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俘虏改造的历史经验
1980年第74号文件
1980年第74号文件
1980年,中共中央发布了第74号文件---《关于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问题的复查处理意见》。
在文件中,中央明确了如何对待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的问题,并且制定了重新审查、妥善处理方法。
这一份文件,是吴成德、杨玉环等战俘盼星星盼月亮盼望出来的文件。
为了这一份文件,志愿军被俘人员奔走呼号,仅吴成德一人就写了数十封上访信。
他们想要一个说法,想要组织给他们一个公正的结论,不想含冤而去,也不想蒙尘。
要知道,战俘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受制于特殊的历史影响,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战俘并不是很友好。
吴成德的后半生就是战俘地位反转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痛苦,但是他们最终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得到了想要的结论。
同年,原180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志愿军被俘最高级别将领)享受军级待遇,结束了几十年的受苦生涯。
当政治遗留问题被解决后,吴成德终于能重返家乡,再见家乡父老。
1996年3月,吴成德去世,享年84岁。
在他去世之后,他的老领导向他送去了花圈,对他的一生还是持肯定态度。
但是,对于吴成德的评价,网民们还是爆发的一定的争议。
在以往的讨论中,仍旧有人认为吴成德“唯欠一死”。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将军死沙场的理念十分深,战俘就好像是不该存在一样。
对于这个问题,我知道不是一时一刻就能解决的,但是我仍旧认为,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战俘,不应该思想太过极端。
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改造国民党战犯纪实
2022年 第1期 下 / 总第932期51记忆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改造国民党战犯纪实文文张家腾 王向辉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俘虏了很多国民党军官,其中包括高级军官。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作为战犯被关押改造,大部分都获得了特赦。
他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走出战犯管理所,成为一名新中国的公民,并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工作。
以思想改造,使战犯彻底摒弃旧有的反动思想人的思想一经形成,是很难改造的,尤其是国民党战犯。
让他们放弃几十年的信念,认识到自己的罪恶,是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可谓难上加难。
思想改造不像劳动锻炼那样一目了然,必须通过细致的观察、正确的分析,才能逐渐了解犯人的真实思想,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沈醉的思想改造在战犯中可算突出一例。
他在11年的改造过程中,有不少思想问题,有的已解决了,有的解决得不彻底。
比如,他对戴笠的感情很深,无法忘怀。
戴笠曾经对他很照顾,有提拔、奖掖之恩,这种私人感情他一直无法割舍。
每到戴笠摔死那天,他常提醒在一起改造的军统老同事。
管理员知道这件事后,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站在他的角度,指出他没有称赞戴笠反共反人民的做法,只是在私情上怀念他,这不是太大的错误。
这件事对沈醉的思想触动很大,他亲身体会到了共产党对战犯的宽大政策,在以后的改造过程中,他的态度明显好转。
1950年,中国派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
关押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原国民党将领们大都认为,志愿军是不可能战胜拥有现代化陆海空军装备的美军的。
杜聿明在经过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教育后,思想有了转变,再加上他与美军打过交道,在一定程度上熟悉美军的战法。
因此,他写了一份有关志愿军作战的建议书和美军武器装备与作战特点的材料。
志愿军前线的捷报传来,也让战犯们认识到,一个强大的中国民党战犯在看自办的墙报特赦战犯大会记忆主持人:高宏然 gaohongran3国已经站了起来,战犯们必须认认真真接受改造,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战犯管理所组织他们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人民公敌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三十年》以及其他理论书籍和参考资料。
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策反工作的成功经验
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策反工作的成功经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策反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国民党军进行有效策反,其成功经验在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是中共策反的实践基础,把握国民党军内部的矛盾变化是策反工作的前提条件,协调细节、掌控全局是策反成功的有效保证,起义发生的偶然性是策反实践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策反实践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发挥统帅和民众的双重作用是策反实践的关键动力。
中共对国民党军的策反工作是以秘密战线为主的革命的两面政策,它既是中共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统战政策的一种实现方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的实现。
中共策反国民党军起义作为中共党史的一部分,是解放战争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侧面,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中共策反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国民党军进行有效策反,丰富了我军的对敌斗争经验,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光辉典范。
