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合集下载

泉州22个遗产点介绍

泉州22个遗产点介绍

泉州22个遗产点介绍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遗产点。

本文将介绍泉州22个具有代表性的遗产点。

1、清源山石窟:位于泉州南郊清源山一带,为宋代早期的佛教石窟,是福建南方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一组石窟。

2、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区域,东起文化路,西至虎邱路,占地面积26.6万平方米,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佛教文化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3、灵秀山:位于泉州市区的东北部,是一座自然风景区,也是泉州的历史文化名胜区之一,山上有多个景点,如灵秀寺、千佛塔、南安岩画等。

4、开元洞:位于泉州市螺洲中心岛上,是一座岩溶地貌的天然洞穴。

开元洞内有大量的石柱、石笋、石帘等溶蚀岩石奇观,是泉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6、南安岩画:位于泉州市灵秀山南部的南安河畔,是一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岩画对象多为佛教题材,内容相当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7、永春四川驿:位于泉州市南部永春县西南乡四川村,为明代嘉靖年间的驿站,是永春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8、以马内利教堂:位于泉州市区东南部的丰泽区草铺,是东南亚最大的天主教堂,在福建省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9、汉文化博物馆: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区域文化路右侧,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博物馆,展示的文物以汉代文化为主。

10、泉州海丝博物馆:位于泉州市区体育路上,是一座以海丝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展示泉州在海丝时代的商业文化和交通技术。

11、埕口古城:位于泉州市安海镇,是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遗址,现存城墙、门楼、碉楼、街巷等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12、浮桥遗址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南部的龙港区,是泉州市自然公园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木制浮桥,是泉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13、安海古田会馆:位于泉州市安海镇,是一座保存较完好的僑乡会馆,建于清代中统年间,是泉州市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14、安海曾厝垵:位于泉州市安海镇,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传统民居聚落,具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和南派建筑特色,是泉州市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

介绍泉州的庙宇作文题目

介绍泉州的庙宇作文题目

介绍泉州的庙宇作文题目泉州庙宇源远流长,它以庙堂殿宇、建筑和庙宇活动为重要特色,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庙宇文化的承载。

它集古民俗、庙宇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传统文化于一体,是一座以古建筑为特色、人文丰厚的小古城。

二、具有历史意义的泉州庙宇1、五仙街五仙街位于泉州市的心脏地带,是一条短小而宽敞的街道,是泉州最繁华的地段,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街道之一。

它位于蔡塘街道中心,是泉州历史文化的密集地,是泉州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街道之一。

五仙街沿街有许多古庙宇,其中最著名的有西保王庙,它是宋开宪年间最为古老的庙宇。

2、唐林寺唐林寺位于泉州市清开发区,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又称众王殿、文林寺,始建于唐朝中叶,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繁荣和衰败,经过数次修缮仍保留至今。

唐林寺内有各种宝贵的文物、文化遗产和珍贵的佛教艺术珍品。

3、天主教堂泉州天主教堂位于泉州的中心地带,是泉州第一座天主教堂,始建于十九世纪末,整座建筑犹如宝石般宝贵,被誉为“泉州天主教之宝”。

它外观宏伟,内部精美,文物展示让人叹为观止。

它代表着泉州历史文化的多元化和多元思想,是一座古建筑中的瑰宝,深受人们的崇拜。

三、泉州庙宇的现状现在的泉州庙宇环境优美,建筑古朴典雅,仍保留着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从采光、气候、景观等方面来看,泉州庙宇仍具有较高的综合美感,是一个集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庙宇文化遗产。

通过不断开放和改善保护机制,可以有效地保护泉州庙宇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传统文化,并不断繁荣发展泉州庙宇文化。

结论泉州庙宇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建筑、文物和文化已经成为泉州价值的象征。

经过不断的开放和改善保护机制,泉州庙宇文化可以得到有效地保护,使它持续发展,以此来传承和发扬泉州的历史文化。

泉州一带旅游景点

泉州一带旅游景点

泉州一带旅游景点
1.清源山: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泉山路,是东南胜地,有山有水,宗教文化浓
厚,连绵群山巍峨峻秀,石雕造像静谧古朴。

2.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是福建省内最大的佛教寺院,始
建于唐朝,历史悠久,保存着很多古代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

3.西街:泉州西街是千年古街区,也是泉州又名的步行街,保存着众多文物
胜迹,古味悠远。

4.晋江梧林传统村落:位于泉州市晋江市东西三路,极具闽南特色,有着华
侨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5.崇武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为抵抗倭寇而建的石头
城。

6.泉州清净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108-110号,是我国现存最古老、
独具伊斯兰教风格的清真古寺。

7.洛阳桥:位于泉州市洛江区桥南街与蔡襄路交叉口,是屹立千年之久、国
内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

8.安溪清水岩:是福建名茶“铁观音”的故乡,岩峰顶有泉水“观音泉”,
水质清醇甘香。

9.关岳庙:位于鲤城区涂门街北侧,庙内供奉关羽和岳飞。

10.永宁古镇:古镇中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和文化景点,如:龙溪宫、宁昌庙、
笋江塔等。

此外,泉州还有西湖公园、桃花岛、南建筑博物馆、泉州博物馆、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等景点。

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泉州,坐落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在泉州的发展历程中,文化旅游产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泉州文化旅游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泉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它就是东南沿海的商贸中心,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作为福建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遗产主要有世界文化遗产——泉州的土楼群、清代海外交通文化遗产——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南音等。

