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金泉 章晨《从传统青花装饰艺术中看设计》

合集下载

论青花装饰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论青花装饰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态表现 出来 。具象 手法是根据 陶艺家 的想法用 某一参 照 等手 法与现代 陶艺进行结合 ,可 以充分 表现 出陶艺家 的
物而进行创 作 的手法 , 以具象形 的表现 方式来实 现意 图 , 情趣 。由于纹样 多 , 所得 到的效果也 多 , 同时适合 于表 现 但 因具象形有一 定的识别性 , 使联想 的空间变窄 。而抽象 情感 、 想法 、 社会 上方方 面面的 内容 。在 现代 陶艺 中有 用

次烧 成 , 使色料 充分渗透 于坯釉 之 中, 呈现蓝 色花纹 线形为表现手 段的一种绘 画方 式 。即用线 进行 勾描 , 并 勾画 化来表现各种物象。 的装饰效果很 简洁 、 它 明快 。 分水 ” 而“
刚柔 、 方圆 、 疏密等变 的釉下彩 绘。其绘制技 巧多样 , 也适合进行 多种纹样 的绘 出物体 的特 征。依靠 它本身 的粗细 、
手法是对参 照物进 行综 合提炼 的手法 , 象形体 简化 , 抽 因 吉祥 传统图案 的 、 传统绘 画等装饰纹 样 , 续着 传统青 花 延
各 因素 的结合使 陶艺家表达显得 宽泛 。 装饰 的技 法 , 陶艺家关 注 现代 、 人情 感 的表 达 . 需 要 个 不 循规蹈矩 的严格 的技 法过程 。同样 , 在现代 陶艺 中用 青花 装饰 不仅表达 陶艺家 的情 趣 ,而 且反 映出来 的生活 内容 也 与人们生活 、 精神状 况紧紧相联 的。两者结合 的艺术效
关键词 : 青花装饰 ; 现代 陶艺 ; 运用 ; 特征
3 青花 装 饰 的概 念
本文 阐述 了青 花装饰 的发展状 态 ,分 析青花装 饰在
所 谓青 花 装 饰 是 为 实现 作 者 的某 种 精 神及 实用 目
现代陶艺 中运用 所 出现 的问题 , 并就之进行详论 。 从青花 的 , 以青花 原料及绘 制技巧对坯 体施 以适 当的纹样形 式 ,

论青花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论青花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论青花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青花瓷器素静雅致,玲珑润泽,具有相映成趣、优美大方的艺术效果。

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青花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它已不再是瓷器的专属,在建筑、服装、室内空间等现代设计领域更加展示了它的潜在韵味。

一、青花元素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在时尚界,大到国际品牌服装、皮具,小到珠宝配饰,“中国风盛行”。

千百年来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色彩、纹饰和造型向世人昭示着它的魅力与风采,它作为最具东方色彩的中国元素,一直是高贵与品位的象征,伸手时尚界的喜爱。

以2008年奥运颁奖礼服为例,在2008奥运会期间,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和中国文化,青花瓷作为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传统元素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既体现了中国特色,又向全世界展示了青花瓷的价值所在。

最能体现青花瓷元素的地方是礼仪迎宾和颁奖人员身穿的青花图案服装。

中国传统刺绣的运用形象再现了青花瓷的晕染效果,鱼尾裙的廓形设计凸显了中国女性的柔美曲线,更体现了中国女性高雅的气质。

这一系列礼服被使用在国家游泳中心、顺义水上公园和青岛等所有水上项目的颁奖仪式中。

以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夏装为例,夏日系列服装以青花瓷为灵感,蓝白色为主调,白的底,蓝的花;犹如青花釉色般清新,只要略施粉黛便使人赏心悦目。

其中一款民族风系列服饰,以淡蓝色作基调,合理地体现了女性的飘逸柔和;用淡雅的青蓝色传统纹样融入到服装当中,就像是一朵朵安静绽放的花朵。

在这个系列当中,设计师成功运用了青花瓷般的神韵,在炎炎夏日给人以清凉舒适的感觉,既具有审美性,又符合夏季人们的购买心理。

二、青花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色白花青,隐藏了千年窑火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俨然成了国际范儿中最成功的中国元素符号。

室内空间作为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果,是人类为获取更安全、更舒适、更健康的生存空间而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产物。

所以,将青花元素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是一种新的风格挑战。

那些以靛青与白色绘制的图案,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在你的家中大放光彩——沉静却不迟滞,典雅却不陈旧。

线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线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线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原佳丽
【期刊名称】《佛山陶瓷》
【年(卷),期】2010(020)007
【摘要】线作为装饰性语言,在陶瓷艺术中应用得非常普遍,它们或柔或刚、或浓或淡、或粗或细,疏密有致,呈现出风格各异的艺术特征.本文通过对粉古彩中的线、青花艺术中的线、陶瓷刻划花中的线进行分析和归纳,阐述线在不同陶瓷装饰手法中的艺术效果,强调线装饰在陶瓷艺术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原佳丽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333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点、线、面在陶瓷装饰中的表现 [J], 陈琳;吕金泉
2.论点、线、面在现代日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J], 任雯
3.浅谈点、线、面在日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J], 刘丽芬
4.“线"在现代日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J], 陆军;马志波
5.浅议陶瓷装饰在厦门漆线雕中的传承创新 [J], 胡悦; 刘在新; 林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及审美研究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及审美研究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及审美研究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工艺中最为经典、代表性的一种,自元代开始发展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青花瓷作品以其深度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们的喜爱和追捧。

青花艺术既是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对于青花艺术,我们除了欣赏它的美,还要从人文精神和审美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青花瓷在艺术和文化方面所表达出来的人文精神是其具有的独特价值之一。

青花瓷集中国古代化学、美学、哲学、宗教等方面文化的精华于一身,通过陶瓷制作技艺,将这些文化融合在作品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青花瓷的制作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的表现形式。

青花瓷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青花瓷制作技艺源远流长,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和发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和精髓。

在青花瓷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传统文化的痕迹和发展轨迹。

比如青花瓷制作技艺中的“十六道清琼”,就是传统文化在青花瓷制作中的巧妙应用。

同时,在青花瓷作品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传统文化在发展中的创新点和新的元素。

2.人文情感的渗透青花瓷作品中的人物、花鸟、山水等图案都是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

它们表达着陶瓷制作者不同的情感态度和生活体验。

在这些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世间万物的赞美和敬畏,可以看到对生活的感悟和把握。

这些人文情感的渗透,使得青花瓷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观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审美追求的提升青花瓷作品在审美方面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这种魅力的产生,除了与其色彩、造型等方面有关外,还与制作者对审美追求的提升有关。

青花瓷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会不断地对作品进行调整和完善,追求最佳的艺术效果。

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制作者对作品审美价值的认知,更体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青花瓷艺术的研究,除了从人文精神角度进行探讨外,还需要从审美角度进行研究。

审美研究是对青花艺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的必经之路。

“青花瓷”文化的传承

“青花瓷”文化的传承

“青花瓷”文化的传承摘要:本文从青花瓷的产生及发展,探讨青花瓷文化的部分精髓,了解青花瓷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相辉映,并提出珍视、吸蓄和实践的建议。

