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1437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e.png)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体现之一,其结构复杂,内涵深厚,是中国文化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园林整体结构、园林布局和建筑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提供参考。
一、园林整体结构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园林前厅、园林主体和园林背厅。
前厅通常位于园林的门厅前,是园林的接待场所,也是园林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主体是园林的核心和主要景点,通常有水面、假山、花木、亭台等景观。
背厅位于园林主体后部,是园林保护区,也是园林设计中的隐匿之处。
1.前厅园林前厅通常有一定的面积,装饰风格以豪华、气派为主。
前厅通常布局简单,但各个建筑元素之间的关系非常精细,用以突出前厅的高贵尊荣。
通常,前厅的建筑形式是有特色的门厅或者廊式结构。
另外,前厅通常还有开阔的广场,用以接待宾客,展示园林的独特魅力和高超设计技巧。
广场通常选用方形或者长方形,可以有水池、喷泉等装饰物。
2.主体园林主体是整个园林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园林最受欢迎和最令人难忘的部分之一。
主体常见的有湖、山、亭、台等景观。
湖:湖是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既可以供人娱乐,也可以起到调节气候、增加氧气等作用。
园林中的湖通常使用人工修建的山石堆积而成,呈现各种形态。
山:中国园林中的假山多为人工山,由一些山石堆砌而成。
它们通常采用形似天然山景的设计手法。
亭:亭是园林中的建筑物之一,是供人休息观赏的场所。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有不同的形式,如四方亭、六角亭、八角亭等。
台:台是园林中的一种高平台,通常供人观看远景、俯瞰景色而设。
3.背厅园林背厅位于园林主体之后,常用于为主体提供安全保护,同时也是园林巧妙设计的重要部分。
背厅常见的建筑形式为墙和唐梁,并配有园门、砖墙等。
二、园林布局古典园林的布局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其布局通常根据传统文化中的设计原则,结合地形地貌、人文环境等因素而设定。
古典园林的布局通常可分为镜花水月、白石青山、水迷林径、中央主轴线、对称布局五种。
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93c0538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8.png)
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形式上多样,内容丰富。
其构成要素包括建筑、景观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一、建筑建筑是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亭、榭、楼、阁、轩等。
这些建筑物常常根据景点的特点和环境进行独立设计,形成独特的景观。
1.亭:亭子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形式之一、它通常是一个小型的独立建筑,形式上有方形、圆形、八角形等不同的类型。
亭子位于园林内的重要位置,可以提供适当的休憩场所,让游人欣赏园林中的景色。
2.榭:榭是古代园林中的一种建筑形式,通常用于参观、休息和观赏园内的景色。
榭的特点是通风、视野开阔,常常有层叠的平台和柱廊,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3.楼:楼是古典园林中的重要建筑之一,通常建在园林的高处,以便俯瞰园林全景。
楼的设计风格通常典雅庄重,有层次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美学思想。
4.阁:阁是中国园林中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通常用于观赏园林中的美景,并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阁的设计典雅、精致,常常融入园林的自然景观,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5.轩:轩是一种通气的长廊,主要用于园林中的交通和观赏。
轩的设计通常富有变化,有时会与庭院、花园等其他景观元素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空间效果。
二、景观景观是古典园林的核心元素之一,包括水景、山石景观、植物景观等。
1.水景:水景是古典园林中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水是园林的灵魂和生命源泉,它可以分为池塘、湖泊、小溪等不同形式。
水景在古典园林中起到了调节温度、增加湿度、增加景观层次、提供反射物体等多种功能。
2.山石景观:山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景观元素之一,通常用于营造山水画意境和园林环境。
山石可以根据不同的园林设计进行精心摆放,营造出峰峦叠嶂、岩石奇特的景观效果。
3.植物景观:植物是古典园林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常常通过花卉、树木、草地等形式来体现。
古典园林注重结构布局和植物的品种选择,以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及空间要素构成探究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及空间要素构成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69633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5.png)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及空间要素构成探究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中国古代以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造园方式营造的园林,其造景技艺至今仍让人惊叹。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个独特的文化遗产,也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品。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及空间要素构成。
造景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主要包括地面景观、水景观和建筑景观。
在这些景观中,人为地塑造了地面、水体和建筑,并通过三者的相互配合,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审美效果。
地面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利用地势来构造景观,因此地面景观在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地面景观除了自然地形外,还包括假山、泉石、平台、悬山、池塘等构建于地上的造景艺术。
水景观水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通过池塘、喷泉、水流、水滴等水体与山石、树木相融合,形成了美轮美奂的水景。
在水作为重要元素的同时,水的声响、色彩、流速等也在园林中饰演各自的角色,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场所。
建筑景观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具有独特的设计及风格特点。
除了庭院、偏室、亭、楼、廊、桥等地面建筑,还包括隧道、宝塔、井或者取景台等高空建筑,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空间组合效果。
空间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尤为重要,它将园林的各个景点组织、统一到一个完整的空间结构中。
空间组合以人为视觉中心,以山为主景、以水为辅助之境,构件出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审美效果。
对称布局对称布局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典、优秀的空间组合方式。
园林的建筑、花木,中心点、步道、湖泊等基本构件都会沿着一个地理中心公转的方式,形成左右互称、层级清晰的空间结构。