这些文化遗产为泉州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泉州目前的文化旅游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泉州土楼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泉州文化旅游的瑰宝。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土楼群的开发和保护成为了泉州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此外,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也是一个受欢迎的景点,街区内保存着众多的历史建筑,展示了泉州作为海外交通重镇的繁荣历史。

泉州的文化旅游还侧重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泉州南音作为传统的戏曲剧种,具有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南音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保护地方文化,并且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

尽管泉州的文化旅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泉州的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大。

与其他知名旅游城市相比,泉州的知名度还相对较低。

其次,泉州文化旅游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土楼群等景点受到了游客的好评,但是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的不足限制了游客的体验。

第三,目前泉州的旅游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旅游上,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为了将泉州的文化旅游业做得更好,未来应该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通过多种渠道,向更广泛的游客群体传播泉州的独特魅力。

其次,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善。

提供更好的交通条件、更舒适的住宿环境以及更完善的旅游导览等服务,能够进一步吸引游客。

此外,泉州还应该注重多元化发展。

泉州市宗教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对策

泉州市宗教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对策

摩尼教等 . 完整保留了为数众 多的古代 官观寺庙 等建筑和大量与宗教有关的墓、 、 碑 石刻、 经书、 典 籍等 , 可谓种类齐全 , 无所不有 , 是多种宗教资源 精品的荟萃之地( 见表 1。所有这些宗教资源都 )
具有很高 的考古 、 艺术价值 , 成为宗 教旅 游 的最 大
魅力 。
4 9





代 柬

开元寺
佛教
鲤城 区西街
全国重点佛教寺 院, 福建十大最佳风景之 一
龙 山寺 承天寺 延福寺
喇嘛教 三 世佛造 像 清源山老 君岩造像 天后官 清净寺
佛教 佛教 佛 教
佛教 道教 道教 伊斯 兰教 伊斯 兰教
柬 柬 柬
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我国现存封号最高的妈 祖庙 我国现存最早 、 最古 老的伊斯兰教寺
伊斯兰教 圣墓 草庵摩尼教寺
我国现存最古老 、 最完好 的伊斯 兰圣迹 , 世界第 三大 丰泽区灵 山东郊外 圣墓 晋江罗 山华表 山 我国少存的摩尼 教寺庙之一
摩尼教
兀 一
依旧, 须眉清晰可辨。 1 珍品多 , . 4 地位高 泉州具有“ 泉南佛国” 之称 , 艺术珍品 、 各种佛 雕、 经书 、 器等文物 数以千计 , 法 其中不乏孤 品 、 精
泉州市宗教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对策49表1泉州主要宗教旅游资源及分布名称教别年代位置地位开元寺佛教宋鲤城区西街全国重点佛教寺院福建十大最佳风景之一龙山寺佛教宋晋江安海台湾440多座龙山寺的鼻祖闽南著名的千年古刹承天寺佛教宋鲤城区崇阳门福建省第二大寺院号称闽南甲刹延福寺佛教宋市区涂门街福建省第二座佛寺喇嘛教三佛教元清源山碧霄岩我国现存最早保护最好的三世佛石雕造像世佛造像清源山老道教宋市区西隅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君岩造像天后宫道教宋鲤城区天后路我国现存封号最高的妈祖庙清净寺伊斯兰教宋鲤城区涂门街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伊斯兰教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迹世界第三大伊斯兰教唐丰泽区灵山东郊外圣墓圣墓草庵摩尼教寺摩尼教元晋江罗山华表山我国少存的摩尼教寺庙之一依旧须眉清晰可辨

泉州关帝庙调研报告

泉州关帝庙调研报告

泉州关帝庙调研报告泉州关帝庙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泉州市境内的关帝庙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当地文化、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前往泉州市境内的多个关帝庙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在观察其整体规划、建筑形式、文物珍藏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同时也和一些工作人员进行了面谈。

2. 文献资料整理: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泉州关帝庙的文献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研究论文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三、调研结果1. 概况:泉州市境内的关帝庙大致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涵盖了城市中心区域、郊区以及一些乡镇。

其中一部分是经过修复的古建筑,另一部分是近年来新建或扩建的现代庙宇。

2. 建筑特点:泉州关帝庙的建筑形式多样,包括传统园式庙宇、寺庙、亭台等,有的庙宇规模庞大,有的规模较小。

建筑风格以古朴典雅为主,大多数庙宇采用了典型华南建筑风格,同时也融入了一些当地特色。

3. 文化内涵:关帝庙是以关羽为主神的信仰场所,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体现。

人们在这里祈求神灵保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庙宇内,常常有一些文物珍宝陈列,展示了泉州关帝庙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

4. 经济影响:关帝庙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庙宇的修缮和运营需要的资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建筑材料、装饰品、文化创意产品等。

其次,庙会等宗教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也促进了周边商业繁荣。

5. 旅游价值:泉州关帝庙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价值。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了解泉州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同时,举办庙会、祭祀等活动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四、调研建议1. 保护传统庙宇:鉴于泉州关帝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应加强庙宇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确保其尽量保持原貌,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

2. 挖掘文化内涵:进一步挖掘泉州关帝庙的文化内涵,包括开展文化研究、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摘要:一、引言二、泉州世遗景点概述三、泉州世遗景点详细介绍1.开元寺2.清净寺3.伊斯兰教圣墓4.泉州府文庙5.磁灶窑址6.草庵摩尼光佛造像7.伊斯兰教文化陈列馆四、泉州世遗景点的保护与传承五、结论正文:泉州,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世界遗产资源。

