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28号——渔业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28号——渔业船舶检验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9.11.20•【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28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28号《渔业船舶检验管理规定》已于2019年11月6日经第2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2019年11月20日渔业船舶检验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渔业船舶检验管理,规范渔业船舶检验行为,保障渔业船舶检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渔业船舶检验活动及从事渔业船舶检验活动的机构和人员的管理适用本规定。
前款所称渔业船舶检验,是指对渔业船舶和船用产品的强制检验。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渔业船舶检验监督管理和行业指导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渔业船舶检验监管职责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国内渔业船舶检验的监督管理。
渔业船舶检验机构依照本规定负责有关渔业船舶检验工作。
第二章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第四条渔业船舶检验机构是实施渔业船舶检验的机构,包括交通运输部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和省级、市级、县级地方渔业船舶检验机构。
第五条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核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检验业务。
渔业船舶检验机构的业务范围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渔业船舶检验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检验技能,满足国家有关检验人员管理的要求,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考核合格,方可从事相应的渔业船舶检验工作。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统一组织渔业船舶检验人员考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检验人员证书。
第七条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应当配备与核定的业务范围相适应符合相关要求的检验人员。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检验管理,规范船舶检验服务,保障船舶检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船舶检验活动及从事船舶检验活动的机构和人员的管理适用于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船舶检验是指对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的检验。
军用船舶、体育运动船艇、渔业船舶以及从事石油天然气生产的设施的检验,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船舶检验管理。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对船舶检验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权限开展船舶检验监督工作。
第二章船舶检验机构和人员第四条船舶检验机构是指实施船舶检验的机构,包括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验船公司(以下简称外国验船公司)。
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审批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或者外国验船公司时,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规定的验船机构审批条件作出是否予以审批的决定。
予以审批的,同时应当明确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验船公司的检验业务范围。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应当向社会公布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业务范围。
第五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按照A、B、C、D四类从事船舶法定检验:(一)A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包括国际航行船舶、国内航行船舶、水上设施、船运货物集装箱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二)B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国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三)C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船舶的法定检验;(四)D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小型船舶,以及封闭水域内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千瓦的货船和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千瓦的客船的法定检验。
第六条外国验船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一)依据船旗国政府授权,对悬挂该国国旗及拟悬挂该国国旗的船舶、海上设施实施法定检验和入级检验;(二)对本款第(一)项规定的船舶、海上设施所使用的有关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等船用产品实施检验;(三)对外国企业所拥有的船运货物集装箱实施检验;(四)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认可,在逐步开放的范围内对自由贸易区登记的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实施入级检验。
内河船舶检验规则

内河船舶检验规则
内河船舶检验规则是指对国内内河船舶进行检验和认证的相关规定。
我国内河船舶检验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河船舶检验制度:内河船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获得航行证书。
2. 检验范围:内河船舶检验包括船体结构、动力装置、船舶电气设施、导航和通信设备、消防设备等多个方面的检查。
3. 检验方式和周期:内河船舶检验可以采取现场检查和检验样板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周期根据船舶的种类、年限和使用情况而不同。
4. 检验机构:内河船舶的检验工作由国家船舶检验机构或指定的船级社进行。
5. 报告和认证:内河船舶经检验合格后,颁发航行证书或船级证书作为船舶的合法凭证,证明船舶具备安全可靠的运行能力。
6. 监督和监测:内河船舶的检验工作还包括对已经获得航行证书的船舶进行定期的监督和监测,确保船舶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
以上是对内河船舶检验规则的简要介绍,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能会因地区和船舶
类型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具体的操作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型船舶安全检查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型船舶安全检查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小型船舶技术设备状况、人员配备及适航状况的监督检查,保障水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防止水域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1997)》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籍200总吨和主机功率750千瓦以下的海船、50总吨和主机功率36.8千瓦以下的内河船舶(以下简称“小型船舶”)。
第三条本办法不适用于总长不足5米的船舶及军事船舶、公安船舶、渔船和体育运动船艇,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统一管理全国的小型船舶安全检查工作,各级海事机构依照有关职责分工的规定,负责对本辖区的小型船舶实施安全检查。
第五条适用本办法的船舶必须配备《小型船舶安全检查记录簿》(以下简称《记录簿》),并应在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时出示。
《记录簿》由海事机构核发。
《记录簿》用完后应在船上保存一年。
第二章检查与处理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安全检查人员(以下简称检查人员),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船舶检验技术规则、规范,检查小型船舶的技术设备状况、人员配备及安全管理体系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第七条小型船舶的安全检查,应在船舶停泊或作业期间进行,不应对在航船舶进行安全检查,但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小型船舶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船舶证书及有关文件、资料;(二)船员证书及其配备;(三)救生设备;(四)消防设备;(五)一般安全设施和应急安全设备;(六)航行设备;(七)载重线要求;(八)系泊设施;(九)无线电设备;(十)推进与辅助机械;(十一)防污染设备;(十二)船员对与其岗位职责相关的设施、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十三)船舶安全管理体系。
第九条检查人员进行船舶安全检查时,应向船方出示船舶安全检查员证件。
中国船级社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中国船级社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1. 总则中国船级社承担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工作,必须遵守下列技术规则。