回廊式布局回廊式布局是中国园林中最常见的空间布局形式之一。
沿着回廊式布局走向,游客可以感受到一种向前无限、不断延伸的空间感受。
缀景式布局缀景式布局强调景点之间的各自独立性,各景点相互联系,但又不拘泥于次序关系,随性而变、开放的效果更为明显。
虚实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虚实的结合,即“真实描绘,虚幻设计”。
在实际土地的限制之下,通过建筑、山川、水流等构建出的虚拟空间,依然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神秘的想象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及空间要素构成探究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及空间要素构成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ae43bc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b.png)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及空间要素构成探究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景和空间要素构成体现了中国园林设计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造景和空间要素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造景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主要包括山水、建筑、植物和人工构筑物四个要素。
1.山水:山水是中国园林的重要造景要素之一。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山水有山、石和水等。
山水的摆放一般遵循“远近相生,高低相映”的原则,以形成层次感和景深感。
山水的布置要力求自然、平缓、流畅,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2.建筑:建筑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造景的重要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主要包括亭、台、楼、阁等,以及廊、舫、斋等。
建筑的风格常常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使整个园林呈现出和谐、统一的风貌。
3.植物:植物是中国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包括树木、花草和盆景等。
植物的安排一般以绿色植物为主,以增加园林的生气和观赏性。
植物的选择和摆放也要符合园林整体的风格和主题。
4.人工构筑物:人工构筑物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造景要素。
这些构筑物包括廊、桥、亭、塔等。
它们的作用是引导人们的视线和走动方向,使园林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二、空间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要素主要包括格局、布局和景点三个方面。
1.格局:中国古典园林的格局一般以“回”字形为基本形式,即“中心-外围-中心”的结构。
整个园林由一个主要中心点展开,周围是一圈围墙或竹篱笆,再以次要的中心和次级景点分别连接起来。
2.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主要包括主轴线和结构对称两个方面。
主轴线是园林的主要景观线,常常是由一条直线和一条曲线组成,通过排列建筑和景点,使整个园林呈现出完美的对称美。
在园林的布局中,还注重以点带线、以线统一等手法,使空间布局更具有层次感。
3.景点:中国古典园林的景点分为主景点和次景点。
主景点多以建筑或山水为主,例如亭、台、楼、阁等。
次景点则多为小景点或疏水之类的构筑物,用于点缀整个园林,并起到引导人们视线和走动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9a8b5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6.png)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和精神追求。
古典园林的结构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空间布局、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的理解和利用。
本文将从整体布局、建筑设计和景观配置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进行分析。
一、整体布局1.门门是古典园林最重要的入口,门的风格和构造通常都很精致,有时会采用仿古建筑的形式,以彰显园林主人的高雅品味和地位。
2.堂古典园林往往会有一座或多座堂,堂是用来接待客人和办公的地方,通常会选择在园林的中心位置,既方便统筹整个园林的事务,又能欣赏到园林的各个景观。
3.阁阁是古典园林常见的建筑形式,一般用于欣赏风景和休憩,常常建在湖边或山上,提供一个较高的视角,让人们可以远眺,感受自然的美景。
4.榭、亭、轩等榭、亭、轩等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小型建筑,通常建在花坛、池塘或假山旁,可以提供一个适合游览和休憩的场所。
二、建筑设计古典园林的建筑设计注重与自然融合,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建筑形式古典园林的建筑形式多样,常见的有仿古建筑、亭、塔、廊、殿等。
建筑的风格、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重视造型和细节的处理。
2.建筑布局古典园林的建筑布局讲究有序和层次感,一般会将建筑物分成前后、左右、高低等不同的空间,以便于游客欣赏和参观。
建筑的布局也注重对称和平衡,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五行”的观念。
3.建筑装饰古典园林的建筑装饰十分讲究细节和精美,常常使用石雕、木雕、泥塑等材料进行装饰,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美观度。
三、景观配置古典园林的景观配置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强调自然景观的随意性和人工景观的精巧和精美。
1.假山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它是利用山石、土木等材料,人工修筑成的山体,具有高低起伏、峰回路转的特点,增加了园林的立体感和变化性。
2.池塘、湖泊古典园林的池塘、湖泊作为园林的重要景观之一,十分注重渗透自然元素,注重水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的选择,并在周围配植花木,使之更加丰富和生动。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52c45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e.png)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一、结构的内在特征如果将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同西方相应艺术作一次结构上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艺术向来注重结构的整体完备和层次严密,发达的逻辑学、几何学及透视学更造就了一整套系统的表达方式和严格的评价标准,古希腊、罗马神庙中比例精确的柱式、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准确的绘画,以及繁盛至今严谨恢宏的交响乐,无不反映出这一特点。
而相应地,中国传统艺术的结构却显得自由轻松,不强调系统,更倾向于鼓励不同表现形式和手法的大胆发挥。
以表现高山流水为境界的音乐、没有矛盾的主题和精心安排的序曲、乐章、尾声,有的只是悠长起伏的旋律;戏曲中的折子戏可以拆开来演出,一支小曲,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表意传神;传统建筑可以以不同的单体为核心衍伸出层层院落;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更是打破了客观的视觉原理,可以在同一画幅中容纳众多主题,其特有的留白更使它呈现出空灵,流动的特征。
中西艺术这种结构上的反差同样在园林艺术中有着显著的反映,我们可以从意大利台地园、英国风景园、法国古典园和中国传统皇家、私家、寺庙等园林的对比中得到印证。
西方园林往往以明晰统一、层次完整的结构来达到人工对自然的驾驭,而中国园林则以流变松动的结构来体现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人文心态,对这种结构物质的认识是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许多外在表象和内在涵义的基础。
