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6章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
![市场失灵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d6549e0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0.png)
市场失灵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市场失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自由市场或竞争市场系统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产生理想结果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是由于市场中存在各种市场不完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因素导致的。
市场不完善是市场失灵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当市场无法满足某个特定需求或无法产生某种理想结果时,市场失灵就会发生。
例如,当市场中缺乏竞争或存在寡头垄断时,价格可能被人为操纵,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
此外,市场还可能无法提供公共物品,如道路、桥梁、公园等,因为这些物品的消费无法排除他人,市场无法有效提供。
外部性也是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原因。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除买卖双方外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正面外部性指交易对第三方产生正面效应,如免费公共服务。
负面外部性则指交易对第三方产生负面影响,如污染和噪音。
由于市场无法内部化这些外部性,导致市场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
信息不对称也是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
当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市场的效率就会下降。
信息不对称发生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其中一方可能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导致市场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公平。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方往往比买方掌握更多关于车辆质量的信息,这可能导致买方支付过高的价格。
为了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干预措施,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市场行为、提供公共物品、纳税和补贴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实施经济政策和调整税收制度等措施来促进市场的正常运作。
总之,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产生理想结果的情况。
市场不完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可以采取干预措施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以确保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80823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d.png)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决策行为的社会科学。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种经济学派别,沿袭了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深受世界各国的学者和决策者的关注和接受。
本文将解释一些西方经济学中常见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且重要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可用数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某种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供求关系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的附加效用。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当消费者增加其消费量时,每单位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
这意味着消费者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对同一商品或服务的附加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理论对解释消费者行为和价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弹性弹性是指市场供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度衡量了需求或供应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度高意味着消费者对价格变动更为敏感,供应弹性度高则意味着生产者对价格变动更为敏感。
弹性的理解有助于企业确定价格策略和政府制定税收和补贴政策。
四、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的概念将经济决策与效益比较联系在一起。
在制定决策时,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选择。
五、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公共物品或产权问题引起。
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的副产品或影响会给其他人带来影响。
公共物品是指一旦提供给一个人,就会利益所有人。
产权问题是指资源或财产所有权不能得到明确确认,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
六、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实际产出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力、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资源配置等方式实现。
第6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第6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5f1c5cff19e8b8f67c1cb9aa.png)
(2)公共管制 比如自来水和电力公司中,这种解决方式是常见 的。政府不允许它们任意收取高价格,而是对它们的 定价进行限制。 尽管在许多场合政府扮演着反垄断的脚色,但并 非总是如此。专利制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许多国 家的专利法允许专利持有者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获 得垄断地位,作为对公开其发明内容的一种交换。 支持专利制度的主要理由有三个方面: 第一,专利是对发明的重要激励; 第二,专利可以刺激企业的投资,因为专利制度 提高了竞争对手的模仿成本; 第三,专利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因为申请专利就 必须公开发明的主要内容;
五、市场行为---信用中介机构 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心是如何得到私人 信息。私人信息是付出代价才能得到。 在现实中又存在虚假信息。 这时就需要专门从事这种收集信息、
分析信号的机构。
第二节
政府干预
一、政府干预的理由
第一,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存在。
第二,恶性竞争和垄断的存在。
第三,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
(1)纯公共物品:是指同时具有非排他性
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如:国防、外交
(2)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不完全排他性
和竞争性的产品。
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煤
气、天然气
一类是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
2、公共物品的典型案例
