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调研报告
城市地理学调研报告-刘晨
城市地理学调研报告调研目的:验证“推-拉”假说是否成立。
调研时间:2014.5.29小组成员:刘晨胡石海韩伟马应龙地点:长沙市城区(各建筑工地)方法:问卷调查以及现场交流调研背景:如今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收入水平也较农村而言相当可观,所以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
这也让我们不得不联想起E.S Lee对“推-拉”假说的总结,概括为4个方面:与迁入地有关的因素、与迁出地有关的因素、各种中间障碍和个人因素。
这次我们就调研成果论证下“推-拉”假说是否成立。
姓名年龄籍贯进城原因何兴国43 张家界农村工作少,家有几个孩子,没有什么文化,感觉城市工作需求量多,工资高。
刘其贵47 江西城市建筑工地需求量大,收入可观,且经亲戚介绍。
但感觉城市生活不适应。
刘亚龙44 江西家住农村,田地少,家里无固定工作,感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快,工资高。
吴俊强41 岳阳邻居在城里打工混的不错,经介绍而来。
但比较念家。
李所宗41 娄底农村太穷,太幸苦,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还可以开阔视野。
王建军36 岳阳初中毕业后就来城里打工,一直到现在徐宏53 益阳农村人多地少,收入微薄,城里就业机会多,且隔家里进,回家方便。
丁龙45 益阳原以种菜为生,只是不赚钱,去过广州海南等工作。
一儿一女,已经结婚,自己还打工补贴家用。
沼泽生55 张家界务农少,一直在外打工,无福利赵盼25 岳阳租房,现如今负担不大,有钱想留在长沙,公司无拖欠工资现象刘跃进58 郴州老乡带出来,赚钱谋生,补贴儿子生活。
程忠贵50 娄底城市务工,不拖累儿女,趁还能动多赚点。
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好的了解了农民工进城的原因,经过总结分析,得出一下结论:城市的拉力:1.城市就业机会远远多于农村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大提升,人口也随之迅猛增长,农村人口的增长尤为突出,这直接导致大量劳动力剩余,于是为了生存,去城市找工作谋生。
2.城市收入水平远超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人看准了城市收入较农村高的许多,所以都纷纷涌入城市来赚钱。
地理实地调研报告
地理实地调研报告地理实地调研报告地理实地调研是一种通过实地考察来获取相关地理信息的方法,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一地理现象,进而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下面是我对某一地理现象进行实地调研的报告。
我选择的调研地点是某市的中心商业区。
该商业区位于市区的中心位置,周边有高楼大厦、购物中心、餐饮店等。
首先,我对商业区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观察和调研。
商业区周边有多条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很大。
我注意到,大部分车辆是私家车和出租车,而公交车辆相对较少。
这可能是因为商业区周边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更倾向于私家车出行。
此外,商业区周边也有多个地铁站,便利了来往于商业区的市民。
其次,我对商业区的人流情况进行了观察。
商业区人流量很大,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
我看到很多人在商场内购物、在餐厅用餐、在咖啡馆休闲等。
由于商业区的繁忙,人群密集,空气质量较差。
进一步,我对商业区的商业结构进行了观察。
商业区内有多个大型购物中心,集中了众多世界知名品牌和本地特色店铺。
大型购物中心内部布局合理,设有电梯、楼梯、自动扶梯等交通设施,方便市民购物。
最后,我还注意到商业区周边的环境状况。
商业区周边有一片绿化带,绿树成荫,空气较为清新。
然而,商业区内部的环境相对较差,噪音和废气较多。
综上所述,商业区作为城市的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商业繁荣。
然而,商业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在未来,应该进一步优化商业区的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比重,减少私家车使用;同时,加强环保意识,降低商业区的环境污染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对商业区的地理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了地理对城市发展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
地理调查报告
地理调查报告地理调查报告一、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学科,通过对地球各个地区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本篇报告将对我所在的城市进行地理调查,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地区的地理特点。
二、地理位置我所在的城市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0°,东经120°。
它紧邻大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同时,它也是一个交通枢纽,连接着内陆和其他沿海城市。
三、地形地貌这个城市地势平坦,大部分地区位于海平面以下,是一个低洼的地区。
沿海地带有一些丘陵,而内陆地区则是平原。
这种地形使得城市容易受到洪水的影响,但也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了便利。
四、气候特点这个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冷。
年降水量较多,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较为干燥。
由于海洋的影响,这个城市的气候较为温和,四季分明。
五、自然资源这个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海鲜资源丰富,为当地的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此外,这个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六、人文特征这个城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这里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反映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同时,这里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拥有繁荣的商业和现代化的城市设施。
七、城市规划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这个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城市的交通系统得到了改善,新建了高速公路和地铁线路,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
同时,城市的绿化工程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增加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八、环境问题尽管这个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努力,但仍然面临一些环境问题。
