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原湿地的特点及其生态价值;2.了解三江源地区及其生态环境;3.能够了解长江、黄河、黑龙江三大江源;4.能够写出湿地生态保护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1.高原湿地特点及其生态价值;2.三江源地区及其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湿地生态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课件演示法;2.课堂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内容1. 高原湿地特点及其生态价值高原湿地是指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湿地,由于位于高海拔,气温低,水汽饱和,水量充沛,形成了以水为中心、植被茂密的湿地。

高原湿地具有以下几点特点:•面积广阔:高原湿地面积约为中国湿地面积的一半;•植被丰富:高地蓝堇、藏北紫花、珍稀白头鹤等众多特有植物和动物;•水源丰富:是长江、黄河、黑龙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生态价值高:高原湿地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碳汇储存、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2. 三江源地区及其生态环境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长江、黄河、黑龙江的发源地。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包括高山冰川、高山草甸、高山森林、高原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

其中,高原湿地是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景观之一。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有利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3. 湿地生态保护的措施湿地生态保护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严格管理和监管湿地的开发和利用,禁止违法开发和破坏行为;•增加湿地保护支出,加大湿地修复和生态修复的投入;•加强科学研究以提高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效益;•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为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律保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高原湿地的特点及其生态价值、三江源地区及其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了解了湿地生态保护的措施。

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同时,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学生的实地考察和体验,加深学生对高原湿地的理解和对生态环境的感受。

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设计说明本课先讲授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中华水塔得名的由来以及对中国河流水源补给的特点,最后说明高寒环境形成的脆弱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确定三江源的位置,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含义。

2.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3.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1.“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2.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影视作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学习情境2023年9月21日,由青海省水利厅主办的“守护三江源”河湖长制媒体行活动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启动。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雪山连绵、冰川高悬的江河之源。

二、预习检查三江源的位置、范围和美称。

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续表五、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江源地区,了解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份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倡议书,环境就在身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七、作业布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两部分,有余力的同学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探寻三江源(1)展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图(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位于北纬31°〜36°,东经89°〜102°之间。

引导学生读图分(2)析图认识三江源中的析,学会(2)三江源是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江河的源地——中华水塔(1)出示三江水源量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2•析图归纳:(1)长江总水量的25%,析图,学会用图,体现地图(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中同年平旳M木p廿布田中国r醺类型井布田追问:为什么三江源地区降水不丰富,却能成为''中华水塔”呢?(3)分析三江源的水源来源:(4)出示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一一河流的天然调蓄器3•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1)合作探究一•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黄河的49%,澜沧江的15%在地理学均来源于三江源。

习中的作用(2)读图发现:三江源地区流经降水量少,气候寒冷。

(3)交流讨论:①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②湖泊和沼泽的调蓄作用(4)读一读,理解湖泊、沼泽对河流的影响3.合作学习:(1)黄河源头区有这么多源流,哪一条是黄河的正源呢?(2)说一说:到哪里去找采用问题引导式引习,明确目标,逐步提升难度,便于源头啊?难道这片沼泽就学生接受是河流的源头?搜集资料:1952年,黄河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1•思考交流: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鼓励学生读图,总结,体现源头区状况。

阅读下图,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并就下面的对话发表你的看法。

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

(2)合作探究二•追溯河源的过程中,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1952年和1978年两次科学考察活动确定的黄河源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补充:①因为支流众多,找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在源头区,遇到图片所示的沼泽地,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很困难;②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了比较困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课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地图:准备三江源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3.文献资料:收集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文献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高原湿地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江源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此外,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掌握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及其重要性。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素材。

2.资料:准备相关资料,以便于学生查阅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高原湿地的美丽与独特。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域1.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域的组成和在全国水源供给方面的作用。

2.结合所学内容明白得三江源地域河流水源的来源及湖泊和沼泽在水源含蓄方面起到的作用。

3.结合相关实例了解三江源地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爱惜方法。

重点:(1)三江源地域在生态环境方面起到的作用。

(2)三江源地域面临的问题及治理方式。

难点: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域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树立环境爱惜意识和可持续进展的思想。