2. 现场检验2.1 现场检验应当在船坞、码头或海上进行,必要时可在工厂、修船场等其他地点进行。
2.2 现场检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认真执行现场检验方案,对船舶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2.3 检验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对船舶技术标准、检验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3. 船舶结构检验3.1 船舶结构检验包括船壳、船底、甲板、舱口、船头、船尾等部位的检验,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进行。
3.2 船舶结构检验应当对船体的强度、振动特性、承载力、变形、耐久性等进行检查。
4. 机电设备检验4.1 机电设备检验应当对发动机、燃料系统、冷却系统、动力传动装置、电气系统、舵机、锅炉、压缩机、冷藏设备等进行检查。
4.2 机电设备检验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对设备的性能、效率、可靠性、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检查。
5. 舾装设备检验5.1 舾装设备检验应当对锚链、缆绳、筏艇、救生设备、灭火器、通讯设备、导航设备、气象设备、救生衣、生命舱、消毒设备等进行检查。
5.2 舾装设备检验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对设备的质量、可靠性、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检查。
6. 检验报告6.1 检验人员在完成检验后,应当及时制作检验报告,详细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
6.2 检验报告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内容应当全面、真实、准确。
6.3 检验报告应当及时送达船舶所有人或经营管理单位,并留存相关部门备查。
7. 其他规定7.1 本技术规则适用于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不适用于其他检验项目。
7.2 对于本技术规则未涉及的部分,应当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
7.3 在执行本技术规则时,应当保证检验的公正、客观、科学、严谨。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船舶是海洋运输的主要工具之一,其航行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对船舶进行检验管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船舶检验管理规定进行分析。
一、船舶检验管理规定的制定背景为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各国纷纷建立了相应的船舶检验和管理制度,以便对船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以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船舶进行检验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监督、掌握船舶的状态情况,及时修复隐患,提高船舶的运转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船舶检验管理规定,以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和船舶的健康发展。
二、船舶检验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1、船舶检验船舶检验是指对船舶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以发现船舶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技术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或者维护保养方案。
船舶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船舶结构检验、船舶设备检验、船舶电气检验等。
船舶检验分为初检、定期检、特别检和不定期检四种类型。
初检主要是对新建船舶的检验,定期检是对船舶定期进行检查以掌握其运行状态,特别检则是为了排除船舶在特殊情况下的故障,如长期停泊或者重大维修后的检验,而不定期检则主要是因为船舶主要构件或者设备出现异常时,需要对其进行检验排除问题。
2、船舶检验机构船舶检验机构是指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机构,主要负责船舶检验任务的承接、实施和检测结果的确认。
船舶检验机构根据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分为三类,分别是船级社、船检站和检验机构。
船级社是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的专业船舶检验机构,船检站是经过特别培养审核合格的船舶检验人员,检验机构则是在相关技术领域有一定职业技术能力的机构。
3、船舶管理船舶管理是指对船舶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主要包括船舶的安全管理、环保管理、运输管理等。
船舶企业要建立完整的船舶管理制度,加强对船舶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船舶运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建筑工程-注册验船师-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B级)-精选强化练习五

建筑工程-注册验船师-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B级)-精选强化练习五[单选题]1.行政许可由O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A.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B.个人C.企业D.国家机关正确答案:A (江南博哥)[单选题]2.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O 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安全生产条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方案。
A. 1B.2C.3D.5正确答案:C[单选题]3,《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适用于国内海上航行的中国籍船舶。
除特别指明外,该法规适用于排水船舶仅指船长为多少米?() A. 30米以上B.30米及以上者C.20米以上D.20米及以上者正确答案:D[单选题]4.船龄在()年以上的油船(包括沥青船)、散化船、液化气船为三类老旧海船强制报废船龄。
A.15B.20C.30D.31正确答案:D[单选题]5.、《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适用于排水船舶仅指船长为O m及以上者。
A.20B.30C.10D.5正确答案:A[单选题]6.根据《船体颜色标识和水尺堪划暂行规定》中对于内河船舶水尺标志的要求,水尺标志至少从实际空船吃水下面O m处划起?A.0. 1B.0.2C.0.3D.0.5正确答案:B[单选题]7.关于《国内航行船舶图纸审核管理规定》(海船检[2006]307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O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国内航行船舶图纸审核管理的主管机关B.该规定规定适用于对新建和所有改建的国内航行船舶的图纸的审图及管理等工作C.该规定适用于变更船舶检验机构的国内航行船舶的图纸的审图及管理等工作D.各船舶检验机构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的规定负责具体实施图纸的审查和船舶检验正确答案:B[单选题]8.在追究验船人员工作过错的同时OA.相应追究其所在船舶检验机构的责任B.相应追究其所在船舶检验机构的上级主管机构责任C.相应追究其所属船检管理处的责任D.不需要追究其所在船舶检验机构的责任正确答案:A[单选题]9.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为共同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1997年11月5日交通部令第15号公布,2009年11月30日交通运输部令第15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船舶安全检查活动,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水域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我国缔结、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对中国籍船舶以及航行、停泊、作业于我国港口(包括海上系泊点)、内水和领海的外国籍船舶实施的安全检查活动。
本规则不适用于军事船舶、公安船舶、渔业船舶和体育运动船艇。
本规则所称“船舶安全检查”,是指海事管理机构按照本规则规定的程序,对船舶技术状况、船员配备及适任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以督促船舶、船员、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以及船舶检验机构、发证机构、认可组织等有效执行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以及我国缔结、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第三条船舶安全检查遵循依法、公正、诚信、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统一管理全国的船舶安全检查工作。
其他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开展船舶安全检查工作。
第二章船舶安全检查和处理第五条船舶安全检查分为船旗国监督检查和港口国监督检查。
船旗国监督检查是指对中国籍船舶实施的船舶安全检查;港口国监督检查是指对航行、停泊、作业于我国港口(包括海上系泊点)、内水和领海的外国籍船舶实施的船舶安全检查。
第六条船舶安全检查,应当由至少两名安全检查人员于船舶停泊或者作业期间实施。
禁止对在航船舶进行安全检查,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从事船舶安全检查的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船舶安全检查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等级的船舶安全检查资格证书。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配备足够、合格的船舶安全检查人员和必要的装备、资料等,以满足船舶安全检查工作的需要。
