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育文档
实用文档之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实用文档之"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一)学习是在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之间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这些系统,下自26个英文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
他曾设计过一种迷笼,动物必须在笼内做完三种不同的反应,即按压机关、抓绳索和技环之后,笼门才能自动打开。
然后他再仔细观察猫是怎样学会开迷笼的。
他看到,猫被放人笼后,总是表现出明显不安,并企图逃出监禁。
它想从空隙中钻出来,抓咬笼内的板条或铁丝,伸出爪子抓那些可以抓到的东西。
当它使某件东西松动或摇晃时,就继续努力去做。
它并不十分注意笼外的食物,而是在笼内乱抓,似乎本能地想逃出迷笼。
猫不断地挣扎,可以连续十分钟、八分钟地抓、咬、按、钻。
在这种冲动式挣扎中,猫可以通过各种尝试,偶然一下子抓住绳索,触及按钮或拉动拉环,从而使门打开。
这样反复实验,就可以发现,猫在笼中逐渐地减少和排除了那些不成功的冲动,而成功的动作反应则被愉快地牢记。
直到多次尝试以后,猫一进笼,就会以一种确定的方式去触按钮,抓绳,拉环并顺利逃出笼外。
桑代克根据他的实验,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情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可以不必假定动物也有推理与思维。
因此桑代克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联结的形成与巩固,人类所有的行为、思想和活动,都能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二)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建立的。
桑代克在观察动物学习时发现,只要把猫放进迷笼,它就会很快作出反应并经过多次的尝试,最终学会打开迷笼。
他记录了动物解决迷笼问题的行为表现,并把它的反应时间绘成曲线,制成了学习曲线图。
从学习曲线图中可以看到,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动物错误的反应越来越少,正确的反应逐渐增加,最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出形成了联结。
也就是说,动物的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不断尝试和减少错误,并最终在刺激与反应间形成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桑代克 的三大 学 习定律
式方 法 。
1 .桑代克的准备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现象受制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 ,比如 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是
3 .桑代 克 的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 ,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 ,那 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 ,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 应 ,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 ,就会愈加牢 固地与这种
学园 I x u E Y u
2 0 1 5年 第 2 2 期
桑代克的学 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韩佳红 扬 州大学教 育科 学学院
【 摘 要】 美 国心理学家桑代 克通过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提出了三大学习定律—— 准备律、练 习律、效
果律以及一些辅助定律 ,系统地构成 了以 “ 尝试一错误”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学习研究其中的原理对于今 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积极 的意义。 【 关键词 】 桑代克 学习定律 “ 尝试一错误”
的、普遍性的、原理性 的知识容易迁移。先让学生掌握
一
2 0 1 5年 第 2 2期
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 么,认为这样就可以在成功之路 上走捷径 。 但很多时候 ,言传往往起到的效果并不 明显 ,
让孩 子 自己去经 历 ,自己去尝试 , 这 样 的体验 才最 真 实 , 记忆 也最 深 刻 。所谓 “ 失败 是成 功之 母 ” ,让孩 子 自己去 走 ,哪怕走 弯路 甚至 犯错 ,因为很 多路 必须 自己来走 。
知 识加 以巩 固 ,加 深在 脑海 中的 印象 ,对 于知识 的理解
二 桑代 克的 辅助学 习定 律
1 . 类 比反 应 与联 想性 转移 桑代克实验发现,经过迷笼实验的猫 ,在被放入不 同的其他迷笼后 ,会注意新情境 中与原先情境相似的成 分 ,并利用这些相似的成分 ,做出适当的反应 ,从而提 出了类 比反应 的理论 。 联想性转移是指一种情境的活动往往是协同的,它 产生的结果既有它 自身固有性质的因素,又有在它之前
桑代克学习理论与“尝试错误”数学教学策略的应用
桑代克学习理论与“尝试错误”数学教学策略的应用
郑志杰
【期刊名称】《教育导刊》
【年(卷),期】2004(000)017
【摘要】本文作者以桑代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数学教学中,运
用“尝试错误”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对试验课的过程和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创设设疑质疑解疑、参与合作互动的空间,是强化知识联结和记忆的有效策略。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郑志杰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76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桑代克学习理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孟艳君;孙建萍;王丽;李春
莲
2.桑代克学习理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孟艳君;孙建萍;王丽;李春莲;
3.桑代克学习理论在护理突发事件应急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J], 罗晓华;郭彩云
4.桑代克学习理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 贾小莹
5.桑代克学习理论在中职教师教学中的应用 [J], 夏梦; 陈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桑代克学习理论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桑代克学习理论对物理教学的启示作者:何肖平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03期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早在九十年前通过实验研究,提出“尝试错误说”之学习理论(try and error).他将学习设定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而在这个过程中取得满意的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大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这一学习理论,不仅在当时,而且现在仍然闪烁着特异的光彩,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不少宝贵见解,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学习桑代克的这一理论,结合物理教学实践,对物理教学有积极意义和启示.1创造条件给学生以成功的机会桑代克的学习效果律指出:“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都会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人和动物概莫能外.”