【导入素材】素材1 播放《三江源地域》视频导入新课。

(见课件)素材2 教师展现水塔的图片(如右图):哪位同窗能够说明水塔有什么作用?学生:为一个村落或工厂提供水源。

教师:同窗们说得很对,可是你们听说过“中华水塔”吗?学生:没有。

教师:今天咱们就来熟悉那个硕大超级的“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域。

素材3 教师展现一则材料:中新社西宁2014年3月4日电青海省环境爱惜厅总工程师齐铭4日在西宁表示,依照2012年度遥感监测结果,青海境内三江源区域的生态环境较此前有改善迹象,这得益于最近几年来围绕该区域实施的一系列生态爱惜工程,目前已显效益。

教师:同窗们了解三江源地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吗?学生:不了解。

教师:今天咱们就走向三江源地域,全面了解那个地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适当的治理方法。

【预习内容】一、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域位于青海省的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这里像一个庞大的蓄水塔,通过三条河流向下游输水,被誉为“中华水塔”。

2.江河的最初水源是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域重要的调蓄器。

二、三江源地域的爱惜1.三江源地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仍是我国重要的水源修养地。

爱惜好“中华水塔”,直接关系到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进展。

2.最近几年来,三江源地域显现了水土流失加重、草地沙化严峻、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

为此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爱惜区。

【师生交流】探讨活动1 为何把三江源地域誉为“中华水塔”?(见课件)答案:三江源地域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中国要紧河流的发源地,水资源通过这三条河流源源不断的流向中下游地域,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三江源地域,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3、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4、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藏歌《三江源》,引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题: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向同学们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三江源的风貌。

自主学习1、三江源地区位于 ________________ 省南部,是 ________________ 源区、________________ 源区、 ________________ 源区的总称,被誉为“ ________________ ”。

2、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 ________________ ;流量唯 ________________ ;多因素综合考虑。

3、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化性最集中的地区。

活动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活动部分,让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三江源地区。

老师通过图片向大家展示三江源近些年来的环境变化,了解环境变化,给三江源地区带来的影响,并且请同学们谈谈对如何保护环境的想法。

板书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源区人地关系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位置作用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青海三江中华高原生态生态生态意义东部源区水塔湿地恶化保护屏障重大小结今天,我们用短暂的时间,考察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认识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三江源地区这一特定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关注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针对重难点,采取直观教具、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2.运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征。

3.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设计问题探究题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3.准备实例分析的相关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理区域。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江源地区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视频,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案新人教版.docx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题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主备人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三江源的位置,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教学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

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资源多媒体、 ppt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重点难点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过程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师生问好组织课堂纪律复习提问 1 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2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学生回答问题为新课做铺垫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故乡的三江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图片。

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营造氛围,让学生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感受三江源的自趣,从而导入新课。

然环境。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讲授新课源地区一、江河的源地情景创设:展示图片“高寒地貌、高原湿地、高原生学生观察,推测这些态”图片来源于哪个地区。

1 、结合地图,你能引导学生判读三猜出为什么叫这个名江源地区的经纬称吗?有哪“三江”?度位置,描绘三江“ 源” 说明什么问源地区的轮廓,进题?而说出其在中国、2、结合地图确定三江青藏地区、青海省源地区的纬度位置和等不同尺度区域内的位置特点。

海陆位置。

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3 、描述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培养学生的读图“中华水塔”结合课文。

图 9.18 三能力,总结能力。

江源地区的水系,说一说,为什么这里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水来自哪里?阅读材料:P93 三江源概括总结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读图 9.21 ,这里有哪活动 1探寻黄河的源头些珍惜动物?培养学生读图能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力结合课本内容,说说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三江源地区现在存在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哪些问题?讨论:该如何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学生总结力地理填充图册同步解析培养学生的总结课堂小结能力巩固练习及时巩固,反馈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江河的源地板书设计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教学后记知识比较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青藏地区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三江源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难点: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交流的问题和活动。