仔细观察现在留存下来的古典园林实例,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矛盾,很多园林中的表现形式、手法、审美趣味似乎是和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园林艺术特点或理论倡导背道而驰的。
例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明清园林特点的总概括,但从现在留存下来的江南一带著名园林来看,它们几科都在有限的空间内发展着大量的建筑,“人作”之强似乎掩盖了“天开”之感:又如,园林理论讲究尺度和比例,但园中象征山峦叠嶂的假山与高大森森古木之间的比例却是同自然中山水树木的比例完全颠倒的;还有,园林理论要求整体浑如天成,景观相互因借,但园中一些部分却十分突出孤赏,怪石、奇木可以背景而存在,甚至可以缩小后移室入户,供人细细把玩;园林中的点景题咏还可以把景物从视觉上独立而各自成景……。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00d6ce77232f60dccca10c.png)
河南建材2019年第5期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分析乔亚萌河南永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475000)摘要:摆脱了“循规蹈矩”的思想束缚,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经过时间的洗礼,经历了从粗制到精细、从生涩到成熟的漫长又曲折的发展过程,至今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章将从发展历史、构造原则、构成元素等方面入手,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分析1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构造原则1.1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讲究天然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讲究“天然美”,即山水带来的美感应是不事雕琢的质朴之感,而非过多人工雕琢的刻意之感。
凸显古人注重天然美的例子便是许多古诗中对天然美的赞颂,如唐代王维所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描写了空山深林的幽静景色,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景的由衷喜爱。
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虽然都是人为建造的,并不是纯天然的自然环境,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其设计宗旨都是最大程度地还原自然之趣、山水之趣,最大程度地表现自然山水的神韵。
1.2古典园林建筑要有延伸感众所周知,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其占地面积都是有限的,无法与广袤的大自然相比。
这就要求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巧妙利用有限的空间与布景,设计出给人延伸感的布局、构造。
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者深知如何追求有限中的纵深、有限中的无限,正如《世说新语》所言:“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意指园林景观无法也不必使它一望无尽,只需巧妙地设计便可给人一种层叠交错、置身广袤自然之间的野趣。
2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构成元素2.1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注重山石的运用早在汉代便有了造园工人利用人造山石建造园林建筑的记载,经过几千年的洗礼,这种假山艺术已经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手法,能够极强地表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尤为注重山石的运用,叠石造山已成为了在有限园林中建造山林景色的重要手段。
中国园林的构景要素及特征
![中国园林的构景要素及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88c9ac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d.png)
中国园林的构景要素及特征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构景要素和特征而闻名于世。
中国园林的构景要素主要包括建筑、水池、假山、花木和艺术装饰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园林的具体特征。
首先,中国园林的建筑是其最突出的构景要素之一、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多为古代宫殿、亭台楼阁和庭院,以及寺庙等。
其中,庭院是中国园林的基本形式,它通常包括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和廊道等。
庭院的布局注重对称和平衡,同时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建筑物的形式和材料一般采用传统的建筑技术,如木结构和泥瓦结构,以及石砌和青砖等。
中国园林的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成为了中国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其次,水池在中国园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中国园林中的水池通常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如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状。
水池通常位于主要建筑物的前方或周围,起到了装饰和提供水源的作用。
水池常常与建筑物、假山和花木等构成一幅美丽的景致,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水是中国园林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象征着宁静、清净和生命力。
假山也是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构景要素之一、假山是通过人工制作的山石,具有丰富的形态和姿态。
假山在中国园林中用于装饰和增加景色的层次感。
假山通常位于水池或庭院中,形态各异,有的仿佛峰峦叠嶂,有的仿佛流云飞瀑。
假山的制作技术非常高超,常常使用石材和水泥等材料,通过雕琢或堆砌来实现。
花木在中国园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园林中的花木通常种植在庭院、假山和石桥等地方,以增添景观的美感和生气。
花木的选择和布置非常讲究,常常注重花木的色彩和形态的搭配,以及对四季变化的适应性。
中国园林中的花木种类繁多,包括梅花、兰花、牡丹等名贵花木,以及松树、竹子等名贵树木。
最后,中国园林的艺术装饰也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中国园林中的艺术装饰通常包括石雕、木雕、屏风、瓷器和画等。
这些艺术装饰常常用于装饰建筑物、廊道和庭院等地方,以增加景观的美感和艺术性。
石雕和木雕是中国园林中常见的装饰手法,通常以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为主题。
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
![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78dcdd1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a.png)
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一):总论陈友冰四、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及营造原则(一)构成要素:中国园林的构成,主要有楼台亭阁、林木花草、山水石头和诗文楹联六种要素。
下面逐一加以简介:1、山这里说的不是自然界的真山,而是园中的叠石假山。
以叠石为山模仿大自然,起于西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
他筑菟园,“园内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蔡质《汉宫典职仪式选用》)。
