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主体部分
1、土地利用变化概述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土地利用变化也日趋明显。从类型来 看,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增加,而林业和牧业用地减少。从地点来看,土地利用 变化主要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变化相对较小。从时间来 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加快,尤其是建设用地增加明显。
综合分析
通过对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经济、环境等因素 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以下几个 方面:
1、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的比较研究;
2、重视土地利用变化的可持续性研究,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 平衡;
3、加强政策模拟和效果评估,以便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土地政策;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些驱动力的作用机 制和效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感谢观看பைடு நூலகம்
4、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土地利用管理模式的创新。
结论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政策、经济、环境等因素。具体 表现为政策因素引导着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和地区之间的配置;经济因素驱动着 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因素则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开发强度和 利用方向。这些驱动力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我国土地利用变化 的格局和发展趋势。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一定影响。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 重视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促使一些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转变。
为证实上述宏观驱动力,以下是一些具体数据和案例:
政策因素: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作为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 了显著影响。
土地沙化与退化的驱动力研究

土地沙化与退化的驱动力研究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沙化与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土地沙化和退化是指土壤质地、结构和水分特性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从而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
这一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土地沙化与退化的驱动力非常重要。
1. 科技进步与人类活动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沙化和退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对土壤生物活性、土壤水分和土壤结构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引发土地沙化与退化。
大规模的林木砍伐和开垦也会剥夺土地的植被覆盖保护,导致土壤暴露在风蚀和水蚀的风险中。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另一个重要的土地沙化与退化的驱动力。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频发和年降雨量的不稳定,使土壤中的水分减少和蒸发增加,从而加剧了土地沙化的速度。
此外,气候变化也会引发海平面上升,进而使沿海地区的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农作物种植,进一步加剧了土地退化问题。
3. 土地过度利用土地的过度利用也是导致土地沙化和退化的重要原因。
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了土地生产力的剧烈下降,土壤中的养分缺失和水分枯竭成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不合理的农耕方式和过度放牧也会加速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的过程。
4. 自然因素土地沙化和退化也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如风、水、土壤侵蚀和地质活动,都会破坏土地的表面覆盖和土壤结构,从而加速土地沙化的进程。
此外,地震和地质灾害也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破坏。
综上所述,土地沙化与退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科技进步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土地过度利用和自然因素。
为了减缓和遏制土地沙化与退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治理和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确保土壤的养分和水分供应。
其次,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农业和林业管理措施,提高土地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最后,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发展高效、节能的农业、林业和生物技术,为土地保护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中国土壤退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土壤退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土壤退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退化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中国土壤退化的现状非常令人担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耕地面积正以每年2000万亩的速度递减。
土壤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此外,水土流失、酸化、盐碱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其次,引发中国土壤退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
为了追求高产高效,农民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环境退化。
二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
过度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大量耕地流失,以及土地的荒漠化、淹水和污染等问题。
三是不当的生态环境管理。
缺乏对土壤保护和修复的有效措施,使得土壤无法得到有效维护。
为了解决中国土壤退化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
严格控制土地开垦和城市扩张,加大土地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已有的耕地资源。
其次,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此外,科学合理的农业循环利用模式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另外,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健全土壤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土壤质量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通过生物修复、植被修复等手段,恢复土壤功能,实现土壤退化的逆转。
最后,要加强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
完善土地利用和农业管理法规,对违法占用耕地进行惩罚,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保护的意识,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到土壤保护和修复中来。
总之,中国土壤退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环境问题。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FUXiao2yanetal(CollegeofEarthResource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Hub ei*****)AbstractThecurrentstudiesofthelandusechange(LUC)sincethe1990’sinChinawe regeneralized.Besides,thedevelopmentsofLUCinthreeas2()pectscharacteristic,quantityandwaywereanalyzed.Keywords Landusechange;Drivingforce;Landrationaluse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最明显的方面。
