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合集下载

浅析西方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

浅析西方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

浅析西方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摘要: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大主流理论,它们代表着西方学界对国际关系截然不同的三种看法,对这三种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际政治的了解和对国际现象的认识。

分析这三种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观点及核心概念,可以看出这三种理论范式是在相互争论中形成的,它们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思想渊源;主要观点国际关系理论是国际关系学者通过对国际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从不同的出发点开始,努力从中寻找一般规律,以对国际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并对未来的国际局势进行预测。

一、现实主义权力是现实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故现实主义理论体系是围绕权力这一核心建构起来的。

现实主义流派的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古希腊时期的修昔底德、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启蒙运动中的霍布斯等等都曾对权力政治做过经典的论述,而他们的思想和论述都深深地影响了现实主义学者对国际关系的看法,有的则直接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者所借鉴,如霍布斯对人类社会早期恐怖的自然状态和无政府状态的描述,就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假设。

现实主义是在对理想主义的批判之中发展起来的。

一战结束后,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他在对一战的反思中提出了实现人类和平的十四点计划。

概括起来,就是强调普世的道德原则,重视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舆论的作用,主张自由贸易、民主体制和民族自决,由此主张建立国际联盟。

卡尔于1939年出版了其代表作《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在书中卡尔针对理想主义,明确指出理想主义思潮和活动掩盖了国际关系的本质,从一战到二战之间是危机四伏的二十年,在一种近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很难界定普世的道德原则,而权力是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国家权力,国际组织就软弱无力,理想主义提出的只是国际社会的“应然”状态,而现实的国际社会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各国为保证自身的生存而展开的激烈的权力争夺。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第一章理论概说1. 理论(theory)1.1 国际关系案例:两伊战争问题:空前激烈的两伊战争,在双方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够实现停火?解释1:伊朗和伊拉克两国都不能通过此次战争征服对方,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所以,这次战争没有意义,停战是最佳选择。

解释2:彼此势均力敌的国家之间,由于互相牵制,没有任何一方可以通过战争获取优势,所以,战争无法解决问题,还是不打为好。

两种解释的区别:第一种是具体解释(具体事件,常常是历史研究的解释);第二种是一般性解释(一类现象,属于理论解释)。

1.2 理论的涵义所谓理论,就是在系列假定基础上得出的关于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的陈述。

构成分析:理论假定:一组默认成立、不加质疑的陈述或命题。

核心命题:理论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传统均势理论:国家之间的权力均衡可以防止战争。

民主和平理论: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

1.1.3 理论的特点特点1:理论是对自然事实和社会事实的解释。

特点2:理论是对一类事实或一般性事实进行解释。

特点3:理论是系统化的解释。

理论假定和核心命题之间,通过理性主义的逻辑关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特点4:理论是人为建构的解释,虽然力求真实,但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人的主观理解。

理论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真实地”揭示事实背后的联系和机制。

但是,揭示“真实联系”的困难以及“真实”本身的信念特征,导致理论与其要解释的事实相比,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形式上表现为“人为杜撰”的特征。

理论如何产生?“用发明的方式去发现”,即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想象”出事实背后可能存在的联系和机制,又要确保这些想象出的联系和机制是事物本身存在的东西,而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1.4 理论的特征性含义:理论是在系列假定的基础上得出的关于核心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是人们建构出来用以一般性地解释自然和社会生活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关系陈述。

根据理论解释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适性理论和仅对特定现象适用的理论。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重点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重点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1.国际关系理论(1)概念广义: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具体:国际关系理论就是描述、解释、研究、评价和预测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或者叫学说)。

(2)国际关系综上,国际关系是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之间)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

(3)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对象:国家间关系——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之间昆西·赖特的16个核心内容卡尔·多伊奇的12个基本问题国际与世界战争与和平力量与弱点繁荣与贫困自由与压迫国际政治与国际社会世界人口与粮食、资源以及环境跨国过程与相互依存感觉与错觉活力与革命革命与稳定同一性与变革性研究内容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伦理国际组织国际教育国际军事战略国际关系社会学外交战略国际关系心理学(4)国际关系理论与历史的关系国际关系理论是历史的产物,历史(国际关系史)是国际关系理论产生的基础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思维科学,其本质是历史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

国际关系理论服务于历史实践并接受现实历史(国际关系)的检验(5)如何构建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研究者应当接近国际关系的现实,不断增加、充实研究国际问题的实证内容在整个构建过程中,应当视国际关系为一个分离出来的、独立的研究领域努力去发现该领域的原理和规则,并寻求能说明这些已经发现的原理和规则的途径2.人名(1)莱因霍尔德·尼布尔P571人的原罪说。

2人与集体:只有信仰基督教,才能得救。

3权力和冲突时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

4道德与权力的关系:正义有赖于均势。

5尼布尔对理想主义的批评。

(尼布尔把理想主义概括为6个方面)①相信社会无知导致社会不公,教育和智慧可以改变社会无知;②相信文明变得越来越道德;③人的性格将会由公正所制约;④相信祈求会带来友善;⑤知识会克服人的私欲;⑥战争是愚昧的并且将会屈从于理智。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参考书目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参考书目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参考书目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参考书目英文部分:1、Anderson,M.S. War and Society in Europe of the oldregime:1618-1789, London: Fontana Press, 1988.2、Appleby, J.O., Economic thought and ideology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3、Axelrod, R.,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1984.4、Berman, H., Law and revolu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Press, 1983.5、Boroujerdi, M., The tormented triumph of nativism, NY: SyracuseUniversity Press, 1996.6、Brown,C.,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new normativeapproaches, NY: Harvester Wheatsheaf,1992.7、Buzana,B.,People, states and fear, NY: Harvester Wheatsheaf,1991.8、Chanteur, J., From war to peace, Boulder, CO: Westview,1992.9、Cox, R.W., Production, power and world order, NY: ColumbiaUniversity, 1987.10、Downing, B.M., The military revolution and politicalchang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11、Dyson, K., The state tradition in western Europe, Oxford: MartinRobertson, 1980.12、Grant, R and Newland, K., eds. Gender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uckingham: Milton Keynes, 1991.13、Gunn, J.A.W., Politics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in the seventeenthcentury, London: Rouledge & Kegan Paul,1969.14、Halliday, F. Rethink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Macmillan, 1994.15、Hamilton, K and Langhome, R., The Practice of Diplomacy, London:Routledge, 1995.16、Klein, B.S., Strategic studies and world order,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17、Kratochwil, F.V., Rules, norms and decision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18、Luard, E, Basic tex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Y: St Martin’s,1992.19、Mckinlay, R.D. and Little, R., Global problems and world order,Madison, WI: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6.20、Mansfield, H.C., Machiavelli’s Virtue, Chicago: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1996.21、Rosenau, J.N., and Knorr, K., eds., ContendingapproachesUniversity Press, 1969.22、Runciman, S., The first crusad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23、Russett, B., Grasping the democratic peace, 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 1993.24、Sheehan, M., The balance of power, London: Routledge,1996.25、Strayer, J.R., Western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 NY:Appleton-century-crofts, 1995.26、Sylvester, C., Feminist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apost-modern er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27、Thompson,K.W., Fathers of international thought, Louisiana StateUniversity press, 1994.28、Walker, R.B.J.,Inside/outsid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spolitical the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29、Williams, 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political theory, Milton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2.30、Winch, D., Riches and pover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31、Graham Alison, Essence of Decision: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Boston Little Brown)32、J.W.Burton, Global Conflict: the demostic sourses ofinternational crisis.33、Robert Jonathau, Decision-making during internationalcrisis.34、Snyder R.C.,Bruck and sapin, Foreign policy decision making.35、George Modelski, Long cycles in world politics.中文部分:1、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为什么要研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为什么要研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维普资讯
F B AR E RU Y● WORL OU OOK 3 D TL 5

