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学3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章节重点

交通运输章节重点

《交通运输学》章节重点汇总第一章1.1 运输、交通、交通运输和交通运输学的概念一、运输运输是指借助公共运输线及其设施和运输工具来实现人与物的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二、交通交通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三、交通与运输的关系交通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交通工具)在运输网络(交通网络)上的流动情况,而与交通工具上所载人员、与物资的有无和多少没有关系。

运输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资的多少、位移的距离交通和运输反映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这同一过程就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两个方面指的是:交通关心的是运输工具的流动情况(流量的大小、拥挤的程度),运输关心的是流动中的运输工具上的载运情况(载人与物的有无或多少,将其输送了多远)。

交通与运输有时可以替换使用。

运输以交通为前提,没有交通就不存在运输;没有运输的交通,也就失去了交通存在的必要。

交通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运输才是最终的目的。

交通与运输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

1.3运输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学的力量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交通运输的经济意义和影响1、运输促进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亚当斯密特别强调分工的作用,良好的道路、运河和可通航河流由于减少了运输费用,可以开拓更大的市场。

2、运输在经济发展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并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3、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之一4、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结构之一5、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6、交通运输是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7、运输是现代工业的先驱8、交通运输能改变资源的分配状况9、运输有利于降低与稳定物价10、现代运输业具有多种属性11、交通运输有自己的经济活动规律第三章3.1 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和运输结构的含义一、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二、运输结构的含义与层次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课件97页PPT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课件97页PPT

第三节 我国铁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铁路发展趋势
我国铁路发展状况
年份
合计
营业里程(km)
复线
电气化
1980
49940
8119 (16.3%)
1667 (3.3%)
1990
53378
13024 (24.4%)
6941 (13.0%)
2019
54616
第二节 当前世界铁路发展方向
5、旅客列车提速 许多国家的铁路都在致力于列车提速:
1987年有15个国家的特快、直快列车达到或超过 120km/h;
欧洲大陆普通铁路客车普遍达到160km/h,德、 法、英个别线路可达200~225km/h;日本窄轨 铁路客车普遍达130km/h,计划向200km/h发展。
第四篇 铁路运输系统 (第一章-第三章)
叶霞飞
主要内容
第一章 铁路运输概述 第二章 铁路固定运输设备 第三章 铁路运输移动设备
第一章 铁路运输概述
铁路运输技术经济特征 当前世界铁路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铁路的发展趋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章 铁路固定运输设备
铁路线路与轨道 铁路车站与枢纽 铁路信号与通信
进军。
第二节 当前世界铁路发展方向
7、重载货运 铁路重载始于20世纪20年度的美国。一般单列质
量超过5000t的称为重载列车 8、新型大功率机车:增加轮轴牵引力、制动系统、
车钩强度、减轻自重、提高轴重 9、先进的信息控制技术和指挥系统:运营管理自
动化、货物装卸机械化、行车调度指挥系统、 ATC(ATO,ATP,ATS)
铁路运输特点 固定导轨 固定的站场 列车
不灵活 大容量、有序

交通运输工程学题库

交通运输工程学题库

交通运输工程学题库
交通运输工程学题库是为考试或学习交通运输工程的学生或从业人员提供参考的题目集合。

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供您参考。

1. 交通工程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交通规划和设计、交通流理论与模型、交通标志和标线、道路工程与施工、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参考内容包括《公路工程技术规范》、《机动车行驶证申领和使用管理规定》等。

2. 交通工具与设备: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工具和设备。

参考内容包括相关交通设备的技术规范、车辆的结构和性能参数等。

3. 交通运输管理与经济: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交通组织与管理、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交通投资与经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内容包括《交通运输管理规定》、《公共交通服务管理办法》等。

4. 交通工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工程的可持续性评价与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内容包括《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可持续交通发展规划指南》等。

5. 交通工程的安全管理: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交通事故预防、交通运输事故处理、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内容包括《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

6. 公共交通与城市交通管理: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公共交通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以及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信号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内容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标准》、《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指南》等。