第八条船舶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一)船舶配员;(二)船舶和船员有关证书、文书、文件、资料;(三)船舶结构、设施和设备;(四)载重线要求;(五)货物积载及其装卸设备;(六)船舶保安相关内容;(七)船员对与其岗位职责相关的设施、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中国籍船员所持适任证书所对应的适任能力;(八)船员人身安全、卫生健康条件;(九)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十)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国际公约要求的其它检查内容。
2013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复习指南(C级)

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复习指南类别:船舶和海上设施,级别:C编写说明:1 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设《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船舶检验专业实务》、《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4个科目,除了法律法规外,其它3个科目的出题范围包括船舶和相关产品检验和图纸审查。
2 考试适用技术标准2.1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及其修改通报(掌握)2.2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川江及三峡库区航行船舶检验补充规定(了解)2.3《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京杭运河型船舶检验补充规定(了解)2.4 《起重设备法定检验技术规则》(1999)及其修改通报(理解)2.5《内河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9)及其修改通报(理解)2.6《内河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9)及其修改通报(了解)2.7《游艇法定检验暂行规定》(2009)(了解)2.8《河船法定建造检验技术规程》(2011) (掌握)2.9《河船法定营运检验技术规程》(2011) (掌握)注:考试适用的修改通报仅限于考试年度上一年7月1日之前生效的修改通报。
3 编写原则以签发船舶相应法定证书/符合证明为主线,包括检验流程中的审图、产品、建造和营运检验,考察应考人员理解、执行、灵活运用相关法律、技术法规的能力。
4 本考试大纲所涉及到的船舶种类以货船、客船(含餐饮趸船)和油船为主。
5 试题类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问答题。
6 知识掌握的程度分以下3个级别:了解:仅知道名词、概念、定义和适用范围理解:记住相关技术要求内容掌握:能应用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检验发证C级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科目1 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一、基本要求应考人员应对主管机关关于内河船舶检验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制性规定等基本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二、考试内容1、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2、交通运输部对外公布的关于船舶检验的相关规章和行政规定3、海事局对外公开颁布的船检管理行政规定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5号(理解)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1993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9号(掌握)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2 月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七号(理解)1.4 《注册验船师制度暂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8号(理解)1.5 《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7]93号(理解)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号1.6.1第一章总则(了解)1.6.2第二章行政许可的设定(了解)1.6.3第三章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了解)1.6.4第七章法律责任(理解)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证诉讼法》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了解)1.7.1第一章总则(了解)1.7.2第四章诉讼参加人(了解)1.7.3第五章证据(理解)1.7.4第七章审理与判决(了解)1.7.5第八章执行(了解)1.7.6第九章侵权赔偿责任(理解)1.8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了解)2 交通运输部对外公布的关于船舶检验的相关规章和行政规定2.1《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规则》交海发[2008]50号(理解)2.2《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2004年11月5日交通部令2004年第13 号(了解)2.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2009)》2009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09年第15号(理解)2.4 《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2006年7月5日交通部发布,根据2009年11月30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的决定》修正)(理解)2.5《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交海发[2000]586号(掌握)2.6《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工作过错追究办法》交海发[2008]312号(理解)2.7《关于老旧船舶执行特别定期检验的通知》交海发[2001]430号(掌握)2.8关于发布提前淘汰国内航行单壳油轮实施方案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告2009年第52号,2009年12月18日)(了解)2.9《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识别号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0年第4号(理解)3 海事局对外公开颁布的船检管理行政规定3.1《船舶检验机构执业道德准则》海船检[2006]307号(理解)3.2《国内航行船舶船体建造检验管理暂行规定》海船检[2006]307号(理解)3.3《国内航行船舶图纸审核管理规定》海船检[2006]307号(理解)3.4《国内航行船舶变更船舶检验机构管理规定》海船检[2006]307号(掌握)3.5《中国籍船舶等效、免除管理暂行规定》海船检[2007]356号(理解)3.6《关于禁止使用废旧材料和设备拼装船舶的通知》海船检[2003]238号(理解)3.7《关于加强船舶改装检验工作的通知》海船检[2000]226号(理解)3.8《关于组织实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检查的紧急通知》海船检[2004]508号(了解)3.9 关于明确办理中国籍船舶等效、免除若干问题的通知海船检〔2011〕715号(理解)3.10 关于印发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海船检[2011]490号(掌握)3.11 关于印发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海船检〔2011〕267号(理解)3.12关于印发《船舶识别号检验管理规定》的通知海船检〔2011〕55号(理解)3.13 关于印发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海事[2010]352号(理解)3.14 关于颁布执行海事局《船检登记号授予办法》的通知海船检字[1999]488号(掌握)3.15关于发布《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程序》的通知海船检[2008]150号(理解)3.16关于做好国内航行船舶船载自动识别系统设备安装配备及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海船舶[2012]375号(了解)3.17关于印发《国内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设备管理规定》的通知海船舶[2010]156号(了解)3.18 关于印发《船舶安全检查缺陷处理指导原则(船旗国监督检查部分)》的通知海船舶[2010]613号(理解)3.19 《船体颜色标识和水尺勘划暂行规定》海船检[2011]255号(掌握)3.20 关于印发载重线标志和水尺勘划及船体颜色检验指南的通知海船检[2011]254号(掌握)C级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大纲科目2 船舶检验专业实务一、基本要求掌握内河船舶检验的工作流程。
内河小型船舶法定检验规则

内河小型船舶法定检验规则内河小型船舶法定检验规则是指对内河船只进行法定检验的规定和程序。
法定检验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规定,对内河小型船舶进行的强制性检验。
检验的目的是保障内河航行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保护环境。
一、内河小型船舶法定检验的范围1.内河小型船舶的种类和用途:涵盖内河货船、客船、工程船、渔船、拖船、推进船、铲船、抗洪船、艇船等各类内河船只。
2.内河小型船舶的功能要求:包括船体结构、动力装置、导航通信设备、生命救助设备、消防设备、污染防治设备等。
3.内河小型船舶的建造、改装及修理要求:建造、改装、修理船只时,需按照相应的法定检验规则进行检验。
二、内河小型船舶法定检验的程序1.申请备案:船主或经营者在船舶建造、改装、修理后,需向所在地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递交申请备案材料。
2.审核备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申请备案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是否符合相应的法定检验要求。
3.检验委托: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将备案材料移交给所属船舶检验机构,委托其对船舶进行法定检验。
4.检验报告:船舶检验机构对船舶进行检验后,将检验结果写入检验报告,并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船主或经营者出具检验证书。
5.检验合格:如船舶符合相应的法定检验要求,获得检验证书,方可正常投入航行和经营。
