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

(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

□教学设计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

下面是一个关于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案,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部分。

【教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两首》,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押韵等特点,能正确朗读和理解诗歌的意思。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话描述、解释诗歌的内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魅力。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1. 《登鹳雀楼》2. 《静夜思》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诗歌的字、句、词,欣赏诗歌的美,理解诗歌的含义。

2. 听说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模仿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登鹳雀楼》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猜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歌。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咏鹅》和《悯农》,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

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朗读《登鹳雀楼》。

2. 学生听读。

3. 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三、分析理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字、句、词,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互相解释诗歌的内容。

3. 教师总结:《登鹳雀楼》通过描写环境、景物,表达了对长城和祖国的赞美之情。

四、练习(10分钟)1.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按照诗歌的韵律和语调进行朗读练习。

2. 学生分组朗读,进行集体朗读比赛。

五、巩固提高(10分钟)1. 教师朗读《静夜思》。

2. 学生听读。

3. 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六、创作达标(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静夜思》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

(3)学会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的意思。

难点:学会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通过关键词语,理解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磁带或视频。

2. PPT课件。

3. 生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古诗,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2)引入本节课的两首古诗《春晓》和《所见》。

2. 学习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跟读,模仿正确的朗读方式。

(3)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学生通过生词卡片,巩固学习生词。

3. 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理解诗的意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教师总结,强调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中的意境。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诗中的情景表演出来。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词,写一段话。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表演等。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生词的掌握程度。

3. 理解与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理解诗意和应用拓展方面的表现,看是否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的意境,并将诗中的情景表演出来。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古诗感受自然美、领悟人生哲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所表达的深刻哲理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感悟诗意的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领悟古诗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两首古诗的文本、注释、图片、音乐等。

2. 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讲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领悟人生智慧。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两首古诗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加强记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古诗的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抄写两首古诗,加强记忆。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5.家长互动作业:与家长共同讨论《古诗两首》中的诗句,选择一首双方都喜欢的,共同朗读并分享彼此的感受。
例如:“希望同学们能与家长共同完成这个作业,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让古诗的魅力融入我们的生活。”
例如:“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生字词,它们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中的重要角色。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笔画和结构,我们一起写一写。”
2.诗句解析:教师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背后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例如:“请同学们注意这句诗,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他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4.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教师适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古诗两首》,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
2.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如友情、亲情、热爱自然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记忆。
例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两首》,一起认识了生字词,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还学会了朗读和书写。现在,谁能来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2.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这两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景引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介绍《古诗两首》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它们都来自于唐代伟大的诗人。这位诗人用他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词和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学会生词和词语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巩固记忆。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朗读与理解:(1)引导学生朗读第一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学生自读第二首古诗,并尝试理解其意思。

(3)教师讲解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 讨论与欣赏:(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以古诗为主题的简短故事或绘画。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家长签字确认。

2. 学生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赏析文章,评估学生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3. 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于生词和词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于古诗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的内容和理解了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还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 乞巧 嫦娥(李商隐)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 乞巧 嫦娥(李商隐)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李商隐)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与《嫦娥》(李商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诵读并背诵《乞巧》和《嫦娥》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色彩,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运用想象理解和感受古诗意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验古人对生活、自然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乞巧》和《嫦娥》,了解其创作背景及诗人李商隐。

2. 解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句,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3. 通过诗歌鉴赏,让学生领略古代诗词的魅力,感悟古人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李商隐及其作品简介,古诗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乞巧》和《嫦娥》的注释和赏析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关于七夕节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七夕节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感知:播放音频或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模仿诵读,体会古诗韵律美。

3. 文意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讲解重点字词含义,梳理诗意脉络。

4. 情境体验: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置身于古诗描绘的情境中,深入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探讨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享个人的理解与感悟。

6.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学习要点,强调古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五、教学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以绘画或短文的形式,表现自己对《乞巧》和《嫦娥》的理解,或者尝试创作一首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小诗。

六、教学总结:本次课程通过学习李商隐的《乞巧》和《嫦娥》两首古诗,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古诗阅读技巧,更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了古人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思。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人教新课标课题:《古诗两首》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过颂读古诗学生能理解诗句意思并背诵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两首古诗的有关材料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齐背《山行》激发学习的兴趣。

根据要求,自学古诗。

读诗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全班交流:从中想象体会六指的绵长和柔软从中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让学生形象感大神奇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像指名读,师生评议四、练习背诵两首古诗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一、指名背诵两首检查古诗背诵二、识字写字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自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认真抄写生字提高识字能力。

三、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相互交流课外积累四、课外活动请你用语言、用图画记录下你眼中的春天,办一期关于春天的壁报。