众人从事各种活动皆有其目标,都有成功之渴望,而一旦取得该活动的成功,就能进一步激发对该活动之兴趣,并由此提出与之相关的进一步目标.对目标之追求,即是人类社会活动之动力.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和达到更新更高目标之过程.学生每达到一个目标,对他本人来说就是一次成功,而教师则是学生经历这一过程的引导者.教师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获得成功.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1.1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认识水平要使学生获得成功,首先要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认识水平,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个性各异、思想活跃、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不尽相同的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情感爱好,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以便使学生获得成功.为此,在担任新班教学时,对学生可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家访等,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状况,同时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达到相互了解和有的放矢起到铺垫作用.1.2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学生追求的目标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大到人生理想,小至日常的一举一动.要实现大目标就必须踏踏实实地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表现在学习中就是要落实到每一节内容、每一堂课、每一道题、每一个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采用启发的方式,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个目标,让学生在每达到一个目标时,就明显地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从中受到鼓舞,并为下一个目标做好准备.例如:初中物理《水的压强》一节的教学中可进行以下教学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演示下端扎有橡皮膜和侧壁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注入一定量的有色水,引导学生观察);(2)组织学生讨论(橡皮膜为什么向下、向外凸?)并得出结论一(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3)提出新问题(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实验探索(实验前先介绍压强计的使用方法);(4)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学生谈实验现象与结论),得出结论二(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5)提出新的追求(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除了跟液体的深度有关外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并实验再探究(对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压强大小的探究);(6)寻求新的发现(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得出结论三(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压强大小是不同的,密度大的压强也大).这样提出问题,追求成功,达到目标,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中不感到“苦”而感到“乐”.1.3布置问题的情景及评价标准应有层次性第二层次是要求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内容,即通过教学要求大部分学生知道杠杆的转动是由力与力臂的乘积的大小共同决定的.同时会对“半明杠杆”问题的作图,如图3和图4所示,要使杠杆静止,或圆柱体通过一个台阶,在此装置中加一个最小的力作出这个力的方向及力臂.第三层次为较高要求:即通过教学使部分学生明确“暗杠杆”问题的作图.如瓶起子、剪刀等在使用时的杠杆作图.我们不能按同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应做到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资质的学生都获得一定的成功(每人都能摘到“桃子”,但大小可以不一),从而产生后继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学困生,更应积极鼓励,耐心辅导,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都给他们以成功的机会.1.4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成功对于学生的成功应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如在教学中可串插一些“某某同学的发现,某某同学的观点、结论”等语言.在学生的试卷或作业本上可作些小批语,如“画图认真、表达准确、观察细微、思路巧妙、解题规范”等,即便是细小的成功、点滴的创见都应尽力挖掘出来,予以肯定,学生会因此而备受激励.对于学生的不成功之处,比如解错习题或者得出了某一错误的论证,也不应简单加以否定,而需在指出错误的同时,尽量挖掘和肯定其中的积极因素,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追求——成功——新的追求”这是成功教育和学习的一个公式,只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2让学生掌握成功的方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是教育工作者的愿望,也是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问题:2.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桑代克的学习准备律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是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初中学生可塑性大,应从早从紧抓好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就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这是获得学习成功,实施成功教育的首要条件.2.2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学生有无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提出问题,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等环境氛围息息相关.为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以下方面:(1)培养学生掌握观察问题的方法;(2)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环境;(3)创设机会并提供时间,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发言;(4)开展每课最佳一问、最佳一答评比.激发学生之提问动机,养成学生之提问习惯,这是纠正当前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没有问题是最大问题”这一现象的有效方法,也是成功学习的重要途径.2.3注重“学、用”结合桑代克的学习练习律指出: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凝聚力,一个联结的失用,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削弱或遗忘.