学 会 猜 想 与反 驳
在西方 ,国际关系学之所以是社会科 到有意识地认识、 看待和处理 国际关 系提 务院 、中央情 报局等情报机关和一些现 实 另一 套 人 马 可称 为 理 论 界 , 学领域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与其不断出 供了思路 。 而正是 由于每一种范式有其 自 政 策 研 究 机构 。 包 括 国 际 关 系理 论 研 究 以 及 与 国 际 关 系研 现的理论 创新有关。这种创新 的外在表现 身的科学性 , 习它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对 学 是具有科学精神的知识分子对原有学科理 我们打开视野 , 更深刻地理解 国家之 间的 究相关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这两套人 论的不断猜想和反驳,内在本质是从柏拉 关系提供 了帮 助。此外 ,对不 同范式的 了 马不具 有天然和巩 固的联系 ,至今有关这
图时代流 传下来的西方学术界的批判性思 解使外交家和战略决 策者在处理不同问题 两 股 力量 之 间关 系的 讨 论 仍 在 进行 。 而 , 然 维 习惯。西方 国际关系理论界不存在任何 时找 到了更多的选择 , 也帮助他们加深对 与中国相比,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与决 策 权威理论 ,也不存在永恒理论 , “ 即 真理” 西 方国家 战略 的认识 。 界的关系要密切得 多,国际关系理论对决 理论。 与此 同时 , 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出现 西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多样性化的基 策的影响也要 大得 多。学术独立并不是说 的每一种 “ 时代” 理论( er fta i 础是概念 。所谓概念包含两种含义 。第一 研究学者 本身的意识形态中立 ,而是说 他 t oy o h tt h me ) 都是以被批判的同时被学习的方式主导 种含义是指国际关系研究 当中所涉及到的 们在判断 事物过程 中的独立人格。摩根索 , 那个时代理论界的 。 因此 , 在西方国际关系 具体研究对象 ,第二种含义则是理论所显 等人都具有西方意识形态 ,但 他们的思考 理论 界出现了这样一种违反初衷的怪圈 。 现出来的问题。概念的第二种含义实际上 是独立的 。理论研 究在学术上不是对原有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1. P4理论的功能:戴维辛格(David Singer)认为,理论是一个内部相互联系的、实证概括的分析整体,它拥有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功能。

罗伯特利柏(Robert Lieber):第一,描述。

理论必须确切地描述现实世界发生的事件。

第二,解释。

理论应对说明这些事件发生的因果,说明“行为规律”和进行“评估分析”。

在一个特定的体系里,理论解释事物的“连续性、反复性和规律性”。

第三,预测。

一般来说,是预测“事物发展和结果发生的模式或总趋势,是事物的未来的发展,而不是具体事件的发生”2. P6理论与历史:雷蒙阿隆:历史是过去的政治,理论的实质是历史。

约瑟夫奈:国际关系史不是国关理论,但国际关系史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来意提炼升华为理论的原始材料和现实基础。

要处理好理论与历史的关系,必须把握住三个基本观点:第一,理论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是理论的基础。

第二,理论是一种思维的科学,其本质是历史。

第三,检验理论的标准是实践。

3. 国际关系理论及国际关系的定义:P7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P8汉斯摩根索:国际关系是“处于权力斗争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权力政治”。

P8昆西赖特:国际关系意指民族、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则是全面叙述、解释、评价、预测世界上不同政治社会关系的研究项目或学科。

P8欧奈斯特莱弗沃:国际关系是关于主权国家之间权力对权力、利益对利益、目标对目标的长期斗争。

P9斯坦利霍夫曼:IR实质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政治。

IRT是关于影响世界基本单位的对外政策和权力地位的因素和活动的学科。

P9弗里德里克邓:国际关系是指世界体系内各个政治集体或实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其核心是权力问题。

IRT则是“关于那些跨国的关系的只是总和”。

P9查尔斯麦克兰德:IRT是关于“世界上有组织社会实体互动关系的研究”,包括对这些互动关系的有感环境的研究。

P9卡尔多伊奇:IRT应研究民族国家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依存和民族国家缺少控制能力的问题。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引言国际关系是研究各个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是指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出现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

这些理论和观点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对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深入的理论分析,也为国际政治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经典实力政治理论经典实力政治理论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理论主要强调国家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国家的实力决定了它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经典实力政治理论强调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冲突,认为国际关系是一个权力博弈的过程。

制度主义理论制度主义理论是另一种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流派。

该理论强调国际体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根据制度主义理论,国际体制是由一系列国际规则、组织和习惯构成的,这些制度对国家的行为和政策具有约束力。

制度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直接互动,还受到国际体制的制约和引导。

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是另一个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流派。

该理论强调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对于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可以通过合作与协商来解决各种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竞争和冲突。

自由主义理论主张国际关系应该建立在法治和民主的基础上,通过国际组织和机制来实现国家间的合作。

社会构建主义理论社会构建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又一重要流派。

该理论认为,国际关系是社会建构和意义创造的结果。

社会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国际关系中的观念、认同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根据这一理论,国际关系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权力竞争,还包括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和交流。

后现实主义理论后现实主义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该理论批判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些假设和观点。

后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并非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由各种主观因素和权力关系构成的。

该理论强调国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批评了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简化和机械观点。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1. 引言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国家间相互关系、国际组织和全球性问题的学科。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涌现出许多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思想。

本文将介绍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和核心观点。

2.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之一。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竞争。

它认为国际关系是一个无情的现实,国家的行为主要受到自身利益的驱动。

著名的现实主义学者包括摩尔根索与吉尔平等。

现实主义分为结构现实主义和经典现实主义两个分支。

结构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的结构和力量分配是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国家的行为主要受到国际体系的制约。

经典现实主义强调国家的利益和权力是国际政治的核心,相互依存和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