园内的假山叠石,可以使园林增添曲径通幽额隐秘美感,峰石的千姿百态又使园林悄然鲜活起来。
另外,山峰的峭拔坚挺,也使园林增添了内在的气质和骨力!假山叠石的制作宗旨,总的来说是师法自然,因园而异。
大型园林,可以叠成崇山峻岭、长溪深涧、高树丛林和垂悬藤萝的胜景。
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用叠石仿巫山十二峰和洞庭九派,重岩叠峦,逶迤连绵;宋代的卫清叔园,“一山连绵二十亩”。
中型园林可在园林的一端或靠墙临水处构筑小型山峦,如网师园的“濯缨水阁”右侧的叠山就是如此。
但不管是大型假山还是小型叠石,有几个要素必须注意:一是要有烽岩,这样才能构成轮廓线。
烽岩设在高处,可三面脱空,散置上下高低;亦可集中一处如群峰攒聚,具有雄伟之势;亦可孤峰突兀,显其峭拔之躯。
二是要有洞穴。
假山有洞方能出奇。
洞穴婉转上下,直穿山腹,以得曲折幽深之趣。
洞口一般设山涧峡谷,更显其幽曲深邃。
三是在假山间要布置溪涧,浅则为溪,深则为涧。
在临水处的岩下置片石,设石矶,自然分布,稍出水面,更增其涧道盘曲、林壑幽深之美。
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堆垒假山叠石的技法如今的园林叠山,似每况愈下,堆得好的少,差的多。
有的假山,堆得杂乱而臃肿:有的不管湖石、黄石或花岗石,见石就堆,假山成了乱石堆。
如此等等,难以入目。
要堆好假山,首先须懂得假山艺术之所在。
堆山之术,不同于建筑设计,可以用图纸来表述,然后按图施工,达到设计者原先之意图。
叠山之艺,则在于且叠山之石,须现成的天然之石,不可以斧凿加工,否则就不自然。
豫园的景象结构及景象拼贴分析
![豫园的景象结构及景象拼贴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8b0d0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6e.png)
豫园的景象结构及景象拼贴分析豫园是一座古典园林建筑,有着明显的园林景观结构和景象拼贴特点。
以下我们对豫园的景象结构及景象拼贴进行分析。
一、景象结构:1.轴线构成:豫园整个建筑构成的中心轴线为南北方向,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部分为入口大门、丹桂堂和千人石,中部为太和桥、蕉庵、周园和环秀楼,后部为莲韵楼、三春园和花丛洲。
整个轴线构成了豫园的主要景观,将各部分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视觉体验。
2.区域分隔:豫园分为前、中、后三部分,每个部分的建筑和景点都有明显的区域分隔。
在前部分,主要为平面景观,有着大片的绿化,显得较为开阔;中部为平、立体景观结合,有着花丛和高楼,构成了微缩的自然山水;后部为立体景观,有多层建筑和碧水环绕,营造出独特的水乡园林氛围。
3.景点间转换:豫园建筑内的景点之间都有着相对独立的空间,但同时又能流畅地转换。
例如从千人石走到太和桥,需要先通过石阶缓缓上行,进入蕉庵后再通过小径转换到环秀楼。
这样的空间转换设计能为游客带来丰富、多样的空间感受。
二、景象拼贴:1.空间组合:豫园中的建筑和景点将自然山水、建筑物、绿植等元素进行巧妙组合,形成了精美的空间拼贴结构。
例如在石榴馆,可以看到不同高度的盆栽、石头和建筑共同构成的景观,绚丽多姿,给游客带来惊喜和愉悦。
2.色彩搭配:豫园中的每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色彩搭配,如芙蓉楼的淡粉色、青石桥的砖红色等。
这些不同色彩的建筑和景观元素汇聚在一起,形成了视觉妙趣横生的景象。
3.纹饰图案:在豫园中,每个建筑和景点都精细地雕刻了纹饰和图案。
太和桥的石柱上有雕琢的花卉与动物,凸显了古朴自然的风格;莲韵楼上的碑雕花纹浑朴深刻,透露出豪迈恢弘的气场。
这些纹饰图案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豫园是一座运用空间组合、色彩搭配、纹饰图案等手法创作出丰富多彩景象的古典园林建筑。
游客在参观时,可以通过感知建筑、自然与文化的景象,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博大精深。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a9ea594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a.png)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其构景要素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包括建筑、水景、植物、雕塑、亭台楼阁、假山、廊、桥等元素。
下面将对这些构景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筑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
古典园林的建筑包括门楼、亭台楼阁、假山、廊、室内空间等。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古典园林的建筑多采用传统的木材和砖石结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二、水景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
水景包括池塘、湖泊、流水、喷泉等。
水是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既可以增添园林的美感,又可以起到调节气温、增加湿度的作用。
园林中的水景常常与建筑物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
三、植物植物是古典园林中的重要构景要素之一。
植物包括花卉、树木、草坪等。
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花卉树木常常与建筑、水景相互映衬,营造出美丽的景观。
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植物有梅花、兰花、牡丹等,它们不仅美观,还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四、雕塑雕塑是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景要素之一。
古典园林中的雕塑包括石刻、木雕、砖雕等。
这些雕塑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雕塑常常与建筑、水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五、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景要素之一。
亭台楼阁是园林中的重要建筑形式,它们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亭台楼阁常常与水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六、假山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景要素之一。
假山是通过人工手段塑造的山石景观,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假山常常与水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给人一种山水相依的美感。
七、廊廊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景要素之一。
廊是一种长形的建筑,常常用于园林中的走廊和过道。
园林中的廊常常与建筑、水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汇总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ab928487e21af45b207a81b.png)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摘要:如果将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同西方相应艺术作一次结构上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艺术向来注重结构的整体完备和层次严密,发达的逻辑学、几何学及透视学更造就了一整套系统的表达方式和严格的评价标准,古希腊、罗马神庙中比例精确的柱式、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准确的绘画,以及繁盛至今严谨恢宏的交响乐,无不反映出这一特点。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结构分析一、结构的内在特征如果将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同西方相应艺术作一次结构上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艺术向来注重结构的整体完备和层次严密,发达的逻辑学、几何学及透视学更造就了一整套系统的表达方式和严格的评价标准,古希腊、罗马神庙中比例精确的柱式、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准确的绘画,以及繁盛至今严谨恢宏的交响乐,无不反映出这一特点。
