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研究 开题报告
议“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开题报告
![议“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c7709c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a.png)
议“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居住环境不仅要舒适、安全、卫生,还要健康,这不仅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关,更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如何创建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我选定本题的主要原因。
二、研究目的及任务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寻如何创建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并提出解决方案,对现代城市化建设与居住环境提质升级提供参考。
研究任务如下:
1、调查分析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和期望,了解居住环境目
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研究相关政策和法规,分析居住环境政策和法律在实践中
的执行情况。
3、研究国内外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建设经验,总结成功案例,从中得到启示,提出相关建议。
4、提出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方法和措施,包括空气质量改善、噪音治理、绿化提升等,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科学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配合现场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进行实证研究,充分了解现状,从国内外成功案例中总结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四、论文结构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依次为:第1部分,引言,介绍居住环境的重要性及研究意义;第2部分,相关概念的解释,包括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概念;第3部分,调查分析居住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第4部分,分析居住环境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第5部分,总结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居住环境改善的建议和措施;第6部分,结论,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精选篇)_城镇居民生活调查报告
![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精选篇)_城镇居民生活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4853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7.png)
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精选篇)_城镇居民生活调查报告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及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本次调查旨在调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各个方面,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活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实地访谈。
问卷调查使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总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9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答卷者以城镇居民为主,涵盖不同年龄、职业和收入水平的居民。
三、居民收入及消费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收入状况普遍较好。
接受调查的居民中,收入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的居民占比最高,达到52.6%。
同时,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居民占比为27.1%,而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居民占比为15.4%。
仅有5.0%的居民收入低于2000元。
在消费方面,居民普遍有较高的消费意愿。
近一年来,小型家电和数码产品是居民最多消费的产品类别,占比分别为46.7%和39.0%。
此外,居民还普遍购买家具、汽车、旅游等产品和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对高品质生活和个人兴趣爱好有较高的追求。
四、居民教育和医疗水平居民教育水平逐年提高。
目前,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居民占比达到75.8%,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居民占比为30.6%。
此外,居民对于继续教育的意愿也增加,有66.5%的居民表示有意参加职业培训或进修课程。
城镇居民的医疗水平较高。
大部分居民享受到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且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83.1%的居民会定期体检,45.8%的居民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
同时,居民对医疗环境和医疗技术的满意度也较高,63.8%的居民对医疗服务较为满意。
五、居民居住和交通状况居民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好。
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ba104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1.png)
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江西省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长江中游、赣江下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江西省的经济实力也在逐渐增强,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在江西省的城乡居民中,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发展较慢的地区,还存在一些居民生活质量低下的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医疗保障不完善、就业机会较少等。
因此,对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既有助于了解江西省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问题,也有助于探索如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江西省的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江西省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方法与步骤研究内容:本研究拟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江西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调查与分析,评价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江西省城乡居民的生活情况,包括收入、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情况;(2)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相应的指标对江西省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3)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等人群的生活质量差异;(4)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江西省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西省的城乡居民进行生活质量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和居民生活质量相关问题。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江西省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最后,结合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步骤:(1)文献调研:对国内外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2)问卷设计:设计符合江西省实际情况的生活质量问卷,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和生活质量相关问题。
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29715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c.png)
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居民生存质量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南昌市是江西省省会城市,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但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城市空气污染、垃圾处理、交通拥堵等,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存质量。
因此,对于南昌市居民生存质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研究旨在调查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的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其不同维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内容包括:1. 探究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的现状,包括健康、教育、居住、环境、职业、社交等方面。
2. 分析不同因素对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等)和环境因素(城市规划、公共服务等)。
3. 提出完善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的建议和措施,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 确定研究区域和调查对象,选择南昌市城区中的几个社区作为研究区域,抽取200名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2. 制定问卷,包括个人信息、生存质量等方面内容。
3. 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相关数据。
4. 分析数据,包括统计分析和质性分析两种方法,分析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
5.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完善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的建议和措施,包括政策、设施和服务等方面。
四、预期成果和实现途径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揭示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不同因素对其影响。
