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杠杆和滑轮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杠杆与滑轮作图一、作图题1.图甲是一款机械鼠标,它的按键可看作简单的杠杆。
图乙是鼠标左按键的简易构造图,AO为按键,O为支点,B点下有一个复位弹簧。
请画出按下按键时A点的最小动力1F,及复位弹簧对按键的阻力2F。
2.如图所示,把图中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组成滑轮组,请画出提起重物时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 )3.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动力臂L1及阻力F2.4.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滑轮组,要求人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5.如图是使用手机和自拍杆进行自拍时的示意图,将自拍杆看作一个杠杆,O 为支点,请在图乙中画出F1的力臂l 1和阻力F2( )6.如图所示,要想使油桶底部C稍稍离开地面,请作出在A点要加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__7.手机自拍已成一种时尚.如图所示是使用自拍杆辅助手机进行自拍时的示意图,将自拍杆看作一个轻质杠杆,O 点是支点.请在图中画出:(1)施加在A点最小的动力F1;(2)力F2的力臂L2._______8.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已知动力F1和阻力臂L2,请你作出动力臂L1和阻力F2。
9.按要求作图如图,质量分布不均匀的长方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点是它的重心,如果用力只使物体一端稍微离开地面,在物体上画出所施加最小力的示意图及其力臂.( )10.请在图中画出杠杆平衡时受到的阻力F2和最小的动力F1。
11.如图所示,一重为G的均匀杠杆,可绕O点上下转动,若让杠杆静止在图示位置,请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作用力及杠杆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2.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借用一个平台做俯卧撑,此时可将他视为一个以脚尖为支点O的杠杆,他的重心在A点,请在图中画出支撑力F的力臂L。
13.如图所示,在C点用力把桌腿A抬离地面时,桌腿B始终没有移动,请在C点画出最小作用力F及其力臂l的示意图。
( )14.按要求作图:杠杆在图示位置静止,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及作用在力F的力臂。
中考科学基础复习第26课杠杆和滑轮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

平衡,此时肱二头肌收缩所承受的力一定
()
A. 大于 98 牛 C. 等于 98 牛
12/9/2021
B. 小于 98 牛 D. 等于 10 千克
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解析】 从实物、工具或人体上抽象出杠杆需围绕杠杆 的定义来分析,即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由图可 判断,支点在肘部,阻力为作用在手掌处因物重而施加的 98 牛的拉力,其力臂约为掌心到肘部的距离。动力为肱二 头肌收缩所产生的力,其力臂从图上观察,小于前者。根 据杠杆平衡条件,肱二头肌收缩所承受的力大于因物重而 施加的 98 牛的拉力。 【答案】 A
为 80 毫升的容器。右侧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 50 克的钩码(细线
的质量忽略不计)。测量时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置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
(1)该“密度天平”的“零刻度”应标在右端离支点 O 厘米
处。
(2)该“密度天平”的量程为多大?
。
(3)若将钩码的质量适当增大,该“密度天平”的量程将 (填
12/9/2021
第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解析】 (1)因重物对起重臂的作用力是由重物的重力引起的,因 此其方向竖直向下;而在液压杆的作用下,整个起重臂开始转动, 根据杠杆的特征,阻力作用点应作用在起重臂上。由此可作出 F2 的示意图,由支点作 F2 作用线的垂线,此垂线段即 F2 的力臂 l2。 (2)液压杆对起重臂的作用力最小,即力臂应最大,连接液压杆上作 用力 F1 的作用点和支点即找到最大力臂,再根据 F1 是促使起重臂 顶起的,作此力臂的垂线即作出 F1 的方向,见解图 1。
12/9/2021
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类题演练 2】 (2014·黄冈)如 图 26-11 所示是液压起重车 的示意图。使用时液压杆将 起重臂顶起,可将重物吊起 并安放到需要的地方。请在 图中分别画出: (1)重物对起重臂的作用力的示意图及该力的力臂。 (2)液压杆对起重臂最小作用力的示意图。
杠杆和滑轮复习课件

杠杆的应用
列举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 剪刀、镊子、起子等,并分析其工 作原理。
杠杆的分类
介绍杠杆的分类,如省力杠杆、费 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并比较其优缺 点。
滑轮的习题及解析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
阐述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如定滑 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并介绍其
特点和使用场合。
滑轮的应用
列举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吊车、电梯等,并分析其工作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条件
根据杠杆的力臂和力矩平衡,可以得出杠杆的平 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平衡条件的应用
根据不同情况下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 判断杠杆的运动方向和平衡状态。
杠杆的应用与危害
杠杆的应用
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如撬棒、剪刀、扳手、锤子等工具,以及起重机、滑轮组等设 备。
实验
通过改变杠杆两端的重物 和支点位置,观察杠杆的 平衡状态。
案例
以杆秤为例,讲述杠杆原 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滑轮的实验及案例分析
滑轮的分类
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
实验
通过滑轮组实验,研究滑轮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 位移关系。
案例
以吊车为例,说明滑轮组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杠杆和滑轮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与探索
平衡条件
在理想状态下,滑轮的平衡条件是动力臂与阻力臂长度相等 ,即L1=L2。
考虑摩擦和重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摩擦和重力对平衡条件的影响。
滑轮的应用与危害
01 应用
滑轮在起重机、升降机等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能够省力并改变力的方向。
02 危害
滑轮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事故,如绳索断 裂、滑轮脱落等。
2022年中考物理力学专项复习《杠杆的有关计算、滑轮》导学案

中考力学专题复习(导学案)杠杆的有关计算、滑轮【学习目标】1.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包括会计算并解决定量问题以及会分析定性问题。
2.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3.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学习重难点】重点:1.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3.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难点:1.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课前导学】知识点一:杠杆的有关计算1.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杠杆的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即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这就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阻力×()即:F1×()=F2×()或)(()=21FF知识点二:滑轮1.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1)定滑轮: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2)动滑轮:工作时,轴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2.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 ,但可以改变拉力的 。