一、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是中共策反的实践基础中共从民主革命时期不同阶段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形势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社会矛盾与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变化,对阶级之间以及国民党同一阶级内部不同派别、势力进行区分,提出策反国民党军的策略,进而将这一策略因地制宜地应用于革命战争的实践之中,并在执行中不断深化对国民党内部矛盾与国民党军起义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不断检验、调整、完善对敌的策反策略和实践计划,从而实现中共的策反策略与客观的革命形势在策反国民党军的实践中的统一。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坚持正确区分和对待国民党内各派别、阶级的政策,在对国民党军进行分化和瓦解的斗争中,尽量避免矛头指向与顽固派立场有分歧、反共态度不坚定、军心动摇的派别力量,使中共的对敌工作得以全面、深入开展并且取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周恩来在1948年1月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应该记住毛泽东同志的统战方针: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利用矛盾,各个击破。
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斗争场合都是坚定不移的原则。
要了解那个多数一直要包含到敌人营垒中的少数开明分子。
我军俘虏工作研究
我军俘虏工作研究对我军俘虏工作相关问题的研究,大多数学术成果以战争年代我军宽待俘虏的实践历程为背景,研究性质一般以史实回忆和经验总结为主,而系统解读我军俘虏工作这一主题的学术成果和理论研究并不多见。
对比当前战时俘虏处置问题相关的内容更多地散见于军事史、战争史和心理战等研究中,并不全面系统的现实状况,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有关我军俘虏工作的重要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对有关内容进行了专题归纳,丰富拓展了以往的研究视角。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和量化分析法等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军俘虏工作这一主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细致的分析。
首先从我军俘虏工作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出发,系统阐释了与课题相关的概念,解析了战争年代我军俘虏工作创立发展的历史背景。
其次着眼我军俘虏工作的理论基础,分析战争年代以来我军俘虏工作运行实施的思想根基、人道精神、法理渊源和规则尺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相关军事理论、我军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国历代军事法制中蕴含的善俘观、国际人道法关于俘虏待遇的相关规定等对我军俘虏工作产生的具体影响。
再次采用历史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剖析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重要战争时期我军俘虏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系统梳理了俘虏工作的具体做法,回顾总结了战争年代我军俘虏工作的成功经验。
而后立足对比各个战争时期我军和外国军队俘获人员的死亡率、转化率、投诚率等客观数据,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更为令人信服地阐释我军俘虏工作的优越性,进一步增添定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最后研究探讨了信息化战争给我军俘虏工作提出的严峻挑战和要求,通过分析当前我军俘虏工作这一领域存在的矛盾问题,从创新发展思路举措、系统设计、科学谋划任务流程等角度提出了完善的建议,确保充分保障我军俘虏工作在未来战争中的职能履行。
本文详细阐释了我军俘虏工作的理论基础,梳理完善了战争年代我军俘虏工作的实践历程,全面论证了我军俘虏工作的卓越成效,科学借鉴了美军战俘事务制度建设和实践经验,探索研究了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俘虏工作方式方法,系统阐明了加强我军俘虏工作建设的思路举措,以期将这些对策建议纳入日常的军事演习和训练中,逐步规范我军战时俘虏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谈谈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谈谈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教训: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日侨归国考——20世纪50年代中日关系一瞥
政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未归国人员提供释放、调查、慰问的便利”的决议,并据此请求中国红十字
会帮助调查在华日侨和协助他们回国事宜③。
日本人民期望在华日侨回国的诉求与新中国政府筹划协助日侨归国的行动,在朝鲜战争打打谈谈
他们绝大多数生活在大中城市,主要从事教育、科技、医疗、工矿企业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少数生活在农
村,并在土地改革中与中国农民一样分得房屋与土地。但是,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牵挂,也使不少日侨
决定回国。对此,凡愿意回国之日侨,中国政府均予以积极协助。据统计,新中国成立至 1952 年,从中
国大陆回国的日侨有 500 多人⑤。
载,日本各界人士纷纷写信或打电报给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表示欢迎和感谢,
“震动了援护厅”,日本
政府也表示“积极采取措施使侨民归国”⑦。
1952 年 12 月 4 日,日本政府根据外务大臣冈崎胜男、外务省亚洲局局长倭岛英二等人建议,通过印
①
②
钱嘉东、王效贤:
《周恩来与中日关系述论》,
产,工厂、商店等准予日侨出兑;对回国日侨的劳保待遇、安全保卫等作出具体规定④。这是新中国协助
日侨回国的基本政策。