关键词:青花瓷文化;中国元素;传承“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如传世的青花瓷在独自美丽”这首以中国青花瓷为主题创作的《青花瓷》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

赏其意境,让人宛如面对一件青花瓷精品一样,美轮美奂。

恍然间,人们才发现时尚原来可以这样完美地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

中国青花瓷,最早出现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巩县窑。

根据成熟青花瓷当有的洁白瓷胎和纯正透明釉;釉下花纹用氧化钴料,发色青蓝、明澈;平面彩绘技术熟练这三要素来衡量,再结合唐宋以来各时期青花瓷生产实况,中国青花瓷的发展,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

元代后期,外销上的批量生产及钴料来源有保障,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

明洪武时期,种种原因及进口钴料中断,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

烧造的黄金时代,生产有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瓷。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暗淡(俗称“空白期”或“黑暗期”)。

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兴期,青花清秀淡雅,质量很高。

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料色浓艳,产量大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

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

清康熙朝民间青花瓷进一步发展,是青花瓷的鼎盛期。

雍正、乾隆以后,中国青花瓷的生产由极盛走向衰弱。

一、元代青花瓷概况及哲学观念元代制瓷业代表: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色彩简单,但却韵味十足,百看不厌。

器物一般高大,胎体坚实;底釉凝厚、光润,或清亮、透明,釉色以白中闪青者居多,“大体上是早期的釉色青白、而后期的则较白,两者均有垂釉如泪痕”,泪痕呈淡青或灰绿色(孙瀛洲《元明清瓷器的鉴定》;青花以进口钴蓝料为主、呈色浓艳,采用国产钴料的色调深沉;画面满,纹饰密,装饰层次通常为四至八层,多的达九至十一层。

家居布艺中的明清青花瓷图案设计应用

家居布艺中的明清青花瓷图案设计应用

家居布艺中的明清青花瓷图案设计应用张诗悦【摘要】青花瓷图案的单色形式固然是缺憾,不过恰恰是在这种线条和图形的静态变化中产生的静态效应使图案栩栩如生,让青花瓷艺术成为明清时期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期刊名称】《染整技术》【年(卷),期】2018(040)010【总页数】2页(P73-74)【关键词】家居布艺;青花瓷图案;设计应用【作者】张诗悦【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分院,新疆伊宁 8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6.7青花是一种单色调,如果从绘画来看,是一种局限性很大、较难掌握的绘画材料。

这样比较考验艺术家的水平,同时也是青花艺术的特点所在。

青花以鲜明、高雅的蓝色从浅到深,浓淡皆宜,融合于釉质中形成了典雅、含蓄而不单调的色彩。

1 青花图案与青花瓷的发展1.1 青花图案青花最早出现在唐;初创于元代江西景德镇,以一种进口钴料苏麻离青绘于瓷胎之上,青花发色幽兰。

元代的青花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青花之美源于此处,此后各朝代略有不同,青花的发色也由浓转淡,再由淡转浓。

1.2 青花瓷兴盛成因青花瓷属釉下彩领域,系素瓷胎上以钴蓝为着色剂描绘纹饰,再敷以玻璃质透明釉经高温烧结而成。

因成品划纹呈青蓝色,故名青花或青华,又因斑纹与地章蓝白相间,称青白花瓷。

唐英在《陶治图说》中记载:“青花圆器,一号动累百千。

”当时的色彩于青蓝之中又包含丰厚的改变,浓淡散晕,翠绿披离,如同水墨一般。

青花的基础是白瓷,元朝为什么流行白瓷?因为当权的是马背民族蒙古族,这个民族以白色为尊。

当然元朝不光有蒙古族,实际上元朝因为版图大、疆域广,中原中央政权的许多职位都任用各种少数民族。

而穆斯林所崇拜的颜色是蓝色,正是青花瓷上青花的颜色。

穆斯林掌管制造的时期,青花瓷大量生产。

载人们对于白瓷产生审美疲劳时,青花多变的图案和极高的艺术感得到了民众的喜爱。

有需求就有生产,青花瓷产量增加,因制作工艺复杂,供不应求,因而价值连城。

2 青花瓷的艺术效应2.1 艺术温情将青花瓷的艺术形象提炼出来运用在家居软装环境中,不仅提升了空间环境中的人文艺术效应,而且这种比较清爽淡雅的蓝白色交替,给人一种轻柔的舒适与放松感(如图1所示)。

