可因呼吸中枢抑制,发生呼吸衰竭。
(4)循环系统症状:颜面苍白,血压下降,体温升高,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室颤动。
(5)皮肤刺激症状:皮肤潮红,有丘疹、水疱,严重者颜面、四肢、会阴部可发生急性皮炎,有大疱、糜烂及渗出或可发生过敏性皮炎。
(6)眼部症状:可有流泪、眼睑痉挛和剧烈疼痛等;用水洗眼后疼痛增加。
2.慢性中毒(1)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晕、头痛、头重、食欲减退、恶心、噩梦、失眠、肢体酸痛等。
有机氯农药污染
有机氯农药及其对长江中下游的污染摘要: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明剧毒有机氯杀虫剂DDT的瑞士化学家米勒。
此后有机氯农药因其高效,应用十分广泛。
直到上世纪7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它的危害。
但因历史上的滥用,有机氯农药至今仍然威胁着我们。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上个世纪也大量使用过有机氯农药,这些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如何?本文以长江中下游为例,探讨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危害富集污染引言:环境污染是人类当今面临的一大问题。
发达国家近代人口急剧增长,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起步,大量人口离开土地,不再参与粮食的生产,这就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以满足这些人口的需要。
此时,化学农药随着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
其中有机氯农药就是曾经广泛使用的一种。
这种农药效果好,制备成本低,且以当时的观点来看,有机氯农药对环境和人类的毒害小。
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曾大规模地采用有机氯农药。
但有机氯农药的滥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这种危害至今没有消除。
接下来我们具体认识一下有机氯农药,并以长江中下游为例看看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威胁。
有机氯农药的概念有机氯农药是指在农业上用作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的各种有机氯化合物的总称。
属于高效广谱农药,包括脂肪族、芳香族氯代烃[2],主要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
前者包括杀虫剂DDT和六六六,以及杀螨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等,杀菌剂五氯硝基苯、百菌清、稻丰宁等;后者如作为杀虫剂的氯丹、七氯、艾氏剂等[1]。
有机氯农药是第一代农药,以DDT和六六六的使用历史最为悠久[2]。
DDT的化学名称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因有分子中有两个氯苯基和三个氯又称为二二三。
六六六的化学名称是1,2,3,4,5,6-六氯环己烷,因分子中有六个氯、六个碳和六个氢,所以俗称六六六。
DDT的结构式六六六的结构式有机氯农药的性质物理性质方面,常用的有机氯农药蒸气压低,挥发性小,停用后自然环境要经25~110年才能复原[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氯农药的危害摘要有机氯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组成成分中含有有机氯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它在农作物增产和疟疾防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其生物毒性及难以降解的特性又使其成为一种有严重影响的环境污染物。
本论文通过五个方面对有机氯农药进行介绍,包括它的使用历史、污染现状、生理毒性,它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以及检测方法。
最后,简单介绍了有机氯农药的生物降解方法。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迁移;气相色谱;降解Abstract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is an organic compou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ovalently bonded atom of chlorine,which can be used to prevent plants from some diseases and pests.it had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e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reatment of malaria. However, because of its biotoxicity and difficulty in degradation, organochlorine generally became a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This review briefly introduce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organochlorine, including history of application, pollution status, physiological toxicity, migr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and detection methods. Finally, 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organochlorine was referred. Key words: organochlorine ; migration ; gas chromatography;degradation一、简介有机氯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组成成分中含有有机氯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其主要成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
前者如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杀虫剂DDT和六六六,以及杀螨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等,杀菌剂五氯硝基苯、百菌清、道丰宁等;后者如作为杀虫剂的氯丹、七氯、艾氏剂等。
此外以松节油为原料的莰烯类杀虫剂、毒杀芬和以萜烯为原料的冰片基氯也属于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其生物毒性及难以降解的特性又使其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物。
它具有低挥发性、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残留期长、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可通过大气和水等环境介质迁移而使全球受到污染,并可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以DDT为例,它是1874年由欧特马·勤德勒首次合成的,但直到1939年,这种化合物具有杀虫剂效果的特性才被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
该产品几乎对所有的昆虫都非常有效。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DT的使用范围迅速得到了扩大,而且在疟疾、痢疾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大显身手,救治了很多生命,而且还带来了农作物的增产。
但随后科学学家们就发现DDT在环境中非常难以降解,并可在动物脂肪内蓄积。
再加上一本著名的书《寂静的春天》的大量发行,人们逐渐意识到DDT对生态系统的致命威胁。
二、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现状从70年代后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我国在1983年禁止DDT作为农药使用。
但虽然如此,由于DDT极其难降解,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土壤中仍然有大量残留,并持续对环境造成影响。
万译文[1]等人对北京官厅水库有机氯农药分布进行研究发现,所检测的18种有机氯农药除异狄氏剂醛在研究区域全都未检出外,其余17种农药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检出,检出率为94%。