(1)公地悲剧 the tragedy of commons :
3、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 政府对垄断的限制主要运用以下两种公共 政策: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以及管制垄断企
业的行为。
(1)反垄断政策 反垄断政策是通过反垄断法实现的。反垄 断法使得政府可以用各种方法保护竞争。它们 允许政府阻止大企业合并以形成垄断地位。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与外部性](https://img.taocdn.com/s3/m/b19141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1.png)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与外部性公共物品与外部性是西方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点公共物品是指能够同时被多个人使用而不互相排斥的物品。
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并不妨碍他人继续使用,而非排他性表示无法排除某个人的使用权。
公共物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非排他性: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被直接排除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之外,即使没有为公共物品付费也能够享用其利益。
2. 非竞争性: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公共物品的机会。
3. 难以收费: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很难对个体的使用行为进行准确计量并向其收费。
二、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外部性是指个体的生产或消费行为所产生的某种效应对其他个体或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
可以从正面或负面两个方向来分类外部性。
1. 正面外部性:当个体的生产或消费行为给其他个体或整个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时,称之为正面外部性。
例如,教育的正面外部性包括提高整体人力资本、促进社会和谐等。
2. 负面外部性:当个体的生产或消费行为给其他个体或整个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时,称之为负面外部性。
例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都是负面外部性的典型例子。
三、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联系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紧密相关,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1. 公共物品与正面外部性的关系:公共物品的提供往往会产生正面外部性,进而带来社会效益。
例如,一座公园对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2. 公共物品与负面外部性的关系:一些公共物品的使用可能会产生负面外部性,特别是在过度使用的情况下。
例如,公共交通系统的过度拥堵会给周围的居民和其他车辆带来不便。
四、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管理与解决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管理是经济学和政府政策的重要领域,旨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公平利益的实现。
1. 公共物品的供给:由于公共物品的难以收费性质,政府往往扮演着供给者的角色,通过税收或其他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需求。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2(专科)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2(专科)](https://img.taocdn.com/s3/m/9d0310e926fff705cc170a5c.png)
形考任务2(第六章至第九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1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1道,共20分)1.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经济成本。
2.短期边际成本是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相交点被称为收入相抵点;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
4在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长期边际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本。
5.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6.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时入限制、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四种类型。
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8.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它按照自己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而不像完全竞争企业那样是价格的接受者,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9.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异化竞争。
10.现代寡头理论就是运用博弈论来研究寡头行为。
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12.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成反方向变动。
13.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
14.经济租是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则超过的这部分收入(生产者剩余)。
15.正常利润是一种特殊的工资,其特殊性就在于其数额远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到的工资。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6ac40d6240c844769eaeeca.png)
4. 外部性的受害者的政策取向以是否具有经济效率为取向, 因此有3种处理方式: ① 受害者应当得到赔偿 ② 在某些条件下,应对受害者征税 ③ 只要受害者的人数足够大,不论外部性是可减少还是不 可减少的,为了有效率地对待受害者,就不应使用补偿的 方式. 5. 庀古关于外部性理论的政策建议是排污收费.科斯的观点 是重新安排产权.并且,在科斯条件下,庀古税或补贴将 造成资源配置失误.
① ② ③
四.外部性和产权
产权不明晰是外部性的一个典型来源。经济学 中关于外部性与产权的关系有大量文献。根据科 斯定理,如果外部性的制造者和手受害者之间不 存在交易成本,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永久产权,将 会产生最优结果。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能够 通过重新明确财产所有权解决外部性带来的问题。
五. 科斯条件下的庀古税—外部性影响人数较少的 情况
本章小节
1.根据西方经济学有关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经济效率理论,环境 污染破坏的外部性影响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 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整,以减少外部性的 影响. 2.外部性对”价格”的影响及其调整:环境外部性影响了消费 者消费效用最大化,降低了消费者效用的价格预期.根据商 品的边际替代率,要提高消费效用水平,必须由外部性的制 造者支付一个负价格,即对环境污染破坏者征收相应的费 用。 3.外部性影响资源最优配置,其调整的对策是:存在外部经济 性时运用社会补偿机制促进外部性生产者提高产量;外部 不经济性时运用税收机制对污染者征税.
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的应用
一.外部性对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二.外部性的帕累托最优定价
分不可减少的外部性和可减少的外部性,两者虽然区别显 著,纠正资源 配置偏差的政策措施可能不同,但是除特例外,基本政策适 用两种情况.
