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合集下载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翻译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方式,而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特点,翻译难免会遇到种种问题。

本篇文章将从语言、文化和思维等方面探讨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 语言方面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翻译的基础。

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发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对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例如,中文的语法比英文的语法更加灵活,句子的顺序可以任意调换。

而英文则注重顺序和时间的先后关系。

在翻译时,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异,有可能会造成句意不清的问题。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中文会有成语、俗语等表达方式,而英文则更注重具体的描述和措辞。

为了准确翻译中文中的成语和俗语,需要有深入了解中文文化的基础。

中英两种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文文化注重面子和礼貌,在交际中注重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

而英国文化则更加注重自由、独立和个人主义。

例如,在翻译商务文件中,对于礼仪的表达和态度的描写等方面,需要结合中英文化差异来进行翻译。

另外,两国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在翻译历史类文献时,需要对两国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否则可能会误解文献的真实意义。

3. 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会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在翻译中文类似“大公无私”、“国家利益至上”这样的词汇时,需要结合中文文化的背景和思维方式,使翻译具有更真实的表达。

另外,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思维方式也不同。

中文注重抽象思维和整体观念,英文则更加注重具体化和抽象化。

在翻译时,需要结合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思维方式进行翻译。

综上所述,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变得日益重要。

而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对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差异,提高翻译质量。

一、语言差异中英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汇和表达习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通常是固定的,而在汉语中,句子的成分排列却是比较灵活的。

这就导致了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句子结构进行调整。

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也存在着词性、词义和用法的差异,这就需要译者对词语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巧妙的选择。

二、文化差异中英两种文化在价值观、习惯和信仰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崇尚“和谐”和“忍让”,而英国人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

在翻译中,就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以便传达准确的意义和情感。

在翻译文学作品或口译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中的习惯、节日和信仰等因素,以确保翻译的贴切和生动。

三、表达习惯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英文表达通常更加直接和简洁,而中文表达则更加留白和含蓄。

翻译中需要注意到这种差异,确保在传达意义的不失去原文的风格和气质。

在翻译商务文件或法律文件时,还需要考虑到中西方在用语和表达上的差异,以避免出现理解上的歧义和误解。

四、解决方法针对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解决。

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确保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理解原文的意义和情感,并在译文中巧妙地处理语言和表达的差异。

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和研究,加深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尊重,以确保翻译的文化适切和通达。

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比如机器翻译和语料库检索,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理解并处理好这些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和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引起人们对中英文化差异的重视,并为跨文化翻译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都知道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每种语言都反映了其所在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翻译过程中,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语言层面英汉两种语言的基础词汇和语法结构有很大差异。

例如英语的动词时态非常丰富,而中文则使用助词表示时态。

这就导致了在翻译过程中,英文句子可能需要在语法和逻辑层面做出调整才能更准确地表达中文原意。

同时,两种语言的词汇中也存在很大差异。

中文中通常使用成语、典故等表达方式,而英语的表达方式更倾向于实用性。

在翻译过程中, translators 需要注意不能只字翻译,而要根据目标语言读者习惯进行适当调整和转换。

二、文化层面除了语言差异之外,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也会对翻译造成影响。

首先,英汉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中文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而英语文化更强调个体主义。

因此在翻译中,如果将一个英语句子中的个体主义理解为中文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就会使原意产生严重误解。

其次,不同文化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中文中的“狗尾巴草”就有“愚弄人”的意思,而在英语中“dog's tail grass”则只是一种植物的名字。

在翻译过程中, translators 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挖掘和理解,才能更好地传达原意。

三、社会层面不同的社会背景、习惯和风俗也会对翻译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例如,在英语中“United Nations”通称为“UN”,而在中文中则通常直接称为“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文中通常不使用缩写,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不能直接将英语缩写翻译成中文。

此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英国,男女年龄相差较大的情侣被称为“couple”,而在中国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老少配”。

在翻译过程中,translators 需要对这些区别进行注意和把握。

结论总的来说,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避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 词汇选择:中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在翻
译时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词汇。

例如,中文中通常使用
“家庭”来表达亲情关系,而英文中可能会选择“family”、“household”或者其他词汇。

2.文化隐喻和象征:文化中的隐喻和象征是表达文化特点和意义的重
要方式。

在翻译中,需要理解并传达源语言文化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同
时找到目标语言中相似的表达方式。