三、内河小型船舶法定检验的周期但对于年限在5年以上,但未达到下次检验日期的船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中间定期检验,包括船舶结构、设备设施、消防、环境等方面的检查。
四、内河小型船舶法定检验的重要性1.强制性检验:法定检验是强制性的,对于未通过检验的船舶将被禁止投入航行和经营,从而确保船舶的安全。
2.安全保障:法定检验是船舶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对船舶的结构、设备设施、消防、环境等方面进行检查,保障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3.防止事故:法定检验确保了船舶的良好状态,减少了船舶事故的发生概率。
4.环境保护:法定检验要求船舶具备污染防治设备,保护内河环境的同时也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布日期】2024.03.29•【文号】海船检〔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海船检〔2024〕33号各直属海事局:为加强船舶检验监督管理,提升船舶检验质量,我局研究制定了《船舶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24年3月29日船舶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检验监督管理工作,提升船舶检验质量,根据《船舶检验管理规定》《渔业船舶检验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对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验船公司及其开展的船舶检验活动的监督。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下简称中国海事局)负责对船舶检验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权限开展船舶检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船舶检验监督人员应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并且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第二章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监督第五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年度监督检查。
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的日常监督由船舶检验机构所在地直属海事局负责,所在地无直属海事局的,由负责船舶检验区域协调的直属海事局负责。
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日常监督包括对投诉、举报、海事监管等涉及的船舶检验有关工作的监督,由直属海事局结合具体监督事项按有关规定实施。
第六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的年度监督检查由所在地直属海事局实施;所在地无直属海事局的,由负责船舶检验区域协调的直属海事局实施。
原则上每年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船舶检验机构进行一次年度监督检查。
本年度开展或者拟开展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复核或者省级渔船检验机构业务范围核定的,当年可不开展年度监督检查。
A类船舶检验机构的日常监督和年度监督检查由中国海事局组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2019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2019修订)【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9号【发布部门】国务院【公布日期】2019.03.02【实施日期】2019.03.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1993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9号发布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船舶、海上设施和船运货物集装箱具备安全航行、安全作业的技术条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防止水域环境污染,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者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以下简称中国籍船舶);(二)根据本条例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检验的外国籍船舶;(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水域内设置或者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水域内设置的海上设施(以下简称海上设施);(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企业法人所拥有的船运货物集装箱(以下简称集装箱)。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以下简称船检局)是依照本条例规定实施各项检验工作的主管机构。
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船检局可以在主要港口和工业区设置船舶检验机构。
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在所辖港口设置地方船舶检验机构。
第四条中国船级社是社会团体性质的船舶检验机构,承办国内外船舶、海上设施和集装箱的入级检验、鉴证检验和公证检验业务;经船检局授权,可以代行法定检验。
第五条实施本条例规定的各项检验,应当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鼓励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第二章船舶检验第六条船舶检验分别由下列机构实施:(一)船检局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地方船舶检验机构;(三)船检局委托、指定或者认可的检验机构。
前款所列机构,以下统称船舶检验机构。
第七条中国籍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一)建造或者改建船舶时,申请建造检验;(二)营运中的船舶,申请定期检验;(三)由外国籍船舶改为中国籍船舶的,申请初次检验。
国内海运船舶管理规定(3篇)

第1篇一、总则为加强我国海运船舶的管理,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提高船舶运输效率,促进航运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船舶登记与国籍1.船舶登记船舶所有者应当依法向船舶登记机关申请船舶登记,取得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
船舶登记机关应当依法办理船舶登记手续,颁发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
2.船舶国籍船舶应当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船舶国籍证书由船舶登记机关颁发。
三、船舶检验与船舶证书1.船舶检验船舶所有者应当依法对船舶进行定期检验,确保船舶符合国家规定的船舶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
2.船舶证书船舶所有者应当持有船舶证书,包括但不限于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检验证书、船舶载重线证书等。
四、船舶配员与管理1.船舶配员船舶所有者应当根据船舶类型、航线、载货量等因素,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船舶配员。
船舶配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船舶操作技能和知识。
2.船舶管理船舶所有者应当建立健全船舶管理制度,包括船舶运行、维护、保养、安全等方面。
船舶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
五、船舶安全与防污染1.船舶安全船舶所有者应当确保船舶安全,包括但不限于船舶结构、设备、船舶配员、航行操作等方面。
船舶所有者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船舶安全法规,确保船舶安全航行。
2.船舶防污染船舶所有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
船舶所有者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船舶防污染法规,确保船舶排放达标。
六、船舶检验与监督检查1.船舶检验船舶检验机构应当依法对船舶进行检验,确保船舶符合国家规定的船舶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
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对检验结果负责。
2.监督检查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船舶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船舶,依法予以查处。
七、船舶事故处理与赔偿1.船舶事故处理船舶所有者应当依法处理船舶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认定等。
2.船舶赔偿船舶所有者应当依法承担船舶事故赔偿责任,赔偿事故造成的损失。
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

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船长大于或等于5m但小于12m内河渔业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一章总则第1节一般规定1.1.1 法令1.1.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是依照该条例规定实施检验管理的主管机关。
1.1.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渔业船舶检验规则由国家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制定,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实施。
1.1.2 宗旨1.1.2.1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保证船舶具备安全航行、作业的技术条件,保障人命财产安全,防止污染环境。
1.1.2.2 对符合《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船长大于或等于5m但小于12m内河渔业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要求的,应当签发相应的法定证书。