(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 ,但不改变 。
3. 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定滑轮的轴是杠杆的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定滑轮的半径。
拉力F 与物重G 的关系是: 。
定滑轮 动滑轮(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提升重物时,如果两边绳子平行,动力臂为阻力臂的 倍。
当动滑轮平衡时,拉力F 与物重G 的关系是: 。
4. 滑轮组使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力,把它们组合起来使用,就可以既省力又可改变用力的方向。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绳子自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2023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题强化-杠杆与滑轮

2023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题强化-杠杆与滑轮一、单选题1.(2022春·湖南长沙·八年级长沙市第十五中学校考期末)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其中每个滑轮重1N,G1重4N、G2重5N,用它们分别将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1大于F2B.甲机械的效率大于乙机械的效率C.F1做的有用功大于F2做的有用功D.用甲、乙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2.(2021·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停放自行车时,若要从如图四点中选择一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将后轮略微提起。
其中最省力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3.(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装置(忽略机械重力和摩擦力)提同一个物体最费力的是()A.B.C.D.4.(2020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已知F=20N,若不计动滑轮重力和摩擦,提起的重物G为()A.10N B.20N C.40N D.60N5.(2021·山东淄博·统考一模)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200N的物体,物体在4s内上升2m的过程中,所用的拉力为125N。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动滑轮重为50N B.做的有用功为400JC.拉力的功率为75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6.(2022春·四川成都·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工具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金属镊子B.起子C.托盘天平D.独轮车7.(2021·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图示的四种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园艺剪B.筷子C.瓶盖起子D.核桃夹8.(2021秋·江苏徐州·九年级统考期中)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升旗时旗手向下拉绳子,国旗冉冉升起。
中考物理复习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教案---滑轮与杠杆结合题型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滑轮机械效率探究求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问题。
由于计算中涉及到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等抽象概念,特别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题目中,同一滑轮组在不同负载情况下机械效率不同,有用功在具体情况中的形式不同,隐含条件的渗入,以及特殊形式的滑轮组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常感觉困惑,易造成错解。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同学们要搞清楚以下几点:要对机械效率公式进行归类细化根据对、、的具体理解,可以将机械效率的定义式进行如下归类:1、在竖直方向上,G是物体重,G动是动滑轮重,h是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也是动滑轮被提升的高度。
∴,若绳重及摩擦不计,F是拉力,S是拉力F移动的距离,n是动滑轮上承担力的绳的段数。
,;①②③公式都适合。
若是考虑绳重和摩擦力,用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的高度h,拉力F移动的距离S,总满足S=nh;只可用于①②。
2、在水平方向上,由于物体是匀速运动,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F′与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即克服水平面对物体摩擦所做的功在数值上是等于有用功。
3、在斜面方向上,f是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L是斜面的长,由于克服斜面对物体摩擦所做的功是额外功,所以。
1、(2021·青山模拟) 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装工具,物体M是重5000N的配重,杠杆AB的支点为O,已知长度OA∶ OB=1∶2,滑轮下面挂有建筑材料P,每个滑轮重100N,工人体重为700N ,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
当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建筑材料P以0.3m/s的速度上升。
则()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8. 9%B .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4500NC .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1000ND .工人拉绳的功率为270W2、李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起水中的物块,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装置中的滑轮是定滑轮B .物块上表面露出水面前,所受浮力不断减小C .装置中的AOB是省力杠杆D .装置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3、(2020·盘锦) 工人利用滑轮组吊起重为2400N的路灯杆。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训练卷 专题11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含答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1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一、单选题1.2021年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翟志刚先后从天和核心舱成功出舱。
期间,驻守舱内的航天员王亚平配合地面操控机械臂,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作业。
如图所示,机械臂真实模拟人的手臂灵活转动,具有抓住、拉回、锁死等功能。
下列工具在使用中与机械臂属于同一类杠杆的是()A.核桃钳B.撬钉子的羊角锤C.钓鱼竿D.托盘天平2.在不考虑摩擦的前提下,使用下列简单机械一定能省力的是()A.滑轮B.杠杆C.轮轴D.斜面3.如图所示,各种装置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都可视为杠杆,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用瓶起子开瓶盖B.用镊子夹砝码C.用钓鱼竿钓鱼D.用筷子夹食品4.一根轻质杠杆,在左右两端分别挂上300N和400N的重物时,杠杆恰好水平平衡。