以上是交通运输工程学题库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供学生或从业人员参考。

请注意,虽然我们不提供具体的链接,但您可以参考相关教材、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定来深入学习和了解交通运输工程。

交通运输专业学什么

交通运输专业学什么

交通运输专业学什么交通运输专业是一个涵盖广泛知识领域的学科,它涉及到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交通运输专业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

1. 城市交通规划在交通运输专业中,学习城市交通规划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城市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交通分析与评估、交通需求预测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合理规划,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捷性,同时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2. 交通管理交通管理是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习交通管理将涉及到交通法规政策、交通安全管理、交通信号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3. 交通工程交通工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学习交通工程将涉及到道路设计、交通流量计算、交通工程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合理的道路和交通设施,使交通运输更加安全和便利。

4. 交通设备与管理在交通运输专业中,学习交通设备与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交通设备的选择与管理、交通设备的运维与维修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和管理适合的交通设备,并熟悉交通设备的运维与维修流程。

5.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交通运输专业的拓展学科之一。

学习物流管理将涉及到物流组织与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交通运输专业主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掌握交通运输相关领域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交通运输专业也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交通运输问题。

交通运输学课后答案整理版.docx

交通运输学课后答案整理版.docx

(1)简述交通运输的生产特点答:交通运输的生产特点主要表现在:①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②运输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而只改变运输对象(客、货)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的产品。

③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工具(运输工具)和劳动对象(客货)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客、货在空间上的位移)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过程屮同时被消耗掉。

④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⑤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朵。

(2)交通运输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交通运输工程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①交通运输系统的总体规划、运行技术及运输管理。

②铁路、公路、城市道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养护。

③交通运输中的运载工具。

④交通运输安全。

⑤交通信息控制系统的解能化、综合化。

⑥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3)简述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及构成方式答: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①载运工具;②站场;③线路;④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⑤设施管理系统;⑥信息管理系统。

交通运输系统rh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运输方式构成。

(4)简述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答: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包括:①专门化;②大型化;③高速化;④环保化;⑤智能化。

(1)简述运输需求的定义答: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活动在货物与旅客位移方面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2)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答:彫响运输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③运输网的数量和质量;④出行费用,即出行价格;⑤运输服务水平;⑥人口数量及城市化程度;⑦经济体制。

★(3)运输需求和运输量有何区别和联系?答: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活动在货物与旅客位移方面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运输量是产生并得以实现的人或物的位移需求,它是运输需求、运输供给和服务水平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衡量运输工作量的统计指标,也是在现有运输能力下所实现的运输需求。

交通运输工程学主要内容

交通运输工程学主要内容

交通运输工程学主要内容交通运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学科,主要涉及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等方面。

交通运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运输规划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交通运输规划是指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包括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网络设计、交通模式选择、交通设施布局等方面。

交通运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问题。

交通运输设计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交通运输设计是指根据交通运输规划的要求,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方面。

交通运输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通行能力和舒适性。

第三,交通运输建设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建设是指根据交通运输规划和交通运输设计的要求,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方面。

交通运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四,交通运输管理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交通运输管理是指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管理和监督,包括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运营管理、交通维护管理等方面。

交通运输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通行能力和舒适性。

交通运输运营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运营是指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运营和维护,包括交通运营计划、交通运营调度、交通运营监控等方面。

交通运输运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交通运输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等方面。

交通运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运筹学胡运权版第三章运输问题课后习题答案

(交通运输)运筹学胡运权版第三章运输问题课后习题答案

(交通运输)运筹学胡运权版第三章运输问题课后习题答案P66:8.某部门有3个生产同类产品的工厂(产地),生产的产品由4个销售点出售,各工厂A 1,A 2,A 3的生产量、各销售点B 1,B 2,B 3,B 4的销售量(假定单位为t )以及各工厂到销售点的单位运价(元/t )示于下表中,问如何调运才能使总运费最小?表解:一、该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为:可以证明:约束矩阵的秩为r(A)=6.从而基变量的个数为6.二、给出运输问题的初始可行解(初始调运方案) 1.最小元素法 思想:优先满足运价(或运距)最小的供销业务。