工业污染和交通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垃圾处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的扩张还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九、结论通过对这个城市的地理调查,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征。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初中地理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初中地理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第一篇:我的家乡本次地理调查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家乡展开的,我们小组选择了我家所在的社区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我家所在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还了解到了居民的生活情况和社区的文化特色。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观察到社区的自然环境较好,绿化覆盖率较高,空气清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做得非常好。
人文环境方面,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居民的生活条件也较为优越。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更深入了解了家乡社区的情况,在未来的研究和生活中,我们也能更好地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上海的旅游景点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我们小组选择了上海市区内的三个著名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分别是外滩、城隍庙和上海科技馆。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外滩具有浓郁的近代历史建筑风格,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滨江建筑群之一。
城隍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上海市内重要的文化景点之一。
上海科技馆则是一座集科普、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景点。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更深入了解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现代化发展,也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篇: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以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我们小组选择了桂林市内的两个著名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分别是漓江和象山公园。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被漓江两岸的奇峰异石、山青水秀所吸引,深深地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丽与神韵。
之后,我们又前往象山公园,体验了一把攀岩的乐趣。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更深入了解了桂林山水的自然风光,对旅游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第四篇:探秘云南石林奇观云南石林是世界著名的奇观,以其独特的石林地貌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我们小组选择了云南石林进行实地考察。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被石林里的奇峰异石、石花石海所吸引,不仅深深地感受到了壮美的自然风光,也了解到了石林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城市地理学调研报告
城市地理学调研报告——验证“推—拉假说“实地调研姓名:韩伟班级: 城市规划1102学号:201117020215组员:韩伟马应龙胡石海刘晨一、调研背景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
他首次划分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并把它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
他认为,前者是消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是积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人口迁移的推拉假说在中国国情之下是否存在?具体影响因素有哪些?我们实地采访了一些农民工。
二、调查内容调查时间:2014.5.29调查地点:长沙市城区(各建筑工地)调查方法:问卷+询问姓名年龄籍贯进城原因何兴国43 张家界农村工作少,家有几个孩子,没有什么文化,感觉城市工作需求量多,工资高。
刘其贵47 江西城市建筑工地需求量大,收入可观,且经亲戚介绍。
但感觉城市生活不适应。
刘亚龙44 江西家住农村,田地少,家里无固定工作,感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快,工资高。
吴俊强41 岳阳邻居在城里打工混的不错,经介绍而来。
但比较思家。
李所宗41 娄底农村太穷,太幸苦,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还可以开阔视野。
王建军36 岳阳初中毕业后就来城里打工,一直到现在徐宏53 益阳农村人多地少,收入微薄,城里就业机会多,且隔家里进,回家方便。
丁龙45 益阳原以种菜为生,只是不赚钱,去过广州海南等工作。
一儿一女,已经结婚,自己还打工补贴家用。
沼泽生55 张家界务农少,一直在外打工,无福利赵盼25 岳阳租房,现如今负担不大,有钱想留在长沙,公司无拖欠工资现象刘跃进58 郴州老乡带出来,赚钱谋生,补贴儿子生活。
程忠贵50 娄底城市务工,不拖累儿女,趁还能动多赚点。
三、调查结果分析农民工迁移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本土的斥力,作用于农民工体的合力= (城市拉力+农村推力)-(城市推力+农村拉力)-地区流动阻力= 某地农村净推力+某地城市净拉力-地区流动阻力,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方向和倾向性程度取决于这个合力的大小。
顺德地理调查报告
顺德地理调查报告顺德地理调查报告顺德,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地方。
本次地理调查报告将对顺德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地理特点顺德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临南海,北靠广州,南接香港和澳门,交通便利。
顺德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纵横交错,水网密布。
气候方面,顺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二、自然资源顺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是水资源,顺德地区有众多河流和水库,水资源丰富,为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保障。
其次是土地资源,顺德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再者,顺德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煤矿等,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人文景观顺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首先是顺德的古建筑,如清晖园、乐从古镇等,这些古建筑展现了顺德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次是顺德的名胜景点,如伦教山、北滘温泉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此外,顺德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如顺德木偶戏、陶瓷制作等,展示了顺德独特的文化魅力。
四、经济发展顺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之一,经济发展迅速。
首先是制造业,顺德拥有众多的工业园区和企业,涵盖了家电、家具、纺织等多个领域。
其次是服务业,顺德的餐饮、旅游、金融等服务行业蓬勃发展。
