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掌握巩固语言文字

合集下载

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言稿范文(通用7篇)

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言稿范文(通用7篇)

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言稿范文(通用7篇)【篇1】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言稿2023年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20周年。

2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在实践求索、接续奋进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言文字事业发展道路,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作用。

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坐标标明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展的新方位,要深刻把握语言文字发展的重要意义、鲜明特征与实践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与指示批示精神,聚力于“统”、着眼于“新”、立足于“同”,贯彻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促进中国语言文字事业迈步新台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聚力于“统”,在有效衔接中强化整体效能。

语言文字的习得是受良好语言环境的熏陶与循环往复提升的结果,这就决定了语言文字的推广与普及是一个长期过程。

要强化法的效用,立足实践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和居民身份证法等相关法律、配套法规的充分衔接,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各民族各地区间的普及,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各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基本用语用字,平衡地区间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上存在的差异,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整体效能的作用下,让法的协同效力发挥出更多实际效力,强化人民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和意识,提升国民素质。

着眼于“新”,在与时俱进中强化引导规范。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紧随时代进步而创新发展,不断构建理论、发展思想、创新形式,构筑连接思潮、乘势而上的语言文字发展大道。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文字的背后必须具备深层认识和时代意涵,不能唯新是从、盲目翻新,在语言文字的创新上必须扎根于文字严密逻辑上进行创新。

因此,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于语言文字的规范作用和监测管理,坚持基本法律制度,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力度,走好语言文字创新发展和规范使用的“平衡木”,集形音义于语言文字表达,确保语言文字的使用通俗易懂、明白准确、交流畅通,在依法管理语言文字中不断增强语言文字的生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预示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预示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07-08文|陆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属于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直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运用”方面,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预示语文课程在语言文字教学方面须实现三个转向。

一、语文课程内容由碎片化呈现转向任务群整合关于“语言运用”,新课标做了清晰界定,“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这一表述有三层意涵:第一,从语文知识经验来说,学生能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发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较为丰富的语言经验和良好的语感;第二,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来看,学生“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第三,从语言文化与情感来说,学生能“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这三层意涵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体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处于基础面的“语言运用”素养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语文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学术界对于语文课程内容和“语言运用”素养构成的认识是有很大差异的。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认为,小学语文科教学内容包括“阅读教学”“汉语教学”“作文教学”“识字教学”“写字教学”,它把“识字”与“写字”分列,强调汉语知识的传授。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的教学内容包括“识字写字”“课文”“练习”“作文”,其中“课文”“练习”显然是语文教科书呈现语文课程内容的载体形式,研制者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构成要素代替了课程内容构成要素。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思考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思考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排列首位,是因为语言文字是语文的内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目的。

下面就“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学习任务群谈谈自己的粗浅理解。

首先,“语言文字积累”的认识理解1.什么是语言。

如果单独起来说明使用,指的是口头语言。

它的内容从小到大排列是:词素、词、短语、句子、片段、篇章等。

2.什么是文字。

如果单独起来说明使用,指的是书面语言。

它的基本元素是: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等。

3.什么是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合起来就是语言文字。

一旦使用起来,形成三大要件:语言、文字、语文。

4.什么是语言文字积累。

积累是一个过程,在语言文字实践过程中,有所感悟。

在语言文字实践中思考,在语言文字实践中沟通,在语言文字实践中积累,在语言文字实践中提升。

其次,“语言文字积累”的策略运用1.感知语言文字。

①获取信息,认知语言文字。

在“单元预习课”上,初读课文,是获取课文内容的主要信息,认知语言文字是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的。

②识字学词,积累语言文字。

每一篇课文中都有学生需要学习的两类生字新词,学好生字和新词的过程也是感知语言文字。

③读好课文,感知语言文字。

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知语言文字。

2.理解语言文字。

①精读文本内容,理解语言文字;②研读文本内容,欣赏语言文字;③落实语文要素,运用语言文字。

比如,针对文本词语的理解。

统编教材三上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精读课文《花的学校》课后思考训练题 2.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①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作者:李仲成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4年第02期语言文字是人们获取信息、交换想法、进行抽象思考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按照内容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学习任务群,第一层设置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置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置了“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唯一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在整个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中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扩大词语量,增加阅读量,积累词汇段,了解语用规律,提高运用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把握教材特点,让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更有层次新課标针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中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提出了三个阶段性要求。

第一阶段:(1)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学习书写笔画简单的字,初步体会汉字结构的主要特点。

(2)先认先写基本字,学习部首检字法,尝试寻找汉字的一些规律,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

(3)认读拼音字母,拼读音节,认识声调,借助拼音认读汉字,学习音序检字法,在日常交际中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