若将两边物重同时减少50N,则杠杆()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C.仍然平衡D.无法确定5.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玻璃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分别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甲、F乙拉在长短不同的两端的中央位置,使该端抬离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短B.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动力臂长C.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二、多选题6.下列几种生活中常用的工具都是杠杆。
正常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用园艺剪修枝B.用食品夹取食物C.用核桃夹夹核桃D.用钢丝钳剪钢丝7.对如图所示的几种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OA是阻力臂B.图中所示的装置可省一半力C.装置是一种等臂杠杆D.汽车驾驶盘也是一种简单机械8.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老虎钳B.瓶盖起子C.筷子D.食品夹9.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通过动滑轮将重20N的货物从深5m的井底拉至井口。
若无人机竖直向上匀速飞行的速度为0.4m/s,对绳子的拉力为12N。
中考物理复习之力,杠杆,滑轮作图(含答案)

力,杠杆,滑轮作图一、作图题(共20题;共100分)1.21.(2015•滨州)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砖(如图).请在图中画出进入玻璃的折射光线.如图,在图中画出被投出去的篮球受到重力的示意图.2.(2017•吉林)请在图中画出苹果受到重力的示意图.3.2015•黔西南州)如图所示,一正方体物块在光滑斜面上下滑,作出物块的受力示意图.4.22.(2015•丹东)如图所示,一个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它受力的示意图5.27.(2015•怀化)如图所示,一个小球静止于水平地面上,请你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6.如图所示,用网袋把足球挂在竖直墙壁上,画出球受到墙壁支持力F的示意图。
7.(2015•乌鲁木齐)请在图中画出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8.24.(2015•常州)小明乘坐电梯从五楼到一楼,当电梯匀速下降时,请在图中画出小明受到所有力的示意图9.22.(2015•张家界)如图所示,在某些喷泉景观中,石球能在喷泉上方滚动,请在简图中画出石球受到的重力示意图10.(2015•黔南州)如图是一种活塞式抽水机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手柄所受动力F1的力臂及阻力F2.11.16.(2015•日照)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点在竖直面内旋转,画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1的示意图和对应的力臂L112.(2015•攀枝花)如图所示,一小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在车厢顶部用细绳竖直悬挂一个小球,小球与竖直车厢壁刚好接触.作出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小球受力的示意图.13.画出图所示拉力F的力臂L。
14.17.(2015•河南)图中OA为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在点B处用细绳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动力F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画出杠杆受到的阻力F2及动力臂L115.13.(2015•宜宾)如图所示,质量均匀分布的直木棒一端支在地面上,O为支点.请画出木棒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请画出使木棒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端点P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16.(2015•毕节市)请在图中用笔画线,画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最省力的绕法.17.(2015•钦州)如图所示,人站在地面上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最省力的绕法.18.14.(2015•黄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如图所示,某家用小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在图中作出后轮受力的示意图19.(2015•眉山)如图所示,在A处或B处的虚框内添加一个滑轮,利用三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要求使用时最省力.添加滑轮并完成滑轮组绕法.20.(2017•贵州)如图所示,是一只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不计空气阻力)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答案解析部分一、作图题1.【答案】解:(1)(2)【解析】【解答】解:(1)第一次折射:先过入射点O垂直玻璃砖上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砖内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折射:先过O′点垂直玻璃砖下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砖的下侧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2)篮球受重力的作用点在其重心O上,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表示符号为G,如图所示:【分析】(1)光线通过玻璃砖在两个表面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即是力的示意图,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作用点在其重心上,重力的表示符号为G.2.【答案】解:如图所示:【解析】【解答】解:苹果所受的重力竖直向下,从重力的作用点(即苹果的重心)作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并标上重力的符号G,即为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分析】苹果所受的重力竖直向下,从重力的作用点,沿重力的方向作有向线段,即可作出重力的示意图.3.【答案】解: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作用点也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与重力画出共点力.如图所示:【解析】【解答】首先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它受到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因为斜面是光滑的,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再再按照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法将这两个力表示出来.【分析】在画力的示意图时,若需要画出物体受到的多个力的示意图时,要将这几个力画成共点力.判断此种状态下的物体受力情况,关键是要看是不是有摩擦力,如果说斜面光滑,一般认为是没有摩擦力的.4.【答案】解:【解析】【解答】解: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然后过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和竖直向上的方向表示出重力和支持力.因为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作图时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分析】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受到重力G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支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解析】【解答】解: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标出符号G,支持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标出符号F,注意两个力大小相等,所画的长度要相等,如图:【分析】小球静止,则受平衡力,这两个力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6.【答案】【解】如下图【解析】【解答】首先要找出球受墙壁的支撑的支撑点,支撑点就是接触点,紧接着由于受力平衡,球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绳子拉力由于分解成向上的力和向右的力,向上的力和重力平衡了,剩下向右的力只能是和墙壁的支持力平衡,故支持力向左。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 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2: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对于定滑轮无论沿哪个方向拉由于动力臂均为定滑轮的半径所以力的大小相同。