⎪⎪⎪⎪⎪⎩⎪⎪⎪⎪⎪⎨⎧==≥=++=++=++=++=+++=+++=+++4,3,2,1;3,2,1,01412148221016342414332313322212312111343332312423222114131211j 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ij 111213142122232431323334xx x x x x x x x x x x②②此时得到一个初始调运方案(初始可行解):其余(非基)变量全等于零。

此解满足所有约束条件,且基变量(非零变量)的个数为6(等于m+n-1=3+4-1=6). 总运费为(目标函数值)2.伏格尔(Vogel)法伏格尔法的基本思想:运输表中各行各列的最小运价与次小运价之差值(罚数)应尽可能地小。

或者说:优先供应罚数最大行(或列)中最小运费的方格,以避免将运量分配到该行(或该列)次小运距的方格中。

,821=x ,1432=x ,614=x 246685143228116410=⨯+⨯+⨯+⨯+⨯+⨯=②此时得到一个初始调运方案(初始可行解):x 13=12,x 14=4,x 21=8,x 24=2,x 32=14,x 34=8 其余(非基)变量全等于零。

此解满足所有约束条件,且基变量(非零变量)的个数为6(等于m+n-1=3+4-1=6)。

交通运输学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学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全面介绍交通运输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运输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课程目标1. 掌握交通运输学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体系;2. 熟悉交通运输规划、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交通运输问题;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1. 交通运输学概论- 交通运输发展历程- 交通运输学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2. 交通规划与管理- 交通规划原理与方法- 交通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实践3. 陆路运输与城市交通- 公路运输管理与规划- 城市交通拥堵与疏导4. 铁路运输与轨道交通- 铁路运输系统的组成与管理- 轨道交通技术与发展趋势5. 水路运输与港口物流- 水路运输网络规划与建设- 港口物流管理与运营6. 航空运输与空中交通- 航空运输产业结构与发展- 空中交通管制与安全保障7. 交通运输新技术与创新-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四、教学安排1. 理论课程教学:授课、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2. 实践课程教学: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3. 学生项目:小组研究、论文撰写、答辩等形式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2. 课堂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3. 学期项目(论文、实践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授课,他们将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交通运输学导论》2. 参考书目:- 《交通规划与管理》- 《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 《现代物流学》八、其他说明本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以实际课程教学计划为准,教师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祝学生们在本课程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基础综合

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基础综合

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基础综合一、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概述二、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基础知识1.数学基础(1)微积分(2)线性代数(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物理基础(1)力学(2)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三、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核心课程1.道路工程学(1)道路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2)道路建设材料及其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2.桥梁工程学(1)桥梁结构设计原理(2)桥梁施工技术3.隧道与地下工程学(1)隧道结构设计原理(2)地下空间开发技术四、交通运输工程实践教育五、交通运输领域发展前景一、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概述交通运输工程是以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流动为目的,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建设各种类型的交通设施和系统,以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和经济效益。

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是培养掌握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二、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基础知识1.数学基础数学是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的基础,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微积分是交通运输工程中常用的数学方法,应用于道路、桥梁、隧道等结构的设计和计算。

线性代数则应用于矩阵计算和向量空间理论,为交通运输工程中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则为交通安全评估和预测提供了科学方法。

2.物理基础物理是交通运输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力学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两个方面。

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应用于道路、桥梁和隧道等结构设计中。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则涉及到能量转化、传递和守恒等问题,为交通运输工程中的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核心课程1.道路工程学道路工程学是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包括道路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道路建设材料及其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道路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是指根据不同的交通需求和地形条件,通过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建设符合规范标准和安全要求的道路交通设施。

国开作业交通运输学-形考任务三58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交通运输学-形考任务三58参考(含答案)

