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社会学概论摘抄
读书笔记社会学概论摘抄在阅读《社会学概论》这本书时,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所做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它试图解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
书中首先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文化、社会化、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社会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分析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它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将人们联系在一起。
文化则是社会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行为模式。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它涉及到语言、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内化。
社会结构则是社会关系的固定模式,包括家庭、教育、经济和政治等系统。
社会变迁则是社会结构和文化随时间的变化,它可能由技术进步、人口迁移或政治变革等因素引起。
书中还讨论了社会分层和不平等的问题。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可能基于财富、教育、性别、种族或其他社会身份。
不平等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因为它影响着个体的生活机会和社会的整体福祉。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社会问题,如贫困、犯罪、健康不平等和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是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们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在研究方法方面,社会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侧重于理解社会现象的意义和背景,而定量研究则侧重于测量和分析数据。
社会学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以验证理论并形成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社会学的实践意义。
社会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它还关注于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信息和建议,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生活。
通过阅读《社会学概论》,我对社会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如何运用社会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社会学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学概论读书笔记【篇一:社会学概论读书笔记】【篇二:社会学概论(王思斌) 读书笔记】sw g(王思斌)读书笔记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阶级分化、对立;②旧农经济x ;③社会问题大量出现;④旧的社会关系受冲击,人与人间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1、资产阶级内部——改良主义2、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二)社工工作的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受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它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社会工作的形成宗教英1601,伊丽莎白“济贫法”德1788,汉堡市实施救济制度,1852,爱尔伯福市修正改良救济制度;英 1869,慈善组织会社,1884,睦邻组织运动美 1896,“友善访问员”;荷兰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
2、现代社会工作是实践的产物。
社会工作需要明确的价值观和理论指导,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需要有应付新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工作的发展(一)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表现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教育的发展及社会工作的科学化。
(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诊治→预防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成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思路。
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一)中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封闭亲友圈(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20世纪初,大学传教士;农村发展活动,如晏阳初→华北平民教育运动(三)1949以后的社会工作实行“单位体制”,性质:行政性、非专业化(四)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1986高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转移社会工作教育开始起步。
性质:行政性与专业社会工作相结合。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 p8一、社会工作领域的逐渐扩大(一)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1、社会工作领域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社会学主要思潮读书笔记-读《社会学主要思潮》有感
社会学主要思潮读书笔记-读《社会学主要思潮》有感读《社会学主要思潮》有感在这一个月的读书中,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这本《社会学主要思潮》。
这本书让我对社会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在认真读过孟德斯鸠、马克思和托克维尔的社会学思潮后,更是让我对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其二者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及思考,尤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民主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对中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现在中国因为放手市场经济,所以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在搞资本主义,并一度认为还是资本主义能发展经济,并且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仅停留在集体平均主义(大锅饭时代),所以很多人不认同社会主义,并认为共产主义是不会实现的。
其实不然,首先要清楚社会主义是全民共同的繁荣富强,要实现的是缩小贫富差距,是平等而不是平均。
其二是要发展成在经济基础上的民主,没有经济基础的民主是没有权利的民主,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先建立经济基础。
)对于《社会学主要思潮》,我想着重对于雷蒙评点的马克思给我的启示写一些自己感悟。
尤其书中对于托克维尔和马克思两种社会学思想的对比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从有政治课开始,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马克思的思想,可是雷蒙给了我全新的角度,让我有了更深的认识。
近几日的看书才发现很多学科是相互融通的,就拿社会学来讲吧,它融合了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哲学、历史、地理、法律;而管理学又与经济学、心理学是分不开的;历史学更要与人文科学挂钩,所以想要研究一个论题时,就已经在读各个学科的书籍了。
