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卫星测高(1,2,3)资料

合集下载

Landsat卫星的TM ETM各波段介绍

Landsat卫星的TM ETM各波段介绍

Landsat卫星的TM/ETM各波段介绍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拥有WorldView、QuickBird、IKONOS、GeoEye、SPOT、PLEIADES、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资源三号等世界上最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代理权,能够为户提供全天候、全覆盖、多分辨率、多尺度的影像产品。

整合最丰富的遥感影像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最专业的遥感影像数据服务,北京揽宇方圆致力成为中国遥感影像数据服务第一品牌。

一、波段介绍1.TM1 0.45-0.52um,蓝波段对水体穿透强, 该波段位于水体衰减系数最小,散射最弱的部位(0.45—0.55um),对水体的穿透力最大,可获得更多水下信息,用于判断水深,浅海水下地形,水体浑浊度,沿岸水,地表水等;能够反射浅水水下特征,区分土壤和植被、编制森林类型图、区分人造地物类型,分析土地利用。

对叶绿素与叶色素反映敏感,有助于判别水深及水中叶绿素分布以及水中是否有水华等。

2.TM2 0.52-0.60um,绿波段对植物的绿反射敏感该波段位于健康绿色植物的绿色反射率(0.54—-0.55um)附近;对健康茂盛植物的反射敏感,主要观测植被在绿波段中的反射峰值,这一波段位于叶绿素的两个吸收带之间,利用这一波段增强鉴别植被的能力对绿的穿透力强,探测健康植被绿色反射率,按绿峰反射评价植物的生活状况,区分林型,树种,植被类型和评估作物长势对水体有一定的穿透力,可反映水下特征,水体浑浊度,水下地形,沙洲,沿岸沙地等。

. 可区分人造地物类型,3.TM3 0.62-0.69um ,红波段对水中悬浮泥沙反映敏感。

该波段位于含沙浓度不同的水体辐射峰值(0.58—-0.68um)附近,对水中悬浮泥沙反映敏感。

叶绿素的主要吸收波段,能增强植被覆盖与无植被覆盖之间的反差,亦能增强同类植被的反差,反映不同植物叶绿素吸收,植物健康状况,用于区分植物种类与植物覆盖率,测量植物绿色素吸收率,并以此进行植物分类;此外其信息量大,广泛用于对裸露地表,植被,岩性,地层,构造,地貌等为可见光最佳波段;可区分人造地物类型4 .TM4 0.76-0.96UM 近红外波段,对绿色植物类别差异最敏感,为植物通用波段,用于牧师调查,作物长势测量,处于水体强吸收区,水体轮廓清晰,用于勾勒水体,绘制水体边界、探测水中生物的含量和土壤湿度;区分土壤湿度及寻找地下水,识别与水有关的地质构造,地貌,土壤,岩石类型等均有利。

卫星测高

卫星测高

卫星定轨原理及方法
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卫星定轨原理及方法
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卫星定轨原理及方法
ρ = XS − XT
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卫星定轨原理及方法
❖ 地球重力场摄动 ❖ 潮汐摄动
❖ 潮汐摄动包括地球固体潮、海洋潮汐摄动、极潮 和永久潮
❖ 大气阻力和漂移摄动 ❖ 地球反照辐射压力 ❖ 轨道调整推力模型 ❖ 太阳、月亮及行星质点(三体)引力摄动 ❖ 太阳光压摄动 ❖ 相对论摄动 ❖ 经验摄动

2、微波辐射仪

3、激光反射镜阵列

4、GPS接收机
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
❖ ERS-1/2:
❖ 是由ESA(欧洲空间局)研制的。ERS1于1991 年6月发射的,ERS2于1995年发射的。其轨道高 度为785 km, 轨道倾角为98.5°
❖ ERM(准确重复任务) ❖ ERS1:有两种,35天和168天(1994年4月10日
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星载激光测量的科学目的
❖ 绘制陆地拓扑,测量陆面粗糙度和反射率、 植被高度以及雪盖面和冰面的表面特征
❖ 极地冰盖的监测目前主要用星载雷达高度计,如海 洋地形卫星Topex/Poseidon和贾森-1(Jason- 1)、海洋动力环境卫星ERS和Envisat等均装有雷 达高度计。雷达高度计是主动式微波仪器,地面垂 直分辨率可达5~10cm,水平分辨率通常为10km量 级,只能制作小比例尺的冰盖拓扑图。GLAS是新 型的星载激光高度计,地面垂直分辨率可达10cm, 水平分辨率为170m,能精确测量冰面特征、冰层厚 度,可制作较大比例尺的冰盖拓扑图。
|
|

最新GPS复习资料

最新GPS复习资料

最新GPS复习资料第⼀章1. GPS卫星定位系统主要有哪⼏部分组成?地⾯控制部分⼜由哪⼏部分?GPS系统由三部分组成:1)空间段;2)地⾯控制部分;3)⽤户设备部分。