例如,中国文化中常使用“牛郎织女”来表达爱情,而英文可能会使用其他故事或表达方式。

3.社会礼貌和文化习俗:在翻译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文化中
的社会礼貌和文化习俗。

例如,在中文中由于注重尊重和礼貌,常常使用
敬语和称谓来称呼他人,而在英文中则可能更常用名字或直接称呼。

4.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和传达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准确翻译文本非常重要。

例如,中文中的一些成语、典故和历史人物可能在西方文化中没有相
应的等价物,此时翻译者需要寻找其他方式来传达文本的意义。

总之,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的影响非常大,翻译者需要通过深
入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策略,以确保翻
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的影响是显著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
1.文化差异影响语言表达方式: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传统习俗、社
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文化背景和语境
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例如,中文中常用的成语、谚语,在翻译成西方语
言时可能需要使用类似的俚语或成语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2.语言结构和语法的差异: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语法和语言结构上存在
明显差异。

中文中的主谓宾语结构相对固定,而西方语言中更注重主语和
动词的顺序。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语法和语言结构的调整,以
使翻译结果更符合目标语言的特点。

3.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影响到翻译的选择。

例如,一些中文短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但在西方文
化中可能没有类似的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
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词语或表达方式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4.社会文化差异: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翻译中的用词和表
达方式。

例如,中文中的尊称和称谓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常见,因此在翻译
过程中可能需要适当调整用词,以使其更符合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习惯。

总之,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有深远影响,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
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语言的思维与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语言的思维与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单 明 了, 且 又 有 着 明 确 的 翻 译 标 准 , 为 什 么 实 际 操 作 而 可
得 要 领 。 我 们认 为 其 主 要 原 因在 于 缺 乏 对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在 语 法 体 系 、 维 方 式 、 达 习惯 以及 文 化 背 景 等 方 面 的 思 表 差 异 进 行 分 析 比 较 , 致 很 多 学 习 者 只 知 其 然 。 知 其 所 导 不 以然 。贾 玉 新 先 生指 出 :我 们认 为 . 译 的 对 比研 究 只 有 “ 翻
南昌高专 学报
20 0 9年 第 6期 ( 第 8 总 5期 ) 2 0 09年 l 2月 出 版
Ju d o N nh n o ee o r ac ag l g n f C l
N .Sm8) D c 09 o ( 5 6u e. 0 2
语-的思维与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口 ▲
两 种 语 言在 表 达 方 法 上 的 差 异, 以及 造 成 这 些 差 异 的 原 因, 而根 据 这 两 种 语 言 在 遣 词 造 句方 面各 自不 同 的规 从
律 , 出互译 对 策, 翻 译 成 为译 者 自觉 的行 动 , 不是 盲 从 。 找 使 而 关 键 词 : 译 ; 维 方 式 ; 化 背景 ; 词 造 句 翻 思 文 遣 中 图分 类 号 : 3 59 H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5 { 0 9 0 - 0 1 0 10 — 3 4 2 0 )6 0 6 - 3
这 两 种语 言属 于不 同 的语 系 。汉 语 属 汉 藏 语 系 , 语 属 印 英
欧 语 系, 相互 间 没 有任 何亲 缘关 系 。 语 是 典 型 的 孤 立 语 , 汉 没 有 任 何词 形 变 化, 语 法 关 系完 全 通 过 词 汇 、 序 、 阋 其 词 虚 等 手 段来 体 现 。而 英 语 本 届 屈 折 语 , 已 由综 合 型 演 变 为 但 大 部 分屈 折 脱 落 的 分 析 语 , 语 法 关 系 是 通 过 词 的 屈 折 变 其 化 、 密 的 句 法 结 构 及 词 序 来 体 现 的 。 再 者 , 于英 美 人 严 由 和 中 国人 所 处 的地 域 环 境 不 同。社 会 文 化 的历 史演 变 及 人 们 的 风 俗 习 惯 有 别 ,形 成 了 不 同 的 文 化 传 统 与 思 维 方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英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就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习语的不同。

“一箭双雕”在中国习语中表示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可能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 传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传统习惯也影响着习语的表达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中国谚语,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来表达同样的观念。

3. 历史文化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文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传说。