解释经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经济效应
![解释经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经济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8ae592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8.png)
解释经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经济效应经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经济效应经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是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对经济效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经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经济效应,并分析它们所带来的影响。
一、经济外部性经济外部性是指一种市场交易所产生的效应,对于市场之外的其他个体、企业或社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并不在价格机制中得到充分反映。
经济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
正向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活动对于其他个体或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一座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可以带动酒店、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兴盛,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这种正向外部性对整个经济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负向外部性则是指一种经济活动对于其他个体或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例如,工厂的排污可能污染周边的空气和水源,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这种负向外部性需要通过政府的干预和管制来解决。
经济外部性的存在使市场无法完美地分配资源,因为各个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只考虑了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外部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的方式来内部化外部性,使市场能够更加有效地运行。
二、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个体使用的物品,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可能性。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机会,例如,公园的草坪可以供所有人共享,无论有多少人使用,都不会影响别人的使用。
非排他性则表示难以排除某些人的使用,例如,广播电视节目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发送给每一个家庭,无法切实排除某些人的接收。
公共物品的特性导致私人市场无法有效供应,因为私人供应商无法通过出售公共物品获取足够的收益。
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提供公共物品,以提供公众所需的基本服务,如道路、公园、公共卫生等。
三、经济效应经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存在对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效应。
首先,经济外部性的存在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abc7b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2.png)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B. 资源的配置和收入的分配C. 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D. 以上都是答案:D2. 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是指()。
A. 经济主体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B. 经济主体总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C. 经济主体总是追求他人利益最大化D. 经济主体总是追求非经济利益最大化答案:A3. 需求法则表明()。
A. 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B. 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C. 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D. 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答案:B4.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在短期内可能获得()。
A. 正常利润B. 经济利润C. 亏损D. 以上都是答案:D5.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
A.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满足感增加B.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满足感减少C.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满足感不变D. 随着消费量的减少,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满足感减少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供给()。
A. 生产成本B. 产品价格C. 生产技术D. 消费者偏好答案:ABC2. 以下哪些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A. 国民收入B. 通货膨胀C. 失业率D. 企业利润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影响需求的因素()。
A. 商品价格B. 消费者收入C. 消费者偏好D. 生产成本答案:ABC三、判断题1.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答案:正确2. 经济利润是指企业总收入减去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后的剩余。
()答案:正确3.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在长期均衡时可以获得经济利润。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答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满足感减少。
这一规律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表现在,消费者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调整自己的消费组合,以达到效用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9b61d0d700abb68a882fba0.png)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经济学原理第6版—曼昆)微观部分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14.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17.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8.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19.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0.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1.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2.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3.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4.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
25.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26.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7.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8.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9.竞争市场:有许多买着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是市场.30.需求量:买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大一微观西方经济学知识点
![大一微观西方经济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e673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d.png)
大一微观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供求关系。
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一学生应该掌握的微观西方经济学知识点。
一、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
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得到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边际效用理论有助于解释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和需求曲线的形状。
