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鸟入笼

合集下载

幼儿小鸟进笼教案大班

幼儿小鸟进笼教案大班

幼儿小鸟进笼教案大班教案标题:幼儿小鸟进笼教案(大班)教案目标:1. 让幼儿通过参与小鸟进笼的活动,了解小鸟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小鸟。

2. 一只玩具小鸟。

3. 一个大纸箱,代表小鸟的笼子。

4. 一些干树枝和叶子,代表小鸟的栖息环境。

5. 一些纸和彩色笔,供幼儿制作小鸟的饲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图片或卡片,介绍不同种类的小鸟,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2. 出示玩具小鸟,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的特征。

活动1:小鸟进笼1. 将大纸箱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代表小鸟的笼子。

2. 将干树枝和叶子放在纸箱内,代表小鸟的栖息环境。

3. 将玩具小鸟放在纸箱外,让幼儿观察。

4. 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扮演小鸟和观察员的角色。

5. 观察员负责观察小鸟的特征和习性,并记录在观察表上。

6. 小鸟需要根据观察员的指示,模仿小鸟的动作和声音。

活动2:制作小鸟饲料1. 给每个幼儿发放纸和彩色笔。

2. 引导幼儿思考并绘制各种小鸟喜欢吃的食物。

3. 鼓励幼儿进行创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3:喂养小鸟1. 将幼儿制作的小鸟饲料放在纸箱内。

2. 让每个小组的小鸟轮流进入纸箱,模仿小鸟吃饭的动作。

3. 观察员观察小鸟的进食情况,并记录在观察表上。

总结:1. 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总结小鸟的特征和习性。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观察和体验。

教学延伸:1. 继续观察和学习不同种类的鸟类,并进行相关的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

2. 参观动物园或鸟类展览,加深幼儿对小鸟的了解和认识。

3. 进一步学习小鸟的鸣叫声和习性,进行相关的音乐和舞蹈活动。

注意事项:1. 活动中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真实的小鸟或有害物品。

2. 活动中要鼓励幼儿的参与和表达,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和作品。

3.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鸟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对鸟类的关爱之情。

2. 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 鸟笼若干个2. 鸟类图片若干张3. 鸟类食物(如谷物、虫子等)4. 记录卡若干张5. 彩色笔若干支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内的鸟笼,引导幼儿关注鸟笼内的鸟类,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环节:a) 教师向幼儿介绍鸟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如鸟类有翅膀、喙、羽毛等,它们善于飞行、捕食等。

b) 幼儿分小组观察鸟类图片,了解各种鸟类的特点,如体形、颜色、纹路等。

c) 幼儿根据观察到的特点,为每种鸟类选择合适的鸟笼。

d) 幼儿将鸟类图片放入选择的鸟笼内,并观察鸟类在鸟笼内的行为。

3. 延伸环节:a) 幼儿用记录卡记录每种鸟类的特点和鸟笼的选择原因。

b)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c) 幼儿讨论如何照顾鸟类,如提供食物、水源、栖息地等。

四、活动注意事项1. 保证活动环境的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3. 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鸟类特点的认知。

2. 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如选择鸟笼、记录鸟类特点等。

3. 评估幼儿在团队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六、教学资源1. 真实的小鸟标本或模型2. 鸟类图片和资料库3. 视频资料:鸟类的生活习性4. 鸟笼制作材料:纸箱、彩纸、绳子等5. 观察记录表七、教学活动步骤1. 展示小鸟标本或模型,引起幼儿兴趣。

2. 分享鸟类图片和资料库,引导幼儿观察鸟类特征。

3. 播放鸟类生活习性的视频,帮助幼儿了解鸟类的生活环境。

4. 指导幼儿制作鸟笼,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5. 组织幼儿观察小鸟在鸟笼内的行为,鼓励幼儿记录观察结果。

6. 开展“小鸟归巢”游戏,让幼儿将小鸟图片放入正确的鸟笼。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小鸟入笼”一节。

通过该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和特征,认识不同种类的小鸟,同时引导幼儿关注自然,培养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鸟的基本特征,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小鸟。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关爱小鸟、保护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小鸟的基本特征,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小鸟。