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应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从而促使学生更勤奋地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1)重视有用知识的学习.现代学生不但追求新知识,希望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以付诸实际.教学中在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多讲解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感悟求知即美德之哲理.(2)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应用总结,使学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问题发现探讨法、探索规律实验法、构建解题模型法、等效代替法、实验验证法等.教学时应特别注意,若遇到有关的典型例子则要反复强调,指出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学用结合,在应用中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是获得成功学习的重要途径.2.4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模型,并应用模型来分析解题由于客观事物的千差万别,我们碰到的实际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某个事物之发展过程或某个状态之变化过程往往有诸多因素在起作用.如果我们只注意到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而没有看到事物间所具有的共性,只注意到有很多因素起作用,而没有分析哪些因素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哪些因素的影响微小,甚至可以忽略,便难以找出客观事物变化中的规律.我们学习中的研究方法正是抓住事物在变化中的本质特征,从而找出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同一类型的新问题.所谓模型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突出决定研究对象的本质因素,忽略其非本质因素,而对一个过程或状态建立一个理想化的因素.每一个问题,包括学生做的练习题,就是由这些模型组合而成的,或者说一个问题就对应着一个新的模型.这一问题的实施,在教学中需有长远计划,逐步进行.构建物理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习物理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成功教育的重难点问题.“学习习惯—问题意识—学用结合”这是成功教育和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只要创设充分的条件给学生以时间与机会,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优良的学习方法,为日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桑代克学习理论教学设计
克的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喜 悦的结果加强联结,而厌烦的结果则减弱联结;并简介其对后来的强化理论和学习 动机理论的影响。
2.应用周弘的“赏识教育”的事例设疑,引导学生体验效果律,并引导学生得 出启示:及时奖励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成功
3.结合实验中猫的饥饿状态,讲解桑代克的准备律:准备律是指有机体准备采 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 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并简介其对后来的学习动机理论的影响。
此外通过经典实验的分析和引导及对现实学习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现象进行探究的兴趣为未来的教育心理学家的诞生做准备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摘要:行为主义以其实证的可操作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为人类研究学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现在有许多人认为行为主义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理论,认为受行为主义理论指导的教学就一定是不好的。
本文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要义出发,辨证分析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不足和对现代学习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学习理论是揭示人们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以指导人们学习的理论。
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大多数早期心理学家往往都比较偏爱对学习,尤其是对学习过程的研究,并对这一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作出了贡献。
这些研究结果大大增进了我们对学习的理解。
心理学家们始终不懈地在寻找探析学习这种现象的新方式,由于各人的观点、视野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界最重要的三大派系,它们对学习的实质各有不同的认识,行为主义所研究的属最广义的学习,即个体在行为活动中获得行为经验的历程,偏重于行为的习得、习惯的养成和不良行为的矫正等。
纵观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理论都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为依据,即: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他们否认人的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存在,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是可见、可测量的实际行为,在他们看来,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一切复杂的行为,都可以用环境的作用加以说明,由于环境的结果养成各种习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oodworth曾说:“行为主义是一种宗教的宗教。
”这种评价足以说明其无与伦比的地位。
行为主义作为一个极富影响力和魅力的心理学流派,在西方心理学界占支配地位长达半个多世纪,在其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几乎每一位代表人物都以学习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来形成和完善其理论体系。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导读: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L.Thomdike。
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课件制作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大定律,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课件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桑代克,三大定律,Authorware课件制作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Thomdike,1874-1949)是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19世纪末,他通过著名的“饿猫打开迷箱”实验研究了动物学习“尝试—错误”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在20世纪30年代,桑代克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这三大学习定律对于我国早期的教学理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那么,他的学习理论对我们的学习、教学有什么启发指导作用呢?本文以高校教育技术专业Authorware 课件制作教学中的一次课为例来分析探讨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桑代克的三大定律“饿猫打开迷箱”公布于1898年。
