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集锦图解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分析
扇面顶 顾名思义,就是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前后檐线
呈弧形,弧线一般是前短后长,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扇面顶的两端 可以做成歇山、悬山、卷棚形式。一般用于形体较小的建筑中,会让建 筑看起来更为小巧可爱。
万字顶 “万”即为“卍”,代表万事如意、万寿如疆。因其吉祥意义, 常被应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顶。
平 顶 建筑的顶部是平的。这种“平”包括顶部中间略有突出,或是屋
顶拥有较小坡度的一面坡,这是与单坡顶最大的区别(单坡顶屋顶坡度 较大)。多出现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
单坡顶 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单片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
是附属性的建筑上。多出现在陕西等地的农村,是现今较富有特色的一 种民居形式。
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 中不被应用。
硬山顶 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
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 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 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攒尖顶 无正脊,只有垂脊,只
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 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 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 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 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 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 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 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 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 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 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 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 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 是攒尖顶。攒尖顶有单檐、重 檐之分
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 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 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 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 顶。
中国古建筑屋顶结构
古建筑之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可分为庑 殿 式 顶 、歇 山 式 顶 、 悬 山 式顶 、硬山 式顶、 攒尖式 顶和录 顶等形式。按屋檐的层数分,庑 殿 顶 、 歇 山 顶和 攒尖顶 又分为单 檐和 重檐两种。歇山式、悬山式和硬山式又分出一种没有正脊的卷 棚 式 屋顶。此外, 歇山式 还分出 一种极 少见的 十字歇 山顶。
古建筑之 歇山顶
戗 脊 :上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角 脊 :下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博 脊 :1.歇山山花下的屋脊 2.重檐屋顶,下层檐围 绕屋身的屋脊(也叫做围脊)
古建筑之 歇山顶 左图为单檐歇山(蓬莱院后院三清殿 )
悬 山 顶 五脊二坡,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 出墙外 (屋顶 左右屋 檐出山 墙), 又称挑 山。
(梁 ,台湾称为通梁,图中大通、二通即为 大梁、 二梁。 束 仔 ,位于两组斗 拱 之 间 的弯月形实心木构件,也称月梁)
古建筑之结构框架
左图为结 构 框 架 示 意 图
古建筑之结构框架
左图为结 构 框 架 示 意 图
古建筑之结构框
架
左图为结 构 框 架 示 意 图
古建筑之结构框
架
左图为结 构 框 架 示 意 图
古建筑之 攒尖顶
下面为六角重檐攒尖顶,上面为四角 重檐攒 尖顶
古建筑之屋顶
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中和殿(四 角攒尖 顶)、 保和殿 (重檐 歇山顶 )
录 顶 屋顶(四边或正多边形)上部做成平顶,下部 做成四 面坡四 向(或 多面坡 多向) 。垂脊 上端有 横脊, 横脊排 水的数 目与角 数相同 。各条 横脊首 尾相连 ,故亦 称圈脊 。
营造法式之斗
栱
营造法式之斗栱营造流程
营造法式之斗栱营造流程
中国古代咯楼阁
中国古代屋顶的式样按等级次序有: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等。
此外,屋顶还有单檐和重檐之分,重檐的屋顶大於单檐的。
在这些屋面中,重檐庑殿式级别最高,依次而下是重檐歇山式、重檐攒尖式、单檐庑殿式、单檐歇山式、单檐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等。
硬山式建筑级别最低,一般用于辅助建筑或者民居商铺等。
各种屋顶图例:典型的明代悬山建筑:山西平遥双林寺天王殿除了上述的各种屋顶之外,宋元明的楼阁常用一种叫十字歇山的顶。
十字歇山也叫四面歇山,顾名思义,就是四个方向均有一个歇山面。
典型的十字歇山顶建筑,明代山西万荣飞云楼:十字歇山一个典型的明代建筑:山西榆次玄鉴楼来简单介绍一些中国古建中常用的一些名词:中国古建名称入门1. 正脊:正脊,又叫大脊、平脊,位于屋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正脊两端有吻兽或望兽,中间可以有宝刹等装饰物。
2. 垂脊:垂脊是中国古代屋顶的一种屋脊。
在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的建筑上自正脊两端沿着前后坡向下,在攒尖顶中自宝顶至屋檐转角处。
3. 戗脊qiàng jǐ 在有不同方向的承梁板的屋顶中,其两个斜屋面交接处所形成的外角。
又称岔脊,是中国古代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度,对垂脊起支戗作用。
对庑殿顶自正脊两端之房檐的屋脊,一说也称为戗脊,但另一说为垂脊。
4. 脊兽:戗脊和垂脊上安放脊兽5. 走兽:又称小兽,屋顶檐角所用装饰物。
根据建筑物的体量大小定其使用数量,一般采用单数,太和殿用10个,属于特例。
其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多为有象征意义的传说中的异兽。
6. 斗拱: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7. 歇山面:歇山等建筑开口的部分整体称为歇山面8. 博风板:歇山面边缘人字形的板。
又称博缝板、封山板,用于中国古代的歇山顶和悬山顶建筑。
中国古代屋顶的5种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屋顶的5种主要形式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
