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并根据每个层次的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法在教育学界广泛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包括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认知层次。
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根据这一理论,分层教学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进行,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
2.维果斯基的理论:维果斯基提出了“近发展区域”这一概念,即学生通过和能力较高的同伴合作学习可以达到比自己独立学习更高的发展水平。
基于这一理论,分层教学可以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让能力较高的学生与能力较低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差异教育理论:差异教育理论主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教育中如何平衡这些差异。
差异教育理论强调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其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1.个体差异研究:个体差异研究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差异,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育评估研究:教育评估研究主要关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评估,通过对学生的测评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层教学,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方法研究主要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找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资源研究:教学资源研究主要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开发和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理论依据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向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机会,以满足他们的特定学习需求。
它强调任务的灵活性,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有足够的参与机会,无论他们的能力如何。
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从不同的分层出发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功的感觉。
分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调整学习形式、方法、内容等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
有效的分层教学要考虑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私人的学习计划。
首先,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学习到最多的知识。
通过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从而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进步。
此外,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每一组都会有一定的压力,而且各自都可以比较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带来更多的成就感。
其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也要注意师生的心理活动,也就是学习的心理反应。
教师应该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注重控制学生的情绪,不能让学生感到压力太大,否则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另外,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价,有意识地给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鼓励。
他们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现象,提出问题,对学习进行检查、调查等,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拥有足够的参与机会。
最后,分层教学也有其局限性。
一方面,许多老师都认为,由于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强,比一般教学模式更加复杂,所以进行设计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是任何老师都能完成。
另一方面,由于分层教学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而每个学生的能力都不尽相同,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素质,因此老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某些误差,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将学生的学习状况纳入考虑,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提高课堂的效率。
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
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一、什么是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是为了着眼于全体学生生动和谐地全面发展而根据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的客观情况所采取的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策略。
正确理解“分层教学”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层教学”的着眼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一切的教育组织形式与实施方式,要以缩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为出发点。
2、“分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精髓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地、主动地、和谐地发展。
分层,绝不意味着对某一部份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放弃。
相反,是为了后进生更快地向前发展。
反观以分班来实施分层,不管主观上出于怎样的动机,事实上,分在后进班的学生,总会伴随着一种被歧视、被淘汰的心理,而且,这种后进生的个体心理由于在整班的后进生之间交流而很快地弥漫开来,进而发展成为一种群体心理,直至产生群体的对抗。
3、实施“分层教育”应当考虑的要素作为一节特定的课堂教学来说,它至少包括了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四个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实施分层教学,应基于对以上四个要素的科学分析。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在学校,同一个班的学生素质差异增大,但“素质”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的品格、精神、学识、能力、言谈与举止的综合。
在特定的条件下,人只会表现素质的某一方面,但是,单方面的表现,并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
可遗憾的是,我们对一个学生的素质差与否,是怎样进行判断的呢?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一两次考试的成绩来定夺的。
教案的分层教学与差异化教学策略
教案的分层教学与差异化教学策略教学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这方面,分层教学和差异化教学是两种常用的策略。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教案的分层教学与差异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法。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或小组,分别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差异理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层次差异理论:学生在学习某一门知识或技能时,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程度和掌握能力。
通过进行分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适应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 学习者导向理论:分层教学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重个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程。
通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情调研:在制定教案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学情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调研,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2. 层次划分:根据学情调研结果,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或小组。
一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科能力等方面进行划分。
同时,在划分层次时要注意保持每个层次人数的平衡,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3. 教学设计: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教学评价: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进程。
小学学科课程中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小学学科课程中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小学学科课程中,分层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学学科课程中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首先,我们将重点介绍小学学科课程中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我们知道儿童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有所不同。
通过合理的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来进行,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动力的提高。
此外,分层教学还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使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
其次,我们将探讨小学学科课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
在实践中,分层教学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来实现。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先修知识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
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并提供相应的辅导与指导。
在实践中,分层教学还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能够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沟通能力和个别辅导能力,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然而,分层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准备和实施教学。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分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可能带来一些压力和困惑。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
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
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理论探究及实践意义
分层教学理论探究及实践意义
首先,分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
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所有学生
的需求。
而分层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
学习任务和教学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分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压力和挫折感,因为他们往往无法跟上整个班级的学
习进度。
而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让每个学生在自己