(4)通过背诵、记忆课堂内外所学名言、谚语、格言、警句、童谣、简短的古诗词等,感受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学段:(1)在实际语言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5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5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5篇第一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

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

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

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

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

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

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

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

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程内容18个学习任务群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程内容18个学习任务群

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编者按:为便于老师查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18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及教学提示,以及理解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特整理如下。

1.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内涵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和应用系统。

(王宁)语文学习任务群改变了知识点能力点的组织形式……主题统领、学生的语文实践(也就是语文应用)为主线、板块式结构……(陆志平)“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蔡可)2.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点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

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差异性。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由若干学习任务群构成。

不同学习任务群具体的学习内容有所区别,体现不同的学习要求:必修的学习任务群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基本框架,体现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基本、共同的语文素养要求;选修的学习任务群则是在此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追求。

3.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创设学习任务群强调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相关学习情境中通过学科认知、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落到实处。

新课标核心素养解读

新课标核心素养解读

新课标核心素养解读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和语感。

在新课标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被视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学生需要在掌握语言文字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逐渐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和思维活动的结合,逐步提高其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

在新课标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被视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中,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实践活动,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文学鉴赏和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

在新课标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被视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中,感受文学的美感和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写作、表演等实践活动,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审美体验。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在新课标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被视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学习多元文化,开阔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

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所设置的6个学习任务群之间关系

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所设置的6个学习任务群之间关系

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所设置的6个学习任务群之间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是中国教育部颁布的一份全国性的教育标准文件,旨在规范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在该标准中,设立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即“掌握语言文字基本技能”、“理解和表达基本信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提高语文素养”、“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这六个学习任务群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和相互支持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掌握语言文字基本技能”这一学习任务群。

掌握语言文字基本技能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语文的前提和基础。

这个学习任务群包括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方面,是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关键。

通过掌握语言文字基本技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信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提高语文素养,以及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因此,掌握语言文字基本技能是其他学习任务群的基础和前提,而其他学习任务群的实现也需要学生具备这一能力。

其次,学习任务群“理解和表达基本信息”同样是紧密相关的。

理解和表达基本信息是在掌握语言文字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展开的,它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技能,能够准确地理解信息并正确地表达出来。

在这方面,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各种文本,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从而达到理解和表达基本信息的目的。

同时,理解和表达基本信息也为其他学习任务群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因为只有正确理解和表达信息,学生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提高语文素养,以及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第三,学习任务群“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核心在于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这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基本技能和理解和表达基本信息的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赏析古代诗词、传统文学等方式来实现,这也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是指个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和认知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认知能力:指个体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认知。

2.语言表达能:指个体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3.语言理解能力:指个体听懂他人言语、阅读文章或理解其中含义的能力,包括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

4.语言逻辑能力:指个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逻辑思考、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

5.语言习得能力:指个体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则、语法和词汇等知识的能力。

交际能力是指个体运用语言文字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交技巧: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的技巧,包括口头表达技巧、非语言交际技巧等。

2.非语言交际:指个体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声音语调等方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意图和态度。

3.跨文化交际:指个体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能够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习惯和行为方式。

4.情感交际:指个体能够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和情感变化,并能够适当地回应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5.沟通策略:指个体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和策略,以达到有效的沟通效果。

2022语文新课程四维目标

2022语文新课程四维目标

2022语文新课程四维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出发,构建了素养型的目标体系。

该体系由“总目标”和“学段要求”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为“总目标”,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通过九年学习最终应该达成的质量标准,属于语文课程的终结目标;第二层次为“学段要求”,即义务教育阶段的四个学段具体应该达成的学业质量水平,属于语文课程的过程目标。

终结目标统领和决定过程目标,过程目标支撑和指向终结目标,两个层次的课程目标统一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这一根本目的。

一、总目标:素养立意,分类落实2022年版课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表述一共分成以下九条: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3. 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4. 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6. 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7. 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语言文字规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教学指南

语言文字规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教学指南

语言文字规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教学指南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语言文字规范的学习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教学指南,帮助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第一部分:语法和拼写规范语法和拼写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基础,下面是一些有助于学生正确使用语法和拼写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 注重基础训练: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常用的拼写规范。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2. 错误纠正:及时纠正学生的语法和拼写错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持续反馈: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积极的鼓励。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努力提高,并建立正确的语言文字习惯。

第二部分:文体和修辞规范除了语法和拼写规范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不同文体和修辞手法的使用规范。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学生正确运用文体和修辞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 文体讲解:介绍不同的文体特点和使用场景,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的规范,从而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体进行表达。

2. 修辞训练:指导学生使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等,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鲜活性。

3. 阅读材料选择: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学习优秀的文章,分析其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并模仿其中的技巧。

第三部分:规范语言使用的重要性规范语言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以下是规范语言使用的几个重要方面。