它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政治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同时,LUCC的集成作用反过来又会影响全球环境及人类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从土地覆被的分类、动态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土地利用/个方面的问题,中的关键。
,1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内涵变化的基本驱动力。
2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定性分析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的比较利益,农地是在动居民、企业、农民以及村集体组织。
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农地城市流转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制度、经济、社会、自然以及技术等方面。
2.1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在我国现阶段,耕地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
耕地的变化与流向反映着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因子错综复杂,归纳起来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2个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水土流失、自然侵蚀、自然灾害等自然力对耕地数量的影响。
这种因素在短时间内的影响相对于社会因素影响来说大多很微小,但从长远时间看自然因素对耕地数量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和政策制度2个方面。
经济因素包括城市化、工业化等经济发展过程中占用耕地;制度因素包括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等对耕地数量的影响,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用途管制等。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在土地上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耕作、建筑、采矿、林业、城镇建设等。
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则是指土地利用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和影响的原因,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时空变化特征(一)时间变化随着经济、社会、技术等发展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也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
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目的也在逐渐变化,即从最初的农业、牧业、渔业发展到工业、城市化等现代经济活动的利用方式。
同时,不同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的主导特征也不尽相同,比如在20世纪初,农业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产业,土地逐步用于农业生产,而到20世纪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城市和工业用地占据了土地利用的主导地位。
(二)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一般是指在不同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态的差异。
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受到地理、气候、土地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各地在土地利用上的差异也显得十分明显,在不同地域内,土地利用的主导产业及其分布情况各不相同。
二、驱动力分析(一)人类活动驱动人类的活动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驱动力。
人类对土地的活动主要通过征地、改造、建设等方式进行,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追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等都是人类活动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
同时,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压力十分巨大,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人类活动中,需要不断强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引导人类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二)经济发展驱动经济发展也是推动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总体来说,经济发展带来了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变化。
尤其是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直接推动城市用地的大幅增长。
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有限、污染治理困难等问题,因此革新诸如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经济模式,加大农村、生态、水环境等领域的投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2.1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2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3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4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背 景
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2.1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2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3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4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背 景
2.3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 • • • 2.3.1 开垦草原导致的土地退化 2.3.2 乱砍滥伐导致的土地退化 2.3.3 灌溉不当导致的土地退化 2.3.4 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退化 2.3.5 污染导致的土地退化
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2.1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2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3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4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背 景
• 2.2.2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土地退化的影响
– 青藏高原隆起使亚洲形成的季风环流系统造成了我国 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是形成现代戈 壁、沙漠等自然景观也即自然造成的荒漠化的根本原 因。
2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2.1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2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3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2.4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背 景
2.2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2.2.1 新构造运动导致侵蚀基准面变化,影响土壤 侵蚀
– 新构造运动导致地面隆起或侵蚀基准面下降,陡峻的 地貌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潜能. – 新构造运动在我国表现为大幅度的掀斜,加大了地势高 差,在低洼地带容易形成暴雨中心,还会造成气候的垂直 分带,水土的稳定性变差,易于流失。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是指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布局和利用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土地利用变化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不少地区需要开发新的工业园区和商业中心,从而导致农用地被转用为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
此外,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田的面积也会因为规模化经营而减少。