3.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流派。

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合作、共同利益和国际制度的重要性。

它认为国际关系不仅仅是竞争和冲突的结果,合作和共同利益也非常重要。

自由主义学者强调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多边合作的作用。

著名的自由主义学者包括凯特伯尔和约瑟夫等。

自由主义分为制度自由主义和民主自由主义两个分支。

制度自由主义认为国际体系和国际制度对国际行为有重要影响,它们可以帮助国家解决协调问题并促进合作。

民主自由主义则认为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经济有助于国际合作和和平发展。

4.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国际关系理论。

它强调国际体系和社会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影响。

结构主义认为,国家行为不仅受到国际体系的制约,还受到国家内部的社会结构和国内政治力量的影响。

结构主义学者主张通过研究国际体系和国家内部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和预测国际行为。

结构主义分为阶级结构主义和文化结构主义两个分支。

阶级结构主义认为国际体系的不平等和阶级冲突对国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结构主义则认为文化差异和认同对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5. 重构主义重构主义是一种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进行批判和重构的新兴理论。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均势理论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均势理论
作为“静态”状态的均势 权力的均衡分布(equilibrium)
两极: 两个超级大国/集团间权力大概平衡状态 Eg:冷战
1/4
多极:三个或以上大国间大概平衡状态 Eg:欧洲1648年到1914年 作为动态的均势 摩根所:two methods of balancing:
diminishing the weight of the heavier scale
• “Divide and rule”
increasing the weight of the lighter one
• territorial compensation, arms buildup, or alliances
对强权的制衡 两种选择:
balancing in the narrower sense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alignment against the prevailing po武器
4/4
Power shift: alternative to BOP Organski (1958) was first to observe that the idea of equilibrium as the primary goal of a “balancer” is logically inconsistent with Morgenthau’s ‹rst principle of realism that considered all states equal in their primary motivation for power maximization. This theoretical incoherence led Organski and others to reconsider the very idea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as a sta- ble system and develop instead an entire range of power shift theories as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8.31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8.31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3.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1993) by David Baldwin
David Baldwin
年以来的西方国关学派与理论: 五、1979年以来的西方国关学派与理论: 年以来的西方国关学派与理论 West IRT Since 1979:
1、回顾 In retrospect 、 1979-1989年: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 (六原则) (三原则)
3、推荐另一种概括 、

Another classification recommended


实证主义或理性主义学派 Positive or Rationalism 新现实主义 Neo-realism 新自由制度主义 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马克思主义(西马与新马)Marxism 后实证主义或反思主义学派 Post-positive or Reflectionism 批判理论 Critical Theory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 女性主义 Feminism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新古典现实主义 Neo-classic realism 新古典自由主义 Neo-classic Liberalism
三、三部里程碑著作: 三部里程碑著作:
Three milestone books:
Twenty Years’ Crisis by E. H. Carr (1939)
1.
2.
Politics Among Nations (1948) by Hans Morgenthau
3.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1979) by Kenneth Waltz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

