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合集下载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内容
意义 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毛 泽 东 周恩来 王 稼 祥
张 闻 天
朱 德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提示:可从会前红军的处境、会上的重大决议、会议产 生的影响、会后的战争形势四个方面分析)。
(2)突破湘江: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败仗是湘江战役。1934年 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 下,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 从长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3)强渡乌江: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 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 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 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多 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占领 遵义城。
彝海结盟
红军在彝族区的标语“红军不杀 番人”
中国工农红军在彝族区颁发 的布告
(8)爬雪山、过草地
爬雪山
过草地
最早跨越松潘草地的是红军右路军先头 部队第三十军的二六三团、二六五团和二六八 团。1935年8月18日在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 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 进入松潘草地,为右路军穿越草地北上开路。 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接壤 ,纵横几百公里,海拔3000以上。年平均气温 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谈谈红军长征给你的启示
1、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 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 雄主义的精神。
2、学会正确处理外因与内因问题, 要善于从内因即自身寻找问题,这 样一个人才会成熟、长大。

遵义会议的基本过程

遵义会议的基本过程

遵义会议的基本过程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市举行。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对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会议的基本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一、背景和召开原因:
遵义会议是在中国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当时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处于危急的境地。

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了多次进攻,红军损失惨重,处于被动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领导人意识到了井冈山会议后的错误,急需总结经验教训,重新确立党的领导路线,因此召开了遵义会议。

二、参会人员和讨论内容:
遵义会议的参会人员包括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会议讨论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重大问题。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关于党的领导和军事战略方面的重要观点,周恩来则
就党内的错误进行了自我批评。

会议上就党内路线斗争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三、会议结果和影响:
遵义会议最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纠正了井冈山会议后的错误路线,重新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

会议后,中央红军转变了作战方针,采取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术,成功突围,继续长征。

总的来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党的领导核心的转变,为党在长征途中重新确立了正确的领导路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路上的最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路上的最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路上的最大转折点遵义会议是发生在1935年1月至2月期间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地点在贵州省遵义市,因此得名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红军长征路上的最大转折点之一。

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带领着几万名士兵越过了草地、山川和江河,一路向西,最后在云南省西部的峨山彝族自治县落脚。

在这段历经坎坷的路途中,中央红军死伤惨重,疲惫不堪,人心涣散,战斗力严重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需要进行调整和重组,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形势。

会议策划人与出席人员刘伯承、周恩来、朱德、张国焘、陈毅等人,是策划此次会议的重要人物。

与会人员包括了所有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中的指挥员和政治人物。

在会议开始之前,许多领导人已经意识到了红军内部存在的问题,他们决定通过会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会议内容在遵义会议上,主要讨论了红军内部的政治、组织和军事问题。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内部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由张国焘掌握的“左倾冒险主义”观点,认为可以通过暴力和武装夺取政权;另一种是由周恩来、朱德等人掌握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观点,认为应当依靠人民群众和其他政治力量来反抗日本侵略者。

这场会议的最终结果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观点得到了最终认可,而“左倾冒险主义”观点被否定了。

同时,会议还讨论了军事组织和指挥方式的改革,决定调整军事战略,采取以游击战争为主的新战略,从而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命运。

在会议之后,中央红军积极推进战略调整和组织改革,重新统一了军队,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和士气。

影响和意义遵义会议可以说是红军长征路上的最大转折点之一。

通过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首次公开讨论了解决内部分歧的问题,确立了正确的革命路线。

同时,通过重新调整军事战略和组织结构,中央红军得以继续前行,最终到达了陕北并发起了抗日战争。

此外,遵义会议也奠定了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的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人物之一。

遵义会议基本过程

遵义会议基本过程

遵义会议基本过程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以下是遵义会议的基本过程:
1. 会议背景:
时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地点:贵州省遵义市。

背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被迫开始长征;长征初期,红军遭受严重挫折。

2. 会议目的:
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重新确定党的领导和军事战略。

3. 会议参与者:
会议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博古、李德等。

4. 会议主要内容:
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

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

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周恩来任团长,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5. 会议结果: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 会议后的影响: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得到确立。