难点: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鸟图片、小鸟模型、鸟笼、教学PPT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小鸟,引导幼儿关注小鸟的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小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鸟的基本特征。

b. 教师讲解不同种类的小鸟,让幼儿学会区分。

3. 随堂练习(5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小鸟进行观察和描述。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制作小鸟手工(15分钟)a. 教师分发学具,讲解制作方法。

b. 幼儿动手制作小鸟,教师进行指导。

5. 小结与展示(5分钟)b.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小鸟的基本特征:1. 有羽毛2. 有翅膀3. 有喙4. 有爪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你喜欢的小鸟,并描述它的特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小鸟的基本特征,并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小鸟。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小鸟的认识仍较模糊,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加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小鸟,引导幼儿关注动物保护,培养他们关爱自然的情感。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与家长共同观察小鸟,增进亲子关系。

小鸟入笼实验报告

小鸟入笼实验报告

小鸟入笼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博伊德·沃尔森(John B. Watson)在1920年进行的一项经典实验。

该实验旨在研究恐惧情绪的习得和条件反射的形成。

实验通过对小白鼠进行人为的刺激,使其对某些原本无害的刺激产生恐惧反应,从而探讨恐惧情绪的形成机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恐惧情绪的习得过程。

2. 探讨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

3. 分析人为干预对动物心理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小白鼠若干。

2. 实验器材:笼子、实验台、食物、电击器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将小白鼠放入笼子中,每天进行电击,使其产生恐惧反应。

3. 对照组:将小白鼠放入笼子中,不进行电击。

4.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对电击的反应,记录数据。

五、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将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准备好实验器材。

2. 实验操作:a. 将实验组小白鼠放入笼子中,每天进行电击,持续一周。

b. 对照组小白鼠放入笼子中,不进行电击。

c.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对电击的反应,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对电击的反应,分析恐惧情绪的习得和条件反射的形成。

1. 实验组小白鼠在电击后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反应,如尖叫、躲藏等。

2. 对照组小白鼠在实验过程中无任何异常反应。

七、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恐惧情绪可以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在动物身上习得。

2. 实验组小白鼠在经过电击刺激后,对电击产生了恐惧反应,说明恐惧情绪的形成与条件反射有关。

3. 对照组小白鼠未受到电击刺激,因此未表现出恐惧反应。

八、实验结论1. 恐惧情绪可以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在动物身上习得。

2. 人为干预可以影响动物的心理状态,使其对某些刺激产生恐惧反应。

九、实验启示1. 恐惧情绪的形成与条件反射有关,人们可以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

2. 在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可以借鉴条件反射的原理,帮助人们克服恐惧情绪。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对小鸟的关爱之情。

2.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小鸟图片、笼子、鸟食、望远镜等。

2. 经验准备:幼儿之前接触过小鸟,对小鸟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鸟的外形特征,如羽毛、喙等。

2. 探索: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鸟的生活环境,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如捕食、飞行等。

3. 实践:教师分发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小鸟笼,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小鸟笼,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关爱小鸟的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小鸟,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与家长分享。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小鸟家园”,引导幼儿关注小鸟的生活。

3. 区域活动:设置“小鸟观察区”,提供望远镜等工具,供幼儿观察小鸟。

五、教学评价:1. 幼儿对小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幼儿在制作小鸟笼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表现。

3. 幼儿在活动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活动步骤:1. 开场: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活动主题,讲述小鸟为何需要进入笼子,引发幼儿兴趣。

2. 观察:教师展示小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鸟的外形特征,如颜色、体型等。

3. 探索:教师分发小鸟图片和笼子,让幼儿尝试将小鸟图片放入笼子中,观察小鸟在笼子中的样子。

4. 实践:教师引导幼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小鸟笼,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引导幼儿理解小鸟入笼的意义。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故事形式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2. 观察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小鸟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实践操作:让幼儿动手制作小鸟笼,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鸟入笼》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鸟入笼》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鸟入笼》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鸟儿入笼的原因以及对它们的影响。