1. 语境适应:不同的语境要求使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学生需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受众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

2. 尊重他人:学生需要学会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与他人交流,不使用粗俗、侮辱性的语言。

3. 理解误解:学生在沟通交流中要善于倾听他人,理解别人可能存在的误解,并积极去解释和沟通,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心得体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心得体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心得体会引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国家的统一语言文字标准,对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中应用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从中汲取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将进行分享。

学以致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最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和交流,还是在工作中的文档撰写和表达,都应该积极地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记录一些重要的事项。

通过书写,不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同时,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也能够避免因理解不同造成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工作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更加广泛。

无论是撰写报告、制定计划,还是与同事之间的邮件往来,都需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准确和规范。

只有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工作更加高效和流畅。

学习与反思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经常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反思,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

首先,我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我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同时不断总结和反思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

其次,我注重学习的实践性。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将其应用到实际中。

因此,我常常通过写作、口语练习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

最后,我不断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我经常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并找出自身不足之处,不断提升自己。

积极参与实践除了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外,我还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和理解水平。

首先,我经常参加语言文字的比赛和演讲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能够与他人进行切磋和交流,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高考语文考察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考察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考察知识点总结归纳语文科目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其考查的知识点繁多而广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高考语文考察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供大家参考。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古代文学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古代文学作品及其作者、文学流派、文学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熟悉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

1. 古代文学作品及其作者:重点掌握古代名著、古代诗词作品等,如《红楼梦》、《西游记》、《论语》等;同时要了解这些作品的作者背景、创作动机等相关知识。

2. 文学流派:熟悉古代文学的不同流派,如骈文、韵文、散文等,了解其特点和代表作品。

3. 文学特点:掌握古代文学的一些特点,如借古讽今、咏史抒怀、山水田园之美等。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现代文学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涉及到现代文学作品、作家及其创作背景、文学思潮等方面的知识点。

备考时,考生需要关注现代文学的发展变化以及代表性作品和作家的特点。

1. 现代文学作品及其作者:重点了解近现代文学作品,如《茶馆》、《围城》、《白鹿原》等,同时要注意作品的流派、题材和风格。

2. 作家及其创作背景:了解现代文学作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如鲁迅、老舍、莫言等,理解他们的文学观念和作品的社会背景。

3. 文学思潮:熟悉现代文学的一些思潮,如新文化运动、现代主义、现代派等,了解这些思潮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三、修辞手法与修辞语言知识点修辞手法与修辞语言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它们是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段。

在备考中,考生需要学习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同时要能够理解和分析修辞语言的表达含义。

1. 修辞手法:了解各类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掌握其定义和运用的案例。

2. 修辞语言:熟悉各种修辞语言的表达方式,如夸张、反问、排比等,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语言文字知识点语言文字是语文考试中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文字的基本功、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议论文写作教案:学习并应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议论文写作教案:学习并应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议论文写作教案:学习并应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作为学生,我们每天都需要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无论是课堂上的互动、社交媒体的发帖、还是写作文、文章等,语言文字都是我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习并应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对我们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规范化语言文字的重要性1.提高思想表达能力语言文字是人类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只有掌握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学习写作时,精准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易懂,表达的思维更加清晰有序。

2.提高写作能力学习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简明、准确有力,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来传递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形式,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文章更加受读者欢迎。

3.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习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认真负责、注重细节的态度。

在写作中,对语言文字的择、排列、修饰等方面都要注意,这要求我们有认真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其他学习和生活方面获得更好的成绩。

二、学习规范化语言文字的方法和步骤1.阅读古代经典文学古代经典文学是人类语言文字表现的一个高峰,阅读古代经典文学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优美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

在阅读古代经典文学时,要注意字句的选择、句型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其中的优秀表达方法,这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中运用到那些典雅而美妙的语言文字。

2.多模仿模板在学习写作时,可以多模仿一些经典的写作模板,比如各种类型的议论文、说明文、叙事文等。

通过模仿这些模板和范例,我们可以掌握到各种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篇章结构,这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获得更好的写作效果。

3.注重语句的精练在写作中,要注意语句的精练程度,删繁就简,将复杂的思维和话语组织成具有简明扼要的语句。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两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两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规律2. 词语的构成和搭配3. 句子的表达和连接4. 常见的修辞手法5. 简单的文章阅读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规律2. 词语的构成和搭配3. 句子的表达和连接4. 修辞手法的运用5. 文章的阅读和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规律、词语构成、句子表达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句子和文章,讲解修辞手法和阅读技巧。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实践教学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2. 教学步骤:a. 引入新知识,讲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b.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点。

c. 小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巩固所学。

d. 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七、教学内容1. 段落结构和篇章布局2. 写作技巧和策略3. 口语表达和交流技巧4.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5. 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和修养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段落结构和篇章布局2. 写作技巧和策略3. 口语表达和交流技巧4.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5. 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和修养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段落结构、篇章布局、写作技巧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学作品,讲解欣赏和分析方法。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自己的语言经验,进而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还包括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要素包括文化认同、文化理解、文化积淀和文化参与。