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指导下,开始了新的战略部署和行动,逐步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对党和军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遵义会议:对于红军长征和全国革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遵义会议:对于红军长征和全国革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遵义会议:对于红军长征和全国革命都具有重要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它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军队从红军向人民军队的历史性转变,为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红军长征和全国革命两个方面阐述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

一、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使红军在战略上实现了向西北转移的重大胜利,也加深了共产党对革命的认识和对马列主义的理解。

但是,在长征中,红军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尤其是在四渡赤水之战中,红军先后损失了4万余人,严重削弱了红军的力量。

因此,遵义会议成为红军长征的转折点,对红军乃至整个中国革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遵义会议中,毛泽东同志深刻总结了长征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军事问题是政治问题的集中表现”的论点,强调了军队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为红军在接下来的反“围剿”斗争中维护了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

在会上,红军的军队组织、纪律严明、对待群众等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使红军在后续作战中更加稳步和谐地前进。

长征还使中央对红军的情况和发展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毛泽东同志在发给中央和各地的稿件中,提出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名言,提醒全党要重视累积和艰苦奋斗,不能依靠空话而忽略具体的实际行动,使全党进一步理解了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重要性,为共产党在后来的工作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全国革命“红军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思想对全国革命斗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红军在敌后游击作战、巧妙地采用诱敌深入等战术,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而这些战术的运用在今后的全国革命中也被推崇和运用。

遵义会议使党在全国革命中提高了对军队的领导和部署,让军队在革命中发挥更大作用。

纠正了“左”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群众路线,加强了党的建设,推动了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从政治思想上,遵义会议依托马列主义,进一步推动共产党对革命的认识,明确了党对革命的领导地位,扩大了党的队伍,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一、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会议时间为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会议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评估错误路线:遵义会议主要目的是评估和纠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错误路线。

会议首先对当时党内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评和总结,认为这种错误路线在军事战略、组织建设等方面造成了严重损失。

2. 确定正确方向:在纠正错误路线的基础上,遵义会议还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向。

会议决定坚决抵抗敌人的进攻,以保卫红军和苏区为中心任务,同时要进行统一战线的建设,争取广泛群众的支持。

3. 政治路线的调整:遵义会议还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进行了调整。

会议决定党的政治路线应该是以农村包围城市,争取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支持,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实现中国的革命和民族独立。

4. 领导核心的确立:遵义会议还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同志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定》,将毛泽东同志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人。

二、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纠正错误路线:遵义会议纠正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错误路线,转变了党的工作重心,使党能够更加注重农村革命,争取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这为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农村地区开展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2. 确定正确方向:遵义会议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向,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全国范围内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指导。

这一正确方向的确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 领导核心的确立: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更加坚定地推进革命事业,实现了党的思想、组织和工作上的统一。

4. 形成长征精神: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党内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和冲突。

《长征》遵义会议内容

《长征》遵义会议内容

《长征》遵义会议内容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5
年间进行的著名的战略转移行动。

遵义会议是在这段长征中的重要
事件之一,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市举行,会议的主
要目的是总结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失败教训,进
行对党内领导人的重新安排,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的领导和军事斗争中的
地位。

这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遵义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对党内领导人的重新安排和
对党的路线的调整。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左”倾错误的批评,确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的领导和军事斗争中的地位。


议还对党内的一些错误倾向进行了批评和纠正,使得党在长征中能
够更好地团结一致,统一指挥,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另外,遵义会议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的转折点。

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形成了正确的路线和策略,为长
征后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的确定,对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总的来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会议内容涉及党内领导人的重新安排和党的路线的调整,对中国共
产党和红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
的转折点。

2.5.1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课件

2.5.1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课件

一、长征的开始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随着根据地的壮大发展,敌人十分惊 请说出四次反“围剿” 恐,从1930年10月—1933年春,连续对 的领导人及作战方针。 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反革命“围剿”。一 Nhomakorabea长征的开始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 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 敌强我弱 主观: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知识巩固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C A.敌人的力量强大 B.武器落后,敌众我寡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
2.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放弃 去湘西转向( A ) A.贵州 B.广西 C.云南 D.江西
3、红军长征起止时间是(
B