2. 提出完善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次研究实现途径主要包括:收集相关数据、开展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运用统计和质性分析等方法。
关于城市居住环境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居住环境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57dfb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8.png)
关于城市居住环境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城市居住环境一、调研目的城市居住环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市居住环境的现状和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取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意见等。
2.实地考察:参观不同区域的住宅小区、公共设施、绿化等,对居住环境进行观察和评估。
3.相关数据收集:收集城市居住环境相关数据,包括空气质量指数、噪音污染指数、绿地覆盖率等。
三、调研结果1.居住环境满意度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居民对城市居住环境感到不满意。
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包括噪音污染、空气质量差、交通拥堵等。
同时,部分居民反映在小区内公共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较低。
2.实地考察评估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一些住宅小区存在噪音污染问题。
例如,高层住宅附近常常有施工噪音、汽车噪音等干扰居民生活。
此外,部分小区绿化覆盖率较低,缺乏公共绿地和花坛,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3.相关数据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城市空气质量普遍较差。
PM2.5指数超标率较高,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
此外,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普遍存在,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困扰。
四、问题分析1.噪音污染问题城市中施工、交通噪音过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休息和生活质量。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噪音管理,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2.空气质量问题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需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减少工业排放和车辆尾气对空气品质的影响。
此外,鼓励居民出行绿色环保方式,如步行、骑行等,减少车辆污染。
3.绿化低覆盖率问题城市绿化覆盖率较低,缺乏公共绿地和花坛。
相关部门应加大绿化力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居民对绿化环境的满意度。
4.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相关部门需要优化交通网络,增加公共交通设施,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宜居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的调研报告
![宜居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6b1a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3.png)
宜居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的调研报告研究方案:宜居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的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宜居城市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本研究旨在探索宜居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的关系,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等。
2. 研究对象:选择若干个宜居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以及其他一些发达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
3. 数据采集:(1) 问卷调查:编制一份有关居民对宜居城市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调查问卷,并将其应用于各研究对象的居民中进行调研;(2) 实地考察:对研究对象中的部分社区、住宅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3) 访谈:与城市规划师、环境专家等相关行业专家和从事城市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看法和观点。
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等,以及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对实地考察和访谈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性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实施:1. 研究内容:(1) 宜居城市居住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收集和整理宜居城市居住环境的相关指标,包括住房条件、交通便利性、绿地覆盖率、空气质量等。
(2) 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索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关联,例如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等。
(3) 宜居城市建设的问题和挑战:通过与相关行业专家和城市规划师进行访谈,分析宜居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2. 方案实施:(1) 制定调研计划:明确研究内容、方法和调研时间表,并组织团队共同完成。
关于城市居住环境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居住环境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95b3e3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0.png)
关于城市居住环境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能够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了解当前城市居住环境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城市居住环境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城市居住环境的质量,探究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城市居住环境的提升做出贡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多个城市的居民为调研对象,包括不同年龄、职业和居住时间的人群。
我们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了900份有效问卷。
四、调研结果1. 城市居住环境的整体评价在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调查中,参与者对于整体居住环境的评价多数呈中等水平,60%的人表示对于居住环境感到满意,25%的人表示感到一般,只有15%的人对居住环境感到不满意。
2. 影响城市居住环境的主要因素参与者对于影响城市居住环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交通便利性、环境卫生和安全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而空气质量、绿地和公共设施也被认为是影响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
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研结果发现,城市居住环境存在以下问题:a. 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是人们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堵车时间长、交通工具不足是导致拥堵的主要原因。
b. 噪音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居住质量,交通、工地和社区商业活动是主要的噪音源。
c. 环境卫生:城市环境卫生问题是人们普遍诟病的,垃圾收集和处理不及时、道路卫生管理不到位是环境卫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4. 改进措施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a. 交通改善:增加公共交通工具,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容量,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使用。
b. 噪音控制:加强对于交通和社区商业活动的噪音污染监管,控制噪音源的扰民行为。
c. 环境治理:加大垃圾收集和处理的力度,加强道路卫生管理,规范环境卫生的责任主体。
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营造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营造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d050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5.png)
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营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居住区的发展和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人居环境的营造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将围绕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营造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如何通过不同的营造手段,使城市居住区的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如下:1、对城市居住区的人居环境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主要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形式。
2、总结和分析已有的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营造经验和方法,以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提出基于“人居环境营造”理念的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营造策略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实施步骤和评估方法。
4、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验证本研究提出的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营造策略和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经验,构建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营造评价体系,并分析已有的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营造方法和实践经验,以期提出可行性高、具有实用价值的营造策略和方法。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1、收集与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相关的文献、数据和实践经验,形成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