这17种有机氯农药在整个区域的残留浓度为10.06~87.37 ng .L-1,其中HCHs、DDTs、硫丹Ⅱ存在比较普遍。
由于该地区在农业生产中曾大量使用该类农药,有机氯农药仍长期残留在环境中而土地的开发利用加剧了残留于农田土壤中农药的流失。
这种库区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上游汇入的河水。
安琼[2]等人对苏南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在检测的四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传统菜地土壤中DDTs残留量均值最高,水稻田土壤中最低。
种植不同蔬菜的传统菜地土壤中有机氯残留有明显的差异,种植叶菜的土壤比种植葱蒜韭菜、土豆(根茎类)或茄果类蔬菜的土壤中有机氯残留量高得多。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与蔬菜品种相关的原因是,人们在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多受习惯的支配,种植叶菜的土地常持续多年种植叶菜。
而叶菜害虫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蔬菜品种,施药量也大,因而种植叶菜地土壤中有机氯残留量高。
由于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对叶菜的需求量较大,因此传统菜地叶菜土壤中有机氯残留的问题应引起必要的关注。
水稻—蔬菜轮作的方式可减少有机氯农药污染的风险。
三、有机氯农药的生理毒性有机氯农药中毒是指接触过量有机氯农药引起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等的疾病。
急性中毒有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年、呕吐、流涎、腹痛、四肢无力、肌肉颤动等,严重者可见大汗、共济失调、震颤、抽搐、昏迷。
并可有中枢神经发热及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常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部分患者出现多发性神经病及中毒性肝病。
有机氯农药的慢性毒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侵害肝脏、肾脏,可引起肌肉震颤、内分泌紊乱、肝肿大、肝细胞变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病变[3]。
大量报道显示,有机氯农药可以使许多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繁殖能力显著下降。
有人报道,每天给予成年雄性大鼠50、100mgPkg的DDT,连续10天,染毒动物睾丸重量减轻、附睾活动精子比例降低,输精管管腔内精子显著减少,血清LH和FSH水平明显升高[4]。
证明有机氯农药对其生殖系统有明显影响。
有机氯农药在人体的蓄积与乳腺癌的发生也有关系[5]。
DDT人体蓄积是乳腺癌尤其是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它可能干扰人体内激素水平,或直接发挥雌激素作用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污染环境的DDT通过食物链最终蓄积在动植物体内,而且DDT对脂肪组织亲和性较高。
因此,饮食,尤其是高脂饮食,有可能导致人体摄入DDT增多而使乳腺癌危险性增高。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大量生成通常被认为是大多数外源性化学物质作用于睾丸组织并发挥其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在男性不育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有机氯农药会诱导哺乳动物发生氧化应激,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其具体机制还不清楚。
ROS的过量生成可干扰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如蛋白激酶C通路、JAKPStat通路、MAPKs信号转导通路等[6]。
所有的MAP激酶都含有对ROS 和氧化剂敏感的部位,MAPK级联可被氧化应激所激活,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
当细胞内ROS的升高超过了抗氧化体系的缓冲能力时,氧化应激就会形成,MAPK能够感受这种应激,导致下游一系列的信号反应。
四、有机氯农药在自然环境中的残留及迁移有机氯农药因为其难以降解的特性,可以长时间存在于环境中,并随着各种途径进行迁移。
有机氯农药的迁移主要是在水体、大气及食物链中发生。
有机污染物的疏水亲脂特性使得它们在水体中的含量较低,大部分被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质如矿物、生物碎屑和胶体物质所吸附,并随着重力沉降等物理化学作用进入水体沉积物中或由生物吸收富集于生物体中[7]。
水体沉积物是毒害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归宿之一,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往往是水中含量的几百甚至上千倍。
大气中有机氯农药来源于挥发,在水气间的迁移方向和程度主要受农药本身的性质及其在大气和水中的浓度、温度和风速的影响。
Harner[8]等使用土壤-大气交换模型预测,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农业土壤中,每年释放出200~600 kg的DDE 和3000-11000kg的毒杀芬。
据估计,美国农业土壤中残留的毒杀芬每年会向大气环境释放36 t。
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是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有机氯农药难以降解且易溶于脂肪中,故极易发生生物富集。
以水生生态系统为例,当有机氯农药沉降到河流、湖泊底的沉积物中后,被生存于其中的小生物摄取。
然后通过食物链,有机氯农药逐渐富集到高等食肉动物体内。
通过生物富集过程,生物链顶端的动物中的DDT浓度会极大地放大[9]。
有机氯农药还会通过多种途径在全球范围发生迁移。
加拿大学者Wania和Mackay[10]提出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全球分馏和冷凝模型。
他们认为在低纬度带,尤其是赤道地区,POPs蒸发量大于沉降量,在高纬度地区则相反,从而造成POPs在全球范围内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定向迁移富集。
由于不同纬度带温度的差异,以及不同化合物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的不同,POPs也将发生组成分异,轻质组分迁移距离更远,更趋向于向高纬度地带或极地富集。
值得注意的是,DDT是低挥发性有机氯农药,但在远在南极的企鹅的体内仍能检测到其存在。
其主要原因是,企鹅捕食海水中的鱼虾,而这些鱼虾可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在全球进行洄游,从而将别处的DDT带到南极。
这说明,有机氯农药的全球迁移与大气迁移和生物富集都是有关系的。
五、有机氯氯农药的分析检测及处理目前,对于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测定技术主要为气相色谱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速度快,可定性和定量检测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
但土壤等固体的前处理较复杂,因此如何快速并尽可能使残留的有机氯农药完全提取,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索氏萃取法和超声波萃取法是萃取环境固体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传统方法,它们耗费溶剂多,对实验人员健康危害较大。
近年来出现了如微波萃取、固相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新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具有萃取速度快、溶剂用量少、选择性高等优点,在环境样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固相膜萃取技术操作简单,萃取时间短,具有高富集倍数以及能有效地避免液-液萃取中出现的乳化现象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萃取水中有机氯农药的方法[11]。
除此以外,通过GC-MS联用技术[12],由质谱仪按其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对农药准确定性,并以此作为定量的依据,可以克服由于未净化除去的杂质峰与农药保留重叠而造成将杂质峰误判为农药的缺点。
酶联免疫法也可用于检测有机氯农药。
DDT在动物组织内可以缓慢降解为DDA,DDA本身并不积累,可以作为人或动物与DDT暴露接触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