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第一节一场严肃但吵闹的论战一、论战背景一战前夕:古典的均势现实主义;一战后:理想主义;经济危机和二战后:现实主义形成..二、争论焦点1、理想主义1人性可以改造..人类在教育和正确思想的驱使下;在好的客观环境的限制和作用下有能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最终走向文明..2战争可以避免..战争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不完善的国内或国际政治体制的缺陷;由于对人类进行教育和开化的困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不足引起的..一旦人类的教育程度提高了;再不是感情思维而是理性思维;再不是用武力去解决问题而是用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人类的战争则最终可以消除..、3利益可以调和..国际之间不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实际上是否定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4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由于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应当用集体安全代替均势..5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6重视国际道德和公众舆论..国家只有在国际道德的约束下才能在对外关系中不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而要维护国际道德一方面要依靠国际组织的力量;另一方面要靠公众的觉悟和文化素质;发挥学者和政治活动家的积极性..2、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1批判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看国际关系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主观意志..2批判理想主义对国际问题的看法过于理想化..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之间关系难于协调;集体安全无法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和平的保证不是利益和谐的结果;而是利益牵制的结果..3批判理想主义在研究国际问题时忽视权力..理想主义认为;权力是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但现实主义认为;没有实力的国际关系是空想的国际关系;靠国际法和国际道德来实现国际和平是一种空想的乌托邦..3、现实主义1人性本恶..由于人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人是自私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冲突的关系..国家是个人的集合;这就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2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体;批判理想主义建立国际机构的乌托邦想法..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状态中国家为了饱和自己的生存;总是要追求权力..因此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关系..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反对把道德、公众舆论、国际法等至于外交上的重要地位..6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第二节从威尔逊到约翰·默里——理想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1、威尔逊十四点原则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主要原因有:一、美国在一战后实力提升;二、战火后的欧洲人民将威尔逊的主张当做一种解决战争与和平的良药;三、将民族自治、裁军和公开外交等政治原则道德化;打出了民主、自由、自决的旗号..2、阿尔弗雷德·齐默恩一方面;人性是可以改造的;人类通过教育可以避免战争..另一方面;批判均势作为避免战争的手段;认为国际联盟是人类要走出无政府状态的表现;可以避免战争..3、约翰·默里神学家一、权力:道德必须要监督权力的运用;权力要在道德的指导下使用..他没有在权力和道德间划绝对的分界线;没有像其他理想主义者那样绝对反对权力..二、正义:判断战争正义与否的标准:1、战争是不是给人类带来了更多更大的灾难;2、看权力的使用是不是有限的;是不是为了法律的目的..三、自然法:道德的标准来自于自然法的标准;判断事物时;不要极端;要遵循自然法..第三节从韦伯、卡尔到摩根索、基辛格——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1、马克思·韦伯一、关于什么是政治;韦伯定义为分享或影响权力的分配的斗争;这种斗争或是在国家之间或是在一个国家内的集体之间产生的..所有的政治都离不开权力问题;反对理想主义把政治看成是道德的政治;二、关于国家关系;韦伯认为国家总是为其生存而斗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和平不过是冲突性质的改变..三、关于道德;道德区分为绝对的道德和责任的道德..按照绝对的道德行事的人不问结果;只看目的..具有责任道德的人能够看到他的行为的结果;并且也能够承担他应当负的责任..但韦伯同时也指出;为了正义的目的;并非不能使用不好的、不正当的手段;目的本身的正义性并不可以证明手段的正义性..2、爱德华·卡尔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一、提出现实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权力始终是政治的核心成分;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即是权力政治;第二;道义只能是相对的;不是普遍的;道义是权力的产物;二、关于国家利益;批判理想主义的国家利益和谐论;他认为国家利益和谐论的出现是因为存在占有优势的势力;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例如;一战后理想主义提出“没有人反对和平”的观点;卡尔认为这个观点是因为美英两国在一战中获得较多利益;企图维持现状;而德国则要改变现状..三、重视权力..政治就是权力政治;权力可以是手段;也可以是目的;经济权力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但反对经济权力可以和政治权力分开;都是权力的组成部分..四、重权力而轻道德..卡尔认为;政治行为必须建立在道德和权力相互协调的基础之上;但其实卡尔把道德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卡尔认为;国家的道德标准是低于个人的道德标准的——1国家的行为不是道德约束的结果;而是国家情况的结果..例如;国家的利他行为与国家的富裕程度有关..2国家的行为会比个人的行为更加无道德..比如;人的自私行为无道德的;一旦人的自私行为表现为爱国主义的行为就变成了道德的行为..3、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神学家一、人的原罪说..人具有两面性:一是他具有超越自我的精神能力;二是他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罪恶..人自我超越的精神能力决定了他既是一个有理智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无理智的人..人对自己在宇宙中应有的位置从来不清楚;事实上;人是自由的;但也是受约束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他把人的罪恶分为骄傲和纵欲两种形式;他指出骄傲之罪是万恶之源..其中;权力的骄傲使人为了自身的安全总是超过自己的自然禀赋极限去扩大自己的权力;而这种寻求安全的权力欲求永远不可能满足..二、人的原罪的观点决定了社会是冲突的;科学和道德教育不能解决社会冲突..尼布尔认为;权力是一回事;而爱是另外一回事爱是宗教的事..三、道德和权力政治之间的关系..尼布尔认为;权力政治无所不在..而权力应当受到限制;而限制权力的办法就是均势;这种均势并不排斥道德;事实上;没有仁爱;精神的摩擦和紧张状态会令人无法忍受..4、阿诺德·沃尔弗斯一、关于国际政治角色..采取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个人作为国际政治的角色..这种研究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将个人置于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二是强调个人的组合角色;特别是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关于国家角色和个人角色的两种研究方法应该互补..二、关于国家目标与国家利益..国家一般拥有三类目标:1持有目标包括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等和环境目标超越国境的外部条件;2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与国家利益是否直接相关;3意识形态目标向海外扩展民主三、关于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1自延获取更多的权利和利益;2自保维护现有的价值利益;3自制在一定条件下接受国际法、国际和平和集体安全利益的制约..5、尼古拉斯·斯皮克曼一、国家的首要目标是赢得和维持权力地位..斯皮克曼认为;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事实上;两种观点以及它们引出的外交政策从来就是不断交织在一起的..孤立主义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国家战略;盲目的坚持或反对孤立主义的人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二、边缘地带理论..6、汉斯·摩根索一、现实主义六原则:1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现实主义相信政治法则的客观性;为了使社会不断完善;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则..2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政治现实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标志性特征;它使国际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3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核心概念是普遍适用的;但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权力是政治的目的;利益是政治的实质..利益则是判断和主导政治行动的永恒标准..任何政治均受到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的支配;这是现实注意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根本点..4政治现实主义意识到政治行动的道德意义;个人和国家都必须依据普遍的道德原则来判断任何政治行动..但是也需要考虑道德行动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实际上;采取成功的政治行动本身就是基于国家生存的道德原则..5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普遍的道德法则与某一特定国家的道德要求不可混为一谈;后者与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有关..6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权力政治范畴的独立性;坚持以权力界定利益..二、人的政治哲学..人性是恶的;而且不能通过教育或人为的机制得到消除..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为了自身的安全必须去追求权力;因此政治关系就是权力斗争关系..人类冲突产生的根源;一是人类自私自利的本性;二是人对权力追求的本能欲望..三、国家行为哲学..摩根索认为;个人权力意志的放大就是国家的权力;因此国家的行为是由对权力的追求驱使的;国际政治的动因就是对权力的追求;一方面表现为战争;另一方面表现为外交活动..四、国家道德哲学..摩根索承认道德存在于国际关系中;也承认道德在国家的行为中和在国家间的关系中起一定的作用;也意识到在道德要求和政治成功需要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7、乔治·凯南一、遏制政策二、道义与外交的关系..道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道义与对外政策的关系上;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外交的行动是政府的责任;2政府的道义责任不同于个人的道义责任;3并不存在国际社会所接受的道义标准..“没有原则的道义不是真正的道义..”8、雷蒙·阿隆法一、“自然状态”;即“战争状态”是国际关系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征;国家应当学会在霍布斯所描绘的世界中求生存..