210980499_法天象地,物我合一——浅谈元青花瓷的器皿设计观

210980499_法天象地,物我合一——浅谈元青花瓷的器皿设计观

法天象地,物我合一浅谈元青花瓷的器皿设计观*张嘉伟(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元青花瓷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不同民族生活习俗集结的结晶㊂与宋代不同,元青花瓷造型上整体呈现出厚重巨大的特点,器物形制的复杂性创新也较多,并兼具了观赏性特征,做到了粗中有细,细中有粗㊂笔者分析了元青花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工艺美术时代特征,将从不同的角度解析元青花的器皿设计观㊂关键词元代青花瓷器皿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3)03-0060-03F o l l o w i n g H e a v e na n dE a r t h,C o m b i n i n g T h i n g sw i t hM e O n t h eD e s i g no fB l u e a n dW h i t eP o r c e l a i n i n t h eY u a nD y n a s t y Z h a n g J i a w e i(J i n g d e z h e nC e r a m i cU n i v e r s i t y,J i a n g x i,J i n g d e z h e n,33340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B l u e a n dw h i t e p o r c e l a i n o f t h eY u a nD y n a s t y i s t h e p r o d u c t o f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m u l t i p l e c u l t u r e s a n d t h e c r y s t a l-l i z a t i o no f d i f f e r e n t e t h n i cc u s t o m s.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t h et h i na n ds l i m p o r c e l a i no f t h eS o n g D y n a s t y,t h eY u a nb l u ea n d w h i t e p o r c e l a i n h a s a h u g e a n d t h i c k s h a p e,a n d t h e s h a p e o f t h e a r t i f a c t s i s a l s om o r e c o m p l e x a n d i n n o v a t i v e,a n d h a s b o t h o r n a m e n t a l f e a t u r e s,s o t h a t i t i s b o t h r o u g h a n d t h i n,a n d f i n e a n d t h i c k.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b a c k g r o u n do f Y u a nb l u e a n dw h i t e a n d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e r a o f a r t s a n d c r a f t s,a n dw i l l a n a l y z e t h e v e s s e l d e s i g n c o n c e p t o fY u a n b l u e a n dw h i t e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a n g l e s.K e y w o r d s:Y u a nD y n a s t y;B l u e a n dw h i t e p o r c e l a i n;U t e n s i l s元代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它的政治㊁经济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瓷器的生产,元人崇尚青白色,使得青花瓷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㊂青花瓷是一种呈现白地蓝花效果的釉下彩绘瓷,运用氧化钴作为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装饰图案,再罩以透明釉后入窑高温烧成㊂釉下彩绘和运用钴料是它的两个基本工艺要素㊂青花瓷造型大气磅礴而不失精致感,在器物的形制上独创较多,是不同民族生活习俗集结的产物其自元代始,无论在造型㊁品种㊁装饰还是色彩方面,都与传统的瓷器有着明显的变化㊂青花瓷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㊂1从元代艺术成就看青花瓷器物之美元代统治者出于维系自身统治利益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工艺美术发展的措施㊂匠籍制度的出现,使得各行各业的工匠可以做到世代相传,这对于陶瓷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㊂ 浮梁瓷局㊁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立,掌烧造瓷器㊂ 浮梁瓷局的设立,对景德镇制瓷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㊂1.1琢器的多面性观赏特点元青花的琢器造型,在宋代基础之上进行了继承和一定程度上的改进㊂它延续了宋瓷器皿典雅理性的美感,同时将蒙古族文化粗犷的造物审美糅合其中,呈现出多样化㊁丰富化㊁琳琅化的特点㊂除炉㊁花盆㊁笔架㊁器座㊁砚等传统样式之外,还有一些具有艺术性的器物,主要包括高足杯㊁梅瓶㊁玉壶春瓶㊁双耳瓶等观赏性强的瓷器,其中以梅瓶和高足碗较有特色㊂梅瓶自唐代成形以来,经过宋代的发展,在元朝达到了黄金时期,胎体厚重㊁体制宏大㊂外形瓶口小,短颈且粗;肩部丰满圆润;足颈处则仍略显向外;梅瓶优美的曲线使其后期已由盛酒器逐步过渡为插画用途的欣赏器㊂高足碗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㊂口微撇,近底处较丰满,多承以上小下大的竹节状或喇叭装高足,十分经典㊂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所有馆藏元青花总数中,高足杯约占20%以上㊂这些各式各样的青花瓷造型从㊃06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艺术)2023年03月*作者简介:张嘉伟(1997 ),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㊂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琢器的美㊂1.2圆器中粗犷与精致的对照元代统治者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将自己影响力辐射到中西亚地区,有利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这为青花瓷繁荣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㊂在此背景之下,元青花的圆器造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㊂一方面受到中亚㊁西亚等地区买家定制委托的要求,器皿多为浑厚㊁粗狂㊁宽大的形制,这是为了满足伊斯兰国家喜好围坐在一起吃饭的饮食特征,伊朗阿迪比尔寺所藏的一件元青花凤凰纹菱花口大盘,口径达57.5c m,有较大的食物容量,强调出这一时期青花瓷的适用性,也是目前所见的元代器物中体积较大的代表作品之一;另一方面元青花也有胎薄体轻㊁小巧玲珑的,1997年安徽省安庆市出土一件元青花荷莲纹葵瓣口盘,造型十分别致,口径仅16.3c m㊂由此可以看出,元代青花瓷造型尺寸两极分化十分明显㊂1.3八棱器的复杂性创新图1元青花八棱形海水白龙纹带盖梅瓶景德镇成功创制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瓷器可承受的温度达到1300ħ,有利于减少瓷器烧制过程中的变形问题,这是制作元青花大型器的基本要素㊂除了难以烧制的琢器和圆器等外,元代还创烧了一种八棱形器皿造型,这实际上是对于伊斯兰金属器皿的模仿,该造型在印接时难度较传统造型更难,要求也更高,它不是一次性成形的,而是分成几个步骤制作再合并制成㊂一般由八个侧面拼接而成,构图布局复杂多变,河北保定窖藏出土的元青花八棱形海水白龙纹带盖梅瓶(见图1),颈短细,瓶身呈八棱状,胎骨厚重,带盖,盖亦八棱状㊂由此可见,元青花的复杂创新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㊂2科学化制瓷工艺与 豪放美 的塑造2.1成熟的胎泥配方优质的元青花瓷胎泥配比应是在之前二元配方的基础之上加以调整,再加入 三宝莲 釉果来增加钾㊁钠含量和降低烧成温度,以便提高瓷胎的热稳定性㊂经试验可知:南不为74%㊁瑶里高岭为18%㊁三宝莲为8%,才是元青花胎泥的正确配方㊂优质的元青花瓷胎应是三元(或多元)配方㊂2.2高超的成形技巧成形是指把泥坯组合成一个整体,将其按标准尺寸或规格完成的过程㊂元青花瓷依据其类型大体可分为琢器和圆器,成形技巧各有不同㊂从琢器的规整形制来看,其成形难度明显大于圆器类的盘㊁碗㊁碟等,需要经过制模种㊁翻模㊁阴模印坯等一系列复杂的成形过程,需要什么样式的器皿造型只需将模种制成该样式后,再经过翻模,印坯即可,然后再用接头泥一节一节接正㊁接固,最后再接底完成㊂这样高超的成形技巧使青花瓷的产量直线提高,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要㊂2.3完善的施釉体系施釉是指在成形的陶瓷坯体表面笼罩一层釉浆的过程㊂釉的厚度主要对釉料含水量的控制,过厚会导致青花 蒙花 ,薄了又会呈现一种灰黑色㊂大件器皿多使用浇釉法㊁甩釉法等,这些施釉方法往往会使器物的口沿或肩部出现 泪痕 现象㊂小件器皿则多使用蘸釉法,运用几根手指抓住器底部,将其翻转后整个没入釉汁之中,片刻后提起㊂中㊁小件器皿器内使用浊釉法,先施内釉后上外釉㊂2.4稳定的装匣方式把坯体置入匣钵内的操作叫作装匣,亦叫装坯㊂这种用匣钵装入坯体入窑烧制的方式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初期,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至今一些高端的仿古瓷烧制能保留这种技法㊂与宋代相比,元代大件器物更多,匣钵的体量和质量自然而然要求更高,单件装烧多器型端正,釉面光洁滋润,色泽纯净,内部满釉而没有泥点和支钉痕,总体的质量较高,相比以往叠烧产品大大提高了美观和实用功能㊂3文化大融合下背景下的 元武 风格蒙古人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结束了宋㊁金㊁西夏割据华夏的分裂局面㊂这一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大融合新时期,汉㊁蒙古㊁伊斯兰㊁高丽等多民族文化的相㊃16㊃(陶瓷艺术)2023年03月陶瓷C e r a m i c s互影响;中国儒㊁佛㊁道㊁藏以及西域伊斯兰㊁欧洲基督教等各个宗教思想兼收并蓄,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之下使得元青花具有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㊂3.1海纳百川的君子和合之风君子和合是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最完美㊁最完善的体现形式,在这种精神内涵之下,不管怎样改朝换代,如何的江山易主,我们都仍然是同一个中华文化体系,统称之为中华文化㊂ 和合 出自‘墨子㊃同中“: 内之父子兄弟作怨讎,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㊂ 意思是在家内父子兄弟相互怨恨,都有离散之心,不能和睦相处㊂这其实也是在告诫人们,君子应当兼容并蓄,海纳百川㊂自古以来汉族对待其他的民族文化采取的都是包容的态度,这在元青花的器物造型上就有所体现㊂常见的元青花大罐,其中正对称的布局㊁规整的形制,都体现出儒家所信奉的中庸之道;还有现藏于日本掬粹巧艺馆的元青花凤凰㊁草虫葫芦式瓶,吸取葫芦形的外观特点进行制作,并将伊斯兰教的蓝白元素糅合其中㊂葫芦作为道家文化的象征,与伊斯兰文化巧妙的糅合一体,元青花身处文化融合的大浪潮背景之下,顺势而为,不仅经受住了时代浪潮的冲击,还将草原民族孔武有力的力量感用最直观的手段表现出来㊂3.2长生天的问候图2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盘元青花与蒙古人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㊂大蒙古国的建立标志着萨满教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精神工具㊂萨满认为,贵族是天和天神的使者,赋有传达上天旨意的义务㊂为统治阶级制造白蓝理论和理论根据,是青白釉元青花瓷产生的精神要素和前提㊂元代蒙古族统治中华时期,他们信奉长生天,崇尚蓝白而喜青花,且青花销往西亚的伊朗㊁伊拉克㊁土耳其等国,他们属于蒙古帝国的汗国,既有着同样的信仰,也有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㊂阿拉伯人和色目人的穆斯林吃饭时大都在毡毯上席地而坐,围坐在一起吃手抓饭,因此他们对于大盘㊁大执壶㊁大瓶等器皿有着强烈的需求㊂现藏于景德镇陶瓷大学元青花博物馆的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盘(修复件)(如图2),该盘盘口尺寸硕大,显然是专门为了适应中西亚地区盛食需求量大的特点而专门制订的外销瓷器皿㊂3.3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陪伴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使用明器的传统,新石器时代起,至战国两汉彩绘陶运用达成十分成熟的阶段,到元代又是一个新的阶段㊂明器作为死去的人对现实世界的憧憬和向往之纽带,有着重要的精神作用,元代青花以其厚重巨大的特点为人所熟知,实际上小巧玲珑也是它必不可少的显著特征,而青花中的明器便是其代表㊂除少量作为民间使用外,大部分则销往东南亚地区,菲律宾出土的元青花小罐式样繁多有肥矮形㊁瘦高形㊁双系槟榔形四系方罐等,例如菲律宾伊梅尔达博物馆藏元青花菊花纹双系小罐,仅高4.9c m,形制精巧,但显然不是人们日常所用,这是由于当地厚葬之风盛行,他们认为青花是吉祥之物㊂因此常将这些从元朝进口来的青花瓷作为陪葬品一起殉葬,器型大小配套㊂元青花对我国陶瓷艺术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打破传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格局,开创了中国瓷器崭新的局面㊂与宋代相比,若可称宋青花为 理宋 之风,则元可言为 元武 之貌㊂厚重㊁粗大的外观好似让世人看到了曾经蒙古人一起纵情痛饮,大口吃肉的场景㊂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青花瓷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怀传播到世界各地㊂其中传统文化包含着生活习俗㊁生活意蕴和生活美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将宗教美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并运用到青花瓷上,赋予了青花瓷豪迈浑厚以及含蓄内敛的东方神韵㊂参考文献[1]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89.[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第2版)[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3]程婷.元青花梅瓶造型与纹饰的美学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19.[4]施茜.元代青花的造型与纹饰[D].苏州:苏州大学, 2005.[5]黄云鹏,黄滨.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制工艺[J].艺术市场,2006(12):84-85.㊃26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艺术)2023年03月。