在实验中,桑代克把一只饿猫关入迷笼(问题箱)中,笼外放有鱼和肉,笼中有一踏板,触动踏板笼门可被打开。
猫在笼中得不到食物,于是乱咬、乱蹦,直到后来偶然碰到踏板,笼门打开,才取到食物。
而后又将猫放回笼中,猫仍然需要经过乱咬、乱跳等过程才能到笼外取得食物,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猫的无效动作逐渐被摒除,打开笼门所需的时间逐渐减少。
最后,猫一入笼内,就能打开笼门取得食物。
通过这些实验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而刺激-反应的联结就是通过学习过程建立、加强和组织起来的,联结的加强决定于三种因素:一是“重复”、二是“效果”、三是“准备”。
据此,桑代克提出了众多学习定律,其中主要有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准备律(Lawof readiness):在神经原上,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传导就引起烦恼。
教育学之父及其三大学习定律并举例
教育学之父及其三大学习定律并举例桑代克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创始人,一生贡献颇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学习理论。
而这一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比较热门的考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联结-试误说。
他通过猫开笼取食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学习是通过盲目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并提出了三大学习定律进行说明。
具体来说就是一下三大定律:一、准备律准备律强调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个体要有预备性的反应,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预备。
例如一个家境优渥的学生不爱学习,那我们探究原因时就会发现是其没有学习的需要,即缺乏学习的动机,所以导致不愿学习。
这就是准备律的体现。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更有利于学习。
二、练习律练习律强调当学习者形成某种联结后,正确的重复就会加强这个联结,而如果不进行重复,可能就会减弱联结。
在我们的学习中,老师经常布置习题去练习就符合练习律的表述。
当然,练习也要讲方法,如果只是单纯的重复,那并没有实际的帮助。
因为桑代克同样强调在练习中给予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是否正确是有利于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光要练习,并且要知道练习的是对是错。
三、效果律效果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的联结。
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那么他原有的联结就会增强或保留,而如果得到的是一个不满意的结果,那么联结就会减弱。
例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考试过后会更愿意学习,就是因为他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继而增强了他的联结。
因此效果律被称为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以上就是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以单、多选的形式考查,单选题主要考查对三个定律的理解,多是例子型反选。
而多选题主要是考查三大定律的组成,只需识记三个定律即可。
下面我们结合几个题目进行说明:1.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内容,这体现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的联结理论
《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一、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首创,后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赫尔、斯金纳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完整的联结理论。
桑代克于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的实验是饿猫学习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1898)。
图4.1是桑代克的实验迷笼装置之一。
图4.1 桑代克迷笼实验装置之一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图4.2是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图4.2 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摆脱潜伏期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又进行了大量的人类学习实验。
桑代克依据其动物和人类学习的实验材料,创立了学习的联结说。
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有如下几个基本点。
第一,在桑代克的学习观点中保留着17、18世纪英国联想主义哲学思想中有关观念联想的某些成分,同时又受到当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情境""反应"的解释上。
桑代克所用的"情境"一词,虽然有时也称为"刺激",但其含义同后来行为主义所用的"刺激"一词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育文档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一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1.桑代克的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现象受制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比如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是提前有所准备而且很充分的,那么当老师提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便乐于去回答并且被提问会很高兴。
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在学习当中预习是很重要的,会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大概了解,清楚地知晓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薄弱环节。
预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有充分的准备,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同时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会更加乐于接受。
2.桑代克的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对一种情况的任何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随着该反应与情境联结次数的增多,以及联结的平均强度的增大和延续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给学习者进行练习,所谓“熟能生巧”就是练习律的一个反映。
多加练习,可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