就像上个月在读完雷蒙·阿隆的评点马克思《资本论》和托克维尔的《美国的民主政治》一度想研究民主社会,这要涉及民主的最具体国家——美国的历史,政治,地理,人文来深入了解,当然还有《民主论》,我想从探讨民主来研讨一种更有效的社会方式,达到更平等的平等,以及一种更优越的社会方式,并且探讨中国现今的政治理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注:因为这篇读后感是自己写于大学时期,因此在回看时会增加一些新的观点:其实就民主的这个话题,现在随着时间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一个社会体制的建立并有效运行,有时候是和这个国家或者说这个民族的特性有着很大的关联,后来在读古罗马史(《罗马人的故事》一书)时发现,在欧洲最辉煌的古罗马时代,其建立的政治体系即为议会制,古罗马的皇帝并不是中国意义上的皇帝,这也不难看出现今的民主政治是如何演化而来,当然这也只是其中一个侧面,还有地理的因素等影响的民族的特性,所以我想说中国真的不适合民主制度;另外对于平等,在越来越深入了解之后也越来越发现世界并不存在绝对的“平等”,也不可能存在,这会在后续论述。
社会学读书笔记
社会学读书笔记【篇一:社会学名著导读作业——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之《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第二版序言》一、作者简介(一)生平涂尔干,全名埃米尔.涂尔干,也有人译为杜尔克姆、迪尔凯姆。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1858年 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
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
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
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
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
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后面会发现他的著作中很多地方是与心理学做比较)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
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
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
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
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
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
(二)主要著作(四部)1、《社会分工论》又译《劳动分工论》,也就是他的博士论文。
这部著作主要研究“社会的秩序”问题,提出了一些著名的概念,如“机械团结”(对应传统社会)、“有机团结”(对应现代工业社会)等。
(1893年,当时35岁)2、《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这篇序言即为本书而作。
(1895年,37岁)链接一:《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的结构(以狄玉明译法国巴黎费力克斯.阿尔冈出版社1919年版为参)全书结构:总的来说,本书分为“两序一引六章一总结”,即两篇序言(第一版序、第二版序),一篇引言,六个章节加一个总结。
主体部分(六章):第一章:什么是社会事实第二章: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第三章: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第四章: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第五章: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第六章:关于求证的准则3、《自杀论》涂尔干最著名的著作,也是最能体现他的实证研究主张的著作。
城市社会学笔记 完整精简版
前言一、What is urban sociology?Urban sociology is a sub-discipline (sociological study and knowledge about) to examine the nature of city life and urban social issues, how they are interrelated, and how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helps us understand both the roots of these urban ―problems‖ and the consequences for individuals, communities and societies. Y ou will learn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and solutions devised concerning today’s urban problems. The ability to critically assess current and future urban polici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s essential in our increasingly interdependent, global urban world.二、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urbanism1、The City as Social OrganizationThey emphasized the functions cities perform and their types of organization.n Max Weber (1864-1920)The city performs economic, legal, and protective functions.We can use formal organization, power and authority to analyse urban governments and formal structures).n Durkheim (1858 –1917)Division of Labor created a mutual independence among various segments of the population so that organic solidarity holds people together. Mechanical solidarity is the basis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n Maine (1822-1888) (Textbook P5)Social agreement or contractAscribed status & achieved status ( Ralph Linton1893-1953)2、The City as Eviln Oswald Spengler (1880 -1936)Lose of the natural based ―soul‖n Georg Simmel (1858~1918)City as an agent of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Urban life is full of inconsistencies3、The City as a Way of Life: UrbanismWirth, Louis (1897-1952)a. Urbanism was a function of population density, size and heterogeneity.b. A term used by Louis Wirth to denot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ocial life, such as its impersonality.Urbanism as a characteristic mode of life may be approached empirically from three interrelated perspectives: (1) as a physical structure comprising a population base, a technology, and an ecological order; (2) as a system of social organization involving acharacteristic social structure, a series of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a typical pattern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3) as a set of attitudes and ideas, and a constellatio n of personalities engaging in typical forms of collective behavior and subject to characteristic mechanisms of social control.第一章一、Urbanization is synonym as Urban Development to certain extent. Urbaniz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humanity into cities. Urbanization is a population process through which percentages of people shift their residences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二、City-state (城邦)An independent political unit consisting of a city and surrounding countryside.城邦或称城市国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原始公社演化而来的一种公民集体。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篇一:社会学读书笔记】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关于《社会学研究》这本书的一些理论和自己的一些感想。