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国家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主张道德的相对观;反对抽象的道德标准;赞成具体的实际道德..9、约翰·赫兹赫兹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和理想主义融合的现实主义;一方面重视权力;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最低生存伦理学的理论..10、亨利·基辛格一、否认历史决定着人的行为和事件的结果;他强调;个人作用下的权力政治具有浓厚的个人和英雄创造国际关系的特点..他提出;人的行为和国家的行为的有限性决定了对道德标准的理解..人性的受限性决定了人的直觉行动上的自由性..正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基辛格提出人在道德上的行为也是有限的..因此;基辛格对于人性从来就没抱有过高的希望..二、均势是基辛格外交思想的核心..美国应该以实力和均势作为外交决策的依据;在均势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结构;以均势来维持国际体系的稳定..三、国际格局从两极到多极;外交思想不能脱离体系分析;重视大国外交;第四节对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评价一、对理想主义的评价肯定1、理想主义强调维护世界和平要靠人民和公众力量的观点是正确的..现实主义中的很多人认为;外交要靠少数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来决定;民众是愚昧无知的..而理想主义相信;通过对民众的教育可以提高民众的素质;以造就正确的舆论环境;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政府可以避免选择战争的道路..2、理想主义强调普通民众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主张国家的外交决策不只能是少数人的事情;国家与国家之间不能再搞秘密外交..3、理想主义认为;人是客观环境造就的产物;这一观点带有唯物主义的色彩;更有科学性..二、对现实主义的评价肯定:1、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关系时把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在理论上区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根本标准是看在执行外交政策的过程中是否以国家利益为决策的核心标准..因为现实主义政策在执行中并不表现为反对道德;理想主义在推行政策中也不是不考虑国家实力..2、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问题时;提倡客观细致分析在前;理论结论在后;对事物的把握客观而准确..否定:1、对人性的看法使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变得极为悲观..实际上;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既有合作的一面;也有友好的一面..2、现实主义把道德的标准分为不同的层面;是欠妥的..现实主义认为;个人可以为了道德和信仰而不惜牺牲生命;但国家为了国家利益则可以不顾道德..他们道德问题上的处理是自相矛盾的..3、把和平的希望寄托在领袖人物身上;而不是民众的身上;民主的身上..第三章第二次论战——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第一节一场激烈但“虚假的战争”一、科学行为主义学派:(1)认为人类行为中存在可以认知的统一性;2这些可以认知的统一性能够通过实证试验加以证实;3主张强化方法论;以获取和分析数据;4主张理论的细化和量化、更为证实取向;所推崇的理论包括权力多元化、博弈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结构—功能理论和体系分析;5主张把价值标准排除在研究过程之外;在研究中注重伦理评估的实证解释;认为非价值或价值中立的研究是可能的:6主张建立不同于应用性研究的基本理..二、传统主义学派:(1)政治学的要旨与物理学的要旨不同;2科学知识可运用于事实;而理解、智慧和本能只是运用于人类关系的研究;3主张科学方法的人往往把方法误认为现实;4科学方法要求高度的可测性和精确性;难以对付国际政治中的最有变动的成分..第二节从多伊奇到阿尔克——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一、卡尔·多伊奇1、一体化理论一体化的基本特征是在一个整体的构成部分中间形成相当程度的相互依存;是相互依存的单位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通常地;作为整体;一个系统具有任何一个构成部分单独所不能具有的系统特征..一体化有四个方面要素:区域所涉及的地域的人口;范围所涉及的行为的各个方面;幅度赖以维系的奖励和惩罚幅度;力度行为者拥有的实力..一体化的形式主要有政治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2、沟通理论多伊奇认为现实主义关于国家是国际社会唯一的行动者的观点已经过时;当前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不能再以国家为中心;而应重视国家之间的相互沟通关系..3、博弈理论二、莫顿·卡普兰卡普兰六模式:模式1:均势体系balance of power system..指18世纪至20世纪的均势格局..反对任何企图在体系内取得优势地位的结盟国或霸权国;对体系内形成威胁的国家进行限制..模式2:松散的两级体系loose bipolar system..指二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特点:运作机制是调节性质的;不是对抗型的;跨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体系的运作;核武器的出现带来“核恐怖平衡”..模式3:紧张的两极体系tight bipolar system..指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冷战格局..趋势是不稳定;出现高度紧张的态势..模式4:全球体系universal system..指60年代末以后世界格局的多极趋势;相对稳定是其根本特点..模式5:等级体系hierarchical system..一种民主型或极霸型的体系;特点是稳定性强..模式6:单位否决体系unit veto system..特点:联合国的作用得到加强;战争可能发生;但不会使用核武器;战争的手段受到限制;大国外交出现孤立主义的倾向;结盟弱化..三、戴维·辛格辛格提出了层次分析法..他认为;现实主义只讲权力政治;把国际政治与对外政策混为一谈;而层次分析把国际政治与对外政策加以区分——国际政治是以国际系统作为分析层次;对外政策是以民族国家作为分析层次..两个层次既有关联又有差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四、海沃德·阿尔克数学政治学;多伊奇的学生第三节从怀特到霍夫曼——传统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一、马丁·怀特1、国际政治是关于生存的理论;大国的地位的得失要靠战争的暴力:中等国家的地位则是大国的善意;小国的地位依靠的是中立政策;仅追求有限的利益;在夹缝中生存..2、三R之争:1现实主义realism:意指马基雅维利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权力政治、国际冲突;崇尚的是一些推行铁血政策、不讲道德的人;2理性主义rationalism:意指格劳秀斯主义;强调理性原则、国际对话、重视均势和国际法的作用;认为国际关系不仅有冲突还有合作;要造就能坚持法律和秩序、言行一致的人..3革新主义revolutionism:意指康德主义..反对现实主义关于国际冲突与合作的看法;注重人的关系;国际社会和国家大家庭的作用;希望有一代从事变革、解放和说教的人..怀特认为;最理想的情况是成为一个格劳秀斯主义者;同时吸收马基雅维利主义和康德主义..二、英尼斯·克劳德三概念1、均势:1均势是一种形势;意指处于均衡的格局;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权力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对等和均衡状态;2均势是一种政策;意指建立和维护均衡状态的政策;均势应是一种谨慎的政策;3均势是一种制度;意指能抑制任何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稳定的制度;4均势是一种标志;它是战争可以防止的标志;是人们现实愿望的一种体现..2、集体安全:意指通过各国的一致行为为国际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安全环境..特点:1通过建立压倒优势的力量提供对付可能的侵略者的安全体系;2能够帮助小国和弱国摆脱处于均势体系中的不利地位;3均势体系从本质上讲是无政府的机制;而集体安全是一种有组织的机制;4均势体系视冲突为常见;合作为少见;集体安全则视冲突为少见;合作为常见..3、世界政府:由于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要避免战争只有建立世界政府..三、肯尼思·沃尔兹战争根源的三个概念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1、人的本性和行为:战争源于人的自私、愚蠢和误导的冲动;应当改变人的私念、恶性..2、国家内部结构:国家的弊病导致了国家之间的战争;要防止战争必须从改造国家着手..3、国际无政府状态:沃尔兹主张建立世界政府;在这一目标实现之前;应尽力维持均势;因为权势不均对强国和弱国都是危险的..四、斯坦利·霍夫曼沃尔弗斯和阿隆的学生1、均势:美苏中日西欧组成五角均势..均势不仅在全球范围展开;而且表现为恐怖的核恐怖均势..2、世界秩序:世界秩序是国家间关系处于和睦状态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它还不是现实;是通向世界政府的过渡状态..3、伦理:国际关系伦理学是用道德伦理的手段克服无政府状态;反对强权政治的一种政治艺术..比如;对武力实行道义的限制和制止;突出维护人权的原则;建立平等公正的世界秩序等等..第四章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第一节新现实主义的出现1、国际政治与国经济关系..现实主义学派极端强调权力斗争;忽视经济关系;而新现实主义学派提出了国际政治经济理论;强调只有将政治和经济关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国际关系的现实..2、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关系..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的无政府状态和权力冲突;忽视合作;视前者为高级政治;后者为低级政治..而新现实主义认为;世界虽然处于无政府状态;但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强大大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关系..3、国际关系中的东西南北关系..新现实主义学派认为;传统现实主义理论以研究战争、和平、权力、均势等为主;忽视了南北关系;新现实主义学派力图从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关系入手;搞出个囊括东西南北关系的理论..第二节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1、根本区别:新现实主义提出体系结构的新概念;将国际政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2、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由互动国家组成;“原因”是趋于一个方向;即从互动的国家到由它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产生的“结果”..新现实主义强调;“原因”发生在两个方向上;即国际政治的单位层次和结构层次上;结构影响单位;只有通过区分结构层次和单位层次的因果要素才能充分地研究和了解互动国家..3、关于对权力的解释;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对权力的追求根植于人性;权力是国家追求的目的;而新现实主义强调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有用手段;国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安全而不是权力..4、现实主义强调互动单位的作用;而新现实主义强调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但否认无政府状态是一种特征性的结构;而新现实主义认为自助是在结构层次上无政府状态的对应物..第三节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比较分析1、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结果..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新现实主义在表面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中发现世界政治的有序特征;但过分强调无政府状态而忽视相互依存;新自由主义并没有把无政府状态的程度和结果看得太重..2、关于国际合作..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承认国际合作的可能性..新现实主义对国际合作的态度是消极的;认为国际合作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也很难维持;因为合作大都依赖于国家权力..新自由主义认为;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合作是正常的;国际制度能促使国家间成功合作..3、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获取相对收。