练习应及时,“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读,口生”就是这个道理。
在刚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一项技能时,多进行练习巩固,掌握会更扎实。
比如,在刚学会开车之后,就需要在路上多进行练习,掌握多种路况,这样才能学会学好;如果刚学会之后搁置几年再开车就又会忘记。
但是练习并不是盲目的,练习应采取分散的形式,集中练习往往容易使学习者疲劳,对学习产生厌恶,而使联结无效。
要坚决避免开夜车、搞突击的学习方式,过度的练习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
所以当今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实际效果并不好,这样会让学生麻木,给学生过多的负担。
同时应教会学生科学地复习,并不是仅仅依靠次数多而奏效,还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3.桑代克的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那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会愈加牢固地与这种情境相联结。
相反,失败降低了这种联结的强度。
这里,满足意味着奖励,失败意味着惩罚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32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投稿邮箱:jyxdhbjb@课程与教学行为主义在 20 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按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华生桑代克,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等,新行为主义则以托尔曼、班杜拉为代表[1]。
行为主义早期代表华生桑代克注重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认为学习就是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1]。
新行为主义代表托尔曼提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就是个体的内部因素(如认知)。
学习的发生是在个体内部因素调节作用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斯金纳进一步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模式不但考虑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且考虑到对行为结果的强化,他的强化理论在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
班杜拉进一步提出人自身的作用,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而提出“社会学习理论”也称“模仿学习理论”[2]。
一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桑代克认为联结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的成功。
“尝试与错误”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修正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使正确反应不断增加,而错误反应不断减少,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2]。
桑代克提出形成刺激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学习的主律"。
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式。
练习律:联结的强度取决于使用联结的频率。
效果率: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
后来桑代克认为奖赏的效果比惩罚的效果更好,而特别强调奖赏的作用。
桑代克首先注意到奖赏的强化学习作用,为后来强化理论的深入研究开辟了途径。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学习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B.F. Skinner)提出的。
他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的,认为通过外界刺激的强化,可以增强人的行为。
桑代克学习理论被认为是解释行为变化的最重要理论之一,它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学习是行为变化的结果。
这是桑代克学习理论的最基本原则,即只有经历外部刺激,才会引起人的行为变化。
比如,当一个孩子犯了错,收到父母的惩罚时,他会觉得恐惧,并且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第二,刺激-反应关系是学习的基础。
这种关系是桑代克学习理论的核心,它指的是外界的刺激会引起人的反应。
这种关系是可以观察到的,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
第三,强化是学习的动力。
强化的作用是通过改变外部刺激的强度来增强行为的发生频率,从而促进学习。
这是桑代克学习理论的核心,也是它与其他学习理论的重要区别。
桑代克学习理论有一系列的应用,包括教育、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
在教育中,桑代克学习理论被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在心理治疗中,桑代克学习理论可以帮助病人通过强化正确的行为,减少不良的行为,从而改变病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此外,在行为矫正领域,桑代克学习理论也被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犯罪者通过强化正确的行为,减少不良行为,从而改变犯罪者的行为。
虽然桑代克学习理论有许多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过于强调外部刺激的作用,忽略了内部因素的作用。
其次,它也忽略了学习的心理本质,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此外,它也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因素,即学习过程中个体的主观意识。
尽管有一些局限性,但桑代克学习理论仍然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它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发展。
桑代克学习理论的应用不仅仅限于教育,而且还可以用于许多其他领域,如心理治疗、犯罪行为矫正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对中学教育方法的启示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对中学教育方法的启示作者:雷献华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06期【摘要】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是其理论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对现代的教育,尤其是对中学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特别是进行课改之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对中学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将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应用到中学的教学当中去,不仅有利于其理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当前的中学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试误学习理论;中学教育;启示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立者,同时他还是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