的学习层次中取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再次,分层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可以使教师
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
使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这
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最后,分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分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被分到不同的学习小组或小组内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
这样能
够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较低层次的学生可以向较高层次的学生学习,而较高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教授和帮助较低层次的学生来巩固和深化
自己的知识。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理论的探究和实践意义是非常明确的。
它能够满
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
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
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分层教学理论,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
习机会。
分层教学理论实践(3篇)
第1篇摘要:分层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它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首先阐述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然后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分层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分层教学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1. 个体差异性理论个体差异性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分层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 教学目标理论教学目标理论认为,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和适应性。
分层教学正是根据这一理论,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不同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达到自己层次目标的同时,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分层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内容的分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层次。
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注重拓展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发展层次的学生,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案例教学法等;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对于发展层次的学生,采用项目式、问题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评价方式的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注重知识面的拓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发展层次的学生,注重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提升。
4. 教学资源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分层教学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理论依据以《分层教学理论依据》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分层教学理论旨在有效的平衡教学有效性和学习效果,使学习者在最佳的学习水平进行学习。
分层教学是一种综合的学习策略,它将学习者分为多个水平,以确保孰有的课程共享相同的学习核心,但考虑到学习者的能力和需求,提供合适的课程内容和活动。
分层教学理论是由国际教育学大师John Cowley所提出的,并由他后续衍生出许多关于课程包含多个教学层次的理论。
他认为,为什么一个学习者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一般都与课程设计和对学习者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有关。
在他的理论中,分层概念有助于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且可以根据其学习水平调整课程内容。
分层教学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使学习者在更加有效的学习水平上接受学习内容,有效的消除技能不足和学习缺陷,提供适合促进学习的学习环境。
与一般的课程设计相比,分层教学更加节约教学资源,能够有效的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更容易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激发学习欲望。
分层教学理念主要根据学习者的个人能力和学习环境来设计课程。
学习者的能力可以有效的检测这样的程度可以通过评估、测验和其他的研究方法来识别。
学习环境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技能、学习需要、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来调整。
学习环境设计旨在创建学习者可以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推动学习进程。
分层教学理论不仅仅局限于任何类型的教学环境,它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语言教学及专题学习中,以及在高等教育中。
因此,它已经成为了当今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理论。
它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学习者的能力,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可以以最有效的方式学习。
有了分层教学的指导,学习者将更加自信,更容易掌握课程内容,更快的实现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分层教学理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它能够有效的平衡教学有效性和学习效果,以确保学习者在最佳的学习水平进行学习,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可以看出,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论,而是一种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者能力认知的整体思维,它能够更有效的指导教师分级教学,以更好的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群体,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个体差异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
个体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进度都有所差异。
因此,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成功。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学习的影响。
学生在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能力。
分层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应自身知识水平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分层教学的特点包括个性化、差异化和灵活性。
个性化体现在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
差异化体现在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或层次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调整。
灵活性体现在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进行灵活调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以达到学习目标。
分层教学的核心工作是分组。
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目标等因素进行。
可以采用根据学生能力等级分层,形成不同层次的小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将具有相似学习偏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小组。
分组的目的是使学生处于一个相对适宜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技巧。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进行准确的了解和把握,从而实施合适的分组策略。
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进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最后,教师需要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行课堂管理和评估等工作。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灵活、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分层设计的理论
教学分层设计的理论引言:教学分层设计是一种基于学生差异化教学理念的教学策略,旨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将学生群体分为不同层次,并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提高学习效果和个别化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分层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和实践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分层设计的理论基础1.不同学生差异理论教学分层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不同学生差异理论。
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不同学生差异理论提醒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因此,教学分层设计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的教学方法。
2.个别化教学理论个别化教学理论是教学分层设计的根本理论基础。
它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个别化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最大的提高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和个别指导。
教学分层设计正是将个别化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一种方式。
二、教学分层设计的设计原则1.差异化诊断教学分层设计的第一个设计原则是差异化诊断。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进行全面诊断,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分层教学计划。
2.分组设定教学分层设计的第二个设计原则是分组设定。
根据差异化诊断结果,教师需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每个小组包含相似的学生特点和能力水平。
分组设定旨在使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在相对一致的学习环境中互相支持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差异性教学教学分层设计的第三个设计原则是差异性教学。
根据学生分组结果,教师需针对每个小组的学生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
差异性教学强调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教师指导教学分层设计的第四个设计原则是教师指导。
教师在教学分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在每个小组中提供个别指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当的学习机会和教学反馈。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
099第二章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除了古老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外,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
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
①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分层教学正是由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
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
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