地⾯控制部分:1)主控站2)监测站3)注⼊站4)通讯与辅助系统。

1)主控站的作⽤:①管理、协调地⾯监控系统各部分的⼯作;②收集各监测站的数据,编制导航电⽂,送往注⼊站将卫星星历注⼊卫星;③监控卫星状态,向卫星发送控制指令;④卫星维护与异常情况的处理。

2)监测站的作⽤:接收卫星数据,采集⽓象信息,并将所收集到的数据传送给主控站。

3)注⼊站:将导航电⽂注⼊GPS 卫星。

3. 北⽃总体发展历程、计划、北⽃⼀代定位原理北⽃发展历程:①1983年,卫星导航先驱陈芳允院⼠提出利⽤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导航定位的设想②1994年国家批准建设“北⽃⼀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③2000年10⽉31⽇发射第⼀颗北⽃导航卫星④2000年12⽉21⽇发射第⼆颗北⽃导航卫星⑤2003年5⽉25⽇发射第三颗北⽃导航卫星(备⽤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⑥2007年4⽉,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长征三号甲”运载⽕箭,成功将第四颗北⽃导航试验卫星送⼊太空。

(北⽃导航定位系统的优点:卫星数量少,投资⼩,⽤户设备简单价廉,能够实现⼀定区域的导航定位;卫星还具备短信通信功能,可满⾜当前我国陆、海、空运输导航定位的需求;缺点:不能覆盖两级地区,⾚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维主动式定位,且需提供⽤户⾼程数据,不能满⾜⾼动态和保密的军事⽤户要求,⽤户数量受到⼀定限制)北⽃计划:第⼀代实验阶段2000~2007 ;第⼆代区域卫星导航系统2007~2012;第三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2~2020;北⽃⼀代定位原理:利⽤两颗地球同步卫星进⾏双向测距,配合数字⾼程地图完成三维定位。

(导航定位有两种⽅式:⼀是由⽤户向中⼼站发出请求,中⼼站对其进⾏定位后将位置信息⼴播出去,由该⽤户接收获取;⼆是由中⼼站主动进⾏指定⽤户的定位,定位后不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户,⽽由中⼼站保存)(北⽃⼆代的轨道有中、⾼、倾斜轨道同步卫星)4.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快速定位(2)短报⽂通信(3)精密授时5.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特点?(1)定位精度⾼;(2)观测时间短;(3)测站间⽆需通视;(4)可提供三维坐标;(5)操作简便;(6)全天候作业;(7)功能多,应⽤⼴第⼆章1、定义空间之间坐标系的三要素是什么?①坐标原点的位置。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韶关市2025 届高三综合测试(一)地理本试卷共6 页,19 小题,满分100 分。

考试用时75 分钟。

2024.11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 “条形码粘贴处”。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 考生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

人口吸引力是迁入人口比重与常住人口(或城镇人口) 比重之比。

人口吸引力等于1,城市的吸引力与城市规模是相对匹配的,属于等配类型;若大于1 ,则属于超配类型;若小于1,则属于低配类型。

图1 示意为我国2010-2020 年不同层级城市人口吸引力变化。

据此回答1~2 题。

1. 2010-2020 年,我国不同层级城市人口吸引力变化最大的是A. 直辖市B. 省会城市C. 一般地级市D. 计划单列市2. 低配类型城市人口吸引力低的主要原因是A. 城镇用地规模较小B. 城镇常住人口少C. 二、三产业规模小D. 教育科技水平低地理测试题第1 页(共6 页)地理测试题 第 2 页 (共 6 页)安徽淮南因长期煤炭开采造成大面积的采煤区沉陷。

当地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在采煤沉陷积水区 进行了 “漂浮式稻田 ”试验 (图 2 所示)。

经过多次试验,采用浮床+装有营养基质的种植杯栽培水稻并获 得成功。

据此回答 3~4 题。

3. 实验发现,某水稻品种在采煤沉陷积水区进行“漂浮式稻田 ”种植比当地常规种植提前 10-15 天成熟,主要得益于A . 种植杯基质更肥沃B . 种植技术先进C . 湿度大、温差小D . 水面光照充足4. 采煤沉陷积水区发展“漂浮式稻田 ”可①充分利用沉陷区水域 ②调节耕地占补平衡 ③节约水稻种植成本④帮助沉陷区生态修复 ⑤加速沉陷区地面沉降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④⑤D . ③④⑤中微子是宇宙中穿透性极强的粒子,易受宇宙射线干扰,探测率极低,极难捕捉。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各章知识点总结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各章知识点总结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各章知识点总结桂林理工大学测绘08-1 JL(纯手打)第一章绪论1、GPS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功能。

能为各个用户提供三维坐标和时间。

2、GPS卫星位置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3、GPS经历了方案论证、系统论证、生产试验三个阶段。

整个系统包括卫星星座、地面监控部分、用户接收机部分。

4、GPS基本参数为:卫星颗数为21+3,卫星轨道面个数为6,卫星高度为20200km,轨道倾角为55度,卫星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在地球表面任何时刻,在高度较为15度以上,平均可同时观测到6颗有效卫星,最多可以达到9颗。

