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定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定文化
为弘扬古城文化而辛勤笔耕
——读郑新芳《月旦名流》及其他
一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不仅要有较为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较丰富的文化遗存,而且要有与此相关的文化名人、历史典故、故事传说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就保定而言,它作为被国务院命名的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文化遗存中,书院、学堂、学校多,如莲池书院、育德中学、河北省二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等。从中走出的文化名人多。尤其是近现代,从保定走出或与保定有关的文化名人不仅数量多,而且知名度高,影响大,他们不仅以自己的文化业绩丰富和发展了保定的文化精神,而且还以他们的名气和贡献扩大了保定文化的影响,为保定赢得了声誉,使保定在全国文化界有了名气,成了文化名城。
鲁迅在谈到名人与名文的关系时曾说过:“人以文传(ZHUAN),文以人传(CHUAN)”。是说名人的业绩要靠名文记载下来,而名文的流传要凭借名人的影响才能长久。今天我们在谈名人与名城的关系上,也不妨套用一下鲁迅的这句话,那就是:“人以城传(ZHUAN),城以人传(CHUAN)”。就是说,人一生的成败得失常常与某个城市(地方)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某些城市得以名扬四海又常常与某些名人的活动、作为密切相关。例如,张学良一生的功过得失与西安这座古城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而岳阳楼名扬天下则与范仲淹和他的文章有密切的关系。孙犁的文学成就与白洋淀这一独特的地域融为一个水乳交融的有机整体,而保定浓郁的文化气息又是与孙犁、梁斌、李英儒、徐光耀等文化名人在保定的学习、生活、工作及其著述密切相关。正是历代一大批出现于保定的文化名人使保定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郑新芳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是我的师兄,早我两届。他先后在天津和保定教书、担任名校校长,诗文著作早已闻名京津冀,可谓北方的文化人之一。他深知,一个城市够不够称得上文化名城,关键不仅在于历史的长短和古迹的多少,还在于与之相关的文化名人及其影响的大小。作为一个原籍在唐山的文化人,他离乡千里投奔保定,就是仰慕保定历代的那些文化名人,向往保定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到保定后三十多
年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使他身临其境,不仅对此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感受,而且通过凭吊文化遗迹,走访名人名校、搜集相关的文史资料、故事传说,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来滋补充实自己,使他的文化素养得到很大的升华与提高。同时也使他意识到,作为一个文化人,自己有责任将其中所体现的保定文化精神进行收集、归纳、整理,使之得到承传、延续、发扬光大,为我们今天建设文明城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于是,他把发掘、整理保定文化名人所体现的保定文化精神作为切入点,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搜集、整理保定文化名人或与保定有关的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成就贡献、轶闻遗事,为他们著文介绍,树碑立传,对他们在文化艺术上的成败得失进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评说,为后人提供宝贵的文化营养与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这些论著已汇集为《诗美品鉴》、《心海飞梦》、《审美论稿》、《保定名胜古迹诗话》、《永远的诗美》、《月旦名流》,洋洋百万字之多,为弘扬保定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
弘扬古城文化,尤其是通过介绍和评析与保定有关的文化名人来弘扬古城文化,不能像做招商广告,借名人的名声和知名度来忽悠读者,必须靠真实而确切的人物、生动而感人的事迹来赢得读者,这就必须在动笔前对与保定有关的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及其与保定的关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发掘、梳理。在保定文化史上,历代出自保定或与保定有关的文化名人可谓众如繁星:这里有原籍是保定的,有曾在保定工作、生活过的,或者是与保定有某种联系的。这些人物中,有文学泰斗型的人物,有著作等身的作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从事的工作五花八门,其地位、身份各不相同,影响与贡献高下悬殊。这些人物,有健在的,有已作古的,有在保定的,也有出走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郑兄凭一人之力,给这些人写传,揭示他们的成就与保定文化的关系和对保定文化的贡献,谈何容易?这里的困难主要并不在写作本身,而在写作之外,即对史料和材料的收集整理与筛选和甄别上。如果说,在人物与事迹的收集上的遗漏还可以待以后弥补的话,那么人物与资料选择和甄别上的硬伤则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对此来不得半点马虎与疏忽。因此,作者必须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写作外的工夫上。正如高占群先生在谈他的散文集《心海飞梦》时,称他“有学者的风度”,“作者写这些文章是很严肃的,但为写好一篇千余字的短文,需要翻阅大量历史典籍和方志之类的书,有时还要进行考辨、研究。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份翔实的资料,也为增加文章的学术性,他没有用简单的介绍旅游景点的写法,甚至有的文章还保留了考证
色彩”,其目的都是为了突出史实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为此,他还跋山涉水到实地考证,从现已发表的作品看,他专文品评的文化名人有近百人,文中涉及的文人有近千人之多,作者实地考察的名人故居、遗迹也有几十处。仅古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就有陶渊明、刘伶、陈子昂、李白、贾岛、苏东坡、欧阳修、文天祥、刘因、关汉卿、王阳明、龚自珍等。人称“一座总督署,半部清史稿”;我说,郑新芳的《保定名胜古迹诗话》、《月旦名流》两本书,堪称一部保定文化史!
要完成一部这样的著作,这对于像郑新芳这样一个业余作者来说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甚至财力物力!没有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没有坚定不移地为弘扬保定文化甘心奉献的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保定虽非我出生之地,但从上世纪70年代移居来保定,这片文化底蕴丰厚的神奇土地就如一个巨大的磁场,深深地吸附着我。我沉醉在这里,当做了我第二故乡。我为她劳动,为她献身,为她歌唱”。正是基于对保定文化强烈的爱,基于“弘扬保定悠久文化传统”,把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的强烈责任感,作者才能知难而上,不仅能够克服写作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还要闯过出版过程中的重重难关。虽说现在人们大谈开发文化产业,但让文章直接变钱并非易事,像商业广告那样一字千金的写作毕竟是例外。不得已作者甘愿自掏腰包出版。所以作者在《保定名胜古迹诗话》的《跋》中很有感慨地说:“要说的话,只有一个字:难。难,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写作难,二是出版难”,“这第二难比第一难还难!”
三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本质是什么?以前觉得这似乎是小学生都懂得的常识性问题。读罢郑师兄的文化著作,才感到这个问题并非那么简单。也对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文化是对人类活动的审美概括,它的本质就是美。郑师兄因为深悟此道,所以他的作品不论内容还是形式,语言还是风格,都追求美,崇尚美。
既然文化的本质是美,而文化的创造者、文化的主体是人,所以郑师兄那些弘扬保定文化的作品在内容上便以写人为中心,重在表现人性的美、人的精神的美。而在中国,教师、教育工作者常常被人们视为做人的表率,道德人格的楷模。因此,郑兄在表现人性美的时候首先就把关注点放在教师与教育工作者身上。这在他的新作《月旦名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