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
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2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2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学习风格等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多重智能理论、差异化教学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等方面。
首先,多重智能理论是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多重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个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等。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智能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因此他们在学习上的需求不同。
基于这个理论,分层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和兴趣特点,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其次,差异化教学理论也是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差异化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是正常的,并且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差异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差异化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持续发展自己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心。
此外,认知发展理论也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经历着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与分层教学相关的研究也有很多。
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低成绩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另一项研究表明,分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多重智能理论、差异化教学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
分层教学实践体会(3篇)
第1篇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分层,实施差异化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分层教学的实践,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1. 学生差异理论:学生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通过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3. 发展性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分层教学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1. 分层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学生:教师通过观察、谈话、考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为学生分层提供依据。
(2)制定分层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因素,制定分层标准,确保分层结果的合理性。
2. 分层教学实施(1)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2)分层教学内容:根据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分层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个性化辅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分层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分层教学实践体会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分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2.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模式与实践研究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模式与实践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深入,教育理论越来越重视学习质量的提高。
在此背景下,分层次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模式得到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学校的广泛应用。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分层次教学模式背后的理论内涵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来探讨它对当前教育发展的潜在作用。
一、分层次教学理论模式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基于学习效果的课程设计,它在一个课程中分割出多个不同的学习目标,通过引导学习者先后掌握不同的学习内容,以最快的方式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分层次教学理论包括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要求来制定学习任务,形成学习体系,为学习者提供细化的教学计划。
此外,它还将学习活动分为多个部分,以帮助学习者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和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实践研究分层次教学已经在不同的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分层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规范性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在中高等教育领域,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素质提升。
此外,分层次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为不同水平的学习者量身定制学习任务和教学方案,使课程学习更加有效和全面,从而让学习者能够按自己的步伐在课程中有目标性地学习,获得更多的收获。
三、结论分层次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当前的教育质量,满足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它已经通过多种实践研究证实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因此,未来更多的教育研究要着力继续完善分层次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综上所述,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理论模式和实践研究表明,它是现代教育实践中的有效理论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未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完善这一理论模式,以促进教育更高效、更全面的发展。
分层教学理论及实践依据(3篇)
第1篇一、引言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将学生按照能力、兴趣、学习风格等进行分层,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教育理念。
分层教学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公平。
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理论及实践依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分层教学理论1. 布鲁姆的认知层次理论布鲁姆将人类认知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他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2.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生通过发现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索里尔的学习风格理论索里尔将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得到发展。
三、分层教学实践依据1. 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3. 教学内容分层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教学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理论依据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之上的,这两门学科研究了如何有效地给学生提供教育和学习经验。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发展,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根据他们的风格和需求,给他们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效。
分层教学是一种灵活的教学策略,它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也提倡教师采用全面的教学方法,即将认知,情感,体验,行动和个性等综合考虑,而不是只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理论也涉及激励学生学习的不同理论,包括社会认可理论,德蕾莎的支持理论,威尔斯的学习仪式理论等。
这些理论主要关注激励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在学生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此外,分层教学也强调课堂安排的重要性。
在分层教学中,课堂安排是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要求教师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意愿来安排合理的课堂活动,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参与和学习机会。
分层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策略,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增强学生的个性特征,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了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应重视个体差异,依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特性,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可行性教学措施,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浅谈小学科学课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课分层教学小学科学课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分别进行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取得学习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意义、理论依据、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学科学课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1.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已经有所了解,而有些学生可能对该知识点还一无所知,如果将所有学生进行统一教学,就会出现有的学生觉得难度太大无法跟上,有的学生觉得无聊没有学习的动力。
而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层次,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提高教学质量分层教学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精确,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4.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分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同一层次的学生之间更好地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促进学生的学习合作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1.分层教学理论分层教学理论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分层,并在每个层次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一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差异化的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完整)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一)分层教学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來看,个性差异是分层教学的研究依据;从教育学研究来看,因材施教其理论基础.尽管二者的理论说法不同,但不论是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分层教学,它们的论点实质是一样的。