这些经济因素使得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人口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扩张、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从而使得土地被用于建设居民住宅、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此外,人口多样化的需求也会促使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性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一些地区由于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件,适合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用地占据主导地位。
而一些地区则由于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只能用于保护性利用或者不适宜用于人类活动,因此很少被开发利用。
四、政策导向政府的政策导向也会对土地利用变化起到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土地承包、农村集体经济等政策来推动农地的集约利用,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鼓励城市更新和土地再开发,以优化土地使用效益。
政府的政策导向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和方向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五、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追求,对于城市绿化、自然保护区等需求逐渐增加,因此部分土地被转用为公园绿地、自然保护区等。
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兴产业的出现也引发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例如科技园区、生态农业等。
六、全球变化全球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也产生了影响。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问题使得一些地区需要重新调整土地利用策略,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
王国胜-中国当地土地退化评估总体报告

3) 实地调查和取样 土壤试验
使用土壤目视解译法(VS-Fast )
对土壤性质评估,具体调查内容包 括土壤深度调查(土壤剖面)、土 壤结构调查(犁底层和土壤团聚体 分布)、土壤颜色调查、根系定量 调查、以及土壤分散和扩散情况、 土壤PH情况、透水性情况、有机碳 情况、土壤电导率测定。
植被调查
植被调查主要是植被长势的调查:植物种类、植被盖度、植被高度、生物量、 作物产量等。
6000kg/ha
Middle poor
Arbor>5m
poor
AH<30cm Seldom no Human disturb planting Education Seldom no Wind erosion Banned fenced/planti ng
no
fertilization
no no Soil compact Banned
中国当地土地退化评估总体报告
中国LADA项目组 2010年7月
目
录
一、当地土地退化评估的意义和评估区选择
二、当地土地退化的评估过程与方法 三、评估结果与分析
四、土地退化防治措施的建议
一、当地土地退化评估的意义和评估区选择 1、当地土地退化评估的意义
LADA项目有三个层面的土地退化评估: 全球、国家和当地层面。
drought/evaporatio n Soil turnover Rain fed farmland
drought/ev aporation cutting bush 40-50
Under water
ground
drought/evapor ation Mismanagement Tree belt 50-60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空间格局的变化。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自然因素驱动土地利用变化自然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面积、地形地貌、土壤和气候。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分布随着时间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地貌起伏大的山区,农业区往往集中在低海拔地带,而城市的发展往往受地形的制约,在洼地或河流周边发展较为集中。
二、经济因素引导土地利用变化经济因素是人类社会中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导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地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因此经济因素成为了推动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力量。
经济因素主要表现为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和交通建设等方面。
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使得许多农业用地逐渐转为工业用地或住宅用地,而工业化和交通建设的发展又使得许多原本未利用的土地被利用起来。
三、社会、文化因素驱动土地利用变化除了自然和经济因素外,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科技、文化和制度等方面。
例如,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例如农业用地转为住宅和商业用地。
同时,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会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例如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公园和绿地的建设较为常见,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会导致建设海堤和水利工程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四、政策因素影响土地利用变化政策因素是指政府制定的各种土地管理政策,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权出让、土地使用税等方面。
政策因素在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分布上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例如政府出台的环境保护政策会提高生态保护用地的占比,而土地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城市化和农村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综上所述,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政策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在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工作中,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尽量减少负面影响,使得土地的使用更加高效、合理和可持续。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来探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
一、经济驱动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往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将增加,这促使城市土地利用发生变化。
首先,经济增长带动城市扩张,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
其次,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会对城市土地利用产生影响。
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兴旺发展,城市中商业用地的需求持续增长。
此外,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还会受到投资活动的影响。
政府对特定行业的扶持政策,会导致相应产业用地的需求增加或减少,从而引发土地利用的变化。
二、社会驱动社会因素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之一。
人口增长带来了住房需求的增加,导致城市住宅用地的扩张。
同时,人口流动也会导致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会引发城市的扩张,而城市内部人口流动也会引起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
此外,社会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
例如,人们对城市化生活方式的不断追求,推动着城市商业用地和娱乐用地的增加。
三、环境驱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往往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环境承载力限制了土地资源的利用规模,尤其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在环境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人们更加关注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促使人们更加倾向于利用废弃土地进行城市再开发,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自然灾害等环境事件也会引发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
如洪水、地震等灾害会破坏城市土地的使用功能,诱发土地的重新规划与利用。
综上所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是多元且相互作用的。
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共同推动着城市土地的变迁。
了解这些驱动机制,有助于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郑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2.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郑州市地处中原,土地利用历史悠久,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全区的土地利用速度明显的加快。