A、1933年10月——1934年10月 B、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C、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4、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 是因为( A ) A、确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 C、取得了对蒋介石军事上的胜利 D、停止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
(2)从长征路线图中找到瑞金、遵 义、吴起镇、会宁四个地方。
红一方面军
四、长征的历史意义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 也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 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 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 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 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 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深远 地影响世界事迹的事件了。” ————李尔伯(美)

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相关历史事件及意义

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相关历史事件及意义

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相关历史事件及意义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建于1979年,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性地点。

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重要的会议之一,遵义会议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分步骤阐述遵义会议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一、遵义会议的历史事件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会议时间为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由于红军长征途中失利,中共中央高层领导人被迫在遵义市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军事和政治路线的问题。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正确的路线,强调了中央领导的重要性,赢得了中央领导的支持,使中国共产党重新获得了团结和凝聚力。

二、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1.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遵义会议确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方向,确定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基本策略。

这一方向成为后来中共领导的基本路线,使革命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2.确立了军事路线的正确方向:遵义会议涉及到军事和政治路线的问题,在军事方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军事指挥权。

这一决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最基本的条件。

3.凝聚了共产党内部的团结:遵义会议的召开使党内分裂、路线斗争局面得以解决,重新团结起来,更好地完成革命任务。

红军重新得到了一个新的带头人,新时代的共产党也因此更加团结和稳定。

三、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的意义1.防止历史重演: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作为一个历史见证,弘扬了红军长征精神,警醒人们不能忘却过去,更不能重蹈覆辙。

2.宣传革命的历史概念: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通过纪念遵义会议,向人们传达了革命的历史概念,让人对新中国革命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提高人们的爱国意识:作为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方案,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能够启示人们,让他们有更加理性的爱国意识,并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之,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不仅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址,也是我们了解新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它能够让人们了解革命的历史,理性爱国,并自觉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

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

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文丨■ 孙 莉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方面军的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及后方机关共8.6万人向湘西进军,开始长征。

11月下旬,在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湘江封锁线后,红军和其他人员锐减至3万余人。

12月,国民遵义会议期间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上世纪50年代)党调集重兵,企图将红军一网打尽。

博古、李德无视敌情,坚持按照原定计划前进。

在这紧急关头,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毛泽东提出放弃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主张向国民党武装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方向行进。

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举行会议,时局正式决定放弃向湘西前进的计划,改向黔北进军。

12月31日,红军直抵乌江南岸的各渡口。

1934年12月31日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渡过乌江,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老城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

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参加会议的红军总部和军团主要负责人及其他人员有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李德、伍修权。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决定和审议黎平会议决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当时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左”倾的错误,确定红军的今后任务和战略方向。

会议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作出了改变黎平会议先以黔北为中心,再去川南创建根据地的决议;决定红军北渡长江,到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

会议最后作出了下列决定: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遵义会议会址(胡志刚/摄)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人九第五课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共17张PPT)

人九第五课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共17张PPT)
第五次“反围剿” ;
湘江战役、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 吴起镇、会宁会师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吴起、会宁会师
(1)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2)甘肃会宁会师:(胜利标志) 1936年10月 红一、二、四方面军
长征开始: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 005 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 ,布置新的防线。若红 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 投食。在这危急关头, 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 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 瑞金——中国工农苏维埃政府旧址 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 ,占领遵义城。 3.遵义会议
1.瑞金
2.湘江战役 冲破四道封锁线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国民党发动 多次“围剿 ”活动
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 红军长征
瑞金 → 冲破四道封锁线 → 强 渡乌江 → 解放遵义城(召开遵 义会议) → 四渡赤水 → 巧渡 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 定桥一翻雪山、过草地 → 陕北 吴起镇会师 → 三大主力甘肃会 师。
胜利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途中,红军穿越数十年来没有一支军队 经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突破国民党中 央军和10个地方军阀武装的围追堵截, 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中牺牲的营以上干 部超过数百人,牺牲的战士就更多了。 红军过草地时,一次就有七八百红军战 士饿死在草地上。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有关遵义会议的红色故事

有关遵义会议的红色故事

有关遵义会议的红色故事摘要:一、遵义会议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二、遵义会议中的红色故事1.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的重要作用2.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斗争3.遵义会议对党的革命事业的推动作用三、遵义会议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四、结论: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正文: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它发生在1935年1月。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得到了充分认可,他成为了党的核心领导。