2.能够明白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3.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小鸟入笼》2.教具:包括小鸟图片、鸟笼、纸、铅笔和橡皮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在开始课堂前,教师可以用一些图片或者视频来引入学生对于鸟类的兴趣,并简单介绍一下鸟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探究(15分钟)1.通过图片呈现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幅有关小鸟入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鸟入笼?这对它们有好处吗?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猜测和理由。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呈现(15分钟)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有关小鸟入笼的图片,并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情况。

2.让学生阅读教材《小鸟入笼》,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其中的问题。

3.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小鸟入笼的原因是什么?•小鸟进入笼子后会发生什么?•这对小鸟有好处吗?对我们有好处吗?•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实践(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实践。

2.每个小组根据选择的问题,设计一个小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示例实验题目:小鸟飞离笼子后,是否会回到笼子里?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互相评价。

2.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引导学生思考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小鸟入笼》这堂科学课,通过学生的参与与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图片、故事和实验等多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了小鸟入笼的原因及其对小鸟和我们的影响。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导入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注重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小实验的设计和观察,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于小鸟入笼问题的理解。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小鸟入笼”一节。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掌握基本的观鸟知识,并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小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小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分析小鸟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鸟图片、小鸟模型、鸟笼、观察记录表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教室里的小鸟,引导幼儿观察小鸟的外形特征,让幼儿猜一猜它们的名字,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小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小鸟的特点,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小鸟,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

3. 实践操作(10分钟)教师将小鸟模型放入鸟笼,让幼儿分组观察并记录小鸟的行为,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描述和分析问题。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种小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其特点和生活习性,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根据观察到的内容完成表格,巩固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在观察小鸟过程中的收获,让幼儿意识到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小鸟入笼2. 内容:小鸟的分类:雀形目、鸽形目、鹦鹉目等小鸟的特点:外形、颜色、生活习性等观察记录表:记录小鸟的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小鸟,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小鸟名称:麻雀外形特征:体型较小,羽毛灰褐色,嘴巴尖尖生活习性:喜欢群居,善于跳跃,叫声清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鸟类,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以“小鸟入笼”为主题,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空间关系的概念。

教材涉及《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第二节“空间关系”,内容包括:空间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空间概念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空间关系的观察和理解能力;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空间关系的概念,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空间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小鸟图片、笼子图片、空间关系卡片。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画出空间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小鸟在笼子里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鸟在笼子的哪个位置,引出空间关系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幼儿讲解空间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概念,并用具体的例子和图片进行解释,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空间关系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只小鸟和笼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鸟在笼子的哪个位置。

教师逐个讲解,引导幼儿正确回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和一支笔,让幼儿画出一只小鸟和笼子,并标出小鸟在笼子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错误。

5. 小组合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有一张笼子和多张小鸟图片。

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如何将小鸟放入笼子中,并说出放入的原因。

组间进行分享,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空间关系概念上下前后左右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品,摆放在相应的位置,并用语言描述出空间关系。

答案:如电视放在桌子上,桌子放在地上,地上有沙发,沙发在电视的左边。

2. 请幼儿画出一只小鸟和笼子,并标出小鸟在笼子的位置。

科学小鸟入笼大班教案及反思

科学小鸟入笼大班教案及反思

科学小鸟入笼大班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科学小鸟入笼大班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小鸟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科学小鸟的不同品种。

2. 大班教室内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3. 学生的观察记录本和绘画工具。

4. 班级的科学角落或书籍,包含关于鸟类的知识。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品种的科学小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对科学小鸟了解多少?你知道它们有哪些特征和习性吗?”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学小鸟品种进行观察和研究。

2. 学生使用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自己选择的科学小鸟品种。

3.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特征和习性,并在观察记录本上绘制自己观察到的科学小鸟。

4.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个科学小鸟品种的特征和习性。

2. 学生将自己的观察记录本展示给全班,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和绘画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1. 学生可以利用科学角落或书籍进一步了解其他科学小鸟品种。

2. 学生可以进行科学小鸟的分类和归纳,比较它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反思:本次教案设计注重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观察科学小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观察记录和绘画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拓展环节,学生可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比较不同科学小鸟品种的特征和习性,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鸟入笼》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鸟入笼》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鸟入笼》活动目标:1、会自己探索制作小鸟入笼玩具,能正确把握小鸟身体的比例。