5、应用双定位系统的优越性:能同时接收到GPS和GLONASS卫星信号的接收机,简称为双系统卫星接收机。

(1)增加接收卫星数。

这样有利于在山区和城市有障碍物遮挡的地区作业(2)提高效率。

观测卫星数增加,所以求解整周模糊度的时间缩短,从而减少野外作业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3)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

因观测的卫星数增加,用于定位计算的卫星数增加,卫星几何分布也更好,所以提高了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

6、在GPS信号导航的定位时,为了解算测站的三维坐标,必须观测4颗(以上)卫星,称为定位星座。

7、PRN----------卫星所采用的伪随机噪声码8、在导航定位测量中,一般采用PRN编号。

9、用于捕获信号和粗略定位的为随机码叫做C/A码(又叫S码),用于精密定位的精密测距码叫P码10、GPS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卫星星座1、向广大用户发送导航定位信息。

2、接收注入站发送到卫星的导航电文和其他相关信息,并通过GPS信号电路,适时的发送给广大用户。

3、接收地面主控站通过注入站发送到卫星的调度命令,适时的改正运行偏差和启用备用时钟等。

地面监控系统地面监控系统包括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

1、监测和控制卫星上的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一直沿着预定轨道运行。

第七章海洋表面动力地形的卫星测量-海洋遥感教材

第七章海洋表面动力地形的卫星测量-海洋遥感教材
未来的高度计计划在近期的目标是提高空间和 时间分辨率,争取能够在几天内以几十公里的分辨 率覆盖同一地区。另外也会发射一些目标明确的、 耗费较小的小卫星。
• 测距精度的提高、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观测 数据的逐步积累;
• 卫星测高技术的创新。
2019/6/13
4. 卫 星 高 度 计 的 研 究 与 应 用
2019/6/13
7.2 卫星高度计的测高原理
2.卫星高度计的测高原理
hssh horbit halt h
hinvbar hT
h hiono hDrytrop hWettrop hEBias
horbit 通过卫星的精密定 轨方法得出
为测量噪声; hinvbar 为大气压引起的海
海洋遥感
Th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2019/6/13
第七章 海洋表面动力地形的卫星测量
概述 卫星高度计的测高原理 高度计在海洋动力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2019/6/13
7.1 概述
1.卫星高度计的特点
卫星高度计是一种主动式微波测量仪,具有独特的 全天候、长时间历程、观测面积大、观测精度高、信息 量大的能力和特点。
c.干/湿对流层误差 h , h Wetdrop Drydrop
干湿空气都会引起雷达信号的延迟。可利用其 与海表大气压和纬度之间的关系来修正。
双星或多星联合平差、共线平差。
2019/6/13
7.2 卫星高度计的测高原理
3.卫星高度计测高的误差与消除
b.电磁偏差 hEBias
由于海面波浪分布并非高斯型,波谷反射脉冲 的能力强于波峰,因此高度计测得的海面高度偏离 平均海平面,趋向于波谷,这种偏差可通过利用带 有风速参量的经验关系式进行修正。

卫星测量题库资料

卫星测量题库资料

一.填空题1.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包括GPS、()、()、()等。

2.GPS系统包括()颗工作卫星,()颗备用卫星。

均匀分布在()个轨道上,轨道倾角为()。

3.随着GPS系统的发展,其应用领域逐步拓宽,主要有高精度大地测量、()、()、航天发射和卫星回收等。

4.GLONASS系统在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上与GPS类似,也是由卫星星座、()、()三大部分组成。

5.“北斗二代导航卫星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发的导航定位系统,它由5颗()卫星、()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6.GPS的地面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若干个跟踪站组成,跟踪站分为主控站、()和()。

7.根据GPS用户的要求不同,GPS接收机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按用途分为导航型、()、()。

8.GPS卫星信号包括测距码、()、()三种。

9.GPS信号接收机,按所接收的卫星信号的频率可分为码相位接收机、()接收机、()接收机。

10.单频接收机只能接收经调制的()载波信号,主要用于短基线的精密导航定位。

双频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载波和()载波信号,可用于长基线高精度定位。

11.测地型接收机主要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定位,主要用于精密大地测量和()测量。

12.根据定位过程中接收机所处的状态不同,相对定位可分为()相对定位和()相对定位。

13.RTK技术是()的简称,由基准站和流动站两部分组成。

14.RTK技术是GPS实时载波相位差分的简称,由()和()两部分组成。

15.在GPS定位中,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误差有()、()、()和其他误差。

16.GPS定位误差中,与卫星有关的误差有美国的SA、AS政策,()、()、相对论效应。

17.GPS定位误差中,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有电离层误差、()、()。

18.GPS定位误差中,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有接收机钟误差、()、测量噪声、()。