找春天,写春天,画春天。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请你用语言、用图画记录下你眼中的春天,办一期关于春天的壁报。

板书:2、古诗两首《咏柳》《春日》赞美春天反思: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古人关于春天的古诗。

加深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的“楚潋”等4个生字,会写“断楚”等9个生字。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4、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出”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今天我们将和唐宋两位大诗人一起到安徽的天门山、杭州西湖去游览一番。

出示课题。

二、指名朗读,检查预习1、自由放声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

师生评价。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提示七言诗的停顿规则。

4、再次朗读,读出节奏。

三、借助注释,理解《望天门山》1、提问:天门山是几座山?楚江指的是哪条江?学生回答,表扬学生会看注释。

出示古诗《望天门山》“开回出来”四个字红笔标示。

让学生根据注释讲一讲意思。

2、教师引导:默读古诗,看一看这几个动作分别是谁的动作?3、指名交流。

4、教师梳理:滔滔的江水冲断了天门山,把天门山从中劈成两部分,汹涌而下。

江水在这里遇到大山的阻挡,只好折往北而流,形成漩涡。

所以称“回”。

刚才有同学讲“出”是青山的动作。

青山真的会移动出来吗?5、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你是想说,青山并没有移动,只是因为李白乘坐的小船顺着江水向天门山漂过来,让李白感觉到两座青山像是迎宾一般,相对出来迎接自己。

那么课题是《望天门山》,作者在哪里望见的天门山?(引导学生更加明确作者望的位置。

)6、指名配乐朗读。

其他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7、用自己的话讲述刚才想象到的画面。

四、感情朗读,熟读成诵1、把刚才想象到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2、全班齐诵。

五、理解并感情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1、根据注释,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收集了《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两首田园诗。

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小儿垂钓》也是七言绝句。

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题目“小儿垂钓”,即小孩钓鱼的意思。

在这首诗里,诗人逼真地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于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草映身。

”蓬头稚子,即头发散乱没有梳理的小孩儿。

垂纶,这里指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侧坐,身体歪斜着坐,带有随意坐下来的意思。

莓苔,长在僻静阴湿地方的植物,这里泛指生长在河边的草丛。

映,遮蔽。

这两句是说,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儿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草丛中,绿草遮蔽着他的身体。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景观,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难点:(1)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字典,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重点讲解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欣赏与拓展(1)教师播放与两首古诗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1. 一些生僻字的认读和理解。

2. 诗中某些抽象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第一章:导入1. 课程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将学习两首新的古诗。

第二章:古诗《春晓》学习1.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春晓》,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2. 解释生僻字:对诗中一些生僻字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 分析诗句: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义,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背诵:让学生多次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晓》。

第三章:古诗《静夜思》学习1.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静夜思》,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2. 解释生僻字:对诗中一些生僻字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 分析诗句: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义,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背诵:让学生多次朗读和背诵古诗《静夜思》。

第四章:综合活动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两首古诗的大意。

2. 引导学生讨论两首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学生进行古诗改写活动,将两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向学生推荐一些类似的古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价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改写活动,评价学生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课堂互动游戏1. 设计一个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两首古诗。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古诗两首教案一、教案背景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熟读这两首诗,能背诵更好。

2、通过读注释,能大体了解诗意。

3、教师准备春景电子图片。

二、教学课题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诗画交融”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景色。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

《春日》作者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

教学重点:1、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2、理解并能运用比喻修辞,体会比喻修辞的生动。

教学难点:以诗句中绚丽的色彩为媒介,在脑中想象出每句诗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以诵读法为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天是美丽的,许多诗人都在赞美春天,你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找学生回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背诵中追问: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红的花、绿的叶、蓝的天、白的云,浅黄、嫩绿,鹅黄……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描写春天的新诗,大家已经预习了,已经背下来的学生来背诵。

感知诗人贺知章、朱熹笔下的春天呈现出的色彩。

(二)初读感知1、背诵的同学注意停顿,纠正字音。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多找学生反复读,读至抑扬顿挫。

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3、在诵读中识字。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运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 朗读教学法:采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 生字词卡片:准备与两首古诗相关的生字词卡片。

3. 古诗文本: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标注出生僻字词的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习效果。

(2)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一(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节奏。

(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4)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5)教师总结,强调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3. 学习古诗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节奏。

(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4)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5)教师总结,强调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咏柳》。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

(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

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教案

1、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4、重点难点:重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难点:了解这两首诗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看图朗读感悟。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朗读引入课文题目,了解作者:1、教师范读,板书题目。

2、解题。

3、介绍作者。

三、自读自学:1、熟读这首诗。

2、认读生字。

3、边读边看图思考: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四、交流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2、练习读诗。