本文将详细介绍泉州的七个世遗景点,包括开元寺、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和伊斯兰教文化陈列馆。

一、引言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自古以来,泉州文化交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其中,世界遗产共有七处,分别是开元寺、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和伊斯兰教文化陈列馆。

二、泉州世遗景点概述泉州的世遗景点主要涵盖了佛教、伊斯兰教、儒家等多个宗教和文化体系,呈现了泉州文化交融的特色。

这些景点既有古老的寺庙,也有千年窑址,以及独特的摩尼光佛造像,反映了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泉州世遗景点详细介绍1.开元寺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该寺创建于唐初垂拱二年(686 年),初名莲花道场,武周天授三年(692 年) 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 年) 改额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 更名开元寺。

2.清净寺清净寺,又称圣友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净社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

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占地面积约2500 平方米。

3.伊斯兰教圣墓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市丰泽区灵山伊斯兰教圣墓社区。

据传,此处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门徒三贤四贤的墓地。

4.泉州府文庙泉州府文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学府街。

该文庙始建于唐代,是福建省最大的文庙建筑,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庙之一。

5.磁灶窑址磁灶窑址,位于泉州市晋江市磁灶镇。

磁灶窑是泉州古代著名的陶瓷窑口,创烧于唐代,繁盛于宋元时期,以生产外销陶瓷为主。

泉州古城调研报告

泉州古城调研报告

泉州古城调研报告泉州古城调研报告一、引言泉州古城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泉州古城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以及旅游资源,并收集关于古城保护和利用的相关信息。

二、历史沿革泉州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战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

唐代时期,泉州古城成为东南亚贸易的重要港口,并发展出独特的海外贸易文化。

宋代时,古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文化繁荣,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推动。

明代以后,泉州古城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建筑。

三、文化底蕴泉州古城是一座融合了多种文化的城市,在宗教、建筑、民俗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首先,泉州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清真寺,如姑嫂塔清真寺、陈塘清真寺等,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的重要中心之一。

其次,古城的建筑风格多样,有宋代古街区、元代古汇庙、明代古楼阁等,展示了泉州古城的历史变迁。

此外,泉州古城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传统的婚俗、节日庆祝等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四、旅游资源泉州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泉州古城内散布着众多历史建筑和遗迹,如开元寺、开福寺、泉州东西溪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另外,泉州还以其美食闻名,古城内的小吃街和夜市提供了海鲜、糕点等各种美食供游客品尝。

此外,泉州的民俗表演也是旅游者的亮点,如闽南婚俗表演、泉州海丝歌舞等,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了泉州古城的特色文化。

五、古城保护和利用在保护和利用古城方面,泉州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泉州古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了重要历史建筑和遗迹。

其次,泉州古城的城市规划也很注重保护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

另外,泉州还积极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开设了众多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旅游资源。

六、结论泉州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沿革、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古城保护和利用方面,泉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泉州最值得一去的寺庙有哪些

泉州最值得一去的寺庙有哪些

泉州最值得一去的寺庙有哪些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寺庙众多,每一座都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和历史底蕴。

以下为您介绍几座泉州最值得一去的寺庙。

开元寺,无疑是泉州寺庙中的璀璨明珠。

它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走进开元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壮观的天王殿,殿内供奉着四大天王,他们神态威武,守护着寺院的安宁。

穿过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这是开元寺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着五方佛,佛像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

大雄宝殿的建筑风格独特,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

开元寺内还有东西塔,这两座塔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

东塔名为“镇国塔”,西塔名为“仁寿塔”,它们都是用花岗岩石砌成,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塔身上的浮雕精美绝伦,生动地展现了佛教故事和古代人民的生活场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寺内还有甘露戒坛、藏经阁等建筑,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味。

承天寺,也是泉州的名寺之一。

它位于泉州市中心的承天巷,环境清幽宁静。

寺内建筑错落有致,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承天寺的大雄宝殿气势恢宏,殿内供奉着华严三圣等佛像。

在寺内漫步,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氛围,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

它位于泉州市涂门街,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清净寺的门楼高耸,用辉绿岩和花岗岩石砌成,展现了阿拉伯式的建筑风格。

寺内的礼拜堂、望月台等建筑保存完好,见证了泉州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天后宫,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

它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供奉着海上女神妈祖。

天后宫的建筑风格富有闽南特色,红墙绿瓦,雕饰精美。

每年都有众多信徒前来朝拜,香火旺盛。

崇福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崇福路。

这座寺庙始建于北宋初年,历史悠久。

寺内的建筑古朴典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等。

崇福寺的钟声悠扬,回荡在寺内,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总之,泉州的这些寺庙各具特色,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更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发展泉州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发展泉州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界各地, 特别是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 , 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
成为维系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台湾的传统文化, 大多是源 自
闽南文化 , 如闽南语、 南音 、 南戏 、 生活方式 、 民风习俗等。发展
泉州 文化 旅游 服务 业 ,不 仅有 利于 对 闽南文 化进 行 深 人挖 掘 、
2 0 1 1 年泉州市接待 国内外游客近 2 7 6 5 . 5 万人次 , 旅游总收
何小英
( 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 福建 泉州 3 6 2 0 0 0 )