先大体介绍该书的相关情况,接着介绍了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按照章节的顺序来总结自己觉得重要的一些社会学观点、理论,并用其中的一些理论来分析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并谈了自己的一些感受。
最后,重申自己的观点,再次强调本书的理论体系。
每一个社会学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多读一些社会学的书籍。
四、十五章中指出,要进行社会学研究,需要进行智力训练,做好生物学和心理学上的准备,最后在第十六章中作出结论。
在第一章“我们需要社会学研究”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一)人们仅考虑直接起因和直接后果,几乎没有意识到经常有很多最初起因与表面起因大不相同,也没有意识到除了直接后果外,还会有无数间接后果,而且绝大多数很难估计到。
(二)社会行为极其复杂,因此,预料特殊后果也是极其困难的。
(三)社会现象的形势复杂多变。
(四)有些人存在不协调的思想:认为预测其他现象需要深入研究而不进行深入研究,是可以预测社会现象的。
而在第二章中,作者通过举例直接回答了存在社会科学。
然后,在第三章中,分析了社会科学的性质。
首先,作者指出,他认为的性质,指的是本质特点,不包括非主要的特点。
作者认为,社会的基本特点取决于人的基本特点。
关于这一点,我并不是很赞同。
虽然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但并不是人有什么基本特点,社会就有什么基本特点,社会基本特点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而后,作者肯定了这样一个观点:社会的形态学和生理学不是与人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相类似,而是与一般的形态和生理相似。
社会学必须确认出社会发展、结构和功能的事实,并且,其中一些事实是普遍存在的,一些是概括的,一些是具体的。
在分析社会学的障碍时,作者认为,相对于其他学科,社会学面临更大的障碍。
他认为存在三种障碍:第一个障碍是社会现象的内在特点。
社会现象无法直接观察。
的确,我们没有特殊的观测仪器,而一个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直至消亡都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
社会学著作读书笔记
社会学著作读书笔记【篇一:社会学读书笔记】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课程读书笔记课程名称专业姓名学号年级书目名称社会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张艺立 1411101021 2014级《乌合之众》2015年6月20日张艺立:《乌合之众》读书笔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张艺立一、《乌合之众》概述二、批判与反思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部以阅读法国大革命时间为基础的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罗伯特?墨顿的序“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写得很好,他提到一点,“《乌合之众》的当代意义,在于它发现问题的功能而非解决问题的功能。
他先知般写道:“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
”(导言:群体的时代)在之前的时代里,民众的声音不受重视,到了那个年代,民主、大众传媒等的出现,让民众从各个阶层进入政治生活。
第一卷,勒庞开始分析群体的心理。
一、群体的一般特征。
集体心理的获得,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接受暗示和相互传染而同一,以及立刻把暗示转化为不再受责任意识约束的行动的倾向,是群体成员——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非理性人——的主要特点。
二、分析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在大多数群体中,可以看到如下特点:1、冲动、易变和急躁。
2、易受暗示和轻信。
“群体永远漫游者无意识的领地。
”“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就会被所有的人接受。
” 而群体表现是好是坏,只取决于所受暗示具体性质。
于是便有了十字军,在粮草装备几近全无的情况下,向异教徒讨还基督墓地的英雄主义;也有了罗兰夫人,在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之时,留下的那句“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3、夸张与单纯。
对于各种意见和信念,群体或全盘接受,或一概拒绝。
这种绝对化而不容怀疑的态度,在人数赋予的力量感的催化下,促使群体赋予自己的理想和偏执以专横的性质。
同时,其极端化的感情也注定它只会被简单、极端的感情打动。
4、偏执、专横和保守。
勒庞老师看得很精准:“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对强权低声下气。
街角社会读后感
街角社会读后感篇一:>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威廉·富特·怀特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_36 至_40 年间怀特通过对〝科纳维尔〞(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进行实地研究,撰写了>一书.该书是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是怀特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一.关于研究方法的体会>是从科纳维尔的街角帮写起的.怀特以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生活中,首次将参与观察法引入城市社区的研究.怀特对街角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1.新方法的尝试怀特在附录中提到,通过颇有兴趣的阅读林德夫妇的>和卡罗琳·韦尔的>,怀特很有收益.但是随着他研究的深入,却意识到他所从事的社区研究并不是按照上述书中的研究路子.〝当时能读到的其他许多社会学文献往往是从社会问题方面来看待社区,所以根本不存在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系统的社区>>.〞之后,怀特通过阅读社会人类学方面的文献——马林诺夫斯基关于原始部落的研究——发现虽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同,但是其中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鉴并可以实施的.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怀特得以真正的〝进入〞社区,并将这种方法从人类学领域扩大到了社会学领域.这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说以往的研究是一张社区整体状况的照片,那怀特的街角就是一部社区动态历程的电影.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怀特重视对科纳维尔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研究,通过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生活状况.互动模式以及规则等内容分析整个社区社会结构,而不是整体的描述街区概况.怀特这种研究方法的尝试对我也很有启发.社会研究的方法仅限于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引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在面对具体研究对象时,要灵活的选取方法.2.