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2(含解析)

合集下载

红对勾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含解析

红对勾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含解析

课时作业36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A.CO、SO、氟利昂B.SO、CO、氟利昂2222C.氟利昂、CO、SOD.CO、氟利昂、SO 2222解读: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联系的内容多,如温室效应与气候的变化,温室效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臭氧层的破坏与人体健康细胞癌变的联系,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的形成等。

在学习中,要从原因与危害等方面去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A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解读:“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为对生态的破坏。

火山爆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是人类掠夺式开发导致的结果。

答案:B1 / 13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解读: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降低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又称为生态价值,而潜在价值是指目前还没有发现的价值。

答案:C4.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解读:运用平衡棒原理研制出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9(含解析)【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9(含解析)【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

课时作业39酶的研究与应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江苏连云港高三期中)下列有关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根据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检测凝胶珠的质量B.要将酵母细胞活化处理C.制成的凝胶珠上不能出现小孔D.配制的海藻酸钠浓度是本实验的关键解析: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细胞悬浮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滴进CaCl2溶液中,形成海藻酸钙凝胶小球,细胞被包埋在凝胶的小孔中,制成固定化细胞,故C错误。

答案:C2.固定化细胞对酶的影响最小,根本原因是()A.避免了细胞破碎、酶的提取纯化过程B.固定化细胞在多种酶促反应中连续发挥作用C.催化反应结束后,能被吸收和重复利用D.细胞结构保证了各种酶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中有效地发挥作用解析:固定化细胞对酶的影响最小,其根本原因是酶在细胞内,受外界影响小,保证了各种酶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答案:D3.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A.用于调节溶液pH B.用于进行离子交换C.用于胶体聚沉D.用于为酵母菌提供Ca2+解析:海藻酸钠胶体在CaCl2这种电解质溶液的作用下,发生聚沉,形成凝胶珠,其作用机理是由于无机盐离子的电荷与胶体微粒电荷相互吸引,形成更大的胶体颗粒,类似于人体细胞与抗凝集素之间的凝聚反应。

答案:C4.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B.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只是作为反应底物解析:本题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固定化酶的应用,无需控制溶解氧;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不需要提供营养条件,固定化细胞发挥作用才需要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一是作为反应底物;二是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含解析)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含解析)

课时作业1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解析: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这样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但需要考虑雌、雄蕊的发育程度,在花蕾期进行去雄,确保实现亲本杂交。

孟德尔依据性状是否稳定地遗传给后代,来判断某表现型个体是否为纯合体。

答案:D2.(2013·泰安模拟)将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另将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显性个体与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

问隐性纯合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豌豆和玉米的显、隐性个体的比例都是3 1C.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所以隐性纯合植株所产生F1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是风媒花,隐性纯合植株上可接受来自纯合显性植株和纯合隐性植株的花粉,从而产生显性性状后代和隐性性状后代。

答案:C3.(2013·温州五校联考)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

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 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解析:根据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 3”可知,玉米的有色籽粒、无色籽粒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应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5(含解析)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5(含解析)

课时作业45生态工程时间:2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解析:我国桑基鱼塘模式,遵循的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利用此原理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从而达到功能改善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答案:A2.旱灾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损害影响深远,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恢复,有的影响甚至具有不可逆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不具有抵抗干旱、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对干旱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程度的加深,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D.某种生物灭绝后,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不可能由其他生物来代替解析:生态系统都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自我调节能力,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程度的加深,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程度也在加深,其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减小,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某种生物灭绝后,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以由其他营养级的生物来代替。

答案:C3.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解析: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B错。

生态农业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故A对。

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利用,使生产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另一产品的投入,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故A、C、D对。

答案:B4.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2014届高考红对勾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0 植物的组织

2014届高考红对勾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0 植物的组织

课时作业40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DNA和蛋白质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说法错误的是()A.对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B.材料消毒时需先用酒精浸泡,然后用氯化汞或次氯酸钙溶液浸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C.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D.若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后,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解析:确定花粉发育的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有些植物细胞核不易着色时,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

答案:A2.(2013·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过程是指()A.已休眠的种子经过处理使种子尽快萌发的过程B.植物根尖、茎尖等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产生新细胞后分化为各种组织C.愈伤组织细胞分化为根与芽的过程D.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解析:脱分化指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A、B、C都是细胞分裂、分化的过程。

答案:D3.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错误的是()A.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D.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株或细胞系,证明了动物体细胞也体现出了全能性解析:动物体细胞大部分为高度分化的细胞,其全能性受到了限制,只有其细胞核在一定条件下可表现全能性。

全能性的体现要看是否产生了新个体。

答案:D4.红细胞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下列对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序进行B.纯化过程中要用生理盐水充分溶胀凝胶来配制凝胶悬浮液C.粗分离时透析的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D.可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解析: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VIP专享】【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0(含解析)