三大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学派国际安全观之比较

三大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学派国际安全观之比较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安全。

安全是塑造‎国际行为的‎核心变量,也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概念之‎一。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安全‎的保证在于‎所获权力的‎多寡。

自由主义提‎出国际制度‎理论,以此来淡化‎权力的影响‎,认为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可以确保‎安全。

建构主义则‎另辟蹊径,从社会学中‎借鉴新的概‎念,认为国家安‎全的存在和‎追求,离不开观念‎和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因‎素。

一、三大主流国‎关学派的国‎际安全观简‎介国际安全问‎题历来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

冷战的结束‎,特别是“911”事件以后,引起了国际‎安全局势的‎剧变,国际社会对‎国际安全问‎题、尤其是非传‎统安全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国际‎安全问题的‎大辩论。

[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界形成了‎三大理论流‎派论战的局‎面。

[2](一)、现实主义学‎派的国际安‎全观基于对国际‎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现实主义对‎于国际政治‎的本质以及‎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长久而深入‎的思考。

在现实主义‎学派看来,国际安全在‎本质上是稀‎缺的,国际安全问‎题只可以缓‎解,却不能最终‎得到解决,而获得安全‎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拥有‎强大的权力‎。

因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是围绕权‎力斗争的关‎系。

无政府状态‎成为认识国‎际政治的基‎本起点,安全困境(Secur‎i ty Dilem‎m a)则是每一个‎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

[3]现实主义学‎派主要有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古典现‎实主义、以肯尼思沃尔兹和罗‎伯特吉尔平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和以约‎翰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

汉斯摩根索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经历使他一‎直坚持人性‎本恶的观点‎。

他认为存在‎于人自身罪‎恶的本性不‎可能根本改‎变,因此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安全的国际‎社会。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经常会‎感到岌岌可‎危,为了能够安‎全,人们必须自‎保,要自保就必‎须获得权力‎。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Theory?
江忆恩:西方理论的问题
忽略东亚

分析中排斥东亚的国际关系案例

考虑东亚案例但错误解释/错误理解这些案例

考虑东亚案例,但疏漏一些没有被案例确认的研究的主要发现
重视东亚的意义

有利于对目前一些尚在争论中的问题的分析

制衡、权力转移、军备竞赛与战争的关系、相互依赖会不会减少战争可能等等
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 "Hereby it is manifest that during the time men live without a common power to keep them all in awe, they are in that condition which is called war; and such a war as is of every man against every man...To this war of every man against every man, this also is consequent: that nothing can be unjust. The notion of right and wrong, justice and injustice, have there no place. Where there is no common power, there is no law; where no law, no injustice. Force and fraud are in war the two cardinal virtues."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西方理论是否是普世理论?
假设 • 对于具体情况下的因果关系的有限陈述,需要实验、观察或者数据分析来证实或证伪 • 举例:90年代,中国对国际军备控制机制从排斥到积极参与的转变源于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基欧汉和奈认为,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这种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是可以对称或者不对称的,其程度取决于角色对外部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大小。

A对b的原料b对a 的制成品可能表现出相互依赖,双方都对对方的有关政策表现出某种敏感性,依赖程度不同敏感城程度也不同。

A对b的政策不利,b就暴露脆弱性。

接近或者相同就对称。

基本特点。

霍夫曼认为是社会的相互渗透敏感性:试图改变局面而做出变化之前受外部强加影响的程度。

脆弱性:行为体因外部事件(尤其指在政策发生变化之后)强加的代价而遭受损失的程度。

相互依存十个方面:强调易摧性敏感性、问题全球化、高级政治过度到低级政治;对外开放;国际合作;武力减弱;均势取代遏制;转向第三世界和跨国组织;平等取代等级制;趋势有助于民族利益溶解。

国际机制三个要素:共同的国际行为模式;协调国际间关系的原则、准则、规则、决策程序;限制在某一定问题领域。

特点:战后国际社会机制化趋势的产物;体现了新自由主义理想化的模式;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最大功能是制约和调节国际社会角色的行为;机制是变化的变化规律的核心是机制基础准则的变化。

三角和平论:相互依存和平、国际制度和平、民主和平霸权稳定论(吉尔平)一个强大并且具有霸权实力的行为体有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公益的实现,相反的,在不存在霸权国的情况下,国际社会是混乱无序和不稳定的。

霸权国不但可以稳定国际政治秩序,还可以营造一个稳定发展的国际经济秩序。

霸权结构是最稳定的结构。

在单极结构中,霸权国家有能力,也有意愿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提供公共物品,抑制冲突,因为霸权国在体系内受到的限制最小,获得利益最大,维护体系的稳定和延续是霸权国最为重要的利益。

此外,其他国家与霸权国有着较大的实力差距,因此无力也不愿与霸权国发生战争。

霸权稳定论声称,当国际经济体系内出现一个单独的支配性强国时,一个开放的国际体系最有可能出现。

霸权衰落论霸主助我牺牲,霸权必衰,霸权丧失导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稳定。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指的是研究国际关系本质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现代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框架以及未来趋势。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思想。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利益和权力平衡,认为国际政治是一个无情的权力斗争的竞技场。

其代表人物包括波普尔和蒙代尔夫。

20世纪的国际关系理论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理论受到了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

自由主义理论强调国际合作、民主和国际制度的重要性,根据他们的观点,通过加强国际组织以及自由贸易的发展,可以实现和平与繁荣。

除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理论流派,如马克思主义和建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关注经济和阶级斗争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认为国际关系是阶级斗争的延伸。

建构主义强调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构建过程,认为国际制度和规范在国际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关系理论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变化。

全球治理和非国家行动者的参与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面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国家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迫。

此外,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传媒和社交网络的普及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未来,国际关系理论仍将继续发展和演变。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中。

其次,全球治理体系是否能够顺应全球挑战,以及国家间的关系如何演变,都会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此外,新兴大国的兴起和传统大国之间的竞争也将成为国际关系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总之,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国际关系的重要学科,对于认识国际政治的运行规律以及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的理论流派进行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

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新技术的应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以及新兴大国的崛起都会对国际关系理论产生新的影响。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近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结合《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1、国际关系: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P11)2、怀特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3R:(P17)(1)现实主义:理论主张是赞赏冷血、不道德的人,国际政治处于“自然状态”,现实世界充斥着“暴力、罪恶和苦难”,国际关系的法则是强权政治。

(2)理性主义:提倡法律、秩序、守信的人,认为国际关系唯一法则是理性法则,国际政治意指国际交往、权利均势、大国协调、国际合作。

(3)革新主义:推崇的是从事传教、解放、革命的人,认为国际社会的变革经历了中世纪宗教改革、法国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3个阶段,国际政治是国际冲突和合作的结合。

3、理想主义观点:(1)人性可以改造;(2)战争可以避免;(3)利益可以调和;(4)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5)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6)公众舆论可确保世界和平。

(P33)4、现实主义观点:(1)人性本恶;(2)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体;(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6)维持国际和平的最好办法是依靠均势。

(P37)5、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了一场行为主义革命。

6、华尔兹1959年《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P110)华尔兹的理论观点(传统主义学派/政治现实主义):(1)冲突和战争与人的本性密切相关,战争源于人的自私、愚蠢和误导的冲动(个人)。

(2)国家的内部结构是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关键,要防止战争就必须从改造国家着手(国家)。