根据土地利用统计与变更资料。
2003年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二级地类的组成比例如图2-I所示。
-图2-I2003年郑州市区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表2-I2003年郑州市各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表单位:h一耕地园地#地其警用居嚣铲交通用地水耄妒来棚地其它土地台计=七区6543.静849.7688J27230,525895.34546.00155.29917.51185·3415411·62管城回族区6519.313718.II915,43634.775828.60660.1886,65840.93447.67196,51.65金水区6'161.47542.52316.442290,跖11971.8358990n29681.451179.6524034·40寡济区9455.232@5.07272.251430.754335.36685.92392.89865.705031·1822734·33垒生i丝!堡:!i!!::塑:!!:丝翌竖i:!!!!丝:箜::!!丝!:兰兰::!!望!!箜:竖表2一l列出T2003年郑州市区不同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结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区域之间的土地利用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
惠济区的耕地面积远大于其它几区,管城区园地面积最大,超过其它几区之和.中原区和金水区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最多等等。
表2—22003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占各行政区总面积比率单位:■中原区37.360.620.932.9350.702.940.89I.701.54二七区42.465.510.571.5038.253.541.015.951.20管城回族区33.17埔.924.663.2329.663.360.“4.282.28金水区26.882.261.329.5349.812.450.002.844.91星鎏匡!!:j!!:!!!:!!!:!!!!:!!!:丝!:!!!:!!:::!!表2—2反映了所研究的5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占各个行政区总面积的比率,从变化最大的两个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类型中以惠济区所占的比重最大,为41.96%,金水区比重最小为26.88%。
土地退化调研报告范文

土地退化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土地退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对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土地退化的现状及其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研究,并就此撰写了本报告。
二、调研方法与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范围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旨在全面了解土地退化的情况。
问卷调查覆盖了100个家庭,并针对农田负责人、环境保护部门和农业专家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土地退化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土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
其中,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工业污染和道路建设带来的土地覆盖问题;农村地区则主要受到了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困扰。
2. 土地退化原因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和管理,导致土地过度开垦和滥用化肥农药等,使土壤质量大幅下降。
(2)环境污染: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生态平衡,使其失去生命力。
(3)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和洪涝频发,进一步加剧了土壤脆弱性和退化程度。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1.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不同类型土地的用途,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减少排放污染物,并加强生态保护措施,修复受损土地。
3.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抗旱和防洪措施,提高土壤的抗逆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4. 推动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并开展土地保护宣传教育。
五、参考文献1.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15). Global Soil Partnership, Technical Division. Soil threats,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Rome.2. Lal, R. (2014). Soil degradation as a reason for inadequate human nutrition. Food Security, 6(1), 45-57.3. Bai, Z. G., Dent, D. L., Olsson, L., & Schaepman, M. E. (2008). Proxy Global Assessment of Land Degradation. Soil Use and Management, 24(3), 223-234.以上为本次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其研究方法

本栏责任编辑、校对:龙会芳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其研究方法田亚昭(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0)一、影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因素分析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是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是人们以土地资源为对象,为一定目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驱动力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源,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原因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是各种驱动力作用下土地利用目的与方式的改变。
土地利用变化既受自然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地坡度、土壤、干旱等(影响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土地利用强度),同时也受来自社会经济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可分为外在驱动力和内在驱动力,其中行政因素、土地规划因素属于外在驱动力,其他因素可归结为内在驱动力。
1.社会经济因素的外在驱动力。
(1)行政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中,行政因素是一个特殊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政因素受人为控制比较大,特别是行政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控,在某一时间范围内并不受经济规律的支配。
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政策对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国家采用怎样的土地资源配制机制,即按照何种方式,或通过何种途径将土地资源配置到各部门单位,将会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
(2)土地规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一定范围内所提供的建设用地面积很有限,致使一定区域内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土地利用、分布的特点制定城镇布局规划,为城镇的发展寻找科学、合理的出路,为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变化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的内在驱动力。
在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方面,主要有人口的增长、农业效益的提高、技术的变化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其中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等社会经济因素往往居主导地位,加之便于量化比较,所以在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中适合选取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黑龙江省土地退化类型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1 自然 环 境
黑龙 江省 位 于 中 国 东 北 部 ,辖 区 面 积 为 4 . 73 万平 方公 里 , 中耕 地 117 1 其 8 . 万公 项 , 林地 24 03 4 .
万公 顷 , 牧草 地 2 2 4万 公 顷 。全 省 山 区低 山 丘 陵 2.