而相应地,中国传统艺术的结构却显得自由轻松,不强调系统,更倾向于鼓励不同表现形式和手法的大胆发挥。
以表现高山流水为境界的音乐、没有矛盾的主题和精心安排的序曲、乐章、尾声,有的只是悠长起伏的旋律;戏曲中的折子戏可以拆开来演出,一支小曲,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表意传神;传统建筑可以以不同的单体为核心衍伸出层层院落;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更是打破了客观的视觉原理,可以在同一画幅中容纳众多主题,其特有的留白更使它呈现出空灵,流动的特征。
中西艺术这种结构上的反差同样在园林艺术中有着显著的反映,我们可以从意大利台地园、英国风景园、法国古典园和中国传统皇家、私家、寺庙等园林的对比中得到印证。
西方园林往往以明晰统一、层次完整的结构来达到人工对自然的驾驭,而中国园林则以流变松动的结构来体现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人文心态,对这种结构物质的认识是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许多外在表象和内在涵义的基础。
仔细观察现在留存下来的古典园林实例,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矛盾,很多园林中的表现形式、手法、审美趣味似乎是和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园林艺术特点或理论倡导背道而驰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1f38f1dd36a32d72758174.png)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7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8
动物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动物既是自然的动物又是
文化的动物,伴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深受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
中动物元素的文化内涵的成因及中国古典园
林中常见的动物元素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
园林动物元素的文化内涵是在中国古代得天
13
2. 廊 在园林中广泛应用,能够遮阳防雨、休息。 此外,还有分隔空间和导游的功能。颐和园 的长廊尤其著名,是古园最长的游廊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14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15
3. 榭 《园冶》中所谓“榭”,借也。建于水边或花 畔,借以成景。 4. 舫 又名不系舟或游舫、画舫。颐和园长廊西端 湖边的清晏舫,带有西洋风格,逼真的模拟 了西方大轮船式样,仿佛即将启碇远航
2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3
原指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处理, 今泛指各类园林中水景处理。在
理水 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水和
山同样重要,以各种不同的水型, 配合山石、花木和园林建筑来组 景,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 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4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16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17
5. 桥 6. 墙 白墙往往最有审美价值 7. 厅堂 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 8. 楼阁 是园林中登高望远,游息赏景的 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18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19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分析1500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分析1500](https://img.taocdn.com/s3/m/b729ec3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c.png)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分析中国园林是在山水创作的基础上,根据园景立意的构思和生活内容的要求,因山就水来布置亭榭堂屋、树木花草,使之互相协调地构成切合自然的生活境域,并达到"妙极自然"的艺术境界。
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山、水、植物、建筑和匾额、楹联与刻石等五个方面。
山景是园林风景形成的骨架和支托;水景是园林景观的脉络;动植物(特别是花木)为园林景观的肤貌,是影响和制约其他景观要素的链带;建筑起着联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媒介作用,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象征;匾额、楹联与刻石为园林风景的画龙点睛之处,为园中的景点增加诗情画意。
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设置,而是各得其章法,通过园林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造园者的情怀。
一、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1)对仙境的向往:一池三山,象征东海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2)模写山水: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宋徽宗的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3)写意山水: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
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二、理水为表现自然,理水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1)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谢,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2)隔。
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
简述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简述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9a632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d.png)
我国古典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我国古典建筑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帮助你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主题。
我国古典建筑的基本特征有许多,包括建筑结构、风格特点、材料选用等多个方面。
首先要提到的是我国古典建筑的结构特点,其以木结构为主,独特的榫卯结构使得建筑具有坚固耐久的特点。
古代大量使用的斗拱、椽子等结构元素也是古典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
要介绍的是我国古典建筑的风格特点。
我国古典建筑注重对称和谐的美学观念,建筑形式上常采用对称式布局,建筑外观常常体现出优美的曲线和线条。
我国古典建筑在装饰上也非常讲究,常常出现精美的木雕、砖雕、瓦雕等艺术元素,使得建筑更加精致和华丽。
要提及的是我国古典建筑对材料的选用。
我国古典建筑常常采用天然的木材、石材等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在结构上和装饰上都能体现出独特的美学效果,使得古典建筑更加具有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