题目:1、关于多式联运单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由承运人或其代理人签发
选项B:必须是已装船提单
选项C:运输可用于不包括海运的其他运输方式的联运
选项D:签发人仅对第一运输负责
答案:运输可用于不包括海运的其他运输方式的联运
题目:2、专用车辆与通用车辆的生产率或成本相等时的运距叫()选项A:等价运距
选项B:等效运距
选项C:对等运距
选项D:等值运距
答案:等价运距
题目:3、配送的实质是()
选项A:送货
选项B:采购
选项C:输出
选项D:流通
答案:送货
题目:4、配货作业最主要的前置工作是()
选项A:理货作业
选项B:在库保管作业
选项C:加工作业
选项D:进货入库作业
答案:在库保管作业
题目:5、托运货物较少,一个运次即可完成的运输合同是()
选项A:批量合同
选项B:运次合同
选项C:长期合同
选项D:短期合同
答案:运次合同
题目:6、运输部门劳动的最高指导原则是()
选项A:运输条款
选项B:运输法规
选项C:运输规章
选项D:运输政策
答案:运输政策
题目:7、使用自有运输设备运输自有的、承租的或受托的货物的活动叫()选项A:代理运输
选项B:自行运输
选项C:商务运输
选项D:委托运输
答案:自行运输
题目:8、与运输相关的保险不包括()
选项A:运输工具保险
选项B:进口关税险
选项C:火灾保险。

交通运输专业学哪些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交通运输专业学哪些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交通运输专业学哪些课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日益迅速。

作为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运输专业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之一。

那么,交通运输专业学哪些课程呢?本文将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交通运输专业所学课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课程1. 交通运输概论交通运输概论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交通运输概论,可以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运输组织结构、运输政策等内容,为后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 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规划与设计是交通运输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学习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相关的规划设计软件和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交通规划设计能力。

3. 交通运输统计学交通运输统计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学习交通运输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交通运输规划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课程1. 交通工程交通工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学习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包括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交通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能力。

2. 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经济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学习交通运输的经济原理、成本效益分析、价格政策、市场需求预测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交通运输经济分析和决策能力。

3. 交通信息工程交通信息工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新兴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学习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车辆智能导航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交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 智能交通与车辆控制智能交通与车辆控制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前沿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学习交通控制理论、交通模拟仿真技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车辆自动控制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智能交通与车辆控制技术应用能力。

以上是交通运输专业学习的部分课程内容,交通运输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应用性广的专业,学习这些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交通运输学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学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使用范围1.城市范围内发生的人和物的空间位移2.有关交通安全、拥挤、通过能力、控制1.城市范围外发生的人和物的空间位移2.有关载运工具的营运方面结论1.交通与运输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这一过程就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两个方面指的是:交通关心的是运输工具(包括其它交通参与者)的流动情况,其目的是如何使交通工具在交通网络上的流动状况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线路通过能力和防止交通事故,它通常并不关心交通工具上是否装载以及载运量的多少;运输除了考虑交通流状况外,通常更关心的是流动中的运输工具上的载运情况,其目的是“多、快、好、省”地运载客货任务。

在有载时,交通的过程同时也就是运输的过程。

2.交通与运输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交通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运输才是最终目的。

运输以交通为前提,没有交通就不存在运输,而没有运输的交通,也就失去了交通存在的必要。

3、凡是在交通线上位移均为交通,但并非一定为运输。

以下几种位移即不属于运输:(1)不直接与经济活动产生关系的空间位移,比如,消防车、工程救险车等移动;(2)邮政系统下的货邮位移();(3)行人在交通线路上的移动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定义为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五种主要现代化运输方式下的各种运输工具、运输建筑物、各种服务设施及人组成的一个共同完成客货运输任务的综合服务系统从系统构成要素上看,交通系统与运输系统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们各自所建立的核心不同。

交通系统是以满足人行及车/船/机行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起来的系统,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尽一切可能提高行人和交通工具的通行速度;运输系统则是以满足人和物的位移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系统,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尽可能地提高运输的效率。