2、会玩小鸟入笼玩具,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体验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

活动准备:每组一个制造好的小鸟入笼玩具,硬卡纸、筷子、彩笔、胶水、其他会转动的玩具。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小鸟入笼玩具,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吸引幼儿制作兴趣。

2、教师将小鸟入笼玩具每组放一个,请幼儿自由探索制作方法。

(1)在一张硬卡纸上画上小鸟,重点指导幼儿画小鸟时要掌握身体的比例。

;.来源教。

案网;提醒幼儿给小鸟图上漂亮的颜色。

(2)在另一张纸上画鸟笼,在两张纸的中间夹上筷子粘贴在一起即可。

3、引导幼儿玩玩具,双手来回搓动筷子,即会出现小鸟入笼现象。

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手的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体验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感受。

活动延伸:教师出示更多会转动的玩具,引导幼儿到区域中去玩,了解不同玩具转动的秘密。

活动反思:活动一开始,我带幼儿欣赏鸟的图片,各种各样的鸟深深吸引了幼儿,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鸟的世界中。

接下来,我和幼儿共同谈论自己喜欢的鸟,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让幼儿分组探索,根据幼儿的讲述,有机灵活地出现他们讲到的鸟,然后我再补充,其实就是灵活地将幼儿没有讲到的讲出来,丰富幼儿的知识。

在幼儿对鸟的种类有大致的了解后,我带幼儿进入下一环节鸟的特征的学习。

这一环节运用提问,加深幼儿的印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以上环节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我认为还要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探索鸟的世界,让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这节课是对于大班幼儿科学课程的一次教学,需要对幼儿进行科学常规知识的培养。

本次教学内容是围绕小鸟入笼的话题展开,旨在通过带领幼儿观察、体验、探究,让幼儿学会初步观察自然生态现象,并了解小鸟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小鸟的基本特征;2.通过体验,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能力;4.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引导幼儿互相认识和交流,营造开放自由的氛围,增强幼儿的参与性。

然后向幼儿介绍小鸟入笼的话题,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小鸟1.准备一些小鸟实物模型,向幼儿展示小鸟的体型、羽毛、喙、爪等基本特征,让幼儿通过手摸、眼看等方式了解小鸟的外观特性。

2.带领幼儿观察小鸟的行为特征,如喜欢飞翔、愿意在树枝上歇息等,伴随着幼儿的观察过程,引导他们思考小鸟选择栖息场所的原因。

3.配合幼儿的观察,引导幼儿描述小鸟的特征、行为,并与幼儿交流思考小鸟为什么会飞,有什么飞行技巧。

3. 探究小鸟的生活习性1.通过课件和实物,向幼儿展示小鸟的栖息地及食物来源,引导幼儿探究小鸟的生活习性。

2.由指导教师分发相关图表让幼儿统计不同种类小鸟的食物来源,及不同种类小鸟在栖息地中占据的位置,引发幼儿的思考。

4. 制作小鸟笼子1.为幼儿准备相关材料,如树枝、毛线、麻绳、卫生纸等,让幼儿准备制作小鸟笼子。

2.引导幼儿构思,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小鸟笼子。

5. 反思通过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小鸟笼子的心得体会,引导幼儿进行反思。

对于幼儿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学习了小鸟的基本特性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在设计和制作小鸟笼子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得到了增强。

此次教学活动中,我在导入部分稍显不足,导致有些幼儿比较闷,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鸟入笼》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鸟入笼》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鸟入笼》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授课对象:大班学生•教学科目:科学•教材:小学科学《小鸟入笼》课文•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关于小鸟和鸟笼的知识,探究小鸟为何会被困在鸟笼里,引导学生对小动物保护有基本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能够:1.理解小鸟为什么会被困在鸟笼里。

2.探究鸟笼的材质和结构。

3.培养学生对小动物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教学内容1.学生课前自己描述“小鸟的家”。