要: 泉州历史辉煌,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 具有开发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的优越条件。本文拟通过对泉州文化旅游服
务 业发展 需求 、 发 展优 势及 存在 的 问题进 行 分析 , 就发展 泉 州文化旅 游服务 产 业提 出几 点建议 。
见》 , 今后泉州将全面优化文化产业整体布局 , 依托全市历史文
馆” 等称誉, 至今仍保 留着 2 O 多种 中外宗教的遗迹。
泉 州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资 的鼎盛时期。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 它涵盖 了人们物
质 生 活 中 衣 食 住行 的方 方 面 面 , 也包含了礼俗 、 民俗 、 风 土 习
借助旅游景点有效地宣传民俗文化 , 使 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
扬, 而且 可 以 不 断地 丰 富和 更新 旅 游业 的 内涵 , 为 旅游 服 务 业
的发展 注入新 的活力 。
( 三) 有助 于联 系海 峡两 岸 , 促 进祖 国和平统 一
作者简介: 何小英( 1 9 7 9 一) , 女, 福建泉州人, 统计师, 从事统计相近专业学术论文研 究。
关键 词 : 泉州; 文 化旅 游 ; 服 务产 业 ; 思考 ; 对策

泉州的宗教建筑都有哪些特色

泉州的宗教建筑都有哪些特色

泉州的宗教建筑都有哪些特色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的东南沿海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其丰富的宗教文化和众多的宗教建筑,成为了泉州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的宗教建筑种类繁多,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每一种宗教建筑都有着鲜明的特色。

先来说说佛教建筑。

开元寺无疑是泉州佛教建筑的杰出代表。

开元寺的建筑风格宏伟壮观,寺内的大雄宝殿是其主体建筑,采用了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形式,飞檐翘角,气势非凡。

大殿内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庄严肃穆。

这些佛像雕刻精美,工艺精湛,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开元寺中的双塔——镇国塔和仁寿塔,更是闻名遐迩。

双塔均为石塔,造型独特。

塔身雕刻着精美的佛像、花卉和瑞兽等图案,栩栩如生。

塔的建筑结构精巧,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泉州的佛教建筑在布局上也十分讲究。

通常以中轴线为基准,依次排列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两侧则分布着钟楼、鼓楼、藏经阁等附属建筑,形成了一个严谨而规整的布局。

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佛教的庄严和神圣,也为信徒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修行和礼拜场所。

道教建筑在泉州也是别具特色。

天后宫就是其中的典型。

天后宫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

它的建筑风格富有闽南特色,红墙绿瓦,色彩鲜艳。

天后宫的山门造型独特,富有动感。

进入山门,便能看到大殿。

大殿的屋顶采用了闽南传统的燕尾脊形式,曲线优美,灵动活泼。

殿内供奉着妈祖神像,香火旺盛。

道教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会利用山水地势来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在建筑装饰上,常运用木雕、石雕、彩绘等工艺,表现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内容,富有文化内涵。

伊斯兰教建筑在泉州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

其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中阿合璧特色。

清净寺的门楼采用了阿拉伯式的穹顶和尖拱,造型优美。

寺内的礼拜大殿采用了石质结构,殿内的石柱和墙壁上刻有精美的古兰经经文和花卉图案,展现了伊斯兰教独特的艺术风格。

泉州的特色

泉州的特色

泉州的特色
泉州是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

以下是一些泉州的特色:
1.历史文化: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博物馆,如开元寺、东西塔、清净寺等,展示了泉州深厚的历史底蕴。

2.宗教文化:泉州是中国宗教文化的汇集地,这里有多样的宗教建筑和文化遗产,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让泉州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

3.自然景观:泉州的自然景观也非常迷人,如清源山、九日山、戴云山等,都是旅游爱好者探险和观赏的胜地。

4.民俗文化:泉州的民俗文化独特而丰富,如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等,都是泉州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5.美食:泉州的美食文化也非常出名,如土笋冻、牛肉丸、鱼丸等,都是泉州的传统特色美食。

6.侨乡特色: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许多泉州人旅居海外,为泉州的文化和经济带来了独特的元素。

7.建筑风格:泉州的建筑风格独特,如红砖楼、闽南古厝等,展现了泉州独特的建筑艺术和风情。

总的来说,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风景优美的城市,有着独特的魅力。

泉州宗教文化

泉州宗教文化

道教建筑文化
道教讲究修身,在古代传说更多书写了道教的炼 丹术,所以道教的建筑特点就是避世。建筑多在高山 美景,以髙险而著称,道教建筑多人物与房屋一起遍 于山际。 著名建筑有峨眉山的金顶、江西的天师府、北京 的白云观。 泉州著名的便是清源山的老君岩。
伊斯兰建筑文化
伊斯兰教的建筑特点就是建筑本身为白色,建筑顶 上多是圆顶或者是尖塔,主体建筑前舍友广场或者是水 池,象征着伊斯兰爱好圣洁的特点。 著名的建筑有麦加大清真寺、 阿克萨清真寺、 倭 马亚清真寺。 泉州著名的伊斯兰教就是圣墓。
泉州伊斯兰概况 宗教概况
据《旧唐书》载,在“正统哈里发时期”就已派 使节、于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朝见高宗,介 绍其教及其“政教合一”之国,这是有史为证的 最早由西域传入的记载。而后官方、民间的传播 记载亦就逐渐多了,当时唐肃宗还允准留居或世 居中国。事实上,据《闽书· 方域志》载,在“穆 圣”从麦加迁麦地那时,即唐高祖“武德中” (约公元622年左右)就有“穆圣”的门徒“大贤 四人”,越过阿拉伯海、经孟加拉湾、穿过马六 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而分别到广州、泉州、扬州 传教,其中的“三贤”沙谒储、“四贤”我高仕 二位即在泉州传教至“归真”(逝世),其时尚 无“泉州城”,而其墓葬在后来的泉州城东郊外 的山上,于是后来便称此山为“灵山”。 可见,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海上传入为最早, 而泉州是其最早传入的发祥地之一。
佛教建筑文化
宗教的思想、文化还反映在其建筑上,各个宗 教之间的建筑各自不同,体现了自己宗教的主体思 想特征。 佛教的建筑体现受苦才能飞升和众佛大爱大仁, 所以佛教建筑特点就是神圣、庄严。多以金箔贴佛, 体现佛的庄严,建筑顶部大多有龙、狮辅以左右, 低矮、宽阔也是佛教的建筑特点。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其中像柬埔 寨佛教建筑吴哥窟、甘肃夏河县拉卜仑寺佛塔,以 及泰国的玉佛寺。 泉州的开元寺也是包罗佛教的建筑特点: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
摘要:
一、泉州简介
二、世遗景点介绍
1.开元寺
2.清净寺
3.东西塔
4.泉州民居建筑
5.泉州港古建筑
正文:
【一、泉州简介】
泉州,位于我国福建省东南部,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