色彩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_吕金

色彩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_吕金

大众文艺130摘要: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利用智慧发明的一项伟大创造,它既有欣赏的价值,也有使用价值,陶瓷加色以后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我国很多的古陶瓷成为人们收藏的珍品。

本文就色彩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陶瓷装饰品中的色彩的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色彩;陶瓷装饰;运用一、前言陶瓷装饰的色彩运用方面颜料丰富多彩,高温的颜色釉,釉上粉彩、釉下青花,再加上新彩颜料的种类繁多,其陶瓷作品表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

二、色彩的基础知识和配制陶瓷作品因为配上丰富多彩的色彩使其成为一件具有欣赏艺术的艺术品,陶瓷作品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美感,分别是款式、线条、颜色。

色彩应用于陶瓷作品上,使其具有了生命力,色彩表现在色相、彩度组成。

陶瓷作品的色相主要表现在让人在对比中增加多变的刺激感觉。

陶瓷作品的彩度,主要指的是色彩在陶瓷作品上的鲜艳度。

随着近几年我国陶瓷雕塑的艺术价值的不断提升,陶瓷作品的色彩表现的手法也一直在不断地创新,陶瓷作品的色彩也不再是以单色为主,陶瓷作品的画面中的颜色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对色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陶瓷作品的颜色分类主要是:青花、古彩、粉彩、新彩颜料等。

陶瓷作品对于颜料方面的配制主要是依据色彩学的原理,我们日常见到的色彩都出自于红、黄、蓝三种原色。

在原色中两种原色调配的颜色叫做间色,由间色相互调配,形成的颜色我们称之为复色。

在色环中每个相间的颜色互相调配一下就可以产生数不清的颜色。

但是我们也应该掌握色彩的固有规律。

要控制好颜色的纯度,防止造成画面的浑浊;控制色彩纯度的同时还应该主义补色的关系,更好的处理画面中的色彩对比,体现色彩的鲜明度。

三、色彩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1.陶瓷装饰的色彩要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只要我们看一下每个时期的陶瓷装饰,每一个时期的色彩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它反映了时代的文化、生活和科学。

比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因为当时的科学条件的限制,劳动人民利用最简单的材质和烧成方法,烧制成最单纯浑厚的色彩。

论青铜纹样与紫砂装饰的结合

论青铜纹样与紫砂装饰的结合

更强的艺术效果,掺 砂 调 配 以 后 同 样 也 可 以 带 来 的 更
同作品的需要,可以 做 到 凸 显 纹 样 质 感 或 是 模 拟 表 面
灵巧的变化,就如这件“象尊”(见图 2),其造 型 属 于 原
包浆等。其另一大特 点 就 是 模 拟 质 感 的 同 时,着 色 剂
创壶形,单以壶形而 论 其 方 正 有 余,灵 动 不 足,并 没 有
《吕氏春秋》中所记载的:“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
纹样。我们可以轻易的通过制作一件紫砂盂临摹出青
曲,以见极之败也”上 下 两 重 的 窃 曲 纹 形 状 不 同,却 异
铜秦盂的外形,即便 没 有 装 饰 纹 的 存 在 也 几 乎 让 人 产
曲同工,就如同多变 云 彩,寥 寥 变 化 云 淡 风 轻,塑 的 是
首先其材质不同,其 次 所 要 模 拟 出 的 质 感 也 有 别 于 过
图 2 “象尊”
去玉质或是彩陶的观 感,以 铁 粉 落 灰 的 形 式 烧 融 于 紫
不仅纯粹 的 泥 料 质 感 可 以 搭 配 纹 样 装 饰 表 现 出
砂器表面需要对掺料 的 多 寡 有 着 精 确 的 计 算,根 据 不
上每一处都用装饰纹 样 所 填 满,这 些 纹 样 有 着 自 身 的
光重新为古老的青铜器涂抹上鲜艳的色彩。而这种既
秦志全(
* 作者简介:
1976- ),本科,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金石学研究。
(陶瓷创新) 2023 年 11 月
陶瓷
Ce
r
ami
c
s
· 79 ·
朴素又华丽的装饰搭 配,让 原 本 传 承 经 典 的 紫 砂 壶 器
铁元素在不同窑烧温 度 下 会 呈 现 不 同 的 色 彩,其 于 紫

浅析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在家纺图案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在家纺图案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在家纺图案设计中的运用一、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与家用纺织品图案设计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是由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用于装饰性的图案。

随着中国的家纺产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尤其是中国传统图形的运用已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传统的中国装饰文化和中国艺术元素越来越成为设计者们构思和设计实践的方向。

