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甲骨文
中国古代字体的发展顺序
颜筋柳骨 六、行书: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
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 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 化。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书圣)
七、草书:草圣——张旭
中国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字的发展顺序
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隶书(汉) → 楷书(魏晋) → 行 书→ 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楷行草”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一、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年过半百的王懿荣身患疟疾,一位著名的老中医开了“龙
1
骨”这味药,然而他却发现这些大小不一的“龙骨”上有着许多非常有规律的符号, 很像古代文字。为了一探究竟,他大量收购“龙骨”。王懿荣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 敲、对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而上 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去的,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最后王懿荣确定这些刻在甲骨上 的符号是一种文字,而且早于金文和篆书。
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五、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
更趋简化,横平竖直。魏晋时间,是隶书向楷书转变的关键时 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大人物——钟繇。后人将他称为楷 书鼻祖。到了唐朝的时候,书法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繁荣。唐初 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 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并且王懿荣进一步追根溯源,最终发现这些甲骨大都产自河南章德府安阳县小商 屯,进而发现了“殷墟”。
二、金文: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
汉字的演变与发展
从“马”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 变的过程。
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 (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 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 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2、甲骨文:
史海拾贝: 1899年,北京国子 监祭酒王懿(yì)荣在审视中药中, 发现了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上面 刻有文字。他寻根问底,知道这 个药材是从河南运来北京的。经 考察,发现这些带字龙骨出自殷 墟,这些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
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 得名。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 称“石鼓文”。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 物。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 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 性字体。“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了方块 字的基础。
二、金文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谓 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这 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 青铜器。主要有乐器“钟”,食器 “彝,尊,爵”,洗器“盘”,兵器 “戈,戟”等。金文的内容,最初只 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 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 传后代,来显其荣。因古代人用钟鼎 作为铜器的总称。前人曾称这种文字 为“钟鼎文”,又因为言辞多是为了 “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 文”。这些称呼都不能概括其特点。 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 了图画性。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块里 程碑。金文,金文产生于西周,也叫 钟鼎文,铜器铭文。它与甲骨文差不 多同样古老,它的特点:笔形比甲骨 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变
西周甲骨文、金文书法(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萃
西周甲⾻⽂、⾦⽂书法(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集萃继(久远的)上期介绍商代甲⾻⽂,这期将介绍西周的甲⾻⽂和⾦⽂书法,因西周部分图⽚丰富,分为上、中、下三集介绍。
甲⾻⽂是⾄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系统性⽂字,它的结字⽅式和书写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字的发展。
⾦⽂,源于青铜器上铸刻的⽂字,始于商代,盛⾏于两周,逾秦汉⽽逐渐⾛向衰微,⾦⽂内容多涉及族徽、庙号、祭祀、战争、封赐等。