此外,顺德还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五、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成为顺德亟待解决的问题。
顺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
同时,顺德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顺德还加强了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六、未来展望顺德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地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顺德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便利度。
其次,顺德将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此外,顺德还将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地理考察报告
地理考察报告1.引言地理考察是为了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而展开的一种调研活动。
本次考察选择了位于中国江苏省的扬州市作为调研对象,旨在探索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
2.地理环境扬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地处东经119°21'~119°33',北纬32°10'~32°50'之间,地势相对平坦。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业发展。
3.自然资源3.1 水资源:扬州市享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京杭大运河等大小河流和湖泊。
这些水资源为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供应,也为城市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2 农田资源:扬州市是江苏省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
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___也在加强对农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3.3 旅游资源:扬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著名的景点包括瘦西湖、个园、何园等,这些景点展示了扬州独特的园林文化和古老的建筑风格。
4.人文特色4.1 历史文化:扬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扬州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物。
4.2 美食文化:扬州是中国著名的美食之城,以扬州炒饭、狮子头、蟹粉小笼包等传统美食而闻名。
这些美食代表了扬州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吸引了无数的美食爱好者。
4.3 文学艺术:扬州市培养了许多文学、艺术家和文化名人。
扬州文学以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诗词、明代水墨画以及现代的文学作品而闻名于世,为中国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5.结论通过本次地理考察,我们对扬州市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扬州市不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调研报告地理
调研报告地理调研报告:地理一、调研目的1.了解调研对象的地理位置及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分析地理因素对调研对象的影响,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前往调研对象所在地,亲自了解其地理环境。
2.文献资料研究:查阅相关地理学、地理信息等资料,深入了解调研对象的地理特征。
三、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为某一地区或国家。
四、地理位置分析1.地理坐标:调研对象的经度、纬度等地理坐标。
2.陆地面积:调研对象的陆地面积。
3.邻国情况:调研对象周边国家及其地理特征。
五、地形地貌特征1.地形特征:调研对象的地形特征,例如平原、山脉、高原等。
2.地貌特征:调研对象的地貌特征,例如河流、海洋、湖泊等。
六、气候和气象特征1.气候类型:调研对象所属的气候类型,例如温带、热带等。
2.季节特征:调研对象各季节的温度、降水等情况。
3.气象特征:调研对象的气象现象,例如台风、地震等。
七、资源情况1.自然资源:调研对象的自然资源,例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2.人文资源:调研对象的人文资源,例如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等。
八、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1.经济发展:调研对象的经济发展情况,例如GDP、产业结构等指标。
2.社会发展:调研对象的社会发展情况,例如人口结构、教育水平等指标。
九、地理因素与发展规划1.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地理因素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地理因素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地理因素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地理因素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十、结论与建议1.总结调研结果,得出结论。
2.给出针对性的建议,为调研对象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十一、参考文献列出本调研报告所参考的地理学、地理信息等相关文献。
注意:以上仅为调研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和格式可根据实际调研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地理调研报告
地理调研报告地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通过地理调研,了解目标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范围选择目标地区的各个县市进行深入调研,以全面了解目标地区的地理情况。
三、调研内容3.1 自然地理特征3.1.1 地形地貌调研目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平原、山地、高原等,分析地势对该地区交通、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3.1.2 气候特征探究目标地区的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和季节变化等特征,以及其对该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1.3 水文地理特征调查目标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资源情况,以及其对水利工程、灌溉和供水的重要性。
3.1.4 土地利用状况研究目标地区土地的利用类型及分布,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城市建设用地等,分析土地利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2 人文地理特征3.2.1 人口分布与城市化情况了解目标地区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人口密度的变化以及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析人口与城市化对交通、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2.2 交通运输状况调研目标地区的交通网络状况,包括铁路、公路、航空等,分析交通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2.3 经济发展状况研究目标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特色等,分析区域经济对资源利用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3.3 资源分布情况3.3.1 自然资源调查目标地区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分析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3.2 人力资源了解目标地区的劳动力状况、人才结构以及教育等方面,分析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作用。