三、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费用。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管理费用。
可变成本是随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资。
了解生产成本有助于企业决策和市场竞争分析。
四、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竞争者的数量和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产品定价、市场份额和企业利润等方面产生不同影响,理解市场结构对于企业战略和政府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五、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根据价格弹性的大小,可以将需求或供给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
价格弹性的理解有助于企业决策和市场预测。
六、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指企业生产或经营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付出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比较有助于企业决策,通常企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最优产出。
七、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实现社会最优福利。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问题。
外部性是指市场活动对不参与交易者或第三方造成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正外部性)或负面的(负外部性)。
西方经济学考试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考试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c3dacdbd15abe23482f4dc5.png)
名词解释: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间的差额。
2边际替代率:指消费者在保持同等程度的满足时,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之间的比率。
3替代效应:其他情况不变特别是替代品的价格不变,价格下降意味着该商品的替代品变得相对昂贵,消费者被吸引减少替代品的购买转而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从而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有替代品的价格相对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叫做替代效应。
4收入效应:其他情况特别是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的,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可以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叫做收入效应。
5机会成本:指放弃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将同样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高价值。
6规模经济:指生产者采用一定的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规模扩大,使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的现象。
7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在用一时间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根据每个消费者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而为每单位商品制定不同的消费价格;二级:根据不同的购买量和消费量而确定不同价格;三级:垄断厂商将消费者划分为两种或以上类别的阶层,对每一阶层收取不同的价格。
8纳什均衡:指这样一组策略组合:第一:在该策略组合中,每个居中人的策略都是给定其他局中人的策略情况下的最佳反应,第二:该策略具有自我实施的功能。
9公共物品:指供给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
1 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具有排他性,2 公共物品的供给不具有竞争性,3 外部性,4 生产的规模性和自然垄断性。
10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活动所施加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11科斯定理:只要法定权利可以自由交换,且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法定权利的最初配置状态对于资源配置效率而言就是无关紧要的。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ee7fd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0.png)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范文一:《微观经济学》论文第一章:经济学导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而西方经济学就是要找到最大限度缓解这对矛盾的方法。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说明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
欲望是指人们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
根据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解释,人的欲望或需要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和保障需要;社会需要(如爱情、归属感等);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欲望或需要的层次来考察,较低层次的欲望或需要一旦相对地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欲望或需要。
资源的有限性,是说明针对人类的欲望而言,用来生产物品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
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可分为自由取用物品(free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goods)两种。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即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价格一数量组合关系。
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
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因此,构成需求有两个条件:①有购买欲望;②有购买能力。
例如,某个城镇有10万户居民,居民对电冰箱的需要量是每户一台,但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只有1/10的居民对电冰箱有支付能力,这样,该城市对电冰箱的有效需求就是1万台。
需求包括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
个别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指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总和。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人们欲望的满足绝大多数依靠经济物品,而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就是稀缺性。
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和资源总是有限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ad96c1b910ef12d2bf9e744.png)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第二章商品价格决定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同时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的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9.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
10.点弹性:是指在自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小时,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变动率的对比。
11.弧弹性:是指在自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时,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变动率的对比。
12.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1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4.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曲线。
西方经济学课件 微,第六章外部性公共物品
![西方经济学课件 微,第六章外部性公共物品](https://img.taocdn.com/s3/m/7acd4c5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4.png)
Chapter 1
10
产权界定(明确权力)或制度安排
• (1)上课每人有权力抽烟;女同学只能跟抽烟者谈判贿赂、 补偿抽烟者,市场能实现均衡,但大课堂交易成本高。
• (2)பைடு நூலகம்课(4节课)只能有节制地抽烟,每人1、2、3、 4、…N支烟。例如,每人可以抽1支烟; “抽烟权”可以自 由交易。不抽烟者可以出让抽烟权并获益。
第六章物品分类
外部性公共物品与政府