2.带领学生阅读小学科学教材《小鸟入笼》课文。

3.分组讨论:“小鸟为什么不想住在鸟笼里?”4.观察和比较不同材质的鸟笼,并发现其特点。

5.学生随手在自然課找到小动物的照片,体验一下动物在飞行和外面水乡绕,小鸟生活在鸟笼里的生态公害(注:不能捕捉真实的小动物)。

6.带领学生分享唐宋词、诗歌等中有关于小鸟的经典篇章。

7.有条件的可以邀请一位专业的小动物企业或者一位饲养员来教学现场探究之后,进行一个小动物的探究之旅。

活动设计活动一:课前的“小鸟的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鸟的生活环境,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提前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描述“小鸟的家”。

学生可以在班内制作鸟巢或者利用班内的一些物品来搭建小鸟的家。

最后,学生可以自己画出小鸟的家,或者将自己的构建作品展示在班内。

活动二:分组讨论激励学生思考小鸟为什么会被困在鸟笼里,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小鸟可能因为什么原因被困在鸟笼里,如何逃离?•在哪些情况下,人们可能想要关小鸟在鸟笼里,这种做法有没有道理?活动三:观察不同材质的鸟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不同材质的鸟笼,帮助学生理解鸟笼的结构和特点。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能够发现不同材质的鸟笼有着不同的用途,同时也能够理解不同材质对小鸟的影响。

活动四:体验小鸟在鸟笼里的生态公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随手在自然课中找到一些小动物的照片,并通过这些照片来体验小鸟在鸟笼里的生态公害。

科学活动《小鸟进笼》

科学活动《小鸟进笼》
科学活动《小鸟进笼》
活动过程:
一、1.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小鸟吗?小鸟喜欢在天空中飞,那小朋友要怎样把喜欢的小鸟留在身边呢?
2.师:如果小朋友吧小鸟留在了身边,那小朋友可以让小鸟为我们做什么呢?
3.原来小鸟可以为我们做这么多,那我们就动手把小鸟留在身边吧
二、出示材料
师:小朋友看老师手上有什么?(.操作卡中的材料,圆棒,双面胶)。请小朋友想一下,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把小鸟留在身边?
目标环境设置与材料内容过程与指导重点会玩小鸟入笼玩具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体验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
第4周9月24日 星期三
目标
环境设置与材料
内容、过程与指导重点
1.会玩小鸟入笼玩具,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体验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
2.喜欢科学活动,乐于探索,积参与科学活动。
幼儿用书中的操作材料,圆棒,双面胶
三、师制作,幼儿观察
1.师制作,请幼儿观察过程
2.师:看,老师已经做好了,可现在小鸟没有在笼中,那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3.师.小朋友,那你们知道转动的速度与小鸟入笼有什么关系吗?
4.师再次讲解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四、幼儿动手制作,是巡回指导
五、成品投放区域,让小朋友继续探索
日教育工作计划

表示不由己的歇后语

表示不由己的歇后语

01、骑上老虎背——身不由己;欲罢不能02、推小车的扭屁股——不由自主;身不由己03、奉命遣差——不由己04、小鸟人笼——身不由己05、老鹰喝碗醋——盖不由己06、徐庶在曹营——身不由己;不由自主07、小鸡入笼——身不由己;不由自主08、腿肚子抽筋——身不由己;寸步难行09、推小车扭屁股——身不由己;不由自主10、拴在桩上的牛犊子——身不由己;不由自主11、牛鼻绳落人手——身不由己;不由自主12、鸡毛遭风吹——身不由己;不由自主13、脱了线的风筝;推小车扭屁股——身不由己14、嫁出的姑娘泼出的水——不由已;不由己15、上了套的野牛——身不由己;不由自主;由不得己16、站在大风地里——身不由己;不由自主17、老鳖拖石碑——概不由己;盖不由己18、包办的婚姻——身不由己;不由自主;身不由己不由自主19、木偶打架——身不由己20、木偶跳舞——自有牵线人;全靠牵线人;幕后操纵;身不由己;幕后有人操纵21、小鸟入笼——身不由己22、王八爪子惹的.祸——概不由己;盖不由己23、木偶登台——故作姿态;身不由己;幕后自有牵线人24、小鸟出笼——自由飞翔;身不由己25、木偶菩萨唱戏——身不由己26、上了套的猴子——由人玩耍;让人耍;身不由己;由人摆布27、绳索套在马颈上——身不由己;不由自主28、笼中鸟,网中鱼——身不由己;不由自主;逃不了29、临老得了摇头病——身不由己;不由自主30、急刹车摔倒——身不由己31、断了线的风筝——远走高飞;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满天飞;身不由己;无牵无挂;下落不明;由它去;一去不复返32、老鳖喝碗醋——盖不由己;概不由己;盖不由已;概不由已33、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不由己;难收回34、骑在老虎背上——不敢下来;身不由己;欲罢不能;不干也得干35、绳索套在马脖子上——身不由己36、脱了线的风筝——身不由己;远走高飞37、王八钻醋瓶——概不由己;盖不由己38、小鸟进笼——身不由己39、丫环抱床红绫被——概不由己;盖不由己40、半天云里的风筝——有线牵着;半点不由己41、狼趴在狗身上——身不由己。