当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便会发现我们的传统艺术中可以借鉴的设计元素极为丰富,这是先辈们用智慧所创造、并随着时间流逝而研磨成形的艺术瑰宝。

但同时,把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运用到家纺图案设计中的,并不是说每个设计都这样做,什么设计都中国风,如一个为凸显中国元素的家居设计:所有家居顶棚都要加中式梁柱,室内都要用明清家具、中国挂画装饰,但凡每个家用纺织品装饰都要照抄两个古老纹样。

这种生冷的模式无疑只是是一种“高尚生活”的作料,而全然没有了中国风设计的味道了,但这种设计模式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

综观我们的家纺图案设计,从对中国传统图案进行创新理解和寻找传统文化艺术的根本之处入手探寻家纺图案现代设计方法,是我们向家纺设计现代化迈进新的契机。

二、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家纺图案设计中的美学分析及其应用形式美法则是美的通则,抛开美的内容和目的,单纯的研究美的形式标准。

设计师在创造家纺图案美的过程中,不仅要熟悉各种形式要素的特性,并根据各种形式要素的特性因材施用,还要对各形式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总结出各形式要素的构成规律,这些规律称为形式美法则。

刘元凤老师在《服装设计与社会文化》一文中提到:“从传统文化的形式法则与现代艺术的装饰美感来讲,我们不得不认为它们之间是互补而发展的,没有传统文化也就无所谓的现代艺术”。

就中国传统图案对现代家纺图案设计影响来说亦是如此。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费西把美的法则概括为九条,运用到家纺图案设计的分析上,其形式美法则主要突出的是:反复与交替、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

陶瓷实用艺术品著作权保护的体系化思维刍议

陶瓷实用艺术品著作权保护的体系化思维刍议

丁金体,张琳琪(景德镇陶瓷大学法学系,景德镇33340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性在实用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科技和艺术的融合已成为现代工业设计的一大特征,对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进行保护已经是大势所趋。

对于陶瓷企业而言,实用艺术品既具有日常使用的功能性,又具有吸引消费者的艺术美学价值,是企业的核心产品,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陶瓷产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研究开发原创性作品的成本很高,而复制的成本却很低廉,侵权现象极为普遍,因此对陶瓷实用艺术品进行保护迫在眉睫。

实用艺术品是指实用功能与艺术美感兼备的艺术品,包括为实际使用而创作或创作后在实际中应用的艺术作品。

正如郑成思先生所言著作权法对实用艺术品保护的重点是“艺术”,而非“实用”[1]。

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观点是实用艺术品的艺术性部分可以作为美术作品来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立法上,虽然我国《著作权法》没有单列实用艺术作品类型,但根据法律解释,相关条款可以适用于该作品的保护[2]。

国务院颁布的《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第六条规定外国实用艺术作品受中国著作权法的保护,那么国内的实用艺术作品没有理由不受中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美术作品既包括具有审美意义的平面作品也包括具有审美意义的立体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仅是在美术作品(艺术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实用性,因此实用艺术作品的艺术性部分可以作为美术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在最高人民法院为统一司法适用发布的157号指导性案例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实用艺术品要满足作品一般要件(独创性、可复制性)、美术作品特殊条件(审美意义)、可分离性要件就可以作为美术作品中受著作权法保护,可见该观点也得到司法实务界的承认。

笔者以著作权为案由,全文美术作品+陶瓷为检索对象,共得案件280件,其中存在实用艺术品争议的案件为10件,虽然数量不多,但涵盖的陶瓷制品领域广泛,有六大领域:家居装饰(陶瓷香薰烛台、花瓶)、茶具(月饼茶壶、月饼茶杯、新型盖碗、巧云-茶壶)、餐具(佛跳墙、碗、碟)、酒具(生肖酒瓶)、饰品(牡丹耳饰、牡丹胸针、牡丹项链、牡丹戒指、牡丹手链)、烟具(阿拉伯水烟陶瓷头)。

《青花瓷》案例分析

《青花瓷》案例分析

《青花瓷》案例分析《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背景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青花瓷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艺术价值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为读者深入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

一、青花瓷的历史渊源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至明代达到巅峰。

其釉色青涟,花纹蓝黑,造型雅致,瓷体细腻,彰显了唐宋文人墨韵和宋元时期的艺术特色。

在明代,青花瓷更是成为了瓷器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国粹”。

青花瓷的品种繁多,其中以青花瓷器最为著名。

青花瓷器以青花彩绘为主要特征,其笔力老练,明快自然,色彩深浅相宜,几何纹样或植物花卉图案线条流畅,勾勒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青花瓷的工艺特点青花瓷的工艺主要包括胎釉、设计、绘花、烧制四大环节。

选择高质量的瓷土,经过精心制作成型,烧制成瓷器胎体。

在瓷器胎体制成后,需要在器物表面上涂上一层透明釉料,使得瓷器表面平整光润。

然后,绘制花鸟鱼虫等各种图案。

将制作好的瓷器放入窑中烧制,经过数十个小时的烧制过程后,才能够得到制作完成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的特点在于它的笔触疾狠,纹饰繁丽,在瓷器上常以青花纹与纹饰相结合,出现在瓷器上,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成为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

三、青花瓷的艺术价值青花瓷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其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在中国古典文化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青花瓷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中国古代瓷器精髓,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四、青花瓷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以及对艺术品的收藏热潮,青花瓷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市场前景较为乐观。

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青花瓷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备受收藏家青睐,成为众多艺术品收藏家心目中的珍品。

艺术品市场的升温也为青花瓷的市场前景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旅游市场上,青花瓷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进而带动了青花瓷的销售。

青花瓷还可以作为礼品和纪念品销售,满足了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美术的需求。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及审美研究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及审美研究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及审美研究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青花瓷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青花瓷的出现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发展,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审美内涵。

本文将对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及审美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究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一、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1.历史传承青花瓷器作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历史传承了中国悠久的陶瓷文化。

从唐代开始,青花瓷器在中国就开始出现,经历了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样式在历代工匠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和完善,传承了中国传统陶瓷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人对陶瓷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执着精神。

2.精神气质青花瓷器的精神气质主要体现在其纯朴、淡雅、自然的风格之中。

青花瓷器以青花为主要装饰色彩,青色清新淡雅,既具有强烈的民俗气息,又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青花瓷器不像其他瓷器那样锦绣华丽,而是以素雅自然的气质赢得人们的青睐,这也正是青花瓷器所体现出的精神气质与众不同的地方。

3.审美情趣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及其独特的装饰风格展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独特魅力。

青花瓷器不仅在造型设计上极富变化,而且在绘画艺术上也独具特色,其以青花为主的装饰工艺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和收藏家的目光。

青花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展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魅力和魂魄。

二、青花艺术的审美研究1.青花艺术的艺术价值2.青花艺术的历史地位青花瓷器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

青花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当代社会中的艺术珍品和收藏佳品。

青花瓷器在工艺制作和装饰风格上也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深受收藏家的喜爱。

青花瓷器在当代陶瓷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对当代陶瓷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及审美研究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及审美研究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及审美研究青花艺术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特征。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对自然环境、人民生活和社会价值观的关注,而审美研究则探索了其造型、色彩和纹饰等方面的美学特征。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青花瓷的纹饰多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表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在纹饰中常常融入了文人墨客的诗意和哲学思想,通过绘画的形式传达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境界和情趣。