“不翼而飞”就是一例,它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非不说子,自有先焉。

不翼而飞,沉水而止。

”而在英语中,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习语常常与西方的历史和神话有关。

以上内容表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内涵和源头等方面,这给中英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针对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一些对应的方法来保持习语的原汁原味,也要使其容易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以下是一些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它在尽量保留习语原意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类似的习语来替换。

中文中的“九牛一毛”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

2. 动态对等法动态对等法是相对灵活的一种翻译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对习语进行翻译,而是根据习语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选用目标语言中更具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习语。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英汉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为了最大的问题之一。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社会体制、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翻译难度逐渐增加。

本文将探讨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文化差异是英汉翻译中不能避免的存在。

这种差异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表达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词汇、词序、语态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句子强调部分放在句首,而在汉语中放在句尾。

这种差异使得翻译中的语言表达非常困难。

2、逻辑思维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英语思维方式较为逻辑,重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汉语思维方式则较为象征与比喻,强调意象和情感。

这种差异会影响到译者对语言的理解、选择和表达,导致翻译的精度和准确性下降。

3、文化内涵的差异汉语和英语之间还存在文化差异。

汉语文化历史悠久,注重传统伦理道德和家庭观念,而英语文化则更加开放多元,讲究个人自由与权利。

这种文化差异会涉及到翻译中的词汇选择、语言表达、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

二、解决方案为了在英汉翻译中有效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以下方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1、读懂原文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必须先理解原文的文化特点和背景知识。

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效地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

2、适度的文化调整在翻译时,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受众和文化内涵适度地对原文进行调整。

例如,将饮食和节日的翻译调整为与受众文化相符的词汇和表述方式,从而使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3、避免直译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等直接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方式。

在翻译中,直译往往会导致译文的意思不准确或者表达方式拗口,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直译的方法。

4、加大文化学习与交流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问题需要通过增加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来进行解决。

翻译者需要加强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学习,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提升翻译质量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两种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语言习惯和社会背景。

在进行翻译时,理解并处理这些差异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中英文化差异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产生了影响。

中文的词汇丰富多样,常涉及含蓄、间接的表达方式。

相比之下,英文的表达方式更加直接、明确。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找到平衡,使翻译结果既准确又符合读者的习惯和理解。

中英文化差异也在文化隐喻和象征上产生了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词语和句子不同的意义。

“一马平川”在汉语中表示一片平坦的地方,而在英语中可能更常用“asflat as a pancak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文化隐喻,然后在目标语言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

中英文化差异还在礼貌用语和社交习惯上产生了影响。

中文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谦虚,因此礼貌用语在交流中十分重要。

相比之下,英文有着更为直接和简洁的社交习惯。

在翻译这些礼貌用语时,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社交习惯进行调整,以确保翻译的得体和自然。

中英文化差异还在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知识上产生了影响。

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知识对于理解文本中的含义和背景非常重要。

一个例子是中国人常常以历史典故和古代诗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些典故和诗词可能对外国读者而言并不熟悉。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解释这些文化背景,以确保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接受。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翻译者需要深入了解两种文化并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只有这样,翻译才能成功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同时符合目标读者的习惯和理解。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翻译工作的影响也愈加明显。

在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下,英语翻译面临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1.文字和语法差异的影响中西方式思考和表达的不同,会导致文字和语法差异,造成翻译的难度。

例如,英语采用主谓宾语语序,而汉语采用主谓宾定状语语序,这样的句子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是比较难的。

2.语言意义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意义的差异也是英语翻译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中文的“礼尚往来”在英语中可以翻译为“courtesy demands reciprocity”,但“礼尚往来”包含的文化含义在英语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在英语翻译过程中产生影响。

例如,中文中经常使用成语、歇后语等,而这些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对应的表达,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翻译。

1.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进行英语翻译的前提。

只有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把握原文的含义,避免语义和文化的误解,有效的解决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问题。

2.灵活运用英语翻译的技巧针对中西文化差异,英语翻译需要灵活运用一些技巧来解决翻译问题。

需要改变语序、交替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添加注释等,能使翻译更达到准确传达文化信息的效果。

3.合理运用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翻译在英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

根据文化背景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词汇来传达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翻译更准确的表达语义信息。

4.对比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英语翻译要正确使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例如,在使用词汇时,需要注意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翻译,有效的传达中西方文化差异。