1、硬山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
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2、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
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坡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垂脊。
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
又名四阿顶。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3、悬山顶: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歇山顶: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分别是一条正脊,上部四条垂脊,四角与垂脊间有四条戗(qiang)脊。
(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5、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
如果说上述四种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阳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6、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
除圆形攒尖顶无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顶汇聚,脊间坡面略呈弧形。
江南各式屋顶的屋檐与屋角的起翘都大于北方,然以攒尖顶最为悬殊,有飞檐之称。
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
18张图读懂木结构,古建筑木屋顶
18张图读懂木结构(一)。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木结构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期周元带大家重温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中木结构部分。
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椽、栿:四椽栿图1: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
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
图2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
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
脊槫、叉手、平梁:图3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
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
六椽栿:图4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
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
劄牵:长一椽的梁:图5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
阑额、普拍方、栌枓:图6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
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
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
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
铺作:图7山西沁县普照寺正殿:铺作是由斗拱组成的构造单元,分为三种,立于柱头的称柱头铺作;立于两柱之间阑额或普拍方上的是补间铺作,立于转角处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
「Z的建筑图说」分解中国古建筑(一)——屋顶
「Z的建筑图说」分解中国古建筑(一)——屋顶【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最大特点就是简单朴素,前后两坡,山墙处屋顶与山墙面齐平,好像被拦腰截断。
宋代的建筑书籍《营造法式》中没有出现硬山式屋顶,现存的宋代建筑也没有见到,可推测其形成时间晚于宋代。
硬山式屋顶等级很低,皇家与寺庙建筑中几乎未见到,屋面只能使用青色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或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悬山式屋顶和硬山顶一样是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不同之处是屋顶伸出了山墙面,这部分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檩)承托的。
山墙处有与前后檐尺寸相同的檐,于是其两山部分便处于悬空状态,故称“悬山”,也有叫“挑山”、“出山”,都是一种意思。
悬山式屋顶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等级比硬山顶稍高,但也很少用于重要建筑,尤其是唐朝以前。
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故南方地区常用,北方多硬山顶。
【悬山式屋顶】-【不厦两头造】悬山式屋顶在宋代又有名字叫不厦两头造,厦在古代指房屋。
屋顶挑出山墙的部分又叫出际。
不厦两头造指的是与歇山式屋顶对应的厦两头造,即悬山式屋顶只有出际而没有披檐,不成出厦,两头无厦。
后有图解释厦两头造。
【歇山式屋顶】-【单檐歇山式屋顶】“歇山”是清代叫法,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不厦两头造,又称汉殿。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乔和四条戗脊,共九条脊线,故又称“九脊顶”。
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下,得名歇山顶。
歇山顶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距离要短,所以形成了三角形的区域,如图所示叫做山花。
在山花之下为梯形屋面,将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
【歇山式屋顶】-【厦两头造】厦两头造又称二厦头,即在双坡屋顶基础上,在悬山的山面加上了披檐,于是山墙两头就成了厦,所以叫做厦两头造。
【重檐歇山顶】歇山顶在形式上可分为最基本的单檐歇山顶(前图就是单檐歇山顶),又可变化形式为二层、三层(三滴水或三重檐)或多层屋顶的重檐歇山顶。
此图即是二层屋顶的重檐歇山顶。
古建筑基础知识及屋顶构成
脊吻、吞头、合角吻、宝顶
古建筑基础知识和屋顶构成
各式脊吻
走兽 图2-5-10 吻
古建筑基础知识和屋顶构成
古建筑基础知识 和屋顶构成
古建筑基础知识和屋顶构成
• 五、屋顶构成 • (一)、屋面形式分类 • 1、硬山式屋面:硬山式屋面属于单檐屋顶,屋面
山尖部分不挑出山墙。硬山式屋顶根据式样可分 为尖山式和卷棚式(亦称“回顶式”)两种。根据所 用瓦材的不同又可分为:琉璃瓦、青筒瓦和小青 瓦三种瓦面。详见图2-5-1 a、b所示。 • 尖山式硬山屋顶是指屋顶的剖面轮廓形状为尖顶 形:它由前、后两个坡形屋面合成人字形相交, 形成一个尖顶,称为“尖山”,在尖顶接口处砌筑一 条压顶脊称为“正脊”,正脊两端头常设收头装饰件, 称为“正吻”或“鸱尾”,而在瓦屋面两端的山墙上端 砌有四条压边脊称为“垂脊”(亦称“竖带”、“垂 带”),以正脊和垂脊作为屋面衔接部位的封口措 施和装饰等级。
古建筑基础知识和屋顶构成
图2-5-5古建筑重基础檐知识和歇屋顶山构成屋面
图2-5-5古建筑三基础重知识和檐屋顶歇构成山屋面
• 5、庑殿(四合舍)屋面:庑殿顶屋面为一个四坡 形屋顶,故又称为“四合舍”;它也可以作成单檐庑 殿和重檐庑殿两种形式。所用瓦材大多为琉璃瓦, 也有少数为青筒瓦。