而对于动滑轮在竖直方向拉时拉力的力臂为圆的直径由于力臂最大,所以所用的力最小,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及绳重和摩擦,最多可省一半的力,当倾斜拉绳子时,由于拉力的力臂变小,所以拉力越来越大。
3:滑轮组即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且对于滑轮组其省力情况取决于绕过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对于同一个滑轮组,绕过动滑轮的绳子股数越多越省力4:对于同一滑轮组其机械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因素: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滑轮与绳子及轴的各种摩擦;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与动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均成反比;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提高机械效率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物重。
注:滑轮的计算通常有以下几种题型:此专题,必须掌握常见的滑轮的相关题型及常见的计算公式,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对于较复杂的题目型还应列出方程组去求解,常见的滑轮计算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题型:题型一:物体在滑轮组的作用下上、下移动的题型:1:如图所示对于此种装置图中,求绳子末端拉力F的几种方法是:(1)V绳=nV物S绳=nh(2)η=Gh/FS η=G物/G物+G动η= G物/nF(3) F=G物+G动/n{不计各种摩擦}其中n指绳子的股数(4)由P=FV绳=F×nV物P=W/t(5)W有=G物h W总=FS= Pt=W有/η W总=G物h+G动h+Wf题型二:在滑轮组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面移动的题型:如下图所示此种题型物体通常在拉力作用,摩擦摩擦力发生移动竖直方向上的重力与支持力通常不是此种题型要探究的物理量,常用的对应公式是:V绳=nV物S绳=nhW有=fs W总=FS 机械效率η=fs物/Fs绳=f/nF。
初中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篇一:初中物理杠杆与滑轮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杠杆与滑轮杠杆 F1L1=F2L2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很多物体可以抽象为硬棒)。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用同一根硬棒作杠杆时,使用中方法不同,支点位置也会不一样。
如撬石块的过程中支点可在棒的一端[图1(A)]也可在棒的中间[图1(B)]。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画力臂方法:⑴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注:任何机械胜利必然费距离,反之费力必然省距离生活中常见的杠杆选择题常见的杠杆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注: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一、知识点1.物理学中,一般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做支点;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是费力杠杆。
5.定滑轮在使用时,不随物体移动而移动,定滑轮本质上是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在使用时,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动滑轮本质上是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6.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而成的机械叫做滑轮组,其特点是能省力,有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绳子端的拉力为GF=n总(不计摩擦)。
二、例题精讲【例1】★学校里的工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增大动力臂,省力C.减小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D.减小阻力臂,省力考点:杠杆的应用.专题:简单机械.分析:剪树枝时,用剪刀口的中部,而不用剪刀尖,减小了阻力臂,就减小了动力,在阻力、动力臂一定的情况下,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减小了动力、更省力.解答:解:用剪刀口的中部,而不用剪刀尖去剪树枝,减小了阻力臂L2,而动力臂L1和阻力F2不变,∵F1L1=F2L2,∴F1=将变小,即省力.故选D.【例2】★★图中F1、F2和F3是分别作用在杠杆上使之在图示位置保持平衡的力,其中的最小拉力是()A.F1B.F2C.F3D.三个力都一样考点: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知识点:(1)对力臂概念的理解: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2)对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的理解与运用: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分别从支点向三条作用线做垂线,分别作出三条作用线的力臂,从图可知,∵三个方向施力,F2的力臂L OA最长,而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F2最小(最省力)故选B.【例3】★★★(2014•安顺)如图甲所示,长1.6m、粗细均匀的金属杆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一拉力﹣﹣位移传感器竖直作用在杆上,并能使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该传感器显示其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据图可知金属杆重()A.5N B.10N C.20N D.40N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专题:图析法.分析:金属杆已知长度,且质地均匀,其重心在中点上,将图示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图赋一数值,代入杠杆平衡条件求出金属杆重力.解答:解:金属杆重心在中心上,力臂为L1=0.8m,取图象上的一点F=20N,L2=0.4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GL1=FL2G×0.8m=20N×0.4m解得:G=10N故选B.【例4】★★★★★(2014•包头)如图所示,均匀细杆OA长为l,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移动,在O点正上方距离同样是l的P处固定一定滑轮,细绳通过定滑轮与细杆的另一端A相连,并将细杆A端绕O点从水平位置缓慢匀速向上拉起.已知绳上拉力为F1,当拉至细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0°时,绳上拉力为F2,在此过程中(不考虑绳重及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拉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B.细杆重力的力臂逐渐减小C.F1与F2两力之比为1:D.F1与F2两力之比为:1考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专题:错解分析题;简单机械.分析:找出杠杆即将离开水平位置和把吊桥拉起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时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然后结合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别求出F1、F2的大小.