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实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饿猫的研究),提出了对学习问题的系统见解和理论。
他的学习理论享有很高的声誉,在随后的进半个世纪里一直支配着美国该领域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而且也为以后的学习理论像人本主义、认知理论、动机理论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当然,他的理论和提出的规律在我们现实的教学上也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1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和五条从属的学习律,三条主要学习律分别是:准备律、应用律和效果律,五条从属的学习律分别是:多从反映、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联接转移、类比反应。
桑代克在后期还对试误学习理论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比如:对学习律的修改,使学习律从属于效果律,并且对效果律也进行了重大的修改。
2我国中学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的中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之后,相较之前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其中教育理念进一步先进,课堂上的创新逐渐得到体现,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而且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课堂上多媒体的应用也为教学内容教授提供了更多的形式,但是在发展完善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第一、重视应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教育过程中太重视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英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修订的过程。
他将学习分为两种类型: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
他认为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互动探索来构建知识结构。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例如,在一堂语言课上,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探索语言知识的规律和应用。
通过参与和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其次,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的反思和修订。
他认为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思考和行为。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提供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例如,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一个开放性问题,并要求学生讨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通过反思和讨论,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改进。
此外,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还强调学习的社交性。
他认为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共同构建知识。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创造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和合作的环境。
例如,在一堂历史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历史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还强调学习的个性化。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节奏。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在一堂英语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提供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和练习。
通过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一、联结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二)联结主义的不足与其他所有理论一样,联结主义也存在不足。
作为遗传决定论的典型代表,桑代克过于重视遗传因素对人类的决定意义,他提出未来学习的可能性将以优生学和科学管理教育为基础的构想。
桑代克说过:“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
”这与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大相径庭。
他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强调“人类的天生智能,也即智慧的基因,从一种可以与狗和猫的基因相比较的状况向着可以产生伟大科学家和思想家的状况变化,即使在相当不利的环境中,也产生了诸如亚里士多德们(Aristotles)、但丁们(dantes)、牛顿们(Newtons)、斯宾诺莎们(Spinozas)、巴斯德们(Pasteurs)以及爱因斯坦们(Einsteins)。
”强有力的展现出桑代克支持遗传决定论。
基因是智慧的遗传基础,因此自人类问世以来,学习能力可能在数量上或力量上有所增长,并能在将来进一步增长。
那么优生学的可能性将成为未来学习者类型的必然趋势。
但是从公平主义的角度出发,“人生而平等”,优生学观点是对儿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否定,在现在的基础教育理念中是不可取的。
二、联结说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启示桑代克的联结说与三大学习定律相辅相成,不仅在心理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当今时代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产生着深远影响,尤其是面对中小学生乃至幼儿教育都有实际意义,只有将这些定律正确迁移到教学中才能发挥其真正效用。
(一)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个学龄儿童初等教育阶段,由于学前辅导班的普及,入学时儿童的个别差异还是普遍存在的,教师要把握这一现状,可以对入学的儿童做简单的学前测试,发现儿童中的差异性,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从而确立整体目标与分目标。
初等教育是孩子面临正规教育的起点,每个儿童的机会都应均等,如果在该阶段就以学习成绩划分儿童水平,对于年幼的他们是不公平甚至会造成一生的影响。
桑代克连接学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桑代克连接学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学院:音乐与影视学院姓名:陈玲学号:09515470谈桑代克学习律对教育的启示——对于音乐教育的启示桑代克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其创立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对我国课堂教学实践一直具有重要影响。
但是,这一面向普通学科的理论能否对偏重情感培养的音乐学科产生泛指导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谈谈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规律。