C aatr t so a dDee eaini i nj n rvn ea di r igF re h rceii fL n gn rt nHe o gi gP oic n sD i n oc s sc o l a t v
LuY n u , n na , u igag C e a , i Y ln i a k n Wa gWe fn S nQ nfn , h nY o Lu uo g
黑龙 江省 土 地 退 化 类型 特 征 及 其 驱 动 力 分 析
刘延 坤 , 王文帆 , 清芳 , 孙 陈瑶 , 刘玉龙
( 黑龙江省森林 程与环境研究所 森林 持续经营与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8 ) 5 0 1
摘
要: 随着 经济发展 , 资源开发规模和 强度 不断加 大, 黑龙江 省的 生态环境 日趋脆 弱 , 生态功 能逐 渐减 弱 , 土
.
63 .
嘉
期
刘坤 ・ 江土退类特及驱力析 延等黑 省地化型征其动分 龙
V30 o.. l N S2 _o e1 p9 72
东北部 三 江 平 原 、 西南 部 松 嫩 平 原 。松 花 江 ( 括 包 嫩江 ) 为最 大 水 系 , 域 面 积 5.8万 k 占全 省 流 56 m,
Ab t a t W i h e eo me to c n my a d i c e s s o s u c x li to s r c : t t e d v lp n fe o o n n r a e fr o r e e p o t i n,t e e vr n n n c l g c l u c in h e a h n i me ta d e o o i a n t s o f o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土地利用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还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对于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驱动力经济驱动力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
例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工业区逐渐扩大,工业用地需求增加,导致城市边缘地区的农田被转化为工业用地。
另外,随着服务业的兴起,商业和办公用地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这会导致城市中心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
二、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需要提供更多的住房和基础设施,这将导致城市边缘地区的土地被用于住宅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城市扩张还会导致农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控制城市的扩张速度,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三、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交通网络的发展和改善,会直接影响城市各个区域的可达性和交通成本。
例如,新建的高速公路和地铁线路,会使得远离市中心的地区变得更加便捷,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产业向外围地区扩散。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对土地利用产生影响。
例如,新建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和体育场馆,会对周边土地的利用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四、政策导向和规划目标政策导向和规划目标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政府的政策和规划目标,会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的方式和方向。
例如,为了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政府可能会出台一系列的限制性政策,限制城市的扩张速度和用地规模。
另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政府可能会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性政策,吸引投资和产业向某些特定区域集聚。
我国土地退化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我国土地退化现状原因及其对策我国土地退化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日益严重的问题。
土地退化是指土壤质量下降,失去原有的生产能力,无法维持农业生产或其他经济用途的过程。
目前,我国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方面。
土地退化问题对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以下是我国土地退化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的讨论。
我国土地退化的主要现状之一是土壤质量下降。
由于过度耕作、过度施肥、过度使用农药等原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土壤酸化和盐碱化现象日益加剧。
此外,因为长期不合理的围垦和开垦,造成湿地退化、草地退化等情况,加速了土地退化的进程。
其次,土壤侵蚀是我国土地退化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土地侵蚀是指水力、风力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壤表层被冲刷、剥蚀、风化和沉积等现象。
土地侵蚀严重剥夺了土壤养分和有机质,使土壤质量下降,甚至导致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迫使农民采取过度开垦和丘陵间作等劣质的农业措施,使局部土地质量进一步恶化。
导致我国土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大量的人口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过度耕作,而缺乏合理的轮作和休耕措施,导致土地质量恶化。
其次,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也是土地退化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大规模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
此外,在一些地方,围垦和破坏湿地等活动也对土地退化起了推动作用。
为了应对我国土地退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控制土地利用总量,实行土地拘束政策,确保农田耕地的保护。
其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侵蚀。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的培训,推广科学种植和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此外,加强土地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土地退化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土地退化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综述

结语 三 、