这次会议还起草了中国政府的《公开声明》,但该“声明”于 1952 年 12 月 1 日以《关于在中国的日本
侨民的各项问题 中央人民政府有关方面答新华社记者问》为题,向全世界发表。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中
《日本学论坛》2002 年第 3 期;张志坤、关亚新:
《葫芦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侨遣返的调查与研究》,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10 年,等。
④
⑤
中国在战争中的战俘问题与处理
中国在战争中的战俘问题与处理战争是人类社会中最残酷、最痛苦的事件之一,它不仅带来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伴随着大量的战俘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战争中面临的战俘问题以及其处理措施。
一、战俘问题的背景战争中的战俘是指被敌方军队俘获的士兵或平民。
在中国的战争史上,战俘问题是一个常见且严峻的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的战乱中经历了多次战俘问题。
二、中国战俘问题的历史回顾1.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面临着大规模的战俘问题。
由于中国的军事实力相对较弱,难以与日本军队抗衡,因此大量的中国士兵被俘。
这给中国政府带来了重大的负担和挑战,同时也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朝鲜战争时期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积极参与,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对美军产生了重大压力,使得大量美军士兵被困、被俘。
中国政府在处理战俘问题时坚持人道主义原则,尽可能提供基本生存条件和待遇。
3.中越战争时期中越战争是中国与越南之间发生的一场严重冲突,导致大量战俘产生。
中国政府在这场战争中通过与越南进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战俘问题。
同时,中国还为战俘提供了相应的援助和救治,确保他们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三、中国战俘问题的处理措施1.国际法准则中国政府在处理战俘问题时始终遵循国际人道法的准则。
无论是在国内法律还是国际法律的框架下,中国政府都确保战俘得到合理的待遇和保护。
2.人道主义原则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导向来处理战俘问题。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朝鲜战争还是中越战争中,中国政府都提供了适当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援助,确保战俘能够过上基本的人类生活。
3.外交手段中国政府还通过外交手段,与相关国家进行战俘问题的协商和谈判。
通过外交渠道的开展,中国政府破坏了战争对抗的僵局,并努力争取战俘的自由和回归。
四、中国战俘问题的启示中国在处理战俘问题中展现了一系列良好的处理措施和经验,对于未来的战俘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解放军里有多少国军俘虏兵
解放军里有多少国军俘虏兵内战时被吸收进解放军的俘虏占全军30%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俘虏政策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一般都让俘虏自由选择去留。
但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补充自己,削弱国民党军队,中共是“基本上不释放”俘虏的。
这些俘虏兵的加入,无疑充实了解放军的兵力,战争后期俘虏兵占了全军30%左右,到了1949年更是达到70%到80%。
1945年中共的俘虏政策:基本上不释放,削弱国民党军队,增加我军之补充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俘虏政策是基本上不释放俘虏的,而是把他们改造成“解放战士”,以壮大自己的力量。
1945年10月16日,《中央关于战俘处理办法的指示》阐明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俘虏政策:“为了削弱国民党军队,增加我军之补充。
”中共曾以“本人人有用之原则,基本上不释放”,概括这一时期政策的特点。
[详细]不过,这一政策带来了负面效果,国民党士兵听后害怕被俘而顽强抵抗。
另外,中共还要管俘虏的吃喝拉撒,加上有些俘虏特别是官佐不易改造,管理、教育成本很大,给解放区的民众带来了沉重负担。
于是从1946年开始,中共调整俘虏政策,释放部分顽固不易改造的俘虏。
[详细]俘虏顶用,陈毅称“我们的营长不如人家的班长”中共的士兵大多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受过多少正规训练;相反国民党军队的士兵素质都比较好,战术素养高。
所以,中共喜欢用俘虏兵。
譬如,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俘虏74师8000多人,因为74师士兵素质特别好,是模范师,受过非常正规的训练,每个士兵起码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解放军里的连长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平。
74师8000多俘虏被分到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里,陈毅说这些俘虏兵真顶用。
1947年底,陈毅做报告说明华东野战军为何打仗打得好,总结了一条经验,就是会用俘虏兵:“我军勇敢固然好,就是一排排的集团冲锋,当把敌人冲下去时,牺牲的人也是一排排的。
这种冲锋一遇到顽强的敌人,伤亡就更大,说明我军没有很好的战术是不行的。
第六讲-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发展
1946年10月8日,新四军第1师第2团作出 《关于开展功劳运动的决定》,将记“功劳簿” 扩大为全团群众性的“功劳运动”。团政治处编 写了“关于功劳运动部队讲话要点”,进行思想 动员和规定具体办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符合战 士特点的宣传口号:“有功报功,论功行赏,赏 罚严明”,“功劳簿上留名字,荣祖耀宗传百 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有了功劳还要苦 劳”,“人民功臣,个个尊敬”,“有了功劳不 骄傲,功劳上面加功劳”。全团建立了“三证”: 个人有功劳证,功劳跟人走,调到哪里也光荣; 连队有个功劳簿,集体荣誉,永远光荣;家里发 个功劳状,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立功运动由此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发端。