【VIP专享】【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0(含解析)

课时作业20 基因的表达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同一生物体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DNA分子中,可能储存有相同的遗传信息B.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C.不同mRNA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D.不同核糖体中,不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DNA分子可能储存相同的遗传信息;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有些基因在所有的细胞中都可以表达,比如控制呼吸酶的基因;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核糖体只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与mRNA的种类密切相关,同一mRNA结合的核糖体上翻译出的多肽都是相同的。

答案:D2.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解析: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DNA的复制和表达,DNA的表达通过转录及翻译过程实现。

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翻译过程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翻译以mRNA为模板,m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转录形成的,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NA复制是以DNA两条链为模板的,复制一次形成两个DNA分子。

DNA复制形成DNA分子,转录形成mRNA分子,翻译形成肽链,因此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C3.(2013·沈阳四校阶段测试)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传信息只存在于DNA分子中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原核生物的DNA上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上D.在真核生物细胞内,既能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也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解析: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遗传信息存在于RNA中;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逆转录过程只存在于少数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内。

[VIP专享]【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含解析)

[VIP专享]【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含解析)

课时作业30 植物的激素调节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东城区检测)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又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析:单侧光照射引起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属于非极性运输;生长素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属于极性运输。

生长素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茎尖。

生长素是生长调节物质,不能直接参与代谢。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对于根和茎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答案:C2.(2013·河南调研)1914年,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解析:本实验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故B错误。

对照组仍应有胚芽鞘尖端,故C错误。

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有形态学上下端对调的对照实验,故D错误。

答案:A3.(2013·福州八中质检)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解析: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即除自变量不同之外,其余变量都相同,这样的实验结果(因变量)才能反应自变量的作用。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含解析)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1(含解析)

课时作业2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如果基因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那么一定会导致()A.遗传性状的改变B.遗传密码子的改变C.遗传信息的改变D.遗传规律的改变解析: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因此该顺序改变时,遗传信息一定改变。

由于基因中存在非编码序列,如果顺序改变影响非编码区,则mRNA上的遗传密码子就不会改变,即使密码子改变,因为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也不一定导致氨基酸种类变化,即性状不一定改变。

答案:C2.(2013·郑州质量预测)某一基因的起始端插入了两个碱基对。

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A.置换单个碱基对B.增加3个碱基对C.缺失3个碱基对D.缺失5个碱基对解析:某基因的起始端插入两个碱基对后,在插入位点后的所有密码子均改变,导致合成的蛋白质在插入位点后序列全发生改变。

若此时在附近缺两个碱基对或增加1个碱基对,即总碱基对的增减数为3n,则可能对将来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影响较小.答案:D3.(2013·浙江模拟考试一)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解析: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根尖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答案:B4.棉花某基因上的一个脱氧核苷酸对发生了改变,不会出现的情况是()A.该基因转录出的mRNA上的部分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B.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C.该细胞中tRNA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解析:基因无论怎样突变,都不会引起细胞中氨基酸的转运工具——tRNA的种类发生改变。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5(含解析)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5(含解析)

课时作业5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A.S1=2S2B.S1>2S2C.S1<2S2D.S2<S1<2S2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因此细胞膜铺成单分子层后是表面积的2倍。

口腔上皮细胞有具膜的细胞器,因此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膜铺成单分子层后大于细胞膜表面积S2的2倍。

答案:B2.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B.与不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是不同的C.与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解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与不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也具有专一性,不可能相同。

答案:C3.(2013·合肥二次质检)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极为重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神经递质的分泌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将改变其结构,但不影响选择透过性C.糖被与细胞的保护、识别、免疫和主动运输等有关D.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成分和结构相同,功能密切配合解析:胰岛素、神经递质均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破坏膜蛋白质,从而影响膜的选择透过性;糖被与主动运输无关;不同的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

答案:A4.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4(含解析)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4(含解析)

页眉内容课时作业4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时间:2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其依据是()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超级杂草C.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D.转基因植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只能在种植区以内繁殖解析:外来物种入侵一般是由于该生物在适宜的环境和缺乏天敌的情况下能够大量繁殖,并且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

转基因生物往往是改良的品种,因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很可能使当地生物受到影响。

答案:C2.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下列哪项不合乎道德规范()A.利用试管婴儿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救治病人B.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设计畸形胎儿,以供展览C.利用试管婴儿的脐带血D.设计试管婴儿,不一定非考虑他的性别解析:设计试管婴儿不同于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的设计一般是为了救治病人需要试管婴儿的骨髓、干细胞、脐带血等,这样的设计都符合伦理道德,而那些为达到不正当目的而设计试管婴儿的做法都违背伦理道德。