1.1.3 适用范围1.1.3.1 本规则适用于船长大于或等于5m但小于12m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将要登记的、有上层建筑或甲板室结构的内河机动渔业船舶。
1.1.3.2 适用本规则的内河船舶,其材料可为钢质、木质、铝合金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1.1.3.3 本规则不适用于高速船(艇),高速船(艇)应当符合主管机关发布或承认的检验规定。
1.1.4 申请与费用1.1.4.1 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按本规则2.1.3规定的时间向有关验船机构申请法定检验,并提供必要的检验条件。
1.1.4.2 检验费按国家价格、财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计收。
1.1.5 生效与适用1.1.5.1 本规则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主管机关公布施行。
规则生效日期标注在本规则扉页上。
1.1.5.2 除本规则另有明文规定外,本规则适用于新船。
1.1.5.3 本规则生效之前建造的船舶,其船舶构造仍可符合建造时的规定。
1.1.6 等效1.1.6.1 经主管机关同意,验船机构可允许采用具有同等效能的设备、材料、器具或其他设施代替本规则要求的设备、材料、器具或其他设施。
注册验船师职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南(2019版)(征求意见稿)

注册验船师职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南(2019版)(征求意见稿)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19年2月28日目录总体说明 (1)A 级 (2)第一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 (2)第二科目船舶检验专业实务 (12)第三科目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 (48)第四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 (110)附:适用技术法规清单 (122)B 级 (124)第一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 (124)第二科目船舶检验专业实务 (128)第三科目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 (141)第四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 (152)附:适用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法规清单 (155)C 级 (159)第一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 (159)第二科目船舶检验专业实务 (163)第三科目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 (176)第四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 (187)附:适用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法规清单 (190)D 级 (194)第一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 (194)第二科目船舶检验专业实务 (198)第三科目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 (204)第四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 (217)附:适用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法规清单 (222)2总体说明一、编写原则以考试大纲为主线,以国家法律法规、有关国际公约规则、法定检验规则、检验规程等为基础,着重考查船舶检验(审图、建造、营运)、法定检验证书签发或签署等知识。
二、考试科目注册验船师职业资格考试设《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船舶检验专业实务》《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和《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4个科目。
三、知识点层级及要求知识点分为三个层级,具体如下:了解,即对所列知识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进行识别和直接应用。
理解,即对所列知识内容有理性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所列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掌握,即对所列知识内容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形成技能,并能利用所列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1A 级第一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1 国家相关国家法律法规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1993年国务院令第109号)(理解)1.1.1 条例的适用范围1.1.2 船舶检验机构的职责1.1.3 实施条例船舶机构的定义1.1.4 申请检验的种类1.1.5 中国籍船舶应申请入级检验的船舶种类1.1.6 海上设施检验的规定1.1.7 集装箱检验的规定1.1.8 检验管理的规定1.1.9 罚则规定1.1.10 条例适用范围及用语的定义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83号)1.2.1 理解制定条例的宗旨和条例适用范围(第一条,第2二条)1.2.2 掌握渔业船舶检验的基本原则(第五条)1.2.3 掌握检验类型及相关规定(第四条,第六~二十二条)1.2.4 掌握对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的规定(第二十三~二十五条)1.2.5 掌握当事人的权利及义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条)1.2.6 掌握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相关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1.3 注册验船师制度暂行规定(国人部发〔2006〕8号)(理解)1.3.1 总则1.3.2 考试1.3.3 注册1.3.4 执业1.3.5 权利和义务1.3.6 附则2 交通运输部及海事局、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关于船舶检验的管理规定2.1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号)(掌握)2.1.1 总则32.1.2 船舶检验机构和人员2.1.3 法定检验2.1.4 入级检验2.1.5 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2.1.6 检验管理2.1.7 法律责任2.1.8 附则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监督规则(交通运输部2017年第14号令)(了解)总则(第二,四,五条)船舶安全缺陷处理(第三十三,三十四条)船舶安全责任(第四十五,四十九条)法律责任(第五十四条)附则(第五十六,五十七条)2.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水域作业的外国籍钻井船、移动式平台检验规定(交通部令1995年第3号)(了解)2.3.1 检验依据2.3.2 适用范围2.3.3 实施部门2.3.4 检验要求2.4 《船用产品检验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告〔2018〕7号)2.4.1 适用范围(理解)(总则第2条)42.4.2 责任(了解)(总则第3条)2.4.3 定义(掌握)(第1章第1.1条)2.4.4 检验和发证(理解)(第1章第1.4,1.5条)2.4.5 产品检验标志办法(理解)(第1章第1.6条)2.4.6 重要产品持证目录(理解)(附录)3 国际公约规则总则部分的内容3.1 《经1988年议定书修订的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正文(掌握)公约的一般义务(第1条)定义(第2条)一般规定(第3条)适用范围(第4条)除外(第5条)免除(第6条)等效(第8条)修理、改装和改建(第10条)地带和区域(第11条)载重线的浸没(第12条)检验和勘划标志(第13条)初次检验、换证检验和年度检验(第14条)检验后现状的维持(第15条)证书的颁发(第16条)证书的有效期限(第19条)监督(第21条)优先的条约和公约(第24条)3.2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总则(掌握)3.2.1 适用范围、定义等适用范围(第Ⅰ章第1条)定义(第Ⅰ章第2条)5例外(第Ⅰ章第3条)免除(第Ⅰ章第4条)等效(第Ⅰ章第5条)3.2.2 检验与证书检查与检验(第Ⅰ章第6条)客船的检验(第Ⅰ章第7条)货船救生设备和其他设备的检验(第Ⅰ章第8条)货船无线电设备的检验(第Ⅰ章第9条)货船构造、机器和设备检验(第Ⅰ章第10条)检验后状况的维持(第Ⅰ章第11条)证书的签发或签署(第Ⅰ章第12条)证书的有效期(第Ⅰ章第14条)证书的资格证明(第Ⅰ章第18条)控制(第Ⅰ章第19条)3.3 《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3.3.1 附则Ⅰ 防止油类污染规则总则(掌握)定义(第1条)适用范围(第2条)免除(第3条)例外(第4条)等效(第5条)检验(第6条)证书的签发或签署(第7条)证书的有效期(第10条)关于操作要求的港口国控制(第11条)3.3.2 附则Ⅳ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规则总则(掌握)定义(第1条)适用范围(第2条)例外(第3条)检验(第4条)证书的签发或签署(第5条)6证书的有效期限(第8条)3.3.3 附则Ⅴ防止垃圾污染规则总则(掌握)定义(第1条)适用范围(第2条)在特殊区域处理垃圾(第3条)对处理垃圾的特殊要求(第4条)在特殊区域内处理垃圾(第5条)例外(第6条)接收设备(第7条)关于操作要求的港口国控制(第8条)告示、垃圾管理计划和垃圾记录保存(第9条)3.3.4 附则Ⅵ防止空气污染规则总则(掌握)适用范围(第1条)定义(第2条)一般例外(第3条)等效(第4条)检验(第5条)证书签发或签署(第6条)证书的有效期限(第9条)关于操纵要求的港口国控制(第10条)查明违章和实施(第11条)3.3.5附则Ⅱ防止散装运输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总则(理解)定义(第1条)适用范围(第2条)例外(第3条)免除(第4条)等效(第5条)有毒液体物质及其他物质的分类和清单(第6条)化学品液货船的检验与发证(第7条)检验(第8条)7证书的签发和签署(第9条)证书的有效期(第10条)3.3.6 附则Ⅲ 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总则(理解)定义(第1条)适用范围(第2条)标志和标签(第4条)单证(第5条)例外(第8条)3.4 《1969年国际船舶吨位丈量公约》3.4.1 公约的一般义务(第1条)(理解)3.4.2 定义(第2条)(掌握)3.4.3 适用范围(第3条)(掌握)3.5 国际劳工组织(ILO)关于船员舱室设备的公约3.5.1 