综上所述 , 学者们对土地利用/覆盖 变 化 驱 动 力 的 研 究 已 形 成 一 些 较为成熟的方法 , 对土 地 利 用/覆 盖 变 化 驱 动 力 已 有 较 全 面 的 认 识 , 但 是,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 动 力 系 统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系 统 , 只有在各种时 空条件下对不同土地利 用 变 化 特 征 的 地 区 进 行 驱 动 力 研 究 对 比 分 析 , 才能探索其发生规律 。 有些驱动力 很 难 量 化 , 难以进行定量化研 究, 只 有多种学科知识相结合 , 改进和发展 新 的 方 法 , 才能更为精确地认识土 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 参考文献 : [ ]张贵军 . 河北省土 地 利 用 变 化 及 其 驱 动 机 制 研 究 [ 河北农 1 D] . 业大学 , 2 0 0 5, 6. [ ]王秀兰 , ] 包玉海 . 土地利用 动 态 变 化 研 究 方 法 探 讨 [ 地理科 2 J . ( ) : 学进展 , 1 9 9 9, 1 8 1 8 1-8 7. [ ,R 3] K a s e r s o n o e r E.a n d J e a n n e X.K a s e r s o n.C l i m a t e p g p ,V , ] C h a n e u l n e r a b i l i t a n d S o c i a l J u s t i c e[ J .S t o c k h o l m:S t o c k h o l m g y ,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s t i t u t e 2 0 0 1. [ ]杨桂山 . 长江 三角洲 近 5 4 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 ] ( ) : 研究 [ 自然资源 学 报 , J . 2 0 0 1, 1 6 2 1 2 1-1 2 7. [ ]朱会义 , 何书金 , 张明. 环渤 海地 区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 析 5 [ ] ( ) : 地理研究 , J . 2 0 0 1, 2 0 6 6 6 9-6 7 8. [ ]史培 军 , ] 陈晋 , 潘耀忠 . 深圳市 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 地理 6 J . ( ) : 学报, 2 0 0 0, 5 5 2 1 5 1-1 6 0. [ ]摆万奇 , ] 赵士洞 .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系统 分析 [ 资源科学, 7 J . ( ) : 2 0 0 1, 2 3 3 3 9-4 1. [ ]何敏 . — —以昆 经 济发达 地 区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 8 山 市 为 例[ 南京 农业大学 , D] . 2 0 0 4, 6. 1 1 1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土地退化时空变化和驱动力分析

致 谢时光荏苒,两年半的硕士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心中感慨良多。
在此我向曾经关心过、帮助过、支持过和鼓励过我的老师、亲人、同学和朋友表达最诚挚的感谢!首先向我的导师裴亮教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谢意,衷心地感谢您两来多来对我的悉心关怀、指导;裴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给我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您的鼓励、认可、宽容与厚爱使我的学习和科研能力不断进步,这为我以后的工作与生活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这个基础将会使我终生受益。
是裴老师为我们打开了外出实习、开阔眼界的大门,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外界更前沿的技术,并在外出实习期经常给予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支持和关怀。
我的点点进步和成果都凝聚着恩师的心血。
虽然一句谢谢,不能表达我对您的谢意,但是我还是要说:“谢谢您,我敬爱的裴老师!”感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对我的培养和各位老师在我两年半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的帮助。
感谢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李晓松博士,是您给我机会进入了北京,进入了遥感应用研究所农业与生态遥感研究室,感谢您给我提供的宽松而充实的工作环境,感谢您指引我在学习科研的道路不断前行,我的每一次进步都与您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导分不开的。
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您总是对我严格要求,使我不断快速成长。
您创新的思维方式、渊博的知识、平易近人的品行和高效的工作作风,为我树立了榜样。
李博士是我终生感激和学习的榜样。
感谢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王浩博士,我的每次进步都与你是分不开的,你耐心的讲解和独立的思考方式更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黄永喜硕士、欧阳宁雷硕士与我一起学习、工作、成长和对我的帮助。
感谢朱亮博士、杨雷东老师、卢善龙博士、曾源博士、张磊老师、李强子老师、蒙继华老师、董泰锋博士、朱伟伟博士、王强博士、柳树福博士、赵炎博士、常胜硕士、钮立明、刘太学等同事对我学习和工作上的帮助。
感谢杜黎明和赵晶晶师姐在我工作、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张冬梅老师的关怀和帮助。
感谢同级的各位同学的帮助。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系统分析

收稿日期:2000-05-31;修回日期:2001-02-1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5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6第四课题/人类活动的生态效应及其对干旱化的影响研究0支持,课题编号G1999043404。
作者简介:摆万奇(1963~),男,河南南阳人,副研究员,生态学博士,现从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系统分析摆万奇 赵士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 要:该文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变化和驱动力作用下的土地利用动态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回答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源、驱动力系统内部分力与合力的关系,以及驱动力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普遍存在的非线性反馈关系等问题,为土地利用变化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 键 词:土地利用;驱动力系统;土地利用变化动力学;系统论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588(2001)03-0039-03AN ANALYSIS ON DRIVING FORCE SYSTEM OF LAND USE C HANGESBAI Wan -qi Z HAO Sh-i dong(In stitu te o f Geog ra ph ica l Sc ienc es an d Na tu ral Resou rce s Resea rc h ,CAS ,Bei j in g 100101,China )Abstract :Using systema t ic vie w and method,this paper gives an in -depth