解答:解:(1)细杆处于水平位置时,如右上图,△PAO和△PCO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PC,PO=OA=l,OB=l;∵(PC)2+(OC)2=(PO)2,∴OC=l,∵杠杆平衡,∴F1×OC=G×OB,F1===G,(2)当拉至细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0°时,绳上拉力为F2,如右下图,△PAO为等边三角形,AB=PA=l,AC′=l,∵(AC′)2+(OC′)2=(OA)2∴OC′=l,在△ABB′中,∠BOB′=30°,BB′=OB=×l=l,∵(OB′)2+(BB′)2=(OB)2,∴OB′=l,∵OB′<OB,∴细杆重力的力臂逐渐减小,故B正确;∵杠杆平衡,∴F2×OC′=G×OB′,F2===G,∴F1>F2,故A错误;则F1:F2=G:G=:1,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例5】★★★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直尺AB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OB是尺长的三分之一,当在B端挂1N的重物P时,刚好能使尺A端翘起,由此可推算直尺的重力为()A.0.5N B.0.67N C.2N D.无法确定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专题:应用题;简单机械.分析:密度均匀的直尺,其重心在直尺的中点处,则重力力臂为支点到直尺中心的长度;又已知B端的物重和B端到支点的距离,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可求出直尺的重力.解答:解:设直尺长为L,从图示可以看出:杠杆的支点为O,动力大小等于物重1N,动力臂为L;阻力为直尺的重力G′,阻力的力臂为L﹣L=L.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得:G′L′=GL,即:G′×L=1N×L解得:G′=2N所以直尺的重力大小为2N.故选C.【例6】★★(2013•通辽)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300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0N,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绳的重力和绳的摩擦,使物体以0.1m/s匀速移动时,水平拉力F和其移动速度的大小为()A.300N0.1m/s B.150N0.1m/s C.60N0.2m/s D.30N0.2m/s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专题:简单机械.分析:(1)如图,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然后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即可求出绳子末端拉力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2)有两段绳子与动滑轮接触,绳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则速度也是物体移动速度的2倍.解答:解:(1)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所受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滑轮组是由两根绳子承担动滑轮,所以绳子末端拉力F=f=×60N=30N.(2)有两段绳子与动滑轮接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故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是物体移动速度的2倍,即v=0.1m/s×2=0.2m/s;故选D.【例7】★★★(2010•玉溪)如图是胖子和瘦子两人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不考虑轮重和摩擦).使用时:(1)瘦子固定不动,胖子用力F A拉绳使G匀速上升.(2)胖子固定不动,瘦子用力F B拉绳使G匀速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 A<G B.F A>F B C.F B=2G 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推理法.分析:分析当胖子和瘦子拉绳时,三个滑轮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解:(1)瘦子固定不动,胖子拉绳使G匀速上升,此时中间滑轮为动滑轮,上下两个滑轮为定滑轮,F A=2G,故A错;(2)胖子固定不动,瘦子拉绳使G匀速上升,三个滑轮都是定滑轮,F B=G,故C错;综合考虑(1)(2)F A>F B,故B正确、D错.故选B.【例8】★★★★★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吊篮与动滑轮总重为450N,定滑轮重力为40N,人的重力为600N,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需用拉力大小是()A.218N B.220N C.210N D.236N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专题:整体思想.分析:本题可用整体法来进行分析,把动滑轮、人和吊篮作为一个整体,当吊篮不动时,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那么由5段绳子所承受的拉力正好是人、动滑轮和吊篮的重力和.可据此求解.解答:解:将人、吊篮、动滑轮看作一个整体,由于他们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G吊篮)=(600N+450N)=210N.则人的拉力F=(G人+G轮故选C.【拓展题】(2014•烟台)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O点自由转动,在木杆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杆的作用力F,使杆从OA位置匀速转到O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A.一直是变大的B.一直是变小的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答案:C考点: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将杠杆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力臂变大,所以动力变大.当杠杆从水平位置拉到最终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所以动力变小.故F先变大后变小.故选C.如图所示OB为粗细均匀的均质杠杆,O为支点,在离O点距离为a的A处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杠杆每单位长度的质量为m,当杠杆为多长时,可以在B点用最小的作用力F维持杠杆平衡?()A.B.C.2Ma/m D.无限长答案:A考点: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解析:(1)由题意可知,杠杆的动力为F,动力臂为OB,阻力分别是重物G物和杠杆的重力G杠杆,阻力臂分别是OA和OB,重物的重力G物=Mg杠杆的重力G杠杆=mg×OB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F•OB=G物•OA+G杠杆•OB,(2)代入相关数据:则F•OB=Mg•a+mg•OB•OB,得:F•OB=Mga+mg•(OB)2,移项得:mg•(OB)2﹣F•OB+Mga=0,∵杠杆的长度OB是确定的,只有一个,所以该方程只能取一个解,∴该方程根的判别式b2﹣4ac等于0,因为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有一个解,即:则F2﹣4×mg×Mga=0,则F2=2mMg2a,得F=•g,(3)将F=•g代入方程mg•(OB)2﹣F•OB+Mga=0,解得OB=.故选A.(2010•西城区二模)如图所示,体重为510N的人,用滑轮组拉重5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中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200N.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的绳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沿竖直方向,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则下列计算结果中,错误的是()A.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是100N B.人对地面的压力为400NC.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50N D.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0.01m/s答案:ACD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速度的计算.解析:A、由图知,n=2,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G轮+f地)=(20N+200N)=110N,故A错,符合题意;BC、人对地面的压力F压=G﹣F=510N﹣110N=400N,故B正确、C错;D、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v=2×0.02m/s=0.04m/s,故D错.故选ACD.某工地工人在水平工作台上通过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如图所示.已知工人的质量为70kg.第一次提升质量为50kg的货物时,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1,对工作台的压力为N1;第二次提升质量为40kg的货物时,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2,对工作台的压力为N2.已知N1与N2之比为41:40,g取10N/kg,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则F1与F2之比为________。