这座城市的人口超过600万,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

泉州是海外华侨、华裔、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之一。

这里的风景秀丽,山峦起伏,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

【二、世遗景点介绍】
1.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该寺创建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历经多次更名,最终定为开元寺。

2.清净寺:又称圣友寺,位于泉州市区东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

清净寺始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78年),历经多次修建和扩展,寺
庙内的建筑和石雕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3.东西塔:位于泉州市区南部,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

东西塔分别为东塔和西塔,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修建和维修。

两塔均为方形砖塔,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

4.泉州民居建筑:泉州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闽南风格著称,代表性建筑有骑楼、红砖厝、土楼等。

这些建筑既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又具有实用性,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5.泉州港古建筑:泉州港古建筑群包括一系列古代港口设施和宗教建筑,如天后宫、南建筑群、北建筑群等。

这些建筑见证了泉州古代港口的繁荣和兴盛,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总之,泉州的世界遗产景点丰富多样,反映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论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论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论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旅游管理本科(1)班陈红梅120070701109 摘要:泉州宗教文化发达,宗教文化旅游是泉州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了泉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分析旅游产品的策略和旅游路线的整合,阐述了泉州宗教旅游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泉州、宗教文化旅游、佛教、道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发展方向正文: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夕日的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广泛而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泉州文化也受到这些外来文化,特别是外来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而泉州以其博大的胸襟容纳了世界的各大宗教,并与泉州当地文化和谐相处和发展,直到今天,尽管有些宗教已濒临消失,有些宗教思想还在继续传播,但他们都给泉州留下了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

因而泉州也被称为“宗教胜地”,“世界宗教博物馆”。

一、泉州市宗教文化资源概况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海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港口。

唐、宋、元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

世界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纷至沓来,传教于此。

在这里,中西文化长期和谐相处,多元共存,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使泉州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一)泉州佛教。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

东汉末年,中国江南地区也有了外来的僧侣译经传教者。

后来,又有隋末皇泰年间建的安海“龙山寺”,唐垂拱二年建的开元寺等佛教寺院出现。

唐、五代时,泉州的佛教发展呈上升兴旺态势。

在增修建开元寺之后,又在城东一隅增建了“承天寺”等。

至唐末,佛教建筑寺庙在“泉州”辖区内,就有数十座。

而且出现不少高僧,翻译大量经典,佛学著作也不少。

宋时,与“泉州港”的兴盛相呼应的缘故,佛教发展仍呈上升态势。

宋代以后,泉州的佛教渐趋世俗化,但仍继续发展。

泉州历代建造的佛寺有名称可考的多达800多座,现尚存339座。

泉州的佛寺,大多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巍峨壮观,具有特色,许多寺院被列为各种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佛寺,并且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泉州宗教

泉州宗教

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 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 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 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 创立了摩尼教。摩尼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 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 压迫。
草庵--摩尼教遗 址位于距泉州市区 南门外19公里的晋 江余店苏内村万山 峰(又名万石山、 华表山),为我国 仅存完整的摩尼教 遗址。因古用草构 屋,故曰草庵。
国内现有最早的清净寺
“艾苏哈卜清真寺”依然矗立 在泉州繁华的涂门街。 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早 在唐朝就有三贤四贤来传教。据 史书称:泉州唐时传有“麒麟 寺”,就是阿拉伯人的礼拜寺。 而泉州清真寺,则成我国现存最 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 格的伊斯兰教寺,是我国与阿拉 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 的重要史迹。
相关景点
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 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 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 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
三大片区组成。清源山景区方 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 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 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 多的海外游客。 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 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 “泉州”;山高入云又名“齐 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 “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 称“三台山”。
清净寺
草庵
道教发源于中国,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就在泉州传播, 并建造了位于市区的白云庙(现)。 泉州目前道教宫观100余座,道士有1100多人。 其中道教的元妙观、泉州府城隍庙、马甲仙公山、东岳行宫、 法石真武庙、晋江崇真殿、深沪宝泉庵、石狮城隍庙、南安郭山庙、 安溪城隍庙、永春百丈岩、德化石壶殿、惠安青山宫等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小组成员:林雅瑜(121240101)田芳芳(121240146)邱志康(121240128)所在院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年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级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泉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影响力小,在国内旅游中的地位不明显。

政府部门对其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城市旅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离旅游大市还有一段距离。

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投资结构分析提供依据,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分层次,突出重点。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例如政府旅游门户网站、地图、地名录、百度百科、旅游志等相关资料,通过这次资料的整理,可以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种类和分布特征。