四、调研方法4.1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了解目标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情况。
4.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目标地区的居民、企业和政府等进行调查,获取更全面、具体的信息。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目标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根据数据结果进行科学的研判。
地理调研报告
地理调研报告地理调研报告本次地理调研活动的主题是探究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我所在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和实地调查。
首先,我们对城市的土地利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我们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农田被不断开垦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了农田资源的减少。
此外,城市的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也在不断扩大,给土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混凝土和建筑物覆盖,破坏了原本的地表覆被,影响了土壤水分的蓄积和土壤质量的改善。
这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我们调查了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用水,尤其是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
城市化过程中,许多河流和湖泊被填埋或改道,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污染。
水环境的改变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和污水处理不当导致了水体的污染和水质的恶化。
最后,我们关注了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发展迅速,大量的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
此外,在城市中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导致了交通污染的加剧。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也破坏了环境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城市化过程给地理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土地利用、水资源和空气质量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减轻这些负面影响,我们应当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合理利用资源来确保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为城市提供更好的地理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城市化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地理实地调研报告
地理实地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理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以探索和了解具体地理特征、生态系统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效应。
二、调研地点选择我们选择了XX地区作为调研地点,因为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这使我们能够全面探索地理环境变化对于该地区的影响。
三、河流地理特征调研1. 我们首先调研了该地区的主要河流及其流向、长度等基本信息。
我们发现这些河流的长度和水力特征对当地的水资源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显著影响。
2. 探索了不同河流所承载的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和潜在的水资源压力。
四、地形与地貌调研1. 我们调查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丘陵、平原等。
我们分析了这些地形对于当地的交通、居民点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2. 研究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情况,包括峡谷、丘陵等。
这些地貌类型对于当地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五、气候与生态系统调研1. 我们详细研究了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季节变化情况。
通过气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对于当地生态系统和农业产出的影响。
2. 调查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情况,包括森林、草原等。
我们研究了这些生态系统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六、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调研1. 我们分析了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居民点选择和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发现当地的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调查了资源开发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情况,以了解地理环境对于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七、总结与建议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对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建议将地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纳入重要议程,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生态系统。
地理调研报告总结范文
一、前言本次地理调研活动以我国某地区为研究对象,旨在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我们对该地区的地理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现将调研成果总结如下。
二、调研概况1. 调研时间:2021年6月15日至2021年6月20日2. 调研地点:我国某地区3. 调研团队:地理系学生10人4. 调研方法: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三、调研内容1. 地理环境(1)地形地貌:该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峦起伏,丘陵连绵,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2)气候特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3)水资源: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XX河、XX河等。