中考物理知识方法固基:第9章 简单机械第1节 杠杆滑轮与斜面

5A00 N,故 D 错误。
考法1
考法2
考法3
方法归纳求杠杆中的最小动力,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 确定杠杆中的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位置;②连接支点与动力作用点, 得到最长的线段;③经过动力作用点作出与该线段垂直的直线;④
=400
N;由于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
力,因此弟弟承担的压力为 400 N,故 A 正确;以 O 为支点,由
ABF0..以以.81LmO哥1,=由为哥F于支2的L压点2肩可力,可A知和为计,兄支支算弟持点出二力,可兄人是计弟对一算二杠对出人杆相弟承支互弟担持作承的力用担压之力的力比,因压之为此力比������������12兄为为=弟44������0∶������二2109=N人������������承������������ =担的 C压.以1m力O为之比支为点,4可∶计5算或出5∶兄4弟,故二B人、承C担错的误压;以力弟之弟比的为肩9∶B5为支点,由
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 ,支点就在轴线
轮 轴实
质
如图所示,R 为轮半径,r 为轴半径,F1 为作用在轮上的力,F2 为作用在轴上的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F1R=F2r 。(动力 ×轮半径=阻力×轴半径)。可知:当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轮轴 为省力 杠杆;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轮轴为费力 杠杆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匀扁担抬起一个900 N的重物。已知扁担长为1.8 m,重物悬挂点与
杠杆滑轮中考复习教案

杠杆滑轮中考复习教案教案标题:杠杆和滑轮的中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和滑轮的概念,能够解释它们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能够应用杠杆和滑轮的原理来解决物理问题。
3. 掌握杠杆和滑轮的计算公式和应用技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杠杆和滑轮的模型或实物样本。
2. 杠杆和滑轮的相关教学资源,例如教科书、练习册等。
3. 实验和示意图的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观察、实验、问题等方法来引发学生对杠杆和滑轮的兴趣和疑问,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
2. 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或使用过杠杆和滑轮?它们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记录他们的回答。
知识讲解:1. 以图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杠杆和滑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解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对杠杆和滑轮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公式进行详细讲解。
提供具体的示例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实验探究:1. 分为小组,为每个小组提供杠杆和滑轮的模型或实物样本。
2. 让学生自行设计并进行简单的杠杆和滑轮实验,观察、测量和记录实验结果。
3. 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总结杠杆和滑轮的规律和特点。
练习巩固:1. 分发练习册或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来应用杠杆和滑轮的知识。
2.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3. 定期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和指导。
拓展延伸:1. 给学生提供一些扩展阅读材料,让他们了解杠杆和滑轮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机械工程、建筑设计等。
2. 鼓励学生参加杠杆和滑轮相关的科学比赛或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杠杆和滑轮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加深对杠杆和滑轮的理解。
3. 预告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互动情况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考物理杠杆与滑轮

实验二 探究定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例2】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验时,小明用同一
个滑轮做了四次实验,前两次按图甲、乙进行,后两次按图
甲、丙进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答案:D
【方法归纳】
杠杆平衡计算首先是要找到支点,然后找准公式F1l1=F2l2中 对应的物理量、特别是力臂易错,它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 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命题点4】滑轮
【命题趋势】滑轮或滑轮组的简单计算在中考中也是高频考 点,一般出现在填空题或者计算题当中,不会结合其他机械 一起考。
实验一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例1】小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杠杆 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1)杠杆在如图甲的位置静止时_是___(选填“是”或“不是”) 处于杠杆平衡状态的。
(2)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右__(选填 “左”或“右”)端调节,调至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_便_于__测__量__力__臂___。
【命题点2】杠杆的分类 【命题趋势】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分类是各地中考常考 点,课标也有要求。
【例2】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B )
【变式训练2】 2.(2021·乐山)下列属于省距离杠杆的是( A )
【方法归纳】
一般情况下,手对杠杆的力是动力,物体对杠杆的拉力是阻 力。①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为省力杠杆;②动力臂小于阻力 臂时为费力杠杆;③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是等臂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复习杠杆和滑轮ppt课件

;
(2) 当L1<L2,则F1 > F2,此类杠杆为费力杠杆,其
特点是: 费力但省距离
;
(3) 当L1=L2,则F1 = F2,此类杠杆为 等臂杠杆,其
特点是: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
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
4.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 等臂 杠杆,其特点
是: 不省力,但能改变施力方向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小盘悬于棒的A端,用细线
在O点提起木棒,木棒恰好水平平衡,则OA为多长?
5cm
_______________.
A
100 g
g
B
O
0
1
50 g
g
2
小盘
甲
乙
3
A
B
O
4
5g
g
螺母
丙
24
(2)小明用螺母作为秤砣,他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去
测量螺母的质量,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
150 g.