一、泉州市旅游概况泉州市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

全市风景奇特,古迹众多,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处,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4处,在福建省首屈一指。

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

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泉州市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亚热带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泉州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亦使泉州成为福建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泉州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类型全,分布相对集中。

全市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均有。

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清源山、清净寺、天后宫、府文庙、崇福寺、李贽故居、承天寺、铜佛寺、县城隍庙、通淮关岳庙、释迦寺、玄妙观、花桥慈济宫、富美宫、白耉庙、铁炉庙、圣公宫一峰书院碑记及梅花石等。

泉州宗教旅游文化特色

泉州宗教旅游文化特色

保存着全国最为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清净寺 ----清净寺
泉 州 佛 教
------------泉 佛
延福寺 、承天寺 喇嘛教三世佛造像 开元寺 龙山寺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摩尼教遗址--草庵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摩尼教遗址--草庵
草庵寺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 草庵寺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 光佛、摩尼教寺庙,位于晋江 市华表山南麓,始建于宋代绍 兴年间,初为草筑而得名。据 史料记载,摩尼教在我国旧称 “明教”。其教义是杂糅佛教、 明教” 基督教、袄教而成的,唐武后 延载元年(公元694年 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 与此同时,有摩尼教高僧呼禄 法师传教入闽居泉。明初,由 于明太祖嫌其教义上逼国号, 遂摈其徒,毁其宫,摩尼教从 此一蹶不振,逐渐被其他宗教 所融合。因此,泉州草庵摩尼 教寺便成了仅存的珍贵史迹。
道教
----清源山老君岩造像 ----清源山老君岩造像
闽南著名的千年古刹----龙山寺 闽南著名的千年古刹----龙山寺
返回
延 பைடு நூலகம் 寺 返 回
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是福建省唯一获得全国汉族佛教重点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西街, 寺院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寺。现有面积7.8万平方米 万平方米, 寺院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寺。现有面积7.8万平方米,始 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多年的历史。 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山门天 王殿、甘露戒坛均属海内外少有。大雄宝殿又称百柱殿, 86根 王殿、甘露戒坛均属海内外少有。大雄宝殿又称百柱殿,有86根 两人合抱的大方柱,丈八金身的五方佛,装饰于梁槽间的24尊飞 两人合抱的大方柱,丈八金身的五方佛,装饰于梁槽间的24尊飞 天乐伎。寺中古桑莲树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生机盎然, 天乐伎。寺中古桑莲树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生机盎然,被列为 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

泉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泉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泉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泉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引言1.1 调查目的本文档对泉州市境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旨在了解该地旅游资源的概况、特色以及潜在的开发价值,为进一步的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参考。

1.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踏查、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途径,对泉州市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旅游设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

第二章自然景观资源调查2.1 自然景点概况2.1.1 西湖风景区西湖风景区位于泉州市西南部,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湖泊、山川、温泉为主要景观特色的风景区。

2.1.2 龙岩山龙岩山位于泉州市东北部,海拔约1000米,是一个以山峰巍峨、峡谷幽深为主要特色的自然景区。

2.2 自然景观特色分析2.2.1 西湖风景区特色西湖风景区以湖泊和温泉资源闻名,其中西湖湖水清澈,湖岸周围葱翠的山峰与湖水相映成趣。

温泉具有对皮肤病、风湿病等有一定疗效的特点。

2.2.2 龙岩山特色龙岩山以险峻的山势和独特的地质景观著名,山上分布着众多的瀑布、溪流和奇特的岩石景观,给人以壮丽、奇特之感。

第三章文化遗产资源调查3.1 古建筑调查3.1.1 渔阳古街渔阳古街位于泉州市中心,是一条保存完好的传统街区,街上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是观光游客喜爱的景点之一。

3.1.2 开元寺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南郊,建于唐代,是泉州地区最具规模和历史价值的佛教寺庙之一,被誉为“东南禅宗发源地”。

3.2 文化特色分析3.2.1 渔阳古街特色渔阳古街是泉州市保存最完整的传统街区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古色古香的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泉州市的一个重要文化景观。

3.2.2 开元寺特色开元寺作为泉州地区的重要佛教寺庙,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是研究当地佛教历史和艺术的重要学术资源。

第四章旅游设施调查4.1 交通设施4.1.1 高速公路泉州市境内有泉金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等高速道路,相互连接,便捷的交通网络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

泉州伊斯兰教遗址所闻所感

泉州伊斯兰教遗址所闻所感

泉州伊斯兰教遗址所闻所感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就被誉为“东方的第一大港”,海外交通非常繁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踏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宗教遗迹和伟大的方建筑,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东郊灵山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山青水秀,绿草有茵,是穆斯林向往的胜迹。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目前它的教徒人数仅次于基督教徒。

该教创立于公元七世纪初,创始人穆罕默德。

七世纪10年代,阿拉伯半岛原为多神教信仰地区,后来因受到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影响,逐渐向一神教过渡。