Chapter 1
1
四种物品
排 他 性
竞争性
Chapter 1
2
什么是外部性?有几种类型?
1,生产和消费行为给他人带来非自愿的成本 或收益,却不承担成本或得到补偿。
2,好坏之分 :外部成本;外部收益; 3,共有物品与外部成本 4,公共物品与外部收益
Chapter 1
Chapter 1
16
• 3)卖者征税①每部汽车征销售税 60,新的供求函数? ②新的市场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③买者实 际支付的单位价格及购买量?买 者实际总支付④ 卖者销售价格、
税后平均收益、总收益、税后总 收益⑤ 政府税入? ⑥ 买卖双方 税负分担⑦剩余变化及效率。
Chapter 1
17
3)答案
• (3)为了减排降污,颁布上课每人无权抽烟的法令。要想 抽烟,去购买可交易的“抽烟指标”,例如40人的课堂有10 个指标,经过拍卖或自由交易得到指标的人才能抽烟。
Chapter 1
11
【重点案例学习】
• 外部性问题如何解决?征税与补贴.例如汽车 生产的供求曲线分别:S=2P,D=300-P。
西方经济学基础外部性与公共物品.pptx
![西方经济学基础外部性与公共物品.pptx](https://img.taocdn.com/s3/m/f06268b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3.png)
企业污染。如生产铝制品厂家, 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粉尘,污 染空气危害周边居民健康。由 于生产铝的社会成本远大于生 产者的成本,市场均衡量大于 社会适合量。
第6页/共20页
第十节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一、外部性
㈢解决外部性办法 1、外部性私人解决法——科斯产权理论 上述所讲,外部性产生是因为私人成本
第十节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一、外部性
㈠外部性定义及分类 2、外部性分为:正外部经济(外部经
济);负的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
⑴正外部经济:如果这种活动为社会其他成员来了利益或好处, 而行为主体不能由此得到补偿,那就被称为正的外部经济。
⑵负外部经济:如果这种活动损害了社会其他成员利益,而行 为主体却不用为此付出成本,那就是负外部经济。
府干预显得大有必要。
税收: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通过征税,数
额等于该企业为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使该企业 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补贴: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进行补贴,使私人利益 等于社会利益。
第10页/共20页
第十节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二、公共物品
西方经济学论述的主要时私人物品,例如衣食住行。水
果、衣服、旅店、房子、汽车等等。我们这里讨论公共 物品。
㈠公共物品定义及分类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区别 ⑴私人物品特性:
私人物品在消费上,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竞争性:如果某人某人消费了某一个商品,则其他 人就不能在消费该商品。
第二排他性:可以阻止别人使用某样物品(比如通过付
款)。
第11页/共20页
使市场均衡量少于社会适合量。
受教育的成本假设是固定的。由于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经济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0b0500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6.png)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经济学理论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提供了有关公共政策和资源分配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经济学理论,并分析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是指无法排他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无法排它意味着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其他人使用该物品,而非竞争性则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享受。
在公共物品理论中,存在着“自由骑马者”问题,即个人会选择免费享受公共物品,导致资源过度消耗。
为解决这个问题,公共物品可以通过政府提供和融资来保证其供给。
二、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除参与者之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
正向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其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教育、卫生等领域。
负向外部性则是指经济活动对其他人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污染和噪音等。
由于市场无法内部化外部性,政府需要通过征税、补贴和管制等手段来纠正外部性问题,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布坎南提出的,它基于个体的理性行为假设,分析政府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官员和政治家也是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者,他们的决策往往会受到利益集团和选民的影响。
因此,政府决策存在着囚徒困境和选民操纵等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为政府的决策制定和政策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收入再分配理论收入再分配是指通过税收和福利制度来减少贫富差距的一种政府干预手段。
收入再分配理论研究了贫富差距对社会经济稳定性和公平性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社会公正。
纳税和福利政策的设计要兼顾经济效率和公平性,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
五、社会保险理论社会保险是指通过政府干预来保障公民在退休、失业、生病等不可预见风险面前的经济安全。
社会保险理论研究了社会保险的制度设计、资金筹集和风险共担等问题。
张军《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与一般均衡分析)
![张军《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与一般均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b574b5284ac850ad024283.png)
张军《西方经济学》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与一般均衡分析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选择题1.完全竞争厂商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这说明()。
A.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影响商品价格B.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C.厂商面临的需求是完全无弹性的D.行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答案】B【解析】厂商面临的水平需求曲线意味着厂商对市场价格的变动完全有弹性,一旦价格偏离均衡位置,其需求都将降为零。
因此,厂商是一个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行业需求曲线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供给的增加会降低价格,除非()。
A.供给是完全无弹性的B.需求是完全有弹性的C.需求量增加D.需求高度缺乏弹性【答案】B【解析】需求完全有弹性表示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产量的水平线,无论供给是否增加,价格都不会改变。
3.完全竞争市场上,当MR MC=时,厂商将()。
A.必然能得到最大利润B.不可能亏损C.必然得到最小亏损D.若获利润,则利润最大,若亏损,则亏损最小【答案】D【解析】厂商在MR MC>,降低利润;若在成本线=时达到均衡,继续生产则MC MR以下,则MR MC=使得厂商的亏损最小。
4.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A.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C.一条水平线D.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答案】A【解析】行业需求曲线由总体市场供求来决定,因此与价格成反比,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5.如果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平均收益AR 小于短期平均成本SAC ,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AVC ,则厂商将( )。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c680adb90d6c85ed3ac671.png)
名词解释1.失业率:指失业人数在劳动力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即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2.市场失灵: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一般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
3.规模经济: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化情况。
4.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记成MPL.5.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6.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行为的成本或收益自动外溢到其他经济主体身上的现象。