在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总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和形成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掌握巩固语言文字
————————————————————————————————作者:————————————————————————————————日期:
要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掌握巩固语言文字-社会科学论

要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掌握巩固语言文字
王淑萍
我们的课程改革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在经历了课程改革的洗礼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可谓是精彩纷呈。

课堂模式多样,课堂花样百出,一时间我似乎不知道要做好语文教学该从何下手了。

静下心来,我思考:语文教学我该怎样教?语文课上我该教什么?……于是,我重新翻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品味其中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这里的能力,无论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是口语交际能力,无不渗透着语言文字的运用,只有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中才能展现出这些能力的高低,而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学生掌握巩固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

于是,我坚信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这一华丽转身的理念。

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要学习生字词语,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学习句子、段落、文章的内容及表达方法,并在练习运用中巩固掌握语言文字。

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开始走出以前按步就班上课的语文教学模式,现在的课堂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去教学生,老师就是引导学生去做。

当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我开始琢磨怎样让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掌握巩固语言文字。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识记字词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多种方法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

主要体现在课标对各个学段教学目标的表述当中。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从“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到“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等,对学习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等有了更深层的表述,其主要内涵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去主动识字,独立识字。

1.培养识字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而学生只有去主动地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即我们所说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就是要培养学生学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只要学生对所学课程有兴趣,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紧跟老师的步伐。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细小行为,发现学生的细小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课堂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会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
参与老师的教学。

2.培养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的方法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简单介绍三种:
⑴快乐体验促进法。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⑵游戏活动促进法。

这种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最合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点编进各种游戏当中,引导学生边游戏边学习。

教会学生后,让学生当老师去教同学、教家长。

如此,学生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教的过程是一个巩固的过程。

一天我上语文课,课上学生似乎没有什么精神上课,刚刚学过的生字似乎并没有进入孩子们的大脑。

这样的氛围、这样的课堂怕是要完不成教学任务的。

我想应该有种激励来激发孩子们的热情。

于是,“孩子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只见孩子们的眼睛一亮,一个个都来了精神。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字的游戏。

”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

整个猜字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认字的效率大大提高。

课堂上我们要时不时地想出一些孩子们没有见过的小游戏来吸引他们巩固知识。

⑶实践作业促进法。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多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一些窍门,促进大脑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往往会发现很多有新意的、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当学生有了兴趣后,其主体作用自然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仿写句子、段落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以应考为最终的教学目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

在广大学生的心里,语文就是一种负担,尤其是写作的时候,学生无话可写,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弊端,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此一来,学生作文时怎能有话可说?怎能有文可写?以前我们总认为,写作就是作文课的内容。

其实不然。

写作随处可见,尤其是现在这个信息的畅通的时代,手机编辑短信是经常的事,这就是一种写作。

生活中写作是常有的事。

如此,写作不仅仅是写作课的任务。

语文课的所有教学都肩负着写作教学的使命。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仿写是独立写作的前提。

教学中怎样教学仿写呢?我认为应该在平时的课堂上进行。

我们在语文课上要学习课文的修辞方法,要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这些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想,我们的课堂要时时、事事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做好准备。

备课时,老师要根据所教的课文内容,提炼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知识点。

课堂上,老师就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围绕知识点,带领孩子通过朗读、体会、美读课文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点的精髓,然后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时组织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练笔,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这样,每一堂课上增加一个小练笔,或让学生根据课文去仿写,或运用文中的知识点去创造,使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如此,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且在这些小练笔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积累写作的经验。

所以,语文课堂上两次动笔是必不可少的,即动
笔写字、动笔写话。

如果我们能够长此坚持下去,相信我们的学生会令我们刮目相看的。

当学生能出口成章的时候,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掌握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三、广泛阅读
当今社会,信息随处可见,信息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我们每天处在信息当中,要从众多的信息中搜集到各种相关的、有用的信息。

就要进行广泛阅读。

广泛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去掌握更多的语言文字,广泛阅读的直接结果是提高了识字量。

广泛阅读不仅仅只是阅读信息、新闻,更重要的是要阅读各种书籍。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前辈对后辈的教诲。

读书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读一切好的书就是与众多高尚的人谈话。

接触不同时代的优秀书籍,实际上就是与不同时代的名人、哲人谈话,书中的哲理无不让人折服。

读这样的书怎能不会让人接受心灵的洗礼?广泛阅读促使人们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启迪了人的心灵,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掌握巩固语言文字,唯此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双埠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