此次资料收集涉及⼀些⽂物⽣僻字,如有考证失误或是信息错误之处,请留⾔“不⼀样”帮助修正!周武王克商之后,周⼈在承继商代青铜礼乐⽂明的基础上,对其进⾏了开拓性的改造和创新,⾦⽂书法⽅⾯也是如此。
西周早期,⽆论是⾸尾尖细或头粗尾细的线条处理,还是有意为之的波磔肥笔,⾦⽂均显露出浓郁的晚商遗风。
成王、康王以后,随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体制的实施和完善,青铜礼器的铸制数量迅速增加,铭⽂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的单篇长度和总体数量均远逾西周之前。
在此过程中,西周⾦⽂进⼀步⾛向成熟化、规范化,结体匀美、法度雍容、线条精劲、笔意纯熟的⾦⽂书法成为西周王朝⽓象的⼀种象征和体现。
厉王、宣王之后,西周政局长期动荡不稳,与政治密切相关的青铜礼器制度颇受影响,⾦⽂书法风⽓也随之发⽣转变。
部分铭⽂的书写简便率直,字势倾斜随意,结体宽疏不⼯,这种风格在打破旧有规范的同时,也赋予⾦⽂书法以新的美感和趣味。
这种趋势被秦国继承下来,成为导致战国时期秦⽂字发⽣⾪变的重要因素之⼀。
楷侯贞盨(xǔ)西周铭⽂表明这是楷侯贞⾃作⽤器。
楷侯是西周楷国国君,地望在今陕西志丹⼀带。
铭⽂字体较长,笔画均匀,与西周晚期的⼤克⿍等器特征相近。
备注:盨是汉族在古代盛⾷物的铜器,椭圆⼝,有盖,两⽿,圈⾜或四⾜。
盨是⽤来盛⿉稷的礼器,从簋变化⽽来,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
颂壶西周铭⽂内容为周宣王在康昭宫的太室对颂进⾏册命赏赐,命颂掌管成周⼆⼗家商户,监理新设的商贾,为内廷宫室提供物资货物。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
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
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
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
殷代烛龙铜灯考——兼谈甲骨文中所见之照明器具
殷代“熘龙”铜灯考——兼谈甲骨文中所见之照明器具杨善清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青铜。
人面盂”,传河南安阳出土,通高18.5厘米。
“盂有盖。
器颈两侧有贯耳。
腹前有管状直流,下部膨出。
低圈足,上有镂孔。
盖作有角人面形,人两耳为半环耳。
器饰有方格纹和鳞纹构成的龙身,接于人面之下,其前器两侧有前足及爪,足有小兽首,腋下加饰夔纹。
管流上饰夔纹,流基部两旁也饰有夔纹。
圈足上为云纹”(见图一)①。
此器名称:一说是。
盂”;又一说是“卣”,学者陈述不同。
笔者考证认为,以上两种命名均与该古器的形制和用途不符,实有商榷之必要。
此器不是盂,更不是卣,它类似唐以来带流的铜质灯具;考究其呈现在器上的人面、龙角和盘旋于器体之龙身的形态及纹饰,恰与《山海经》所记载上古神话传说里的“烛龙”有关,故名为。
烛龙铜灯”。
人面益”非岙非卣辩<辞源》释盂说:盂,“古代酒器。
青铜器。
多为大腹,三足或四足,有长流、錾和盖;异形盂则流在顶而款足。
古时飨祭,盂为煮荐体之器。
一说谓盂为温酒或调和酒水以节制浓淡之器”。
而所谓“人面盂”铜器,虽有短流,但无足不便温酒;即可“调和酒水”,然而又无錾。
不便飨祭时持霎倒酒。
再说卣,《辞源》释卣为礼器,。
中型酒尊。
形状很多,一般椭圆形,大腹,敛口,圈足,有盖与提梁”。
殷商卣的形制和特征,卣体。
无流,有提梁”,但“人面盂”铜器有短流而无提梁。
又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的发现与研究》书中列举陈述的盂与卣实物,基本与殷以上<辞源》所释相同。
由此可证,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那件人面龙角、龙身铜器,实青不是盂,更不是卣,也非盂、卣之“异形”,它确是一件烛龙铜质灯具。
考古二烛龙铜灯命名的缘起研究现已知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所谓“人面盂”,如上所辩,它不是盂此器(图一至五)盖为人面龙角,器身有承接。
人面盂”盖的龙身纹饰盘旋制纹饰均极诡异。
所表现的人面龙角、龙身,富于神话色彩。
笔者根据《中0‘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癌4·青铜器).。
甲骨文六种造字方法
甲骨文六种造字方法甲骨文的造字法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主要是使用了“六书”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对中国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甲骨文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系统,已经具备了线条美、结构美、章法布局美,以及时代和个人风格美等现代美学的许多重要因素,奠定了书法美学坚实基础。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持续的200多年间,大约可以稽查的贞人,大约有120多位,他们都具有各不相同的学问修养,人生阅历,操刀契刻的能力基本功不同,所以在表现契刻的风格上,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甲骨文的造字法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主要是使用了“六书”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对中国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甲骨文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系统,已经具备了线条美、结构美、章法布局美,以及时代和个人风格美等现代美学的许多重要因素,奠定了书法美学坚实基础。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持续的200多年间,大约可以稽查的贞人,大约有120多位,他们都具有各不相同的学问修养,人生阅历,操刀契刻的能力基本功不同,所以在表现契刻的风格上,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甲骨文的造字法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给人以空间方位的感觉。
2、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有象物、象事、象意三义。
中国美术史象形文字甲骨文ppt课件
甲骨文 · 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于1899年被清朝官员、金石学者、爱国志士王懿荣所识别。王懿荣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磨成骨粉用于止血化脓),上面刻着字,就觉得很奇怪,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花高价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 王懿荣对甲骨的收购,逐渐引起学者重视,古董商人则故意隐瞒甲骨出土地,以垄断货源,从中渔利。王懿荣好友刘鹗等派人到河南多方打探,皆以为甲骨来自河南汤阴。后来罗振玉经过多方查询,终于确定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洹河之滨的小屯村,这里与古文献记载的商朝后期的殷都所在地相吻合。