研究设计小处着眼愿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往往残酷.怀特在最开始想要自己的研究同时涉及到科纳维尔的历史.经济.政治(生活水平.住房.交易.分配和就业情况).政治(政治组织的结构及其与非法团伙活动和警方的关系).教育和娱乐模式.教会.公共卫生保健,以及——尤其是——社会态度.然而,这显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当怀特拿着这份计划书去寻求建议的时候,有人泼了一盆很好的冷水.〝我这部巨作刚开始就被亨德森泼了冷水.他对我说,我在这个领域中几乎还什么也没做过,所以不应该只大牛股如此庞大的计划.更合理的做法是:先进入这个领域,然后随着工作的进展,再慢慢建立一只工作队伍.〞幸运的是,怀特对他的研究设计进行了修改.这种修改也是伴随着他的研究不断进行的.修改的研究计划更合乎社会学的研究,把重点主要放在对人们的友谊模式进行某种社会测量研究.然而,怀特最终的行动就更为简单而有效,他渐渐发现可以直接通过观察人们的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这对我的启发是研究设计时要从小处着眼,量力而为.我们在写论文.做研究的时候往往被宏观的各种理论蒙住了眼睛,以至于在研究设计上出现偏差,让研究变得空洞无物.我们想研究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流动,但是以目前大学阶段我们的时间.精力以及能力来看,要完成一项大规模的调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何不从简单处出发?怀特可以从观察人们的行动入手来研究社会结构,我们为什么不能简化我们的设计,从最直观而基层的角度分析社会呢?3.找到深入的突破口找到介入的突破口对于资料的收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者要进入研究环境,要了解环境,要和研究对象打交道,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环境中重要人物的支持就非常重要.怀特能够成功的〝打入〞科纳维尔内部,与多克的介绍密不可分.怀特在开始研究时对如何进入科纳维尔也〝心中无数〞.科纳维尔就在眼前,而怀特觉得自己仍然是一个〝完全不了解的这个世界的局外人〞.于是怀特试图通过与街坊文教馆联系而进入这个街区.但是,直到经介绍认识多克以后,怀特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开始.多克是科纳维尔街角青年,也是诺顿帮的核心人物.多克广泛的人脉资源为怀特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多克了解科纳维尔的规则,并以此对怀特提出一些忠告, 并把他介绍给诺顿帮的其他成员.怀特通过多克认识了萨姆, 从诺顿帮认识了萨姆所在的米勒帮,后来又认识了科纳维尔著名的非法团伙成员托尼·卡塔尔多.在这一过程中,多克与怀特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开始时的担保人.重要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变成了怀特研究的合作者.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应该怎样进行调查,找哪些人,怎样获得材料.可以说多克的支持对怀特顺利进入街角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我们往往要找到一个重要人物,通过重要人物,我们才能真正的进入研究环境.以社区研究为例,与社区能人联系以及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很有效的帮助我们获取有利的资料信息.社区能人不仅能成为我们与社区内其他人联系的担保,同时,由于社区能人本身能力很强,他们对社区的认识和观察比社区中其他人要清晰,社区能人的观点对于我们的研究也是一种启发和指导.二.对于科纳维尔小社会潜规则的体会怀特提到中产阶级将科纳维尔视为一团糟,认为它没有组织,充满犯罪,呈现一种社会混乱状态.然而,了解科纳维尔真实情况的人却能发现〝一个高度有组织的.完整的社会制度〞.吴思先生所著的>中提出,潜规则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者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特定环境影响.利益博弈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运行并不总是由正式规则支配.维持社会运行的实际上是各种势力平衡下的潜规则体系.中产阶级认为科纳维尔秩序混乱,是由于支配科纳维尔运行的并不是中产阶级认可的正是规范.支配科纳维尔运行的是另一套规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潜规则.篇二:>读后感>读后感这次的城市社会学的课上老师跟我们推荐了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的>这本书,记得刚刚开始读这本书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外国人名很复杂,文章的语言很通俗易懂,但是我总是觉得怀特的研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觉得他就是在简单叙述一些小事,但直到我把整本的书及书后面的附录我才发现这本书没有我一开始想的那么简单,而是有深刻的意义的.用了两个多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人类社会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我觉得作者也很细心,比如作者给他所深入的社区起名科那维尔,就是cornerville音译过来的,这个单词是〝街角〞和〝小镇〞的合成词,正好对应了书名>,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细心与努力.书中怀特写的是有关社会结构和社会人际活动的内容,但是我觉得我从中得到了许多方面的收获,有的有关学习有的有关生活,总之受益匪浅.我首先被这本书所吸引的是作者的研究方法——参与观察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得作者能够真正的了解他所要研究的街角的各类人的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不管是谁,要想真正认识真实的科纳维尔,都必须对它的社会结构和行动模式有所把握,而想要了解这些,如果采用传统的调查方法的话,则很可能只是得到一系列数字信息而很难获得细微而深入的信息;如果采用非参与的观察,则很难获取社区中人们的信任,毕竟很少有人会对一个局外人敞开心扉.所以参与观察法将是怀特最好的选择,正因为他与领袖多克的特殊关系,使得多克能够像作者敞开心扉的介绍有关于街角的一切.正如他自己在书中所说的:〝一个人的态度是无法被观察的,而必须从他的行为来推断.由于行动可以直接被观察,并可以像其他科学数据一样被记录下来,所以通过研究一个人的行动来了解这个人,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这种方法不仅提供了有关非正式群体关系的情况,而且为理解个人如何适应其所在的社会提供了一个框架.〞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成功首先在于作者选择了一种正确的研究方法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到这种研究中.我觉得怀特的参与观察法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因为他找到了实施这个方法的关键,那就是多克.对于任何一个陌生人来说,想要融入到一个社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怀特选择了多克.因为多克是诺顿帮的领袖,同时他也认识很多其他团体的领袖,由于作者与多克的特殊关系,使得作者很快就得到诺顿帮的成员的认可,并且通过多克还认识了好多其他的人,丰富了作者的研究,所以怀特成功的原因还在于他找到了一座最佳的通往〝街角人〞心中的桥梁.书中另一个特点是作者介绍了两个性质不同的团体,诺顿帮和意大利人社区俱乐部.诺顿帮的主要成员是街角青年,而意大利人社区俱乐部的主要成员是男大学生.在这里作者从核心的形成标准.决策形成.目标等方面揭示了两个帮派之间的不同结构.诺顿帮的核心是群体中的行为能力而意大利人社区俱乐部的核心是大学生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诺顿帮的决策形成是非正式联合,大学生群体是议会制度(对此议会制度多克解释说当通过表决来决定问题是最容易看出谁支持你,谁反对你,想法在举行表决通过前就争得大家的意见,获得结论将表决只当做一种形式,这样做是一种民-主的表现);诺顿帮的目标是改善科纳维尔的状况,大学生们则较为关注个人的发展状况.作者还着重的描写了两个不同的团体里成员之间.成员与领袖之间的不同的关系.在诺顿帮里,虽然上至领袖下至基层成员的文化程度都不高,而且每天混在街角,但是他们之间却有一种相互帮助与理解的感情,对于多克的命令,成员也会几乎完全遵守,而在意大利人社区俱乐部里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在群体会议中对奇克(大学生社区俱乐部领袖)主张的一些反对成员们对奇克的抱怨奇克也总是想控制群体的意见.诺顿帮之间更加注重领导与随从者之间的相互的兄弟情谊他们会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不认为存在一定的社会阶级.相反在大学生俱乐部里成员对奇克的领导都各有意见并不像诺顿帮都统一从内心意愿上趋向领导所以这里不得不佩服多克的领导力.