analysis of the holistic na ture,h-ierarc hy,dyna mics of driving force system,and land use dynamics driven by driving forces.It also gives pre -liminary ans wers to the quest ions about the sources of driving force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 n individualforce and c omposition of all forces in the driving force syste m,and the nonlinea r feedbac k relationships be -tween driving forces and land use c hanges,and provides a ne w clue to the study of land use dynamics.Driving force syste m consists of dive rse driving forces and possesse s ne w function that individual drivingforce doe s not have.In such a syste m,the influence of each driving force on land use is conditioned by otherforces.Therefore,the real force driving land use change is the c omposit ion of all the forces which is the ho -list ic nature of driving force system.Driving force system has orde rly internal struc ture.Differe nt forces belong to diffe re nt levels and playdifferent roles in land use c hange.In the le vel of driving force system as a whole,it is the composition of allforces that drives land use change,and in sublevels,each driver c ontributes its force to the composition.There are two types of move ments in the driving force system:longitudinal and horizontal.The longitu -dinal means change of driving forces over time,which is the c ause for land use change.The horizontal is in -teractions among forces in the driving force syste m and that between the system and its external conditions.According to the system theory,longitudinal movement of a syste m is dete rmined by its horizontal movement.Key words :Land use;Driving force syste m;Land use dynamic s;System theory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近代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 响
• (一) 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未来气候变 化预测 • (二)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 • • • 1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 3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4 建立完善气候变化监测、预警机制
第四节 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 社会经济背景
• 一、 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 利用的影响 • 二、土地产权制度对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 利用的影响 • 三、文化背景对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 的影响 • 四、技术进步对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 的影响
思考题
• 1 名词解释:土地保护;土地退化 • 2 简答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3 从土地保护的角度简答应对气候变化的适 应对策。 • 4 简答新构造运动对我国的土地退化有什么 影响? • 5 论述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中 国 东 部 沿 海 第 四 纪 气 候 演 化 及 海 平 面 升 降 变 化
大理冰期
庐山冰期
大姑冰期 鄱阳冰期
狮子山冰期
龙川冰期
中国温度变化图
风蚀
• 土地退化:是指在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 对土地不合理利用的影响下土地质量与生 产力下降的过程。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一、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 影响 • 二、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 的影响 • 三、近代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一、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 影响 • 二、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 的影响 • 三、近代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二) 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自 然植被分布的影响
• 一定时间内植被类型过渡带的变化幅度反 映了土地退化的速率。 • 我国植被带随着气候冷暖波动曾数次迁移。 • 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北方的生态系 统影响更为剧烈,其中以对北方农牧交错 带的影响最为严重。 • 我国北方在历史上土地退化的方向和程度 主要与气候变化相关。
第二章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四节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 济背景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 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一、新构造运动导致侵蚀基准面变化,影 响土壤侵蚀 • 二、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土地退化的影响
(二)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1 灾害性天气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①干旱
• 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
– ②大风
• 风蚀
– ③暴雨
• 土壤侵蚀。