结论:中西文化在语言方式、文化背景、语言意义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为英语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贸易和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因此,商务 英语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工具,也日益受到广泛。然而,中西文化差 异对商务英语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种影响并提 出应对策略。
一、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 影响
1、词汇差异
中西文化中的词汇差异很大。在商务英语中,一些词汇在中文中可能没有完 全对应的翻译,反之亦然。例如,“inventory”在英文中指“库存”,而在中 文中却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同样,中文中的“关系”一词在英文中也没有完全 对应的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成为不同语言之间沟通的桥 梁。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西文化 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从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方面展开论 述。
在文献综述方面,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国内外学 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与文化、文化差异 与翻译策略、译者素养与跨文化意识等方面。虽然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如何更加客观地评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 响等。
3、社交习俗层面:中西方文化中的社交习俗存在很大差异。例如,中国人 注重礼尚往来,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独立。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目标语言的社 会文化背景,避免产生误解或冒犯。
4、价值观层面: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例如,西方文化强调 个人主义和自由,而东方文化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尊重 目标语言的价值观,避免产生冲突。
2、语境差异
中西文化中的语境差异也是很大的。在商务英语中,一些表达在中文中可能 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例如,“in the black”在英文中通常指“盈利”,而在 中文中却可能被误解为“黑暗”。

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词语和表达方式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从而导致语言的翻译难度增加,甚至出现不可译性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的关系和解决方法。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文化是指某个社会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词语或者表达方式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例如,“礼物”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礼物往往是以示好或者表示感激的方式赠送给他人的。

但在西方国家,礼物往往会在特定的场合和时间赠送给他人,例如生日、圣诞节、节日等等。

在翻译时,如果不了解不同文化差异的影响,很容易导致语言误解,甚至出现不可译性的情况。

此外,文化差异还会对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产生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语言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中文为主语-谓语-宾语的语言结构,而英语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上下文来判断句子结构。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从而更好地传达意思。

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翻译中的不可译性指的是某些词语、表达方式或者文化习惯在翻译过程中无法完整地传达其含义和意义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文化差异比较大的时候,例如汉字中某些单纯字词无法准确地翻译成其他语言,或者某些文化习惯无法在其他文化环境中得到完整地传达。

例如,“禅宗”这个词在中文中有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意义,但在英文中难以完全地传达其内涵。

在翻译禅宗文化相关的文章时,翻译人员往往需要解释和说明,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独特的亲属语言系统。

中国人对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称呼区别很大,而在英语中只有一些相对单一的称呼,有时很难把这些称呼在翻译中精确传达,也无法在译文中达到与原文相同的语言效果。

解决不可译性的方法解决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使得翻译品质更好。

《论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及其策略》范文

《论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及其策略》范文

《论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及其策略》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语言交流的桥梁——翻译,特别是口译,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英汉习语口译作为语言交流的特殊形式,因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

文化差异是影响英汉习语口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关系到语言的转换,更涉及到文化背景、价值观、习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1. 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的理解障碍英汉习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一习语在两种语言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在口译过程中,如果译员不了解或误解了习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就可能导致翻译失误,使听者产生困惑。

2. 价值观差异引起的翻译难度中西方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这体现在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达习语所蕴含的价值观成为一大挑战。

3. 习俗习惯差异导致的翻译失真习俗习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习俗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差异在习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果不了解这些习俗习惯,就可能导致翻译失真。

三、应对文化差异的英汉习语口译策略1. 提高跨文化意识译员应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文化背景、价值观、习俗习惯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口译过程中准确理解习语的含义和用法。

2. 积累习语知识译员应积累丰富的习语知识,包括习语的来源、含义、用法等。

同时,还要了解习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和延伸意义。

3. 采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在口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那些文化内涵较为明显的习语,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将习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达出来;对于那些文化内涵较为简单、直接对应的习语,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4. 灵活运用解释和补充说明在口译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直接翻译的习语,可以灵活运用解释和补充说明的方法,将习语所表达的意思解释清楚。

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翻译产生的影响引言: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

一、语法结构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将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 语序差异英语通常使用主谓宾的语序,而汉语则常常使用主谓宾的语序。

这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导致语句结构的调整,需要进行主动调整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I love you”在翻译为汉语时,可能需要倒装为“我爱你”,以使得汉语的表达更具标准性和自然流畅。