• 单檐庑殿又称为“五脊殿”:由前、后坡瓦屋面及其 压顶正脊和两山的坡瓦屋面及其四角衔接处的垂 脊等所组成;重檐庑殿是在单檐庑殿的屋檐下, 间隔一层距离,再增加一层四坡屋檐而成。重檐 庑殿的顶层屋面构造,完全与单檐庑殿的屋面构 造相同。而下面一层的屋檐构造和重檐歇山下檐 相同,是由四个坡瓦屋面及其衔接处的四条戗脊 和四坡屋檐顶端的一圈围脊等所组成,如图2-5-6 (a)、(b)所示。
中国古建筑屋顶简析 ppt课件
PPT课件
33
PPT课件
34
宝顶
在建筑物的顶部中心位置,尤其是攒尖式屋顶的顶尖处,往往 立有一个圆形或近似圆形之类的装饰,它被称为“宝顶”。在一 些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或者确切地说,在皇家建筑中,宝顶大多 为铜质鎏金材料制成,光彩夺目。
PPT课件
35
PPT课件
36
PPT课件
37
庑殿式屋顶
庑殿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 坡,非常特别。庑殿式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 式,在古代只有最尊贵的建筑物才可以使用庑殿顶,如,宫殿、 庙宇殿堂等。明清时期,庑殿式屋顶的建筑实例最为多见,最著 名的要数现存的明清紫禁城(北京故宫)中的太和殿。
PPT课件
54
PPT课件
55
鸱尾
南北朝时期及其以后,鸱尾逐渐代替了汉代的朱雀等形象,而 成为正脊脊饰的新样式。郦道元在《水经注·温泉》中就有“广 兴屋宇,皆置鸱尾”的记载。鸱尾,原是一种鹞鹰。看来,这一 时期的鸱尾还保留有一定的鸟的形象,也就是说,虽然它由汉代 的朱雀发展而来,但是还有一些朱雀的影子。
PPT课件
26
卷棚悬山式屋顶
和普通人字形屋顶一样,卷棚式屋顶也可以处理成硬山、悬山、 歇山等形式,从而产生出卷棚硬山式、卷棚悬山式、卷棚歇山式 等多种新的屋顶形式。卷棚式屋顶形象非常优美、线条柔顺,特 别是单檐卷棚悬山式屋顶,属于较为简单的卷棚顶,大多出现在 园林建筑中,更添园林的优雅韵味。
PPT课件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重檐歇山顶
“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 “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歇山式屋顶在具体形式上又有最疾奔 形式的单檐歇山顶,以及变化形式的二层、三层或多层屋顶的重 檐歇山顶,还有最上面的屋顶可以不设正脊而形成卷棚式的卷棚 歇山顶等多种形式。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第一章——屋顶屋顶就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一书中非常重要得构成因素。
总起来说,从古至今中国得建筑都突出屋顶得造型作用,只就是在不同得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或就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
从我国古代建筑得整体外观上瞧,屋顶就是其中最富特色得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得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
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得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P2cguKk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得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
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撰得《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
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得住宅建筑中。
硬山式屋顶就是一种等级比较低得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与一些大型得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
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就是使用青瓦,并且就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悬山式、jpg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
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就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得屋顶就是由下面伸出得桁(檁)承托得。
所以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
悬山又称“挑山”,就就是因为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
从外观来瞧,这可以说就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得不同点。
悬山式就是两面坡屋顶得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得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得,特别就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重檐歇山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歇山”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
我国古建筑常见的五种屋顶
我国古建筑常见的五种屋顶
咱们聊聊中国古代建筑里头常见的五种房顶样式,挺有意思的:
庑殿顶:这可是皇家级别的,四面都斜斜的,头顶一条大脊梁,旁边四条小脊,看起来特气派,皇宫、大庙里头常见。
歇山顶:这种屋顶就像戴了顶有帽檐的帽子,前后两边斜,侧面还多了个小翅膀,总共九条边边,既威风又好看,宫殿啊、官府啊都能看到。
悬山顶:就像两片瓦片搭在屋子两边,伸出墙外头,下雨不怕湿,很多老百姓家里就用这种,简单实用。
硬山顶:和悬山顶长得有点像,不过瓦片不往外伸,两边用石头或砖头砌得严严实实的,给人感觉更结实,一般也是民宅用得多。
攒尖顶:这种就是尖尖的,像个锥子或者宝塔顶,尖上汇合,多见于小巧的亭子、塔楼,特别是花园里,四角、六角、八角的都有,特有情调。
这几种房顶啊,各有各的美,也反映了古时候人们在盖房子时既讲究美观又注重实用,还有点权力地位的意思在里面。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PPT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 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 展成等级的象征。
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
避免雷电
民居上的鳌鱼
屋顶的等级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 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 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 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 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 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 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硬山顶