*
玛雅文字 公元前后,美洲玛雅民族创造了玛雅文字,玛雅文字盛行于5世纪中叶。玛雅文字被刻在石碑和庙宇、墓室的墙壁上,或是被雕在玉器和贝壳上,或是用类似中国式毛笔的毛发笔书写(或者叫描绘)在陶器、榕树内皮和鞣制过的鹿皮上。记载了玛雅人的宗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天文、历象等。
玛雅历法石刻
*
陶文 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以半坡陶符为最早,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 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已经出土的陶文,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
*
*
*
*
*
*
*
*
*
甲骨文简介——精选推荐
中国甲骨文概论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
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见甲骨档案)。
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
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甲骨文献被发现以后,人们先后对其进行复制(墨拓、拍摄、描摹)和整理(拼接、缀合、辨伪、鉴定),并汇集和编纂成册,即将其内容转移存储到其他载体上而加以利用。
殷商甲骨卜辞(牛骨)已发掘的甲骨文献,主要是殷墟甲骨,此外还有周原甲骨等。
殷墟甲骨是商代自盘庚迁殷至帝辛(纣)270余年间的遗物,大多数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或其附近。
(见彩图商代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发现后,大量有字甲骨遭私人滥掘,并为古董家、学者和一些驻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所收集。
1928年秋才由当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人员进行科学发掘。
至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总共在殷墟发掘了15次,颇有收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又先后进行了十几次发掘。
其中收获最多的1973年在小屯南地的发掘,共得有字甲骨(主要是骨)5000余片。
90多年来,累计出土有字甲骨总数为154604片。
其中中国大陆38个城市的98 个单位收藏有95880片, 47位收藏家藏有1731片,台湾省藏有30204片,香港藏有89 片。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汉字的演变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历经数千年的演化与发展,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汉字一共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种汉字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汉字的演变。
一、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最早形态之一,主要出现在殷商时期。
甲骨文的“甲”指的是龟甲和兽骨等,这些物品上刻有文字,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甲骨文的笔画粗大、线条繁琐,形态简单。
甲骨文的组合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象形字,即字形表现对象的外形、特征和动态;另一种是指事字,即字形表现对象的用途和情况。
二、金文金文是公元前770年左右开始出现的一种文字。
由于商朝后期出现的“鸟虫纹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金文”。
金文的笔画比甲骨文清晰,线条也稍显柔和,同时增加了一些精美的装饰。
金文的字形比甲骨文更加规范和完整,表现出一定的书写技巧。
金文主要是繁体汉字中的正体,也是中国摹仿金文刻成的篆书、隶书、楷书等的基础。
三、小篆小篆是在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文字。
小篆下起笔快,笔画缩短,让字形看起来显得简练,阳刚有力。
小篆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字,固定了汉字的基本笔画体系,并且使之表述更加准确和精细。
小篆的汉字结构变得更为规范,每个汉字的笔画被分类为六个基本部分:横、竖、撇、点、折、钩。
这些基本部分可以组合成各种汉字。
四、隶书隶书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隶书简洁大方,形态变化与小篆大相径庭。
隶书形态华丽优美,笔画精练有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书体。
隶书的筆劃精練,線條縱橫交错,给人一种神韵高气和和文人风雅的感觉。
五、楷书楷书是隶书演变而来的,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最平易近人、最能表达思想、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书体。
楷书的笔画较隶书更为平稳、圆润,符合现代书法常规,同时它的结构也更为整洁、严谨。
楷书更强调书写的规范和简洁,它是汉字书法的代表之一,是现代书法中最为常用的书体之一,对于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历代字体精选
中国历代字体精选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
这些字体各具特色,代表着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发展和演变。
1.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它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之一,笔画粗细不一,结构较为简单,多为象形字。
2. 金文: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铜器铭文。