2. 语法精确性差异英语注重对语法结构的准确控制,而汉语对于语法结构要求相对较低,更注重句子的意义表达。

这种差异也会影响到翻译的选择。

例如,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汉语中往往需要进行特定的转换,以表达句子的意思。

而汉语中的动态描述也可能需要进行某些词的增加或者省略,以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

二、词汇表达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使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翻译的准确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产生背景和文化传统不同,因此词汇的表达方式在很多情况下也存在差异。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较好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准确理解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英文中“tea”(茶)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而在英语世界中的文化中则可能没有这么重要。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词汇的选择进行适当的调整。

2. 动词搭配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动词的搭配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个动词往往会搭配不同的词汇,这也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例如,英语中的“make”这个词可以搭配很多不同的名词,而在汉语中则需要选择更加准确、恰当的词汇进行搭配。

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对动词的搭配方式进行准确的选择,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三、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不同,这也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翻译,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得以实现。

然而,文化差异的存在却给翻译带来了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体现在词汇的选择上。

每个语言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称呼。

例如,在英语中,“tea”一词常用来指代茶叶或茶水,但在中国文化中,“茶”这个词更常用。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根据文化背景和读者的理解能力,选择最合适的词汇。

其次,文化差异还影响到语法和句式的使用。

不同语言拥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句式习惯,因此,将原文的句子结构直译过来可能会导致语句不通顺或意义不准确。

在英语中,时间先后顺序通常由时间状语词(如yesterday、tomorrow)决定,而在中文中,时间顺序则由动词词组的顺序来表达(如“明天我去看电影”)。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理解原文的语法结构,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

此外,文化差异还涉及到价值观和社会观念的不同。

不同文化对行为、礼仪和道德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要求。

例如,中国人注重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

翻译在文化差异存在的情况下,要注意传达原文中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为了应对,翻译人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翻译人员需要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熟悉原文所属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观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同时,了解目标语言文化的特点和读者的背景也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翻译人员可以运用文化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增加原文的情感色彩。

例如,在诗歌翻译中,翻译人员可以运用目标语言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得译文更富有韵味和感染力。

此外,翻译人员还可以运用注释的方式来介绍和解释原文中的文化信息。

通过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和文化解释,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

总之,文化差异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

理解和应对文化差异是翻译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摘要】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语言结构差异导致翻译时需要面对词序、语法等方面的挑战;文化背景差异影响着翻译的准确性与质量;情感表达差异则影响着译文的传达效果。

隐喻与比喻的处理更是翻译中的难点之一,需要翻译人员具备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

而在调整文风风格时,翻译人员也需灵活运用语言,保持原意的同时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阅读习惯。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

翻译工作的挑战性也需要我们不断提升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技巧。

【关键词】关键词:中英文化差异、翻译、语言结构、文化背景、情感表达、隐喻、比喻、文风风格、跨文化交流、理解、挑战性1. 引言1.1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结构上,还包括文化背景、情感表达、隐喻与比喻的处理以及文风风格的调整等方面。

在进行中英文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语言结构差异是翻译中常见的挑战,中文的主谓宾语结构与英文的主谓结构不同,可能导致翻译时句子结构的调整。

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因为每种文化都有独特的价值观和习俗,翻译人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情感表达差异和隐喻比喻的处理也是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不同的语言文化对情感和隐喻有不同的传达方式。

文风风格的调整是翻译中的重要环节,适当调整文风可以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深远的,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差异,才能达到准确传达原意的目的。

2. 正文2.1 语言结构差异语言结构差异是中英文化之间在翻译中常常会遇到的挑战之一。

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句型顺序以及词汇搭配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这些差异的处理,以确保意思的准确传达。

中文是一种以意蕴为主的语言,重视句子的形象和意义的表达。

语言与文化对翻译影响

语言与文化对翻译影响

语言与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在长期的语言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中国与其他使用英语的国家在文化习俗和语言使用习惯上有很大差异,这直接造成交流,尤其是翻译式交流中的很多障碍。

下面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日常用语和习语等方面就英汉语言和文化对翻译的影响进行比较和探讨。

一、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
1. 翻译是人类语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国家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不可缺少的手段。

翻译过程中,要准确将语言意思表达出来,就需要理解和认识该语句所产生的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