2、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数个典型城市居住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分析问题的成因和表现,为提出有效的营造方案和方法提供实际依据。
3、结合已有的理论和经验,提出基于“人居环境营造”理念的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营造策略和方法,包括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形成科学系统的营造评价体系。
4、选择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验证本研究提出的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营造策略和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最终将形成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营造实践指南。
开题报告范文XXXX的研究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建议
![开题报告范文XXXX的研究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eb471c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2.png)
开题报告范文XXXX的研究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建议开题报告范文XXXX的研究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建议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城市环境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污染、垃圾处理、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亟需寻找解决之道。
本研究旨在通过XXXX来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将采用XXXX方法来探索城市环境改善的潜在机会。
根据已有文献和实地调研结果,将详细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1. 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污染源: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工地施工污染等。
- 垃圾处理:垃圾分类不明晰、处理设施不足、居民环保意识不强等。
- 交通拥堵:私车使用高峰期、道路建设不完善等。
2. 改善措施的提出- 污染治理:加强工业排放管控、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等。
- 垃圾处理: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建设垃圾处理中心、投放更多垃圾桶等。
- 交通疏导:改善道路规划、增加公共交通投资、鼓励非机动车出行等。
三、研究意义与预期成果本研究得出的改善城市环境的建议将有助于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
预计通过实施这些建议,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污染水平,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最终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四、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与相关政策。
2. 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数据。
3. 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4. 编写研究报告,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后续研究的展望。
预计整个研究工作将在XX年X月完成,具体进度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研究条件与限制本研究将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献和实地调研结果进行分析。
然而,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研究范围可能有所局限,某些细节可能无法深入探讨。
六、参考文献[1] XXXX[2] XXXX......以上是本研究的开题报告,希望得到您的审阅和指导,谢谢。
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研究报告
![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d07fa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b.png)
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研究报告1.引言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报告旨在研究城市环境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
2.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之关系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的气候、空气质量、噪音水平、绿化覆盖率、交通状况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交活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空气质量会导致居民患病率上升,噪音污染会增加心理压力,交通拥堵会增加通勤时间和精神疲劳。
因此,改善城市环境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3.城市环境问题的现状(1)空气质量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放的工业废气、车辆尾气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居民长期生活在污染的环境中,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2)噪音污染问题城市中的噪音污染主要来自交通、施工等。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居民焦虑、失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3)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拥堵是广大居民普遍面临的问题,不仅浪费了居民的时间和精力,还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4)绿化覆盖率不足问题城市绿化覆盖率的不足不仅导致城市缺乏氧气和负氧离子等有益元素,也使城市失去了宜人的景观,影响了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满意度。
4.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如倡导垃圾分类、减少车辆尾气排放等,通过居民的共同努力来改善城市环境。
(2)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政府应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和车辆尾气排放,制定和执行相关环保政策。
(3)加强交通管理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可以采取限制车辆尾号行驶、建设更多高效公共交通等方式,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4)增加绿化覆盖率加大城市绿化工作力度,增加公园、绿地以及屋顶绿化的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和放松的空间。
5.结论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应注重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研报告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27433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6.png)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研报告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了解当前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本报告将从多个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具体包括居民的物质条件、教育医疗资源、交通状况、环境质量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00份,回收率为80%。
二、城市居民的物质条件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居民在物质条件上过得比较宽裕。
7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收入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34%的受访者还能有一定的储蓄。
然而,并非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同等的物质条件,一些低收入家庭仍存在生活困难的情况,这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三、教育医疗资源调研显示,城市居民在教育医疗资源方面普遍比较满意。
93%的受访者表示附近有满足孩子教育需求的学校,82%的居民认为附近的医院设施齐全且医疗服务良好。
然而,由于教育医疗资源在城市中分布不均衡,一些社区仍存在资源匮乏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服务质量。
四、交通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对交通状况普遍不满意。
超过六成受访者表示交通拥堵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45%的居民认为公共交通不够便捷。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改善交通组织和管理,提升交通效率,以便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五、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衡量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调研显示,大部分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质量较为满意,6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居住的环境干净整洁、空气质量良好。
然而,一些居民仍存在噪音污染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强环境管理,提供更好的环境保护措施,保障居民的健康生活。
六、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城市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在社会支持方面感到满意,7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能够得到邻居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
调研城镇人居环境整治报告
![调研城镇人居环境整治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53be2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7.png)
调研城镇人居环境整治报告调研城镇人居环境整治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加强。
为深入了解城镇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情况,我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撰写了此报告。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城镇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进展;2. 发现城镇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3. 提出改进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在城市的不同地区进行了访问,并向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于城镇人居环境整治的满意度和改进意见。