(二)瓦解敌军的典型案例
1.开展高树勋运动
高树勋是西北军旧部,时任国民党 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8军军 长,一直受蒋介石集团的排挤、歧 视。1945年8月1日给八路军副总 司令彭德怀写信,表示愿意合作。 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 邓小平得知消息后即派人展开工作, 刘伯承亲笔回信,使高树勋深受感 动。10月30日,高树勋率部近万 人在邯郸前线起义。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第六讲 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发展
(一)立功运动——英雄主义教育的尝试
立功运动是在过去创造战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 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的 一种新的更通俗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第六讲 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发展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第六讲 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发展
王克勤是个解放战士,他勇 敢作战,帮助战友;入了党, 当了班长;将自己的技术传授 给新战士,生活上关心新战士, 用切身经历启发大家的阶级觉 悟;把全班分成几个互助组, 在战斗、工作、生活中互相帮 助。全班战士团结一心,屡建 战功,成了模范班,涌现出四 个英雄模范,王克勤也被评为 一等杀敌英雄、带兵模范。王 克勤的事迹很快在第六纵队和 晋冀鲁豫军区推广,“王克勤 运动”由此开展起来。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国军俘虏为何迅速变身“共产主义战士”
国军俘虏为何迅速变身“共产主义战士”在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自恃兵力强大、装备精良,认为可以在几个月之内消灭被讥为‚土包子‛的中共军队。
但是,战争的进程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兵力较少、装备落后的解放军在短短三年中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了几百万国民党军,不仅国民党、美国、苏联没有料到这样的结果,甚至共产党也没有料到胜利来的如此之快。
事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许多将领都认为,共产党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解放军是有信仰的军队,而国民党军队没有信仰,连蒋介石自己到台湾后都承认:国军‚这种没有灵魂的军队自然非走上失败道路不可‛,可以说是共产党的精神力量压倒了国民党物质力量。
因此理解解放战争的一个关键就是:解放军如何获得这种信仰?特别是周恩来曾提到,三年解放战争中280万国民党俘虏兵加入了解放军,占到1949年解放军总人数的65-70%。
这些俘虏兵(时称解放战士)原来并不信仰共产主义,甚至深受国民党反共宣传的影响,被俘后短期内却被塑造成勇猛的共产主义战士,这场规模宏大的信仰皈依是影响解放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发现以诉苦会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是促成这场信仰皈依的重要形式。
信仰皈依的道路在历史上常被分为渐悟和顿悟两种,渐悟是指缓慢的、渐进的觉悟,而顿悟是指突然的、迅速的觉悟,诉苦会推动的信仰皈依大致可以归入顿悟这一类。
在信仰传播的历史中,这类的群众集会一直是非常有效的形式,在秦和平的《基督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史》中描述了‚奋兴会‛在传教中的魔力,有时甚至能致人疯癫。
在当代美国很强势的基督教福音派的传教活动中,这种群情激愤的群众集会仍是主要形式之一。
在关于解放战争的论著中,往往对于领袖、名将的运筹帷幄关注较多,而笔者认为,数百万普通士兵的信仰皈依是更加具有决定性的要素。
当年的共产党人常自豪地宣称自己拥有一种神圣的信仰,著名的民主社会主义者熊彼特和罗素也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现代宗教。
马克思是一位严肃的社会科学家,马克思的学说中包含有很多严肃的社会科学内容,但实践中的共产主义运动更多的是一种富于理想主义激情的信仰,中国革命道路上牺牲的数百万革命烈士绝大多数都没读过《资本论》,甚至其中多数根本不识字,但这并不防碍他们成为不怕死的强悍的共产战士。
战俘——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新四军老战士吴金锋潜心研究战俘问题
2020.12铁军·岁月TIEJUN·SUIYUE我的父亲吴金锋是一位新四军老战士。
他1942年从上海奔赴苏北寻找新四军,编入一师一团二营五连,随部队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4月,父亲奉命参加总政文化部组织的采访团,对英勇回国的抗美援朝被俘伤病员进行采访。
这些被囚禁的英雄们在美军战俘营中冲破美蒋特务压力,高举爱国旗帜,反抗美军和国民党特务虐杀战俘暴行,浴血奋斗坚决回国的事迹使他深受感动。
1983年,父亲从解放军总政治部离休,由于对朝鲜战争刻骨铭心的经历和心中所存疑虑,他对志愿军战俘问题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研究。
为了获得准确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他自费到志愿军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调查,通常先是带着介绍信到当地的民政与公安机关查寻档案,根据线索逐个找人面谈。
有时为找到偏居一隅的归国战俘,他常常不辞辛劳,下到偏辟农村,沿着乡间小路登门拜访。
每次出发,短则二三个月,长则半年,调查的脚步遍及东北三省、山西、湖北和四川等地。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他当面采访了100多名回归大陆的志愿军战俘,又在各地公安机关中收集到近300人的自述材料。
在走访中他经历过非难的白眼,但更多的是有公正之心的人为他提供方便,使他感受到人民群众内心的善良和实事求是的心声。
通过调研,他清楚地认识到战俘问题是在朝鲜战争后期被美国当作向我施压和争取利益的筹码。
按照国际法与惯例,战争之后,参战双方应相互交还全部战俘。
但美国为在政治上打击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蓄意利用战俘问题在全世界给我国抹黑。
在板门店的谈判桌上,美国代表高声说:共产党的战俘,“已表示战争也好,和平也好,他们永远不愿回到共产党那边了,宁死也不愿回去。