在大学生俱乐部奇克和其他成员之间会借助别人往上爬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有时候也会牺牲别人的利益而在诺顿帮所有的成员都将团体之间的关系看做最重要的东西.从这里,我也不禁感叹道,当今社会上像诺顿帮这种以成员关系为重而轻视利益的团体已经很少了,越来越多的人都是注重利益的,而各种的团体也是由利益联系起来的.在书中的不同团体的结果中,我也看到了一个群体中的文化对群体成员的影响.诺顿帮的成员都是一些没有学历,喜欢无所事事的街角小青年,他们或许是一直就没有大的志向,或者说诺顿帮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胸无大志,所以在他们长大以后都在慢慢的失业,生活穷困,这也是大多数的诺顿帮成员的结果.甚至是他们的领袖多克到后来也生活穷困,逼不得已参加议员的选举,但是后来又因为连二百元钱都没有而不得不放弃竞选.在意大利人俱乐部里,作为成员的男大学生们由于怀有一腔热情,于是后来这些男大学生们慢慢的都搬离了这个意大利人的贫民社区.这说明了什么?是因为诺顿帮的成员能力比男大学生们差吗?不完全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意大利人俱乐部中有一种敢为人先,争当做人上人的意念,这是整个群体的一种共享文化,就是这种积极的文化意识使得意大利人俱乐部的男大学生们一步步的向前进步.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处处存在的,如果一个班级的学风很正,很积极,那么班里的每个成员都会有很好的发展.作者在后面的附录里附上了一个街角青年因为作者的影响而走上成功之路的例子.安杰洛原本只是街角青年的普通一员,他想按照原本的轨迹,一个街角青年的轨迹发展.但是当他和怀特交谈过后,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他们街角青年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他决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当他进入部队后,运用怀特的方法认真的分析自己在部队所处的阶层,并运用怀特的方法进行生活和工作,于是走上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一个街角青年的当事人都能从怀特那里得到这样的启示,更何况是阅读全书,把我故事整体的我们呢,怎么会没有巨大的收获呢?最后,我觉得给我最大震撼的其实还是作者在书的后面所附的>的成书过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写作此书的艰辛历程.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著作>是作者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采用参与式观察方法写成的,可谓是社会学界里的划时代著作.怀特的>是作者利用三年半的时间运用参与式观察法写成的,作者的艰难之处可想而知.作者将自己在街角所亲身体会到的事情都一一记录下来,让这项社会纪实仿佛被怀特记录成了一部电影,不像是传统的社会学调查那样只是静态数据的罗列而且数据的真实性还无从考证.我甚至在想,怀特在这三年半的记录里要写多少本笔记,在他的写作室里是不是稿纸都堆满了屋子?不过,怀特后来也确实说过,由于记录的东西太多,分类太多,怀特到后期有了新的记录后都不知道该放到哪一类了,有这种厚积薄发的精神,书籍怎么会不成功呢?所以有人说>的最重要的价值和学术贡献,并不在于它对科纳维尔的社会结构和组织的描写,而在于它的成书过程,在于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研究方法.正如在本书最后的附录中怀特所说的,正是对该书研究方法的讨论使这本书成为学界的经典之作,销量也跟着大增.我们现在的设计也是一样的,也学我们在设计的路上感到很困难,很痛苦,前期也许不顺利,但只要我们认定了目标,而且努力的方向没有错,那我们就是一定会成功的.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除了书籍本身所记录的东西外,还有就是作者的研究精神,是何等的伟大.从初次接触此书的不理解到最后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我很庆幸我一直坚持的读了下来,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让我有了非常多的收获.我觉得这也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是一本你不同年龄读就有不同的感受的书.〝人总要有一样东西在路上旅行,要么是灵魂,要么是肉体.〞读书能给人精神上的充实感,>就给了我的精神一次充实的旅行.还有许多的收获是语言所难以表达出来的.。
关于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范文(2篇)
关于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范文自从接触到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后,我就对社会学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实地研究。
我好奇于要如何开展实地研究的计划,好奇于如何让当地人接纳自己并让自己融入当地并成为其中一份子,更好奇于如何能够做到真正的客观态度记录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
我渴望能够更切身地接触到实地研究这种社会研究方式,然而却一直没有找到一本真正让我能够深入了解实地研究法实际情况的书,直到第一次接触到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撰写的《街角社会》,才让我对实地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街角社会》主要是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大利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
而这本书最独特之处是作者怀特是以被研究群体一一“街角帮”一员的身分,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来进行他的研究的,即实地研究,而且怀特采取的是典型的参与观察法,就是通过亲身与被研究者接触,从而拿到最真实第一手数据。
这也正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读完整本书,我真的是受益匪浅,从中最大的收获的更深刻地了解了实地研究,特别是实地研究的过程。
关于这方面,我在接触到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在课本上学习了理论知识:(1)选择研究背景;(2)获准进入;(3)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4)实地研究中的记录。
当我带着这些理论上的知识去读《街角社会》时,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转化成为引导我读这本书的线索,而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又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从而转化为更加有力的专业知识。
从怀特选中科纳维尔,到他找到社会工作者的帮忙认识了多克而得以进入社区;从他跟随多克穿梭于街头巷尾以认识社区里的人用尽自己的努力以获取大家的信任并建立了友善的关系,再到最后他整理自己的记录作出的结论,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艰难和阻碍的过程,而这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也正是关于实地研究方式的最好实践教材。
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篇1《街角社会》是一本描述美国纽约市哈林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书籍。
这本书通过对哈林区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揭示了贫困、种族歧视、犯罪等问题对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心理造成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贫困和社会歧视对个人和社区的负面影响。
书中提到,在哈林区,黑人居民面临着就业难、教育差、医疗保障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贫困和社会歧视。
同时,社区中的犯罪率也居高不下,居民们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导致了社区的衰落和瓦解。
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也让我印象深刻。
比如,书中提到一位黑人青年,他在就业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另一个案例是一个白人警察,他在哈林区工作期间,对黑人居民存在偏见和歧视,最终导致了暴力事件的发生。