分层教学又名分层递进教学法、层次教学法等。
总的来看,分层教学大致有以下几种概念类别:第一种是指有选择性的教学方式。
陈树逸提出“分层教学”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对学生所提的学习要求也相应有差异;进而采取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提高与发展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适合的教学方式,而应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努力探索更合适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第二种是将分层教学看做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
关于“分层教学",马双来认为教师应在心里将班级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不同层次。
充分兼顾到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同一教学内容的讲授。
相应的教学广度和深度也应合理区别。
即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升,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
第三种是将分层教学看做每个学生得到各自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
何明提出:“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的教学组织模式.”第四种是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家张大均提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学生各方面的特质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应该使不同的学生有课程选择的自由,主动获得发展.在当前班级人数相对较多的班级授课制国情下,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方法即分层教学。
”尽管各方人士对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都有着自己见解,但是他们都意在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区别的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分层教学既含有教学思想,也体现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展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层教学的背景
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出发点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学困生“难消化”,在“困进”的怪圈中愈陷愈深,无力自拔,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而感到课堂是那么的乏味,进而厌恶课堂、厌恶学习,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混乱、课堂效率差的严重后果。
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常常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忽视意志的锤炼,忽视价值观的形成,即便是成绩很好的“优生”,也不过是“家长叫我学
好”“老师要我学好”使然,毋庸置疑,这对学生的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十分的不利。
那么,课堂教学是不是就钻进了死胡同,无路可走了呢?不是!我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班级授课仍将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在班级授课中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分层教学法,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其长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过去班级授课制中的种种弊端,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最充分的发展,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人人都学到必需的知识”。
那么,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如何弥补一位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够很好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按照差异施教,达到人人进步,人人提高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分层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分层教学更为可贵的一点是,它克服了饱受指责的“快慢班”教学弊病,为程度差的学生开拓了一个积极的世界。
与“快慢班”里程度差的学生备受打击受人冷落的情形截然不同,分层教学让这群学生备受鼓舞、重建自信,激励他们张扬个性、超越自我。
对他们来说,情感的交流、自信心的获取,以及自主性的增强、创造品格的培养等等,远比考试成绩的提高更重要,也更可贵。
后者让他们眼前高兴,前者却让他们受益终生。
学生的学习差异,既表现在认知方面,也体现在情感方面。
就认知而言,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不一样,智力水平不一样,所以对教学的理解也不一样;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小学和学前阶段,显然也有差异;数理逻辑、音乐表现等特殊能力倾向也不一样;学习习惯差异更明显,许多学生就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掉队。
就情感而言,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态度、自信心等集中表现为学习的持久力,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强弱都会影响这种持久力的长短。
三、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1、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
分层教学就建立在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学生差异,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实施教学的理念之上。
分层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齐步走”模式,分层实施,因人施教,允许学生上下流动,鼓励学生勇攀“高枝”。
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吃适合自己的、吃得了、吃得好的东西,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长期教学中我发现造成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
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因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
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2、全班导学是指教师对整个班级的学习进行整体引领。
A层学生接受能力强、基础好,就着重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例如在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每个单元的生词都由学生自己处理,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A层学生没有抄抄写写的作业,作业大都以开放性为主。
B层学生大多肯学,但反应一般,光会背不会用,阅读能力较差。
以往,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抢不着发言机会,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味死记硬背、不善思考的习惯。
教师在授课上,就一个句型,变换不同方式地反复操练,练透练够。
C层学生基础较差,多学一点,就有些力不从心,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很差。
所以,对于C层学生,首先从树立自信心着手,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对话做得好,课文背得流利,小考有进步,老师就给他们适当奖励。
虽然奖品很小,但学生极兴奋。
3、小组分层学习
小组议学是指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式学习。
课堂上的小组构成,我们由于两种基本的分组形式,一是固定的学习小组。
是各学科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组成的相对固定的小学习小组。
在这种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中,小组成员实行编号,分工明确,小组学习和讨论往往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一种是临时的学习小组。
即教师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在提出某些话题之后,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方面情感因素临时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在小组议学中,学生除了个体自主听讲、自主练习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许多讨论学习的机会。
这种方式,可使小组成员之间或者全体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启发。
组长负责
检查组员的练习、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向教师及时反馈。
教师则要对各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及时检查、督促和指导,介绍先进小组经验,组织协调各组间关系等。
个别辅导是指在班级内进行的分层辅导。
分层教学之初,学校曾尝试分班分层辅导,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不利于班级管理,效果不明显,于是改成在班内分层辅导。
教师们在处理练习时虽然是在同一个教学班,但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
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检测也分为三个梯次出题,这样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因为辅导课一周只能安排一节,这远远解决不了C层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
教师们就利用午间、课后时间,对一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分层评价
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评价,要认识评价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对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因此,我们要注意他们的闪光点。
有一次在语文课上,我有意请一位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到讲台上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他一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心头一颤,一下子脸都红了。
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他才不得不走上了讲台。
他不是复述课文,而是断断续续地把课文读了一遍。
当他读完后,同学们似乎都用冷漠的目光看着他。
这时我立即举起了双手鼓起掌来,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然后我很真诚地说:“××同学从来没上过讲台,今天他能够勇敢地走上讲台为同学们朗读课文,虽然有点慌张,但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我们相信他下一次一定会很从容的。
“就这么几句话说得他瞪着眼睛望着直点头。
他竟然站起来说:“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
”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后来再经过几次的练习,如今他能较为自如地为同学们演讲了。
又如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方面,也要分层次。
有的同学写作能力比较强要鼓励他们更加开拓视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指出他们努力的方向;而写作能力较差的同学,更不应该批评指责,要引导他们多观察周边的事物,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
如在评语写上“某某句写得非常好”,“这次作文比上次进步多了”;当然对有不足之处也要指出来,但一定注意学生的层次差别,要用恰如其分婉转的口气给予指出,以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总之,我们对不同层面学的评价绝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
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正如毛主席说的:“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贺拉斯·曼说:“估量科学或文化造福于社会,不应过分地着眼于这个社会拥有少数人掌握大量高深知识的人,而应在广大人民掌握足够的知识。
”我们面对的学生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我们整个民族的命运。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分层
教育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