战俘们不愿回去,我们不能不给予他们以庇护,如果硬是把他们送回去,那是不人道的,那就等于把他们送到火坑里去。
”于是,一场围绕战俘问题的严重斗争开始了。
多数志愿军战俘要求回国,美方却抛出所谓“甄别”手段,声称要按战俘的意愿送他们到大陆或是台湾。
忆解放后遣送战俘的一段经历
哗变,警惕他 们隐藏武器 、弹药。尽 管我军代表 曾多次
动 员 收 缴 武 器 , 但 仍 有 顽 抗 不 缴 的 。 经 个 别 深 入 思 想 工
胡 宗南部 官兵大部 分是河南 、陕西人, 因此要 经成渝 公 路来渝, 由我们遣 送到武 汉交 中南军 区转送 回原籍 。她
接着说,要注意 的是这些被 遣送 的人员思想反动 ,特 别 是下 级军官 多是国 民党西安 战时干部 训练 团 ( 简称战 干
成立管训组 、资遣组,对 沿途下船 回乡的填发资遣证, 并按步行里程天数发给路 费。在船上,我们组织战俘学 习时事,讲解全 国解放 战争的形势,消除战俘 的抵触情 绪。因为其 中一部分是胡 宗南部的连 、排长,都是西安 战干团毕业的,思想反动 ,他 们手臂上 、背心上都刺有 “ 忠党 爱国”4 - ¥蓝色 字样 ,表示忠于 国 民党的决心, 我们 非常注意这些死硬分子 ,提 防他 们煽动俘虏逃跑 、
一
川东 区党委 责令 J 东行署 民政厅成 立训练大 队, 负 i I
责收容川东各地 及川西军 区、川南军 区遣送来渝战俘,
对其进行管训 、资遣。川东行署 民政厅 副厅长刘湘屏兼 任 大队长,奉节县 一起 义县长罗某任 副队长 ,二野军大 三分校 一总 队调派一个 中队 ( 学 员做 工作人员,我就 连)
放军各部抽调一部分干部 组成 军事代表 团,参 加处置 、 改编工作,一大批 自愿 回乡的战俘 ,必须交 由各 地方军
区及 民政 部 门资 遣 还 乡, 以安 定社 会 秩 序 。
遣 送第一批 战俘到汉 口
1 5 年4 9 0 月,我 们从 南温泉校 部徒步 行军到 达黄桷
垭川东行政公 署报 到。这里是私 立南 山中学 旧址,我们
我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上]
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上)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刘晶芳前言欢迎来到中国求索网,今天我们这一讲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49年夺取全国政权,一共是28年,在这28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走过了非常曲折的道路。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的14年,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也就是大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以及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在这两次胜利和失败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大了又小了,到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陷入了绝境,那么遵义会议以后,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了大的发展,在抗战八年中,中国共产党由3万多人发展到100多万,军队也由3万人发展到100万,根据地从一块发展到十几块。
到了抗战结束,解放军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军队,正规军120万,有了党员120万,有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在这种情况下,敌我力量对比是比较悬殊的。
当时蒋介石国民党他们有正规军430万,我们共产党虽然有100多万正规军,但是和国民党比,我们力量还是弱小的,相当于它的1/3不到。
除了这个之外,国民党占领全国的国土是有76%的份额,而共产党只占全国国土的24%,从人口方面看,国民党统治区占全国人口是71%,而共产党的根据地人口只有全国人口的29%。
不仅这样,蒋介石他当时威望是非常高的,这张图片是抗战胜利时,上海庆祝抗战胜利的游行,大家看这个图片是上海外滩,游行群众众多,彩车上贴着四个人的头像,第一个是蒋介石,第二个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三个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第四个是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经过了抗战他的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成为了全世界反法西斯的四大领袖之一。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欢度南京时,那里是万人空巷,都来欢迎蒋委员长,蒋介石当时掌握了全国的政权,经济利益都归他支配,占了那么多的国土,有那么多的人口。
不仅如此,他还得到了国际上美国的支持。
在1945年8月14号,通过《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获得了苏联支持,这个条约得到苏联支持应该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在这个条约中是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致中国外长王世杰的照会,这个照会里有几条重要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苏联政府同意予中国道义上与军需品及其他物资援助,此项援助当完全供给中国中央政府即国民政府。
中国对战俘的政策
中国对战俘的政策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残酷的一面,战争中无论是胜者还是败者,都会有大量的战俘。
在中国古代,对战俘的政策多是处死或奴役,而在现代,随着人权意识的提高,中国对战俘的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对战俘的政策。
一、历史上的中国对战俘的政策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对战俘的政策一直是处死或奴役。
在中国古代,对战俘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处死。
在古代,战争中俘获的敌人通常都会被处死,这是因为古代中国的战争观念认为杀死敌人是一种荣誉,而放过敌人则是一种耻辱。
例如在《史记》中,就有许多关于战俘被处死的记录。
2. 奴役。
在古代,战争中俘获的敌人也会被奴役,成为主人的劳动力或娱乐工具。
例如在《左传》中,就有许多关于战俘被奴役的记录。
3. 捐献。
在古代,战争胜利后,俘虏也可以被捐献给国家或宗庙,作为贡品或祭品。
例如在《史记》中,就有许多关于战俘被捐献的记录。
这些对战俘的处理方式,都反映了古代中国战争观念的特点,即“杀敌为快”、“俘虏无用”、“敌人即是奴隶”等。