小鸟入笼歇后语

小鸟入笼歇后语

小鸟入笼歇后语
1、小鸟入笼——身不由己
1、画上的鸟——有翅难飞
2、啄木鸟飞上黄莲树——自讨苦吃
3、憨狗打飞鸟——白费力
4、啄木鸟当医生——靠的就是一张嘴
5、高飞的鸟儿遇老鹰——凶多吉少
6、属寒号鸟的——得过且过
7、沙漠里的鸵鸟——顾头不顾尾;顾头不顾腚
8、天要下雨鸟要飞——各随其便
9、百灵鸟碰到鹦鹉——会唱的遇上会说的,各有所长
10、隼鸟打猎——帮凶
11、鸵鸟钻沙堆——顾头不顾尾;藏头露尾
12、打鸟人的眼睛——尽往上看
13、啄木鸟叼树——劲在嘴上;劲儿在嘴上
14、鸟儿搬家——远走高飞
15、扛着鸟枪上战场——先抵挡一阵;抵挡一阵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6、属舵鸟的——顾头不顾尾
17、春天的鸟儿——成双成对
18、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
19、蚂蚁关在鸟笼里——门道很多
20、隔山打鸟——见者有份;见才有份儿
21、属百灵鸟的——叫得好听
22、鸟笼里驾凤凰——行不通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2024年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2024年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2024年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五单元“动物世界”,具体内容为第二章“小鸟入笼”。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小鸟的基本特征,探究小鸟入笼的原因,学习保护小鸟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鸟的基本特征,了解小鸟入笼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小鸟的意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小动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小鸟入笼的原因,掌握保护小鸟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鸟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保护小鸟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鸟模型、鸟笼、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鸟模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鸟的外形特征,让学生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小鸟入笼的原因,如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捕捉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小鸟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小鸟,每组提出一种保护方法,并进行分享。

4.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利用学具,制作小鸟保护宣传画,展示保护小鸟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小鸟的基本特征外形:羽毛、翅膀、喙、脚生活习性:飞翔、觅食、繁殖2. 小鸟入笼的原因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捕捉3. 保护小鸟的方法建立保护区减少污染加强宣传合法捕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关于保护小鸟的宣传海报。

2. 答案:海报内容包括小鸟的基本特征、入笼原因、保护方法等,要求图文并茂,色彩鲜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小鸟的基本特征,了解了小鸟入笼的原因,培养了学生保护小鸟的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观察鸟类生活,开展实地保护行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鸟入笼花入盆作文

鸟入笼花入盆作文

鸟入笼花入盆作文
嘿,你瞧那只小鸟,扑棱着翅膀,一下子就被关进了笼子里。

那模样,可怜兮兮的。

就像一个失去了自由的小精灵,被困在了一个小小的世界里。

“咱要是那只小鸟,能开心吗?”肯定不能呀!
再看看那盆花,被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花盆里。