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 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 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 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硬山防风火,悬山防雨,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多硬山。
硬山顶——广智院一角
攒尖顶
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 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 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 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 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 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 有单檐、重檐之分。
万字顶
“万”即为“卍”,代表万事如意、万寿如疆。因其吉祥意义, 常被应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第一章——屋顶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一书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总起来说,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或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
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
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
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撰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
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
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
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悬山式.jpg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的。
所以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
悬山又称“挑山”,就是因为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
从外观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
悬山式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重檐歇山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 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 级要求分别选用; 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 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 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 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 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 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单檐歇山顶—— 雍和宫天王殿
单檐歇山顶—— 雍和宫天王殿
悬山顶
硬山顶——广智院一角
重檐攒尖顶——祈年殿
重檐攒尖顶—— 丽江黑龙潭公园
攒尖顶——故宫中和殿
八角攒尖顶——廓如亭
盔顶——岳阳楼
十字歇山顶——故宫角楼来自棚悬山顶——颐和园文昌院三卷勾连搭顶——北京一角
平 顶 建筑的顶部是平的。这种“平”包括顶部中间略有突出,或是屋 顶拥有较小坡度的一面坡,这是与单坡顶最大的区别(单坡顶屋顶坡度 较大)。多出现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
单坡顶 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单片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 是附属性的建筑上。多出现在陕西等地的农村,是现今较富有特色的一 种民居形式。
盝 顶 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 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 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卷棚顶 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 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 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灰背顶 屋顶表面不用瓦覆盖,仅凭灰背密实的面层防雨防漏。大多用于 平顶或囤顶建筑,但也可以用在起脊建筑上。不过,在起脊建筑上使用 灰顶,大多只是局部使用。灰背顶属于一种民间建筑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返回总目录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 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 展成等级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避免雷电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盔 顶——岳阳楼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勾连搭顶
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个屋顶,每个屋顶之间是连在一起 的。这样的屋顶形式,可以在建筑下部形象不变的情况下,使上部屋顶更 富有变化,更为生动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 大室内空间。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单檐歇山顶——雍和宫天王殿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单檐歇山顶——智化寺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重檐歇山顶——故宫保和殿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重檐歇山顶——天安门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重檐歇山顶——嘉峪关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悬山顶
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 (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 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 应用。