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基本情况。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生态功能
- 水源涵养
-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
- 保护措施
- 退牧还草
- 湿地恢复
- 保护意义
- 保障下游地区水资源安全
- 维护高原生态系统平衡
【板书设计说明】
1. 整体结构清晰,分为三大部分,便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
2. 突出重点,以关键词和短语概括各部分核心内容。
3. 使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增强板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例题4:介绍我国在三江源地区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
解答:我国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包括退牧还草、湿地恢复、生态移民等。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恢复湿地功能,维护高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题5:阐述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解答: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安全,维护高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升地理空间观念: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特点,使学生能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和相互关系。
2. 培养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我国青海省的三江源地区,通过讲述该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我国高原湿地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高原湿地这一特殊地貌的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教学加以补充。

此外,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本节教学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高原湿地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2.难点:三江源地区在我国地理和生态方面的特殊地位和保护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造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好三江源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哪个地区被称为‘高原湿地’吗?”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讲解该地区的河流、湖泊、草原等景观,以及特有的动物种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措施。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课标解读(一)课标内容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课标分解二、教材分析“青藏地区”这一部分内容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上课时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是“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学习,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源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2.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含义。

3.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二)综合思维目标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源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源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

(三)地理实践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源头。

2.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3.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与方法。

4.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

(四)人地观念目标认识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本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以下重难点。

重点:1.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2.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保护的重要性。

五、策略与目标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读图分析、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八年级地理下册 9.2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9.2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目标】1.结合三江源地区相关图文资料,说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点、水系构成、地位及江河水源的来源。

2.运用三江源地区相关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说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影响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概况。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影响及保护措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方式一:联系生活: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

瓶子载着心愿飘向远方,看到的人越多,你心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后来,人们称这样的瓶子叫“漂流瓶”。

你见到过这样的漂流瓶吗?上海的中学生马菁在家乡长江口岸边就发现了这样的一只漂流瓶,瓶中还有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我住长江头,亲住长江尾,愿与亲相识,互赏家乡景。

──青海:卓玛 QQ:……”好奇的马菁按照上面的QQ号码和青海的卓玛取得了联系,两人因此成了QQ好友。

你知道住青海省长江头的卓玛所生活的区域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方式二:图片展示:分析三江源的地理位置导入新课。

方式三:图文展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特种邮票1套3枚。

你知道以上图片展示的景观与我国哪些河流有关吗?你知道本区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哪里吗?分析三江源的水系和水源来源导入新课。

方式四:资料展示:告急的三江源资料一位于三江源地区的阿尼玛卿雪山在藏语里意思为“黄河流经的大雪山爷爷”。

在资料中,它拥有40多条冰川,面积达150平方千米。

卫星遥感监测资料表明,1990-2000年的10年间冰川退化现象十分明显,个别地方雪线上升达3.4千米,冰川整体面积也退缩了32平方千米。

实际上,近30年来三江源冰川退缩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

资料二三江源生态监测工作组的调查结论:沙漠化土地面积每年以5.2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大。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秀教案(3页)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秀教案(3页)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锦山中学郑友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 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2.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

(展示三江源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讲授新课]展示三组图片:①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②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③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通过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师: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

“三江”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即源头,发源地;“三江源”就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板书:一、江河的源地:1、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展示: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区域图,请学生描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学生:利用地图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师指导并板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三江源地区的独特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情况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2.使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3.利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图表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析人类活动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危害。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独特之处,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探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同时,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内容。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3.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准备课堂提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据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3. 了解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4. 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与发展。

四、教学策略本课时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三江之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

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学习目标,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讲授新课一、江河的源地[活动]教师展示三江源地区地形图;并结合先导片,学生回答问题:三江源中的三江指的是哪三江?指名学生回答:长江、黄河、澜沧江,教师强调在境外澜沧江又叫做湄公河。

[活动]教师出示材料及三江源地区地形图: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000米—50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学生齐读材料,并结合三江源地区地形图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美誉?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青海省南部,有“中华水塔”的美誉。

教师归纳总结: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结合地形图可以看出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5000米,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因此三江源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提问:想一想: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是什么?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够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2.能够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四、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模拟“漂流瓶网络交友”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上海王刚和青海卓玛的网络联系展开学习,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
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

瓶子载着心愿飘向远方,看到的人越多,你心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后来,人们称这样的瓶子叫“漂流瓶”。