后来汉志地区有人根据社会需要,反对崇拜偶像,因此就创造一种不太拘泥于教条与仪式的一神教,即“哈尼夫教”。

该教尊古莱氏人的部落主神“安拉”为唯一的神,相信“天命”、“复活”、“惩罚”、“报应”等。

它的产生为伊斯兰教打下了思想基础。

但是,哈尼夫教不具备统一阿拉伯民族的条件。

因为当时不重视教义理论建设,又缺少一位能接受“安拉”启示的先知,所以,穆罕默德目睹多神教的落后和阿拉伯半岛的分裂,于是进入希拉山洞沉思。

千百年来,这座伊斯兰教圣墓一直受到历代泉州人民和穆斯林的保护,它是我国极为珍贵的伊斯兰史文物。

它犹如不朽的花朵,永远开放在穆斯林的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旅游管理本科(1)班陈红梅120070701109 摘要:泉州宗教文化发达,宗教文化旅游是泉州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了泉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分析旅游产品的策略和旅游路线的整合,阐述了泉州宗教旅游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泉州、宗教文化旅游、佛教、道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发展方向正文: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夕日的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广泛而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泉州文化也受到这些外来文化,特别是外来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而泉州以其博大的胸襟容纳了世界的各大宗教,并与泉州当地文化和谐相处和发展,直到今天,尽管有些宗教已濒临消失,有些宗教思想还在继续传播,但他们都给泉州留下了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

因而泉州也被称为“宗教胜地”,“世界宗教博物馆”。

一、泉州市宗教文化资源概况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海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港口。

唐、宋、元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

世界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纷至沓来,传教于此。

在这里,中西文化长期和谐相处,多元共存,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使泉州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一)泉州佛教。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

东汉末年,中国江南地区也有了外来的僧侣译经传教者。

后来,又有隋末皇泰年间建的安海“龙山寺”,唐垂拱二年建的开元寺等佛教寺院出现。

唐、五代时,泉州的佛教发展呈上升兴旺态势。

在增修建开元寺之后,又在城东一隅增建了“承天寺”等。

至唐末,佛教建筑寺庙在“泉州”辖区内,就有数十座。

而且出现不少高僧,翻译大量经典,佛学著作也不少。

宋时,与“泉州港”的兴盛相呼应的缘故,佛教发展仍呈上升态势。

宋代以后,泉州的佛教渐趋世俗化,但仍继续发展。

泉州历代建造的佛寺有名称可考的多达800多座,现尚存339座。

泉州的佛寺,大多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巍峨壮观,具有特色,许多寺院被列为各种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佛寺,并且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二)泉州道教。

西晋太康三年,在泉州府治南建置了该地最早的道教宫观,称白云庙(玄妙观的前身),这是泉州道教历史发展最重要的里程碑。

位于涂门街的通淮关岳庙,始建于宋代,因为主祀关帝,附祀岳王而得名。

泉州的东凤山下,有东岳行宫;万岁山下有真武庙;著名的老君岩在清源山下;泉州城内还有天后宫、龙宫庙、净真观等。

可见,泉州的道观散布很广,信奉者不在少数。

道教对泉州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影响。

神佛造像、庙宇的出现使泉州雕塑、建筑出现新的气象。

明代道士董伯华所绘的“风、云、雷、雨”4幅道教神像,即被称为“四顾眼”的珍品,是古代泉州道教艺术的代表作。

此外,元妙观、东岳行宫的主殿建筑形式,都采用重檐歇山顶建筑,整体美观稳重,内部空间廓大。

元妙观、东岳行宫、府城隍庙和法石真武庙的山门,都采用牌坊体建筑,且多为三开间庙门,气派恢宏,十分壮观,是闽南地区的典型古建筑群。

(三)泉州摩尼教。

作为明教在世界上的最后消亡地,晋江草庵至今还保留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明教遗址。

这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证。

草庵位于泉州晋江罗山镇苏内村,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故名,为全国现存的最完整的摩尼教遗迹。

草庵寺建在一高台上,后依巨石作壁。

寺内正壁天然石上,雕凿圆形佛图,中有摩尼光佛雕像,雕刻于公元1339年。

光佛高1.52米,宽0.83米。

其石为白色花岗岩,佛像脸部则呈辉绿色,手部呈粉红色,服饰呈灰白色,天造地设。

佛像长发披肩,脸方眉弯,耳大垂肩,颔下两撮长须下垂。

身着广袖僧衣,无扣,有襟结下垂作蝶形,双手叠放在盘腿上,掌心向上。

雕像背景刻波线状佛光,世称“摩尼光佛”。

草庵的摩尼光佛和摩尼教寺庙都是世界惟一仅存的。

宋元时期,泉州的摩尼教活动比较公开,也非常活跃。

据悉,摩尼教传入我国时又称“明教”。

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

公元694年传入中国。

明初,由于明太祖嫌其教义上逼国号,于是遣散教众,毁其宫,摩尼教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

因此,泉州草庵摩尼教寺便成了仅存的珍贵史迹。

而草庵得以幸存,至今仍是个谜。

(四)泉州伊斯兰教。

宋时泉州港同阿拉伯世界的贸易尤为频繁、昌盛。

后来由于来经商者留居的穆斯林日益增多,为保持其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在城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侨居的穆斯林创建了涂门街的“圣友寺”(即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清净寺)等伊斯兰教场所,在南门一带还有穆斯林商贾聚居的“蕃坊”,侨居的商贾被称“蕃客”,或被称为“南蕃回回”,构成泉州城区的一个独特的居住“坊”区。

元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空前发展,大批穆斯林商贾、工匠、宗教职业者接踵而来泉州,这是最大规模的穆斯林进入中国。

然后再加上此前进入的穆斯林及其后裔,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为中国民族的一部分而被称为“回族”人,该民族以信仰伊斯兰教为特征。

元代,在泉州的外商“数以万计”,是泉州伊斯兰教鼎盛时代,城内和城郊建有清真寺七座,除了有“圣友寺”以外,还有“也门教寺”、“穆罕默德寺”等伊斯兰教场所,以作这些穆斯林商贾们礼拜和社交活动,并出现了“回半城”、“蒲半街”的盛况。

