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河道整治长效管理的提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的提案
通州河网密布,通吕运河、通启运河、通扬运河、九圩港、遥望港、新江海河等一级河道纵横交错。境内河网由一、二、三、四级河道与丰产沟构成,交织成网,连通长江黄海,全区河网运用涵闸控制,分为九吕水系、三余水系、通启水系和沿江圩田水系四大水系。
我区为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整治农村水系,维护农村河道生态健康,展现“人水和谐、宜居水乡”的美好愿景。制定了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即2015-2017年,对全区等级河道及非等级重要河道进行系统整治,全面落实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
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工作是当前河道整治后的一项突出工作,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该项工作,对保障农村河道行洪排涝畅通、供水水质安全、发挥水工建筑物的效益,确保水工建筑物安全,改善城乡水环境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通州区农村河道整治概况和综合整治的初步成效
通过出台《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利用2015~2017年三年时间,对全区1126条等级河道及农村重要沟塘进行系统整治,全面落实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由此拉开了通州水利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农村水环境
治理的大幕。
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区共拆除坝头坝埂1065座、建桥166座、建涵洞224座、打捞沉船1085条、清理“三网”12300口、疏浚河道342.99公里、完成河道整坡1495.89公里、完成河道绿化597.49公里,农村河道整治效果初现。
二、通州区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一)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目前,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工作由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为主,少数地方由卫生、环卫机构管理,造成条线管理不顺,很难将一些管理要求贯彻下去。
(二)河道水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河中,造成农村河道水质恶化,水环境状况不如乐观。而且,受利益驱使,部分村民违法侵占河道,使“挤、抢、占”河道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自然村河道已沦为天然垃圾场。与水争地,盲目填河、缩河、沿河违章搭建,甚至填河搭建现象严重,原有的自然水系遭到人为破坏。
(三)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经费面临不足
通州区政府对农村河道整治工作进行了一定的资金补助,主要对河道疏浚、河道整坡、新建农桥、新建涵洞、新建农路、沉船打捞、岸坡绿化、“三网”清理等进行补助。对于河道整治工作全过程都进行了补助,但对于整治后的长效管理却没有经费来源。拿岸坡绿化的
经费补助为例,区财政是以河坡造林绿化标准进行验收补助。仅能满足于当前种植需求,后期杂草的清理、苗木死亡的重植、刷白、治病虫害等经费存在不足。对于农村河道整治工作的资金缺口,乡镇进行自筹解决,对于经济状况相对薄弱的乡镇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支出。从而导致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工作很难建立起真正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很难大范围推广类似物业管理的模式;下到村一级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村级经济薄弱,部分地区由于区、镇级投入不能足额到位,造成了资金缺口,影响了保洁员的积极性。河道保洁工的工作时间无法保证,河道保洁的质量与要求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致河道长效管理工作较难实施,部分河道在整治后出现“回潮”现象。
三、加强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管理职责,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河流数量多、线长、错综复杂、漂浮物流动性大等特点,以及方便日后监督管理、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应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围绕“保洁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市场化、责任公开化、考核制度化”的要求,建立起分级目标责任制,以镇(街道)级行政区域和河流的流域性特点来分解河流保洁工作任务,确定保洁工作责任主体。区政府负责日常的监督、考核等工作。只有责任主体明确,才能使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工作成为各级组织和有关政府部门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法、丰富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机制的自觉行动。
(二)落实管理机制,推行“四个一”管理模式。
河道不仅要管,而且要管好。建立“四个一”(一本管理台帐、一块管理责任牌、一名河道管理员、一套管理考核标准)的河道长效管理模式。“一木台帐”就是按照长效管理的要求,统一制发“通州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台帐资料”,要求各镇村详细记录河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长效管理大事记、河道整治记录、管理工作会议记录、长效管理检查考核记录、业务培训记录等内容,同时要求各镇村把列入管理的河道管理人员、河道管理员网络、责任书、聘用合同等一并归入台帐,凡是涉及到河道长效管理的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记录在案。“一块管理责任牌”就是每条河道管理范围交界处,都设立了“通州区河道长效管理责任牌”,标明了河道级别、河道名称、管理范围、管理责任人和监督电话等内容。一来可以向社会公示河道管理责任的落实,河道管理不到位群众可通过监督电话向河道主管部门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作为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工作的依据,管理人员有权对各种破坏河道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一名管理人员”就是按照河道的长度,落实河道管理人员。把多条“家河”组成一个管理单元,按河道的长短,把区、镇、村河道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单元,落实每个管理单元的管理人员,基木做到了河道管理不留死角。同时,为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统一管理人员服装,举办河道管理人员的培训班等。“一套管理考核标准”就是按照河道所属管理权限的不同,分别制定了河道长效管理的标准。具体来说就是河边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河坡无乱垦乱种等;对一、二级河道还提出了无网簖、无乱占河坡等要求。通过管理标准,明确了河道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管理
员可依据管理标准迅速判断河道违章行为,并及时进行阻制,提高了河道管理的时效性。
(三)加大经费投入,保障长效管理正常运行。
全面提高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经费补助,积极发挥市、区两级财政的主导作用。为顺利推进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区、镇(街道)要把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所需资金纳入地方政府两级财政预算,其中区级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补助给镇、村。镇(街道)根据自身条件,将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所需资金列入镇级财政预算,按照“多干多补、少干少补、先干后补”的原则进行补助,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建设标准高、体现生态景观功能的河道加大奖励力度。严格落实“以奖代补”专项补助政策。通过精心组织项目申报报,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扶持。通州区虽然经济总量在南通名列前茅,但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工作也离不开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向市财政局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特别是积极争取江苏省省级农村河道整治项目资金支持,也希望省厅建立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补贴政策,形成省、市、县、镇四级财政投入,不断做大农村河道整治长效管理的资金盘子。
(四)强化考核,严格资金管理。
全区要出台制定河道长效管理考核细则,明确镇、村建立经常性的自查、检查,区河道管理部门每年组织2次专项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宣传教育、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经费落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