寡头:又称寡头垄断,指为数不多的销售者。
寡头垄断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7.可变成本:指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称为VC。
当产量为零时,可变成本也为零。
产量越大,可变成本越高。
固定成本:指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大效益。
8.偏好:消费者的偏好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
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是根据某些客观指标或者基于心理感受而给出的主观判断。
9.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简答题1.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和布伦贝格、安东等人(共同提出来的)。
他们依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该假说的前提是: 首先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已的收入,进行消费。
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
年轻和中年时期阶段,老年时期是退休以后的阶段。
一般来说,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 对称的,即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如通常所说的“买的不如卖的精”说明卖方知道的情况 比买方知道的情况多。
14
二、市场失灵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果卖方知道的信息多于买 方知道的信息,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不一定刺激消 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如果卖方知道的信息少于买方知 道的信息,提高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不一定刺激生产者 的供给,这就是市场失灵(即价格无法有效的调节供给 和需求)。
1.什么是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 家庭或厂商的影响,亦称为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 2.外部性的分类 外部性有时产生有利影响,有时会产生不利影响。 按照其产生的影响不同,把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 不经济。 3.外部成本 4.外部收益
2
二、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
1.社会成本 2.社会利益 社会利益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在一 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 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社 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 利益形态。
9
图6-3 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
10
二、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的以上特点会带来“免费搭车”,即人们 享用某些产品或服务时并不减少其他人享用,即使后者 不付钱。这种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导致供给太少甚至没有, 即私人不愿意提供这种物品,而这些物品又是一个国家 或社会所必需的,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如果缺乏 这些公共物品,我们的生产和消费便要受到相应的影响。
17
第四节 垄断与市场失灵
垄断产生的主要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人为 因素及自然条件等过于集中,所以自由的市场经济不可 避免地会产生垄断。 垄断的存在造成的危害: 效率低下。因为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MR=MC)决定的垄断产量时对应的产品价格高于边 际成本。 社会缺乏公平。因为在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MR=MC)决定的垄断产量处,厂商有垄断利润存在。
16
四、委托代理制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 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 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使经营者拥有所有者不掌握的私 人信息,并用以损害所有者利益来追求经营者利益; 由于信息不确定,所有者无法全面通过企业绩效考 核经营者行为; 由于信息不完全,所有者委托代理者的契约也往往 是不全面的,会产生一些纠纷,于是产生所有者和经营 者的委托代理问题;
15
三、逆向选择及防止
由于市场上的商品有好有坏,消费者又无法得知到 底哪个是好产品,哪个是伪劣产品,于是消费者对该产 品产生普遍不信任,不愿意出高价买产品,而价格不高 的好产品又不愿意出售,坏产品却很容易卖出,于是出 现次品充斥市场。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 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当交易中的一方对 交易可能出现的风险状态比另一方知道的更多时,便会 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第6章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学习目标
理解外部性、公共物品、市场失灵的含义; 理解微观经济政策及政府失灵的含义; 了解市场失灵及政府失灵的原因; 了解外部性与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垄断与市场失灵; 掌握解决外部性的办法; 掌握科斯定理及产权的重要性。
1
第一节 外部性
一、外部性、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
18
第五节 微观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包括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 际经济政策。微观经济政策是根据微观经济理论而得出 来的。这是本节所要介绍的内容。
19
一、政府介入市场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大量政府介入市场的行为。 如制定反垄断法、最低工资法、农业价格支持政策、控 制污染法、保护消费的规定、职业许可证规定等。 政府管制不同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 所进行的调控和调节,即所谓政策调控(如通过财政货 币政策影响私人经济部门的运行)。政府管制的主要理 由:纠正市场失败。
3
三、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
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即使在完全竞 争的条件下,最终都将造成资源配置失当,不能实现帕 累托最优状态。 1.外部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2.外部不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3.帕累托最优
4
图6-1 外部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5
图6-2 外部不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
四、通过产权界定和市场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科 斯定理)
11
三、公共物品和政府
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提供,但并非所有的公共产品 都是由政府提供的。如果能找到解决“免费搭车”问题 的方法,有些公共产品就不需由政府提供。制度的变更 和技术的改进能避免某些“免费搭车”现象。 现在,人们将公共产品分为两种,纯公共产品和准 公共产品。所谓纯公共产品就是同时满足非竞争性和非 排他性的产品,他只能由政府依靠税收组织生产。所谓 准公共产品是指有竞争性,是没有非排他性的产品,即 排他性成为可能。一旦如此,准公共物品就不一定非要 由政府生产不可,它也可以由私人企业生产。高速公路 就是一个例子。
12
四、公共政策的选择
公共物品的提供影响到几乎所有居民的生活,政府 必须对公共物品的建立作出选择,简称为公共选择。公 共选择有两个基本特点:其一,它是建立在对消费者偏 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其二,关于提供公共物品是集中 做出的。“多数票”机制是西方国家使用最为广泛的公 共投票进行选择的原则。
13
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7
五、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对策
(一)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有: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 慈善行为、外部性的内在化、签订合约。但是,私人解 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 (二)外部性的政府解决方法 1.征税和补偿 2.企业合并 3.明确产权 4.政府管制
8
第二节 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
1.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区别 私人物品是指消费者从市场上所购买的各种商品或 劳务。它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竞争性是指消费上的排 他性。 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比较 如图6-3所描述的,同时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的私人物品为B;同时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的公共物品称为纯粹公共物品D;而非排他性或非竞争 性不太明显的一些公共物品称为半公共物品,为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