国际劳工组织(ILO)第92号公约(了解)适用范围(公约第1条)定义(公约第2条)船员起居舱室的计划与管理(公约第4,5条)3.5.2 国际劳工组织(ILO)第133号公约(了解)适用范围(公约第1条)定义(公约第2条)会员国承诺(公约第3条)对现有船舶的适用(公约第13条)3.5.3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理解)定义和适用范围(公约第2条)实施和执行责任(公约第5条)规则以及守则之A部分和B部分(公约第6条)3.6 《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构造和设备规则》总则(掌握)目的(第1.1条)适用范围(第1.2条)定义(第1.3条)免除(第1.4条)83.7 《国际极地水域航行船舶规则》引言(理解)定义(第2条)3.8 《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总则(掌握)适用范围(第1.1条)危险性(第1.2条)定义(第1.3条)等效(第1.4条)检验与发证(第1.5条)3.9 《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总则(掌握)适用范围(第1.1条)危险性(第1.2条)定义(第1.3条)等效(第1.4条)检验与发证(第1.5条)3.10 《使用气体或其它低闪点燃料船舶国际安全规则》A 部分(掌握)适用范围(第2.1条)定义(第2.2条)功能性要求(第3.2条)3.11 《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理解)定义(附则A-1条)例外(附则A-3条)免除(附则A-4条)等效符合(附则A-5条)3.12 《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理解)定义(第2条)适用范围(第3条)防污底系统的控制(第4条)3.13 《国际渔船安全公约》总则(理解)3.13.1 适用(第Ⅰ章第1条)3.13.2 定义(第Ⅰ章第2条)3.13.3 免除、等效以及修理、替换和改装的有关规定(第Ⅰ章第3~5条)3.14 《国际集装箱安全公约》(了解)3.14.1 定义(条款Ⅱ)3.14.2 适用范围(条款Ⅲ)3.14.3 试验、检查和批准等(条款Ⅳ)4 国际海事组织及相关国际公约的概况(了解)4.1 国际海事组织机构的组成4.2 国际海事组织各委员会的职责大会(The Assembly)、理事会(The Council)、海上安全委员会(MSC)、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的职责4.3 协助MSC和MEPC工作的分委会的职责船舶设计与建造分委会(SDC)船舶系统与设备分委会(SSE)防止污染和反应分委会(PPR)4.4 国际海事组织公约的概况公约产生、通过、生效、签署、修正和执行基本知识(公约通过的基本流程、生效的基本条件、受公约约束的方式、修正、执行)海上安全所包含的公约5 《国际海事组织被认可组织规则》5.1 总则(理解)5.2 组织的认可和授权要求(掌握)5.3 船旗国政府对被认可组织的监督(了解)第二科目船舶检验专业实务1 国际载重线证书和免除证书签发(ICLL)1.1 核定干舷的条件(附则Ⅰ第2章)1.1.1 了解提供给船长的资料(第10条)1.1.2 理解上层建筑端壁(第11条)1.1.3 掌握门的要求(第12条)1.1.4 理解舱口、门和通风筒的位置(第13条)1.1.5 掌握货舱口及其他舱口(第14条)1.1.6 掌握采用活动舱盖关闭以及用舱盖布和封舱压条来保证风雨密的舱口(第15条)1.1.7 掌握风雨密钢质舱盖或其他相当材料舱盖所封闭的舱口(第16条)1.1.8 掌握机舱开口(第17条)1.1.9 掌握干舷甲板和上层建筑甲板的各种开口要求(第18条)1.1.10 掌握通风筒(第19条)1.1.11 掌握空气管(第20条)1.1.12 掌握货舱舷门和其他类似开口(第21条)1.1.13 掌握泄水孔、进水孔和排水孔(第22条)1.1.14 掌握锚链管和锚链柜(第22-2条)1.1.15 掌握舷窗、窗和天窗(第23条)1.1.16 掌握排水舷口(第24条)1.1.17 了解对船员的保护(第25条)1.1.18 了解核定A型船舶的特殊条件(第26条)1.2 干舷(附则Ⅰ第3章)1.2.1 掌握船舶类型(第27条)1.3 船舶核定木材干舷的特殊要求(附则Ⅰ第4章)1.3.1 理解定义(第42条)1.3.2 了解船舶构造要求(第43条)1.3.3 了解堆装的要求(第44条)1.4 总则(附则Ⅰ第1章)1.4.1 掌握附则中所用名词的定义(规则第3条)1.4.2 掌握甲板线(规则第4条)1.4.3 掌握载重线标志(规则第5条)1.4.4 掌握载重线标志所用各线段(规则第6条)1.4.5 掌握核定载重线当局的标志(规则第7条)1.4.6 掌握勘划标志的细节(规则第8条)1.5 载重线证书(附则Ⅲ)1.5.1 掌握证书的颁发1.5.2 掌握证书有期限2 船舶构造安全证书签发(SOLAS)2.1 通则(第Ⅱ-1章A部分)2.1.1 了解适用范围(第1条)2.1.2 理解有关定义(第2条)2.1.3 理解有关C、D和E部分的定义(第3条)2.2 船舶结构(第Ⅱ-1章A-1部分)2.2.1 了解所有类型船舶的专用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的保护涂层要求(第3-2条)2.2.2 了解进入液货船船首的安全通道要求(第3-3条)2.2.3 了解液货船应急拖带装置的要求(第3-4条)2.2.4 了解新装的含有石棉的材料要求(第3-5条)2.2.5 了解油船和散货船货物区域及其前方处所的进入通道及其内部通道的有关要求(第3-6条)2.2.6 了解船舶建造图纸维护的要求(第3-7条)2.2.7 了解拖带和系泊设备的要求(第3-8条)2.2.8 了解登离船设施的要求(第3-9条)2.2.9 了解散货船和油船基于目标的船舶建造标准(GBS)的要求(第3-10条)2.2.10 了解原油船货油舱的防腐要求(第3-11条)2.2.11 了解噪音防护的要求(第3-12条)2.3 分舱与稳性(第Ⅱ-1章B,B-1,B-2部分)2.3.1 了解破损稳性的适用范围(第4条)2.3.2 了解倾斜试验、稳性资料批准及倾斜试验免除的要求(第5条)2.3.3 了解要向船长提供的稳性资料要求(第5-1条)2.3.4 了解客船和货船双层底的要求(第9条)2.3.5 掌握水密舱壁等的构造与初次试验的要求(第10,11条)2.3.6 了解尖舱及机器处所的舱壁和尾管的要求(第12条)2.3.7 掌握客船舱壁甲板以下水密舱壁上的开口的构造要求,掌握动力滑动水密门的构造和操作要求(第13条)2.3.8 了解货船水密舱壁和内部甲板上的开口要求(第13-1条)2.3.9 理解客船舱壁甲板和货船干舷甲板以下外板上的开口的要求(第15条)2.3.10 了解货船外部开口要求(第15-1条)2.3.11 掌握水密门、舷窗等的构造和初次试验要求(第16条)2.3.12 了解客船舱壁甲板以上的内部水密完整性的要求(第17条)2.3.13 理解客滚船船体和上层建筑的完整性、破损的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要求(第17-1条)2.4 分舱与稳性(第Ⅱ-1章B-3,B-4部分)2.4.1 了解客船分舱载重线的核定、勘划与记载的要求(第18条)2.4.2 了解破损控制资料的要求(第19条)2.4.3 了解客船的装载的要求(第20条)2.4.4 了解客船水密门等的定期操作及检查要求(第21条)2.4.5 了解对客滚船的特殊要求(第23条)2.4.6 了解货船进水的预防和控制要求(第24条)2.5 机器设备(第Ⅱ-1章C部分)2.5.1 了解通则对机器、锅炉及其它压力容器的基本要求(第26条)2.5.2 了解对机器的要求(第27条)2.5.3 了解后退措施的要求(第28条)2.5.4 了解主操舵装置和辅助操舵装置的要求(第29.1条)2.5.5 了解操舵装置的供电要求,电缆走向、短路和过载保护、电源故障报警、三相电源断相报警要求(第29条)2.5.6 理解主操舵装置和辅助操舵装置失电后的要求(第29.5条)2.5.7 掌握主操舵装置和操舵装置操纵船舶的要求/当操舵装置包括有两台相同的动力设备时,对于客船及货船操舵能力的要求/当动力设备发生单项故障时的要求(第29.3,29.4,29.6.1条)2.5.8 了解舵角指示的要求(第29.11条)2.5.9 了解液压操舵装置的液压流体储存器低位报警要求(第29.12.2条)2.5.10 理解舵柄处舵杆直径超过230mm时,设置独立动力源或应急电源的相关技术要求(第29.14条)2.5.11 了解10000总吨及以上的每艘油船,化学品船或气体运输船和70000总吨及以上其他船舶,其主操舵装置动力设备的组成(第29.15条)2.5.12 了解1000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化学品船或气体运输船,主操舵装置的布置要求(第29.16条)2.5.13 了解10000总吨以及至100000总吨之间的每艘油船、化学品船或气体运输船的主操舵装置的布置要求(第29.17条)2.5.14 了解电动和电动液压操舵装置的附加要求(第30条)2.5.15 了解机器的控制要求(第31条)2.5.16 掌握蒸汽锅炉和锅炉给水系统的技术要求(第32条)2.5.17 理解蒸汽管系的要求(第33条)2.5.18 理解空气压力系统的要求(第34条)2.5.19 了解机器处所的通风系统要求(第35条)2.5.20 了解噪音的防护要求(第36条)2.5.21 掌握驾驶室与机器处所之间的通信要求(第37条)2.5.22 掌握轮机员报警设置要求(第38条)2.5.23 了解客船应急装置的位置的要求(第39条)2.6 电气装置(第Ⅱ-1章D部分)2.6.1 了解通则的基本要求(第40条)2.6.2 理解主电源和照明系统的要求(第41条)2.6.3 掌握应急电源、附加应急照明的要求、客船应急电源的要求/客滚船的附加应急照明的要求/货船应急电源的要求(第42,42-1,43条)2.6.4 了解应急发电机组的启动装置要求(第44条)2.6.5 理解触电、电气火灾及其电气灾害的预防措施(第45条)2.7 周期性无人值班机器处所的附加要求(第Ⅱ-1章E部分)2.7.1 了解防火措施的要求(第47条)2.7.2 理解防止浸水的要求(第48条)2.7.3 了解驾驶室对推进装置的控制要求(第49条)2.7.4 了解通信的要求(第50条)2.7.5 掌握报警系统的要求(第51条)2.7.6 掌握安全系统的要求(第52条)2.7.7 掌握机器、锅炉和电气装置的特殊要求(第53条)2.8 通则(第Ⅱ-2章A部分)2.8.1 了解消防安全目标和功能要求(第2条)2.8.2 掌握防火布置的有关定义(第3条)2.9 火灾和爆炸的防止(第Ⅱ-2章B部分)2.9.1 了解限制燃烧的原则(第4.1条)2.9.2 了解燃油、润滑油和其他易燃油类的布置(第 4.2条)2.9.3 掌握生活用气体燃料的布置(第4.3条)2.9.4 了解有关着火源和引燃性的其他事项(第4.4条)2.9.5 理解液货船的货物区域的要求(第4.5条)2.9.6 了解处所内空气供给和可燃液体的控制(第5.2条)2.9.7 理解防火材料的相关要求(第5.3条)2.9.8 了解对油漆、清漆和其它饰面涂料的要求(第 6.2条)2.9.9 了解甲板基层敷料的要求(第6.3条)2.10 火灾的抑制(第Ⅱ-2章C部分)2.10.1 了解将火灾遏制在火源处所内应满足的功能要求(第9.1条)2.10.2 了解船舶对耐热和结构性限界面的基本要求(第9.2.2~9.2.4条)2.10.3 掌握耐火分隔上的贯穿及防止热传递的要求(第9.3条)2.10.4 掌握船舶耐火分隔上开口的保护要求(第9.4.1,9.4.2条)2.10.5 掌握机器处所限界面上开口的保护要求(第9.5条)2.10.6 掌握货物处所边界的保护(第9.6条)载客超过36人的客船,特种处所和滚装处所的限界面舱壁和甲板隔热要求;客船出入特种处所的门的指示要求;液货船防止火灾蔓延到货物,对阀门、附件等的材料要求2.10.7 掌握通风系统的要求(第9.7条)2.10.8 了解船体、上层建筑、结构舱壁、甲板以及甲板室的材料要求(第11.2条)2.10.9 了解A类机器处所的顶盖、舱棚及地板的要求(第11.4条)2.10.10 了解舷外装置材料的要求(第11.5条)2.10.11 理解液货船上针对压力或真空的液货舱结构保护(第11.6条)2.11 脱险和防火、探火和灭火的特殊要求(第Ⅱ-2章D,G部分)2.11.1 掌握脱险通道的布置和构造要求(第13条)2.11.2了解客船事故界限、安全返港和安全区域要求(第21条)2.11.3 了解客船安全中心的相关的求(第23条)2.12 货物装运(第Ⅵ章)2.12.1 了解货船系固手册的配备要求(第5.6条)2.12.2 了解谷物装运的稳性资料和文件要求(第8条和第9条)2.12.3 了解IMSBC规则的概念。