在遵义会议中,有许多红色故事令人感慨。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上的重要作用。

在会上,毛泽东同志坚定地主张红军应该采取游击战的战略,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冒险主义和机会主义倾向。

他的正确主张得到了与会大多数同志的拥护,从而确保了党的事业重新走上正确轨道。

其次,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斗争是遵义会议背后的红色故事。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英勇顽强地进行了斗争。

正是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党的各级干部和广大战士对党的信仰变得更加坚定,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明确了党的基本路线,从而为党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会后,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采取游击战的战略,不断壮大自己,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如今,遵义会议已经过去八十多年,但遵义会议精神依然鞭策着我们。

遵义会议的故事不仅要传承,还要发扬光大。

我们要深入学习遵义会议精神,将其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故事。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持久而艰苦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领导作用。

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遵义会议的背景、意义以及会议决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遵义会议的背景1935年初,红军主力在长征中遭受到重大挫折,丧失了革命根据地。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进一步侵略,以及国内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急需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战略方针,以便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决定召开一次紧急的会议,即遵义会议。

二、遵义会议的意义1. 决定了正确的路线和策略:遵义会议确认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和战略方针,即紧紧依靠农民,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2. 统一了红军的指挥体制:会议通过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定》和《中央政治局关于同志们结合第五次反“围剿”作报告的决定》,确立了对军队领导权的集中和统一,使红军能够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迅速恢复士气,重新确立统一指挥体制。

3. 保证了党的生存和发展: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被选举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领袖。

遵义会议的召开,为当时陷入困境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重新整顿军队和思想上的机会,保证了党的生存和发展。

三、遵义会议的决策影响1. 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并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2. 为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实现统一领导铺平了道路:遵义会议通过整顿红军,重新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红军得以在战争中迅速重建。

3. 提出了“团结抗日、统一战线、全国性抗战”的方针:遵义会议对于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了“一切抗日力量,皆是敌人”的主张,为全国人民的团结抗战指明了方向。

遵义会议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遵义会议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遵义会议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转折点。

以下是遵义会议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一、遵义会议的背景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了严重的挫折,红军的领导层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此时,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被迫停留在贵州省遵义市境内,遵义会议就在这里召开。

二、遵义会议的内容遵义会议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关于红军的作战方针和战略策略问题,二是关于党的领导和组织问题。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基本作战方针。

同时,会议还决定了党的领导机构的调整,毛泽东被任命为中央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三、遵义会议的意义1.确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遵义会议的最大意义在于确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

这一方针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长征途中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加强了党的领导和组织遵义会议还决定了党的领导机构的调整,毛泽东被任命为中央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这一决定加强了党的领导和组织,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和发展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和发展。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展现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水平,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转折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同时,遵义会议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基本作战方针,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加强了党的领导和组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和发展,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遵义会议内容和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内容和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内容和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之一。

该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省遵义市举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生死存亡的历史关键点。

遵义会议是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召开的,当时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红军已经经历了长征,由江西茨坝到达贵州遵义,面临着内外敌人的严重威胁。

此时,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开始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内部的争论和分歧。

在这种情况下,遵义会议的召开成为了纠正错误并重新确定党的路线的关键。

在遵义会议上,党内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军事问题和党的组织问题上。

江西中央红军主力负责人周恩来、博古以及其他几位领导人对一些军事上的错误提出了批评。

毛泽东则坚决支持自己的军事主张,给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更重要的是,会议通过纠正错误锻炼了党员干部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识。

会议对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集体,为党在长征途中继续前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遵义会议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发展和壮大,成功实现了对国内外敌人的胜利。

遵义会议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自我总结经验教训的开始,为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持久的动力和智慧。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会议内容和历史意义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革命史和党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回顾和研究遵义会议,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更能够进一步坚定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忠诚,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之一,其内容和意义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一、会议内容1. 会议背景在红军长征过程中,遭受了国共两党内部不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和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面临着存亡的危机。

因此,中国共产党需要召开会议,重新评估形势,调整战略,以保证红军能够继续前进。

2. 会议召开及参加人员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省遵义市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并邀请红军前线指挥员参加。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极为秘密的,目的是避免敌人的侦察和打击。