答案:B3.2004年7月9日,法国议会投票通过了生物伦理法案,该法案从立法上禁止在法国进行生殖克隆和治疗克隆。

新法案明文禁止从事治疗性的克隆研究的原因是()A.治疗性克隆带来严重后果B.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必然会过渡到生殖性克隆C.治疗性克隆严重有违生物伦理D.治疗性克隆就是生殖性克隆解析:随着生物技术特别是克隆技术的飞速发展,全世界越来越关注克隆技术的走向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克隆技术与人类伦理道德和社会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目前,美国、德国等很多国家在法律上禁止各种形式的克隆人胚胎研究。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8(含解析)

【红对勾】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8(含解析)

课时作业28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解析:考查了对实验的分析设计能力。

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实验对象是“小鼠”,观察指标是“小鼠活动状况”,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

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对比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答案:A2.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

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

下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线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d、e三种激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b、c两种激素在体温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C.d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D.分泌d的细胞和分泌e的细胞中的核酸完全相同解析:由于五种激素中仅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表现为拮抗作用,故它们分别属于d、e中的一种;又由于d、c两种激素为协同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故可推测e是胰岛素,d 是胰高血糖素,c是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b)在调节体温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a)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分泌d的胰岛A细胞和分泌e的胰岛B细胞中的DNA相同,但RNA 不完全相同。

答案:D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在炎热环境里的散热量比寒冷时多B.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的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并释放抗利尿激素C.下丘脑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调节pH,使血浆的pH稳定在一个定值上解析:寒冷环境,人体热量易散失,为维持体温所以机体才通过各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散热;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pH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答案

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答案

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答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答案课时作业1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表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均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C.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同源染色体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解析: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B2.人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生成卵细胞,下列对整个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A.一条染色体的DNA数先加倍一次,后减半一次B.染色体数先减半,然后暂时加倍,再减半C.以每个DNA一条链为模板各合成一个RNAD.若基因组成为Aa,则会出现AA移向一极、aa移向另一极的情况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之前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DNA复制结束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加倍,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使每条子染色体上又只含有一个DNA;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会暂时加倍,随着细胞分裂结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又减半;减数分裂过程中,以每个DNA一条链为模板各合成一个DNA;基因组成为Aa的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即AA 移向一极、aa移向另一极。

答案:C3.下列有关正常雌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正常情况下次级卵母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解析: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末期核膜、核仁再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分别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与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这两种变异都属于基因重组;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中会出现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它们是由同一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不是同源染色体,此时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

【红对勾】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试(二) 新人教

【红对勾】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试(二) 新人教

阶段综合测试(二)〈必修1第5、6章〉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有关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一磷酸腺苷是某些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的ATP水解提供能量,此时肌肉细胞中ATP合成酶也具有活性C.同一生物体内各种酶的催化条件都相同,其催化效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D.从光能转变成为思考问题所需能量的主要途径是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电能解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一磷酸腺苷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而有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人体剧烈运动时需消耗大量ATP,此时肌肉细胞中同时进行着ATP的合成,该过程需要ATP合成酶参与。

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酶的催化条件不一定相同,如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 大多在6.5~8.0之间,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

思考问题时大脑神经细胞活动所需电能是由ATP提供的能量转化而成的;光能转化为此电能需要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过程参与。

答案:C2.下图中表示的是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图,可以确定( )A.A为ATP,B为ADPB.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C.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D.能量1和能量2的来源相同解析:从图中看出B→A是ATP的水解,B为ATP,A为ADP,酶1为水解酶,X1为Pi,能量1为生命活动利用的能量。

A→B为ATP的形成,酶2为合成酶,X2为Pi,能量2为光反应中的光能(或电能)及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正确选项为C。

答案:C3.(2013·潍坊、东营、淄博、滨州四市联考)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2014届高考红对勾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Word版含解析

2014届高考红对勾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2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对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是组成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3、C5形成(CH2O)B.N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少N会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H2O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有ATP的合成解析:C是组成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3形成(CH2O),不经过C5。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CO2而不是来自H2O。

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只有光反应过程中有ATP的合成,暗反应过程中没有ATP的合成。

N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少N会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2.(2013·江西南昌调研)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在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B.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C.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氧来自氨基酸的羧基D.RNA和DNA主要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解析:在人体活细胞中氧含量最多。

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含O比糖类少,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RNA 和DNA主要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

答案:C3.(2013·山东济南二模)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TP、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B.mRNA是翻译的模板,DNA是复制和转录的模板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解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所以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主要是脱氧核糖;有的酶化学本质是RNA,由核糖核苷酸组成;性激素为固醇类小分子,并非蛋白质,不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22染色体变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外界因素可提高染色体断裂的频率B.染色体缺失了某段,可使生物性状发生变化C.一条染色体某一段颠倒180°后,生物性状不发生变化D.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可用现代遗传技术直接检验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是由于某些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些变化可导致生物性状发生相应的改变。