四、调研结果1. 城镇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认可。
大部分居民表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如更加注重垃圾处理、加强环境保护等,使得城镇环境变得更加整洁和宜居。
2. 调研发现,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部分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只是形式上的整治,且整治不均衡,一些贫困地区的人居环境改善较慢。
其次,城市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垃圾分类不彻底、环保意识普及不足等。
3. 调研结果还表明,居民对于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满意度不一。
有些居民认为城镇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对政府的工作表示满意;但也有一些居民对人居环境改善不敏感,甚至对政府的整治效果表示不满。
五、对策建议1. 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政府应更加重视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工程建设资金;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城镇人居环境整治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整治效果;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加强社区教育等方式,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促使居民主动参与环保工作。
六、结论城镇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但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只有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居民环保意识的培养,才能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关于城镇居民生活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城镇居民生活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dc234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c.png)
关于城镇居民生活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引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解城镇居民生活现状,我们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分析城镇居民生活的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0份。
样本选择方面,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
二、城镇居民生活现状的调查结果1. 生活水平提高:调查显示,近年来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过去更加富裕,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
2. 住房条件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住房面积比以前大了,居住环境也更加舒适。
然而,也有部分居民反映住房价格高昂,购房压力较大。
3. 交通出行便利:城镇居民的交通出行更加便利。
近90%的受访者表示出行方式多样化,交通工具更加先进。
但同时也有一些居民担忧交通拥堵问题,呼吁加强交通规划和管理。
4. 教育医疗条件改善:城镇居民的教育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近8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医疗服务也更加便捷。
但仍有少部分居民认为教育医疗资源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5. 生活方式多样化: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近7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更多的娱乐休闲活动,社交圈子也更加广阔。
然而,也有一些居民抱怨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过快。
三、城镇居民生活的特点分析1. 经济发展带来福利提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
2. 住房问题仍待解决:虽然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有所改善,但仍有较大一部分居民面临着高房价和购房压力。
政府应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提供更多的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3. 交通拥堵问题亟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是城镇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0504d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8.png)
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基础,也是居民自我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参考。
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区域之一,也是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镇居民生活质量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物价上涨、公共服务不足等。
因此,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了解居民生活状况,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决策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
2. 探讨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与其收入、家庭结构、教育程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分析城镇居民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满足程度,评价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
首先,设计合适的问卷来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和分析。
然后,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掌握其整体状况和城市之间的差异。
2. 研究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和其收入、家庭结构、教育程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决策。
3. 评价江苏省城镇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为政府改善公共服务提供参考。
本研究对于江苏省政府和城镇居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政府而言,能够了解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并针对性地改善城镇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对居民而言,能够了解和比较不同城市的生活质量,为自己的生活决策提供参考。
河北省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河北省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1e03e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e.png)
河北省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居民生活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地区的差异依然存在。
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河北省的居民生活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了解河北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居民生活质量的定义和指标体系: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构建河北省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并定义居民生活质量的内涵。
2. 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对河北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生活水平、居住环境、社会关系、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3. 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分析: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河北省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探讨这些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和机制。
4. 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河北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相应政策建议。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
问卷调查将面向河北省不同地区、不同人口群体的居民,对他们的生活情况和观点进行细致的调查。
统计分析将采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研究预期可从以下方面取得成果:1. 构建河北省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量化。
2. 对河北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
3. 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河北省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机制,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建立河北省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实证的理论基础。
四、研究计划和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计划的制定和文献综述(1个月)2. 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构建和问卷设计(2个月)3. 问卷调查和数据处理(3个月)4. 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3个月)5. 政策建议的制定和撰写论文(2个月)本研究的总时程为11个月,预计在第11个月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上海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海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9601cb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0.png)
上海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