19.在GPS测量项目作业中,以()和()为主要依据,进行GPS网的精度、密度、基准、图形等设计。

常用雷达卫星影像数据介绍

常用雷达卫星影像数据介绍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用雷达卫星影像数据介绍(1)中国GF-3号卫星高分3号(GF-3)雷达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2016年8月发射升空,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大成像幅宽、多成像模式等特点,既能实现大范围普查,也能详查特定区域,可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目标成像的需求。

(2)德国TerraSAR-X卫星TerraSAR-X卫星是德国宇航中心(DLR)与EADS Astrium公司为了TanDEM-X全球测高任务而联合开发的两颗卫星,雷达工作于X频段,两颗TerraSAR-X卫星分别于2007年6月和2010年6月发射升空,双星编队组网后利用InSAR技术在三年内完成了全球DEM测量。

在顺利完成测高任务的基础上,TerraSAR-X卫星在太空中还开展了大量的科学试验,高质量的雷达图像数据在其他领域也获得了很多应用。

(3)意大利COSMO-SkyMed卫星COSMO-SkyMed是意大利航天局(ASI)和意大利国防部(MoD)共同研发的X频段高分辨率雷达卫星星座,整个星座由四颗卫星编队组成,2007年6月发射第一颗卫星,2010年11月发射了第四颗卫星,目前COSMO-SkyMed的4颗卫星已全部在轨运行,是一个军民两用的对地观测系统。

(4)加拿大RadarSat-2卫星RadarSat-2卫星由加拿大空间署(CSA)与MDA公司合作研制与管理,于2007年12月发射升空,雷达工作于C频段。

RadarSat-2是RadarSat-1卫星的后继星,在图像获取能力及性能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RadarSat-1/2卫星将很多成像模式首次带入太空,在雷达数据运营管理模式上也有较大的创新,是一颗引领性的卫星,在中国GF-3号卫星身上可以看到很多RadarSat-1/2的影子。

(5)日本ALOS-PalSAR卫星ALOS先进对地观测系列卫星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研制与管理,载有三个传感器:全色遥感立体测绘仪(PRISM)、先进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计(AVNIR)和L频段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ALSAR)。

卫星测高原理及应用领域

卫星测高原理及应用领域

卫星测高原理及应用领域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的高速发展, 地球科学在宏观和微观的研究上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和深入探索的时期。

在此期间, 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出现了大量新的学科生长点, 提出了许多新学科、新概念、新技术。

卫星测高学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随着卫星遥感遥测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边缘学科, 它利用卫星上装载的微波雷达测高仪, 辐射计和合成孔径雷达等仪器, 实时测量卫星到海面的距离、有效波高和后向散射系数, 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 来研究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学方面的问题。

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至今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卫星测高在研究海洋大地水准面和重力异常方面, 在研究地球物理和海洋参数方面, 都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卫星测高作为一项高科技测量技术,它以人造卫星作为测量仪器的载体, 借助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和微波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在空间大地测量领域产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正如国际上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莫里兹教授1993 年所指出的那样:“同GPS 一样, 卫星测高也在空间大地测量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

”(Moritz, 1993) 。

一卫星测高原理卫星测高仪是一种星载的微波雷达。

测高仪的发射装置通过天线以一定的脉冲重复频率向地球表面发射调制后的压缩脉冲, 经海面反射后, 由接收机接收返回的脉冲, 并测量发射脉冲的时刻与接收脉冲的时刻的时间差。

根据此时间差及返回的波形, 便可以测量出卫星到海面的距离。

二卫星测高的应用领域卫星测高数据的应用随着卫星定轨精度和测高仪观测精度的提高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 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大,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

发射测高卫星之初的目的比较单一, 就是试图从空中采用遥测的方法确定海面形状, 以期研究大洋环流和其它海洋学参数。

之后,由于测高数据的精度大大提高了, 卫星测高在地球物理学领域和大地测量学领域也得到了空前应用。

卫星测高2

卫星测高2

简述共线平差和交叉点平差的目的和实现过程
共线平差
目的:1)消除卫星轨道误差;
2)确定平均海平面;
3)计算重复轨迹的平均时间轨迹
实现过程:首先为每一组共线轨迹选择一个时间历元,以保证具有相同的相对时间处,内插处同组内每条共线轨迹的海面高、纬度、经度,然后对共线轨迹进行平差,平差后即可求出所需位置的纬度、经度、海面高。

由于共线平差会遇到秩亏,因此可以对共线平差施加约束条件。

交叉点平差
目的:1)研究径向轨道误差的大小;
2)评价定轨中采用的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精度;
3)校准测高仪时标精度;
4)研究交叉点不符值在卫星定轨中的可观测性;
5)回复重力异常研究;
6)研究大洋潮汐;
7)研究湍流变化
实现过程:利用内插,一般采用多项式拟合升降轨道然后通过联立求解方程,确定交叉点的时间和位置。

求得与经纬度满足的待定二项式系数即可确定。

轨道误差克采用线性模型模拟,原理是:假定卫星测高观测值所包含的轨道误差形式满足一个线性关系:
则海面高观测值H可表示为:
其中小标a,b分别表示升弧和降弧,H表示平差前后的海面高,t为观测时刻,t0为起始时刻,根据交叉点处约束条件克列出误差方程,然后进行平差。