虽然倒位是某段染色体的位臵颠倒,但使其中的基因位臵发生了改变,也可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变化。

答案:C2.(2013·浙江五校联考)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可能产生变异,下列叙述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可遗传变异是()A.DNA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发生基因突变B.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导致基因重组解析: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只有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发生在有丝分裂中,A为基因突变,B、C为染色体变异,D为基因重组。

答案:D3.(2013·南京模拟)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D.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解析: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减Ⅰ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另一种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B选项属于染色体变异。

D选项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B4.(2013·福建毕业班质检)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D.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解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B5.(2013·浙江五校联考)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A .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 .实施④过程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C .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D .实施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解析:③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②过程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实施④过程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①过程为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其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答案:C6.(201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查)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B .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应漂洗后才能进行染色C .龙胆紫溶液可以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D .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处在分裂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只对少数细胞起作用,因此只是少数处在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多数不变。

答案:D7.(2013·江苏南京期末调研)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①F 1――→②雄配子――→③幼苗――→④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A.过程①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B.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C.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幼苗D.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解析:图示为单倍体育种,过程①原理为基因重组;③是将花药培养为幼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④过程应该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答案:D8.下列各杂交组合中,果实中没有种子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的幼苗,获得的纯合子自交B.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正常西瓜的幼苗,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多倍体自交C.没有用秋水仙素处理的二倍体不同品种的西瓜幼苗,生长发育成熟后杂交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长成的个体作母本,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后自交解析: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正常西瓜的幼苗,得到的多倍体自交,能产生可育配子,可形成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长成的个体作母本为四倍体,可产生可育配子,二倍体西瓜可产生可育配子,两者杂交可形成三倍体种子,自交后无种子。

答案:D9.(2013·山东青岛)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 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解析:分析题图,①→②过程和①→④→⑤过程为杂交育种过程,但培养目标不同,前者是为了获得AAbb个体,后者是为了获得aaBB个体。

杂交育种操作简便,但培育周期长;⑦过程是多倍体育种过程,⑦过程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而产生的;③⑥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中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B10.(2013·山东淄博一模)已知果蝇的红眼(B)和白眼(b)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了一只XXY的白眼果蝇。

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分析其变异原因,下列推断不能成立的是()A.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 YB.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X bC.母本的基因型为X B X b,父本的基因型为X B YD.该白眼果蝇个体的出现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解析: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了一只XXY的白眼果蝇,可推知其母本的基因型为X B X b,父本的基因型为X B Y。

子代中XXY的白眼果蝇,其基因型应为X b X b Y。

该果蝇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应为X b X b,这是由于母本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后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而导致的,属于染色体变异。

答案:B11.(2013·大连双基测试)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

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位和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C.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所以发生倒位的果蝇的性状不变解析: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在大部分的相应部位还存在同源区段,依然可能发生联会;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后代或后代不可育;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答案:C12.如图为科研人员人工繁殖的一母所生老虎,其在大小、形态等方面有一定差异,造成这些变异的类型及其本质原因是()A.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的交叉互换或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基因突变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C.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增加、颠倒或易位D. 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解析:一母所生老虎在大小、形态等方面出现的变异应属于基因重组。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的细胞学基础是在性原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

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2013·山东潍坊抽样)下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

请据图分析回答:(1)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

(2)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________,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

(3)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品种C的基因型是________。

(4)品种C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途径4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

解析:(1)通过途径2和3,植物由细胞发育成了个体(幼苗),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2)二倍体植株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都是纯合子,育种时间短,且稳定,该过程要使用秋水仙素,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

(3)通过途径3获得的幼苗的基因型与母本一样,为HhRr,通过途径1杂交育种获得的个体中HhRr占个体总数的1/4;正常体细胞加倍后其基因型由HhRr→HHhhRRrr。

(4)品种C属于四倍体,品种B是二倍体,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它们的杂交后代是三倍体,不能繁殖后代。

(5)途径4的处理手段是用β射线处理,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这种方法虽然突变率低,但能够产生新基因,是进一步育种的基础。

答案:(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2抑制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3)1/4HHhhRRrr(4)否存在生殖隔离(5)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基因14.(15分)(2013·广西调研)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依甲图可知,果蝇的基因组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乙、丙图所示果蝇A、B的Ⅱ号染色体上部分基因(果蝇A、B为亲子关系)。

①乙图中的紫红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是__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②比较乙、丙两图,与果蝇A相比,果蝇B发生了变异,此变异属于________。

(3)已知果蝇的红眼R和白眼r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

现有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性果蝇若干,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请选择用于交配的亲本表现型: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