运输系统要素:(1)三要素:车(船、机)、线/港(站)、货(客);(2)四要素:车(船、机)、线/港(站)、货(客)、管理机构(驾驶人员及其它管理人员)交通系统要素:(1)四要素:交通工具、交通通道、动力和驾驶技术。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交通运输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交通运输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掌握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他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2.交通运输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图表、视频等。

2.案例材料:收集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典型案例。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挂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如火车、汽车、飞机、船舶等,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如火车运输速度快、运量大,但能耗较高;汽车运输灵活、便捷,但运量较小;飞机运输速度最快,但成本较高;船舶运输运量大,但速度较慢,受天气影响较大等。

交通运输工程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
contents
目录
• 交通运输工程学概述 •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 交通流理论与模型 • 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 •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 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应用
01 交通运输工程学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交通运输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旨在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 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交通运输系统功能分析
实现人和物的空间位移
促进地区间经济联系
交通运输系统的最基本功能是实现旅客和 货物的空间位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
交通运输系统能够加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 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保障国家安全
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能够提高社会福利水 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交通运输系统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 作用,如战时物资运输、紧急救援等。ຫໍສະໝຸດ 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
ATIS定义
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 ATIS) 是为出行者提供实时、准确、个性化 的交通信息服务的系统。
ATIS应用
ATIS通过收集和处理各种交通信息, 为出行者提供路况、交通事件、公共 交通等信息,帮助出行者做出更好的 出行决策。
ABCD
预测性原则
运用先进的交通模型和预测技术,对未来交通需求进行 准确预测,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可持续性原则
注重环保、节能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交通系统的可 持续发展。
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及标准
设计速度
根据道路功能、交通量等因素,确定合理的 设计速度,保证行车安全。
平面设计

交通运输工程学主要内容

交通运输工程学主要内容

交通运输工程学主要内容交通运输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交通流动、交通设施、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交通运输工程学的主要目的是优化交通运输系统,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率,提高交通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污染和资源浪费。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交通运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

一、交通流动。

交通流动包括车流和行人流。

在研究交通流动时,主要涉及到交通瓶颈分析、交通模拟模型建立、交通流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交通瓶颈分析主要是分析交通拥堵症结所在,寻找交通瓶颈,提供解决方案。

交通模拟模型建立则是为了研究交通流量、速度、稳定性等交通指标,以便对交通流动进行优化。

二、交通设施。

交通设施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和交通安全设施。

在研究交通设施时,主要涉及到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交通设施规划是为了满足交通需求和改善和完善交通服务,减缓拥堵和提高交通安全,规范交通防止交通事故。

交通设施设计则是为了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空间和资源,使交通设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交通运输管理。

交通运输管理包括交通规划管理、运输管理、安全管理和环保管理。

在研究交通运输管理时,主要涉及到交通运输系统的集成控制、交通运输组织实施以及交通事故及污染的预防和治理等方面的内容。

交通运输管理的任务是规范交通秩序,减少事故和交通拥堵,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交通建设。

交通建设包括新交通系统建设和老交通系统更新改造。

在研究交通建设时,主要涉及到交通建设方案、交通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更先进的交通设施,以便更好地满足交通需求,提高人们对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以上就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

交通运输工程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涵盖了交通流动、交通设施、交通运输管理和交通建设等方面。

交通运输工程学的基本任务是评估、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交通运输设施,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率,提高交通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污染和资源浪费。