你见到过这样的漂流瓶吗?上海的中学生王刚在家乡长江口岸边就发现了这样的一只漂流瓶,瓶中还有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住长江头,亲住长江尾,愿与亲相识,互赏家乡景。

──青海:卓玛 QQ:……”好奇的王刚按照上面的QQ号码和青海的卓玛取得了联系,两人成了QQ好友。

我们和王刚一起去卓玛的家乡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漂流瓶的故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环节一:赏三江源之景
师:为了让上海的王刚对家乡有更直观地认识,卓玛给王刚发来了一段手机视频。

卓玛介绍说:“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设计意图】以观看视频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对三江源地区有较为形象的直观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兴趣。

环节二:析三江源之名
承转:你知道卓玛的家乡三江源在哪里吗?
活动1:定位置
师:展示“青海省地图”,并在地图中描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生: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活动2:析命名
多媒体展示发源于三江源的三条重要河流。

生:读图说出三江──黄河、长江、澜沧江。

出示三江源地的模拟景观图,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

黄河源:
黄河源是指龙羊峡水库以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流域范围。

涉及青海、四川、甘肃3省的6个州、18个县,总面积约13.2万平方千米。

黄河源头的面积虽然微不足道,然而它的影响却不容小觑,牵动着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发展。

长江源:
长江源,即长江的源头,孕育了华夏的文明。

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环抱于号称“亚洲脊梁”的昆仑山脉和青海、西藏交界处的唐古拉山脉两大山脉之间。

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很少有人触及,是科学家、探险者和环保爱好者神往的地方。

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长江源头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澜沧江源:
澜沧江,在中南半岛又称湄公河,是著名的国际河流,东南亚第一巨川,亚洲第六大河。

源于青海,经西藏、云南出国境,向南流经柬埔寨,于越南的南部注入南海,全程长4 500千米,中国境内河长1 612千米。

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

澜沧江源头区,地形独特,自然景观也非同一般。

活动3:说地位
师:为什么这儿被誉为“中华水塔”呢?
生: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

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活动4:探原因
师: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三江源地区降水不丰富,为什么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结果。

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另外还有大气降水,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最终流入大海。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展示搜集的资料和探究成果,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环节三:探三江之源
师:“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三江源地区如果不探三江之源,那就太遗憾了。

下面我们就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师: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的地区状况。

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

生:黄河源头区有这么多源流,哪一条是黄河的正源呢?
师: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

师追问:科学考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我们的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甲:因为支流众多,寻找长度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

生乙:在源头区,沼泽广布,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也很困难。

生丙: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比较困难。

生丁:该区高山峡谷众多、高寒缺氧、灾害频繁……
师:根据考察的结果,综合分析,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生:黄河源头为卡日曲。

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唯大的原则,卡日曲流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并且卡日曲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更多大河的源头在等着我们去探寻。

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探寻其他大河的源地,如长江、澜沧江等……
【设计意图】开展模拟考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也能感受科学家科学考察的艰辛,培养积极探索、永不言弃的科学精神。

课堂留白,给学生更多创新的空间。

环节四:护三江源之地
活动1:明特点
生: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活动2:看变化
师:看图片,说一说三江源地区近几年所发生的变化。

生:冰川逐年萎缩,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使得“中华水塔”──三江源告急。

活动3:说影响
师追问:这样的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小组合作探究一:三江源地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生: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如果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游湖泊会萎缩,河流的含沙量将增大,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师: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活动4:明问题、析原因、找措施
小组合作探究二: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生甲: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同时,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中,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

生乙: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师归纳整理:
师:由于国家的大力保护,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这也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共建和谐美好家园,青海的卓玛和上海的王刚共同起草了一份倡议书: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中华水塔”,义不容辞。

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共饮一江水,就是一家人。

爱护环境,共建我们的和谐家园。

【设计意图】通过四个活动展开学习,对事物的分析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以倡议书的形式,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观和人地和谐观。

总结新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江源地区。

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探究,我们认识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

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卓玛和王刚起草的这份倡议书,环境就在身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再现本节所学内容,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
并能突出学习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