它笔画圆润,结构整齐,多用于记录祭祀、战争等活动。
3. 石鼓文: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刻石文字,因刻在十个形似鼓的石上而得名。
它的字体工整匀称,笔画饱满,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一种官方字体。
4. 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的一种官方字体,笔画圆润流畅,结构紧凑。
它是大篆的简化形式,逐渐取代了六国文字,成为标准字体。
5. 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是一种新型的文字形式。
它的笔画有波折,字形扁平,结构宽扁,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汉字书写方式的巨大变革。
6. 草书:草书起源于汉代,是隶书的草写形式。
它的笔画连绵不断,字形流畅自然,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艺术风格。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等几种形式。
7. 楷书:楷书也称真书或正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它的字形较为方正,笔画讲究规矩和力度,结构平稳端正。
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字体之一,也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
8.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
它的笔画相对流畅,字形与楷书相似但略有变化,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既工整又有流动感的艺术风格。
中国文字演变中各文字特点
XX文字演变中各文字特点甲骨文E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屮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Z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特点13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13其主要特点:0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彖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0(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
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0(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0(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
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国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所以有人认为,屮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
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中国汉字的演变顺序
中国汉字的演变顺序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
大篆,字体名称,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大篆狭义上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
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
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
殷商,中心之国———附甲骨文释文及其图片
殷商,中心之国———附甲骨文释文及其图片展开全文殷商,中心之国———附甲骨文释文及其图片(商王武丁之妻妇好的陪葬物,象牙杯)殷商的历史对今人而言,实在太过久远。
很难想象,三千年前的历史,竟被细心的记载在史籍里,代代相传,它是如此的真实,以至当后来出土了那个时空的文字时,竟能相互应证,相互诠释,这不得不让人惊叹。
《商史和商代文明》,作者是研究殷商史的孟世剀老先生。
这本书结合了史籍和甲骨文释文一起讲述,阅读后受益非浅。
唯一遗憾的是它仅有甲骨文释文,而没有甲骨文图片对照。
我平日里收藏了《甲骨文合集》里的一些图片,正好与之相反,有图片却没释文。
于是便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将此书感兴趣的几例甲骨文释文拿去对应我电脑里收藏的甲骨文图片。
其中,一例释文没能在我所收藏的《甲骨文合集》图片里找到,而是幸运的靠万能的百度图片引擎找到了图片。
《甲骨文合集》此书昂贵到可怕,好在我只是个门外汉爱好者,对它也不纠结。
前段时间,看了美片《史前一万年》,心里想的是,华夏这个名字及历史上它所代表的族群。
这个族群从它建立王国之日起,它的文明程度便高于它周边的氏族与方国。
它以自己为正统,为中心,不断合并周边的族群,并在合并中壮大,形成一个无论是文化、疆域或是人口都是那个时空里极为强大的国家。
应该可以说,今日中国有如此辽阔的疆域和惊人的人口基数,就是在最初奠定基础的。
《商史和商代文明》这书认为古蜀作为商的外服方国,其文化的高度发展并不逊色于商,但我总觉得文明的象征除了城市还应该有文字,而古蜀并无成熟阶段的文字。
虽然,三星堆的青铜文化确实是太璀璨,太耀眼了。
非常令人困惑的是,三星堆文化明明就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却总有些人老是瞎扯什么白种人或外星文明,这终究是鄙视自己所属的人种呢?还是鄙夷人类文明呢?(地球之外有无文明不做讨论)殷商周边有众多氏族与方国,这些氏族、方国和商的关系时好时坏,有时候附属于商,也进行通婚,有时候则敌对于商,进行骚扰掠夺。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另有同名杂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致。
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甲骨文完整ppt课件
.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商代青铜器的成分是由什么构成的? 2、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有什么 特点?它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
商代司母戊鼎
.