交通运输市场营销学3章运输市场调查

交通运输市场营销学3章运输市场调查

式中 x2:——实验组的事后测定值;
分销和促销等策略的组合活动,追求全面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产品调查, 2.价风格查, 3.分销渠道调查, 4.促销调查, 5.竞争情况调查,
四、运输市场调查程序
运输市场调查的根本程序包括: 三个阶段,八个步骤, 1.调查准备阶段 (1)确定调查的目的和范围 (2)制定调查方案 2.调查施行阶段 (1)选择资料搜集方法 (2)设计调查表 (3)选择调查方式 (4)实地调查 3.调查结果处理阶段 (1)整理分析资料 (2)撰写调查报告
例2.,某客运公司要理解其竞争企业的经营措施与经 营状况,便可以亲自到竞争企业开行的交通工具上坐一坐, 亲身感受一下其效劳态度,并观察其设施设备情况,以便 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增强本公司的竞争力。
二、观察调查法—续
(一)观察调查法的种类 2.行为记录法 行为记录法是指在调查现场安装某些仪器(如录音机、
运输市场调查方式
1.探测性调查 2.描绘性调查 3.因果性调查 4.预测性调查 对运输市场进展调查还可以按照其他一些方法分类。 1.按照调查时间的不同,分为: 一次性调查、定期调查和经常性调查; 2.按照调查区域的不同,分为: 国内市场调查和国际市场调查; 3.按照调查内容的不同,分为: 销售调查、企业形象调查、产品调查、价风格查、分销渠
1.调查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对市场的初步分析,掌握一般 市场情况和市场问题,从而明确调查的目的,确 定调查主题和范围,并制定调查方案,详细分如 下两个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和范围 (2)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方案内容如下: ①明确调查主题及目的。 ②确定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③选定调查人员。 ④预算调查费用。 ⑤安排调查时间,工作进度。

交通运输学

交通运输学

交通运输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组成部分1载运工具2站场。

3线路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5设施管理系统6信息管理系统客运站,货运站,机场,港口专门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运输工具专门化:是以运输工具为主题的运输对象专门化2运输方式专门化:由混运到分运是以运输方式为主题的运输对象专门化根据运输货物的批量不同(含义)1零担货运需求:是指一次承运的货物批量小,切货物种类、去向、距离均不相同,因而要求运输企业建立一定的运输网络,配备相应的运输服务设施以满足其需求2整车货运需求:是指用一辆或一辆以上的车运送一批货物的运输需求。

3集装箱运输需求:是指运输精密、贵重、易损等是以装箱货物的需求根据货物的时效性不同(含义)1时间敏感性货运需求:是指部分货物因其本身的性质决定,有较强的时间价值要求,队尽快运送到目的地有特殊的需求,因而表现了不同于普通货物运输需求的特点2非时间敏感性货运需求:是指一些队货物到达的时间要求不高的普通货运需求。

分析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自回归分析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的区别:自回归法事根据前几期实际发生的值来预测当前的发生值;一元线性回归时根据以前的资料分析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出主要因素与值的关系来预测在当前影响因素下的预测值;自回归分析法:通过分析时间数列的不同自相关系数来选择适当的预测模型。

当时间数列内的数值在某一固定间隔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时,就可以引用自回归模型进行预测;一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自变量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其他变量;】递增率法(公式)Q1=Q0(1+a)tQ1 ——预测期运量Q0 ——基期运量a——确定的运量递增率t——预测期的年限预测方法有哪几种(名词)1运输市场调查法2专家咨询法3类比法城市道路与公路的区别就功能而言,城市道路是服务城市内部体系,所以,我个人认为,从广义上来上,紧密型的城市组团间的道路也属于城市道路范畴,而公路则是联系各城市或各个大型城市组团间的道路。

从交通量上分析,城市道路的交通构成比较复杂,但是基本不会出现重载交通,公路则与之相反。

交通运输学知识点

交通运输学知识点

交通运输学知识点【篇一:交通运输学知识点整理-】第0章4:交通运输各种方式生产要素**具有劳动技能的人们。

劳动工具:交通线路、车、船和飞机等载运工具及其他主要技术装备。

劳动对象:货物和旅客。

创造产品:客、货位移。

旅客运输:客运量:旅客人数旅客周转量:人公里数货物运输:货运量:货物吨数货物周转量:吨公里数5:汽车安全玻璃夹胶玻璃钢化玻璃6:货运、客运驾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九章规定,从事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2):年龄不超过60岁(3):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4):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客运法律法规、机动车维修和旅客急救基本知识考试合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从事货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⑴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⑵年龄不超过60周岁;⑶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货运法律法规、机动车维修和货物装载保管基本知识考试合格。