3、理解重点词语。

五、逐句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六、欣赏诗句,体会诗的意境:1、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后两句写的是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七、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一、指导预习:1、自渎古诗。

2、检查预习。

3、简介作者。

4、解释诗题。

二、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1、理解“胜日、寻芳、泗水、滨”。

2、全句意思。

3、理解“光景、一时、”。

4、全句意思。

5、理解“等闲、识得、东风面”。

6、全句意思。

7、理解“万紫千红、总是”。

8、全句意思。

三、欣赏诗句。

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2、古诗两首写实咏柳赞美春天想象写景春日赞美春天千古名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 乞巧 嫦娥(李商隐)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 乞巧 嫦娥(李商隐)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李商隐)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与《嫦娥》(李商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诵读并理解古诗《乞巧》和《嫦娥》的诗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诗词解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意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人借神话故事抒发情感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主要围绕李商隐的《乞巧》和《嫦娥》两首古诗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七夕节的习俗以及月亮女神嫦娥的故事,并深入领悟诗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哲理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2. 与《乞巧》和《嫦娥》相关的神话故事资料;3. 准备教学辅助工具,如字卡、图片等;4. 预设一些课堂活动题目及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七夕节的故事引入《乞巧》,介绍节日背景,引出诗题。

2. 诵读指导:带领学生朗读《乞巧》,指导注意平仄音韵,体会古诗韵律美。

3. 解析赏析:逐句解释诗句含义,描绘画面,揭示诗人对民间习俗的赞美与寄寓的情感。

4. 同样方式解析《嫦娥》,结合嫦娥奔月的传说,理解诗人借月抒怀的深意。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主题、情感表达以及对比分析。

6.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创作绘画,进一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外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寻找更多关于七夕节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乞巧》和《嫦娥》中所体现的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美的向往。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质量、小组讨论的表现等;2. 作业检查:查看学生对古诗的背诵情况,查阅他们的课堂笔记和课后习题完成质量;3. 反馈评价: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收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心得和建议,以期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古诗两首三年级下册教案

古诗两首三年级下册教案

古诗两首三年级下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诗之美——古诗两首三年级下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进行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古诗两首》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黑板、粉笔4. 学生练习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古诗朗诵视频,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古诗,询问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二、学习古诗(15分钟)1. 呈现第一首古诗《静夜思》,并让学生跟读。

2. 分析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例如押韵、对仗、象征等。

3.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三、理解古诗(15分钟)1. 利用黑板,将《静夜思》的关键词写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关键词的意义。

2.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诗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四、学习第二首古诗(15分钟)1. 呈现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并让学生跟读。

2. 分析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例如平仄、夸张、比喻等。

3.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五、理解古诗(15分钟)1. 利用黑板,将《登鹳雀楼》的关键词写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关键词的意义。

2.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诗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六、创作练习(15分钟)1. 引导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默写练习。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与古诗主题相关的短诗或小故事。

3. 学生可以在练习册上完成创作练习。

七、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互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3)仿照课文写话:泉水流到田地里,禾苗大口大口地喝水。

泉水说:“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会长得更高更壮。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咏柳》。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

(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我们提倡戒烟不是为了省几个钱,也不是花不起钱,更不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而是为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健康。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

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2.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

5.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

(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

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

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再指名描绘意境。

2.出示本诗配歌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

3.吟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答案:表达了作者的"憾恨"之情。

因为其他的石头都没有"我的宝石"给予我的深刻教益。

(这个教益是"得与失"不能从表面来衡量,或者说,要珍惜自己所得到的)。

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五、选读诗歌,拓展思维——丰富美。

1.大家吟诗的时候多投入啊,可见这一首诗写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诗呢?2.课件出示与本诗相关的几首古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学了这首诗后,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可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来朗诵;可画一幅春天的画,可以《咏柳》为题写一篇作文。

③像居里夫人那样的妈妈。

我不是说居里夫人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当儿女的可以借光。

我是说居里夫人总把孩子的身心锻炼放在第一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后患无穷(刘备) 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初出茅庐(诸葛亮) 集思广益(诸葛亮) 鞠躬尽瘁(诸葛亮)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4.抽读、齐声读三、学习《咏柳》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齐读课题:咏柳:咏即赞美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1)碧玉:绿色的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万条:枝条多绦:一种丝带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要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以下是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3)朗读5.交流汇报3.4句:(1)细叶:细细的嫩叶似:好像裁:裁剪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3)指导朗读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

本班几个学生如吴胜鹏,谢云龙,弓永闯等,他们可能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

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

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二、解题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三、初读,初通诗意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滨:水边光景:风光景色一时:形容时间很短新:新鲜、奇丽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东风:春风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美妙,语言运用精妙,思想表达深邃,见解阐述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文中精彩之处不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

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朗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