在杆上,并能使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该传感器显示
其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金属杆重( B )
A.5 N
B. 10 N
C.20 N
D.40 N
13
3.(2017连云港)如图所示,在均匀杠杆的A处挂3个
钩码,B处挂2个钩码,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
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g,若在A、B两处各加1
石块撬起,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力撬
A
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________点;若救援队员在
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C
______点.若想将石块1撬起,则沿______(选填
2024中考一轮复习物理-力学-第七讲-杠杆-原卷版

力学第七讲--杠杆一、思维导图二、知识梳理考点1:杠杆的基础知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可以是弯曲的)叫做杠杆。
注意:杠杆可直可弯但是必须在力的作用下不能变形。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用0表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F1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F2表示)(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L1表示)(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L2表示)3.力臂的画法要正确画出杠杆上各力的力臂,首先要明确力臂的概念---力臂是从支点到动力/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这是解决杠杆问题的关键。
通常按下述步骤即可画出力臂:(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如图所示。
(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有时需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从支点0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要画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臂用实线表示并用大括号勾出,在旁边标上字母1或h,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
可以用简单的顺口溜记住:先找点,后延线,过支点,引垂线。
【能力拓展】(1)杠杆的形状各异,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一定是硬的,不能是软的。
(2)无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作用于杠杆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向相反方向转动,要明确阻力始终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3)动力和阻力方向:同侧异向,异侧同向(动力和阻力在支点同一侧时,方向大致相反;动力和阻力在支点两侧时,方向大致相反)(4)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力的作用线过支点时力臂为零,该力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
(5)力臂是点(支点)到线(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点(支点)到点(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不一定等于杠杆长 考点2.杠杆的平衡条件1.定义: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2.3.(1②给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所受的重力。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讲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滑轮

第十讲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滑轮知识回顾考点梳理1.杠杆的基本知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O转动的硬棒。
(2)五要素(如图所示):a.①_______:杠杆绕其转动的点O;b.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c.阻力:②________杠杆转动的力F2;d.动力臂:从支点到③________的距离L1;e.阻力臂: 从支点到④________的距离L2。
2. 杠杆的平衡条件(1)定义: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⑤________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⑥______________)。
3. 生活中的杠杆考点二滑轮重点难点突破命题点一杠杆作图类型1 力臂作图例1 如图所示,杠杆在动力F1和阻力F作用下保持平衡,请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解析】反向延长动力作用线,从支点向动力的反向延长线引垂线,即为动力F1的力臂L1;从支点O向阻力作用线引垂线,即为阻力F2的力臂L2。
如答图所示。
【答案】如图所示。
考向训练1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杠杆OB可绕O点转动,重为6 N的重物P悬挂在杠杆的中点A处,拉力F1与杠杆成30°角,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1的力臂。
类型2 力及最小力的作图例2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上吊一重物G,在动力F作用下,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
图中的l为动力F的力臂,请作出动力F的示意图。
(温馨提示:注意标明力F的方向和作用点)【解析】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力的作用线与力臂相互垂直,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F的示意图如答图所示。
【答案】如图所示。
考向训练2 如图所示,曲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曲杆AOBC自重不计),O为支点,AO=60 cm,OB=40 cm,BC=30 cm,重物M重4 N,请做出物体M受到重力的示意图和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动力F。
考向训练2图考向训练3图考向训练3 如图所示,在B端施加一个最小的力FB,使杠杆平衡,请画出此力,并画出FA的力臂。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ppt课件【第12课时】杠杆和滑轮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2课时┃ 杠杆和滑轮
类型三 滑轮和滑轮组
例4 [2013·泉州] 如图12-4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
)
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C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2课时┃ 杠杆和滑轮
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
便,省距离时,应选择费力杠杆。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2课时┃ 杠杆和滑轮 考点2
探究 课题 理解 平衡
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钩码 的位 ②在杠杆的两边挂上数目不等的钩码,改变________ 探究 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③改变两边钩码的个数 过程 和位置,再多测几组数据,目的是分析杠杆平衡的普遍规 律,避免偶然性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2课时┃ 杠杆和滑轮
得出 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文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l1=F2l2 写成公式:______________ 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力和力臂的大小成______ 反比 , 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即力臂越长,力就会越______ 牛顿 ;而动力臂和阻力臂 即动力和阻力的单位都是______ 的单位要一致 ①不同的物理量不能进行加减运算,但可以乘除; ②如果实验中只测一组数据,则结果具有偶然性, 不能得出普遍结论
省力 杠杆
费力 杠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 大于 ______ 阻力臂
动力臂 小于 ______ 阻力臂 动力臂 等于 ______ 阻力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龚璐佳同学个性化教学设计年级:九年级教师: 郭成强科目:物理班主任:陈佳日期: 9.5 时段: 10:00—12:00 课题杠杆和滑轮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5.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6.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8.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9.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10.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11.掌握滑轮组的规律及公式,能应用做题。