一、准备律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启示桑代克的理论与以往不同,它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而且是以动物实验来推知人类的。
在他的实验中,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他发现用于实验的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
否则,猫很可能在那里睡觉不做任何动作。
对于人类来说,可以这样解读,当学习者处于一种埘学习有所期待的准备状态时,如果这个期待得以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
因此,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这就是所谓的准备律。
我们知道,动机足学习者进入某项学习时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同时,也决定学习者采用何种学习策略。
因而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是教师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题。
遗憾的是,对音乐的学习准备不足令人满意的。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曾专门就中小学生喜爱音乐与喜不喜欢上爵乐课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约有95%以上的当代青少年都是音乐爱好者,但却有20%左右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产生这‘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学习准备不足,或者说没有学习动机足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音乐一直不是高考科目,甚至连学期末考试都没有。
因此,学生既无学习成绩或升学压力。
也没有这方面的学习动机。
即使个别学生有,也只是那些少量的艺考生。
另一方面来自个体的主观原因是,教师长期以来把音乐上成技能课,作为专业课的培养,这与学生肤浅的认为,学习音乐就足学唱一些流行歌曲的土观愿望背道而驰,也就足说,学生的学习动机虽有,但不对,同时,教师又没有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牛没有学习准备,因此,也就谈不上兴趣学习了。
浅探桑代克的学习律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浅探桑代克的学习律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作者:陈惠华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06期摘要:桑代克(E.L.Thotndike)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教授,他的学习理论在美国的影响延续整整半个世纪。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桑代克还提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准备率(law of readiness);练习律(law of exercise);效果律(law of effect)。
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早期的教学理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笔者认为,这一理论,在新课标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设计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桑代克学习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语文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45-01桑代克(E.L.Thotndike)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桑代克还提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准备率(law of readiness);练习律(law of exercise);效果律(law of effect)。
笔者认为,桑代克这一教育学习理论,在新课标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准备率(law of readiness)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准备率(law of readiness):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且安排合适的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就涉及到了教学者对学习者的动机刺激问题。
动机是学习者进入某项学习时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走向积极的目标,同时,也决定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
准备率原则下,要想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拥有心理准备状态,那么语文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充分注意对学生课前准备即预习工作布置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
1.桑代克的准备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现象受制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比如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是提前有所准备而且很充分的,那么当老师提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便乐于去回答并且被提问会很高兴。
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在学习当中预习是很重要的,会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大概了解,清楚地知晓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薄弱环节。
预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有充分的准备,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同时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会更加乐于接受。
2.桑代克的练习律
练习律是指,对一种情况的任何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随着该反应与情境联结次数的增多,以及联结的平均强度的增大和延续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给学习者进行练习,所谓“熟能生巧”就是练习律的一个反映。
多加练习,可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
练习应及时,“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读,口生”就是这个道理。
在刚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一项技能时,多进行练习巩固,掌握会更扎
实。
比如,在刚学会开车之后,就需要在路上多进行练习,掌握多种路况,这样才能学会学好;如果刚学会之后搁置几年再开车就又会忘记。
但是练习并不是盲目的,练习应采取分散的形式,集中练习往往容易使学习者疲劳,对学习产生厌恶,而使联结无效。
要坚决避免开夜车、搞突击的学习方式,过度的练习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
所以当今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实际效果并不好,这样会让学生麻木,给学生过多的负担。
同时应教会学生科学地复习,并不是仅仅依靠次数多而奏效,还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3.桑代克的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那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会愈加牢固地与这种情境相联结。