这些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贫困和社会歧视对个人和社区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社区和社会问题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解决社区和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贫困和社会歧视的干预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
企业也应该关注社区的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福利设施。
个人也应该关注社区的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区和社会。
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篇2街角社会作者:施咸宁读书摘记:1.街角社会,是城市中最真实、最鲜活、最丰富的社会生态之一。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矛盾和冲突,都在这个小小的街角里展现出来。
2.街角社会的形成,源于城市生活的压力和人们对于社交的需求。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可以交流的人,从而缓解孤独和压力。
3.街角社会的存在,也反映了城市管理的不足。
在管理上,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细节,更加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角落。
4.街角社会的存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生态的窗口。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篇1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社会中的个体、群体和社会组织的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在社会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调查和分析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运作的机制和规律。
在社会学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概念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功能主义”来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功能,通过“符号互动主义”来分析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社会行为。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定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在社会学中,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些重要的议题,例如性别、种族、阶级、文化等。
这些议题不仅涉及个体和群体的身份认同和行为,还涉及社会制度和结构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性别不平等”来了解性别角色和权力关系的问题,通过研究“种族歧视”来了解种族关系和种族主义的问题。
在社会学中,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些重要的理论流派。
例如,“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这些理论流派提供了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不同解释和分析框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运作的机制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在社会学中,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些重要的实践领域。
例如,“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等。
这些实践领域涉及个体和群体的社会服务、社会变革和社会干预的问题,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社会学是一门关注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
通过学习社会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运作的机制和规律,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篇2《社会学》读书笔记第一章绪论《社会学》的主题是关于社会和社会的运行。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这些都是社会学关注的焦点。
社会学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运行,包括社会制度、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
关于社会学的读书笔记
上中学的时候,历史课本上就提到过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和他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在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政府的权利来自于被统治者的认可,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
”这部分内容初读起来我感到有些晦涩。
再看,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劝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他所说的政治劝慰在我们的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
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郭恒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机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
其实在我理解来,就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形成以个权威——也就是政府,它不是专制制度下的象征,而是真正维护人民的权利,按照人民的意愿做事的一个社会组织。
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政府在中国是太理想化的,起码眼前是实现不了的。
在《社会契约论》这本书中,卢梭从人的本性出发,对个人、社会、政府的群里,对政府的形式、运作和一系列制度,对国家的形成、兴旺和衰亡等等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
它有两个经典的理论:人生而自由、社会秩序神圣,其理论特点是反对暴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整体。
他认为,“放弃自由,就是放弃了人性,抛弃了做人的义务和权利。
”自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高贵的礼物,是无价之宝,与任何其他东西交换都是疯狂的不等价交换。
他反对暴力来改变社会制度。
在卢梭看来,用无力的正骨就是对人权的践踏,就算带来了一时的和平也是建立在暴力镇压下的不长久的和平。
在社会契约下的社会是以个法治的社会。
他人民必须遵守法律,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义务。
现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就起源于作者这种思想。
我了解现今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法律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基本是实现法律意义上的人人平等。
其实对于卢梭的主权在民的理想,我又不敢苟同,因为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里依然存在平等的。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社会学,这门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学科,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社会运行规律和人类互动模式的大门。
在阅读相关社会学著作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思考与探索的知识殿堂,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书中首先提到了社会结构的概念。
社会并非是一群人的简单集合,而是有着复杂的层级和组织。