重难点1、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3、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4、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5、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6、掌握滑轮组的规律及公式,能应用做题考点1、能从常见工具中认出杠杆,并能准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2、掌握滑轮组的规律及公式,能应用知识点剖析序号知识点预估时间掌握情况1 认识杠杆平衡条件2 力臂作图3 动滑轮和定滑轮4 滑轮组教学内容知识点一认识杠杆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下面这些工具,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以上工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其实这些工具就是杠杆杠杆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 ”表示。
它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中间。
当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 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 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 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 2”表示。
注意:(1)动力和阻力都是指杠杆受到的力,而不是杠杆对其他物体施加的力;(2)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和支点的位置都有关.知识点二 力臂的画法力臂的概念。
力臂是本节的难点。
对力臂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1)力臂是指支点到力(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改变时,其力臂的大小一般也将发生改变。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
(5)画力臂四步骤: A .明确支点,用O 表示B .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虚线)C .过支点O 作该力的作用线的垂线D .用两头带着箭头的线段标示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写上相应的字母1L (或2L )知识点三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ABO F 1 F 2l 1 l 2F 2L 2L 1F 1O1.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为杠杆平衡.2.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在杠杆两端的不同位置分别挂上个数不等的钩码位置,也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目的;①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由于实际杠杆的支点不可能精确处在其重心位置,因而杠杆本身的重力会对其平衡产生影响;②使力臂和杠杆重合,直接从杠杆尺上读出力臂的长度、所以,我们要求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3.平衡条件(即实验结论):1122F L F L = 或 2112F LF L =知识点四 生活中的杠杆类型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示意图力臂的大小关系 l 1>l 2 l 1<l 2 l 1=l 2 力的大小关系 F 1<F 2 F 1>F 2 F 1=F 2 力所移动距离 的大小关系 动力移动距离大于 阻力移动距离 动力移动距离小于 阻力移动距离 动力移动距离等于 阻力移动距离 特点 省力但费距离 费力但省距离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应用剪铁皮用的剪刀、撬钉子用的羊角锤等缝纫机踏板、钓鱼竿等天平注:(1)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2)省力杠杆一般在阻力很大的情况下使用;费力杠杆一般用在阻力不大的情况下,是为了省距离,使用起来方便。
例题讲解例题一:力臂力臂: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一、画力臂步骤:找支点的位置,画力的作用线,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检查:虚线、垂直、大括号1.如图,轻杆OB 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O 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O F 1F 2l 2l 1OF 1 F 2l 2 l 1O F 1 F 2l 2 l 12.请你在图中画出使用剪刀时,杠杆AOB所受动力F1的示意图及动力臂L1、阻力臂L2。
3.如图所示,用夹子夹住物体时,画出动力臂和阻力5.图中ABO可看成杠杆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该杠杆的动力臂和所受阻力的示意图。
6.如图所示,F1是作用在抽水机手柄A点处的动力,O为支点。
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
二、已知力臂画力,抓住力、力臂始终垂直步骤:画力的作用线(与力臂垂直),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为力的作用点,再确定力的方向。
1.如图,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2l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和力F2。
例题二:判断杠杆重新平衡例:如图一均匀杠杆A处挂2个钩码,B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钩码质量均为50g,在A、B两处再各加一个钩码,那么()A. 杠杆仍平衡B. 杠杆左边向下倾C. 杠杆右边向下倾D. 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解析:一种方法:3×2<2×4,右边向下倾另一种方法:增加的力×力臂1×2<1×4,右边向下倾F1ABF2O例题三:求最小力问题a、明确作用点方法:支点和作用点的连线作为力臂最长b 、不明确作用点例:画出使杠杆AB在图所示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
解析:作用在A点最小力?作用在B点最小力?哪个力更小?要使杠杆平衡,求作最小力,应作用在哪一点?方法:在杠杆上找出离支点最远的点作为作用点例题四:力的变化1、杠杆在某一位置平衡,而力的方向在变例:如图,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若将测力计缓慢地自位置1移到位置2,并保持杠杆始终水平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变化是()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C.先增大,然后减小 D.先减小,然后增大解析:⑴看力臂变化,根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力臂先变大后变小,所以F先减小后增大⑵靠近最小力还是远离最小力?靠近最小力,力变小,远离最小力力变大2、如图所示,F 顺时针转时,力如何变化?(F 不可能转到上面去)思路:先作最小力答:顺时针先变小后变大逆时针变大3、如图所示,在杠杆OA上的B点悬挂重物G,A端用细绳吊在小圆环E上,且细绳AE长等于圆弧CED的半径,此时杠杆恰好成水平状态,A点与圆弧CED的圆心重合.E环从C点沿顺时针方向逐渐滑到D点的过程中,吊绳对A端的作用力大小将()A.保持不变B.逐渐变大C.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D.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例题五.张华和爸爸在公园玩跷跷板,张华重250N,爸爸重750N。
当爸爸离跷跷板的转轴0.5m时,张华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二、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
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
生活中的定滑轮:旗杆的顶端、起重机、打桩机等。
看上图: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因为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阻力。
胖人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胖人可以安然地站在地上。
而瘦人受到的重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物体安然地在地上,瘦人却被升到空中。
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123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定滑轮:①F=G,即不省力,也不费力;②s=h,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③作用:改变用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F=1/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
生活中的动滑轮:起重机、打桩机等。
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123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省力的杠杆动滑轮:①F=G/2,即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②s=2h,即动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两倍,动滑轮是一种费距离的机械;③不改变力的方向四、滑轮组研究并讨论:我们已经学过了定滑轮与动滑轮,生活中的吊车(下左图)其实就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示意图如下右图。
据图,在脑中构思这样的画面:用手拉绳子自由端,物体上升。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共同承担重物,因此每根绳子各承担物重的一半。
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
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它们为滑轮组。
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1.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的方法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只计算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