接下来,我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我国古典建筑的基本特征。
首先要提及的是故宫,作为我国古典建筑的代表之一,故宫不仅在结构上体现出古代我国建筑的精湛工艺,同时在设计上也表现出对称和谐的美学原则,其华丽的装饰更是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还有颐和园,颐和园作为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更加注重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和谐。
颐和园内的建筑以山水为背景,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唯美的建筑景观,体现了我国古典建筑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还有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古代建筑的对称式风格,建筑形式虽不复杂,但是却能令人感受到宁静与和谐之美。
在装饰上,避暑山庄也采用了许多精美的木雕和石雕,使得建筑更加美观并富有艺术性。
我国古典建筑的基本特征体现在结构、风格和材料的选用上,通过具体的例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特征。
我国古典建筑的魅力在于其对称和谐的美学特点以及精湛的工艺,这些特点使得古代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分析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5bea5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5.png)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分析古典园林把“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作为创作主旨,通过对山、水、植物、建筑四大园林构景要素的搭配与布局,达到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欢迎阅读!中国古典园林布局分析1 自由有序,情趣自然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历代文人雅士和造园者,把各自的人文思想、审美情趣,融注到园林的建构中。
园林中的一花一木、山水林泉、亭台楼阁,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维,形成意境深远、超凡脱俗的园林艺术特色。
2 疏密有致,黑白分明在园林规划布局中,景物过密,就会使人感到窒息,过疏则又松弛无力,因此要处理好疏密关系。
园林建筑布局同样如此,才能取得完美的境界。
以网师园为例,其不均匀的建筑布局,使疏密变化极其强烈地达到了黑白分明的效果。
其入口两侧小山从桂轩和琴室一带,空间紧凑,建筑排列有序,分布集中,使人置身于建筑围合成的天井空间之中,加上景素众多,令人目不暇接;岁廊而入,过濯缨水阁到中部,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大水面四周:或桥、或廊、或亭、或假山,建筑密度顿时减少,使人视线大开,心理放松;至“月到风来亭”时感到周身一丝凉意,心旷神怡;而北部“看松读画轩”与“读画楼”一带建筑又一次相对集中。
网师园中园林建筑正是在这种由密到疏、由疏到密中,或旷、或奥,奏响了一首节奏强烈的乐章。
3 巧于因借,内外结合“因”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内外结合意思是说,园虽有内外之别,但景色并无远近之分,如遇晴山耸立的秀色,古寺凌空的胜景,凡是目力所及的,庸俗的给予遮蔽,美好的应该汲取过来。
中国传统园林的构造与设计
![中国传统园林的构造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d5bd9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a.png)
中国传统园林的构造与设计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园林构造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园林的构造与设计,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一、中国传统园林的整体构造中国传统园林的构造注重整体布局和空间组合。
传统园林通常分为多个园区,每个园区都有独特的特色和主题。
整个园林通常由主建筑和辅助建筑组成,主建筑往往是园林的核心,其他辅助建筑则围绕主建筑展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园林建筑的材料和形式中国传统园林的建筑材料多样,常用的有木材、石材、砖瓦和竹子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坚固耐用的特性,还能体现出自然美和人文精神。
园林建筑的形式以重心对称和错落有致为主,通过精心的布局和平衡,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三、园林的水景布局水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水景布局的巧妙运用为园林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传统园林中常见的水景有池塘、湖泊、喷泉等。
这些水景不仅为园林增添了自然风光,还可以通过反射形成景观的翻倍效果,使整个园林更加宏伟壮观。
四、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中国传统园林注重对植物的精心配置,植物的选择和摆放要符合自然规律和审美要求。
常见的园林植物有各种花木、盆景和假山等。
这些植物不仅能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还能提供阴凉和氧气,营造出宜人的环境。
五、园林的意境表达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追求意境的表达,通过景观和建筑的搭配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常见的意境有诗意、山水意境、禅意等。
园林中常常设置假山、亭台楼阁等元素来突出意境,使园林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六、园林的季节变化中国传统园林非常注重季节变化对园林的影响。
通过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变化,园林能够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春天的嫩绿、夏天的郁郁葱葱、秋天的金黄和冬天的素雅,每个季节都各有特色,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享受。
中国传统园林的构造与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通过对整体布局、建筑材料、水景布局、植物配置、意境表达和季节变化等方面的精心设计,中国传统园林既展现了自然景观,又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结构稳定分析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结构稳定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45fee6f8c75fbfc77db267.png)
复杂 的构造 上 , 国古 典 建筑 结 构稳 定 分析 方法 研究 尚 J我 少 J 。本文尝试用 西方 建筑 结构 稳定 理论 讨论 有关 中 国古 代建筑 的结构稳定 , 以期 为我 国古 典 园林 建筑 结构稳定 分析
f i lme t t o .Re ut h w ta h c a ia d li s i be frt e a ay i n e i n o r cu a t bl y i t ee n h ne me d s l s o h t e me h n c mo e s ut l h n ssa d d sg fs u t r sa i t s t l a o l t l i
t tr , dni gT ah r C l g ,Mu aj n 50 2 .R.C ia ;L eu H i nj n o s yV ct nl e ue Muaj n eces oee c a l d n ag17 1 ,P i hn ) i y ( e og agF r t oaoa H l i er i
第3 9卷 第 4期
2 1 年 4月 01
东
j 林 E
业
大
学
学
报
Vo . 9 No 4 13 . Ap . 2 t 01l
J RNAL OF NOR IEAS ORE T 0U Tt TF S RY NI ER I Y U V ST
中 国 古 - 建 筑 结 构 稳 定 分 析 方 法 曲 网 , —林 、一 .