2. 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铜、铝等。
(2)生物资源:该地区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植物、动物资源,其中珍稀植物有XX、XX等。
3. 人文景观(1)历史遗迹:该地区历史悠久,有XX古城、XX古村落等。
(2)民俗文化:该地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XX民间艺术、XX传统节日等。
四、调研成果1. 揭示了该地区的地理特征,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 了解了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有助于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
3. 为该地区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
五、存在问题1. 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2. 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需加大投入,提升区域竞争力。
六、建议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
4. 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总之,本次地理调研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们深入了解该地区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该地区的发展,为推动地区繁荣作出贡献。
城市地理最新研究报告
城市地理最新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地理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地理问题亦愈发突出。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地理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的背景在于,当前城市地理研究在应对城市扩张、人口增长、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深入探讨。
本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方面,系统分析城市地理问题,有助于揭示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另一方面,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有助于推动城市地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城市地理发展中存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从城市地理角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城市地理关键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假设为:通过深入剖析城市地理问题,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研究范围限定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重点关注城市地理方面的突出问题。
研究限制在于: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研究难以涵盖所有城市地理问题,仅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探讨。
本报告将从城市地理角度出发,系统梳理研究过程、发现、分析及结论,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文献综述在城市地理研究方面,前人已取得诸多成果。
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构建了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模分布、城市体系等。
其中,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霍伊特的城乡空间结构理论为城市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主要发现方面,研究发现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人口迁移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城市地理研究关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争议和不足。
一方面,关于城市规模分布的研究,学界对于最优城市规模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另一方面,城市地理研究在应对我国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时,存在理论应用不足、实践指导意义不强等问题。
青岛市地理调查报告
青岛市地理调查报告第一篇:青岛市地理调查报告青岛崂山区垃圾分类处理现状的调查指导老师:组长:组员:【摘要】青岛市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研究和探索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处置和高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详细调查了青岛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青岛市今后垃圾处理的规划,处理方法的选择,政策的制定,制度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青岛市居民环保意识的调查为今后如何调动居民环保积极性,引导居民对废弃物进行最大程度的回收利用,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对垃圾进行分类做好垃圾处理的第一环节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关键词】垃圾分类青岛市南区公众环保意识【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走访政府管理部门、实地观察、调查问卷及文献查询的形式获取资料,并运用归纳总结、比较和分析典型事例等方法提出研究结论及建议。
(1)走访政府管理部门:走访政府环卫专管部门,获取青岛市生活垃圾的相关数据及处理方法等基础资料;(2)实地考察:对青岛市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现状进行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做出评价和分析;(3)调查分析:在小区和公共场所随机访问,了解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式等的熟悉度及满意度等情况;(4)文献查询:主要通过报刊、媒体报道、网络、图书馆文献、相关专业书籍等获取相关资料【调查过程】1.生活垃圾的概念生活垃圾是指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固体垃圾。
就我国现行的生活垃圾而言一般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2.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现状青岛崂山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效果不尽人意。
2013年8月15、16日,我们调查小组在株洲路、合肥路、辽阳东路、劲松3路、劲松7路等沿途的公共汽车站等地点开展了问卷调查,并抽查了一些分类垃圾桶垃圾回收情况。
期间队员共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对附近学生、商铺老板、保安、小学生、乘客等人群进行了调查。
城市地理学研究报告