• 2 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气候变暖,增大地表水的蒸发量,从而加重一 些地区的干旱、土地沙化、碱化以及草原退化 的危害。 – 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引起陆 地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生物多样性降 低、海平面发生变化、湿地分布及其水文情势 的改变等间接导致土地发生退化。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一、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 影响 • 二、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 的影响 • 三、近代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二、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土 地退化的影响
• (一) 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 (二)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 分布的影响 • (三)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 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土 地退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东部地区以暖湿-冷干期相互交替为主,间 或有暖干、冷湿期出现。
– 暖期——土地的生产力和肥力是提高的。 – 寒冷期——灾害频度和强度增加。北方土壤盐 渍化和沙化发展;南方的生态环境比北方好, 土地的进一步开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基础。
(二) 全新世气候变化
• 全新世气候总的趋势是转向温暖,但气候 波动非常明显。 • 随着气候的暖冷转换,多雨期与少雨期交 替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土地覆 盖变化的方向。
(三)第四纪气候变迁对我国土地 退化的影响
• 受第四纪气候变迁的影响,北方的森林带 呈现扩大和收缩的节律变化 。 • 3000aBP发生在陕甘的持续干旱标志是全 新世气候最适宜期的结束,气候由暖湿转 为干凉,北方的人类活动从农业转变为牧 业。
(一) 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 2.4kaB.P.以来, 早期较温暖,500年前转向 寒冷,其间又发生了几次时间尺度更短的周 期性变化。 • 中国2000多年来的气候变迁存在着明显的 东西差异,即东部季风区以暖湿期与冷干 期交替出现为主要波动韵律,西部内陆干 旱区相应呈冷湿期-暖干期演替为主要变动 规律。 • 无论是2000aB.P.还是500aB.P.以来,中国 东部南涝北旱的气候形势一直存在 。
• 二、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土地退化的影响
– 青藏高原隆起使亚洲形成季风环流系统,造成 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干旱、半干旱气候, 是形成现代戈壁、沙漠等自然景观也即自然造 成的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四节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 济背景
(一)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未来 气候变化预测
• 过去10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6°C,全球 海平面平均每10年上升1-2cm。与全球气候变化 的趋势基本一致,中国近百年来的气温上升了 0.4-0.5;近50年内的降水量平均每10年减少 2.9mm。 • 未来中国的降水可能会有明显的变化,东北及南 方沿海地区有变暖变湿的趋势,而华北、华中和 西北大部地区则有可能变暖变干。中国华北、西 北的干旱、土地沙化、碱化以及草原退化的危害 将会加重。
(三)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土 地退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在人类历史时期,土地退化的程度是非常 严重的。气候变化可能比人类影响扮演了 更重要的角色。 • 我国西北地区,在人类历史时期主要呈现 出冷湿-暖干交替出现的气候波动,直接影 响到土地的退化方向和速率。
– 冷湿期——绿洲面积扩大 – 暖干期——绿洲的萎缩甚至消失,土地荒漠化 扩展
一、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对土地 退化的影响
• (一) 我国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特征 • (二) 全新世气候变化 • (三) 第四纪气候变迁对我国土地退化的 影响
(一) 我国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特征
• 第四纪的主要特征是多个冰期——间冰期 旋回 • 整个第四纪时期,在历次冰期中冬季风越 来越强烈,干冷气候环境逐步扩大,青藏 高原高寒地区发育了永久冻土层。这里形 成明显的内陆性和干燥条件的自然地理景 观,西北内陆地区向干旱的荒漠化方向发 展。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一、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 影响 • 二、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 的影响 • 三、近代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三、近代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 响
• (一) 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未来气候变 化预测 • (二)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第二章 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第二章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四节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 济背景
第二章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四节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 济背景
• 一、新构造运动导致侵蚀基准面变化,影响土壤 侵蚀
– 新构造运动导致地面隆起或侵蚀基准面下降,陡峻的 地貌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潜能. – 区域侵蚀基准面下降的结果,将会加剧河流的溯源侵 蚀;海平面是全球性的基本侵蚀基准面,由于冰期或 新构造运动导致的海平面升降,将导致全球性的土壤 侵蚀和水土流失强度降低或增加。 – 新构造运动在我国表现为大幅度的掀斜,加大了地势高 差,在低洼地带容易形成暴雨中心,还会造成气候的垂直 分带,水土的稳定性变差,易于流失。
第三节 现代人类活动 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 • • • • 一、开垦草原导致的土地退化 二、 乱砍滥伐导致的土地退化 三、灌溉不当导致的土地退化 四、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退化 五、污染导致的土地退化
第二章土地退化驱动力分析
• • • •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第四节土地退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社会经 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