上海市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城市之一,全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居第三位。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上海市也面临着一系列与城市发展不平衡相伴随的问题,例如住房压力、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上海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上海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研究,既有助于深入了解上海市居民生活状况和问题,为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也有助于提高上海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上海市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提高上海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1、上海市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
2、上海市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现状描述,包括居民的生活水平、健康状况、居住环境、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
3、分析影响上海市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居住环境、教育状况、医疗保障等因素。
4、提出改进上海市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包括改善居住环境、加强社会保障、提高教育水平等方面。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生活质量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并对上海市居民生活质量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2、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收集上海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情况和意见,深入了解居民的生活状况和感受,以及他们对生活质量的期望和需求。
3、统计分析法:对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不同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并探讨改进生活质量的措施。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从以下几方面产生意义:1、丰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内容。
生活质量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可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2、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上海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和需求,提供政策制定和绩效评估的基础性数据支撑。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研究 开题报告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研究 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942daea6c30c2258019e32.png)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研究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研究学生姓名:巨含指导教师:徐萍专业:统计学班级:统计0703班学号: 0704100312填写要求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开题报告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1)论题、背景和意义。
学生应对论题、选题的出发点、相关背景情况、理论和现实需求、研究成果可能具有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做出简要分析、说明。
(2)研究基础。
学生应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准备情况、参与学术研究情况、已发表论文或已完成相关研究情况等做出说明。
(3)研究内容。
学生应对所研究问题的研究范围、学术渊源、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研究要点、可能涉及的相关领域和问题、拟采用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对本论题的适用情况、论文主体框架等做出明确说明,对于课题直接相关的已有成果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已有成果存在的不足和研究空间,做出分析和判断,对可能达到的学术目标做出预测。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5)研究计划。
学生应根据自己所确定的论题制订比较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日程。
4.该报告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保存。
5. 若有关内容所留空间不够,可另加附页。
1.论题、背景和意义论题: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研究背景:经济增长和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会发展目标就转向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举世瞩目的发展在物质形态上带来了经济财富的迅速增长和社会形态的巨大变化,在思想意识领域催生了“以人为本”的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重视人的生活质量的科学发展观。
居住社区环境人文品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居住社区环境人文品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ca734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2.png)
居住社区环境人文品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居住社区环境人文品质的研究一、选题背景社区环境人文品质是指社区的文化、民俗、道德伦理、社会生活、艺术等方面构成的综合,并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居住环境品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社区环境品质成为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准。
因此,对居住社区环境人文品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1.促进社区居住环境品质的提升。
通过对社区环境人文品质的研究,可以发现社区文化、文化传承等问题,为社区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2.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在社区环境人文品质的研究中,不仅仅考虑居民当前的需求,而且润物细无声地注入了社会的历史、文化、传承等元素,有利于社区的长期发展。
3.增进城市居住品质与幸福感。
居住环境品质不仅仅是方便生活,在人们看来更重要的是舒适和幸福。
而社区环境人文品质就是构建城市居住品质和幸福感的关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社区环境人文品质,以当前的社区为研究对象,从社区环境的文化、艺术、历史传承、社会风气、小区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建立起社区居住环境人文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评价和归因分析。
四、预期研究结果本研究预期通过对社区环境人文品质的研究,了解社区居住环境的现状和具体问题,建立起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指标,为社区居住环境品质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设思路。
同时,通过本研究,可以增进城市居住品质与幸福感。
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84821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1.png)
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城市已成为全球人口迅猛增长的重要生活方式,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消费总量日益增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迫切需要的。
二、选题的意义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如何提高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促进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法、途径等进行研究和探讨。
三、选题的研究内容1. 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和特征,回顾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发展历程,分析城市人居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探究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重点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分析城市人居环境监测和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和现状,并探索如何建立科学可靠的评价标准。
4. 分析城市人居环境中的典型问题,如垃圾处理、空气质量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5. 探讨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治理提出的要求,分析城市治理体系、机制,提出促进城市治理体系、机制完善的建议。
四、选题的研究方法1. 文献数据法:查阅国内外最新的有关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2. 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居民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满意度和存在问题,探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可行性方案。
3. 案例研究法:选取一些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较好的城市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四、预期的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对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提出科学可行的改善方案。
研究成果有望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将能够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更舒适、更健康、更安全的居住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研究
学生姓名:巨含
指导教师:徐萍
专业:统计学
班级:统计0703班
学号: 0704100312
填写要求
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开题报告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
(1)论题、背景和意义。
学生应对论题、选题的出发点、相关背景情况、理论和现实需求、研究成果可能具有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做出简要分析、说明。
(2)研究基础。