基于卫星测高资料研究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

基于卫星测高资料研究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

基于卫星测高资料研究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钱文倩【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年(卷),期】2017(000)002【摘要】利用全球平均海平面的高程数据,研究基于反距离权重内插方法来处理Jason测高数据资料得出全球平均海面的数学模型,并将所得结果与利用WHU2013 MSS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此外,还通过计算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值,分析了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季节性特征、长期性趋势以及年际变化与厄尔尼诺事件的相关性.%To calculate and study global sea level height in processing altimetry data through the Jason-1 satellite,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nterpolation method is researched,and the results is compared with the WHU2013 MSS model.Then the global mean sea level is determined and used to analysis global sea level long-period trend,seasonal change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El Nino.【总页数】3页(P146-148)【作者】钱文倩【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8【相关文献】1.基于卫星测高数据研究全球海平面变化 [J], 米仁欢;孙俊英2.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监测全球海平面变化 [J], 董晓军;黄珹3.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监测全球海平面变化 [J], 董晓军;黄珹4.联合卫星重力和卫星测高资料研究热容海平面季节性变化 [J], 常金龙;钟敏;段建宾;闫昊明;江敏5.基于卫星测高资料的班达海海平面季节及年际变化研究 [J], 王立伟;王永刚;徐腾飞;魏泽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卫星高度计资料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卫星高度计资料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2014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南海 3 黑潮水 1 验潮站 1 水团 1 有限时间李亚普诺夫指数 1 搅拌 1 拉格朗日拟序结构 1 大洋潮汐模式 1 吕宋海峡 1 卫星高度计 1 中尺度涡 1
推荐指数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ei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1 argo资料 1 argo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科研热词 中尺度涡 海平面变化 吕宋海峡 卫星高度计 南海 quikscat风场 ekman流 黑潮流轴 验潮站 随机动态方法 赤道流 西北太平洋 表层地转流 统计特征 纬向风应力异常 盐输运 物理海洋学 热输运 热带气旋 热带太平洋 年际变化 太平洋 大西洋 地转流 反演 印度洋 卫星高度计资料 卫星高度计数据 卫星测高 全球海平面变化 体积输运 t/p卫星高度计 el nino 18°n断面
2011年 科研热词 年际变化 高度计资料 黑潮延伸体 风应力 雷达高度计 海面高度异常 海面风速 海洋变分分析系统 海平面变化 海冰面积 比容效应 格陵兰岛附近海域 斜压能量转化率 数值预报 季节样本 太平洋 均方根误差 后向散射系数 同化 南极绕极流 北印度洋 中尺度涡 masnum海浪预报系统 janson-1卫星资料 enoi 推荐指数 3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卫星测高

卫星测高

卫星测高知识总结-------------申迎第一章卫星测高技术发展及应用概述1、卫星测高任务概况1)SKYLAB:最早搭载有高度计的卫星--高度计S193;第一次得到因海底特征引起的海洋大地水准面观测值;奠定了卫星测高学的技术基础。

2)GEOS3:地球动力学实验海洋卫星;第一颗专门用于测高的海洋地形卫星。

3)SEASAT:海洋卫星;持续时间99天;SEASAT首次提供了全球范围的海洋环流、波浪和风速。

4) GEOSAT(大地测量卫星 )、GFO(GEOSAT后续卫星)为美国海军测量海洋大地水准面GEOSAT :首次提供了具有重复性、高分辨率、长期性高质量的全球海面高数据集,标志卫星测高技术进入了成熟阶段。

5) ERS1/2(欧洲遥感卫星)、ENVISAT(环境卫星)ERS1采用PRARE:用来精确确定卫星位置(失败)6) T/P、JASON1/2T/P卫星观测精度是同期测高卫星中最高的两类卫星系列各自的主要特征?Topex/Poseidon卫星于1992 年8 月10 日发射,卫星轨道1336km,轨道倾角66°,重复周期为10 天。

T/P 由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空间局联合研制,其主要目的在于“观测和认识海洋环流”。

在这颗卫星上,携带了两个雷达高度计,还搭载了新的精密轨道确定系统,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多普勒轨道学和无线电定位的卫星集成(DORIS)定轨系统。

相比早期的测高系统(SEASAT 和GEOSAT)而言,已经对T/P 实施了许多改进,包括特别设计的卫星、一整套传感器、卫星跟踪系统、轨道配置、以及精密轨道确定使用的优化重力场模型和专门的任务运转地面系统,因此,Topex/Poseidon 对于海洋环流特别是涡流的研究特别有用。

T/P 奠定了从空中对海洋进行长期性监测的基础,可以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每10 天一个重复周期提供全球动力海洋地形(DOT))或者海面高度(SSH)。

与早期测高卫星不同的是T/P 上搭载了两个高度计,一个是Topex 高度计,即NASA 雷达高度计(NRA: NASA Radar Altimeter),另一个是需要指出的是固态雷达高度计(SSALT:Solid State ALTimeter),有时叫做Poseidon-1 高度计。