青花艺术也关注人民的生活,通过描绘农村景象、市井繁华等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艺术家们通过表现人物的日常活动和思想感情,展现了人民的朴素和喜怒哀乐,弘扬了人道主义和家国情怀。

从这个角度来看,青花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审美研究中,青花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色彩和纹饰成为研究的重点。

青花瓷的造型以器形为基础,注重形式的和谐和比例的严谨。

在其基础上,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变化和设计,使器物更加具有审美价值。

青花瓷的色彩也是其独特之处。

青花色釉是在胎釉上施加有色的釉料,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的深浅不一的蓝色图案。

这种色彩既富有变化性又保持了整体的和谐,给人以愉悦和美感。

在纹饰方面,青花艺术以自然纹样为主,如花草、鸟兽、山水等,精细而丰富。

这些纹饰不仅展示了艺术家对自然的观察和表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意蕴。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特征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重要代表。

通过对青花艺术的研究和传承,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可以借鉴青花艺术的形式和语言,创造出具有现代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青花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通过推广和传播,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和世界文化的交流。

青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研究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陶瓷艺术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空间中的作用探讨

陶瓷艺术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空间中的作用探讨

陶瓷装饰是基于装饰艺术美的普遍规律,利用具体陶瓷器物来作为载体,对陶瓷进行釉色、纹饰上的艺术再创作后来表达出人们的情怀。

追溯到陶瓷艺术装饰元素的发展历程,从商周、秦汉时期就已有丰富的陶器造型,均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

陶瓷艺术再经隋代、宋元时期的不断发展,逐渐拥有了丰富的装饰手法,如青花釉里红、粉彩、珐琅彩等。

陶瓷艺术装饰不仅是我国特有的装饰文化,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陶瓷艺术兼具传统和时尚的装饰元素,有强烈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它与室内空间设计处于统一而整体的关系中,将陶瓷装饰元素和室内空间系统的各要素进行统一、综合与交融,方可设计出有韵味且和谐统一的室内空间环境。

陶瓷艺术装饰元素与室内空间设计的意境能相互渗透,因陶瓷艺术装饰元素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本身就具备庄雅典雅、潇洒飘逸的韵味和特点,能表达出空灵、深奥超脱的意境。

同时,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也强调了要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情境,以实现传情达意[1]。

因此从情感的角度分析,两者都是要表达出意境。

通过发挥出陶瓷艺术装饰元素精髓来设计,往往能极大地提升室内空间设计品质。

设计风格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陶瓷艺术装饰元素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也为室内增添了沉稳、古典的文化气息,有效地突出了室内空间别样的设计风格。

当前室内空间装修设计中运用最多的材料之一就是陶瓷砖,瓷砖的花色多样,品种繁多,瓷质釉面砖、金属釉瓷砖等不同的装饰元素能让室内空间呈现出其截然不同的风格,或典雅、或自然,或复古,或粗犷。

例如许多室内设计中常用到的青花瓷砖装饰,其蓝色花纹明净素雅,能为厨卫空间增添舒适感,突出其高雅、沉静的风格;又如在某书房设计中利用白色质地的陶瓷橱架或浮雕悬挂与书法元素搭配装饰,不仅能体现出整个书房空间的文化气息,还能利用陶瓷艺术装饰元素展现出室内空间的安静柔和风格。

此外,深灰色的仿古陶砖能让空间设计有中国文化韵味,而马赛克陶瓷装饰能与贝类、玻璃珠等素材结合后则能打造出室内空间的地中海风情,展现清新自然的风格。

元代青花瓷纹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元代青花瓷纹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元代青花瓷纹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其图案和色彩在现代设计中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元代青花瓷纹饰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审美观 念和工艺水平。
现代设计师应注重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元代青花瓷纹饰与现代设计理念 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产品。
01
元代青花瓷纹饰的起源和发展
元代青花瓷纹饰的起源
蒙古帝国的文化融合
元代是蒙古帝国统治的时期,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融为青花瓷纹 饰的起源提供了背景。
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蒙古帝国在征战中与伊斯兰文化频繁交流,这种文化交流对青花瓷 的纹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
元代青花瓷纹饰在继承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蒙古文 化和伊斯兰文化元素。
加强对元代青花瓷纹饰的宣传和推广 ,提高公众对其价值和在现代设计中 应用的认识,促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THANKS
感谢观看
科技与设计的融合
总结词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青花瓷纹饰进行数字 化处理与再创作,拓展其应用范围与形式。
详细描述
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等技术手段 ,对青花瓷纹饰进行数字化转化与再创作。 通过调整色彩、线条、比例等元素,使其更 符合现代审美和实际应用需求。此外,利用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青花瓷纹饰 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更广阔的创意空间 。
搭配和谐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色彩搭配和谐, 即使在色彩饱满的情况下,也能保 持整体的和谐统一。
纹饰特点
内丰富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内容丰富,包 括植物、动物、人物、山水等多 种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线条流畅

斑斓中彰显纯粹繁花处开出沉静———读“中国瓷器缠枝纹装饰(元·明·清)”

斑斓中彰显纯粹繁花处开出沉静———读“中国瓷器缠枝纹装饰(元·明·清)”
t
t
e
r
ns;Cu
l
t
u
r
e
ywo
中华民族,文化璀璨,丰富多彩的各式纹样就是视
觉文化代表之一。纹样兼具美观和功能性。它的载体
及使用群体互相影 响,促 进 了 纹 样 结 构、组 织 形 式、色
彩搭配的发展,形成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纹样。同时,
1 民族特色与审美表达:缠枝纹样的文
化价值
纹样也是我 们 研 究 民 族 发 展 史、民 族 美 学、民 族 心 理
器物的装饰之中。一般认为,缠枝纹出现于汉代,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唐宋,而大 盛 于 元 明 清 三 代。《中 国 瓷 器 缠 枝
纹装饰(元·明·清)》三卷书稿,聚焦缠枝纹大盛的元、明、清 三 代,总 结 出 中 国 瓷 器 缠 枝 纹 发 展 的 历 史 脉 络 和 风 格 演 变。
这套丛书在诸多细节问题和个别案例的艺术特质分析上相当深入,是一部具有开拓性质且具 有 相 当 理 论 视 野 和 深 度 的 学
· 60 ·
陶瓷
(陶瓷文化) 2024 年 03 月
Ce
r
ami
c
s
斑斓中彰显纯粹 繁花处开出沉静
———读“中国瓷器缠枝纹装饰(元·明·清)”*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江南游报》社宁波全媒体中心


浙江 宁波 315046)
缠枝纹或缠枝花是中国古代最常见最具意义和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之一,它被广泛 运 用 于 包 括 瓷 器 在 内 的 各 种
的日常生活之中,然 而 时 常 是:它 知 道 你,你 却 不 认 识
它。该书在内容上讲究纹必有意,意必吉祥,展示了神
秘而浪漫的东方意境,相 信 每 一 位 认 真 翻 阅 这 本 书 的