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

目录考试说明 (2)A 级 (4)第一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 (4)第二科目船舶检验专业实务 (4)第三科目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 (5)第四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 (6)B 、C级 (7)第一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 (7)第二科目船舶检验专业实务 (7)第三科目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 (8)第四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 (8)D 级 (9)第一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 (9)第二科目船舶检验专业实务 (9)第三科目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 (10)第四科目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 (10)考试使用题型的样题 (11)《关于印发〈注册验船师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 (15)《关于印发〈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26)参考资料考试说明根据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部(现交通运输部)、农业部颁发的《关于印发〈注册验船师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号)和《关于印发〈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93号)的规定,国家实行注册验船师制度,并将其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规划。
为贯彻落实该项制度,考核注册验船师(船舶和海上设施类)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素质和应用能力,检验注册验船师(船舶和海上设施类)运用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则分析解决船舶建造、营运中解决检验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注册验船师(船舶和海上设施类)资格考试,交通运输部成立了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制了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大纲(送审稿),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定指导,制定2008版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大纲(简称《考试大纲》)。
该《考试大纲》是全国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的国家标准和命题依据,也是指导验船人员提高船舶检验业务能力的依据。
现对有关考试事宜说明如下:一、考试目的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建设的需要,服务蓬勃发展的造船、航运行业,规范船舶检验行为,提高船舶检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和海洋清洁,客观评价船舶检验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检验能力。
验船师考试大纲2023

验船师考试大纲2023
验船师考试大纲2023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法律及规定:涵盖国际和国内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公约及指南》、《船舶检验规则》、《海洋环境保护法》、《慢性重载安全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法》等相关法规。
2. 船舶结构和机器设备:包括船舶各部分的设计和运行原理,可靠性和受损情况、燃油和润滑系统、船舶电气、测量和控制设备等。
3. 建造和修理:涵盖船舶的建造和修理过程,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要求、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知识。
4. 船舶运营管理:涉及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船舶安全检查、船舶事故调查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5. 船舶环保要求:包括船舶环保法规、船舶环保设备设施的安装与使用、船舶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知识。
6. 海上应急处理:包括船舶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船舶消防、海上救援等方面的知识。
7. 英语:验船师考试还需要考察考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考生能够阅读和理解英文资料,进行英文沟通。
此外,不同等级的验船师考试大纲也有所不同,具体的考试科目和内容可以参考相关的考试大纲或官方通知。
B级科目1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

B级科目1 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一、基本要求应考人员应对主管机关关于船舶及相关产品检验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制性规定等基本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二、考试内容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2、交通运输部对外公布的关于船舶检验的相关规章和行政规定3、海事局对外公开颁布的船检管理行政规定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1993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9号)(掌握)1.2 注册验船师制度暂行规定(国人部发〔2006〕8号)(理解)1.3 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7〕93号)(理解)2 交通运输部对外公布的关于船舶检验的相关规章和行政规定2.1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号)(掌握)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规则(2008年修订)(交海发〔2008〕50号)(理解)2.3 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工作过错追究办法(2008年修订)(交海发〔2008〕312号)(理解)2.4 关于修改《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的决定(交通运输部令2014年第14号)(掌握)2.5 关于修订发布《关于实施运输船舶强制报废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交水发〔2016〕230号)(理解)2.6 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水上客运安全管理的意见(交海发〔2014〕142号)(掌握)加强客运船舶检验3 海事局对外公开颁布的船检管理行政规定3.1 关于《船检机构执业道德准则》等四个规定的更正通知(海便函〔2006〕236号)3.1.1国内航行船舶船体建造检验管理暂行规定(掌握)3.1.2国内航行船舶图纸审核管理规定(掌握)3.2 国内航行船舶变更船舶检验机构管理规定(2013年修订稿)(海船检〔2013〕859号)(掌握)3.3 关于印发《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海船检〔2003〕234号)(掌握)3.4 关于在船舶检验工作管理中建立基础台帐的通知(海船检〔2007〕688号)(理解)3.5 中国籍船舶等效、免除相关规定3.5.1中国籍船舶等效、免除管理暂行规定(海船检〔2007〕356号)(掌握)3.5.2关于明确办理中国籍船舶等效、免除若干问题的通知(海船检〔2011〕715号)(理解)3.6 船舶识别号相关规定3.6.1《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识别号管理规定》中有关船舶检验的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0年第4号)(掌握)3.6.2船舶识别号检验管理规定(海船检〔2011〕55号)(理解)3.7 关于禁止使用废旧材料和设备拼装船舶的通知(海船检〔2003〕238号)(理解)3.8 《关于印发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有关船舶检验的规定(海事〔2010〕352号)(理解)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调整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模式的通知(海船检〔2016〕155号)(理解)3.10 载重线标志和水尺勘划及船体颜色标识相关规定3.10.1船体颜色标识和水尺勘划暂行规定(海船检〔2011〕255号)(掌握)3.10.2关于印发载重线标志和水尺勘划及船体颜色检验指南的通知(海船检〔2011〕254号)(掌握)3.11船舶建造重要日期记录相关规定3.11.1关于印发《船舶建造重要日期记录管理规定》的通知(海船检〔2010〕475号)(理解)3.11.2关于实施《船舶建造重要日期记录管理规定》有关事项的通知(海船检〔2011〕226号)(理解)3.12 关于海上航行客船和500总吨以上货船安装自动识别系统AIS的通知(海船检〔2007〕235号)(了解)3.13 关于免除配备有关防污染设备的通知(海船检〔2008〕210号)(了解)B级科目2 船舶检验专业实务一、基本要求应考人员应对海船法定建造检验和法定营运检验技术规程有正确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机构,是对沿海水域的交通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
1.2船舶必须持有船舶国籍证书,或船舶登记证书,或船舶执照。
1.4外国籍非军用船舶,未经主管机关批准,不得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和港口。
外国籍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不得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
1.5在沿海水域划定禁航区,必须经国务院或主管机关批准。
但是,为军事需要划定禁航区,可以由国家军事主管部门批准。
禁航区由主管机关公布。