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机器,每个部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运转。
比如,在经济领域,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配者;在政治领域,有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
这些不同的角色和群体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网络。
社会变迁是社会学中另一个引人深思的主题。
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各种变化。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信息社会,每一次的变革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交流、人口的流动等因素都在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例如,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获取信息的途径,电子商务的兴起也重塑了商业的模式和消费者的行为。
社会互动也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人们在社会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些互动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观念,也塑造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和价值。
在家庭中,亲人之间的关爱和支持是一种互动;在学校里,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是一种互动;在职场中,同事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也是一种互动。
而这些互动的方式和效果,又受到社会规范、文化传统和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谈到社会分层,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社会中的人们并非处于平等的地位,而是根据财富、权力、声望等因素被划分到不同的阶层。
这种分层现象既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人们努力向上流动。
然而,如果分层过于严重,导致贫富差距过大、机会不均等,就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和冲突。
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贫困、犯罪、环境污染、性别不平等、种族歧视等问题困扰着现代社会。
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
波普诺,社会学读书笔记
波普诺,社会学读书笔记社会学读书笔记(波普诺)第⼀章导⾔我们是⾃由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按照个⼈的意愿来选择不同的伴侣,但这⾃由却处处受着周围⼈群的影响(婚姻,总是门当户对来着)。
社会学是对于⼈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体统、客观研究的⼀门学科。
它主要有三种研究⽅式:1、保持科学性;2、⼒求客观性;3、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学的视⾓帮助我们去理解影响⼀个问题的多⽅⾯的社会因素,帮助我们去理解整个体系是如何运转的、是如何联为⼀体的。
⼀、关于社会学的举例:当社会⾼速发展时,会引发⾃杀率剧增。
会哭的孩⼦有奶吃(懂得要薪⽔的⼈⽐不要的⼈薪⽔更⾼)结婚双⽅的相似性⼤于差异性我们对待有吸引⼒(美⼥)和⽆吸引⼒者的态度,塑造了他们对待⾃⼰的态度,其结果是他们就真的形成这样的⼈了。
?⼈类⾏为部分是由社会环境塑造的,⽽我们⾃⼰正是⽣列其中。
社会学家⽤⾃杀者的社会背景与环境来解释⾃杀个案。
集体主义环境下的⾃杀率要低于个⼈主义环境下的⾃杀率。
⾃杀是享有⼤量⾃由的⼈们付出的⼀种代价。
⼆、社会学的历史:1. 奥古斯特*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
2. 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了社会像⼀个有机体-----⼀个⾃我管理的体系的思想。
3. 卡尔马克思不相信社会是⼀个⾃⾏管理的有秩序的体系。
反之,他把社会看成是不断冲突与变迁的。
他指出,每⼀个社会都包含有“毁灭⾃⼰的种⼦”,与斯宾塞的社会服从于规律的观点相对⽴。
马克思的观点颇为激进,他相信正如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样,资本主义也将通过阶级⽃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4. 埃⽶尔迪尔凯姆的核⼼兴趣之⼀就是:社会是如何整合在⼀起的。
社会是因其成员享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贰链为⼀体的。
5. 马科斯韦伯感到社会学必须包括“社会⾏动”研究,即研究⼈们相互之间⾏为取向的⽅式,在他看来,研究⼈际互动不应该只依赖于客观的定量⽅法,它也必须包括对于他⼈⼼灵的同情理解。
三、社会学的三种研究⽅法:1.0、功能主义的视⾓强调这样⼀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个部分都对总体发⽣作⽤,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篇一:《街角社会》读后感《街角社会》读后感这次的城市社会学的课上老师跟我们推荐了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威廉。
富特。
怀特的《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这本书,记得刚刚开始读这本书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外国人名很复杂,文章的语言很通俗易懂,但是我总是觉得怀特的研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觉得他就是在简单叙述一些小事,但直到我把整本的书及书后面的附录我才发现这本书没有我一开始想的那么简单,而是有深刻的意义的。
用了两个多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人类社会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我觉得作者也很细心,比如作者给他所深入的社区起名科那维尔,就是cornerville音译过来的,这个单词是“街角”和“小镇”的合成词,正好对应了书名《街角社会》,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细心与努力。
书中怀特写的是有关社会结构和社会人际活动的内容,但是我觉得我从中得到了许多方面的收获,有的有关学习有的有关生活,总之受益匪浅。
我首先被这本书所吸引的是作者的研究方法——参与观察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使得作者能够真正的了解他所要研究的街角的各类人的内心的真实想法。
因为不管是谁,要想真正认识真实的科纳维尔,都必须对它的社会结构和行动模式有所把握,而想要了解这些,如果采用传统的调查方法的话,则很可能只是得到一系列数字信息而很难获得细微而深入的信息;如果采用非参与的观察,则很难获取社区中人们的信任,毕竟很少有人会对一个局外人敞开心扉。
所以参与观察法将是怀特最好的选择,正因为他与领袖多克的特殊关系,使得多克能够像作者敞开心扉的介绍有关于街角的一切。
正如他自己在书中所说的:“一个人的态度是无法被观察的,而必须从他的行为来推断。
由于行动可以直接被观察,并可以像其他科学数据一样被记录下来,所以通过研究一个人的行动来了解这个人,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
这种方法不仅提供了有关非正式群体关系的情况,而且为理解个人如何适应其所在的社会提供了一个框架。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成功首先在于作者选择了一种正确的研究方法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到这种研究中。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社会学,这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吸引着我。
在阅读了一系列社会学的经典著作后,我对社会的运行机制和人类的行为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通过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细致描绘,揭示了乡土社会的结构和特点。
他指出,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关系是基于血缘和地缘建立起来的,这种关系相对稳定且封闭。
在这样的社会中,礼治而非法治占据主导地位,人们遵循传统的规范和习俗来维持社会秩序。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根基在乡村,理解乡村社会对于理解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至关重要。