浅析青花装饰的现代运用____

浅析青花装饰的现代运用____

20浅析青花装饰的现代运用程 燕 夏国安收稿日期:2012-04-19现代“青花”装饰是创作者在受到现代艺术影响下,以体现现代人的审美情感和创新理念为目标的现代陶艺作品,它在汲取传统青花装饰艺术精华基础上的创新,离不开我国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同时也融汇了国外现代艺术的优秀成果,是融汇中西的釉下彩绘艺术。

虽然从物质材料和工艺制作的角度看,现代青花是传统青花的延续,但在观念上和审美认知上,二者却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

它不仅在外观上改变了青花的审美形态,而且还在功能上改变了其单纯的实用目的、使之成为一种艺术创造,成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成为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使青花这门古老的艺术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寓所。

一、青花装饰技法青花瓷的装饰技法师从中国画技法,其装饰技法和国画技法本质是一致的。

青花瓷坯上作画在借鉴国画技法的同时,还必须掌握陶瓷的独特工艺性,从而让国画技法能在陶瓷创作中灵活应用,使陶瓷艺术家的思想灵魂以最佳方式体现。

青花瓷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青花大约首创于唐代,形成于元代后期,成熟于明代。

历代传世的优秀青花作品,从画面艺术来看,其布局黑白虚实,点、线、面的运用既吸收了中国民族图案的特点,又融进了中国绘画艺术技法,讲究笔法、意境和气韵,追求笔势飞动、线条流畅、酣畅淋漓的效果,使青花形成幽静典雅的艺术特色。

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是紧密结合、互为借鉴、相互渗透的,特别是青花瓷装饰设计,大多喜欢采用国画装饰的表现手法,用中国画技法的基本功来练习。

青花瓷的作画工具与国画一样,都是用毛笔,所不同的是载体材料、颜料。

青花瓷画吸收了国画中的“晕染法”,创造出“分水法”,故此青花分水,是青花瓷装饰的最基本方法。

二、现代青花装饰的创新特点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传统青花装饰中,不论是官窑青花还是民窑青花,就其装饰的题材来看,总体上大多集中在一些吉祥题材。

不论是天然的纹样题材(如动植物纹、人物纹样等);或与天然界几乎无关的幻想中的题材(几何纹样等),共同体现的都是传统装饰中“型必有饰,饰必吉利”的装饰理念。

浅析青花装饰的现代家纺设计

浅析青花装饰的现代家纺设计
人所 渴求 的 . 给 浮躁 的 内心 寻找一 处秘 密花 园 。
然 而在 当 下 , 青花 纹 样 城 川到 咪I l ( 图 2 ) 、 窗帘 、 沙
发等 家纺 产品上 。这些 纹样 没 ‘ 符 合脱 代审美 婴 求, 在重 新组 合排 列后 新 的彤 式 面 貌 。图 3| f 1
l 青 花 装 饰 的 审 美 特 征
“ ‘ 青花 是指 应 用钴 料 在 瓷胎 上绘 画 , 然 后 上 透
明釉 , 在 高温下 一次烧 成 , 呈现 蓝色 花纹 的釉下 彩瓷
器” 。青 白相 间 的纹 样 和 色 彩 是 青 花 装 饰 的 显 著 特 征 。青 花 装 饰 造 型 优 美 , 色彩 典雅 洁致 , 纹 样 形 式
水、 自然 界题材 时 。 青花色i J 爿 有种 苍翠 古 朴 、 雄 峻 幽 远、 细 腻 典稚 的神 韵 . 这 也 体 现 了 中华 民 族 崇 尚 自 然, 回 归 自然 . 追 求 人与 自然 和谐统 一审 美理 念 。这 种意 境美 是 当下深 处钢 筋混凝 土 丛林 里的现 代都 市
抱 枕 图案 足青 花瓷器造 型 . 商接 心厢到抱 枕产 品 J 。
物纹、 山水 纹 、 人物纹、 几何 纹 、 文字纹、 器 物 纹 以及
青 色是 一 种 可 以使 人 安静 的 色调 , 白色和 青 色
神话 故 事纹样 等 , 其中, 吉祥题 材 占据 了青花 瓷大部
的组 合使 用传 达 出优 雅婉 约 、 清新 的情调 , 营造 出古
朴雄 峻 、 典雅沉 静 、 深邃 幽远 的意境 。青 花装饰 的意 境之 美 , 是青 花本 身 所 蕴 藏 的 内在 美 。纹 样 与 青 花 色 系 的结 合 , 朴素 自然 、 象征沉 静 。尤其 是在 表现 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统青花装饰艺术看“设计”吕金泉章晨摘要青花瓷是釉下彩的一种。

从唐代的初创,到元代的成熟,再到明清时期的蓬勃发展,传统青花装饰艺术历经了近千年岁月的磨练和洗礼,为中华民族灿烂的陶瓷文明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不同时期的青花装饰艺术的纹样、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都不一样。

本文以设计为切入点,从传统青花装饰的构图设计,题材选择,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传统青花装饰艺术设计青花装饰艺术起源于唐代,在历经元、明、清几代发展至今,依然生机蓬勃。

所谓传统青花装饰艺术,可以理解为先人留给我们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青花装饰艺术,它是青花装饰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青花艺术历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何为装饰?《中国民间美术词典》对于装饰的解释是:“一般指对于身体、器物、环境等所作的美化。

”①装饰作为一种艺术加工手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原有的图案、造型更加美观,从而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装饰的主体和客体应当有机地结合,成为统一、和谐的整体,进而丰富艺术形象,扩大艺术表现力,加强视觉冲击力,并提高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宏观来说,装饰行为是设计行为的体现,因为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而装饰行为正是这种先经过思考再通过视觉的形式将装饰语言传达给人们的创造过程。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其中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

设计便是人们在造物活动中进行预先的构思、计划,再通过其他方式将其实现。

在传统青花装饰艺术中存在着无数的设计的影子,本文所谈的“设计”,是一种创造的目的、意图,是古代青花画匠将主观意识形态付诸于实践的造物过程。

从传统青花装饰艺术的构图、题材和装饰风格等不同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意识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体现。

一、构图的设计构图指的是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而完整的画面。

构图即国画中所指的布局,南齐谢赫在《六法》中所指的经营位置实则就是指构图。

我们知道,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题材的绘画作品,构图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从实际而言,一副成功的绘画艺术作品,构图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令人赏心悦目。

反之,则会影响其艺术效果,显得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感。

艺术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任何形式,任何题材的艺术都会相互影响,传统青花艺术在过程中也受到了诸多绘画因素的影响,因而始保留着中国画的画风和意境。

构图在青花装饰艺术中尤为重要,一个完整的画面要在有限的陶瓷空间上完美地体现,依靠的就是合理的构图。

但由于青花装饰的载体是陶瓷,受到陶瓷的质地、属性、造型和烧成工艺等因素的制约,使得青花装饰的构图形式从中国画构图形式中逐渐分化,脱离,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独特语言的构图风格。

以元代青花的分层构图为例,元青花瓷器纹饰多达八、九层不等,但由于采用了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将画面分层装饰,因而使画面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此外,元代瓷绘艺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开光的艺术手法,强调了视觉注意的中心部位,突出了主题纹饰,从而使其主次分明,宾主有序。

虽然纹饰密布器身,但既无繁缛琐碎的堆砌之感,又无喧宾夺主的杂乱之嫌,反而更显富丽饱满,可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而四开光或多开光装饰手法的出现则更加显示出元代青花匠人的独特创造力和高超技艺。