民居上的鳌鱼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屋顶的等级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 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 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 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 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 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 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集锦图解
中国古建筑林林总总,可谓辉煌至极,让人不能不佩服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我们享用不尽。
1、建筑基本造型是由屋顶、柱身及台基三段组成;
多层建筑立面往往将柱身与屋顶重复应用,构成多层屋檐的建筑形式。
2、屋顶的形式:硬山、悬山、歇山、攒[cuán]尖、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
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
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
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1、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
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kuàng]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2、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
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3、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
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
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4、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
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5、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
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
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
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
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
6、盝[lù]顶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
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7、卷棚顶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
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
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8、扇面顶顾名思义,就是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前后檐线呈
弧形,弧线一般是前短后长,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
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山、悬山、卷棚形式。
一般用于形体较小的建筑中,会让建筑看起来更为小巧可爱。
9、万字顶“万”即为“卍”,代表万事如意、万寿如疆。
因其吉祥意义,常被应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顶。
10、盔顶顾名思义,就是屋顶像头盔一样屋顶形式。
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
顶部中心有
一个宝顶。
岳阳楼使用的就是盔顶。
11、勾连搭顶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个屋顶,每个屋顶之间是连在一起的。
这样的屋顶形式,可以在建筑下部形象不变的情况下,使上部屋顶更富有变化,更为生动多姿。
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室内空间。
12、穹窿顶又称圆顶,一般从外观来看屋顶为球形或多边形。
如伊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房。
室内顶部呈半圆形,就可以叫做“穹窿顶”。
此外,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圆顶的民居,也可以归为穹窿顶建筑一类。
13、圆劵顶又称“拱顶”。
是一种用砖或土坯砌筑的半圆形的拱顶房屋,或是两间,或是三间,或是数间相连,在我国山西一带出现。
外形圆润优美而又给人完整与统一之感。
14、平顶建筑的顶部是平的。
这种“平”包括顶部中间略有突出,或是屋顶拥有较小坡度的一面坡,这是与单坡顶最大的区别(单坡顶屋顶坡度较大)。
多出现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
15、单坡顶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
单片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属性的建筑上。
多出现在陕西等地的农村,是现今较富有特色的一种民居形式。
16、灰背顶屋顶表面不用瓦覆盖,仅凭灰背密实的面层防雨防漏。
大多用于平顶或囤顶建筑,但也可以用在起脊建筑上。
不过,在起脊建筑上使用灰顶,大多只是局部使用。
灰背顶属于一种民间建筑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千变万化,瑰丽多姿,不同的屋顶相互组合、穿插,又会形成不同的屋顶形式。
17、十字脊背顶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
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筑是北京故宫的角楼。
18、卷棚悬山顶卷棚式屋顶可处理成硬山、悬山、歇山等形式,从而产生出卷棚硬山式、卷棚悬山式、卷棚歇山式等多种新的屋顶形式。
19、棋盘心屋顶是将屋面的中间部分做成灰背或石板瓦形式,这一部分所占屋面面积相对比铺瓦面积大,并且位置略为偏下。
因为这样的屋面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的棋盘,所以得名“棋盘心”。
20、勾连搭灰背顶勾连搭顶中使用灰背,大多是局部形式,并且大多是用在两个相互搭连的屋顶间的部分,也就是天沟处。
当然也有同时在外侧两屋面上做棋盘心的形状。
21、盝顶灰背顶在中心平顶部分使用灰背做法,与四面铺瓦的屋面形成一种对比,让建筑的形式更富有变化,更有趣味。
实例:重檐庑殿式太和殿
重檐庑殿顶——泰安岱庙天贶殿重檐庑殿顶——曲阜孔庙大成殿
重檐庑殿顶——午门
单檐庑殿顶——天坛祈年门单檐庑殿顶——皇乾殿
单檐庑殿顶——斋宫
单檐庑殿顶——华严寺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故宫保和殿
重檐歇山顶——太和门重檐歇山顶——天安门
重檐歇山顶——嘉峪关重檐歇山顶——山海关单檐歇山顶——智化寺
单檐歇山顶——雍和宫天王殿
悬山顶——民居
硬山顶——广智院一角
重檐攒尖顶——祈年殿
重檐攒尖顶——丽江黑龙潭公园
八角攒尖顶——郭如亭攒尖顶——故宫中和殿盔顶——岳阳楼
十字歇山顶——故宫角楼卷棚悬山顶——颐和园文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