3. 会议主要议题遵义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重要议题:(1) 红军内部的路线斗争:会上展开了攻击中共中央领导路线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红军前线指挥员与中央领导之间。

(2) 纠正军事上的错误:会议也对红军在战略规划、战术指导和组织建设方面的错误进行了批评和总结。

(3) 决策和指挥体制的调整:会议决定由毛泽东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实现了决策、指挥体制的集中统一。

4. 会议结果遵义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会议期间,经过激烈的辩论和讨论,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得到了确认,红军的军事纪律得到了恢复和巩固。

此外,会议还决定了红军的战略方向,确立了全党团结一致的指导思想。

二、会议意义1. 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会议通过激烈的内部辩论和斗争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路线。

这条路线主张依靠农民、建立农村根据地,以游击战争战胜敌人,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

2. 整顿红军队伍由于长征过程中的挫折和困境,红军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军队纪律松懈和个人主义等问题。

遵义会议通过重新认识和纠正这些错误,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红军队伍得到了整顿和加强。

4、遵义会议的基本情况

4、遵义会议的基本情况

遵义会议的基本情况“古语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遵义城并不大,自从61年前中央红军长征到此,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座地处偏狭山区的西南古城,竟发出了异彩,成为与井冈山、瑞金和延安等齐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①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老城子尹路80号二楼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这是一次事关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会议,集中解决当时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领导问题。

会议气氛非常紧张,双方展开激烈辩论。

会议由当时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博古主持。

博古、张闻天、周恩来三人作为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常委),分别担任党、政、军主要职务,在遵义会议上,又分别作主报告、副报告和“反报告”。

博古首先代表中共中央及“三人团”作《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战争总结的报告》即主报告,报告过份强调客观困难,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归咎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力量的强大、苏区物质条件不好,白区的斗争配合不够”等,极力为军事上指挥错误作辩护。

然后,周恩来就军事问题作报告,即副报告,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上的战略战术错误问题,并检讨自己作为“三人团”成员应负的责任,主动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

张闻天按照会前与毛泽东、王稼祥经过较长时间酝酿和磋商的《洛甫及毛王的提纲和意见》,作了反对“左”倾军事路线错误的报告,即反报告,系统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毛泽东当时只是政治局委员,还不是政治局常委,他拿着一份用铅笔在毛边纸上写的稿子,作了一个多小时的长篇发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三人团”在军事上是“防守中的保守主义”、“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②,实际上成了遵义会议的主要报告。

他开门见山地指出,博古的报告基本上是不正确的,过分强调了客观困难,把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力量的强大,而对革命形势又估计不足。

简述遵义会议的内容

简述遵义会议的内容

简述遵义会议的内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等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方针,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党的事业的发展。

遵义会议的召开背景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决策,当时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了残酷的围剿,红军处境十分危急。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意识到了当前的危机,决定召开遵义会议,对党的战略方针进行重新的认真审视和调整。

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强调了军队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只有依靠武装斗争,才能够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观点,强调了党的领导地位,提出了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性。

除了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外,遵义会议上还对党的领导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会议决定撤销了王明的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毛泽东被任命为中央政治局主席,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这一决定在当时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遵义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提出了新的战略方针,为党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党的事业的发展。