(3)跨国权威组织的缺失也是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主张成立世界政府,在此之前应尽力维持均势(超国家)。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总结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总结

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在对国际体系及其结构的分析方面。“结构现实主义所展示的是一幅国际政治的系统性画面,依据构成单位的排列方式对其进行阐释。国家作为一个统一的、以生存作为最低目标的行为主体,从理论构架的角度被视为国际体系的构成单位。国际体系的基本结构特征是无政府状态,即不存在合法的集中控制力量,结构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体系的变化,是由各单位实力对比的变化所造成的。简单讲,是由大国数量的变化而造成的。未来的结果的变动范围是依照假定的单位动机以及单位在其中活动的体系的结构而定的。”
第三次论战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战后,现实主义学派经历了传统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发展,当然,传统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并没对现实主义作根本的修正,但也没有因循守旧,而是有所创新。华尔兹本人就经历了从传统主义到新现实主义的转变。
新现实主义产生的原因:课本120页
70年代以后,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取代了行为主义在西方国际关系领域的统治地位。1979年,华尔兹(Kenneth N. Waltz)发表的《国际政治理论》是新现实主义出现的标志。新现实主义不同意行为主义关于价值中立的观点,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也有区别。

2.关于因果关系的转换。
传统现实主义通常认为因果关系是单向的,倾向于主要从处于相互作用中的个人和国家那里寻找原因,从个人和国家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中寻找原因。
新现实主义则重新考虑了相互作用的单位与国际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强调:“国际政治的规律并不是单向地从相互作用的单位到其所产生的后果,而是双向地进行的。必须承认,某些国际后果存在于相互作用的单位层次上。但是,既然假定的原因的变化与人们观察得到的结果的变化并不总是一致的,我们就必须承认,还有某些原因存在于不同的层次上。存在于单位层次上的原因是与存在于结构层次上的原因相互作用的,因此仅仅从单位层次上去进行解释,肯定会误入歧途。因此,既要注意单位层次,又要注意结构层次,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国际体系内的变化和延续。”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笔记重点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笔记重点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笔记重点理论:是“代表取向”,是概念框架,甚至涵盖分析技巧;是一种思维的象征性构架,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假设,定义,法则,观点和远离。

如何建构理论:分离,联系,抽象,理性国际关系理论:简单说,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国际关系是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则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和预测这些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国际关系学(理论)研究对象:国家和国际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前者是国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后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其余的则从属于或派生于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理想主义*****M 背景:对一战的反思,代表人物:美国总统威尔逊主要观点有:1,人性可以改造;2, 主权国家之间的根本利益是可以调和的;3战争可以避免4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5国际公众舆论可确保世界和平6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保证世界和平.代表人物:威尔逊、阿尔弗雷德・齐摩恩、约翰・默里现实主义背景:德国极权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战批判点: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主观意志,把自己的理想当成是国际关系中的事实;国际问题的看法过于理想化;忽视权利。

观点:1、人性本恶2、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国际行为体都不能代替他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6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维持均势。

区别:人性、国家关系的看法、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看法、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理想主义强调应该如何,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对未来的看法(理想主义崇尚利他主义,现实主义认为这是空想)代表人物:韦伯、卡尔、莱因霍尔德・尼布尔、阿诺德・沃尔夫斯、尼古拉斯・斯克巴曼、汉斯・摩根索、乔治・凯南、雷蒙・阿隆、约翰・赫兹、亨利・基辛格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评价:理想主义强调维护世界和平要靠人民和公众力量的观点使正确的,国际问题走进大学,学生和教授们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影响了民众;比现实主义在分析战争史认为人有原罪的思想更具有科学性;强调国际关系中道德的重要性是适时的;理想主义恩威国家之间的利益是可以调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势论(均势)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

均势是一种分析概念,反映国际政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及其对权力态度转变和各种结果。

均势概念具体为:1、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势;2、均势是国家斗争中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3、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4、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

均势的模式,摩根索概括为两种模式:其一是“直接对抗式”,其二是“竞争式”。

均势有三个比不可少的条件:1、无政府结构2、最少两个行为体3、各行为体的目标应是维护自身的生存安全。

19世纪以来的均势呈现四种主要类型:欧洲均势(1818-1815年维也纳会议至一战爆发)、过渡性全球均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两极均势(二战之后至60年代中期)、全球多极均势(60年代中期以后)。

当代的均势是“复合均势“,是由美苏中日西欧组成的一种“五极体系”,其特点是均势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呈现为核竞争和核对峙。

均势理论的特征是?、西方均势理论的基本目标是寻求均势;2、实力是均势的基础;3、随机变换联盟是实施均势的重要手段。

此外,形成均势需要一个有实力的强国充当的中心平衡机制。

均势是稳定国际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维护和平的积极一面,但均势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不确定性、不现实性、不充足性三点。

均势不同于均势理论。

均势是某种客观存在,均势形势可以为我们所利用,服务于争取和平的斗争,但均势理论是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手段和态势,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西方某些大国推行均势外交,不过是以均势来掩盖争霸,目的是为了攫取优势和世界霸权。

P108(克劳德)(1)均势是“一种形势”,意指处于均衡的格局,国家或国家集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对等和均衡状态;(2)均势是“一种政策”,意指“建立和维护均衡状态的政策”,均势应是一种“谨慎的政策”;(3)均势是“一种制度”,意指能抑制任何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稳定的制度;(4)均势是“一种标志”,它是战争可以防止的标志,是人们实现愿望的一种体现。

(P279 克劳德状态指实力均等还是不均等的状况;政策指对状态所作出的反映;体系指权力分配的机制、工具和规则)P278 均势是一种分析概念,反映国际政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及其权力状态转变的各种结果。

P279 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把均势限定在四种不同意义之中:(1)针对一定事态的一种政策;(2)一种实际存在的事态;(3)大体均等的实力分配;(4)泛指任何实力分配。

P279 厄内斯特哈斯认为均势最少有八种解释:(1)民族国家间实力均等分布导致的均衡;(2)民族国家间实力不均等分布导致的平衡;(3)一个民族国家占支配地位所导致的均衡;(4)一种维持相对稳定与和平的体系;(5)一种具有不稳定和战争特征的体系;(6)权力政治的另一种表述;(7)历史普遍规律;(8)政策制定者的指南。

P279 (1)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衡。

艾波拉德:“通过变换联盟以及其他手段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力量的均衡”。

(2)均势是国际斗争中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

乔治施瓦雷伯格:均势不仅是一种力量的均衡,而且是国际上某种程度的稳定状态。

汉斯摩根索:均势是一种特殊的状态,是由于权势大体上平均地在一些国家之间分配所造成的。

(3)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

诺曼帕尔默和霍华特伯金斯“均势是利用和使用国家权力的一种特殊手段”斯坦利霍夫曼:“均势是一种关于权势的艺术……均势强调用非暴力以保持紧张的国际关系,所以它是显示武力的艺术,而不是运用武力的艺术”。