(五)泉州基督教。

基督教在唐代贞观九年第一次传入中国,中国称之为“景教”或“秦教”,属于聂斯脱里派。

唐会昌五年,唐武宗禁佛灭教,景教也不能幸免,北宋时景教在内地已不复存在。

元朝时聂派第二次传入中国,同时另一教派方济各派也传入中国,1294 年罗马教皇特派孟德哥维奴到北京做方济各派的总主教,孟德哥维奴派了3 名意大利人来泉州做方济各派主教。

目前,泉州发现的基督教碑刻属于两种不同的教派,大致都是元代的,元代以前的只发现一块。

明万历十年,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意大利耶苏会教士艾儒略,在福建活动25年,足迹遍及南平、建鸥、福州、泉州等地。

明末,基督教在泉州建立了13座教堂。

清朝雍正五年,基督教第四次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马尔蒂尼(卫匡国)、西班牙天主教士塞拉莫雅都到泉州进行传教活动。

目前,泉州共有基督教堂120多座,天主教堂2座。

二、泉州宗教文化旅游的产品策略及路线整合(一)产品策略1、积极扩展产品组合。

宗教旅游的精髓是宗教法事活动与传统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目前泉州宗教旅游产品过于倚重宗教朝拜与法事活动参与类,产品组合宽度有限。

宗教朝拜与法事活动参与类产品也主要局限在消灾、解厄、祈福、敬神,对宗教传统文化和风俗挖掘不深,产品组合深度不够。

可以通过把宗教文化的沉寂用更为丰富的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吸引旅游者。

比如开展春节庙会,佛法讲解等。

2、旅游纪念品精品化。

台湾大甲妈祖的魅力无远弗届,台湾商人利用大甲妈祖南下绕境进香期间,推出与妈祖有关的吊饰、衣物及用品,全都大卖,其中吊饰最受欢迎,常卖到缺货。

因此,泉州宗教旅游也可以推出与宗教有关的纪念品,如妈祖公仔、纪念衫等,将旅游纪念品精美化、时尚化。

可以是参加宗教法事活动只送不卖、也可以是量贩出售等以吸引更多的参观游览者,尤其是年轻的一代。

(二)整合宗教旅游线路。

在宗教旅游线路开发上突出宗教色彩,并注意与风景名胜组合设计,可以将泉州这些宗教旅游资源组合成以下旅游专线: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喇嘛教三世佛造像一日游;安溪清水岩一日游;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清源山——天后宫一日游;清净寺——灵山圣墓——穆斯林后裔村穆斯林风情一日游等。

同时也可针对无宗教信仰的人士开辟“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系列旅游产品,以“佛教精品”为主线,参观泉州五大教,游览泉州胜茂。

三、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一)塑造整体形象,做好市场定位,明确营销方向。

泉州市号称“世界宗教博物馆”,其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很少有城市能与之媲美。

为了使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并使之具备特色和魅力,必须借助政府的导向作用,为泉州市的宗教旅游树立起自己的市场形象,可以以佛教为主相继推出道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为特色的营销方式,形成众星拱月的宗教文化形象。

(二)选择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泉州的宗教旅游资源。

定期在泉州、厦门、漳州等周边地区进行宗教旅游促销活动,并辐射到福州,甚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进行重点推介。

与厦漳泉三角州区域城市进行广泛合作,实行资源整合、景区互动。

多举行相关的学术会议,让中外学者对泉州地区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验。

还可以邀请厦门南普陀佛学院的历届校友来泉考察,开坛讲经,因为他们中很多人现在担任海内外名山大刹的方丈,名声远扬,对客源市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随着海峡两岸的交流、沟通,大量的台湾游客涌入内地,使旅游市场中的台湾客源出现了迅速增长的势头。

其中,宗教旅游尤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泉州是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之一,台湾的宗教信仰与大陆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神缘”的影响很大。

自然,泉州也有一些台湾同胞顶礼膜拜的神明及祖庭。

其中,最负盛名的有泉州安海龙山寺。

据统计,目前台湾约有400 多座龙山寺,数量很多且规模宏大,但最早的龙山寺是建于明代,而泉州的龙山寺却建于隋朝,所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造于东汉,即佛教初传中国之时,所以泉州的龙山寺作为台湾龙山寺的鼻祖,早就驰誉海峡彼岸,为台湾的信徒们所深深仰慕了。

发挥泉州这一宗教资源的吸引力,活跃两岸的宗教文化旅游活动,龙山寺在这方面的意义比起湄洲妈祖庙来说毫不逊色。

况且泉州的妈祖庙(即天后宫) 名气也不小,是古代中外航海者出海前求神佑护和祈风之地,尽可仿照湄洲妈祖庙,充分发挥“温陵妈祖”在台湾的影响。

最大限度地开拓台湾的客源市场,对于泉州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有600多万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10多个国家、地区,其中90%居住在东南亚各国。

这些华侨华人的宗教信仰大部分也同闽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应该在充分做好第一、二代华人回乡朝圣工作的基础之上,同时针对第三、四代乡土观念不那么强烈的特点,下大力气宣传促销,吸引他们回来游一游。

参考文献[1]林静.武汉市宗教旅游营销策略[J]. 中国商界,2008,(3).[2]熊元斌,邹容.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浅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0).[3]颜亚玉.宗教旅游论析[J].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4]杨文琪.发挥优势,把泉州建设成独具特色的宗教旅游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