四羊方尊 商代 四羊方尊于湖南宁乡月山铺出土。器物有巨大的方形口,长颈, 折肩,浅腰腹,高足,四面和每面中部都有脊。它将器物的造型 设计与艺术装饰高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精选221964月25日为了展示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殷代铜器特种邮票全套8精选23青铜器复制品现代城市雕塑精选24思考题1为什么说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我们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历史?
文物 遗址 文字资料
.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文字 1、什么叫甲骨文?发现的地点?
.
[董作宾甲骨文书法.jpg...]
230 x 389 pixels - (17.4 K)
.
[甲骨文书法]
179 x 500 pixels - (26.1 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0 x 137 pixels - (17.7 K)
.
.
《小篆》
《隶书立轴》
.
[岳阳楼记(楷书)] 1120 x 594 pixels - (126.7 K)
.
190 x 137 pixels - (17.7 K)
.
小结: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
一:文字 1、什么叫甲骨文?发现的地点? 2、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意义: (1)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2)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
国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写法
国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写法国字在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中的写法如下:
甲骨文:
国字的甲骨文形状较为简单,由两个部分组成。
上方是一个矩形或方形的框,代表国家的边界或围墙;下方是一个"口"字形,代表国家的领土。
金文:
国字的金文写法相对于甲骨文更加流畅,形态更为规整。
上方的框形变得更加短而宽,下方的"口"字形也略微变化。
整体形状依然能够清晰地辨认出国字的基本结构。
大篆:
大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字体,具有浓厚的书法艺术特点。
国字的大篆写法更加规整和工整。
上方的框形依然存在,但边角变得更为圆润;下方的"口"字形则更加丰满,笔画更为粗犷。
小篆:
小篆是大篆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也是秦朝始皇帝统一文字后广泛使用的字体。
国字的小篆写法相对规整,整体形状更加工整而简洁。
上方的框形和下方的"口"字形变得更加规范,结构更加紧凑。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字体的演变,不同历史时期和
不同书法家的书写风格可能会略有变化。
上述写法是对国字在各个字体中的一般表现,具体的细节和书写风格还需参考相关的古代文献和字体研究资料。
甲骨文的类别
甲骨文的类别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主要出现在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龟甲和兽骨上。
根据甲骨文的形态和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持节牲牷类:主要是记录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牲畜种类、数量、祭祀对象等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2. 人名地名类:主要是记录人名、地名、职务等信息,可为历史地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3. 用具器物类:主要是记录各种用具和器物的名称、形状、用途等信息,揭示了古代生产生活的一些方面。
4. 日常生活类:主要是记录古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和风俗习惯,如疾病、婚姻、出行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面貌。
5. 诸侯国事类:主要是记录各个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事务,对于了解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关系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甲骨文的主要类别,不同类别的甲骨文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
- 1 -。
甲骨文是什么朝代的
甲骨文是什么朝代的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作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
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
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截至2022年11月,中国甲骨文发现总计约十五万片,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三万五千余片,单字数量已逾四千字。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1]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
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致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
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甲骨文
国的甲骨文如下图:
一、国的释义
1、国家。
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
3、在一国内最好的。
二、字源解说
国字始见于商代。
本义指疆域,地域。
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
引申指地区,区域。
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
后泛指国家。
也指国都。
三、组词
国家、祖国、中国、国庆、英国等。
扩展资料:
一、国家
1、一个国家政权所领有的区域。
2、阶级统治的工具。
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巩固其统治,对被统治阶级施用暴力的机器。
由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二、祖国
称自己的国家。
三、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1949年10月1日成立。
成立后的中国,通常称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通常称旧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四、国庆
1、指开国纪念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是10月1日。
2、古指帝王的登基或诞辰。
五、英国
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欧洲西部的岛国。
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
隔北海、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