(4)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

爱德华莫尔斯:均势是维持国家之间权力平衡的一种对外政策,旨在防止一国控制并危害别国的安全,但是,均势是“一种保守的对外政策”,它以维持现状,不改变国际均衡体系和格局为目标。

P285 均势的目的:防止霸权的产生,维护稳定和共同安全,防止战争等等。

P285 运用均势时采用的手段:结盟对抗强权,战后领土赔偿,设立缓冲国,建立势力范围,外交干涉和外交谈判,削弱军备和扩大军备等。

20.均势理论:P285 均势理论是一种研究权力均势转变之特点、规律、原则、手段和形式的分析理论。

P64 (沃尔弗斯)四种均势理论(1)视均势为“理想的权力分配”,有利于世界和平;(2)均势是“多种国家体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固有规律”;(3)强盗均势的自保性质,追求的只是“权力之间的平衡”;(4)认为均势概念已经过时,没有任何组织能使国家间权力保持平衡,因此,美国应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支配地位。

P141 (华尔兹)均势理论是结构现实主义重要组层部分;国家不谋求权力最大化,而是寻求权力的平衡分配;均势理论的实质是主要大国间实力平衡的分配;两极之间的均势最稳定。

华尔兹对传统均势理论作出的修正,是新现实主义的理论核心之一然而,均势的基础是实力,相互对立的国家为增强实力和争夺优势的斗争,往往又会打破业已形成懂得均势。

传统均势理论将欧洲一个世纪(1815-1914)的相对和平归功于欧洲均势,认为以英国为均衡国的欧洲大国均势关系是维持和平的根本机制。

一战以后,均势理论受到理想主义的攻击,集体安全体系被认为是更有利于维持世界和平。

二战以后,由于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和核军备的发展,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核恐怖均势”,均势理论再度受到重视。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地位和作用的加强,欧洲在欧美联盟中独立自主倾向的发展、中国国际作用的加强等因素使两极体系向多极均势过渡。

冷战后,两极均势结束,多极均势格局日益明显,一些西方国际关系的理论家开始重新讨论传统均势关系的可能、意义和作用。

第一讲:理想主义IDEALISM又称政治理想主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以自由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来观察和处理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思潮,流派.核心思想是以道德标准和法理规范作为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原则.兴起于20世纪初叶,被认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起点.思想渊源可追溯到18-19世纪格劳秀斯和康德的思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思潮,但并未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学说。

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总统威尔逊.研究重点是战争与和平之类的重大国际问题,并试图寻求避免战祸,维护和平,解决国际上矛盾和冲突的饿办法.主要观点有:1,人性本善,具有理性,趋于合作;2,道德和法理是拯救世界的关键;3,主权国家之间的根本利益是和谐的,为了共同利益,要让渡部分主权给国际组织;4,战争可以避免,战争的出现与人性无关;5,制止战争的办法:A实行民族自决;B废除秘密外交;C以集体安全代替传统的均势体系;D建立国际机构,国际法和国际组织;E诉诸国际公众舆论;F改变国内政治制度.理想主义从20世纪30年代末起受到现实主义学派的批评,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思潮.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终宣告了理想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彻底破产.霸权稳定论Hegemonic Stability从国际系统结构着手分析系统稳定、认为霸权结构是稳衡结构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现实主义的一个分支,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首创,基欧汉为该理论奠定基础,克拉斯纳予以补充,莫德尔斯基和吉尔平将该理论扩展到军事安全领域。

代表作是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

吉尔平的《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

霸权稳定论的主要内容是:首先承认国际关系具有激烈竞争的性质,现代民族国家是一部战争机器,国家安全和政治利益是第一位的。

如果没有霸权国提供有利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就很难有一个安定的国际秩序,所以霸权的存在就意味着稳定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的存在;无霸权的存在,国际社会处于无规则的混乱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大规模战争很容易爆发,国际体系将会解体,造成全球政治混乱,经济倒退。

简言之,其主要观点是:1、霸权带来稳定说;2、霸主自我牺牲说;3、霸权必衰说;4、霸权丧失导致不稳定说。

霸权稳定论的两个重要假设:一是霸权国为稳定的自由贸易体系提供领导角色;二是虽然主导国家获益,但小国也获益,国际公益使小国能获取更多好处。

霸权稳定论实质上是一种强权说,“公益”和“搭便车”说掩盖了大国剥削弱国和小国的实质,其目的主要是为美国的饿霸权主义辩护,鼓吹美国重振霸权国威力。

霸权Hegemony该词来自于希腊语Hegemonia,指国际关系中一种支配性的领导地位和状态,也可指霸权国强行推行其意志的政策。

基欧汉将霸权定义为,一个单一的支配的世界的力量,确切的说,霸权指一国有足够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并操纵国际体系的的运作。

在经济领域里,霸权意味着对物质资源的控制。

吉尔平也认为霸权就是一个单一强国控制和支配着国际体系内的弱国家,但这种控制只是相对控制。

所以霸权意味着一个单一的具有超强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国家支配着国际体系。

霸权的实力主要来源于两种资源:其一是有形资源,如国内生产总值、石油进口依赖性的大小等;其二是无形资源,如一国对于自己国力和货币的自信程度,而经济力量是霸权实力的最基本源泉。

霸权会经历产生、发展、强盛和衰落四个阶段,这都与实力有关。

霸权周期理论/霸权更替学说Hegemonic cycle (秦亚青写)讨论霸权系统更替和霸权国兴衰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说,代表作有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

吉尔平的《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和美国历史学家保罗。

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

属于现实主义范畴。

该理论认为,霸权系统由于系统中主要单位权力增长的差异,系统中权力开始重新分配,因而导致系统失衡并逐渐造成系统性危机。

霸权国本身也经历了兴起-成熟-衰弱的过程。

大国间的不平衡发展是霸权更替的根本原因。

当系统结构真实反映大国间相对权力地位,尤其是霸权国和其他大国相对权力地位时,当各大国均认为改变现有系统会失大于得时,霸权系统呈均衡状态,但是霸权国对维护现有系统有着最大的国际责任,要制定国际规则、向国际社会提供诸如军事安全和经济秩序等公共物资,加之本身存在的报酬递减现象,因而其消耗总是大于资源。

久而久之,所谓“帝国战线”过长的现象使霸权国的国际承诺和国家实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力量越来越弱,综合国力日益衰退。

同时,其他大国可以利用霸权系统稳定的有利条件,寻求自身发展。

结果使系统中权力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现有霸权系统已不能反映其霸权地位,最后可能通过霸权战争,即世界大战,才能真正解决系统变革和霸权更替问题。

该理论的主要学者认为新的霸权国往往不是旧霸权系统的挑战国,而是旧霸权过的同盟国。

同时,衰弱时期的霸权国可以二次振兴,成为新一轮的霸权国。

该学说把国际系统中的霸权更替看成历史的必然,把国际系统的不稳定状态和世界性战争归结于霸权国的衰退,其研究范围基本上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系统,这就使其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