总之,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党的事业的发展。

遵义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党的事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败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 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 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 冒险的倾向。所以,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 添加了引号,即“左”倾。 “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 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 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 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 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 义,打倒一切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长 征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精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
今天你如何发扬传承长征精神?
学习苦不苦?
生活累不累? 想想长征二万五 想想革命老前辈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一、长征的开始 时间: 1934年10月 冲破四 强渡 初期的路线: 瑞金 道封锁 乌江 遵义 会议 线 时间: 1935年1月 解决…取消…肯定…。确定…确立…。 二、遵义会议 主要内容: 意义: 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
二、长征开始: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
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 ,布置新的防线。若红 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 投食。在这危急关头, 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 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 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 瑞金——中国工农苏维埃政府旧址 ,占领遵义城。 遵义会议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从 瑞金出发开 始长征
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四渡赤水是中国十年内战时期,中央红军为了争
四渡赤水总图
说一说长征中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 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 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说一说长征中的故事:
彝海结盟
红军在彝族区的标语“红军不杀番人”
中国工农红军在彝族区颁发的布告
红军长征史上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
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 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 用于夜行军。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 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整一次, 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 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 ,经过11个省。
①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阻截。 ②.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③.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 没有粮食没有装备 ④.少数民族地区的复杂情况。 。。。。。。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七 过岷桥水磅逶千不律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长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
3、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束。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 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向世界宣告中共及其领导的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 的力量,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005Βιβλιοθήκη 湘江战役 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
三、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1.批判了党中央 领导人在军事上、 组织上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 军事上的正确主 张; 3.增选毛泽东为 政治局常委。
意义
1.结束了“左” 倾冒险主义在中 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 在党和红军中的 领导地位; 3.。。。是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领导人
红军对策
结果
第一次
胜利
避敌主力 毛泽东 为了保存红军力量,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第二次 20万 3万 诱敌深入 第三次 30万 3万 集中优势 周恩来 各个击破 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第四次 40万 7万 朱德
第五次 50万 (1933.10-1934.10)
8万
违背根据地实际情 博古、 况,推行“左倾” 错误主张:进攻中 李德 的冒险主义,防御 中的保守主义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后期路线 : 两次 会师:
四渡 赤水 巧渡 金沙江 强渡 大渡河 飞夺 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三、长征的胜利
1935年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与 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四、长征的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练一练
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其目的是( A、北上抗日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 D、实现革命重心转移 )
一渡赤水:遵义会议后,蒋介石调集薛岳兵团 三渡赤水:这时,蒋介石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 二渡赤水:这时,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长江。为了逃离川 四渡赤水:蒋介石判断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令所有军队向川南进军 取战略主动,在贵州、四川边境进行的高度灵活 。此时红军突然折向东北,四渡赤水河。随后,以一部分兵力牵制国 的战法,南北夹击。红军为跳出包围圈,第三次渡过赤 、滇军的侧击,红军调整作战计划,掉头向东,再渡赤水 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军 军,主力继续南进。南渡乌江,逼近贵阳。击溃黔军 5个团,歼其 水河。佯装北渡长江。 河,重占遵义城。并进攻国军力量薄弱的黔北地区,击溃 机动的作战方式。它是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 队各一部,共几十万军队合围红军。红军逃离 2000余人。这样,红军跳出了国军的合围,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甩 和歼灭国军两个师又 8个团,生俘约3000人。这是红军长 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役。 遵义,北上,分三路出发,最后在扎西集结, 在乌江以北。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练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阅读课文P61,思考以下问题: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一、红军的反“围剿”
时 间
国民 党 兵力 10万 中央 红军 兵力 4万
2、1935年10月,毛泽东在写《七律 长征》中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 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
练一练
• 3、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 • A.1933年秋 B.1934年10月 •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打乱敌人的 四渡赤水 追剿计划 ) 遵义会议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
湘江战役 冲破四道封锁线
四、长征的胜利
1.时间:1936年10月 2.标志: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红一、二、四方面军)
会宁会师楼
途中,红军穿越数十年来没有一支军队 经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突破国民党中 央军和10个地方军阀武装的围追堵截, 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中牺牲的营以上干 部超过数百人,牺牲的战士就更多了。 红军过草地时,一次就有七八百红军战 士饿死在草地上。
长征是历史上 前所未有的壮举!
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哪些 困难?
遵 义 1935 贵州 会 年 遵义 议 1月
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 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提示:从遵义会议前红军面临的处境, 遵义会议上 的重大决议,遵义会后战争形势的变化,这三个方 面思考。
遵义会议前 “左”倾冒险主义 领导人执行错误路线, 致使红军面临全军覆 没的危险。
遵义会议后
遵义会议上 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 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 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 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 常委。
• 4、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是指 •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 C.巧渡金沙江 D.会宁会师
练一练
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③⑤④① D、②③①⑤④ 6.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中,正确顺序是( ) ①巧渡金沙江②强渡大渡河③四渡赤水④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会议产生的影响 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转 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 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 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 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 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 面。 关的转折点。
结合课本P63 “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寻找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
吴起镇
005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