专题一:现代中国大城市的交通问 题及其应对策略的探讨
• 主要内容: 1 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2 中国城市的交通模式 3 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4 世界发达国家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 5 中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对策。
专题二:中国当代土地制度的发展 及其影响
• • • • • 建国以来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 美国土地制度与中国土地制度的对比 土地制度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土地制度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消极影响 未来土地制度变化发展的趋势
专题五:中国城市工业空间的演化 研究
• • • • • 工业空间的区位影响因子分析 工业的类型及其各自的区位选择特点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的工业空间的发展演化 当代中国城市工业空间的特点 未来中国城市工业空间的发展趋势
专题六:大型连锁超市的选址研究 ——以某大型连锁超市为例
• 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特点 • 大型连锁超市的选址要求 • 某大型连锁超市的空间布局分析
• 格式要求:三千字以上,发表论文的格式, 有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 质量要求:杜绝抄袭,在总结前人理论的 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
பைடு நூலகம்
专题三:中国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 探讨
• 西方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相关理论 • 中国学者关于中国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研 究 • 中国当代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 • 中国当代城市地域空间结构模式的探讨及 总结(可以某一具体城市为例进行研究总 结)
专题四:中央商务区的结构及职能 演变的研究
• • • • • • 中央商务区的定义及其界定 中央商务的形成及发展 中央商务区的结构特点 中央商务区的职能演化 中国城市的中央商务区的发展特点 武汉中央商务区的规划
城市地理主要研究报告
城市地理主要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理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交通布局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城市地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报告聚焦于城市地理主要问题,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提出研究问题,并明确研究目的与假设,旨在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报告着重探讨以下方面:城市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
研究的背景在于,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理问题愈发复杂。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城市地理问题,揭示其内在规律,对于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二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助于学术界深化对城市地理问题的认识,丰富相关研究体系。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以下问题:城市地理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和布局?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假设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交通状况、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地理问题。
研究范围限定在我国部分典型城市,通过对这些城市地理问题的实证分析,总结规律,提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解决方案。
研究限制主要在于数据获取的局限性,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本报告将从城市地理主要问题入手,系统阐述研究过程、发现、分析及结论,以期为我国城市地理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城市地理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构建了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城市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
其中,城市人口分布研究以Zipf法则为核心,探讨了城市规模与排名之间的关系;土地利用研究则重点关注城市扩张、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
在主要发现方面,研究者指出,城市地理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涉及多个方面的相互影响。
地理调研报告
地理调研报告地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地理调研的目的是对某个地区的地理特点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以了解该地区的地貌地貌特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水资源以及土壤类型等情况。
二、调研区位及地理特点我们选择调研的地区是一个位于中国南方的小城市,地处丘陵地带,距离大城市较远,交通不便。
该地区地势起伏,山丘起伏较大,河流纵横交错,水域面积较多。
三、地貌地貌特征调研发现,在该地区,山脉主要以丘陵起伏为主,地势较高的山脉分布较少。
山脉常年被植被覆盖,森林面积较大。
由于地势起伏较大,地面多为山坡和石砾地,土地利用率较低。
四、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而多雨,夏季炎热潮湿。
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的大部分。
气候湿润适宜,对农业生产有利。
五、水资源该地区水资源丰富,河流纵横交错,水域面积较多。
主要水源为山区的溪流和地下水。
由于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水资源供应充足。
六、土壤类型该地区的土壤类型较为丰富,主要分为红壤、黄壤和黏壤。
红壤多分布在山区,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种植;黄壤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土壤肥力适中;黏壤多分布在河流附近,土壤湿润,适合水稻种植。
七、结论通过对该地区的地理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该地区的地貌特点以丘陵为主,山脉相对较低,山脉常年被植被覆盖。
2.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而多雨,夏季炎热潮湿。
3. 该地区水资源丰富,河流纵横交错,水域面积较多。
4. 该地区的土壤类型较为丰富,主要是红壤、黄壤和黏壤。
以上是我们对该地区的地理调研报告,希望能对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特征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协助!。
苏州地理空间调研报告
苏州地理空间调研报告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6',北纬31°19'。