2: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3:综合运输系统一是物质基础: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

要求:系统布局要合理协调,运输环节要相互衔接,技术装备要成龙配套,运输网络要四通八达。

二是综合运输生产系统: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

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益,服务高质量。

三是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系统要有利于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和组织协作。

5:对人类的影响 85325自由度的简化模型***噪声,震动的影响振动污染:影响人的舒适性;影响货物的货损货差。

噪声污染:噪声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噪声污染危害建筑材料。

8:综合运输体系的结构形式并联结构:各运输子系统间为一个并联关系。

在区域面积大、经济发达国家或区域。

串联结构:各运输子系统间为一个串联关系。

可能是两种、三种、四种或五种。

串并联结构:各运输子系统间即有串联又有并联关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交通子系统的组成结构,大多数为串并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综合运输网的协调发展
1、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考虑的因素与原则 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空间布局条件 运输结构条件 运输技术条件
经济效益条件 国家运输政策
2、发展我国货物综合运输体系的方向和要点是: (1)要搞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和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综合运输网,因地制 宜的发展相应的运输方式,发挥城市交通在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枢纽作用,大力发展各种运 输方式的联合运输。 (2)在可预见的将来,铁路仍将始中、长距离客、货运输中的主力。要加快铁路的技 术和新线建设,铁别是以运煤为主的干线建设。 (3)充分发挥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送达快、门道门运输的优势,发挥公路运输在短途 克、货运输中的主力作用。 (4)沿海和内河运输是大宗和散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5)航空运输建设周期短、效益高、速度快,大中城市间长距离客运应优先发展航空 运输。 (6) 除发展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外,在成品油集中的流向上,要建设成品油管道, 积极慎重地发展煤管道。
三、人口和城市
从交通网上来看,城市往往是多条交通线路的交汇处,为不同层次交通界点或枢纽所在地 和运输线路的起讫点。
四、工业发展与布局
现代工业是机器大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故工业的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很 大(占货运量的85%)从而构成了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布局的主要基础和依据。 1、工业发展的规模对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的影响 2、工业分布及其产品的产销联系对交通网分布格局的影响 3、 工业的结构与生产组织形成对交通运输规模及其部门结构的影响
二、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除部分就地加工消费外,其余可将形成外运量,从而也对社会运输 提出需求,甚至对新线的兴建与布局产生影响。 1、资源的保证程度对外贸运量和对外交通发展的影响 2、资源的分布特点对运量和对外交通发展的影响 铁矿:一半以上分布在冀、辽、川三省 石油:大多在东北、渤海、及新疆 煤矿:70%分布在晋、陕、内蒙碳矿:80%集中在贵、川、湘、鄂 森林:东北、西南
三、水路运输网布局
1、海上交通运输网包括:沿海航运、远洋航运 2、内河交通运输网基本上由长江、珠江、黑龙江、淮河和京杭运河(即 “三江两河”)所组成
四、航空运输网布局
1996年总开通航线876条,其中国际航线98条,地区航线21条,总航线里程1166521km。
五、管道运输网布局
1996年我国已建成各类油气管道419条,输油气里程19261.36km。
南船北马) 五、综合交通网的总体分布特征(古代—南船北马) 综合交通网的总体分布特征(古代 南船北马
1、铁路:东北、华北地区及其以南的河南、山东等地(其面积占全国27.4%,铁路线 长度占全国的53%左右) 2、内河:大部分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长度占全国的87.3%) 3、公路:绝大部分线路分布在呼玛—腾冲一线东南部各地 4、管道:主要分布在从各大油、气田至各石油加工中心或石化厂所在地之间
六、城市交通网布局