w s西v n a e .A c a ia d lw setbih d uigte s t to n h yeg — i to o ie i h me h nclmo e a sa l e sn h t i meh d a d teRa lih R t meh d c mbn d wt te s ac z h
浅析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
![浅析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7c54f74fbe1e650e52ea9963.png)
浅析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以昆明大观楼为例摘要: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仅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耐人寻味,还具有超然飘逸的体态,使它越显秀丽多姿,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
园林建筑与其他造景要素交相辉映,或主或辅,构成完美的空间艺术整体,有许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文章以昆明大观楼公园为例对园林构成要素进行论述,使我们对这些要素在园林中的内容、技法、作用、美的内涵及欣赏方法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我们对园林知识的把握,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昆明大观楼公园;叠山;理水;花木;建筑;书画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
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可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可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又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以及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效仿学习的典范,人们往往会为它卓越的构思,悠远的意境所深深吸引,而传统园林建筑作为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其轻巧灵动的飞檐、翘角、朱栏融合在叠山理水之间,掩映于树影婆娑之中,与其他要素交相辉映,或主或辅,或明或暗,错落有致,构成完美和谐的空间艺术整体。
我生活在风景秀丽的春城——昆明,说起昆明,大观楼公园又是一大亮点。
下面我们就谈谈大观楼公园。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西郊约3公里的滇池畔,占地面积47.8公顷,其中陆地23.1公顷,水面24.7公顷。
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远与太华山遥遥相望。
被赞为“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耸立其间,园林也因之得名——大观公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摘要:如果将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同西方相应艺术作一次结构上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艺术向来注重结构的整体完备和层次严密,发达的逻辑学、几何学及透视学更造就了一整套系统的表达方式和严格的评价标准,古希腊、罗马神庙中比例精确的柱式、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准确的绘画,以及繁盛至今严谨恢宏的交响乐,无不反映出这一特点。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结构分析一、结构的内在特征如果将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同西方相应艺术作一次结构上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艺术向来注重结构的整体完备和层次严密,发达的逻辑学、几何学及透视学更造就了一整套系统的表达方式和严格的评价标准,古希腊、罗马神庙中比例精确的柱式、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准确的绘画,以及繁盛至今严谨恢宏的交响乐,无不反映出这一特点。
而相应地,中国传统艺术的结构却显得自由轻松,不强调系统,更倾向于鼓励不同表现形式和手法的大胆发挥。
以表现高山流水为境界的音乐、没有矛盾的主题和精心安排的序曲、乐章、尾声,有的只是悠长起伏的旋律;戏曲中的折子戏可以拆开来演出,一支小曲,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表意传神;传统建筑可以以不同的单体为核心衍伸出层层院落;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更是打破了客观的视觉原理,可以在同一画幅中容纳众多主题,其特有的留白更使它呈现出空灵,流动的特征。
中西艺术这种结构上的反差同样在园林艺术中有着显著的反映,我们可以从意大利台地园、英国风景园、法国古典园和中国传统皇家、私家、寺庙等园林的对比中得到印证。
西方园林往往以明晰统一、层次完整的结构来达到人工对自然的驾驭,而中国园林则以流变松动的结构来体现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人文心态,对这种结构物质的认识是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许多外在表象和内在涵义的基础。
仔细观察现在留存下来的古典园林实例,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矛盾,很多园林中的表现形式、手法、审美趣味似乎是和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园林艺术特点或理论倡导背道而驰的。
例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明清园林特点的总概括,但从现在留存下来的江南一带著名园林来看,它们几科都在有限的空间内发展着大量的建筑,“人作”之强似乎掩盖了“天开”之感:又如,园林理论讲究尺度和比例,但园中象征山峦叠嶂的假山与高大森森古木之间的比例却是同自然中山水树木的比例完全颠倒的;还有,园林理论要求整体浑如天成,景观相互因借,但园中一些部分却十分突出孤赏,怪石、奇木可以背景而存在,甚至可以缩小后移室入户,供人细细把玩;园林中的点景题咏还可以把景物从视觉上独立而各自成景……。
这些矛盾的产生当然可以从历史上找原因,园林作为一种凝聚时空的艺术,几千年来有无数思想,智慧以及技术、劳动历经时间的过滤而沉积在它具体的物质空间上,任何一处园林空间都必然包容着多种理论和多种技术的并存。
尤其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典园林大部分是在明清之际兴建的,而明清之际是中国园林艺术观念的一个大变动、大发展时期,许多理论和技术都在具体的造园实践中留下了程度不一的痕迹,这些园林又经历了从清到民国初年的多次改建、重建,更是内容复杂。
当然会反映出很多具体表象和概括性园林理论的矛盾冲突(况且园林理论之间也不乏相互矛盾之处)。
但是,时间、观念或技术的变化只是提供了一种外力。
这种外力要发生作用,必须作用于内在结构上。
外力只有在结构的支持与分解下才能达到各个表象层面。
导致中国古典园林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它的深层结构,即和其它传统艺术一脉相承的流变松动结构。
正是这样自由的结构提供了历史与观念的变化在其上发生作用与影响的可能。
我们可以从园林艺术最相通融的诗词艺术来进一步感受这种松动而富有表现力的结构。
首先从构成中国语言的汉字看起,汉字不同于世界其它文字的重要特点是象形和单音节,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汉字每个字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从而赋予了汉语灵活机动的语法结构,使每个字的意义在常规语序发生错位和省略以后,不至于被误解。