总面积为848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36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4810平方公里。
苏州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苏州东面濒临太湖,西部和南部则与无锡、常州两市接壤,北部与上海市相连。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其水域面积在苏州占了大部分,不仅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拥有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苏州地势平坦,地貌以河派平原为主。
主要的水体有太湖、长江、杨柳塘河等。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条件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贯穿了全国东西方向,并将苏州与其他地区连接起来,为苏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苏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
全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最低气温一般在1摄氏度左右,最高气温一般在30摄氏度左右。
降水较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100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
苏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
苏州古城建于公元514年,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
城市内有许多古建筑和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这些园林以其精美的设计、精湛的技艺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享有盛誉。
苏州的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苏州独特的地理标志。
总之,苏州地理空间的特点包括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气候宜人,且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这些特点为苏州的经济、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地理调研报告
北京地理调研报告北京地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北京地理概况,包括其位置、气候、地貌特征等方面,以便进一步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二、调研内容1. 位置北京位于中国的北方,地理坐标为39°55'N纬度,116°23'E经度。
它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华北地区的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东部与天津相邻,西部与山西、河北接壤,南部与河北相邻,北部则是崇礼滑雪场。
2. 气候北京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均降雨量在600-700毫米左右,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降水较少。
冬季气温可以降至零下10度以下,夏季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0度以上。
3. 地貌特征北京地形起伏较大,呈现出南部低洼平原和北部山地的特点。
南部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海拔较低,地势平坦。
而北部则是由燕山山脉组成,主峰为西山,海拔高达2303米。
燕山山脉以独特的地貌景观闻名,如慕田峪长城、九龙壁等。
三、调研结果1. 北京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的地理上的优势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北京的气候对其经济和人文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寒冷干燥的冬季,北京的供暖设施和室内温暖设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夏季炎热多雨的气候也为农业和植被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3. 北京的地貌特征丰富多样,从平原到山地,从开阔的平原到壮丽的山脉,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观光景点。
四、结论通过这次地理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北京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成为其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此外,北京的丰富地貌也为旅游业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北京的地理调研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奠定了基础。
五、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北京的自然环境,我们建议:1. 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减少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
地理研究报告
地理研究报告地理研究报告一、目的和背景地理研究是对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过程和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本次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某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区域介绍本研究报告选取中国的杭州市作为研究区域。
杭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浙江省的省会。
杭州市地势平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地理上,杭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有许多河流穿越该区域。
三、地形地貌特征杭州市地形复杂多样,地貌特征鲜明。
该地区主要由江南平原和丘陵构成,海拔起伏不大。
杭州市的地形因河流大小不同而有所不同。
西部山区地势较高,东部平原区地势较低。
四、自然资源1. 水资源杭州市水资源丰富,拥有许多河流和湖泊。
比如钱塘江、西湖、千岛湖等。
这些水资源不仅可以用于农业灌溉,还可以用于城市供水和水产养殖。
2. 农业资源杭州市拥有广阔的农田,适宜农业发展。
该区域农作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稻谷、小麦、油菜等。
同时,杭州市还发展了乌鳢养殖业,乌鳢养殖水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
3. 矿产资源杭州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慈溪的煤炭、富阳的石膏等。
这些矿产资源可以用于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能源支持。
五、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建议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杭州市需要关注和解决以下问题:1. 水资源管理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扩张,杭州市的水资源面临压力。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杭州市应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2.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杭州市的重要产业,但也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和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杭州市应加强土地保护,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药使用。