1、分布特征 城市规模不同起到陆分布比和拥有率有差异,新增城市较多的省区道路拥有率较高 2、布局类型 方格式, 方格式—环形—放射式,扇形,星型组合,方格与扇形或星型组合式, 环形放射式,自由式。 3、城市运输构成特征 (1)客运量构成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铁路和空运比例大,反映了其客运范围大;中 小城市的公路运输比例高,表明其联系较少。 (2)对外货运量构成中,特大城市的公路和水运比例高、铁路比例低、这类城市大多为 综合性工业城市,与周围的协作联系密切,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铁路构成比例高,多为矿业城 市,专业化生产特征明显,通过铁路运送货物多; 将各种运输方式对比,铁路完成城市对外货运量的比例为3.2%,高于客运的4.6%,水运也是 货运比客运高,分别为11.7%和3.2%,公路则相反,分别为65.1%和81.9%。
六、综合交通网络的密度特征
一级密度地带,即平均每万平方公里面积拥有交通线路3500km以上的地带,上海、 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均属此列; 二级密度地带,即平均每万平方公里面积拥有交通线路3500—2000km的地带,属于 此级别的有山东、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河北和辽宁等省区; 三级密度地带,即平均每万平方公里面积用交通线路2000—1000km的地带,属于 此级别的有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宁夏、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区; 四级密度地带,即平均每万平方公里面积用交通线路均不超过1000km的地带,属 于此级别的有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等省区;
§3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一、铁路运输网布局
1996年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是56677.5km,世界第五。 铁路密度是61km/万平方公里 交通网局的计算公式为 G=2S/L L为线长,S为面积,我国的G=305km
二、公路运输网布局
1996年我国公路线路里程总长118.6万km,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共42.6万km, 中级公路31.7万km,低级公路33.4万km,无路面公路10.8万km。 31.7 km 33.4 km 10.8 km
二、交通运输网的结构
交通网的结构一般都是经历以水运为主,以铁路运输为主,以及当前各运输方式共同发 展的综合运输等各个阶段三、综合交通网络 Nhomakorabea体系层次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体系层次大致可分为全国的、大区域的、省区的和地区的四个 级别 1、全国性综合交通网:是为满足全国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服务。 2、大区域综合交通网:覆盖范围可达数个省、市或自治区。 3、省级综合交通网: 一般均以省区一级的行政区域为其所覆盖的地区范围。 4、地区综合交通网:由省下若干各地市交通线路所组成。 其中大区域综合交通网、省级综合交通网、地区综合交通网为区域经济服务。
四、全国交通干线网
六大横向通道: 1、绥芬河—哈尔滨—满洲里通道; 2、丹东—沈阳—北京—包头—兰州通道; 3、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潼关通道; 4、连云港—郑州—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通道; 5、上海—武汉—重庆—成都通道; 6、上海—杭州—南昌—株洲—贵阳—昆明通道;
七大纵向通道: 1、哈尔滨—沈阳—大连—上海—广州通道; 2、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通道; 3、北京—武汉—广州通道; 4、北京—阜阳—九江—南昌—深圳—九龙通道; 5、大同—太原—叫做—枝城—柳州—湛江通道; 6、安康—重庆—贵阳—柳州—南宁—边防与友谊关通道 7、宝鸡—成都—昆明通道;
七、运输方式组合类型与分布
1、铁路占主导地位的组合结构类型 2、水路具有突出地位的组合结构类型 3、以公路为主体的组合结构类型
八、存在的问题
1、基本设施明显不足,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运能与运量矛盾突出 2、交通网的使用不合理,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3、各种运输方式网络相互配合与协调不够,难以形成最佳的综合运输能力
第三章 中国交通运输布局
§1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生产及其发展的自然基础,同样也是交通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1、幅员范围——中国是一个陆上大国(960万平方公里),也是一个海上大国(470万平方 公里) 2、地理位置——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自然条件——南方有较为丰富的水系,形成了历史上的“南船北马”和如今南、北方内 河通航里程的巨大差异。
五、科学技术 六、交通运输产业政策 §2 综合交通运输网布局 一、综合运输网络的特点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交通运输生产力在地域上组合的具体表现,其特点是:
1、它是地域生产力综合体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2、它在运输部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组合特点。 3、由若干地位、性质和功能不同的交通线路和枢纽所组成。 4、分等级、分层次的交通运输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