二、现代中国对战俘的政策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权意识的提高,现代中国对战俘的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中国对战俘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战俘的权利。
现代中国对战俘的处理方式,首先是要保护战俘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精神权、人格尊严等。
在战争时,中国军队会严格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法规,对待战俘要遵守《日内瓦公约》等国际法规的规定。
2. 依法处理战俘。
现代中国对战俘的处理方式是依法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等法律法规,对战俘进行审判或处罚。
对于犯有战争罪行的战俘,中国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 促进战俘的人道主义交流。
现代中国对战俘的处理方式也包括促进战俘的人道主义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中国军队会为战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同时也会与战俘进行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交流活动。
4. 释放战俘。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俘回国与复员安置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俘回国与复员安置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受了巨大的战争损失,许多中国士兵被日军俘虏。
然而,随着抗战进入尾声,中国战俘们开始陆续回国并接受复员安置。
这一过程是中国战争史上的重要篇章,本文将探讨抗日战争中中国战俘回国与复员安置的情况及其影响。
一、战俘回国的途径与过程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士兵被日军俘虏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战场上的投降、被困孤岛及虏掠行动等。
当中国士兵被俘后,日军通常将他们关押在集中营或劳工营中,并严加看护。
然而,随着战局的逆转,中国军队逐渐取得优势,一些中国战俘得到了解放,并开始回国。
中国战俘回国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首先,战俘需要接受相关部门的身份审查与调查。
中国当局需要确认这些战俘的身份信息,了解他们在被俘期间的遭遇,并了解他们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对于那些在战俘期间表现出勇敢和忠诚的士兵,中国当局通常会给予表彰和荣誉。
其次,回国的战俘需要等待交通工具的安排。
由于交通不便以及日军控制下的地区存在风险,战俘们需要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顺利回国。
最后,回国的战俘需要经过身体检查与治疗。
由于在俘虏期间缺乏适当的医疗条件,许多战俘在身体上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他们需要得到医疗机构的帮助与康复。
二、复员安置的政策与措施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制定了一系列复员安置政策与措施,旨在帮助战俘们平稳过渡到正常生活。
首先,中国成立了专门的复员安置机构,这些机构负责协调战俘的安置事宜。
他们与各级政府、军队以及社会各界展开合作,确保战俘能够顺利回归社会。
其次,政府为那些失去工作的战俘提供了就业援助。
通过开设职业培训班、提供职业介绍和创办农场工厂等方式,政府努力帮助战俘们找到新的工作机会。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低息贷款、免费医疗和住房补贴等,以确保战俘们能够在经济上得到适当的支持。
三、战俘回国与复员安置的意义中国战俘回国与复员安置的过程不仅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必然结果,更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孟良崮战役后,为何对整编74师俘虏一个不放,还全部提高一级待遇
孟良崮战役后,为何对整编74师俘虏一个不放,还全部提高一级待遇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战争由此开始。
在华东地区,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和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于1947 年1月合并改编为华东野战军,先后多次迎战来犯的国民党军,战果辉煌,仅俘虏兵总数就多达261395人。
俘虏较多的战役有:津浦路中段(徐州至济南)反击作战,俘28037人;苏中战役(即七战七捷)俘31200人;两淮(淮安、淮阴)保卫战,俘12200人;宿北战役,俘13360人;鲁南战役,俘36030人;莱芜战役,俘46800人,泰蒙战役,俘14000人;孟良崮战役,俘19680人。
其中,孟良崮战役无疑是最有名的,但俘虏的数量仅仅排在中游,不同的是当时华东野战军对这批俘虏高度重视。
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兼副政委粟裕依然针对整编74师的俘虏下达了两道命令:一、所有被俘官兵提高一级待遇;二、俘虏不能自由释放,轻伤兵在内,一个不放。
不久,某个纵队因不经批准,擅自释放1名团长、1名副团长,遭到陈毅司令员严厉批评:“一日纵敌,累及子孙。
你怕一时疲劳、麻烦,更大的疲劳、麻烦还在后面等你。
”如此一来,所有被俘的班长也要一律享受尉官待遇,仅此一项就涉及2000余人,这对于华东野战军来说,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当时,山东解放区是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尤其是1947年3月下旬,国民党军在此投入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对山东腹地不断推进,连绵战火让本就不发达的解放区经济雪上加霜,要再负担2万俘虏,后勤供应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这2万俘虏实在太难得了,整编74师作为抗战时期被授予军中最高荣誉——飞虎旗的功勋部队,几乎参加了所有大规模对日作战,其大多数士兵都在抗日烽火中呆过5年以上,作战经验十分丰富。
抗战胜利后,该师驻防首都南京期间,虽然补充了数千新兵,但基本都是汪精卫警卫师的精锐,还有不少汪伪政权的军校生,战斗素质很高。
如何改造“解放战士”
如何改造“解放战士”
作者:暂无
来源:《红广角》 2012年第11期