1.8对违反本法的,主管机关可视情节,给予下列一种或几种处罚:一、警告;二、扣留或吊销职务证书;三、罚款。
1.10本法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2.3中国船级社是社会团体性质的船舶检验机构,承办国内外船舶、海上设施和集装箱的入级检验、鉴证检验和公证检验业务;经船检局授权,可以代行法定检验。
实施本条例规定的各项检验,应当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鼓励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4中国籍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一)建造或者改建船舶时,申请建造检验;(二)营运中的船舶,申请定期检验;(三)由外国籍船舶改为中国籍船舶的,申请初次检验。
在中国沿海水域从事钻探、开发作业的外国籍钻井船、移动式平台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向船检局设置或者指定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一)作业前检验;(二)作业期间的定期检验。
中国籍船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一)因发生事故,影响船舶适航性能的;(二)改变船舶证书所限定的用途或者航区的;(三)船舶检验机构签发的证书失效的;(四)海上交通安全或者环境保护主管机关责成检验的。
在中国港口内的外国籍船舶,有前款(一)、(四)项所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向船检局设置或者指定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
下列中国籍船舶,必须向中国船级社申请入级检验:(一)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二)在海上航行的乘客定额100人以上的客船;(三)载重量1000吨以上的油船;(四)滚装船、液化气体运输船和散装化学品运输船;(五)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要求入级的其他船舶。
2.6海上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向船检局设置或者指定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但是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除外:(一)建造或者改建海上设施时,申请建造检验;(二)使用中的海上设施,申请定期检验;(三)因发生事故影响海上设施安全性能的,申请临时检验;(四)海上交通安全或者环境保护主管机关责成检验的,申请临时检验。
2.8当事人对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上一级检验机构申请复验;对复验结论仍有异议的,可以向船检局提出再复验,由船检局组织技术专家组进行检验、评议,作出最终结论。
2.9伪造船舶检验证书或者擅自更改船舶载重线的,由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可以处以相当于相应的检验费一倍至五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国际公约、规则总则部分的内容3.1《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I章-总则3.1.1.1适用范围:本章适用于1986年7月1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船舶。
3.1.1.2船长系指在最深分舱载重线两端的垂线间量得的长度。
船宽系指在或低于最深分舱载重线处,由一舷肋骨外缘至另一舷肋骨外缘间的最大宽度。
吃水系指从船中部船型基线至相应分舱载重线间的垂直距离。
限界线系指在舷侧低于舱壁甲板上表面至少76 mm处所绘的线。
在限界线以下供船员起居和使用的处所,亦应视作乘客处所。
新船系指在1980年5月25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船舶。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本规则不适用于下列船舶:( 1 ) 军用舰艇和运兵船。
( 2 ) 小于500总吨的货船。
( 3 ) 非机动船。
( 4 ) 制造简陋的木船。
( 5 ) 非营业的游艇。
( 6 ) 渔船。
3.1.2.3货船无线电设备的检验:客船所规定的附加检验。
3.1.2.7如果换证检验已完成,而新证书在现有证书期满之日前不能签发或不能存放在船上,主管机关授权的人员或组织可在现有证书上签署,签署后的证书自期满之日起不超过 5 个月的期限内应视为有效。
如果证书期满时船舶不在应进行检验的港口,主管机关可延长该证书的有效期,但此项展期仅以能使船舶完成其驶抵应进行检验的港口的航次为限,并且仅在正当和合理的情况下才能如此办理。
展期不得超过3个月。
3.2《经1988年议定书修订的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3.2.2“船长”是指量自龙骨上边的最小型深85%处水线总长的96%,或沿该水线从首柱前边至舵杆中心的长度,取大者。
如在最小型深85% 处水线以上的首柱外形为凹入的,则总长的最前端和首柱前边都应在该水线以上的首柱外形最后一点垂直投影在该水线上的点量起。
3.2.4本公约应适用于:(1) 在各缔约国政府国家登记的船舶;(2) 在根据本公约第32条扩大适用的领土内登记的船舶;(3) 悬挂缔约国政府国旗但未登记的船舶。
3.2.5本公约不适用于:(1) 军舰;(2) 长度小于24m的新船;(3) 小于150总吨的现有船舶;(4) 非营业游艇;(5) 渔船。
3.2.6主管机关可以对通常并不从事国际航行而仅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一次国际航行的船舶,免除其受本公约任何要求的约束,但该船舶应符合主管机关认为适应于所承担航次的安全要求。
3.2.10船舶从江河或内陆水域的港口驶出时,准许超载量至多相当于从出发港至海口间所需消耗的燃料和其他一切物料的重量。
3.2.12证书周年日期前或后3个月内的年度检验,以保证:①船体或上层建筑没有发生可以影响计算确定载重线位置的变化;②开口防护装置和设施,栏杆、排水舷口和船员舱室出入口的设施等保持在有效状态;③干舷标志正确地和永久地标着;④备有第10 条要求的资料。
3.2.15按第14 条1(2) 进行换证检验后,如果新证书在现有证书失效期前不能发给船舶,则进行这次检验的人员或机构可延长现有证书的有效期,但不得超过五个月。
该项延期应在证书上签署,且应仅在影响船舶干舷的船舶结构、设备、装置、材料或结构尺寸等无变动情况下才能准许。
如果存在下列任一情况,国际载重线证书中止有效:(1) 船舶的船体或上层建筑已发生实质性的变动,以致有必要增大干舷;(2) 第14 条1(8) 所述装置和设备未能保持有效状态;(3) 证书上没有签署表明船舶已按照第14 条1(8) 的规定所进行的检验;(4) 船体结构强度降低到不安全的程度。
3.3《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1章-总则3.4《MARPOL 73/78 防污公约2011综合文本》3.4.1 重大改建:系指对船舶所作的下述改建:1.实质上改变了该船的尺度或装载容量;或2.改变了该船的类型;或3.根据主管机关的意见,这种改建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要延长该船的使用年限;或4.这种改建如在其他方面使该船成为一艘新船,则该船应遵守本公约中不适用于现有船舶的有关规定。
●船宽(B)系指船舶的最大宽度,对金属船壳的船舶是在船中部量至两舷肋骨型线,对船壳为任何其他材料的船舶则是在船中部量至两舷船壳的外表面。
船宽(B),m。
●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其他船舶应进行下列规定的检验。
3.4.2防生活污水的规定应适用于下列国际航行的船舶:1.400总吨及以上的新船;和2.小于400总吨且核准载运15人以上的新船;和3.本附则生效之日5年以后的400总吨及以上的现有船舶;和4.本附则生效之日5年以后的小于400总吨且核准载运15人以上的现有船舶。
3.4.3防止垃圾污染规则的规定应适用于所有船舶。
●在特殊区域外处理垃圾:(a)一切塑料制品,包括但不限于合成缆绳、合成渔网、塑料垃圾袋以及可能包含有毒或重金属残余的塑料制品的焚烧炉灰烬,均禁止处理入海;(b)对于下述垃圾,应尽可能远离最近陆地处理入海,但在任何情况下均禁止在距最近陆地不足:(i)25n m ile将漂浮的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材料处理入海;(ii)12n mile将食品废弃物和一切其他垃圾,包括纸制品、碎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及类似的废弃物处理入海;(c)本条(b)(ii)中所述的垃圾,在通过了粉碎机和磨碎机后,可允许尽可能远离最近陆地处理入海,但在任何情况下禁止在距最近陆地不到3n m i1e处理入海。
这种业经粉碎或磨碎的垃圾,应能通过筛眼不大于25mm的粗筛。
●位于距陆地12n mi1e以外的这种固定或移动平台和停靠这种平台或与其相距在500m以内的一切其他船舶,可允许已通过粉碎机或磨碎机的废弃食物处理入海。
这种业经粉碎或磨碎的食品废弃物应能通过筛眼不大于25mm的粗筛。
●废弃食物处理入海应尽可能远离陆地,但在任何情况下,应离最近陆地不少于12n m ile;●总长度为12m或以上的船舶均应张贴告示以使船员和乘客知晓本附则第3条和第5条关于垃圾处理的规定。
●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和核准载运15名或以上人员的船舶,均应备有一份船员必须遵守的垃圾管理计划。
应备有一份《垃圾记录簿》。
《垃圾记录簿》应在作最后一次记录后保留2年。
3.5《ILO船员舱室设备公约》3.6《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构造和设备规则》(MODU CODE)1989及2001综合文本-总则3.6.1目的:《2009年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构造和设备规则》旨在为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的设计衡准、建造标准及其他安全措施提出建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这种平台、平台上人员和环境的风险。
3.6.2本规则适用于2012年1月1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第1.3节中所定义的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
3.6.3“A”级分隔系指由符合下列衡准的舱壁与甲板所组成的分隔:1它们用钢或其他等效的材料制成;2它们有适当的防挠加强;3它们用认可的不燃材料隔热,使之在下列时间内,其背火一面的平均温度较初始温度升高不超过140℃,且在包括任何接头在内的任何一点的温度较初始温度升高不超过180℃:“A–60”级“A–30”级“A–15”级“A–0”级4它们的构造应在1h 的标准耐火试验至结束时能防止烟及火焰通过;和5主管机关已要求按《耐火试验程序规则》对原型舱壁或甲板进行一次试验,以确保满足上述完整性和温升的要求。
●“B”级分隔系指由符合下列衡准的舱壁、甲板、天花板或衬板所组成的分隔:1它们用认可的不燃材料制成,且“B”级分隔建造和装配中所用的一切材料均为不燃材料,但并不排除可燃装饰板的使用,只要这些材料符合本章的其他相应要求;2它们具有的隔热值使之在下列时间内,其背火一面的平均温度较初始温度升高不超过140℃,且在包括任何接头在内的任何一点的温度较初始温度升高不超过225℃:“B–15”级“B–0”级3它们的构造应在标准耐火试验最初的0.5h结束时,能防止火焰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