涂尔干的《自杀论》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探讨了社会整合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他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分析,证明了自杀并非仅仅是个体的心理问题,而是与社会环境、社会整合程度密切相关。
当社会整合度过低或过高时,个体更容易产生自杀倾向。
这让我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受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强调了将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相结合的重要性。
他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个人生活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使我们能够超越个人的狭隘视野,看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这让我明白,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而应该从社会的宏观层面去分析和理解。
通过阅读这些社会学著作,我逐渐认识到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塑造作用。
社会结构如同一个无形的框架,规定了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发展路径。
例如,教育制度、职业体系、家庭结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机会和选择。
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而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限制;而一个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则可能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然而,个体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社会结构的塑造,个体的行为和选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
社会学还让我更加关注社会不平等现象。
在现实社会中,贫富差距、性别不平等、种族歧视等问题依然存在。
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
作者介绍
这是《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社会学的领域在长久以来就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定量和统计技术的研究者,另一个是通过直接观察,经常 与某一社会群体共同生活的研究者。
社会学家喜欢使用他们的同事已经用过的调查问题,以便可以比较不同的结论。这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关 键部分。
“我们住在城中城,”他说,“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我们有我们的。如果你能明白,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你就会理解这个城市是如何运作的。”
有太多关于贫困人口的著作,都倾向于把有着生计、呼吸、笑语、挣扎、情欲和道德的人,都化约为受到隐 性力量挤压的愚民。本书恰恰相反,它描述了毒贩、租户领袖、妓女、父母、非法商贩、警察以及文卡特斯本人 是如何在简陋的物质条件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节衣缩食,努力创造着他们自己的美好生活。
其中最主要的情绪是,由于这座城市的运行机制,任何重要的社会进步都机会渺茫。
从本书开头至全部的结束,可以从作者的笔记中非常明显地察觉到他个人的成长——研究能力、心智、思想 等各方面的成长。
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很有趣,心情很愉悦。也没有给社区那些帮助他做学术的居民什么。
偶然的机会被推荐了这本书,其实就作者的文笔和整个故事的叙述来看,这并不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但 是由于本书的题材和角度的特殊和独特又让人会坚持读完。罗伯特.泰勒的这片集聚地,俨然一个自成体系的生态 圈,这里有它自己的丛林法则,同样的有弱肉强食,也同样有真善美的存在,就像一个生态系统一样,有掠夺者, 就有被消费者,即使最强悍的掠食者也有善良的一面,即使最卑微的受剥削者也有自己狡黠的生存之道,在这里 因为有了这幢建筑的存在,人们竟也形成了一个微妙的生态平衡。
读书笔记
一本社会学的书,竟然让我给看哭了犯不犯罪先不说,但是人物的个人魅力即使最平凡的文字也掩盖不住最 后真的全面大崩溃啊,除了作者走的上坡路,所有人都在走下坡路尤其是排骨佬被捕入狱,10几年的刑期都没走 完就死了,真的很对不起这么多年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会学
本周,我阅读了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的帕克的经典著作《城市社会学》。
看完这本书,我深刻了解到城市,决不仅仅是许多单个人的集合体,也不是各种社会设施,诸如街道,建筑物,电灯,电车,电话等的聚合体,;城市,也不只是各种服务部门和管理机构,如法庭,医院,学校,警察,和各种民政部门人员等的简单聚集。
城市,是一种心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我们可以理解为,城市,它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又或者是一个人。
城市已经同其居民间的各种重要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它是自然的产物,而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
而,通过大师帕克的城市社会学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他认为社会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
而,社会,是由小群体的社区组成的。
社区的本质特征是1)有一个以地域组织起来的人口;2)这里的人口或多或少扎根于它所占有的土地上;3)这里的人口的各个份子生活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
社区组织的研究在本书占了很大章节,可想而知作者对于社区这一研究方向的兴趣。
社区是指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它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社区,对于人们的生存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现在的未成年人,他们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总是很强的。
因此,很大一部分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都是由社区直接或间接引起的。
社区里,有可以在日常生活帮你忙的好邻居,当然也会有很多社会底层人士在,例如无业游民,乞丐,毒贩,妓女等。
社区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治安死角,当很多未成年看到时,很容易被他们引导而误入歧途,无心上学导致总总悲剧的开始。
因此,社区是一个和谐社会的重要核心,应该处理好这个核心,才能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加快和谐发展。
在本书后半部分,作者还提及到了社区的邻里工作及流动工人的心理变化因素。
作者说到,邻里工作应该具有科学基础,邻里工作,不仅仅是人文关系,而且还是地域的关系,也就是整个社区的布局城市生活存在着流动性及混杂性,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规划社区的各种生活要素才可以尽可能的处理好邻里之间的关系。
另外,一个城市,必定由很大一部分的流动人口组成,作者对流动工人的心理做出了思考,流动工人的意向,与其心理发展是分不开的,而这,又与社会的各种因素关联甚大。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工资高低,文化理念,生活习俗,种种都会影响着流动工人的流动意向。
城市社会学,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了。
城市的结构,就是由社会这一大角色来完成组建的。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最基本的社会的发展,两者不能分开研究。
对于城市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用理性的眼光去对待,而不仅仅是从经济因素去判断,这样,会遏制了城市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