相反,失败降低了这种联结的强度。
这里,满足意味着奖励,失败意味着惩罚①。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论,来运用奖赏和惩罚措施,用奖励,比如表扬、微笑、糖果等,一般奖励会增强学习者的联结。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用奖赏,少用惩罚。
在学习中进行奖赏更有利于学习的成功。
间隔时间的奖赏也是很有效的,这样可以使联结保持时间更长久更稳固。
有时惩罚暂时避免了错误行为,但未必会产生积极的反应,它仅仅是防止错误的发生,甚至有时候还会导致“怀恨在心”“冤冤相报”的现象产生。
二桑代克的辅助学习定律
1.类比反应与联想性转移
桑代克实验发现,经过迷笼实验的猫,在被放入不同的其他迷笼后,会注意新情境中与原先情境相似的成分,并利用这些相似的成分,做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出了类比反应的理论②。
联想性转移是指一种情境的活动往往是协同的,它产生的结果既有它自身固有性质的因素,又有在它之前存在的其他情境或情境组成成分的因素。
这两个原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习的迁移。
“教会学生学习”“为迁移而教”是现代教学的突出特征。
教学的内容应是适合于迁移的,一般来讲,基本的、普遍性的、原理性的知识容易迁移。
先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特点,然后了解其本质之后,引导学生解决同类问题,进而迁移到更广的知识。
除此之外,还应教给学生发生迁移的过程,并进行迁移学习训练。
如教算术应用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应用题做例子,必须还有较多的类似应用题存在,使学生学会解这道题后,能解决更多类似的应用题,让学生真正懂得“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在学生进行迁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给学生做出表率,体现自己教学的示范性。
2.心向原理
进行学习时,学习者会对学习情境中的某些因素进行自动筛选,而将某些因素过滤掉。
运用到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
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主动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从而给予他们合适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不断追求上进。
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就要求教育者创设出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育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尽力防止学生上课分心。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在学习中发现乐趣,而不是被迫去接受,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加行之有效。
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不考虑学习环境,不适合学习者目的的教学,是违背科学的,注定是要失败的。
任何一种特定的心理定向或心理态度或心理倾向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
桑代克认为,所有这些,归根结底是由联结和准备所形成的(不论是原来就有的联结或准备抑或后来获得的联结或准备),包括那些形式多样的联结。
凭借这些联结,满意和讨厌依附于某些心理事件上。
桑代克对于心理定向的理解是机械的,有一定局限性。
他把学习仅仅认为是一种联结,是一种外部的刺激作用,把一些在动物身上所做的实验结论应用于人,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
同时,他并没有提出人本身存在的一些认知特点。
同一个刺激对于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反应,说明在刺激与反应中间存在着一个中介因素。
这个中介因素是包括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
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们有思维、认知的能力,自己可以对外界刺激进行辨别与理解,同时还会进行加工与重组。
同时,人们又是具有感情的,对不同
的刺激会有不同的动机需求和好恶区别。
三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 1.
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每个人成长都是由无数个尝试的机会组成的。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担心那些弯路会使孩子的时间被浪费掉,于是告诉孩子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认为这样就可以在成功之路上走捷径。
但很多时候,言传往往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自己去尝试,这样的体验才最真实,记忆也最深刻。
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让孩子自己去走,哪怕走弯路甚至犯错,因为很多路必须自己来走。
2.教师可以运用试误理论来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自己主动去解决一些问题。
比如在计算一道应用题时,先让其思考,然后自己去发现是哪里出错了或者哪个地方不明白。
其次,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尝试中发现的错误,提供一些切实的方法与指导,同时学生自己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识的哪一环境有疑难。
同时,错误的尝试给学生的记忆比较深刻,在这一环节之后错误率会降低。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尝试,通过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使学生自己从中进行审视、体验和反思③。
3.试误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学生在创造与创新能力上比较欠缺,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教学体制中的一些弊端。
传统的教学总是把固定的死知识灌输
给学生,让学生记住这才是对的。
而学生在其中并没有思考为什么,也没有自己去尝试探索这个知识的过程。
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允许他们尝试错误,在自己尝试当中,发现一些认识错误时,及时给予帮助与解释,这样的效果会更加,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桑代克依据尝试与错误学习观,通过动物实验而提出了著名的学习三定律,对今天的教学显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于今天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教育意义,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
主要表现为:他将动物学习的一些规律完全应用在人类身上,而没有将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加以区分。
人类具有社会性,拥有复杂的思维与想象力,能够通过语言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因而人类的学习比起动物要复杂得多。
桑代克的整个学习理论带有机械主义色彩,忽视了人类的内在心理环节,没有重视内在的学习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桑代克在此领域所做的成就,在教学中我们应取其精华,加从利用。
注释
①爱德华?桑代克.人类的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②杜月红.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J].大众心理学,2004(2)
③张宁.由“试误论”反思学校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