单音节的特点还使得语言可以根据音律的需要而加以组合,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化效果。
中国诗词正是利用了这些特点而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成就,看看下面几个句子就可以一目了然:“阶前短草泥不乱,院中柳条风乍稀”“珠海月明鲛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日摇情满江树”在这些传颂千古的名句中,常规语序毫无顾忌地被打破,句中的每个字都根据诗境的要求进行了重组或省略式概括,都具备了各自独立完备的意象,但并不因此而失去每个字的本身意义。
相反,语句的省略和语序的变化使得诗词的意象更加密集和含蓄。
这就是松动结构的魅力,它开放了要素的活动空间,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意义蕴藏与意义解读。
二、结构的发展地过程中国园林艺术是其它形式互相影响、互相通融而逐渐发展的。
它除了作为艺术创造的对象外,还要承载许多政治、文化、宗教的内涵,满足一些实际的使用功能(居住、游赏等),更要受一定物质与技术的制约。
因而其结构的发展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
早期的皇家园囿多带有生产性质,大都是在圈定的范围内维持自然本身的面貌,几无结构可言。
到秦太液池中置三岛以象征海上仙山,开始形成了对自然山水(或想像中的仙境)进行缩小模拟的模型式结构。
而在东汉梁冀园中“十里九坂,以象二崤”则开始大规模地摹仿真山真水,以期把自然移室入户,由于所汲取的自然对象的种类增多,模型式结构得到进一步扩大和丰满。
到南北朝时代,玄谈隐逸的需求使文人士大夫广泛参与私家园林的建造,园林开始向多题材、多风格方向发展,其结构也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即要素相对分离、以局部代表全体的手法出现了,北朝人姜质在《庭山赋》中形容张伦宅院中的景阳山时说:“庭起半丘半壑,听以目达心想……下天津之高雾,纳沧海之远烟……泉水纡徐如浪峭,山石高下复危多,五寻百拔,十步千过。
……”这里用局部的半丘半壑来象征性地表现自然全体,以部分体现了整体完备的意象,说明园林表现手法已开始摆脱一一对应的摹写模式,从写实跨跃到了写意。
但也许是赋中有毫写成份或因修饰而过分夸大,或也许是这一手法后来没有得到继续发展成熟的机会,这以后的园林空间并未出现大的改观,园林结构也未发生大的变动,一直到宋末,象太液池中那样模型式的缩小手法还是园林表现方式的主流,只是在规模上有所变化而已(小如独乐园,大如艮岳)。
这一时期园林结构仍比较单一,景物层次并不丰富,据《洛阳名园记》载,北宋洛阳的私家园林基本上没有叠石的记录,空间比较开阔,很多就的设置是可观不可游、可远不可近,其景观意义只限于那些仕宦文人宴饮宾客、静息入惮的一种视觉观照对象。
直到明清之际,园林结构才开始有了显著的变化,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突出地位造就了江南私家园林的极大繁盛,各种理论与技术纷纷出现,而市民文艺(以戏曲、小说代表)的发展进一步引起了园林美学思想的巨大变化;从顺应自然发展为美化自然,强调以人工为主导的“人工中见自然”,追求外在的物质创造,原来造园思想中的清旷超逸、淡泊宁静逐渐向形式美和技术精巧转化。
园林空间开始追求层次,结构布局力求“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踦攀”的曲折回环效果。
明末张涟、计成等一批杰出的造园家和工匠极大发扬了以局部代全体、以少总多的造园手法,使每一园林要素的表现手法都得到极大完善,从而能以独立的形态表现主题。
尤其是堆山叠石,尽变前人之法,达到了一个高峰,张涟从追求景观空间的可游可入出发,主张筑“曲岸回沙”、“平冈小板”和“陵阜陂陀”,“然后错之以石,箬置其间,缭以短垣,获翳以密筿”,从而创造出一种幻觉,“若似乎奇峰绝嶂,累累乎墙外。
”这种隔的手法的推广,明清园林的空间产生了很大的改观,层层阻隔但柳暗花明、高潮迭起。
园林结构也相应调整到弹性适应状态,最终确立了松动流变、要素相对独立的结构形态,这种结构形态并伴随大量的造园实践而逐渐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文化认同。
三、结构的外部表现特征园林结构的成熟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后期的一个高峰,园林无论从视觉表象还是内在涵义上都获得了极大的丰富。
由于要素的相对独立,使造园家在创造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常规组合秩序进行颠倒和打破,拓宽了园林欣赏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园林的意境随着视点游移或视角转换处于不断的叠度和衍伸之中。
但是,明清之际园林结构的成熟,还不仅只达到要素相对独立的程度,这些相对独立要素之间的关系也被重新提炼升华,构成了丰富有机的组合,这些组合使园林结构呈现出松动又非松动的状态。
这时期园林要素的组合方式基本上从两个层次上进行。
首先,借用语言学的术语,是从语义的层次上进行组合,即按照要素所内含的历史、文化意义上进行组合:山际安亭、水旁留矶、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以及各种构图的配置,如竹与石组成一幅枯木竹石图;松、竹、梅组成岁寒三友图等等。
这一组合是对自然的心理化、情感化关照,有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另一层次,则是完全按照形式美的原则(当然也大多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形式美原则)进行组合,自然中许多表面的尺度和比例被毫无顾忌地打破,无论是具象征意义的抽象要素还是保持原态的山石、树木、水体等要素,或是假山、建筑等人工要素通过合宜的尺度(不一定是客观的尺度)组合起来。
这一层次组合是对自然的审美化、趣味化的关照,有自由广泛的选择形式。
这正是园林中许多看似矛盾的表象产生的原因。
但是根本上,这两个组合层次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共同的,即传达自然本质的“理”。
这同中国传统艺术总体所强调的以貌取神,注重对事物之理进行把握的倾向是一致的。
这里的“理”不是先天存在的纯粹之“理”,也不是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局部的“理”,而是对自然乃至整个宇宙、人生本质的体验与理解,是在天人合一、物我相融心态下对自然的关照和把握。
为了获得此“理”,可以不顾客观的尺度与比例把“千山成壑”并列一处,或让一石一木独自成景。
这里,园林最重要的意义是提供一种理解自然与融入自然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以其景观这美来博取人们的审美愉悦。
以求“理”为目标的两个层次组合,根据具体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在文化心态,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外部结构特征,这些外部结构特征直接和艺术表现手法相联,可称之为表现性结构,它们是内在结构和同一座园林中呈现的不同侧面。
(一)、线型结构李泽厚在《中国人的智慧》一文中认为,中国建筑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上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中国建筑平面纵深布局的空间使人游历在安适和对环境的主宰,瞬直观的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了漫漫游历的时间进程。
实际上这种时间型的空间形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表现得更为完美,园林中的礼堂变换更依赖时间的推移或伴随时间推移的运动。
《红楼梦》第十七回描写贾政等人游大观园,入门便是一座大假山,将园中的景观全部隔断,后面丰富的景观只有随着游人游踪的不延伸,才在曲折回环的浏览路线上层层推演出来,移一步、换一景,景观的空间效果基本为时间的进程所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