所谓译事之难,难就难在处理一些涉及文化意蕴、民族习俗、语言惯用法等的语言差异。

例如:汉语中的炕、旗袍、中山装、麻将、二胡等在英语中都属词汇空缺。

而英语中的tank 、jacket 、bus、nicotine 等在汉语中都没有准确的对应词,只好按读音将其分别译为坦克、夹克衫、巴士、尼古丁。

2.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富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成分。

词之所以能表名表义,是因为它由词位(外部形式)和义位(内容、意义)两个部分组成。

义位又由数个义素组成,其中概念义素构成事物或现象的概念,非概念义素构成词汇的背景,亦称背景义素。

例如:英语的
“ yellow ”和汉语的“黄”同指一种颜色,它们的概念义素完全相同,但背景义素中的民族文化义素却大不一样,在汉语中,黄色在历史上是皇帝的颜色,象征帝王和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2015 -2016 学年第1学期)课程论文题目:语言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研究生:语言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研究生:摘要:众所周知,语言不仅是人类交际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还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及该民族在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民族心理必定会反应到其语言中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文化。

俄语和其他语言一样,也记录和传达了俄罗斯民族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自然、社会、文学、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民族文化特点。

俄罗斯与中国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等自然条件也不同,又因为两国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再加上他们所具有的社会、语言、文化等方面的背景知识也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存在着语言文化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俄语使用者和汉语使用者之间的顺利交际。

本文旨在于结合颜色词的实例,分析解释其意义、对应翻译及文化内涵,对今后的俄语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颜色词;翻译;体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紧密,它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民族又因不同文化背景使得人们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是不同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表示颜色的词汇也相应地不断得到丰富,其意义也从原来表示某种单纯的颜色而派生出许多新的意义,从而使人类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的背景知识,掌握表示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涵义,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

据统计,俄语中颜色词达250多个,汉语中则更多,约有1200之多。

这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固然不少,但真正有文化差异的却并不多。

主要局限于几个表示单色的基本颜色词。

1. 黄色与历史渊源(在汉语和俄语中的不同)同俄语中的颜色词相比较, 汉文化中颜色词的历史要悠久得多。

以黄色为例,《说文解字》云: “黄,地之色也”。

土地是万物生长的必备条件,而土又在五行中居于中央,黄色于是成为中央之色,其神为皇帝。

而皇帝又是传说中的华夏祖先。

中国人以黄色为重,正是源于对土地的崇拜。

这种文化观念非常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黄色因而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垄断,被称为帝王颜色,除了天子,普通老百姓是不敢染指的。

黄袍、黄榜、黄门、黄马褂等,无一不同尊贵和荣耀联系在一起。

黄色所具有的崇高、尊严和权力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此可见,黄色在汉文化中是备受崇尚的颜色。

但在俄罗斯和西方文化中,黄色却是一种禁忌色,黄色的价值在东西两种文化中完全对立。

颜色词是文化限定词,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社会的文化内涵和特征。

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词汇的文化意义可以相同或相近,以жёлтый(黄色)为例,如俄罗斯著名女诗人阿赫玛托娃( АннаАндреевнаАхматома)的《最后一次会面之歌》。

Этопесняпоследнейвстречи.Явзглянуланатёмныйдом.Тольковспальнегорелисвечи.Равнодушно- жёлтымогнём.这是最后一次的会面。

我瞥了一眼黑暗的屋子。

只有卧室里燃着蜡烛。

发出冷淡的黄色的火焰。

(笔者译) 还有“жёлтыйбилет”,它是指旧俄沙皇时期发给妓女的身份证。

这里的颜色词“жёлтый”含“淫秽”之意。

俄、汉语中都有“жёлтаяпечать”、“黄色报刊”,其转义“色情、淫秽”是从英语移义过来的。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社会的发展同样也影响到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形成与消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色彩词很自然地会产生新的意义。

因而后来汉语中的“黄色”又转义表示“色情、淫秽”之意。

如“黄色书籍、黄色歌曲、黄色录像带、扫黄”等, 但俄语中除了“жёлтаяпечать”,如若与其它名词连用表示“色情、淫秽”,通常习惯用“парнографический,парнография”,如парнографическиекниги、фильмы、картины等。

有趣的是英语中除了可用filthy、pornographic、obscene 之外, 还可用颜色词blue(蓝色的)表示“黄”色,如blue video tapes (黄色录像带)。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