五颜六色的花朵,娇艳欲滴,可它也被束缚在了那个小小的花盆里。

“这花要是能说话,会不会也想挣脱花盆的束缚呢?”也许会吧。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孩拎着一个鸟笼,里面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在抗议。

小孩却一脸兴奋,“看,我的小鸟多漂亮!”旁边的大人说:“你可别总把小鸟关在笼子里,它也需要自由。

”小孩歪着头想了想,“那我放它出去,它会飞走吗?”大人笑了笑,“也许会,但它会更快乐。


又有一回,我去朋友家,看到她家阳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盆,里面的花争奇斗艳。

朋友得意地说:“看我的花多好看!”我却忍不住想,这些花虽然美丽,但它们是不是也渴望着更广阔的天地呢?“咱要是这些花,会满足于只在花盆里生长吗?”估计不会吧。

小鸟入笼,花入盆,看似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可同时也失去了很多。

小鸟失去了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机会,花失去了在大自然中肆意生长的可能。

就像我们人一样,有时候也会被各种东西束缚住。

“咱是不是也常常被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呢?”可能是吧。

但我们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呀。

我们要像那勇敢的小鸟,有机会就挣脱牢笼,去追求自由;也要像那顽强的花,努力突破花盆的限制,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呀,别让自己被束缚住,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2

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含教学反思】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的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小鸟入笼”一节。

通过观察和分析小鸟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了解鸟类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鸟的基本特征,如体型、羽毛、翅膀、腿等。

2. 学习观察和分析小鸟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鸟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了解小鸟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关爱动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鸟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小鸟鸣叫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小鸟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对小鸟的兴趣。

2. 讲解:向幼儿展示小鸟模型和图片,讲解小鸟的基本特征,如体型、羽毛、翅膀、腿等。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幼儿观察和分析小鸟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4. 例题讲解:以“为什么小鸟会飞”为例,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鸟,并描述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六、板书设计1. 小鸟的基本特征:体型、羽毛、翅膀、腿等。

2. 小鸟的生活习性:飞行、觅食、繁殖等。

3.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环境、观赏价值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周围的小鸟,描述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答案示例:我观察到的小鸟是麻雀。

它体型小巧,羽毛灰褐色,翅膀短而圆,善于在地面跳跃。

麻雀喜欢吃谷物和昆虫,对农作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 作业题目:以“保护小鸟”为主题,画一幅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幼儿了解了小鸟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关爱动物的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小鸟的兴趣,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其他动物,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大班有趣的科学探究小实验《小鸟进笼》教学设计

大班有趣的科学探究小实验《小鸟进笼》教学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小鸟进笼》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视觉暂留的现象。

2.技能目标:会玩小鸟进笼游戏,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

3.情感目标:在游戏中体验科学的奇妙与乐趣,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笼子卡片、小鸟卡片、木棍、双面胶、陀螺、彩色风车、视频活动重难点重点:会玩小鸟进笼游戏,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

难点:了解视觉暂留的现象,通过探索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视频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导语: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画有鸟和笼子的卡片)怎样让这只小鸟飞进笼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小鸟进笼”。

有一天,小牛顿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可是他在智慧能量屋找到了答案,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教师组织幼儿观看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

)提问:刚才视频中牛顿在智慧能量屋中找到了什么答案?怎样才能让小鸟飞进笼子呢?(幼儿自由回答)二、基本部分:幼儿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认识材料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同样的操作材料,等会大家有序进入操作区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究,怎样用细木棍、卡片让小鸟进到笼子里呢?(二)幼儿自由探索,初步感知视觉暂留现象,了解其产生的条件。

1.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接下来要进入操作区进行游戏了,但是我们要提前约定好游戏规则哦!小朋友自由选择游戏区域,注意不要拥挤,进入区域后,要爱护操作材料,每个小朋友都要尝试操作哦!(教师巡回指导,操作结束后小朋友有序的回到座位)(播放轻音乐)2.视觉暂留现象产生的条件:幼儿发现将两张卡片背靠背粘在一起,快速转动木棍就可以让小鸟飞进笼子。

3.初步感知视觉暂留现象。

小朋友们刚才都玩成功了,小朋友和小牛顿一样厉害有同样的发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刚才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现象)播放视频第二段揭示实验现象。

