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营管理学论文
经营管理学论文
学院:工程学院
班级: 机械0925班
学号: A********
姓名:***
中国水果产业链管理的实践研究
一、中国水果供应链分析
(一)水果生产供应状况
中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对水果实行了放开价格、多渠道经营的政策,使中国果品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果树总面积和水果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1998年全国果园面积已达853.51万hm2,产量5452万t,约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1%左右。其中苹果和梨的产量均居世界之首,柑橘产量仅次于巴;西和美国。到2005年中国水果产量已超过1.6亿t,水果产业已成为种植业中位列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产业。
目前国内主要水果价格都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加入WTO 后,将有利于扩大中国水果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但是,近年来由于水果生产发展过快,中国水果生产中存在着单独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问题,结构较单一而且供应不均衡。绝大多数是以鲜果消费为主的苹果、梨、柑橘、桃和油桃等,适合不同需要的不同特色产品和不同上市期的品种相对较少,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不合理。其中,苹果占果树总面积的30%以上,梨占1O%以上,柑橘占15%左右,3种水果的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60%以上,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国内需求量大的甜橙、香蕉等在世界上的排名则靠后,竞争力不强。在各树种内部,结构很不合理,如柑橘以蜜橘为主,甜橙比重
偏低,需要大量进口。与国际市场相比较,中国苹果、梨、菠萝、香蕉等品种价格较低,而部分水果如哈密瓜价格相当,部分水果如甜橙价格则高于国外。此外,中国果树栽培利用的多是山地、丘陵地和沙荒地,自然条件差。长期以来,果农依靠传统经验进行果树栽培管理,难以保证水果优质高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从优质水果率看,目前中国优质果率只有30%左右,50%是大路货,还有
20%属劣质果。
(二)采后流通
中国水果流通体系在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集贸市场为依托的中国市场网络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数量为599家,其中专业市场482家,占80%。这样一个水果流通体系,相对于中国的663个城市和近2400个市、县级行政区划来说,显然在数量上并不多。从市场的实际交易情况看,2005年,全国干鲜果类消费品的市场成交量为12896.6万t。市场成交的干鲜果占总产量的比例约为80%,占总产量20%的果品未能转
化为商品。
中国水果的销售大多数靠个体户。水果贩运大户一般委托产地收购,收时往往报个价格,提出果径要求;而且一般都是收好水果,再租用社会闲散车辆,运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批发市场。这样,水果运销
大户,便把果农生产的水果从收购到运输到批发,从产地到销地都联系了起来。近年来,由于铁路经营机制不灵活,越来越不适应水果这种鲜活产品的销售,水果运输越来越以汽车运输为主了。批发市场内的交易,目前还是以自由交易为主,运销大户将卡车开进批发市场内,主要批发给超市、个体果贩。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再到超市或果贩处购买。也有部分消费者直接在批发市场内以批发价购买水果。水果的成交价,也就在批发市场的交易中通过协商决定,价格时刻受到供求关
系的影响。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产品企业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2%~5%,他们的农产品生鲜供应链已经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船)——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而长期以来,中国重视水果采前栽培、病虫害的防治,却忽视采后。而水果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如清洗、杀菌、分级、打蜡、包装等)却恰恰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国内这方面技术较落后,完成此类商品化处理的水果只占水果总产量的1%左右,贮藏比例也不足20%,致使水果在采收、分级、包装、运输、贮藏、批发、零售整个采后流通过程中的腐烂损失相当严重,每年约有25%的产品因腐烂变质不能利用,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白白消耗掉了。据有关部门保守的估计,果蔬采后的腐烂损耗,几乎可以满足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国外水果经过采后贮藏加工,增值比例为1:3.8,而中国还处于1:1.8的水平。此外,中国水果在质量控制、营销等
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80年代以来,中国曾经从国外引进了一批比较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果品加工生产线,但果品加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分配不合理,引进设备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水平低,果品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大量果品加工废弃物未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经不起市场的竞争。
二、水果需求链分析
(一)中国国内水果消费需求
中国水果消费主要集中在国内。2004年中国水果人均占有量为68.5kg,而目前世界水果人均占有量为80kg。营养专家说,按比较科学的膳食结构推算,1个人1年的水果消费量应达到70-80kg。发达国家年人均水果消费量一般为60-1OOkg,多的达到150kg;一般国家大多为季节性消费,年人均消费量也有50多kg。中国目前只有山东、河北等极少数省份人均果品占有量超过80kg,水果生产仍有
市场潜力。
(二)水果的出口需求
在水果贸易方面,中国水果在满足国内市场供应的同时,出口量逐年递增,出口主要品种为苹果、柑橘、梨等,但近年苹果出口增长
缓慢,而柑橘、梨、杏、香蕉等品种出口增长较多。据海关统计,2001年水果及加工制品出口总量达到148.5万t,出口总额为7.9亿美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40.6%和34.2%;鲜苹果、苹果汁、柑橘罐头、鲜梨和柑橘的出口量分别为28.8万t、21.9万t、18.7万t、16.6万t 和12.4万t,同比分别增长54.5%、29.8%、22.7%、23.3%和23.3%。鲜苹果、鲜梨和柑橘出口主要以东南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为主;苹果汁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荷兰、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占苹果汁出口总量的87.8%。柑橘罐头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和泰国,占柑橘罐头出口总量的88.8%。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量全面增长,其中对俄罗斯出口增幅最大。2005年12月底,全国累计出口水果(含鲜冷冻水果、水果汁、水果罐头和其他加工水果等)364.57万t,同比增长16.63%,出口金额20.33亿美元,同比增加23.45%。但总体上中国水果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水果的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1%左右,仅占世界水果贸易量的2%。
中国水果的进出口贸易区域主要在亚洲,但近年贸易区域趋于分散,亚洲所占贸易份额逐年下降。中国水果类对亚洲出口份额已由1995年的75%下降到1997年的65.7%,而对北美洲出口份额已从1995年的6.4%提高到1997年的13.4%,对欧洲、大洋洲及南美洲出口份额也有所提高。在东盟各国中,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中国水果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泰国、菲律宾和越南是中国水果进口的主要贸易伙伴。自2003年10月1日中国和泰国正式实施两国间蔬菜及