这种开光手法的运用,既丰富了传统青花装饰艺术的表现手法,又拓宽了其表现题材,对以后青花装饰艺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元代青花匠人独特的构图设计意识(图1)。

图2为明代永乐时期的“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其构图设计是传统青花构图的典型体现。

由于压手杯体积很小,要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丰富而精致的画面显然不易。

永乐青花压手杯杯壁的装饰纹样以单个青花缠枝莲为基本单位,在构图上运用二方连续的表现手法,使画面产生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波线式纹样。

二方连续的表现手法作为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使得画面相互呼应,更加整体化。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构图的基本原理就是规矩,不论是中国画还是青花瓷,作者对图案的布局排列并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经过缜密的思考或是反复试验得才出的经验之举。

传统青花装饰纹样的构图形式之多,布局之巧,技法之妙,正是设计意识在青花构图上的体现。

二、题材的设计艺术文化是社会的产物,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必定会产生与其顺应的艺术产物,这正是因为人作为社会的创造者为了创造出符合社会审美需求的艺术文化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设计。

题材的设计,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某种特定装饰纹样的原因以及其寓意。

这种“设计”是主观与客观因素的统一,是设计意识在设计对象上的一种体现和升华。

陶瓷工匠们正是由于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再将其转化为创作目的并付诸于实践,才会产生历史上诸多题材的青花艺术珍品。

传统青花的装饰题材非常广泛——花卉、龙凤、翎毛走兽、杂宝、人物故事等都是常见的题材。

清代朱琰在《陶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画名,如嘉靖八年烧造,募工给直。

其画有赶珠龙、一秤金、娃娃、升降戏龙、凤穿花、满地娇、云雀、万岁藤、抢珠龙、灵芝捧八宝、八仙过海、飞雀、牡丹、狮子滚绣球、转枝宝相花……四季花等名,不可胜计。

”②仅是嘉靖朝一年就烧造题材种类如此繁多的官窑青花瓷,那么传统青花装饰的题材之广,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可想而知,真可谓“不可胜计”。

纵观传统青花装饰题材,我们不难发现隐藏其题材背后的寓意,而这些寓意基本都是符合当时的政治需求和时代背景的,它们大多都具有吉祥寓意。

正如李砚祖先生在《装饰之道》中所说:“装饰图案的吉祥主题,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吉祥作为装饰的主题是人生的主题,世俗生活的主题,而不是非人的、异化的主题,它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镜子,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人生的各种需要和方方面面。

所谓‘吉者有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③青花装饰题材中的吉祥寓意既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和美化,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青花装饰题材的发展与人们审美趋向的改变和装饰技艺的提高是紧密相连的。

当然,人们的审美趋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治阶层和王公贵族,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而装饰技艺的提高也需要时代的发展和经验的累积。

明代青花装饰艺术的题材繁多,永乐时期的青花“一束莲”是颇具代表性的题材之一(图3)。

所谓“一束莲”是指画面中绘有莲花、莲蓬,配以茨菰、红蓼、香蒲等水生植物并用丝带扎在一起。

青花一束莲暗含“清廉”之意。

清雍正的玉堂春瓶和永乐时期的“一束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皇帝用来赏赐官员的礼品,瓶身绘以青花缠枝莲纹,用青花莲花寓意“清廉”。

赏赐玉堂春瓶不仅是奖励,更是警示,其用意与永乐“一束莲”如出一辙。

图4为明代晚期较为流行青花高士图残片。

此类装饰图案以民窑多见,画面写意,简洁明了,富有生动的表现力。

“高士图”是古人对高官厚禄的生活目标的一种向往。

画面上往往绘以一名体态纤秀的男子身着官服,头戴官帽,其身后还隐约站立一只鹿,取其谐音“高官厚禄”,借以表达古人对丰衣足食、前程似锦的美好生活的吉祥寓意。

从宏观角度而言,传统青花装饰题材的设计是古代陶瓷工匠对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设计”,同时也是为了顺应社会现状对陶瓷产品的“设计”。

社会形态的改变,导致艺术形态的改变。

古代陶瓷工匠对装饰题材和美好寓意的认识是由社会所决定的,不同时期,不同历史环境下,表现题材和其寓意也不一样。

陶瓷艺人们凭借他们出色的创造力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表现于传统青花装饰中,这就是设计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三、装饰风格的设计所谓“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流派或是一个人的文艺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气派。

总体而言,风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艺术作品或产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与时代特征相符的文化传统、审美情趣、生活习俗等深层次的内容。

从不同角度来看,艺术风格可以划分为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等。

由此可见,传统青花艺术的装饰风格是受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影响而变化,是在历代青花匠人不断创作中逐渐形成的,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是社会的产物,所以古代陶瓷工匠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社会背景下所创造出来的产品也一定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会被赋予一个特定的时代风格,因此具有独特性、多样性和时代性。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里提到:“艺术的装饰性,是艺术中美的部分。

但艺术不仅满足美的要求,而且满足思想的要求,要能从艺术中认识社会生活、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④以元青花为例,元青花是汉族文化、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

元青花一反宋代所追求的含蓄美、自然美,而强调奔放的人工美。

从装饰纹样来看,元青花有饱满型和疏朗型两种。

饱满型的画面层次多,布局繁缛而大气;疏朗型的青花纹饰都由单独纹样构成,画面疏朗,活泼自然。

这两种装饰风格是元代画匠对蒙古族豪迈而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的设计,也是受当时波斯文化的影响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式。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从元青花的诞生到其风行是一个集历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因素为一体的必然过程,其中也包含了与其相关的设计意图。

此外,伊斯兰文化对蒙古人的影响,促使了他们崇尚蓝色和白色以及对繁缛的艺术风格的追捧,对于青花的蓝色钴料和青白釉色而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是蒙古人喜爱青花的原因之一,也是青花得以在元代形成并兴盛的直接原因。

明青花注重绘画性装饰,讲究绘画的工艺技法,无论从青花的发色还是绘画风格而言,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清《陶说》记载“青器,宣青尚淡,嘉青尚浓。

回青之色,幽菁可爱。

”⑤青花瓷到了嘉靖朝,开始使用回青,其特点是蓝中带紫,此时的青花装饰风格浓艳而热烈。

纵观来看明青花,从永乐青花的纹饰的色泽浓烈、势态强盛,到明中期的青花风格的疏淡空灵,再到明晚期的嘉靖、万历时期的繁缛、密不透风。

这是一个装饰风格形成到蜕变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里也蕴含着独特性、多样性和时代性。

当然,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艺术风格,这是由于人们在一段时期内有着相似的审美爱好和审美趋向。

客观而言,传统青花装饰艺术的风格呈现如此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时代背景决定艺术风格发展的大方向,所以说艺术是时代的产物。

时代是不断进步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宏观而言,小至青花艺术,大至人类文明,都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代代陶瓷艺人辛勤劳作,继往开来。

当然,先祖留给我们的并不仅是无数的艺术瑰宝和精湛的手工技艺,更多的是一份精神的寄托和责任的传承。

结语“青花”——一个响亮的名词,一门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手工陶瓷艺术,以它纯净、大方、优雅的艺术形象,征服了世人的审美,赢得了世界的青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