3. 矿产资源开发矿产资源是杭州市的重要支撑,但开发利用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杭州市应制定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加强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确保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结论本研究报告对杭州市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调研报告
——验证“推—拉假说“实地调研
姓名:韩伟
班级: 城市规划1102
学号:201117020215
组员:韩伟马应龙胡石海刘晨
一、调研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
他首次划分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并把它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
他认为,前者是消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是积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人口迁移的推拉假说在中国国情之下是否存在?具体影响因素有哪些?我们实地采访了一些农民工。
二、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2014.5.29
调查地点:长沙市城区(各建筑工地)
调查方法:问卷+询问
姓名年龄籍贯进城原因
何兴国43 张家界农村工作少,家有几个孩子,没有什么
文化,感觉城市工作需求量多,工资高。
刘其贵47 江西城市建筑工地需求量大,收入可观,且
经亲戚介绍。
但感觉城市生活不适应。
刘亚龙44 江西家住农村,田地少,家里无固定工作,
感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快,工资高。
吴俊强41 岳阳邻居在城里打工混的不错,经介绍而
来。
但比较思家。
李所宗41 娄底农村太穷,太幸苦,城市就业机会多,
收入高,还可以开阔视野。
王建军36 岳阳初中毕业后就来城里打工,一直到现在徐宏53 益阳农村人多地少,收入微薄,城里就业机
会多,且隔家里进,回家方便。
丁龙45 益阳原以种菜为生,只是不赚钱,去过广州
海南等工作。
一儿一女,已经结婚,自
己还打工补贴家用。
沼泽生55 张家界务农少,一直在外打工,无福利
赵盼25 岳阳租房,现如今负担不大,有钱想留在长
沙,公司无拖欠工资现象
刘跃进58 郴州老乡带出来,赚钱谋生,补贴儿子生活。
程忠贵50 娄底城市务工,不拖累儿女,趁还能动多赚
点。
三、调查结果分析
农民工迁移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本土的斥力,作用于农民工体的合力= (城市拉力+农村推力)-(城市推力+农村拉力)-地区流动阻力= 某地农村净推力+某地城市净拉力-地区流动阻力,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方向和倾向性程度取决于这个合力的大小。
城市拉力分析:
1.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多
虽然大多数农民工从事建筑施工方面的工作,主要是老乡推荐,但相对于农村机会很多。
而且收入相对要高。
2.城市的收入高
城市里的收入较高,农村里种地收入低,消费水平也低,很多农民工在家乡二三十年也盖不起新房,但在城市里打工了几年就能回家盖房子了。
3.城市的教育水平高,利于后代
城市的教育水平高,人们都想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农民更想自己孩子走出大山,城市也开始接纳这些农民工孩子,有些人即使没把孩子带到打工的城市,也会把他们送到家乡里的县城读书。
4.城市的基础设施好,消费条件好
城市经济繁荣,服务设施丰富,消费水平高,很多农民工以前只能向往城市的美好,却不能亲自体验,身在城市他们更加希望自己的后代能真正成为体体面面地城市人。
城市推力分析:
1.文化差异
在城市里做最粗重的活,他们很难接受城市居民的认可,生活习惯,消费水平,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处处格格不入,但对年轻人来说这种差异不很强烈,他们适应力较强,出来没几年就已经打扮时髦,生活习惯和城市人差不多。
2.消费水平过高
尽管城市的收入水平较高,但过高的消费水平加大了他们的生活压力,他们省吃简用,生活居住条件相对于农村反而还差了。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经常出去玩乐使他们很难攒到钱。
3.就业条件差,得不到认同感
虽然大家本能的觉得农民工能吃苦,赚他们自己的血汗钱,但是城市里巨大的两极差异还是会让他们有较大的心理落差,加上城市人的轻视,老板的苛刻,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很多人靠着对家人的牵挂,后代的生活和同村人的攀比才苦苦支撑下来。
让他们也觉得累觉不爱。
老年人忍受这种落差的能力较年轻人强。
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愿从事建筑方面的活,有的转而在周边做生意,比如开饭馆,卖生活用品等,主要服务周边农民工。
乡村推力分析:
1.经济贫困:
家庭生活压力大,务农回报少,不能够较好地支持家用。
且现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所以很大一部分人们不得不外出打工来补贴家
用。
2.教育水平等落后:
相比于城市来说,农村的教育水平等一系列设施均较落后,所以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人为了让小孩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选择来城市打工,并让孩子在城市上学。
3.发展机会少:
新生代的农民工大多数愿意到城市来发展,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发展空间不大,机会也少。
而新生代的农民工都有很大的热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推力。
农村拉力分析:
1.乡土情结:
温厚的乡土人情就是其最重要“拉力”,家乡的亲人是农民心
中浓烈的情感寄托。
这在我们访谈过程中的谢小姐就特别谈到离家近好,想以后回家乡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人们的家乡情怀,这也是农村最主要的拉力体现之一。
2.政策制度:
国家有关政策制度, 比如历史上曾经实行或者正在实行的以农
村人民公社为主要形式的大集体制度、严格的户籍管制制度、严格的婚姻管理制度、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制度和农村外出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等等, 都对农村劳动力外出构成拉力, 这就是政策制度拉力。
3.土地构成的拉力:
农村的土地也构成对农民工的“拉力”,这是他们外出务工后最后
一道生存保障,是养老和还乡的生存依托,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来城市工作了很久最后还是回到家乡的原因。
地区流动阻力:
有了城市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还必须考虑的就是地区见得流动阻力,山高路远很多人不愿去太远的地方,在调查的人群中,几乎都是湖南本地人在长沙打工,像广西,贵州,、湖南都会去广州,还有的只是到当地县城或较近的大城市打工,不会长途跋涉去一线大城市上海,广州之类。
交通条件的阻力阻碍着人口的流动,但随着越来越先进快捷的交通方式发展,地区间的距离无形中在缩短。
总结:
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产生了或大或小的推拉力,加上交通成本的考量,人口迁移大趋势是从农村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其缺少活力,农民工的返乡也带动了家乡建设,利益诱惑使得越多的年轻人离乡打工。
农民工的迁入加速了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吸引了更多人的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