原来啊刚才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现象,我们的眼睛在观事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会停留0.1—0.4秒,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现象。

小鸟入笼玩具的原理

小鸟入笼玩具的原理

小鸟入笼玩具的原理小鸟入笼玩具是一种机械玩具,通过一系列机械装置的配合,使得小鸟能够自动进入一个笼子中,并在其中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再自动释放出来,达到娱乐和观赏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鸟入笼玩具的原理。

1. 机械结构:小鸟入笼玩具的核心部分是机械结构,它包括支撑体、传动装置和固定装置。

支撑体一般为塑料制成的笼子,周围有透气孔和观察窗,保证小鸟在笼子内有足够的通风和可观察的空间。

传动装置通常由摇杆、曲柄、齿轮和弹簧等组成,通过这些部件的配合,实现小鸟的进出控制。

固定装置用于将玩具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防止因操作而导致的移动。

2. 进入机制:当玩家想要让小鸟进入笼子时,首先需要将玩具的准备位置调整到合适的高度。

然后,通过旋转曲柄或按下按钮等方式,激活传动装置。

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摇杆开始摇动,并传递力量给齿轮。

齿轮的转动使得弹簧被压缩,蓄积了足够的弹力。

接着,摇杆挡板下方的逃生门打开,小鸟趁机进入摇杆挡板内。

此时,摇杆开始向另一侧摇动,逃生门关闭。

小鸟被挡板困在其中,无法逃脱。

3. 延时控制:为了让小鸟停留一段时间在笼子内,玩具还设计了延时控制装置。

在小鸟进入摇杆挡板后,延时控制装置开始工作。

通常,延时控制装置是通过弹簧的释放实现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弹簧逐渐恢复原状,摇杆挡板内的压力减小。

当压力不再足以阻止小鸟逃脱时,小鸟自动逃离挡板,并通过逃生门回到外部环境中。

4. 自动释放:延时时间结束后,小鸟通过逃生门返回外部环境,完成了停留在笼子内的时间。

这时,摇杆还会继续以相反的方向摇动,使逃生门重新打开。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齿轮和摇杆的设计来实现。

当逃生门打开后,小鸟可以重新尽情飞翔,恢复到自由的状态。

总之,小鸟入笼玩具通过机械结构的设计以及传动装置的配合,实现了小鸟的进出控制和停留时间的控制。

通过这个玩具,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小鸟的行为和动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同时也为小鸟提供一个安全的游乐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伯努利原理吧
麻 雀
八 哥
鹦 鹉
乌 鸦
斑 鸠
鹌 鹑
鸽 子
百 灵
画 眉
小鸟入笼
小鸟是怎么飞进笼子的?
物体快速运动时,当物体消失后, 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秒 左右的时间,这就是视觉暂留现象。
动画原理
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 解后画成许多动作瞬间的画幅,再用摄影机 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 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 都是视觉暂留原理。
我们来做个实验:
从一张纸的下面吹气,观察纸会向哪飘?
向上飘
那从纸的上面吹气,观察纸会向哪飘?
这是为什么呢?
向上飘
我们来证实伯努利原理的存在
实验器材:两张纸 实验步骤:向两张纸中间吹气, 观察现象。再将一张纸平放在 嘴下,用力吹,观察现象。
向中间靠拢
伯努利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为什么列车进站前要我们后退到黄线之后呢?
科学探究 二年级
课程顾
滑翔机的结构
螺 旋 桨
机身
竖直尾翼
水 平 尾 翼
机翼
伯努利原理在滑翔机里的应用
距离长
流速快,压力小
流速慢,压力大
距离短
伯努利原理
荷兰科学家丹尼尔·伯努利发现: 在水流或气流里,如果速度小,压力就大, 如果速度大,压力就小。 这个原理被称为伯努利原理。
升力是从哪来的呢?
思维拓展
1、关掉马达,慢慢旋转,还会出现笼中鸟 的景象吗?
2、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视觉暂 留的现象?
3、在屋子里把灯关掉,打开手电筒,迅 速画圆 ,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