解放战争时期,让一个国民党军俘虏掉转枪口为解放军作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融化改造他们,解放军政治部专门研究了一套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新战士到连队后,连里首先组织诉苦会,老战士上去诉说自己受地主压迫的经历。
许多新战士也是被抓壮丁来的,这些很容易勾起他们心底的伤痛,初步明白了解放军是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老战士与新战士朝夕相处,生活、行军、战斗都在一起,随时随地都可以谈心,交流思想。
班长宿营时帮新战士烧洗脚水、铺稻草,行军时帮他们背东西。
有个新战士本来要找机会逃跑,正巧当天生病,全班同志轮流照顾,送饭送水,使他感动得坦白了错误。
生活上关心照顾,政治上启发觉悟,拉近了“解放战士”与老战士的感情。
但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信任和平等的待遇。
解放军中,无论新老战士,只要在战斗中表现勇敢,都可以立功受奖。
“解放战士”中许多是技术兵种,上级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使用,使他们心情舒畅,感觉自己和老战士没有什么不同。
很快,他们就融入了解放军这个新的集体,转化成为有革命觉悟的战士。
(作者刘统,摘自《党史信息报》第1057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11月 Vol. 31 No. 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9 ────────── 收稿日期:2009-08-20作者简介:贾红勋(1985-),男,河北邢台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理论二系硕士研究生。
-103-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俘虏改造的历史经验贾红勋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理论二系,江苏 南京 210003)摘 要: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俘获了大量国民党军俘虏。
中共中央采用正确的政策和态度对待俘虏,运用多种方式,有计划的做好俘虏的思想教育工作,针对俘虏不同特点分别进行改造,走群众路线和实行以俘教俘的政策,开展三大运动,把俘虏改造工作引向深入。
关键词:解放战争;俘虏改造;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 K 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09)06-0103-03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Political Police on Captives duringthe Chinese Civil WarJIA Hong-xun(Nanjing Political College of PLA, Jiangsu Nanjing 210003, China)Abstract: A great many Kuo Ming Tang troops had been captured by PLA dur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took proper policie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he captured. And multiple and planned measures had been applied to the political work. Besides, different features of the prisoners had been emphasized. Under the policy of mass education and persuasion among captives, three campaigns had been initiated to deepen the political work.Key words: the Chinese Civil War; political work towards war captives; historical experience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俘获了大量国民党军。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7月至1950年6月战绩总结公报统计,四年间,被俘者4 586 750人。
如何改造这些俘虏是我党我军当时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人民军队在借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俘虏改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创造性开展俘虏改造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态度对待俘虏,用实际行动感染俘虏1945年10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为了切实执行优待俘虏政策,特别做出了相关规定[1,p39]:不杀害俘虏[2];不搜俘虏腰包[1];不侮辱俘虏[3];对负伤俘虏实行医治[1]。
明确要求把对待向我作战的敌人与对待解除武装的俘虏的态度加以区别,对后者要采取友好和争取的态度。
在战斗中只要他们放下武器,即给以亲切的接待,在生活上特别照顾,关心他们的疾苦,替他们解决困难。
有些高级官佐(上校以上)及自动放下武器的蒋军官兵,因为他们一时吃不了苦,还给他们价菜金、发香烟,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优待。
但由于长期受蒋介石反动宣传的熏陶,大部分敌人被俘虏后认为我们和他们已经势不两立,迟早会被杀死、活埋,尤其是主官之类,恐惧更甚。
此外他们对我解放区的一切都采取否定之态度。
刚被解放的俘虏不了解我军情况,疑虑很多,听说要被送往后方时几乎全部不愿意走,甚至怀疑要把他们送去作苦工。
我军干部始终耐心动员,到宿营地后又亲自给他们端水洗脚,吃饭先让他们吃,睡觉先让他们睡炕上,对他们照顾很周到。
俘虏做错了事也耐心地进行教育。
刚开始住老百姓房子,俘虏违反群众纪律的不少,如抓鸡吃、拿碗不还等,我军一方面严格清查,进行赔偿,一方面不断解释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样,一开始就给他们一个印象:人民解放军尊重俘虏的人格、第31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11月-104-干部对下级很好、群众纪律严明,初步打消了他们的怀疑和恐惧心理。
二、运用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做好俘虏的思想教育工作 1946年11月,《中共中央对俘虏工作指示》指出:俘虏教育问题,是争取俘虏极重要工作,并对俘虏教育做出了明确规定。
俘虏教育大都采用个别谈话、集体教育、漫谈讨论、反内战控诉大会等方式,教育内容一般都是宽大政策教育、我军性质宗旨教育、形势教育、光荣传统教育、人生观教育等。