各种颜色在不同民族的联想与使用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俄语中的颜色词жёлтый更多地是用于各种转义。

黄色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内涵意义。

他们认为, жёлтый意味着измена(背叛)、разлука(分离)、зависть(嫉妒)、сумашествие(发疯) 、печаль(忧伤) 之意, 所以对俄罗斯人来说情人之间忌讳送黄色鲜花。

再如俄罗斯著名诗人西蒙诺夫( Симонов)的诗: 《等着我吧, 我会回来的》Ждименя,иявернусьЖди,когданаводятгрусть,Жёлтыедожди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等着我吧,当那愁煞人的阴雨带来满怀的忧郁在这首诗中,颜色词жёлтые完全失去了颜色的本义,转义表示“忧愁”,表达了战争时期一对恋人被迫分离的惆怅情绪。

2. 红色与政治、艺术颜色往往还含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最为典型的就是红色、白色、黑色。

红色是中华民族喜爱的颜色。

中华民族的祖先叫炎帝。

炎帝又叫赤帝,是以火得名。

火常被人们视作火神和太阳神的化身,所以火代表着红色。

在汉语中,红字用得相当广泛,寓意喜庆、美丽、健康、顺利等。

如:美丽的女子被称为“红颜”;结婚戴的盖头叫“挂红”或“披红”;某人受到重视、声名大振叫“走红”;做出贡献、榜上有名叫“上红榜”。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红”字更是被大肆渲染。

如当时流行的一些常用词语:红卫兵、红宝书、一颗红心、又红又专、红旗、红灯记、红太阳、根红苗正、红海洋等等。

这些都源于对领袖人物的崇拜,反映了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特征。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语言中就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不同民族赋予颜色不同的象征意义,这是民族个性的反映,但颜色词的象征意义也有相同的、相似的情况,则是人类文化共性的体现,是不同文化相互渗透、趋同的结果。

俄罗斯文化中的红色(красный)也是受到崇尚和喜爱的。

Красный在俄语中除了它的本义外,(如:Краснаяплощадь红场)还有美丽的、美好的、革命的等意义。

在古俄语中,直到16世纪末, красный的原意是美丽的、美好的、辉煌的、明亮的。

如在一些民诗、熟语中,常可见到: краснаядевица(美丽的少女), красноедетство(幸福的童年), красныйжизнь(美好的生活),красноесолнышко(明亮的太阳), Веснакраснацветами,аосеньпирагами(春华秋实)。

Красивый一词在17世纪才开始使用,于是красный专用于表示红色。

它的转义“革命的”是十月革命前后形成的。

从十月革命到苏联卫国战争这一时期,以красный称名蔚然成风,如:Краснаязвезда(红星报)、Краснаянива(红色田地)、Краснаялетопись(红色年鉴)等。

这股“红”色风暴也吹到了中国,当时的中国接受了“红”的革命象征意义,于是在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中出现了如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红小鬼、红军将士等名词。

词的文化负荷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直译能保存这些文化特征,有利于两种文化的交流,并能丰富译文语言的表达力。

4. 结论从以上对几种颜色词在俄汉语中的文化内涵意义的比较和翻译中可以看出,俄汉两个民族的不同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直接影响着颜色词汇带有的象征意义及其用法。

苏联语言学家斯捷潘诺夫在他的《符号学》一书中写道:“不同民族语言中对颜色的区分有一定的文化折射……”我们在学习一种民族语言时,注意掌握其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就可以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说,研究俄汉颜色词跨文化差异的目的在于提高译者对这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便能恰当地根据译文文化对译文进行调整从而获得同原文零距离接近的效果。

而翻译既然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在语言转换的同时进行文化转换,因此形容“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的确非常贴切。

参考文献[1] 吴国华,杨喜昌.文化语义学[M].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2] 张会森.俄汉语对比研究(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 万英平.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振兴与发展[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4]张宏丽.俄汉颜色词文化伴随意义对比[J].绥化师专学报,2002.(3)[5]顾亦瑾,吴国华.语言与文化(俄语语言国情学概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6]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7]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8]谭林.俄语语言国情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9]Лотман Ю.М. Избранные статьи[J].Таллинн, 1992.[10]Обухов Я.Л. Желтый цвет[M]. Журнал практического психолога, 1997, № 2[11]Сахаров В.И. М.А. Булгаков в жизни и творчестве[M]. 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