卫星高度计

卫星高度计

卫星高度计卫星高度计的主要用途:一、大洋环流目前,利用卫星高度计资料推算大洋环流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平均海平面与大地水准面相减,得出动力高度,再利用地转平衡关系,算出大洋环流。

由于现有大地水准面模型的误差与大洋环流对应的动力高度处于同一量级,因而,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大尺度海洋动力现象观测。

另一种方法被称为同步分离法,其主要思路是将大地水准面与海面动力高度同时从高度计资料分离出来。

这一方法的数学依据是改进的加权约束最小二乘法。

利用这一方法得到的全球大洋环流如图11-14所示。

二、海洋潮汐卫星高度计测量海平面高度本身需要进行潮汐修正,同时,它能够给出全球大洋的潮高空间分布。

由于潮汐具有确定的周期,使人们有可能将它从海平面高度中与其它不同周期或非周期性的海面起伏分离开来。

目前大洋潮汐反演模式约有13种,边缘海潮汐反演模式仅有3~4种。

以上模式可分为以下三类:无水动力假设,线性水动力假设,非线性水动力假设。

只有第三类适用于浅海。

三、中尺度海洋现象中尺度海洋现象主要包括涡旋、上升流、锋面等。

中尺度现象活动频繁的区域一般对应较显著的海平面变化。

利用卫星高度计观测中尺度涡旋,主要是通过计算涡旋动能来确定其位置并衡量其强度。

首先计算一条重复轨迹上的平均海平面高度,再计算每次重复数据相对于这一平均高度的斜率,然后利用地转平衡关系算出垂直于轨迹方向的流速。

假定涡旋在与其轨迹平行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速率相等,可得到涡旋的绝对速率,进而计算其动能。

四、大地水准面与重力异常(gravityanomaly)大地测量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大地水准面与重力异常。

卫星测高提供了海域的大地水准面起伏。

海洋大地水准面是接近于平均海平面的重力势面和旋转势的等位面,它反映了地球内部质量密度分布的不均匀特性。

卫星高度计最初的成果就是测量地球形状及大地水准面,进而计算全球重力场。

ERS-1卫星168天重复周期的运行就是为大地水准面测量而设计,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采样分辨率,168天周期运行15个月,取得了大量宝贵资料。

GPS测量原理知识点总结

GPS测量原理知识点总结

简答题:1、1954年北京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ITRF坐标框、WGS-84坐标系的定义,以及他们的区别和联系。

P22—P26定义:北京54坐标系(BJZ54),北京54坐标系为参心大地坐标系,大地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H54定位,它是以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为基础,经局部平差后产生的坐标系。

CGCS2000是右手地固直角坐标系。

原点在地心,Z轴为国际地球旋转局(IERS)参考级(IRP)方向,X轴为IERS的参考子午面(IRM)与垂直于Z轴的赤道面的交线,Y轴与Z轴和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参考椭球采用2000参考椭球。

ITRF框架实质上也是一种地固坐标系,其原点在地球体系(含海洋和大气圈)的质心,以WGS-84椭球为参考椭球。

WGS-84坐标系是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国际时间局(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协议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

对应于WGS—84大地坐标系有WGS—84椭球。

区别:1.北京54,CGCS2000,WGS84,ITRF坐标都是是大地坐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纬度坐标,但是它们基于的椭球体不同。

2.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采用常规的大地测量技术建立的二维参心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三维地心坐标系统。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是一个地心参考框架。

WGS-84坐标系原点是地球的质心,它是一个地心地固坐标系。

联系: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包括不同参心大地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参心大地坐标系与地心大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以及大地坐标与高斯平面坐标之间的转换等。

所以1954年北京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WGS-84坐标系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为什么说确定整周模糊度是载波相位测量中的重要问题?确定整周模糊度有哪些方法?P63—P64原因:整周模糊度(ambiguity of whole cycles)又称整周未知数,是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载波相位测量时,载波相位与基准相位之间相位差的首观测值所对应的整周未知数。