解放战争期间,俘虏教育工作不断摸索,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审查与教育相结合。
被俘的国民党官兵中,绝大部分士兵是贫苦家庭出身,国民党军官则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或与之有深长联系的人,并且有一部分是特务、新闻服务人员和谍报人员等,如果不对其加以严格的区别审查,将很危险。
我军在对俘虏进行审查的过程中采用审查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让审查工作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离开了教育,审查工作必落空;离开了审查,单纯地进行教育,其结果也必脱离实际。
斗争与争取相结合。
俘虏是在思想上并未解除武装的敌人,由于受蒋介石长期教养,在思想上是极反动顽强的。
我军在俘虏改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立场,以十分严肃负责的态度、顽强的精神、很强的原则性,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针锋相对地进行教育。
同时,我军明确认识到他们绝大多数是深受四大家族残暴压迫的被压迫者,是蒋介石反动思想下的牺牲品,在教育中坚持立场,斗争中适合其接受能力,对其采取宽大政策和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争取他们站到人民立场上来。
斗争是为了争取,争取是为了更有力量进行斗争,两者的结合很好地促进了我军的俘虏改造工作。
批评与鼓励相结合。
一方面诚恳而严肃地批评俘虏过去的罪恶与错误,另一方面对凡表示进步和积极的,一律加以鼓励,表示出对他们的信任。
批评使俘虏认识到错误,鼓励又使俘虏树立起改过自新的信心,批评与鼓励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对俘虏的教育改造工作。
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
在教育的过程中掌握俘虏的一般思想本质,认识到他们的共性,即都受过不同程度的反动熏陶,对我党都有深浅不同的仇视和误解,都曾经是与我们进行战争而解除武装的敌人,从而选择一般的方式去教育他们。
同时,通过具体分析俘虏的不同情况,如蒋匪嫡系与杂牌,高级与下级,军校与行伍,军官与特务,主官与官佐,以及出身与经历的各种不同,进行必要的特殊教育,其教育内容的深浅和方式方法与一般教育均有所区别。
此外,对顽固与落后的俘虏还采用个别教育的方法,善意说服诱导,使其逐步进步。
思想教育与解决俘虏实际问题难相结合。
为进一步做好俘虏改造工作,《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对俘虏官兵及其家属分地情况作了特殊规定,“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其家庭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
”[2]在解放区进行大规模土改后,俘虏受教育积极性增强、逃亡现象大大减少,这与解决了俘虏家庭的土地问题有极大的关系。
同时,我军还积极做好俘虏军官家属的安置工作。
《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关于俘虏工作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对随军俘虏军官家属,无办法者必须责成地方政府妥为安置,以免流离失所,有办法者帮助其自寻办法,使俘虏能安心学习并扩大我军政治影响[3]。
这一措施使被俘军官深受感动,加速了其思想转变的进程。
三、采用正确的改造政策,针对俘虏不同特点分别进行改造优待伤病俘虏。
“对俘虏伤员的政治工作是整个俘虏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工作做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我军俘虏政策的贯彻及吸引更多蒋军到人民方面来”[3]。
各部队对俘虏伤病员积极进行治疗,允许其休养,给予比俘虏更好的待遇,解除了他们的疑虑,消除了其恐怖心理,自觉接受改造和加入人民军队。
尊重少数民族俘虏的习惯。
1949年7月,第一野战军政治部颁布了《切实优待回民战俘各项守则》,要求全军各部队遵照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4],这对团结改造回族战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战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对俘虏军官的改造。
俘虏军官是放下武器的敌人,“正统”观念很浓厚,我军积极实行感化教育,本着“坚持宽大政策,不刺激,不侮辱,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的方针,着重向他们揭穿蒋介石的欺骗宣传,灌输我之真理正义,解消敌对,和缓矛盾,“最低要求是化敌为友,最高要求是化友为我”,即用革命思想代替其反人民的思想,以诚恳的态度对待俘虏军官,尊重其人格,从各方面感化他们。
在对俘虏军官的教育方式上,一般都采用了“大胆地暴露其反动思想的自由讨论”[4],教育内容都以“具体事实材料联系他们的亲身体验,作为教育的依据,这是折服其反动思想和树立人民思想的有力法宝”。
同时,将对俘虏军官的教育与瓦解敌军结合起来,对于俘官的处理方针,“主要是释放,而释放的目的,又是为了达到瓦解与分化敌军,我们的教育工作,就应该从这个目的着想”[4]。
四、走群众路线和实行以俘教俘的政策在对俘虏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走群众路线,很好地提高了俘虏的阶级觉悟,打破了他们的怀疑思想。
如协同解放大队在政治教育工作中组织俘虏代表下乡参观,把向老百姓提的问题都记上,到村屯后由代表们自由找男女老少进行访问,并和村干部个别谈,再组织大座谈会,由军属及参加战勤的老乡给他们解答问题。
有的代表看到解放区参军光荣的情形,想到自己是被抓到,就伤心地哭起来了。
俘虏龚汉崇回来后说:“现在叫我回家也不回了,我一定要参加解放军打回老家去,我要报仇。
”[5]在俘虏转贾红勋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俘虏改造的历史经验-105-移行军过程中我军也发动群众进行欢迎和教育。
在沿途比较大的村镇和休息点布置群众做一些小型的欢迎仪式,烧开水,动员老年人做俘虏工作。
如林浮战役解放的俘虏经过觉村,群众敲锣打鼓耍秧歌,欢迎放下武器的胡军,有的老太太还慰劳他们一些纸烟、馒头,说“从前你们拿上美国的枪炮杀中国人,进攻八路军可真是大罪人,以后要将功赎罪呀!”民兵们站岗放哨,态度庄严,事后俘虏反映说:“解放军真是好,咱们犯了罪,人家对咱们这样好,过去进攻解放区真不对”[5]。
实行以俘教俘的方法成效显著。
以俘教俘就是通过俘虏中的积极分子对全体俘虏进行教育,也可以说是教育俘虏的群众路线。
如太岳、永年团控诉与揭露旧社会教育时,启发各个人从不同的痛苦经历中认识中国旧社会的罪恶,组织俘官作典型报告和反省性讲话,使俘虏们对罪恶的现实有了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