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余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课余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摘要:课余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本人对我市各年级初中生的课余体育活动的兴趣、内容、场地器材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并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但由于学业压力、体育设施置后等原因,无法进行应有的体育锻炼,从而影响了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建议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通过调整学习结构,改善场地器材的设施等方式,真正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课余体育
1.前言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及体育教学改革中”健康第一”思想的树立,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成为最为时尚的口号,同时也成为体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而课余体育活动是指非学校、单位等集体组织的活动。

具有很大的自主支配性,因而能较客观地反映出人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能较真实反映体育工作者当前所面临的状况。

通过对我市各年级的初中生进行抽样调查,初步了解当前我市中学青少年的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并提出若干建议。

望能为体育教师工作提供若干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晋江市八所中学
2.2 方法
文献法:查阅国内有关数篇关于课外体育活动调研的文章;
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682份,有效问卷650份,有效率95.3%。

其中男生326份,女生324份;
访谈法:对各校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各校学生、体育设施、领导重视程度等实际情况;
3.结果与分析
3.1 课余时间主要活动。

从表1、2、3可见,复习功课在课余时间中占很大比例,看电视也占了不小的比例;除了学习外,看电视与体育锻炼比例较大,但优势不明显;把体育锻炼与看课外书作为第三选择的同学居多。

由此可见,在课余时间里,学习仍占了主导地位;而除了学习外,看电视、体育锻炼与看课外书成了学生的主要活动内容。

这与学生的学业基础、家庭、社会压力及校风等因素有必然关系。

3.2 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

绝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经皮尔森-cri正方形检测:男女p=0.075>0.05无显著性差异;而毕业班与非毕业班p=0.025<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可见不论男女、年龄大小,青少年都是喜欢体育运动的,而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的差异说明了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受学业、家庭及社会压力的影响,无法展示自我、体验快乐而日渐”失活”。

3.3 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以球类运动为主,而田径项目大多被打入”冷宫”。

男女生的差异体
现在:男生更喜欢运动量大,较激烈,竞争性强的项目,而女生则反之;男生以大球为主,长跑、台球、溜冰次之;而女生以小球为主,踢毽子、跑步次之。

结合该校及周边的体育设施情况不难看出:体育运动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受客观条件(如:场地器材、经济能力等)的影响与制约。

球类运动以其趣味性强、易组织开展等优势,深得青少年的青睐;而田径则相对枯燥,且对技术要求较高,以至难于开展;而一些新兴的项目(如:健美操、街舞等)项目也未有机会显示其魅力;这对我们的体育教改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男女生的差异由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的差异所决定。

而女生则成为体育教师的工作重点了。

3.4 体育活动的场所。

本校的体育场所与家附近的空地成了学生的首选。

说明了学生的运动场所受其学习生活的制度及经济能力的制约而显示出其局限性与一致性。

由于该校寄宿生较多,所以本校的体育场所成了课余活动的首选。

3.5 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

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在无人指导下与同伴一起活动为大多数同学的首选;其次便是单独活动;而有人指导下与同伴活动及与家人一起参加活动则大多数作为第三选择。

这与学生的生活制度的稳定性、社区及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相对置后有直接的关系。

3.6 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通过调查83.3%的学生课余时间有参加体育锻炼,但与9
4.5%的兴趣程度相比表明:有部分同学想参加但却受条件制约而不能参加体育运动,这些潜在体育人口正是我们
工作的重点,他们的制约条件正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是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而影响他们参加的根本因素是家庭、老师的厚望及社会的需求所带来的沉重的学业压力。

参加次数呈多样性;每次时间以1h以内居多;运动强度亦呈多样性;而运动后的感觉以精神更好与身心得到放松为主,感到疲惫的也占较大比例;男生较女生在参加人数、时间与强度上均优于女生;而在参加次数上女生较优于男生;这与男女生的生理及性格差异相吻合。

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运动中的时间、次数、强度等的把握还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这也正是基层体育指导工作置后的表现。

3.7 参加体育活动动机。

大多数学生把减轻学业压力与玩得开心作为第一动机,而家长的安排也占了很大的比重;第二动机中提高运动能力得到了体现;第三动机中增强友谊得到了许多同学的认可。

由此反映:学生对体育运动与学习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渴望提高运动能力,在运动中结交朋友体验快乐;部分家长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并安排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同时也反映出有的同学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与服从家长的安排才
进行锻炼的,缺乏主动性与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而如何端正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使青少年建立科学的运动健身观,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就成了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成了家长、老师、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的目标
3.8 影响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中排第一位的主要是:学习繁重、缺少器材与同伴;影响因素中排第二位较第一位增加了场地的缺乏;影响因素中排第三位的仍主要是:缺少场地、器材、同伴及学习紧张。

由此看出,影响因素呈多样性与一致性。

除了体育设施远不能满足需求,学业压力大这些客观原因外,部分教师与家长的不支持,怕受伤,缺乏同伴共同活动的氛围这些主观因素反映出:广大群众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科学完善,对体育活动对身心的协调发展及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深刻。

这是中学体育教改的重要依据,是体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与出发点,更是实施”全民健身”的基础工程。

4.结论
4.1 学生课业负担重,尤其是毕业班的同学,教师家长过于注重学习成绩,造成课余时间过少。

4.2 绝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并渴望有条件的情况下参加体育活动。

4.3 在选择体育活动项目与场所方面是狭隘性与一致性,主要受学生经济能力与体育设施的条件所
限制。

4.4 普遍学生把增强体质,缓解学业压力与提高运动能力作为主要的动机因素。

由此看来学生对体
育活动与身心发展的认识较为科学合理。

4.5 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是:功课太多,场地器材缺乏,无人指导与鼓励。

由此看来
学校过于着重升学率,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重视不够。

5.建议
5.1 希望社会、学校、家庭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开发,调整学业结构,真正进行”减负”,对毕业学生身心健康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激发其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让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课余时间班与展示自我的空间。

5.2 学校体育教育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
展体育活动并多设置团体活动,让缺乏锻炼的同学体验运动的快乐,引导他们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

5.3 社区体育建设应与时俱进,使学生在课余期间也能进行体育锻炼,并能与家人一起参加锻炼,真正做到全民健身。

5.4 学校应注重体育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感
染并带动家长增强素质教育的观念,树立全民健身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徐艳玲、姚兰发.高中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沈飞明.上海市18所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j].体
育科研
[3]范立仁、顾美蓉、王华倬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
[4]严塞君.关于提高中学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几点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