重力卫星测量(1-2-3-4)解析

重力卫星测量(1-2-3-4)解析
传统的利用SLR技术求解位系数就是基于此原理,从上世 纪60年代至今,利用这一原理已发展了多代多系列低阶地 球重力场模型。 利已知的低阶地球重力场模型,可以更加得精确计算卫星 的参考轨道,由此可观测卫星的真轨道相对于参考轨道的 摄动,据此反演对参考模型位系数的改正,是目前实际采 用的方法。
二、卫星重力测量原理
0.2、根据轨道摄动求解地球重力场的扰动位(续)
扰动重力场使卫星的实际运行轨道偏离正常轨道,即产生 轨道摄动,表现为卫星的实际运动状态与卫星的正常运动 状态(在正常重力场中的运动)的差异。 根据此差异(轨道摄动)即可求出扰动位(真实地球重力 场与正常重力场的差异)。
扰动位与正常重力场叠加即得到真实重力场。
背景
新一代卫星重力技术的优点(续) GRACE卫星LL-SST测量可分辨10天时间尺度的 长波时变重力场,测定大地水准面年变化的精度 为0.01mm/年,GOCE任务恢复全球重力场的分 辨率约为100km,期望精度为1cm。 新一代卫星重力测量精度水平比前一代提高了 12个量级,尤其是具备了测定高时间分辨率( 1030天)时变重力场的能力,是地球重力场测 量跨时代的重大进展。
这一时期的卫星重力模型用于确定全球大地水准 面的精度为米级水平。
一、引言
背景(续)
70年代末出现卫星对海面的雷达测高技术,发展到今天 ,已达到厘米级,将平均海面近似看成大地水准面,由 此确定海洋重力场,分辨率可高达510km。
同时SLR的测距精度也达到了厘米级,这一时期(到上 世纪末)联合SLR、卫星测高和地面重力数据,先后建 立了180阶和360阶(相当于50km分辨率)高阶重力场 模型系列
其中公认精度最高的模型是EGM96,相应大地水准面的 精度为分米级或亚米级,重力异常的精度为几毫伽量级 。

国产高分系列卫星简介

国产高分系列卫星简介

国产⾼分系列卫星简介⼀、⾼分⼀号(GF-1)1.发射年份:2013.4.26 酒泉卫星发射中⼼2.分辨率:全⾊2m,多光谱8m,宽幅16m3.光谱段:4个波段,可见光+近红外4.回访周期:4天5.幅宽:35km,宽幅200km6.主要⽤途: 可⽤于国⼟资源调查、监测、监管与应急等主体业务,并可服务于环保、农业、林业、海洋、测绘等⾏业。

⼆、⾼分⼆号(GF-2)1.发射年份:2014.8.19 太原卫星发射中⼼2.分辨率:全⾊0.8m,多光谱3.2m3.光谱段:4个波段,可见光+近红外4.回访周期:5天5.幅宽:23km6.主要⽤途: 国⼟⼟地利⽤调查、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调查与监测、环保⼤⽓环境和⽔环境监测、农业作物估产和长势监测、⽔利洪涝灾害监测及⽔利设施监测,统计农业⽣产监测、地震灾害监测等⾏业部门应⽤。

三、⾼分三号(GF-3)1.发射年份:2016.08.10 太原卫星发射中⼼2.分辨率:1m⾄500m3.回访周期: a、单测视平均重访周期⼩于3天 b、双侧视在10m分辨率100km测绘带宽的模式下,实现观测区内90%地区重访周期⼩于1.5天。

4.幅宽:5km-650km5.主要⽤途: 海域监视、减灾及⾃然灾害救助应急、涉⽔灾害监测与评估、⽔资源评价与管理、灾害天⽓、⽓候变化、环境事件的预报预测和监测服务,农业、国⼟、环保、国安、公安、电⼦政务与主体功能区、住建、交通、统计、林业、地震、测绘、国防等。

四、⾼分四号(GF-4)1.发射年份:2015.12.292.分辨率:50m3.光谱段:7个波段4.回访周期:20s5.幅宽:400km6.主要⽤途: ⾸颗地球同步静⽌轨道卫星,定位于东经110度的⾚道上空,即海南岛的正南⽅。

为我国减灾、林业、地震、⽓象等应⽤提供快速、可靠、稳定的光学遥感数据,为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林⽕灾害监测、地震构造信息提取、⽓象天⽓监测等业务补充了全新的技术⼿段。

在环保、海洋、农业、⽔利等⾏业以及区域应⽤⽅⾯,也具有巨⼤潜⼒和⼴阔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卫星测高
目录:
一、引言 二、卫星测高基本原理 三、卫星测高误差分析 四、测高卫星与数据预处理 五、卫星测高数据的基准统一与平差 六、卫星测高技术的应用 七、卫星测高技术的最新发展
2/38
一、引言
1、提出
卫星测高最早在1969年 Williamstown召开的固 体地球和海洋物理大会 上由美国大地测量学者 考拉(W. M. Kaula)首 次提出。 它以卫星为载体,借助 于
发射时间:1991年7月17日 发射机构:ESA 主要任务: 进行地球观测,特别是对大气和 海洋的观测 轨道高度约785km,轨道倾角 98.52° 搭载仪器:

主动式微波仪器 雷达高度计 沿轨扫描辐射计 微波辐射计 精密距离及距离变 率设备 激光反射阵列
10/38
地形实验-T/P:TOPEX (TOPographic Experiment)
• 卫星测高提取地球物理信息 • 由ERS1 地形观测导出的南极洲冰
流速度
4/38
3、测高卫星
5/38
Skylab-太空实验室
最早搭载有高度计的卫星 - -高度计S193 发射时间:1973年5月14日 轨道高度:435km 轨道倾角:50° 脉冲宽度0.1ms 分辨率:15m 第一次得到因海底特征引起 的海洋大地水准面观测值, 奠定了卫星测高学的技术基 础
主要目标是以不低于T/P的精度水 平来测定全球的海面地形,从T/P 和JASON-1高精度、长时间连续 观测数据得到全球的海面地形; 研究海洋环流,全球倾角:66⁰, 重复周期:10天
海面观测精度
4.2cm(GDR);5.2cm(IGDR)
13/38
ENVISAT- ERS1/2的后续卫星
发射时间:2002年3月1日 发射机构:ESA 主要任务:对地球大气及地球 表面进行观测,用于环境研究 ,特别是气候变化研究。 卫星轨道:与ERS2相似,是 一个高度倾斜、太阳同步的近 圆形轨道 轨道高度:764~825公里,轨 道倾角:98.5°,重复周期: 35天 实际地面轨迹与标称偏差保持 在1km以下。
11/38
ERS2
发射时间:1995年4月 发射机构:ESA 主要任务:进行地球观 测,特别是对大气和海 洋的观测。 轨道高度:785km、轨 道倾角98.5° 搭载仪器:与ERS1基本 相同。
12/38
JASON1-T/P的后续卫星
发射时间:2001年12月 发射机构: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空 间局 发射目的
发射时间:1992年8月10日 发射机构: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空 间局 目的:观测和认识海洋环流 卫星轨道
高度:1336km 倾角:66° 重复周期:10天
高轨道可以减小大气阻力和重力 对卫星的影响,同时有助于更加 容易和精确确定卫星轨道 2002年9月15日,T/P轨道调整 到新位置,处于原始原始两轨道 的中间位置。原轨道被JASON1 使用
15/38
4、卫星测高发展现状
卫星测高任务已成为国际海洋和气象计划的组成部分 世界海洋环流实验WOCE 气候变化及预测WCRP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 观测厄尔尼诺(El Niño)现象的热带海洋-全球大气
TOGA 全球海洋数据同化实验GODAE
在上述计划中,卫星测高数据与这些计划观测数据的融 合处理,可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大大拓展了原有计 划的研究领域。 目前,卫星测高已成为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和全球 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38
GEOSAT-大地测量卫星
发射时间:1985年3月12 发射机构:美国海军 发射目的
• 为美国海军测量海洋大地水准面
; • 为美国海军提供海况和风速观测 数据; • 增加人类对于海洋大地水准面的 认识。
轨道参数
高度约800km; 轨道倾角108° 重复周期:17天
9/38
ERS-欧洲遥感卫星
7/38
SEASAT-海洋卫星
发射时间:1978年6月28日 发射机构:美国宇航局 发射目的:观测海洋 卫星轨道高度800km,轨道倾角108º 搭载仪器: 合成孔径雷达(SAR),用来提供 高质量详细的海洋和陆地雷达图像 ; 雷达散射计,用来测量近地面风速 及其方向; 多频段微波辐射计,用来测量地面 温度、风速及海冰覆盖; 雷达高度计,用来测量海面和浪高 。
14/38
4、卫星测高发展现状
测高精度由最初的米级提高到目 前的厘米级,分辨率由原来的上 百公里提高到现在的几公里。 观测对象也由最初的海洋扩展到 冰面、陆地沙漠等全球区域的覆 盖。 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多次重复 、准确地提供海洋、冰面等表面 高度的观测值,改变了人类对地 球特别是海洋的认识和观测方式 ,使我们有能力并且系统的进行 与之相关的各种研究。 平均海面高模型 海洋重力场

空间技术 电子和微波 激光等高新技术
3/38
来量测全球海面高。
一、引言
2、发展
卫星测高最初目的:采用遥测 的方法确定海面高。 经过近40年发展,卫星测高在 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和海 洋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全球海平面及其变化 地球重力场 海底地形 海洋岩石圈 海洋环流等
6/38
GEOS3-地球动力学实验海洋卫星
发射时间:1975年4月9日 发射机构:美国宇航局 发射目的:海洋地形观测,是第一颗专门 用于测高的海洋地形卫星 轨道高度:840km 轨道倾角:115° 轨道径向精度可达2m 受到存储能力的限制,GEOS3只进行了 三年约1680个小时的数据采集和观测, 直到1978年12月任务结束。 卫星轨道高,造成返回信号强度减弱和星 下点足迹变大,使用脉冲压缩技术解决, 该技术的应用使得分辨率的提高成为可能 。
16/38
二、卫星测高基本原理
1、卫星测高原理: 利用雷达或激光测量卫星至海面、冰面等之间的距离和 计算量测时的位置及各种海面高地球物理环境的改正来 提供海面高等其他相关信息。 2卫星测高仪: 一种星载的微波雷达,它通常由发射机、接收机、时间 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卫星测高技术就是利用这种 测高仪来实现其功能。 3卫星测高仪原理: 利用星载微波雷达测高仪,通过测定微波从卫星到地球 海洋表面再反射回来所经过的时间来确定卫星至海面星 下点的高度,根据已知的卫星轨道和各种改正来确定某 种稳态意义上或一定时间尺度平均意义上的海面相对于 一个参考椭球的大地高或海洋大地水准面的海拔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