学生应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准备情况、参与学术研究情况、已发表论文或已完成相关研究情况等做出说明。
(3)研究内容。
学生应对所研究问题的研究范围、学术渊源、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研究要点、可能涉及的相关领域和问题、拟采用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对本论题的适用情况、论文主体框架等做出明确说明,对于课题直接相关的已有成果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已有成果存在的不足和研究空间,做出分析和判断,对可能达到的学术目标做出预测。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5)研究计划。
学生应根据自己所确定的论题制订比较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日程。
4.该报告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保存。
5. 若有关内容所留空间不够,可另加附页。
1.论题、背景和意义
论题: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研究
背景:
经济增长和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会发展目标就转向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举世瞩目的发展在物质形态上带来了经济财富的迅速增长和社会形态的巨大变化,在思想意识领域催生了“以人为本”的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重视人的生活质量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一新的发展观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发展的主体“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传统的经济增长为中心。
关注人的生活质量,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今科技新世纪的时代要求,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生活质量的研究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研究相对成熟,研究涉及的层面也比较广泛。
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背景下,完全照搬国外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目前我国在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和成果运用上还十分有限,具体表现在:大部分研究是影响生活质量因素的结构研究,还没有对地区间生活质量进行过比较评价;对指标的数据处理中使用的是等权重,而公因子方差贡献率的权重设计将是更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
在现阶段,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途径,而如何评估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则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构建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和研究,能够正确评估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有助于确保改革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意义:
通过研究我国城镇生活环境和质量的概念和内涵,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准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核心内容。
邓小平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两大目标:一是发展生产力;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认为,达到小康水平后的社会状况应该是,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住房问题解决了,小城镇和农村盖二三层楼房的已经不少,就业问题解决了,人不再外流了,中小学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体育和其它公共福利事业有能力自己安排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犯罪行为大大减少等等。
党的十六大报告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引,明确地把生活环境和质量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尺。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时,提出要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等。
“三个代表”思想的精神实质正是在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把人民群众的这一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出发点,从而提出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研究生活环境和质量,有助于确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
经济落后时期,经济增长和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会发展目标就转向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研究基础
大学阶段统计知识的学习,让我对统计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了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在研究前,我对现有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的研究资料文献进行了阅读整理和准备,对研究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的理论基础、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初步得到了研究的相关资料和理论支撑,建立了研究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的整体思路和方向。
然后选择所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研究问题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从全国各地区间进行过比较评价研究。
在研究期间《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为我提供了研究方法的理论支持,它主要教会了我如何将现实的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的模型加以分析和解释。
在资料的准备中,阅读的主要文献有:
[1] 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朱建平主编.应用多远统计分析,2006.5.
[3] 朱庆芳.社会指标的应用「M].第1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4] 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原因「J].经济研究,2004.
[5] 风笑天、林南等著.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昌:2006.
[6] 周长城.现代经济社会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8〕土奋宇.中国城市居民环境意识调查[J].管理世界,2001, 6: 12-20.
[7] 詹天库等.关十生活质量评估的指标与方法「J].第六届业洲社会学大会论文,2005.
[8] 朱庆芳.社会指标的应用「M].第1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9] 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原因「J].经济研究,2007.
[10] 风笑天、林南等著.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昌:1998. [11] 赵彦云,王作著.我国生活质量的国际比较[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
[12] 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3.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致力于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并根据所构建的生活环境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和统计研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个不同方面对我国各地区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进而对如何改善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意义分析。
指出了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意义分析,并指出了本文主要使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第二部分: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经济、社会生活环境、资源三个方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了13个指标来评价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
第三部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介绍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然后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从不同的公共因子角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行了聚类分析,
进而得出了评价的结论。
第四部分:改善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根据第三部分的实证结果,提出了改善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立足于发展问题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的问题。
文章坚持理论与实践、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吸收相关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图表、统计、计量等实证分析方法来研究我国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的问题,同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探讨如何改善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技术路线:
论文选题—资料收集—理论准备—实证分析—结论总结—对策建议
5.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搜集整理大量和论文相关的资料,查阅大量书籍,撰写出文献综述。
第二阶段——开题报告撰写,通过阅读大量相关资
料,在理解论文总思想的基础上,完
成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论文题纲,依据研究的内容,构思出论文的题纲。
第四阶段——论文初稿,根据论文题纲,逐项展开
分析论述,完成论文初稿,并交指导
老师批阅。
第五阶段——论文修改,认真查阅老师点出的修改
方面,进行思考,对论文做更进一步
的修改和补充,交执导老师批阅。
第六阶段——论文答辩,论文上交指导老师通过后,完成毕业论文,准备论文答辩大纲。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签名):
年月日系意见:
系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二级学院意见:
院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教务处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